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7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内蒙古河段主槽萎缩原因和对策 被引量:60
1
作者 刘晓燕 侯素珍 常温花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048-1054,共7页
通过对黄河内蒙古河段1960—2006年典型断面输沙量资料的分析表明,巴彦高勒—头道拐河段淤积主要源自其支流十大孔兑洪水的影响。1969—1986年汛期来水虽较前期减少约20%,但由于来沙减少达54%,故河床淤积量不大;1987年以后,由于龙羊峡... 通过对黄河内蒙古河段1960—2006年典型断面输沙量资料的分析表明,巴彦高勒—头道拐河段淤积主要源自其支流十大孔兑洪水的影响。1969—1986年汛期来水虽较前期减少约20%,但由于来沙减少达54%,故河床淤积量不大;1987年以后,由于龙羊峡和刘家峡水库的调蓄运用,造成该河段汛期水量和洪峰流量减小,使得区间来沙对内蒙古河段淤积的影响更加显著。进一步分析表明,要改变内蒙古河段主槽萎缩趋势,一方面要保障其洪水量级尽可能达到1500~2000m3/s以上,另一方面要加强该区间重点产沙区的水土流失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内蒙古河段 主槽萎缩 淤积 十大孔兑
下载PDF
泥沙淤积与洞庭湖调蓄量变化 被引量:49
2
作者 李义天 邓金运 +1 位作者 孙昭华 李荣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48-52,共5页
本文通过实测资料分析并比较了洞庭湖八十年代和六十年代调蓄量 ,在相同的入湖流量和出口城陵矶水位的条件下 ,得到汛期高水位时八十年代调蓄量大于六十年代的认识 .调蓄量增大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螺山至汉口河段的大量淤积 ,城陵矶附近长... 本文通过实测资料分析并比较了洞庭湖八十年代和六十年代调蓄量 ,在相同的入湖流量和出口城陵矶水位的条件下 ,得到汛期高水位时八十年代调蓄量大于六十年代的认识 .调蓄量增大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螺山至汉口河段的大量淤积 ,城陵矶附近长江干流的洪水位不断抬升 ,造成相同水位下洞庭湖出流量大幅度减少 .上述调蓄量的增大 ,对降低长江中游河段水位起到积极的作用 ,但同时加重了湖区的防洪压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蓄量 泥沙淤积 洪水位
下载PDF
长江口粘性细颗粒泥沙絮凝试验研究 被引量:39
3
作者 金鹰 王义刚 李宇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61-63,共3页
长江口航道淤积的主要成因是河流从上游带来的大量粘性细颗粒泥沙 ,在河口盐、淡水交汇处遇强电解质海水 ,产生絮凝形成絮团而加速沉降形成的 .用长江口粘性泥沙在不同盐度的人工海水中做了大量的试验 ,研究结果表明 ,影响絮凝的主要因... 长江口航道淤积的主要成因是河流从上游带来的大量粘性细颗粒泥沙 ,在河口盐、淡水交汇处遇强电解质海水 ,产生絮凝形成絮团而加速沉降形成的 .用长江口粘性泥沙在不同盐度的人工海水中做了大量的试验 ,研究结果表明 ,影响絮凝的主要因素为含盐度、颗粒大小、含沙量、泥沙矿物成分、有机质含量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泥沙 絮凝 试验 含沙量 淤积 泥沙颗粒
下载PDF
长江中游泥沙输移规律及对防洪影响研究 被引量:35
4
作者 李义天 李荣 邓金运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2-20,共9页
本文对长江中游近期泥沙输移规律进行了综合分析 ,建立了螺山至汉口河段和洞庭湖区泥沙淤积比λV与三口分沙比λS 之间的定量关系。通过分析得到洞庭湖区和螺山至汉口段各时期多年平均泥沙淤积总量基本保持在 1 80× 1 0 6t ,分沙... 本文对长江中游近期泥沙输移规律进行了综合分析 ,建立了螺山至汉口河段和洞庭湖区泥沙淤积比λV与三口分沙比λS 之间的定量关系。通过分析得到洞庭湖区和螺山至汉口段各时期多年平均泥沙淤积总量基本保持在 1 80× 1 0 6t ,分沙比的减少调整了螺山至汉口河段与洞庭湖区之间的淤积关系 ,使得洞庭湖区少淤积的泥沙转移到螺山汉口河段淤积 ,抬高了长江中游地区的水位。因此 ,长江中游防洪的核心是如何处理宜昌每年多来的 1 80× 1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沙输移 分沙比 淤积比 长江中游 防洪 影响
下载PDF
三峡水库运行初期的泥沙淤积特点 被引量:38
5
作者 李文杰 杨胜发 +1 位作者 付旭辉 肖毅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76-685,共10页
