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7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位置性眩晕的诊治 被引量:62
1
作者 邢光前 陈智斌 卜行宽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8-30,共3页
目的 探讨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位置性眩晕 (horizontalcanalbenignparoxysmalpositionalvertigo ,HC BPPV)的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 1996年 7月~ 2 0 0 0年 3月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诊治的 9例HC BPPV患者的临床资... 目的 探讨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位置性眩晕 (horizontalcanalbenignparoxysmalpositionalvertigo ,HC BPPV)的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 1996年 7月~ 2 0 0 0年 3月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诊治的 9例HC BPPV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全面采集病史 ,行纯音听阈测试和耳神经学检查 ,常规施行仰卧侧头位试验和Dix Hallpike试验 ,并按Barbecue翻滚法行耳石复位治疗。结果 本病以头位改变所诱发的短暂旋转性眩晕为特征 ,常见诱发体位为床上翻身 (9/ 9例 )和转头 (5 / 9例 )。仰卧侧头位试验可诱发水平向地性眼震 ,无潜伏期和疲劳性。采用Barbecue翻滚法治疗后全部患者症状立刻消失 ,随访 4~ 15个月无复发。结论 根据典型表现和体位试验结果 ,可明确区分水平半规管性和后半规管性BPPV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眩晕。Barbecue翻滚是治疗H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半规管良性陈发位置性眩晕 HC-BPPV 耳石膜 旋转试验 诊断 治疗 前庭功能障碍
下载PDF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成功复位后残余头晕的研究 被引量:48
2
作者 章燕幸 吴承龙 +1 位作者 肖桂荣 钟芳芳 《中华全科医学》 2013年第12期1840-1841,1862,共3页
目的评估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成功复位后残余头晕的发生率和特点,以及与之相关的因素。方法前瞻性研究109例复位成功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所有患者一直随访到头晕完全缓解。分析其残余头晕的特点和相关的临床因素。结果10... 目的评估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成功复位后残余头晕的发生率和特点,以及与之相关的因素。方法前瞻性研究109例复位成功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所有患者一直随访到头晕完全缓解。分析其残余头晕的特点和相关的临床因素。结果109例患者中男性42例,女性67例,平均(52.0±10.2)岁,61(54%)例有复位后残余头晕。残余头晕有2类:持续的头昏目眩和发生在头部运动、站立或行走时的短暂头晕不稳感。头晕持续(9.2±10.5)d,3个月随访期内多数患者残余头晕在20d内消退。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48,95%CI(1.002~1.095)]和复位前眩晕持续的时间[OR=1.200,95%CI(1.025~1.405)]是残余头晕的独立危险因素;性别、受累侧、病变半规管、眩晕持续时间、治疗前眩晕发作次数、复位次数、BPPV的病因以及合并症(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等人口特征和临床参数与结局无明显相关。结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成功复位后残余头晕发生率高。未经特殊治疗3个月内都能自行缓解。早期成功复位能降低残余头晕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物理医学 半规管 复位 残余头晕
原文传递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326例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33
3
作者 李艳成 庄建华 +5 位作者 徐瑾 彭华 黄流清 靳哲 陈瑛 赵忠新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14-417,共4页
目的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1年7月诊治的326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对不同类型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作比较。结果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女性多见,50—60岁为发病高峰... 目的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1年7月诊治的326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对不同类型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作比较。