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注存诗”:宋诗引唐诗自注的文献价值考论
1
作者 林阳华 《三明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59-67,共9页
宋诗引唐诗自注的文献价值,可以用“以注存诗”概括,具体表现在4个方面:存误收或误用诗歌文本信息,存诗歌构成部分文本信息,存诗歌创作与接受信息,存诗学观点信息。“以注存诗”,既涉及诗歌由创作到传播接受的过程信息,也不乏诗歌评论信... 宋诗引唐诗自注的文献价值,可以用“以注存诗”概括,具体表现在4个方面:存误收或误用诗歌文本信息,存诗歌构成部分文本信息,存诗歌创作与接受信息,存诗学观点信息。“以注存诗”,既涉及诗歌由创作到传播接受的过程信息,也不乏诗歌评论信息,是对诗歌的生产、流传、评论信息较为完整的保存。透过宋诗引唐诗自注的文献价值,可以看到更为丰富的唐宋诗歌生态,使之超越了诗歌注释价值本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诗 唐诗 自注 以注存诗
下载PDF
苏轼诗歌中的自注与自我表达的强化 被引量:4
2
作者 宁雯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108-113,共6页
苏轼诗歌中数量众多的自注,在形式上制造了作者自我"在场"的强烈印象,并以其表情达意的功能,成为作者自我表达的一种方式。苏轼通过自注把握诗歌阐释,表明自己的话语权,这首先以重视自我表达的效果为前提。除了阐明己意的功能... 苏轼诗歌中数量众多的自注,在形式上制造了作者自我"在场"的强烈印象,并以其表情达意的功能,成为作者自我表达的一种方式。苏轼通过自注把握诗歌阐释,表明自己的话语权,这首先以重视自我表达的效果为前提。除了阐明己意的功能,苏诗自注还成为诸多个人情感、政治态度、人生经验的载体,在诗歌之外形成了私人化体验的补白,并在与诗歌正文的互动间,传达出丰富的自我形象,强化了作者的自我表达。苏诗自注流露出作者明确的主体意识,也体现了宋诗学理性内省的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诗歌 自注 自我表达
下载PDF
试论《史记》自注 被引量:3
3
作者 刘治立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6期3-5,共3页
司马迁在《史记》中以自注形式以见其心志 ,以明其去取 ,体现了其撰述的别识心裁。本文结合《太史公自序》、《史记》十表等 ,对《史记》自注的内容和意义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 司马迁 《史记》 自注 注释
下载PDF
杜诗自注与诗歌境域的开拓 被引量:4
4
作者 徐迈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4-38,共5页
杜甫诗歌的自注作为中国诗歌自注体的早期代表,记录下了与诗歌创作相关的丰富信息,充分发挥了诗歌自注体的辅助功能,诗与注的紧密互动对杜甫诗歌的情志表现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杜甫再次介入诗歌进行自我诠释的动机反映了诗人对创作... 杜甫诗歌的自注作为中国诗歌自注体的早期代表,记录下了与诗歌创作相关的丰富信息,充分发挥了诗歌自注体的辅助功能,诗与注的紧密互动对杜甫诗歌的情志表现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杜甫再次介入诗歌进行自我诠释的动机反映了诗人对创作的自省心理,流露出其多方开拓新境的诗学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诗歌 自注
下载PDF
略论《唐六典》的注 被引量:4
5
作者 徐适端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470-477,共8页
《唐六典》的注,从内容到形式创造性地承继、借鉴了《汉书》地理、艺文二志自注的优点和裴松之、郦道元等史家的注史特色,开创了典制史专著的自注新法;它集唐开元以前史注之大成,并进行了发展与创新;《唐六典》的注完善了史书的自注体例... 《唐六典》的注,从内容到形式创造性地承继、借鉴了《汉书》地理、艺文二志自注的优点和裴松之、郦道元等史家的注史特色,开创了典制史专著的自注新法;它集唐开元以前史注之大成,并进行了发展与创新;《唐六典》的注完善了史书的自注体例,对后世典制史的自注体例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历史编纂学上的地位和历史文献价值,都不可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六典 自注 溯源 训释 编纂学 文献学
下载PDF
论史书撰写艺术中的自注法——以《史记》为中心 被引量:3
6
作者 刘彦青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8-77,共10页
