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土区植被恢复对土壤水文物理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刘卓昕 高鹏 +2 位作者 穆兴民 邱德勋 丁莹莹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06-213,共8页
[目的]阐明黄土高原长期退耕还林(草)对土壤水文物理性质的影响,有利于完善黄土高原土壤水文研究,为黄土高原后续生态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采样分析和原位双环入渗试验,针对不同植被恢复类型的土壤有机质、容重、孔隙度、含水... [目的]阐明黄土高原长期退耕还林(草)对土壤水文物理性质的影响,有利于完善黄土高原土壤水文研究,为黄土高原后续生态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采样分析和原位双环入渗试验,针对不同植被恢复类型的土壤有机质、容重、孔隙度、含水量以及入渗性能等土壤水文物理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植被恢复对土壤物理性质影响显著(p<0.05),造成的变化在0—40 cm土层表现得最为明显,有机质、孔隙度和>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显著增加,容重显著降低。退耕还林(草)增强了土壤的入渗能力,相较于农地,绥德和神木草地的初始入渗分别增加了50%和31%;绥德和神木地区的草地、灌木、林地的稳定入渗速率分别增加了76%,11%,19%和53%,128%和58%。土壤稳定入渗和平均入渗与容重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与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p<0.05)和有机质含量(p<0.01)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植被恢复对土壤水文物理性质影响显著,土壤入渗性能显著提高,有机质含量、容重和孔隙度对入渗性能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恢复 土壤水文物理性质 黄土高原
下载PDF
江苏省低洼地区变性土的水分物理特征 被引量:3
2
作者 黄东迈 朱培立 +2 位作者 李庆康 余晓鹤 于杰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44-50,共7页
本研究从剖面形态、粘土矿物及水分物理性质等方面,系统地揭示了江苏淮北东海县低洼地区砂姜黑土的土壤特征。该类土壤剖面结构因深度而变化,但是剖面的层次化却很弱,一般呈AC型剖面。粘土矿物以蒙脱石为多;各层土壤粘粒(小于0... 本研究从剖面形态、粘土矿物及水分物理性质等方面,系统地揭示了江苏淮北东海县低洼地区砂姜黑土的土壤特征。该类土壤剖面结构因深度而变化,但是剖面的层次化却很弱,一般呈AC型剖面。粘土矿物以蒙脱石为多;各层土壤粘粒(小于0.002mm)含量在40%~60%;线性膨胀系数(COLE)为0.14~0.18。土壤膨胀收缩性能强,在旱作物种植季节,土表易生网状裂隙。江苏淮北低洼地区的砂姜黑土属于一种比较典型的变性土,这类土壤所显示的特征与全球变性土的性状十分类似。本文提供了在变性土上进行耕作试验的部分田间测定数据。我国在变性土上进行水旱轮作已30余年,稻后旱作若能进一步推广少耕法,并结合秸秆盖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性土 土壤水分 物理性质
下载PDF
华北落叶松林土壤物理性质空间变异与取样量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帆 郭建斌 +4 位作者 刘泽彬 王彦辉 于松平 王蕾 于澎涛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7-95,共9页
准确刻画森林土壤水文物理性质空间异质性对于深入理解林地的水文、生态过程具有重要意义,而量化其合理取样量有助于提高森林土壤调查的精度。采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的方法,研究宁夏六盘山华北落叶松林土壤水文物理性质的空间异质性... 准确刻画森林土壤水文物理性质空间异质性对于深入理解林地的水文、生态过程具有重要意义,而量化其合理取样量有助于提高森林土壤调查的精度。采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的方法,研究宁夏六盘山华北落叶松林土壤水文物理性质的空间异质性,并利用Monte Carlo模拟重抽样的方法,量化90%和95%置信水平下各指标的合理取样量。结果表明:1)土壤水文物理性质存在空间异质性,土壤含水量、土壤密度和饱和导水率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23、0.11和0.47,块基比分别为0.043、0.119和0.075。2)在90%或95%的置信区间下,将测定误差控制在10%以内,在30 m×30 m的样地内至少需布设土壤含水量、土壤密度和饱和导水率采样点分别为13或18个、4或5个、34或45个;将测定误差控制在5%以内,则至少需布设采样点分别为35或45个、13或15个、70或75个。目前森林土壤水文物理特性取样数量偏少,今后研究中应加大其取样数量,提高估计的精度,在进行森林土壤水文物理特性取样时,充分考虑其空间异质性带来取样数量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落叶松林 土壤水文物理性质 空间异质性 合理取样量
下载PDF
退化人工柠条林灌下沙埋干预的土壤水文效应
4
作者 曲文杰 陈林 +2 位作者 王磊 宋乃平 杨新国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76-182,共7页
灌丛沙堆是旱区灌丛植被水文过程的快通道,也是调节土壤水分平衡的关键点。以荒漠草原退化人工柠条林为研究对象,通过人工沙埋的方式改变灌丛沙堆大小与形态,在连续监测分析基础上(2012—2016年),探讨了人工沙埋干预下灌丛沙堆土壤水文... 灌丛沙堆是旱区灌丛植被水文过程的快通道,也是调节土壤水分平衡的关键点。以荒漠草原退化人工柠条林为研究对象,通过人工沙埋的方式改变灌丛沙堆大小与形态,在连续监测分析基础上(2012—2016年),探讨了人工沙埋干预下灌丛沙堆土壤水文过程与水文效应的动态响应。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1)沙埋干预并未显著改变表层0—10cm主要的水文物理指标,但是显著提高了5—10cm土壤水分入渗速率,同时0—5cm初渗率显著降低;(2)沙埋干预明显提高了降水后表层0—5cm土壤的即时持水性,同时降水后表层土壤水分含量衰减过程呈现出很强的季节性变化;(3)2012—2016年生长季末沙埋处理的0—100cm土壤相对储水率分别为11.3%,-6.5%,4.5%,4.3%,15.7%,这种效应集中在0—60cm,对照处理下层土壤(60—100cm)水分含量的波动性更强。总体而言,沙埋干预对表层土壤水文物理特性无显著影响,但是显著提高了5—10cm土层水分入渗性能并降低了0—5cm初渗率;但是这种局部入渗性能的加强并未提高水分补给深度,上下层间水文联系反而弱化。沙埋干预的长期水文效应及其作为旱化成龄人工林适应性管理措施的适宜性还有待进一步的跟踪监测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柠条林 灌丛沙堆 水文效应 沙埋干预 土壤水文物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