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7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震积作用和震积岩 被引量:166
1
作者 杜远生 韩欣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89-394,共6页
地震是一种灾害性的地质事件。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重力流可以形成震积岩、海啸岩和震浊积岩。在地震过程中 ,震积作用可以形成特殊的构造标志 (地震断裂层、地裂缝、微同沉积断裂、微褶皱纹理、重力断层等 )、沉积和成岩标志 (砂岩脉... 地震是一种灾害性的地质事件。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重力流可以形成震积岩、海啸岩和震浊积岩。在地震过程中 ,震积作用可以形成特殊的构造标志 (地震断裂层、地裂缝、微同沉积断裂、微褶皱纹理、重力断层等 )、沉积和成岩标志 (砂岩脉、泥岩脉、泥晶脉 ,即磨牙 ( molar tooth)构造、枕状层、砂火山、泥火山、同沉积变形构造、丘状层理等 )。地震沉积组合包括原地震积岩 ( A,包括震裂岩、震褶岩、自碎屑角砾岩、内碎屑副角砾岩等 )、海啸岩 ( B,由具丘状层理、平行层理的碎屑岩或内碎屑灰岩组成 )、震浊积岩 ( C,由具块状层理、递变层理或玻马序列的粗碎屑岩或碎屑灰岩组成 )及背景沉积 ( D) 4个单元 ,它们组合成 A- B- C- D、A- B- D、A- C- D、A- D、B- D、C- D等 6种类型的沉积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学 地震 震积岩 海啸岩 震浊积岩
下载PDF
沉积学发展现状与前瞻 被引量:35
2
作者 曾允孚 覃建雄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SCD 1999年第1期1-7,共7页
沉积学的概念源于19世纪初,其发展大致经历了沉积岩石学、沉积学、沉积地质学三个阶段。目前,随着各种边缘、分支、交叉及横断学科的发展,沉积学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主要表现在层序地层学、事件沉积学、矿床沉积学、实验沉积学、... 沉积学的概念源于19世纪初,其发展大致经历了沉积岩石学、沉积学、沉积地质学三个阶段。目前,随着各种边缘、分支、交叉及横断学科的发展,沉积学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主要表现在层序地层学、事件沉积学、矿床沉积学、实验沉积学、大地构造沉积学、储层沉积学、全球旋回地层学等的诞生和发展。预计到21世纪,沉积学除在大陆动力学、全球变化方面进一步深入发展外,还将与资源和环境密切结合,形成新的学科领域,主要包括资源沉积学、环境沉积学、大陆动力沉积学、全球变化沉积学诸方面,进而为人类生存与发展作出重大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学 层序地层学 大陆动力沉积学 环境沉积学
下载PDF
中国沉积学的今后发展:若干思考与建议 被引量:63
3
作者 孙枢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10,共8页
在简述沉积学国内外研究进展基础上, 文中提出了中国沉积学今后发展需要加强和重视的研究领域。就沉积类型而言,需要加强和重视包括陆相沉积、碳酸盐沉积、近岸和浅海硅质碎屑沉积、深海沉积的研究;新的发展方向包括沉积盆地、古气候与... 在简述沉积学国内外研究进展基础上, 文中提出了中国沉积学今后发展需要加强和重视的研究领域。就沉积类型而言,需要加强和重视包括陆相沉积、碳酸盐沉积、近岸和浅海硅质碎屑沉积、深海沉积的研究;新的发展方向包括沉积盆地、古气候与沉积作用、前寒武纪沉积、人类生存环境沉积学、区域沉积学和全球沉积学。文中还对中国如何继续深化这些研究提出了一些需注意的问题,如需长期不懈地对一些科学问题和沉积现象深入研究和观测,以及重视新方法及新技术的应用等。在结语中对未来中国沉积学发展提出了10条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沉积学 沉积地质学 地球系统 战略发展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构造格局和幕式演化过程 被引量:84