自注法是中国史学著作中一种独特的注释方法,在现存史书中自注与正文不加区分。自注产生的时间较早,在《左传》《战国策》等先秦典籍中即已存在。司马迁在撰写《史记》的过程中大量使用自注法。《史记》中的自注类型多样,包括原有材料... 自注法是中国史学著作中一种独特的注释方法,在现存史书中自注与正文不加区分。自注产生的时间较早,在《左传》《战国策》等先秦典籍中即已存在。司马迁在撰写《史记》的过程中大量使用自注法。《史记》中的自注类型多样,包括原有材料本身的自注、司马迁对原材料的注解以及司马迁撰写新史料的自注。《史记》中的自注有的对正文意义进行解释、阐发与补充,有的表达一种是非评价与价值判断,还有的建立一种叙述结构,并且自注是《史记》全书达到"互见"的工具。从整部《史记》来看,《太史公自序》是全书的自注。《史记》中自注与正文融合在一起达到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为后世史书撰写提供了成熟的范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自注法 注释类型 史书撰写
下载PDF
论中唐诗人自注其诗体现的读者意识——以白居易、元稹等诗人为中心 被引量:3
7
作者 俞芝悦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8-156,共9页
中唐时期,白居易、元稹等诗人频繁地在诗作中运用自注,这一衍伸性的创作行为是辅助他们诗歌传达情志的重要手段,体现出强烈的读者意识。这些诗人多数在编辑诗文集时自注过去的作品,使得他们的诗歌在传播后能够更恰切地被未知的无名读者... 中唐时期,白居易、元稹等诗人频繁地在诗作中运用自注,这一衍伸性的创作行为是辅助他们诗歌传达情志的重要手段,体现出强烈的读者意识。这些诗人多数在编辑诗文集时自注过去的作品,使得他们的诗歌在传播后能够更恰切地被未知的无名读者理解。其中,白居易预设的读者知识储备较为浅薄,因此他自注的熟典极多。传统的"立言"观念可能是元白等诗人具有强烈读者意识的原因,他们的自注行为确实使诗歌更易被理解,却也对读者的创造性阅读造成妨碍,压缩了诗歌的阐释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注 中唐 唐诗 读者意识
下载PDF
论王禹偁诗歌自注的文学功能与文献价值 被引量:2
8
作者 苏碧铨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5期122-132,共11页
宋代诗人王禹偁诗歌中的自注数量可观,内涵丰富,既促进了读者阅读的顺利达成,又为作者提供了自我表达的渠道。王禹偁是诗歌自注风气承唐启宋的关捩,他在继承唐代诗歌自注体式、内容的基础上,更为充分地拓展了自注的文学功能和文献价值,... 宋代诗人王禹偁诗歌中的自注数量可观,内涵丰富,既促进了读者阅读的顺利达成,又为作者提供了自我表达的渠道。王禹偁是诗歌自注风气承唐启宋的关捩,他在继承唐代诗歌自注体式、内容的基础上,更为充分地拓展了自注的文学功能和文献价值,包括增强诗人主体意识、展现贬谪心路历程、初显宋代职守人格以及表呈史家存史自觉等,对宋代诗歌自注的发展影响深远。因此,在研究诗人主体性和心态史时,应重视自注的作用,将自注与诗歌内文一起纳入考察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禹偁 诗歌 自注 文学功能 文献价值
下载PDF
论周必大诗歌自注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晓黎 《南海学刊》 2017年第4期81-89,共9页
大量添加自注,是周必大诗歌在组成形态上极为引人侧目的地方。周必大的自注包括题下注和句中注两个部分,但两个部分的处理方式是不一样的:在几乎所有的诗歌题下,周必大都注出了写作时间;在约35%的诗歌中,周必大添加了句中自注。句中自... 大量添加自注,是周必大诗歌在组成形态上极为引人侧目的地方。周必大的自注包括题下注和句中注两个部分,但两个部分的处理方式是不一样的:在几乎所有的诗歌题下,周必大都注出了写作时间;在约35%的诗歌中,周必大添加了句中自注。句中自注由常规内容和非常规内容组成。常规内容主要是背景注释,这在宋人诗中是较为普遍的;非常规内容则包括对句中语言承袭化用前人之处的揭示、对构思过程进行的拆解和说明、考辨地理名物发表诗学评论三个方面,这些是句中注最有特色也是最具探讨价值的地方。题下自注的设置,与周必大的文献整理经验息息相关;句中自注的大量出现,离不开其对诗歌自注的高度且自觉的重视,同时也与其对江西诗学的亲近和接受的态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必大 自注 题下注 句中注 非常规内容
下载PDF
清词自注字音现象中的声律学实践及得失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王玮 沈松勤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2-84,共13页
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现象,清词自注字音有其内在理路。在考据视野下,词学家归纳宋人词作,总结出一套守律准则,又借鉴曲学、音韵学,倡言“以入代平”“以上代平”等变通之法,以圆己说。这种变通之法虽有过度解读之嫌,却为词律日渐严苛时... 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现象,清词自注字音有其内在理路。在考据视野下,词学家归纳宋人词作,总结出一套守律准则,又借鉴曲学、音韵学,倡言“以入代平”“以上代平”等变通之法,以圆己说。这种变通之法虽有过度解读之嫌,却为词律日渐严苛时的创作留下了方便法门。词人们在此基础上自注字音,既展现了守律的自觉,又实现了一定的解放,客观上成为词“学问化”的表征,其得失值得进一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词 自注 字音 声律 得失