结果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女性多见,50—60岁为发病高峰段,潜伏期为(1.52±1.22)s,无明显潜伏期患者43例(13.2%),眩晕发作持续时间中位数为10s,持续时间〈60s患者312例(95.7%),持续时间60~180s患者13例(4.0%);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与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相比,潜伏期较长,分别为(1.74±1.21)s、(0.96±1.06)s(t=5.546,P〈0.01),而在性别构成、病程、眩晕持续时间上均无明显差异;后半规管壶腹嵴顶耳石症患者年龄较后半规管耳石症患者更年轻,持续时间更长;与水平半规管耳石症相比,水平半规管壶腹嵴顶耳石症患者潜伏期、持续时间均较长,年龄更大。结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以后半规管受累常见,与水平半规管相比,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潜伏期更长;水平半规管壶腹嵴顶耳石症与水平半规管耳石症相比年龄更大,潜伏期、持续时间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前庭疾病 半规管 耳石膜
原文传递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特点 被引量:32
4
作者 张祎 刘博 +3 位作者 左丽静 陈秀伍 赵小燕 段金萍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646-649,共4页
目的分析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患者临床特点。方法 2009年9月~2010年6月明确诊断BPPV的患者90例,详细记录病史、伴随症状、既往史,进行耳科常规检查、纯音听力测试和前庭功能检查,使用视... 目的分析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患者临床特点。方法 2009年9月~2010年6月明确诊断BPPV的患者90例,详细记录病史、伴随症状、既往史,进行耳科常规检查、纯音听力测试和前庭功能检查,使用视频眼震图观察记录视动功能试验、冷热试验、水平滚转试验、变位试验等,计算半规管轻瘫(canal paresis,CP)值。结果①患者平均年龄(52.48±15.43)岁,男女比例为1∶2.1;耳鼻咽喉科首诊36例(40.0%)、神经内科首诊31例(34.4%)。②后半规管BPPV 51例(56.7%),水平半规管BPPV 18例(20.0%),上半规管BPPV 20例(22.2%),混合型BPPV 1例(1.1%)。③行前庭功能检查78例患者中有52例(66.7%)出现CP,当病史≤2周、2周<病史≤1个月、1个月<病史≤6个月、6个月<病史≤5年、病史>5年,CP所占比例分别为42.9%、61.5%、75.0%、84.2%、62.5%,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77例单侧BPPV患者中,患侧CP25例(32.5%),健侧CP11例(14.3%),双侧CP15例(19.5%)。④行纯音听力测试,67例BPPV患者(68耳)中有21例(21耳,30.9%)伴有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结论 BPPV是常见的前庭系统疾病,病因尚不明确。可伴有前庭功能异常和感音神经性聋,临床上应重视对BPPV患者前庭功能和听功能评价,以明确相关的防治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冷热试验 半规管 临床方案
下载PDF
Brandt-Daroff习服法联合倍他司汀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残余症状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2
5
作者 田从哲 黄俊瑜 +3 位作者 刘佳 陈向红 徐玉玲 孟峥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0年第7期410-412,共3页
目的观察Brandt-Daroff习服法,以及联合倍他司汀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复位后残余症状的疗效。方法纳入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BPPV复位成功患者,将其中复位后仍存在残余头晕患者75例随机分3个组,对照组(倍他司汀治疗)、训练... 目的观察Brandt-Daroff习服法,以及联合倍他司汀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复位后残余症状的疗效。方法纳入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BPPV复位成功患者,将其中复位后仍存在残余头晕患者75例随机分3个组,对照组(倍他司汀治疗)、训练组(Brandt-Daroff习服法)和联合组(Brandt-Daroff习服法联合倍他司汀),每组25例。对所有患者治疗后残余症状持续时间,治疗前后的眩晕残障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进行评分比较。结果治疗前各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及DH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残余症状持续时间低于对照组和训练组(P<0.05),对照组和训练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天后,联合组DHI评分低于训练组及对照组(P均<0.05),训练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8天后,联合组DH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和训练组(P均<0.001),训练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Brandt-Daroff习服法联合倍他司汀能显著减轻BPPV成功耳石复位后残余的头晕症状,单用Brandt-Daroff习服法和常规内科药物倍他司汀有相似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半规管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Brandt-Daroff练习