4
作者 雷超 任建业 +3 位作者 裴健翔 林海涛 尹新义 佟殿君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1-162,共12页
基于大量琼东南盆地深水区高精度的地质-地球物理和钻井资料解释,确立了该盆地"南北分带,东西分块"的基本构造格局;通过构造-地层、沉降史和沉降中心厘定等方面的综合研究,在琼东南深水盆地中深入描述和分析了T70重要的构造... 基于大量琼东南盆地深水区高精度的地质-地球物理和钻井资料解释,确立了该盆地"南北分带,东西分块"的基本构造格局;通过构造-地层、沉降史和沉降中心厘定等方面的综合研究,在琼东南深水盆地中深入描述和分析了T70重要的构造变革界面特征,该界面之下发育了一系列分散的、NE向展布的小型断陷盆地群,该界面之上一直到T60界面发育时期,盆地的沉降中心逐渐迁移到位于琼东南盆地中央坳陷区的、呈NE-WE-NWW弧形展布的大型断坳式盆地内,该断坳盆地与下伏小型断陷盆地群构成显著的叠加关系;以控盆边界断层的性质和几何学分布,确定下伏的NE向展布的小型断陷盆地群受控于NW-SE向拉伸应力场,而上覆的断坳盆地由近SN向拉伸应力作用所形成;区域对比表明该界面广泛分布于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中,具有区域性分布的特征;生物地层和区域对比表明该界面年龄为32Ma,与南海初始扩张的年龄一致.因此,该界面是一个发育于南海北部的、代表了南海扩张开始的一个区域性构造变革界面.该界面的发育导致了琼东南盆地深水区盆地结构和构造演化的复杂性,以该界面为基础,结合盆地充填序列中的其他重要界面和盆地的沉降史分析,将盆地的构造演化划分为断陷、断坳、裂后热沉降和加速沉降4个构造演化幕,从而确定了该盆地具有典型的幕式演化特征;详细讨论了盆地周缘板块运动学重组事件和岩石圈深部活动对琼东南盆地幕式发育过程的控制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琼东南盆地 构造格局 幕式演化 动力学机制 沉积学
原文传递
陆相盆地源—汇系统要素耦合研究进展 被引量:72
5
作者 朱红涛 徐长贵 +3 位作者 朱筱敏 曾洪流 姜在兴 刘可禹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851-1870,共20页
源-汇系统研究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地球科学领域广为关注的重要课题.陆相盆地作为源-汇系统研究的重要方面,相对于洋陆边缘源-汇系统,其源-汇系统要素多样、过程复杂、沉积体系多变,耦合模型预测难度大,且尚处于起步阶段.陆相盆地源-汇系... 源-汇系统研究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地球科学领域广为关注的重要课题.陆相盆地作为源-汇系统研究的重要方面,相对于洋陆边缘源-汇系统,其源-汇系统要素多样、过程复杂、沉积体系多变,耦合模型预测难度大,且尚处于起步阶段.陆相盆地源-汇系统研究主要集中于驱动机制及地球动力学过程、深时古气候、沉积盆地古物源区演化恢复与古水系重建、源-汇系统要素分析及剥蚀-搬运-沉积过程单因素分析与耦合模式探讨.基于钻井、岩心、分析化验数据的多方法物源示踪分析与三维地震数据的地震地貌学或地震沉积学分析,为地下陆相盆地古源区恢复、古水系重建及沉积体系的沉积地貌和沉积过程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关注不同母岩区源-汇系统差异,开展现代考察与古代源-汇相结合,并尝试定量化源-汇系统耦合-过程研究,最终形成工业化标准与规范是陆相盆地源-汇研究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汇系统 要素分析 耦合模式 不同母岩类型 沉积学 陆相盆地 石油地质.