原文传递
论《汉书》自注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治立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24-27,共4页
班固在《汉书》的撰述中,继承和发展了《史记》自注的方法,以自注形式说明正文,阐发见解。本文围绕《汉书》诸志、表以及纪传中的自注,试图对《汉书》自注的内容和形式、历史影响做出初步探讨。
关键词 班固 《汉书》 自注
下载PDF
文本之外的声音:黄庭坚诗歌自注中的诗学思想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青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11期49-55,共7页
目前学界对黄庭坚自注的关注较少,其自注与诗学思想的关系值得探讨。黄庭坚诗歌自注阐发了黄庭坚诗学思想内涵。黄诗自注中对立意的强调肯定了思想内容的重要性;典故脱化的自注说明"无一字无来处"和"点铁成金"并不... 目前学界对黄庭坚自注的关注较少,其自注与诗学思想的关系值得探讨。黄庭坚诗歌自注阐发了黄庭坚诗学思想内涵。黄诗自注中对立意的强调肯定了思想内容的重要性;典故脱化的自注说明"无一字无来处"和"点铁成金"并不是单纯堆砌材料;而有关题材和俗语的自注则表明"以俗为雅"需要"熔化";再者自造新语作为"奇"的一部分,没有自注则不知所云何物。因此,自注集中展现了黄庭坚诗歌思想实践的具体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庭坚 自注 诗学思想
下载PDF
论《容斋随笔》对诗注的征引和使用
13
作者 李晓黎 《阴山学刊》 2016年第2期37-40,共4页
《容斋随笔》收录的两百余条诗话中,征引诗歌注释的有20条,接近总量的百分之十。其中,征引诗人自注14条,他注6条。这些诗注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用途:利用诗注进行考释和补充,对诗注中的疏误进行批评和修正,借诗注进行诗学批评。对诗歌注释... 《容斋随笔》收录的两百余条诗话中,征引诗歌注释的有20条,接近总量的百分之十。其中,征引诗人自注14条,他注6条。这些诗注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用途:利用诗注进行考释和补充,对诗注中的疏误进行批评和修正,借诗注进行诗学批评。对诗歌注释的难度,尤其是以苏诗为代表的宋诗注,洪迈有着清醒而充分的认识;对诗人自注的存在和价值,尤其是白居易的自注,洪迈则给予了相当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斋随笔》 诗注 他注 自注 白居易
下载PDF
陈普咏史诗之自注研究
14
作者 阎震宇 《闽江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22-28,56,共8页
自注作为诗人自己创作的附属文本,是映照诗歌的镜子,起着解释字词、补充细节、交代创作意图的多重功能,对诗歌的理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南宋诗人陈普的咏史诗附有体量巨大、内涵颇丰的自注。其自注从形式上呈现出篇幅较长、种类单一... 自注作为诗人自己创作的附属文本,是映照诗歌的镜子,起着解释字词、补充细节、交代创作意图的多重功能,对诗歌的理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南宋诗人陈普的咏史诗附有体量巨大、内涵颇丰的自注。其自注从形式上呈现出篇幅较长、种类单一的特点;就其内容而言带有典型的知识化、论述化特征;考其思想内核,则是以儒学伦理为根本的道德史观,集中表现为明顺贬逆的正统思想,先德后功的评判准则,批判异端学说以及天命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普 咏史诗 自注 思想内核
下载PDF
陈普《咏史》诗自注的独立价值
15
作者 张倍倍 韦春喜 《济宁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78-83,90,共7页
陈普《咏史》诗深受南宋理学的影响,其诗歌自注继承理学道统,多表现忠孝之德和以心性论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具有“明确表达诗作的旨意”的独立价值。陈普在其《咏史》诗中采用诗文结合的体式,从诗歌自注对诗歌进行阐释,具有“进一步对... 陈普《咏史》诗深受南宋理学的影响,其诗歌自注继承理学道统,多表现忠孝之德和以心性论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具有“明确表达诗作的旨意”的独立价值。陈普在其《咏史》诗中采用诗文结合的体式,从诗歌自注对诗歌进行阐释,具有“进一步对诗义进行阐释”的独立价值。为了展示自己渊博的学识、避免当朝读者对诗义的误读以及由于他的讲学性质,陈普注重对诗歌中出现的史实进行注释,具有“标注史实典故”的独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普 《咏史》诗 自注 独立价值
