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水资源配置30年 被引量:142
1
作者 王浩 游进军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65-271,282,共8页
论文分析了水资源配置在水利规划管理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总结了国内水资源配置的主要发展历程,剖析了新形势下水资源配置的原则和需要解决的主要平衡关系,分析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下量、质、效三个层次对水资源配置的综合需求,对未... 论文分析了水资源配置在水利规划管理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总结了国内水资源配置的主要发展历程,剖析了新形势下水资源配置的原则和需要解决的主要平衡关系,分析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下量、质、效三个层次对水资源配置的综合需求,对未来发展方向作了展望,指出了水资源配置需要在多维决策机制下基于高效目标和低碳模式开展,实现自然水循环和社会水循环双重目标体系下水资源从低效向高效转化的多维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配置 自然水循环 社会水循环 效率 多维调控 低碳模式
原文传递
社会水循环理论基础探析Ⅰ:定义内涵与动力机制 被引量:35
2
作者 王浩 龙爱华 +1 位作者 于福亮 汪党献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79-387,共9页
从社会水循环的概念演变入手,探讨社会水循环的科学定义及其内涵,系统辨析社会水循环的基本特征,初步分析社会水循环的影响因素及相互的耦合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驱动社会水循环的经济学动力机制、水环境代谢机制、区域开发与规划机制... 从社会水循环的概念演变入手,探讨社会水循环的科学定义及其内涵,系统辨析社会水循环的基本特征,初步分析社会水循环的影响因素及相互的耦合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驱动社会水循环的经济学动力机制、水环境代谢机制、区域开发与规划机制、公平效率与决策博弈机制,为深入开展社会水循环提供理论分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水循环 定义内涵 基本特征 影响因素 动力机制
下载PDF
基于二元水循环理论的水资源资产化管理框架构建 被引量:17
3
作者 王喜峰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3-88,共6页
我国实行的是国家所有的水资源产权制度,在水资源的实际管理中存在多级代理和管理者短视行为等问题。水资源资产化管理作为解决管理者短视行为的重要措施引入到水资源管理中,然而由于相关理论的不足,相应措施沦为缺乏监督的政府间行为,... 我国实行的是国家所有的水资源产权制度,在水资源的实际管理中存在多级代理和管理者短视行为等问题。水资源资产化管理作为解决管理者短视行为的重要措施引入到水资源管理中,然而由于相关理论的不足,相应措施沦为缺乏监督的政府间行为,并限制水资源资产市场机制的形成。本文考虑到水资源的多重功能,以及水资源资产与承担支撑社会经济功能的社会水循环通量的内涵一致性,将二元水循环理论引入水资源资产化管理的框架构建中去。本文根据资产的定义和水资源的功能界定了水资源资产的内涵,并发现其与社会水循环通量的重合,提出这部分水资源可以作为水资源资产进行管理,并总结了二元水循环耦合水资源资产化管理中的水资源资产界定、监管体系、用途管制以及产权界定方面的路径。在此基础上,本文辨析了水资源资产管理与水资源管理的关系,认为水资源资产管理与传统的水资源管理组成水资源管理,水资源资产管理弥补了传统水资源管理上的不足。在分层管理上,提出传统水资源管理作用于宏观、中观管理,水资源资产管理作用于微观管理的机制。此外,根据二元水循环理论中的社会水循环过程,将其权属进行分解,并结合各部门的社会水循环机制对水资源资产化管理进行了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水资源资产 资源资产化管理 社会水循环 二元水循环
下载PDF
基于社会水循环概念的水资源管理理论探讨 被引量:10
4
作者 陈庆秋 陈晓宏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2004年第3期109-113,共5页
在剖析目前水资源管理定义之缺陷的基础上,引入社会水循环概念,提出了水资源管理的定义:水资源管理是以构建良性社会水循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目的,政府有关部门依据水法调控社会水循环各循环要素所实施的行政管理。并依据社会水... 在剖析目前水资源管理定义之缺陷的基础上,引入社会水循环概念,提出了水资源管理的定义:水资源管理是以构建良性社会水循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目的,政府有关部门依据水法调控社会水循环各循环要素所实施的行政管理。并依据社会水循环的概念框架,简要阐述了水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水资源管理 社会水循环 可持续利用
下载PDF
社会水循环理论基础探析Ⅱ:科学问题与学科前沿 被引量:11
5
作者 龙爱华 王浩 +1 位作者 于福亮 王建华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05-513,共9页