原文传递
中国沉积盆地油气勘探开发实践与沉积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66
6
作者 孙龙德 方朝亮 +2 位作者 李峰 朱如凯 何东博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85-396,共12页
从近期中国油气发现的特点看,陆相碎屑岩仍是中国石油增储上产最主要的领域,碳酸盐岩勘探正处于大发现期,台缘礁滩复合体与台内礁、滩勘探成果显著,沉积盆地中火山岩储集层已成为油气勘探的现实领域。高含水老油田是中国油田开发的主体... 从近期中国油气发现的特点看,陆相碎屑岩仍是中国石油增储上产最主要的领域,碳酸盐岩勘探正处于大发现期,台缘礁滩复合体与台内礁、滩勘探成果显著,沉积盆地中火山岩储集层已成为油气勘探的现实领域。高含水老油田是中国油田开发的主体,持续的储集层精细表征研究和改善水驱条件、提高采收率技术攻关,突破了高含水老油田的稳产技术瓶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陆相湖盆浅水三角洲沉积模式建立、砂质碎屑流成因与分布、深部有利储集层发育机理与分布预测、低孔渗砂砾岩储集层成岩相评价与有利储集层预测,海相碳酸盐岩岩相古地理重建、碳酸盐岩台地边缘精细刻画与台地内部结构细化、碳酸盐岩储集层多期叠加改造机理、岩溶储集层成因分类,非常规储集层评价、开发储集层沉积学、沉积储集层研究新技术与新方法、储集层改造技术等领域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为今后油气勘探开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勘探开发 沉积学 储集层地质学 展望
下载PDF
湘西花垣矿集区狮子山铅锌矿床闪锌矿Rb-Sr定年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61
7
作者 段其发 曹亮 +3 位作者 曾健康 周云 汤朝阳 李堃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77-986,999,共11页
花垣矿集区位于扬子地块东南缘与雪峰(江南)造山带的过渡部位,是湘西-鄂西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狮子山铅锌矿床的发现是近年来湘西-鄂西成矿带矿地质勘查的重大进展之一,该矿床位于矿集区中部,主矿体呈层状、似层状展布,与地层产状一致... 花垣矿集区位于扬子地块东南缘与雪峰(江南)造山带的过渡部位,是湘西-鄂西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狮子山铅锌矿床的发现是近年来湘西-鄂西成矿带矿地质勘查的重大进展之一,该矿床位于矿集区中部,主矿体呈层状、似层状展布,与地层产状一致,直接容矿围岩为下寒武统清虚洞组下段第三亚段藻灰岩,矿体与围岩界线截然,伴有方解石化等热液蚀变,矿石矿物成分相对简单,主要为闪锌矿,少量方铅矿和黄铁矿.采用全溶方法和流体包裹体淋滤法对该矿床主成矿期的闪锌矿及其残渣进行Rb-Sr等时线法定年,获得矿物相+残渣相的年龄为410±12Ma(MSWD=2.20),地质时代为早泥盆世,明显晚于赋矿地层的时代.据此认为矿床的形成可能与加里东运动后构造伸展引起的盆地流体运移有关.该年龄对于整个花垣矿集区的铅锌成矿时代具有同样约束意义.闪锌矿+残渣的Sr初始值(87Sr/86Sr)i为0.709 16,高于赋矿围岩,与上覆寒武系白云岩地层的87Sr/86Sr值相近,表明矿床形成时有来自上覆地层物质的加入.结果表明,采用闪锌矿Rb-Sr等时线定年方法通过单矿物及其残渣相互约束,可以有效确定成矿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 包裹体 闪锌矿 RB-SR 定年 等时线年龄 成矿时代 狮子山铅锌矿 花垣矿集区 矿藏
原文传递
华南南华纪一二叠纪沉积大地构造演化 被引量:59
8
作者 何卫红 唐婷婷 +9 位作者 乐明亮 邓晋福 潘桂棠 邢光福 骆满生 徐亚东 韦一 张宗言 肖异凡 张克信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29-953,共25页