下载PDF
论清代竹枝词创作中的继承与演进
16
作者 胡晓博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89-101,共13页
清代是竹枝词发展的鼎盛时期,但也面临着书写困境。此时期的竹枝词与唐宋元明各朝竹枝词相比,有继承也有推进。其继承表现在对唐代以来逐渐形成的七绝体诗歌样式的选择、风土内容的书写等方面。其推进则表现在企图以五绝体竹枝词打破七... 清代是竹枝词发展的鼎盛时期,但也面临着书写困境。此时期的竹枝词与唐宋元明各朝竹枝词相比,有继承也有推进。其继承表现在对唐代以来逐渐形成的七绝体诗歌样式的选择、风土内容的书写等方面。其推进则表现在企图以五绝体竹枝词打破七绝体竹枝词在创作中的垄断地位,通过大型组诗、详细加注的创作方式来突破单首或小型竹枝组词容量简短的限制,重新审视竹枝词的功能并将之引入政治生活领域等方面。清初,屈复的五言竹枝词创作主张及实践曲折地反映了作为遗民的心态;清代中后期,竹枝词创作中组词、小注的广泛使用及域外见闻的介绍,则表现出了清人在竹枝词创作中教化民众、启迪民智及关切政治的动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竹枝词 发展演变 创作形式 组诗 自注 政治关切
下载PDF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的“玄学式”自注
17
作者 姚健 《科技信息》 2012年第33期I0217-I0217,I0219,共2页
福克纳叙事风格之一便是在叙述故事的同时往往会加上自己"玄学式"的评注以表明自己独特的所思所感。本文选取了《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五个这样的自注加以剖析和解读。
关键词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 玄学式 自注
下载PDF
从题写到编集:论唐诗题注的形成与特征
18
作者 咸晓婷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3-92,共10页
题注是唐诗书写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唐诗流传的漫长过程中,题注的本来面貌早已不为世人所知。作为唐诗自注的一个重要类型,题注的性质和形成过程不同于一般的典籍注释,甚至不同于唐诗自注的另外一种重要类型诗中注。唐诗题注或... 题注是唐诗书写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唐诗流传的漫长过程中,题注的本来面貌早已不为世人所知。作为唐诗自注的一个重要类型,题注的性质和形成过程不同于一般的典籍注释,甚至不同于唐诗自注的另外一种重要类型诗中注。唐诗题注或注创作体式,或注作者官职,或注创作时间,或注创作地点,或注创作缘起,或注创作背景。这些题注在最初创作之时并非是注释,而是诗人创作时书写的署名、题记、诗记等内容在别集编辑时被以注释形式改写于诗题之下形成的。揭示唐诗题注的特征和形成过程,是今天重新认识和研究唐诗自注的起点和基础,同时也为探索唐诗别集的编辑过程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题注 自注 写本 石刻 题记 别集
原文传递
论《蒙古游牧记》自注
19
作者 刘治立 《史志学刊》 2017年第4期22-27,共6页
张穆《蒙古游牧记》是研究19世纪中期中国北方边疆史地的上乘之作。为了更好地记述内外蒙古各地的地理和历史变迁,阐明各种地名和人名的异同,书中采用自注的方法将大量的材料置于注文中,既保证了正文的简练通畅,又能很好地保留史料,深... 张穆《蒙古游牧记》是研究19世纪中期中国北方边疆史地的上乘之作。为了更好地记述内外蒙古各地的地理和历史变迁,阐明各种地名和人名的异同,书中采用自注的方法将大量的材料置于注文中,既保证了正文的简练通畅,又能很好地保留史料,深化观点,使自注与正文互为呼应,相得益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穆 《蒙古游牧记》 自注
下载PDF
论《安禄山事迹》自注
20
作者 刘治立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26-29,44,共5页
《安禄山事迹》是唐代的一部杂史著作,记述了安禄山等人的活动,较为具体地叙述了安史之乱的全过程。姚汝能采用自注的方式来补益正文、条列异说、解释地理、介绍人物、阐发见解,既能使正文文气通畅,又能充实其书的内容,自注中保留了大... 《安禄山事迹》是唐代的一部杂史著作,记述了安禄山等人的活动,较为具体地叙述了安史之乱的全过程。姚汝能采用自注的方式来补益正文、条列异说、解释地理、介绍人物、阐发见解,既能使正文文气通畅,又能充实其书的内容,自注中保留了大量珍贵的史料,在史书自注的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禄山事迹》 自注 姚汝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