下载PDF
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6
6
作者 王崇 王建明 +2 位作者 杨威 宋磊 陈武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6年第7期550-552,共3页
观察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经我院神经内科诊治的非典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非典型BPPV组)和典型BPPV患者(典型BPPV组)各30例,手法复位前后采用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HI)评分.手法复位方法根据半规管受累类型选择.... 观察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经我院神经内科诊治的非典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非典型BPPV组)和典型BPPV患者(典型BPPV组)各30例,手法复位前后采用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HI)评分.手法复位方法根据半规管受累类型选择.两组受累侧壁、性别、年龄、继发因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复位前DHI子量表总分值高于复位后[(11.8±2.8)与(2.5±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31,P<0.05).复位后典型BPPV和非典型BPPV组DHI子量表总分值[(2.5±2.1)、(2.5±1.6)分]较复位前[(11.9±3.0)、(11.6±2.6)分]变小,其中各项(P1、F5、P11、P13、P25)分值(平均秩次值)小于复位前(典型BPPV组:21.30与39.70,19.55与41.45,19.00与42.00,18.65与42.35,15.90与45.10;非典型BPPV组:20.93与40.07,18.07与42.93,19.77与41.23,18.57与42.43,16.47与44.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法复位对非典型性BPPV患者同样有治疗作用,DHI子量表可作为BPPV量化指标评估BPPV患者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半规管
原文传递
主观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表现和治疗 被引量:23
7
作者 庄建华 黄坚 +4 位作者 赵忠新 赵瑛 周辉 王文昭 田国红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77-180,共4页
目的探讨主观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6年9月诊治的12例主观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结果,与24例客观性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比较。结果主观性良性阵发性位置... 目的探讨主观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6年9月诊治的12例主观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结果,与24例客观性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比较。结果主观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表现为由头位改变诱发的短暂眩晕发作,而 Dix-Hallpike 诱发试验未见相应的眼震,主观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发作的潜伏期(±s,下同)为(4.42±2.02)s,持续时间(±s,下同)为(8.67±4.31)s,而客观性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组分别为(3.20±1.18)s 和(14.75±4.97)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0,P<0.05;t=3.61,P<0.01)。主观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组首次治疗成功率为91.7%(11/12),客观性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首次治疗成功率为79.2%(19/24),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需的颗粒复位手法次数主观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组为(1.75±1.08)次(±s,下同),客观性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组为(3.38±1.06)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32,P<0.01)。随访5~29个月,主观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组2例复发,客观性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组7例复发,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主观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与客观性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相比,前者眩晕发作潜伏期长、持续时间短,治疗所需的循环数更少,前者治疗结果优于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耳石膜 半规管 治疗学
原文传递
半规管阻塞术治疗顽固性梅尼埃病的短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23