通过对华南扬子陆块和华夏增生体两大构造单元南华纪-二叠纪7条综合性剖面岩性、岩相、地层厚度、沉积环境、变形与变质作用的对比研究,以及对扬子陆块南缘以及华夏增生体具有指相意义(与洋壳相关)的岩石组合的系统总结与分析,以地层区... 通过对华南扬子陆块和华夏增生体两大构造单元南华纪-二叠纪7条综合性剖面岩性、岩相、地层厚度、沉积环境、变形与变质作用的对比研究,以及对扬子陆块南缘以及华夏增生体具有指相意义(与洋壳相关)的岩石组合的系统总结与分析,以地层区和分区为单位对盆地原型进行了初步划分,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华南地区南华纪-二叠纪盆地和构造演化的基本规律,总结出构造演化的发展阶段,揭示了扬子陆块与华夏增生体沿江绍-郴州-钦防北东段碰撞对接的时间发生在早古生代末,西南段碰撞对接的时间相对较晚,可能发生在二叠纪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华纪-二叠纪 扬子陆块 华夏增生体 沉积 构造
原文传递
含挺水植物和沉水植物水流紊动特性 被引量:58
9
作者 王忖 王超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16-822,共7页
在一定的水动力条件下,不同水生植物对水流结构改变的程度及对底泥再悬浮的影响由于其形态结构的差异有所不同。在玻璃水槽中铺设太湖底泥并种植天然沉水植物(水蕨)和挺水植物(菖蒲),通过水槽实验,用三维声学多普勒流速仪ADV对植物段紊... 在一定的水动力条件下,不同水生植物对水流结构改变的程度及对底泥再悬浮的影响由于其形态结构的差异有所不同。在玻璃水槽中铺设太湖底泥并种植天然沉水植物(水蕨)和挺水植物(菖蒲),通过水槽实验,用三维声学多普勒流速仪ADV对植物段紊流特性进行测量研究,分析含水生植物明渠水流的水力特性及底泥再悬浮规律。结果表明:含沉水植物和挺水植物明渠水流的垂向流速分布各自遵循不同的规律;其紊动强度和雷诺应力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特性;在沉水植物冠层交界处及挺水植物的茎杆和枝叶分叉处,紊流强度及雷诺应力均出现最大值;在一定条件下沉水植物和挺水植物均能抑制底泥再悬浮,但当雷诺数达到一定数值时,水生植物的存在反而加剧了底泥的再悬浮,与挺水植物相比,沉水植物对底泥再悬浮的抑制效果要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挺水植物 沉水植物 水流紊动特性 再悬浮 水生植物 太湖底泥 三维声学多普勒流速仪 明渠水流 雷诺应力 水动力条件 植物冠层 抑制效果 悬浮规律 形态结构 紊流特性 紊流强度 紊动强度 水力特性 水槽实验 流速分布
下载PDF
“深时”(Deep Time)研究与沉积学 被引量:58
10
作者 孙枢 王成善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92-810,共19页
近百年来全球气候正在经历一次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人类文明的发展迫切要求我们对这种变化的发展趋势及其环境与资源效应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仅仅对现代和第四纪气候研究是有局限性的,全面了解地球表层及气候系统需要研究整个地... 近百年来全球气候正在经历一次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人类文明的发展迫切要求我们对这种变化的发展趋势及其环境与资源效应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仅仅对现代和第四纪气候研究是有局限性的,全面了解地球表层及气候系统需要研究整个地质历史时期地球表层系统的发展演化。基于这样一种需求,从沉积记录研究前第四纪地质历史时期的地球古气候变化及重大地质事件,并为未来气候预测提供依据的"深时"(Deep Time)研究计划在国际地球科学界逐渐形成。"深时"研究将聚焦地球气候系统中的重大科学问题,通过地质历史时期极端气候事件探讨气候变化的极限和速率、大气成分和大洋成分变化、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以及生物圈、固体地球与太阳的联系等,最终揭示地球气候系统与地球系统的联系。"深时"研究将通过解译、定年和模拟的基本方法,发展完善大陆科学钻探项目,获得保存良好、高分辨率的沉积记录是重中之重。可以预见,"深时"研究将与"深空"(Deep Space)、"深海"(Deep Sea)和"深部"(Deep Interior)研究计划一样,成为未来国际和国内地球科学重大研究领域。同时,在开展"深时"研究过程中,沉积学也将扮演核心学科的角色发挥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时”研究 沉积学 气候变化 地球表层系统 沉积记录