探讨社会水循环研究的基本要素、内容(过程、结构、通量与调控)、分类及其相互之间的科学关系,阐述评介社会水循环研究的国内外进展,对人水和谐的用水配置、用水零增长、蓝水-绿水-虚拟水与粮食安全、水生态与水环境安全、节水减排与循... 探讨社会水循环研究的基本要素、内容(过程、结构、通量与调控)、分类及其相互之间的科学关系,阐述评介社会水循环研究的国内外进展,对人水和谐的用水配置、用水零增长、蓝水-绿水-虚拟水与粮食安全、水生态与水环境安全、节水减排与循环经济问题等当前备受关注的社会水循环热点科学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认为社会水循环与自然水循环的耦合与作用机制、社会水循环系统及其水量水质的演变机制和社会水循环调控与需求管理的决策机制,是社会水循环研究的三大基础性关键科学问题,社会水循环研究的前沿领域包括自然水循环系统与社会水循环系统之间的耦合机理及平衡-约束机制、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知与社会水循环之虚拟水流动机理、社会水循环系统的水量水质演变过程、社会水循环系统描述的模型技术与方法和社会水循环系统的评价与调控等,从而与文献[1]共同构成社会水循环研究的理论基础和科学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水循环 科学问题 前沿领域
下载PDF
社会水循环演变的经济驱动因素归因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李玮 刘家宏 +1 位作者 贾仰文 王喜峰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56-361,共6页
本文利用水资源投入产出模型分析社会水循环演变的经济驱动因素。在水资源投入产出模型中,利用2008年经济普查数据进行了分行业用水量的推算,并开发出23个部门的水资源投入产出模型;改进了国内学者普遍使用的模型中,中间投入没有考虑进... 本文利用水资源投入产出模型分析社会水循环演变的经济驱动因素。在水资源投入产出模型中,利用2008年经济普查数据进行了分行业用水量的推算,并开发出23个部门的水资源投入产出模型;改进了国内学者普遍使用的模型中,中间投入没有考虑进口产品对水资源投入影响的问题,另外在分析中考虑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社会水资源通量演变的影响。最后得出,1992—2005年,节水型技术进步对社会水循环通量的增加贡献是1 037.39%,最终需求对社会水循环通量的贡献是-1 122.31%,中间投入技术进步贡献为-126.86%,需求结构变化贡献为190.97%,行业结构需求变化为120.81%。即在没有技术进步的情况下,最终需求的增加会使现在的社会水循环通量增加10倍以上。在1992的最终需求下,现有的节水技术进步使得社会水循环通量减少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水循环 演变 归因分析 经济驱动因素
下载PDF
社会水循环系统水-能-碳纽带关系及低碳调控策略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王建华 朱永楠 +3 位作者 李玲慧 李嘉欣 姜珊 何国华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91-201,共11页
水是社会经济系统中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伴随水的取用和处理,温室气体排放规模不断增加,因而研究社会水循环系统中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规律对推动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水–能–碳纽带关系角度着手,梳理了社会水循环过... 水是社会经济系统中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伴随水的取用和处理,温室气体排放规模不断增加,因而研究社会水循环系统中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规律对推动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水–能–碳纽带关系角度着手,梳理了社会水循环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现状,基于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并把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双碳”目标下社会水循环系统高效低碳发展的应对策略。我国社会水循环系统正朝着能源密集型方向发展,其中供水、排水环节的碳排放强度增幅最大,2009—2021年分别增加了23.3%、78.6%;说明随着非常规水、跨流域调水规模的增加,未来水系统耗能及碳排放量将持续增加,实现碳中和目标任务艰巨。研究建议:加强基础科学研究,构建社会水循环全过程碳核算体系;推动系统配置和低碳技术研发,整体提升减污降碳综合能力;激励全社会加强节水,实现水资源与能源的双重节约;完善水系统碳排放管理,实现社会水循环低碳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 社会水循环 水–能–碳纽带关系 碳核算 水管理
下载PDF
社会水循环系统水—能—碳纽带关系及低碳调控策略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王建华 朱永楠 +3 位作者 李玲慧 李嘉欣 姜珊 何国华 《水利发展研究》 2023年第9期56-65,共10页
水是社会经济系统中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伴随水的取用和处理,温室气体排放规模不断增加,因而研究社会水循环系统中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规律对推动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水—能—碳纽带关系角度着手,梳理了社会水循环过... 水是社会经济系统中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伴随水的取用和处理,温室气体排放规模不断增加,因而研究社会水循环系统中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规律对推动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水—能—碳纽带关系角度着手,梳理了社会水循环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现状,基于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并把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双碳”目标下社会水循环系统高效低碳发展的应对策略。我国社会水循环系统正朝着能源密集型方向发展,其中供水、排水环节的碳排放强度增幅最大,2009—2021年分别增加了23.3%、78.6%;说明随着非常规水、跨流域调水规模的增加,未来水系统耗能及碳排放量将持续增加,实现碳中和目标挑战艰巨。研究建议,加强基础科学研究,构建社会水循环全过程碳核算体系;推动系统配置和低碳技术研发,整体提升减污降碳综合能力;激励全社会加强节水,实现水资源与能源的双重节约;完善水系统碳排放管理,实现社会水循环低碳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社会水循环 水-能-碳纽带关系 碳核算 水管理