8
作者 樊兆民 张道宫 +1 位作者 韩月臣 王海波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77-679,共3页
目的观察半规管阻塞术治疗顽固性梅尼埃病的短期疗效,评价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行半规管阻塞手术的梅尼埃病患者资料,均为确诊单侧梅尼埃病,行规范化药物保守治疗至少1年以上,眩晕仍反复发作者。全麻下经乳突进路... 目的观察半规管阻塞术治疗顽固性梅尼埃病的短期疗效,评价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行半规管阻塞手术的梅尼埃病患者资料,均为确诊单侧梅尼埃病,行规范化药物保守治疗至少1年以上,眩晕仍反复发作者。全麻下经乳突进路行三个半规管阻塞术,术后随访6~13个月,平均10个月。术前及术后3个月采用纯音测听、冷热试验和前庭诱发的肌源性电位检查(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VEMP)进行听力学和前庭功能评价。结果17例梅尼埃病患者,术前按听力进行分期,Ⅱ期(平均听阈25-40dBHL)2例,Ⅲ期(41~70dBHL)15例。术后随访期内均无眩晕发作,眩晕控制率为100%(17/17)。同期行内淋巴囊减压术的25例梅尼埃病患者,眩晕控制率为72.O%(18/25),半规管阻塞术的眩晕控制率高于内淋巴囊减压术(X2=3.87,P〈0.05)。术后3个月12例患者纯音平均听阈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5例听阈提高,但均小于20dBHL,听力下降率29.4%(5/17)。术后所有患者均出现短时间眩晕及平衡障碍,眩晕均在术后3d内消失,10例患者术后1~2周内恢复平衡功能,7例患者术后2个月内平衡障碍完全消失,平衡恢复时间平均12.6d。术后3个月复查,全部病例冷热试验均提示半规管功能丧失,VEMP检查示球囊功能无变化。所有患者均无面神经麻痹、脑脊液漏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半规管阻塞术治疗顽固性梅尼埃病短期疗效确切,听力保留率高,不影响耳石器功能,无严重并发症,有望成为治疗存在中度以上听力损失的顽固性梅尼埃病患者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尼埃病 半规管 耳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Epley加Semont联合手法复位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被引量:23
9
作者 杨燕珍 黄静辉 余怀生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10年第1期86-89,共4页
目的探讨Epley与Semont联合手法复位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osterior semicircular canal benign paroxysman positional vertigo,PC-BPPV)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8例PC-BPPV患者随机分为单纯手法治疗(Epley管石复位法)与联合... 目的探讨Epley与Semont联合手法复位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osterior semicircular canal benign paroxysman positional vertigo,PC-BPPV)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8例PC-BPPV患者随机分为单纯手法治疗(Epley管石复位法)与联合手法治疗(Epley加Semont联合复位法),观察治疗效果。结果48例经1次手法复位治疗后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一次治疗有效率为83.3%,其中单纯组为78.3%,联合组为88.0%。无效患者继续重复相应手法治疗,至第三次复诊时统计总治疗有效率为93.8%,其中单纯组为91.3%,联合组为96.0%。随访3个月,共计有7例患者复发,总复发率为14.6%,其中单纯组为21.7%,联合组为8.0%。结论Epley加Semont联合手法复位治疗PC-BPPV疗效显著,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置性眩晕 半规管 耳石 耳石复位
下载PDF
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21
10
作者 陈瑛 庄建华 +2 位作者 赵忠新 李艳成 靳哲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987-990,共4页
目的探讨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8月至2010年12月诊治的239例水平半规管BPPV患者的临床表现。结果水平半规管BPPV占同期全部BPPV患者的25.7%... 目的探讨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8月至2010年12月诊治的239例水平半规管BPPV患者的临床表现。结果水平半规管BPPV占同期全部BPPV患者的25.7%(239/931)。平卧侧头试验见水平向地性眼震者197例,眼震的平均潜伏期为(0.88±0.72)s,持续时间(26.36±19.71)S;水平离地性眼震者42例,平均潜伏期(2.69±1.83)S,持续时间(53.48±43.12)s;其中39例眼震表现为水平略带扭转向上而非纯水平,占16.3%(39/239)。离地组眼震潜伏期明显长于向地组(t=-6.33,P〈0.001),眼震持续时间亦明显长于向地组(t=-3.99,P〈0.001)。水平向地性眼震者予以Barbecue翻滚法治疗,192例经(1.6±0.8)个循环复位成功;水平离地性眼震者经左右侧头训练后,40例眼震转化为向地性,经(1.9±0.8)个循环后复位成功。结论水平半规管BPPV占同期BPPV的比例较预期高。水平向地性眼震患者可直接给予Barbecue翻滚法治疗,水平离地性眼震患者应先行左右侧头训练,再给予Barbecue翻滚法复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半规管 眼震 病理性 物理治疗技术