下载PDF
中国河流沉积学研究20年 被引量:42
11
作者 张昌民 张尚锋 +2 位作者 李少华 淡卫东 侯路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3-192,共10页
从河型及其分类研究、现代河流沉积调查、河流沉积相与相模式研究、河流相地层的层序地层学研究、河流沉积砂体建筑结构精细解剖、河流沉积模拟研究等六个方面回顾了自《沉积学报》创刊以来 2 0年中国河流沉积学研究的主要进展 ,指出我... 从河型及其分类研究、现代河流沉积调查、河流沉积相与相模式研究、河流相地层的层序地层学研究、河流沉积砂体建筑结构精细解剖、河流沉积模拟研究等六个方面回顾了自《沉积学报》创刊以来 2 0年中国河流沉积学研究的主要进展 ,指出我国的河流沉积学取得了许多富有特色的研究成果 ,主要表现在网状河概念的引入与普及、建筑结构要素分析法的推广、界面层次的划分和及其概念的扩张、岩石相类型和岩石相组合概念的应用、河流砂体露头调查的方法与技术、沉积构造的沉积动力学解释、层序地层学在河流沉积研究中的应用、河流沉积过程的模拟实验、河流相储层的建模技术等方面。但是 2 0年来 ,中国河流沉积学研究并没有出现国际公认的理论首创 ,应当加强河流沉积学的研究组织 ,吸收地理地貌和水利学的研究成果 ,结合社会经济建设需要不断扩大河流沉积学的研究领域 ,积极进行国际学术交流 ,使我国的河流沉积学研究走在国际河流沉积学研究的前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 沉积学 沉积相 层序地层学
下载PDF
近海型含煤岩系沉积学及层序地层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55
12
作者 邵龙义 鲁静 +2 位作者 汪浩 张鹏飞 韩德馨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6期561-570,共10页
层序地层学是近20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方法学科,并在聚煤作用分析中得到广泛应用。作者就近海型含煤岩系沉积学研究历史以及煤系层序地层学研究方法及有关问题进行探讨,认为近海环境的聚煤作用实际上是海平面(基准面)上升过程中发生... 层序地层学是近20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方法学科,并在聚煤作用分析中得到广泛应用。作者就近海型含煤岩系沉积学研究历史以及煤系层序地层学研究方法及有关问题进行探讨,认为近海环境的聚煤作用实际上是海平面(基准面)上升过程中发生的,同时提出煤层厚度受泥炭堆积速率与可容空间增加速率的控制:靠陆一侧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平原沉积环境中,厚煤层主要出现在最大海泛面位置;而靠海一侧障壁—潟湖或碳酸盐岩台地沉积环境中,厚煤层主要出现在初始海泛面的位置;但就整个三级复合层序来说,层序中厚度最大、分布最广的煤层主要分布于可容空间增加速率最大的最大海泛面附近的位置。对于中国晚古生代近海型煤系中常见的"根土岩—煤—石灰岩"序列,聚煤作用发生于海相石灰岩"滞后时段",即在海侵之后、海相石灰岩层真正沉积下来之前的时段,这一时段可容空间增加速率与泥炭堆积速率平衡,有利于聚煤作用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海型含煤岩系 沉积学 层序地层 聚煤模式
下载PDF
沙垒田凸起前古近系基岩分布及源-汇过程 被引量:56
13
作者 刘强虎 朱筱敏 +2 位作者 李顺利 李慧勇 石文龙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935-1949,共15页