下载PDF
江三角洲城市水系统的可持续性评价 被引量:5
9
作者 陈庆秋 薛建枫 周永章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01-103,共3页
环境可持续性评价是规划建设可持续城市水系统的基础。为此,运用基于社会水循环的城市水系统环境可持续性评价方法,遴选了一组测评城市水系统环境可持续性的指标体系,并应用其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水系统的环境可持续性进行了系统评价... 环境可持续性评价是规划建设可持续城市水系统的基础。为此,运用基于社会水循环的城市水系统环境可持续性评价方法,遴选了一组测评城市水系统环境可持续性的指标体系,并应用其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水系统的环境可持续性进行了系统评价。结果表明:污(废)水处理率处于脆弱等级,提高污(废)水处理率应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各城市维护其水系统环境可持续性的工作重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 城市水系统 社会水循环 环境可持续性
下载PDF
水资源管理方式的分类及效果比较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庆秋 陈晓宏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87-89,共3页
 针对我国当前的水政策改革议题,首先基于社会水循环概念,讨论了水资源管理的科学定义和主要内容;其次依据配置机制、管理的着眼点、管理区域以及管理机构的不同,对各种水资源管理方式在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过程中的效果做了比较。
关键词 水资源管理 可持续利用 水政策改革 社会水循环
下载PDF
基于生态需水的生态用水配置浅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若璞 赵林 +2 位作者 李铁龙 董涛 杨真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50-53,共4页
本文对生态需水的概念和特点进行了概括,对生态用水和生态需水的区别与联系进行了论述,并结合生态需水自身的特点,从自然、社会水循环系统角度对生态用水配置涉及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
关键词 生态需水 生态用水 自然水循环 社会水循环 可控性水资源 配置
下载PDF
基于管理系统原理的水资源统一管理探讨 被引量:2
12
作者 万锋 张庆华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09年第2期95-98,共4页
基于管理的系统原理内涵:整体性、动态性、开放性、环境适应性和综合性原理,对水资源统一管理多样化方法、目的进行了分析,指出不同水资源统一管理视角下的管理子系统,都要根据管理的系统原理,满足系统集合性、层次性、相关性要求,整合... 基于管理的系统原理内涵:整体性、动态性、开放性、环境适应性和综合性原理,对水资源统一管理多样化方法、目的进行了分析,指出不同水资源统一管理视角下的管理子系统,都要根据管理的系统原理,满足系统集合性、层次性、相关性要求,整合水资源统一管理的5个要素:主体、客体、目的、环境条件、方法,高效满足人类对水资源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理的系统原理 水资源统一管理 管理要素 水自然循环 水社会循环
下载PDF
社会水循环碳排放综合测算模型——以黄河流域为例
13
作者 李嘉欣 朱永楠 +3 位作者 彭少明 赵勇 李海红 姜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6-637,共12页
社会水循环是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密集区,深入研究其各个环节的能耗和碳排放空间分布及强度特征对实现双碳目标至关重要。该研究基于生命周期评价方法,构建社会水循环碳核算体系及碳排放综合测算模型,以黄河流域66个地市(州)为例,估算社... 社会水循环是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密集区,深入研究其各个环节的能耗和碳排放空间分布及强度特征对实现双碳目标至关重要。该研究基于生命周期评价方法,构建社会水循环碳核算体系及碳排放综合测算模型,以黄河流域66个地市(州)为例,估算社会水循环全生命周期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研究发现:2017年黄河流域下游地区的单位面积碳排放量最大,约是上游地区的7.4倍;在取水、供水、用水、排水四大环节中,用水环节碳排放量最大,其中居民生活用水的碳排放量最大,占用水环节碳排放的59.7%,占社会水循环总碳排放的54.7%,是社会水循环碳减排的重点环节;黄河流域社会水循环各环节碳排放强度依次为:用水>排水>供水>取水。针对碳减排重点区域和环节,提出了社会水循环节能降碳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水循环 生命周期 碳足迹 黄河流域
原文传递
珠江三角洲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研究述评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国华 周永章 陈庆秋 《热带地理》 2006年第1期18-22,共5页