原文传递
摇头眼震与前庭双温试验的交互认证 被引量:18
11
作者 吴子明 张素珍 +3 位作者 周娜 项松洁 杨伟炎 韩东一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575-578,共4页
目的研究摇头眼震(headshakingnystagmus,HSN)的临床表现形式及其与前庭双温试验之间的交互认证关系,并拟将HSN列入前庭功能的常规检查。方法对眩晕门诊124例患者行HSN检查及前庭双温检查,分别观察HSN的潜伏期与时程,动态观察前庭神经... 目的研究摇头眼震(headshakingnystagmus,HSN)的临床表现形式及其与前庭双温试验之间的交互认证关系,并拟将HSN列入前庭功能的常规检查。方法对眩晕门诊124例患者行HSN检查及前庭双温检查,分别观察HSN的潜伏期与时程,动态观察前庭神经炎的患者HSN的变化。将前庭双温试验与HSN的关系按照半规管轻瘫(canalparesis,CP)值来分类,并进行比较。结果HSN有3种类型:单相眼震41例、双相眼震11例和倒错性眼震7例。单相HSN潜伏期为(2.75±1.41)s;持续时间变化较大,为(32.16±20.30)s;双相HSN,第一相一般没有潜伏期,持续时间为(12.33±4.42)s,也明显短于第二相的(57.00±17.19)s(P<0.01)。前庭双温CP值无摇头眼震者明显低于有摇头眼震者。结论HSN的引出与前庭损伤后前庭代偿的程度密切相关,眼震的持续时间个体间变异大。一侧前庭损伤的急性期,双侧前庭功能明显失衡,摇头眼震有明显的定侧作用,摇头眼震的方向与自发性眼震的方向相同。随着前庭代偿的进展,双相眼震逐渐取代单相眼震,其中第一相眼震方向代表健侧。代偿完成后,不能引出HSN。当引出HSN时,一般提示前庭双温试验CP值大于25%。而当引出倒错眼震时,则可能存在中枢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摇头眼震 前庭双温试验 交互认证 临床表现 前庭功能
原文传递
半规管阻塞术治疗顽固性梅尼埃病的远期疗效 被引量:20
12
作者 张道宫 樊兆民 +2 位作者 韩月臣 李亚伟 王海波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33-737,共5页
目的 观察半规管阻塞术治疗顽固性梅尼埃病的远期疗效,评估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2年7月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49例行半规管阻塞术的梅尼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参照梅尼埃病的诊断依据和疗效评估(2006年,贵阳... 目的 观察半规管阻塞术治疗顽固性梅尼埃病的远期疗效,评估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2年7月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49例行半规管阻塞术的梅尼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参照梅尼埃病的诊断依据和疗效评估(2006年,贵阳)标准,所有患者均临床诊断为单侧梅尼埃病,行规范化药物保守治疗至少1年以上,但眩晕仍反复发作.其中44例为首次手术,5例为内淋巴囊乳突引流术术后眩晕复发患者.全麻下经乳突进路行三个半规管阻塞术,术后均随访2年以上.采用纯音测听、前庭双温试验和颈源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ervical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cVEMP)进行听力学和前庭功能评估,通过内耳MRI膜迷路水成像观察阻塞术后膜迷路的形态学改变.结果 49例梅尼埃病患者术前按听力进行分期,Ⅱ期(平均听阈25~40 dBHL)2例,Ⅲ期(41 ~ 70 dBHL)40例,Ⅳ期(>70 dBHL)7例.眩晕控制总有效率达100%,其中眩晕控制A级40例(81.6%),眩晕控制B级9例(18.4%);听力下降率为30.6% (15/49).术后所有患者均出现短时间眩晕及平衡障碍,眩晕均在术后3~5d内消失,平衡障碍恢复时间平均为13.5 d;所有患者均无面神经麻痹、脑脊液漏等并发症发生.术后2年复查前庭双温试验提示术侧半规管功能丧失;cVEMP检查示球囊功能无明显变化;内耳MRI膜迷路水成像检查发现三半规管阻塞区域无显影.结论 半规管阻塞术控制眩晕远期疗效确切,是治疗顽固性梅尼埃病安全、有效的方法,主要适用于存在重度以上听力损失或内淋巴囊手术后复发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尼埃病 半规管 耳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不同复位手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疗效及原因分析 被引量:18
13
作者 吴照红 周雪芳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18年第11期585-587,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复位手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疗效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6月~2016年12月300例后半规管BPPV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患者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组156例,施行Eple... 目的探讨不同复位手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疗效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6月~2016年12月300例后半规管BPPV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患者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组156例,施行Epley复位手法;B组144例,施行Semont管石解脱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复发率并分析效果不佳的原因。结果 B组患者首次疗效、1周疗效及1个月疗效均明显好于A组(χ~2=4.371、5.294及4.542,P均<0.05);Semont管石解脱法治疗管结石症与嵴顶结石症疗效均较好,Epley管石复位法治疗嵴顶结石症疗效较差;两组复发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Semont管石解脱法治疗后半规管BPPV管结石症与嵴顶结石症疗效均较好,Epley管石复位法治疗嵴顶结石症疗效较差。两组BPPV复发率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规管 眩晕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 Epley复位法 Semont管石解脱法