沙垒田凸起及围区凹陷是一个完整的源-汇系统.基于钻井岩心、三维地震及锆石测年等资料,刻画了沙垒田凸起前古近系基岩组成及分布并探讨了古近纪早期源-汇体系配置关系.研究表明,沙垒田凸起自南向北依次发育太古界-元古界混合花岗岩、奥... 沙垒田凸起及围区凹陷是一个完整的源-汇系统.基于钻井岩心、三维地震及锆石测年等资料,刻画了沙垒田凸起前古近系基岩组成及分布并探讨了古近纪早期源-汇体系配置关系.研究表明,沙垒田凸起自南向北依次发育太古界-元古界混合花岗岩、奥陶-寒武系碳酸盐岩与碎屑岩、中生界火山碎屑岩;其中,凸起东段以元古代混合花岗岩为主,西段以奥陶-寒武系碳酸盐岩为主.结合古地貌可知,砂岩富集区与源-汇耦合系统相对应,即基岩组成、汇水区、物源通道及边界样式共同控制沉积砂体组成样式与规模.对比分析凸起东西段、南北侧各控制要素与沉积砂体间关联性,可知凸起东段南侧混合花岗岩基底、较大的汇水面积与物源通道及斜坡带对应高效源-汇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岩 源-汇体系 锆石定年 古地貌 沙垒田凸起 沉积学. sedimentology.
原文传递
珠江口盆地的沉积充填与珠江的形成演变 被引量:51
14
作者 邵磊 庞雄 +3 位作者 乔培军 陈长民 李前裕 苗卫良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9-185,共7页
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南海北部地区沉积物渐新统与中新统明显不同,两者之间存在物源突变事件。这一沉积地质事件在时间上与南海扩张轴发生跳跃、滇西高原以及东喜马拉雅构造结的快速隆升等一系列地质构造事件十分吻合,是珠江以... 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南海北部地区沉积物渐新统与中新统明显不同,两者之间存在物源突变事件。这一沉积地质事件在时间上与南海扩张轴发生跳跃、滇西高原以及东喜马拉雅构造结的快速隆升等一系列地质构造事件十分吻合,是珠江以及珠江口盆地搬运—沉积—充填演化史上一次重大的转变。Ca/Si、CIA以及Al2O3等参数变化显示,珠江侵蚀区极有可能由渐新世近源硅酸盐为主的华南沿海地区拓展为中新世远达青藏高原东麓的云贵高原碳酸盐为主的地区,流域范围突然扩大。同时伴随沉积物供给增大,造成珠江口盆地从渐新世富砂为主的沉积堆积体系转变为中新世以来以泥为主的沉积堆积体系,显示出珠江的发育演化以及中新世以来的青藏高原隆升在南海北部的沉积充填演变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对南海北部地区油气藏的形成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珠江口盆地 白云凹陷 沉积学 物源分析
下载PDF
沉积学的发展历程与未来展望 被引量:15
15
作者 于兴河 郑秀娟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73-182,共10页
沉积学的概念自提出以来 ,其发展经历了 :萌芽、初步形成、专业研究、总结提高、理论升华及学科渗透与综合 7个发展阶段 ,每一阶段都充分表现出 ,一方面受科学技术进步的影响 ,另一方面对全球经济的发展与进步又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 沉积学的概念自提出以来 ,其发展经历了 :萌芽、初步形成、专业研究、总结提高、理论升华及学科渗透与综合 7个发展阶段 ,每一阶段都充分表现出 ,一方面受科学技术进步的影响 ,另一方面对全球经济的发展与进步又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 ,尤其是在各种沉积矿床和油气的寻找方面。随着地质勘探与开发实践的不断进行 ,已陆续在沉积体中发现了油气、煤、黄金、铀、金刚石、钾、水晶、铂、铝、锰、膏盐及天然气水合物等多种重要矿产 ,为全球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沉积学未来的发展在 7个方面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 :层次上 ,由宏观向微观 ;方法上 ,由定性向定量 ;目的上 ,由理论向应用 ;形式上 ,由静态向动态 ;学科上 ,由单学科向多学科 ;手段上 ,由手工向计算机 ;领域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学 发展历程 代表作