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水政策、测度评价、水利规划以及水资源管理4个方面,分析和总结珠江三角洲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现状与进展。认为节水减污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水资源规划应着眼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与... 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水政策、测度评价、水利规划以及水资源管理4个方面,分析和总结珠江三角洲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现状与进展。认为节水减污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水资源规划应着眼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与水环境保护治理一体化的层面,对节水减污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和合理水价体制应该是促进珠三角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点研究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节水减污 社会水循环 区域可持续发展 珠江三角洲
下载PDF
社会生产活动对流域水资源供需状况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利民 程伍群 彭江鸿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2011年第3期163-166,共4页
水资源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社会生产活动是社会发展的出发点,社会生产对水资源的需求主要体现在水量与水质两个方面,水量与水质是在流域范围内通过自然水文循环过程产生的,而支持社会发展的社会生产活动不仅本身需要水资源,而且它直接改... 水资源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社会生产活动是社会发展的出发点,社会生产对水资源的需求主要体现在水量与水质两个方面,水量与水质是在流域范围内通过自然水文循环过程产生的,而支持社会发展的社会生产活动不仅本身需要水资源,而且它直接改变了流域产生水资源的条件,如此,社会生产活动造成了流域水资源供需状况的变化。主要分析了生产建设活动及水利工程对流域水资源供需状况的影响,为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生产活动 流域水文循环 水资源 社会水循环 流域下垫面 产汇流过程 水资源供需关系
下载PDF
水资源管理产生、范畴与变革 被引量:1
16
作者 程伍群 王丽丽 +1 位作者 安秀荣 路梅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4-98,共5页
以自然界水文循环为基础,以水与人类社会的关系为主线,系统分析了水资源及水资源管理的内涵,揭示了水资源管理产生与发展历程,对我国目前存在的水资源管理深层次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思考,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相对完整的水资源管理模型。针对... 以自然界水文循环为基础,以水与人类社会的关系为主线,系统分析了水资源及水资源管理的内涵,揭示了水资源管理产生与发展历程,对我国目前存在的水资源管理深层次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思考,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相对完整的水资源管理模型。针对目前面临的水资源短缺状况,分析了水资源管理的模式与内容及其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循环 水资源 水资源管理 水资源管理模式 社会水循环
下载PDF
西班牙卡尔德斯德蒙特维镇温泉果园灌溉系统修复
17
作者 陈立欣 王颖 +2 位作者 玛塔.塞拉.柏曼雅 叶莲娜.阿尔芭雷达.费尔南德斯 乔迪.凯尔贝托.阿尔多马 《景观设计学(中英文)》 CSCD 2017年第2期122-135,共14页
位于巴塞罗那大都会区名为"低地果园"的温泉花园因废水污染而面临严峻的环境恶化问题。温泉果园灌溉系统修复项目恢复了场地的园艺景观,构建了全新的可由灌溉社区自主管理的公共空间,影显了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水资源管... 位于巴塞罗那大都会区名为"低地果园"的温泉花园因废水污染而面临严峻的环境恶化问题。温泉果园灌溉系统修复项目恢复了场地的园艺景观,构建了全新的可由灌溉社区自主管理的公共空间,影显了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水资源管理措施在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代崩 城市空间 水文循环 参与式行动研究
原文传递
城市化地区水资源承载力研究 被引量:92
18
作者 夏军 张永勇 +1 位作者 王中根 李浩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482-1488,共7页
本文探讨了城市化地区水资源承载力的内涵和特性。通过分析城市化对地区水循环、社会经济和生态与环境的影响,以“自然-人工”水循环为基础,以可持续发展作为控制目标,采用目标综合分析与多级灰关联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一个城市化... 本文探讨了城市化地区水资源承载力的内涵和特性。通过分析城市化对地区水循环、社会经济和生态与环境的影响,以“自然-人工”水循环为基础,以可持续发展作为控制目标,采用目标综合分析与多级灰关联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一个城市化地区水资源承载力模型。通过对北京市通州区实例研究表明,该方法可为解决城市化地区水资源和生态与环境问题、指导水资源合理配置,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水资源承载力 可承载度 自然-人工水循环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Dualistic water cycle pattern and its evolution in Haihe River basin 被引量:18