下载PDF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急性期处理策略 被引量:18
14
作者 陈希杭 张榕 陈曦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15年第5期219-221,共3页
目的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急性期临床特点、处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0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诊断为急性期BPPV患者46例,予口服抗眩晕治疗... 目的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急性期临床特点、处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0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诊断为急性期BPPV患者46例,予口服抗眩晕治疗,分析急性期处理策略、手法复位的相关风险及并发症。结果 46例急性期BPPV患者予口服抗眩晕治疗,1周后复诊时症状消失痊愈18例,症状改善有效27例,无效者1例;对仍有眩晕的28例予手法复位,眼震、症状均消失。另外报道1例急性期BPPV在手法复位过程中,出现腰椎骨折,予对应处理;1例在耳石复位后出现耳石嵌顿现象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结论BPPV因发病病程长短、自愈性、急性期BPPV手法复位可能存在的风险,应充分评估患者全身情况;对骨质疏松、围绝经期患者,复位过程中应充分告知手法复位风险并采取相应预防性措施,避免副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半规管 临床方案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手法复位 并发症
下载PDF
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眼震参数客观特征 被引量:17
15
作者 陈飞云 陈太生 +4 位作者 温超 李姗姗 林鹏 赵晖 刘强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622-627,共6页
目的探讨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眼震的方向、强度、时间等参数的客观特征及机制。方法水平半规管BPPV患者233例,其中水平半规管管石症(horizontalsemicirculareanalithasis,HSC—Can)179例,水平半规管壶腹嵴顶结... 目的探讨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眼震的方向、强度、时间等参数的客观特征及机制。方法水平半规管BPPV患者233例,其中水平半规管管石症(horizontalsemicirculareanalithasis,HSC—Can)179例,水平半规管壶腹嵴顶结石症(horizontalsemicircularcanalcupulolithiasis,HSC—Cup)54例。应用视频眼震图仪分别记录滚转试验诱发眼震,比较各个试验头位的眼震方向、强度、时间等参数特点。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水平半规管BPPV患者滚转试验在左侧、右侧转头位均可诱发出水平性眼震。HSC—Can诱发眼震方向与转头方向相同,向患侧和健侧转头位诱发眼震的潜伏期(x±s,下同)为(1.922±1.501)S和(1.447±0.855)s,持续时间为(25.620±10.409)S和(22.110±10.931)s,强度为(56.441±33.168)°/s和(24.239±13.892)°/s,向患侧转头诱发眼震的潜伏期、持续时间及强度均大于健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715、15.219和4.070,P值均〈0.01),其中眼震强度之比约为2:1。HSC—Cup诱发眼震方向与转头方向相反,向健侧转头诱发眼震的强度明显大于向患侧转头,其强度之比约为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634,P〈0.01);而向健侧和向患侧转头诱发眼震的潜伏期,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t=1.670,P=0.101)。HSC—Can滚转试验中向患侧转头诱发眼震的潜伏期、强度均大于HSC—Cup向健侧转头,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554和0.305,P值均〉0.05)。结论水平半规管BPPV患者滚转试验向左右侧转头诱发眼震的强度均遵循EwMd定律,强弱之比约为2:1;潜伏期、持续时间及强度等眼震图参数可作为BPPV的客观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半规管 耳石膜 眼震电图描记术
原文传递
DHI量表在老年位置性眩晕复位后残余症状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6
作者 章燕幸 吴承龙 钟芳芳 《中华全科医学》 2014年第9期1373-1375,共3页