下载PDF
白云凹陷珠江组深水扇砂质碎屑流沉积学特征 被引量:43
16
作者 郑荣才 李云 +3 位作者 戴朝成 高博禹 胡晓庆 王昌勇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581-1589,共9页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深海水域的珠江组为油气勘探开发新领域,但珠江组厚层块状砂岩储层的成因仍存在很大争议。通过对砂岩储层的物质组分、沉积构造、粒度分布、古地形和古构造背景及地震与测井等资料的综合分析,确定白云凹陷珠江组属于...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深海水域的珠江组为油气勘探开发新领域,但珠江组厚层块状砂岩储层的成因仍存在很大争议。通过对砂岩储层的物质组分、沉积构造、粒度分布、古地形和古构造背景及地震与测井等资料的综合分析,确定白云凹陷珠江组属于深水扇沉积体系,扇体中广泛发育的厚层块状砂岩为深水扇沉积体系中内—中扇水道的砂质碎屑流沉积充填物。在详细描述砂质碎屑流沉积学特征和识别标志的基础上,确定砂质碎屑流与低位期陆架边缘三角洲前缘砂体与海平面大幅度下降期的某种触发机制作用下发生的重力滑塌和砂崩有关,具备'源-渠-汇'耦合关系的深水扇沉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扇 砂质碎屑流 珠江组 白云凹陷 珠江口盆地 沉积学
下载PDF
距今30ka前后我国西北沙漠地区古环境 被引量:37
17
作者 杨小平 刘东生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5-30,共6页
本文根据实地野外观测和前人的研究 ,对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约 30kaB .P .时的环境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选用的古环境指标主要来源于风成沉积、湖泊沉积及河流沉积 ,年代主要依靠 1 4 C测年。依据巴丹吉林沙漠沙丘上的钙质胶结层、植物残... 本文根据实地野外观测和前人的研究 ,对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约 30kaB .P .时的环境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选用的古环境指标主要来源于风成沉积、湖泊沉积及河流沉积 ,年代主要依靠 1 4 C测年。依据巴丹吉林沙漠沙丘上的钙质胶结层、植物残体、塔克拉玛干沙漠河流沉积以及巴丹吉林沙漠腹地及其西北缘的高湖面 ,认为在 30kaB .P.前后 ,我国西北干旱地区雨量较高 ,气候较湿润。柴达木盆地、腾格里沙漠西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西部及内蒙古地区湖泊同期的高湖面也支持这一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地区 沙漠 沙丘 湖泊水位 沉积学 古气候学 中国西北 大气环境
下载PDF
新生代西昆仑隆升的地层学和沉积学记录 被引量:33
18
作者 金小赤 王军 +1 位作者 陈炳蔚 任留东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59-467,共9页
西昆仑北坡的新生代沉积在很大程度上良好地记录了新生代西昆仑的隆升过程。区域性不整合面和沉积界面记录了隆升的阶段性;沉积环境变化反映了山体和盆地在格局上的变化;沉积物厚度、粒度变化显示了隆升的幅度和速率。就西昆仑的情况看... 西昆仑北坡的新生代沉积在很大程度上良好地记录了新生代西昆仑的隆升过程。区域性不整合面和沉积界面记录了隆升的阶段性;沉积环境变化反映了山体和盆地在格局上的变化;沉积物厚度、粒度变化显示了隆升的幅度和速率。就西昆仑的情况看,海相环境(塔里木海湾)由晚白垩世持续到渐新世,尽管此时海湾已退缩到西部。在此期间,形成了石膏层、瓣鳃类介壳灰岩和杂色砂泥质沉积。中新世全面出现了陆相沉积。中新世2000~3000m的沉积厚度表明了相对较高的隆升速率。从中新世后期开始的厚达2000~3000m的磨拉石沉积,其粒度向上加大,显示从中新世后期到早更新世隆升速率高而且是加速的。磨拉石沉积被早更新世的一次强烈的构造脉动所打断,它使磨拉石沉积和较老的沉积在许多地方高角度向盆地方向倾斜甚至直立、倒转。水平盖在磨拉石和更老地层之上的中—晚更新世河流和冲积扇相粗粒沉积是重新隆升的标志,亦可视为磨拉石沉积的继续。由昆仑山流向塔里木盆地的河流将中—上更新统及更老沉积切割50~100m以上,表明全新世以来的隆升速率是相当高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昆仑 新生代 隆升 沉积记录 地层 海相环境 水平盖 磨拉石层