19
作者 LIU JiaHong QIN DaYong +2 位作者 WANG Hao WANG MingNa YANG ZhiYo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10年第16期1688-1697,共10页
The Haihe River basin is widely recognized as an area in China which is most severely affected by human activities.The water resources utilization and recycling in the basin is very complex, and the characteristic of ... The Haihe River basin is widely recognized as an area in China which is most severely affected by human activities.The water resources utilization and recycling in the basin is very complex, and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dualistic water cycle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rominent.The ever-growing demand of water for modern industry and domestic life nearly dries up all the natu-ral runoff.Meanwhile, industrial, agricultural and domestic wastewater discharges cause severe deterioration in water quality.Consequently, many of water courses are either dried out or being heavily polluted.Modern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can no longer rely on the "monitoring-rehabilitation" model which was originally developed based on the natural water cycle.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ritical characteristics, water balance, and evolution of water flux proces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dualistic water cycle.Referring to the water cycle in the Haihe River basin, a schematic diagram was drawn to describe the dualistic water cycle pattern.Ten different parameters affecting mainly the evolution of water flux in the "dualistic water cycle" are closely examined using the newly-collected data.As a result, this paper proposes several water management and control strategies to achieve healthy wa-ter status for the Haihe River bas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利用 海河流域 循环模式 二元 演化 家庭生活 现代工业 水资源管理
原文传递
基于虚拟水和广义水资源的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被引量:17
20
作者 韩宇平 雷宏军 +1 位作者 潘红卫 徐建新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29-736,共8页
以虚拟水为切入点,基于对区域虚拟水生产、消费与水资源之间的关系分析,建立了由经济压力指数和社会压力指数构成的区域水资源承载状态评价指标体系。以郑州市为实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1998—2005年间,除2000年和2003年外,经济压力指... 以虚拟水为切入点,基于对区域虚拟水生产、消费与水资源之间的关系分析,建立了由经济压力指数和社会压力指数构成的区域水资源承载状态评价指标体系。以郑州市为实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1998—2005年间,除2000年和2003年外,经济压力指数均小于1,对经济发展而言区域水资源处于超负荷利用状况;社会压力指数均大于1,对社会发展而言区域水资源处于供需平衡状况。结合水资源承载状态的判断标准及类型,郑州市水资源处于超载状况,超载原因主要是区域经济发展过热。水资源承载状态及趋势分析表明,郑州市水资源超载状态持续发展,从长远来看,区域水资源利用是不可持续的。针对郑州市水资源利用不可持续的特点,指出应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虚拟水生产结构,使郑州市区域水资源的压力状况逐渐改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水 广义水资源 自然-社会水循环 经济压力指数 社会压力指数 可持续利用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