目的采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量表评估管石复位术后老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的残余症状。方法前瞻性研究134例成功复位的老年BPPV患者。所有患者在复位前和复位后1周进行DHI量表评定。对照组采用年龄性别相匹... 目的采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量表评估管石复位术后老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的残余症状。方法前瞻性研究134例成功复位的老年BPPV患者。所有患者在复位前和复位后1周进行DHI量表评定。对照组采用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群。对复位前后和复位后与健康人群的DHI评分进行比较。结果病例组复位后DHI评分(15.790±4.517)与复位前(42.490±7.691)相比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832,P=0.000)。病例组复位后DHI评分仍高于健康对照组(12.430±3.9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624,P=0.000)。病例组DHI各个单项评分复位前和复位后的比较显示除了E15、E18、E21、E22、E23等5项,其他单项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例组复位后和对照组的DHI评分比较显示有5个单项E2、E9、E10、E15、E18仍有差异,其他单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即使复位成功,DHI评分比较仍提示老年BPPV患者复位后功能和躯体症状基本恢复正常,但情感心理方面仍有损害,残余主观症状可能持续存在,需要进一步治疗和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物理医学 半规管 DHI量表
原文传递
头脉冲试验评价单侧外周前庭病变患者的前庭眼动反射功能 被引量:16
17
作者 刘波 孔维佳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0-43,共4页
目的 观察单侧外周前庭病变(unilateral peripheral vestibular disorder,uPVD)患者的头脉冲试验(head impulse test,HIT)和冷热试验,探讨HIT在眩晕患者前庭眼动反射功能评价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135例uPVD患者均在同一天进行HIT与冷... 目的 观察单侧外周前庭病变(unilateral peripheral vestibular disorder,uPVD)患者的头脉冲试验(head impulse test,HIT)和冷热试验,探讨HIT在眩晕患者前庭眼动反射功能评价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135例uPVD患者均在同一天进行HIT与冷热试验检查.HIT左右两侧各测试3次.结果 判别方法为:在HIT检查中,以出现≥2次典型的回跳性眼震为阳性结果,出现≤1次典型的回跳性眼震为阴性;记录冷热试验中的半规管轻瘫(canal paresis,CP)值.并以冷热试验为前庭眼动反射功能检查的标准方法,分析HIT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 所有135例uPVD患者中,HIT出现3次阳性的有19例,出现2次阳性的为26例,HIT检查阳性率为33.3%,且所有阳性结果均发生在患侧;HIT检查出现1次和未出现回跳性眼震的共90例,阴性率为66.7%.HIT与冷热试验相比较,CP〈30%时,HIT阳性6例,阴性58例;CP值为30%~99%,HIT 阳性24例,阴性28例;CP值为100%时,HIT阳性15例,阴性4例.以冷热试验为前庭眼动反射功能标准测试方法,则HIT的灵敏度为54.9%,特异度为90.6%,阳性预测值为86.7%,阴性预测值为64.4%.结论 对uPVD患者水平半规管前庭眼动反射功能进行评价,HIT与冷热试验相比较,其特异度高而灵敏度较低,提示HIT不能取代冷热试验的临床价值或作为其筛查试验方法,但HIT可作为冷热试验的补充,两种方法应结合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疾病 前庭功能试验 半规管 头部运动 反射 前庭眼
原文传递
改良Epley法与Semont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16
18
作者 王晓燕 雍军 刘立中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634-639,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改良Epley法与改良Semont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耳石复位法的选择提供循证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 目的系统评价改良Epley法与改良Semont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耳石复位法的选择提供循证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OVID、PubMed、EMBASE和CochraneLibrary(2013年第1期)以及康健循证医学知识仓库,检索时间截至2013年2月,纳入有关改良Epley法与改良Semont法治疗后半规管BPPV的随机对照实验,经两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方法学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个随机对照实验,合计453例患者,其中改良Epley法治疗组232例,改良Semont法治疗组22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改良Epley法治疗一周时的疗效(包括一周治愈率和一周有效率)优于改良Semont法,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义lOR=3.25,95%CI(2.08,5.10),P〈0.01;OR=4.72,95%CI(1.16,19.15),P=0.03];而在三个月治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复发率上,两组结果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OR=2.10,95%CI(0.57,7.75),P=0.27;OR=0.82,95%CI(0.44,1.52),P=0.53;OR=0.56,95%CI(0.20,1.57),P=0.27]。