下载PDF
陆相含油气盆地古地貌恢复研究进展 被引量:38
19
作者 庞军刚 杨友运 +2 位作者 李文厚 李玲 文莹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4期424-430,共7页
古地貌是控制含油气盆地沉积相发育与分布的主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后期油藏的储盖组合,精确的古地貌恢复对油气勘探至关重要,目前已成为国际沉积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文中选取陆相含油气盆地为分析对象,结合研究实例对古地貌恢... 古地貌是控制含油气盆地沉积相发育与分布的主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后期油藏的储盖组合,精确的古地貌恢复对油气勘探至关重要,目前已成为国际沉积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文中选取陆相含油气盆地为分析对象,结合研究实例对古地貌恢复的沉积学、层拉平、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等方法进行了论述,并分断陷湖盆和坳陷湖盆分别论述了古地貌对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强调了三维建模技术建立古地貌模型的重要性。今后应加强定量研究,且要注意进行古水深校正,完善埋藏史恢复,以此来进行绝对古地貌恢复,提高研究的精度,也应加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在的古地貌恢复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貌恢复 沉积学 层拉平 基准面旋回 沉积体系
下载PDF
油气勘探开发中的沉积学创新与挑战 被引量:38
20
作者 孙龙德 方朝亮 +6 位作者 李峰 朱如凯 张云辉 袁选俊 贾爱林 高兴军 苏玲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9-136,共8页
根据沉积学研究进展及在实践中的应用成效,梳理未来油气勘探开发对沉积储集层研究的需求,并提出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和领域。近年来,中国沉积学研究取得多项重要成果:建立跨重大构造期沉积盆地岩相古地理与浅水三角洲砂体发育新模式,扩... 根据沉积学研究进展及在实践中的应用成效,梳理未来油气勘探开发对沉积储集层研究的需求,并提出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和领域。近年来,中国沉积学研究取得多项重要成果:建立跨重大构造期沉积盆地岩相古地理与浅水三角洲砂体发育新模式,扩展了油气勘探领域;深水沉积砂体分布规律的新认识促使深水—超深水区与湖盆中心持续获得重大油气发现;深层—超深层储集层发育机理的新认识拓展油气勘探开发深度;富有机质页岩发育模式与非常规储集层研究新进展,促进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取得重大突破;多尺度开发地质建模有效预测剩余油分布。沉积储集层研究的新技术与新方法为沉积学理论发展及其工业化应用提供了基础。未来沉积学研究中,应发展传统沉积学、创新细粒沉积学和非常规储集层地质学,为沉积原型盆地恢复、富有机质页岩富集区评价、有利储集层预测和有利目标区优选提供依据,推动沉积学不断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学 细粒沉积 深层—超深层储集层 深水沉积 非常规储集层 储集层构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