结论改良Epley法在快速缓解后半规管BPPV症状方面优于改良Semont法,但长期疗效、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二者相当,由于受纳入文献质量的限制和可能存在的发表性偏倚的影响,上述结论尚需更多高质量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加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半规管 物理治疗技术 治疗结果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Hunt综合征伴眩晕患者的半规管损伤频率特征 被引量:16
19
作者 李姗姗 陈太生 +4 位作者 董红 林鹏 温超 程岩 赵晖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10,共5页
目的 探讨Hunt综合征伴眩晕患者的前庭半规管损伤频率特征以及视频头脉冲试验(video head impulse test,vHIT)在评估其前庭功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Hunt综合征伴眩晕患者26例(病例组)分别进行高频vHIT、中频摇头试验(head shaking t... 目的 探讨Hunt综合征伴眩晕患者的前庭半规管损伤频率特征以及视频头脉冲试验(video head impulse test,vHIT)在评估其前庭功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Hunt综合征伴眩晕患者26例(病例组)分别进行高频vHIT、中频摇头试验(head shaking test)和低频冷热试验(caloric test);3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进行vHIT.以冷热试验单侧半规管反应非对称值(unilateral weakness,UW)、摇头试验诱发摇头眼震(head shaking nystagmus,HSN)、vHIT的增益值(video head impulse test gain,vHIT-G)为观察指标,应用SPSS 16.0统计软件分析对照组vHIT-G、病例组的三项试验结果特点及其相关性.结果 对照组6个半规管的vHIT-G均符合正态分布,方差分析,相互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05,P<0.01);双侧前、水平和后半规管平均vHIT-G((x)±s,下同)分别为16.80%±9.80%、16.57%±10.30%、16.52%±11.12%;病例组的患耳前、水平和后半规管vHIT-G分别为46.96%±34.54%、75.35%±35.29%、41.65%±32.87%,均符合正态分布,与对照组对应半规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vHIT、摇头试验和冷热试验阳性者分别为23例(88.46%)、22例(84.61%)和24例(92.31%),双侧确切概率法χ^2检验,P值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W与水平半规管vHIT-G之间存在正相关(r=0.692,P<0.01).结论 Hunt综合征伴眩晕患者的半规管功能损伤呈多频或近乎全频性损伤,具有传导阻滞性神经损伤特点;vHIT可以作为Hunt综合征伴眩晕患者前庭功能评定的有效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疱疹 带状 耳部 半规管 前庭功能试验
原文传递
BPPV的临床特点及手法复位复发率分析 被引量:15
20
作者 王宇晴 李进让 +1 位作者 邹世桢 丁意丽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85-1188,共4页
目的:探讨BPPV的临床特点及手法复位复发率。方法:回顾性分析735例BPPV患者的临床资料。后半规管BPPV(PC-BPPV)采用Epley复位法;水平半规管BPPV(HC-BPPV)采用Barbecue复位法;上半规管BPPV(AC-BPPV)采用Yacovino复位法;混合型BPPV采用Ep... 目的:探讨BPPV的临床特点及手法复位复发率。方法:回顾性分析735例BPPV患者的临床资料。后半规管BPPV(PC-BPPV)采用Epley复位法;水平半规管BPPV(HC-BPPV)采用Barbecue复位法;上半规管BPPV(AC-BPPV)采用Yacovino复位法;混合型BPPV采用Epley加Barbecue联合疗法;双侧病变者先复位较严重的一侧,待较严重一侧眼震或眩晕完全消失后,再复位症状较轻的一侧。结果:①735例BPPV患者中,PC-BPPV 455例(61.90%),HC-BPPV 272例(37.01%),AC-BPPV 3例(0.41%),混合型BPPV 5例(0.68%)。②735例BPPV患者电话随访到455例,3年内复发51例,复发率11.21%;男性复发率25.68%(38/148),女性复发率28.66%(88/307)。51~60岁复发人数最多,复发率29.67%。③PC-BPPV患者电话随访到300例,其中复发81例(27.00%),1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的复发率分别为0.67%(2/300)、3.33%(10/300)、6.67%(20/300)、9.33%(28/300)和11.67%(35/300);HC-BPPV患者电话随访到155例,其中复发45例(29.03%),1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的复发率分别为0(0/155)、2.58%(4/155)、3.23%(5/155)、7.10%(11/155)和9.68%(15/155)。结论:BPPV患者发病以PC-BPPV多见,手法复位能有效治疗BPPV,BPPV复发率与年龄、性别无关,PC-BPPV与HC-BPPV的远期复发率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半规管 手法复位 复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