针对三峡蓄水运行后的泥沙淤积问题,基于实测资料,采用输沙率法和断面法分析了三峡水库运行初期的泥沙淤积特点。结果表明:三峡水库2003—2013年泥沙淤积总量为15.31亿t,平均排沙比为24.5%,均较论证阶段降低;库区泥沙淤积主要分布在常... 针对三峡蓄水运行后的泥沙淤积问题,基于实测资料,采用输沙率法和断面法分析了三峡水库运行初期的泥沙淤积特点。结果表明:三峡水库2003—2013年泥沙淤积总量为15.31亿t,平均排沙比为24.5%,均较论证阶段降低;库区泥沙淤积主要分布在常年回水区的宽谷和弯道河段,宽谷段全断面发生淤积、弯道断面流速较小一侧淤积、峡谷无累积性淤积;常年库区近坝段泥沙淤积速度逐年减小,而上段泥沙淤积速度则呈增大趋势;淤积物粒径沿程分选不明显,常年回水区淤积物中值粒径多在0.01 mm以下。库区峡谷段深泓线无明显变化、尚未出现泥沙淤积三角洲、库尾泥沙淤积上延和尾水抬高不明显,据此初步推断峡谷河段存在富余挟沙力而成为局部侵蚀基准面,整个库区将无统一平衡比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沙 淤积 挟沙力 平衡比降 三峡水库
下载PDF
胶州湾沉积环境与潮汐汊道演化特征 被引量:32
6
作者 高抒 汪亚平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52-59,共8页
研究了胶州湾沉积物输运格局、沉积速率和潮汐汊道演化特征。结果表明,胶州湾口门水道内的悬沙净输运是从湾内指向湾外,湾内水体悬沙浓度终年较低,胶州湾的泥沙来源较少,沉积速率较低。历史上的围垦活动虽造成了纳潮量的减少,但口门过... 研究了胶州湾沉积物输运格局、沉积速率和潮汐汊道演化特征。结果表明,胶州湾口门水道内的悬沙净输运是从湾内指向湾外,湾内水体悬沙浓度终年较低,胶州湾的泥沙来源较少,沉积速率较低。历史上的围垦活动虽造成了纳潮量的减少,但口门过水断面面积并未减小。胶州湾是一个地貌演化缓慢、口门过水断面面积小于均衡状态面积的汊道系统。今后,可应用沉积动力学等方法确定维持港口和航道资源所需的纳潮量,结合纳潮海湾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定量地确定胶州湾的围垦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沙输运 沉积速率 潮汐汊道演化 胶州湾 沉积动力学 环境保护
下载PDF
三峡入库沙量变化趋势及上游建库影响 被引量:29
7
作者 李海彬 张小峰 +1 位作者 胡春宏 许全喜 《水力发电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4-100,共7页
定量研究上游水库拦沙效应是揭示三峡入库水沙条件变化的关键之一。本文分析了长江上游12000多座水库拦沙对三峡水库来沙量减少的影响,并预测在建、拟建水库运行后三峡入库沙量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991-2005年三峡上游水库群年均拦沙约1... 定量研究上游水库拦沙效应是揭示三峡入库水沙条件变化的关键之一。本文分析了长江上游12000多座水库拦沙对三峡水库来沙量减少的影响,并预测在建、拟建水库运行后三峡入库沙量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991-2005年三峡上游水库群年均拦沙约18000万t,其中嘉陵江和金沙江流域水库群的年均拦沙量分别为6010万t和5000万t,占总拦沙量的33.8%和27.7%;1991-2005年三峡上游水库群拦沙年均减少三峡入库沙量为11000万t,与1990年前相比,年均新增减沙量为9510万t,占三峡入库总减沙量的59.9%。长江上游近期拟建大型水库运行后,三峡入库沙量将减至9030万t/a,仅为1956-1990年沙量的1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泥沙工程学 三峡水库 来沙减少 泥沙淤积 长江上游水库群
原文传递
洞庭湖环境系统变化对水文情势的响应 被引量:27
8
作者 李景保 秦建新 +2 位作者 王克林 梁成军 袁华斌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39-248,共10页
为全面揭示洞庭湖近数十年的水情异常与成因,将湖区视作一个大系统来研究.经水位~流量关系等多种方法研究表明:(1)入湖四水尾闾同水位流量减少1 200~2 800 m3/s,同流量水位抬高0.49~1.28 m;(2)荆江三口分水比减少19.2%,分沙比减少25.... 为全面揭示洞庭湖近数十年的水情异常与成因,将湖区视作一个大系统来研究.经水位~流量关系等多种方法研究表明:(1)入湖四水尾闾同水位流量减少1 200~2 800 m3/s,同流量水位抬高0.49~1.28 m;(2)荆江三口分水比减少19.2%,分沙比减少25.1%;(3)澧水、松滋、南洞庭湖等主洪道的水位流量关系均发生了较大变化;(4)天然调蓄能力下降40%,湖口同流量水位抬高1.80~2.50 m;(5)7~8月湖垸关系常处于危急状态.其主要原因是泥沙淤积恶性循环,导致了湖泊环境系统功能的变化,而由下荆江3处裁弯所引起的江湖水沙调整则加速了其变化过程.这些变化过程对水情的复合响应是:入湖水沙呈逐渐减少趋势变化,洪水位普遍抬高1.50~1.80 m,湖口有时出现江水倒流,洪水涨率增大,高洪水位持续时间长等异常水文现象,且给湖区造成了巨大的洪水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湖 水位流量 泥沙淤积 水文响应
下载PDF
三峡地区侵蚀泥沙的^(137)Cs法研究 被引量:25
9
作者 文安邦 齐永青 +3 位作者 汪阳春 贺秀斌 伏介雄 张信宝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3-36,共4页
198 9年以来三峡地区开展的侵蚀泥沙13 7Cs示踪的初步研究表明:三峡地区紫色土陡坡耕地侵蚀强烈,坡度>2 5°的坡耕地,侵蚀速率高达712 6 94 5 2t/(km2 ·a) ;黄壤质地粘重,抗蚀性好,坡度2 9°的陡坡耕地的侵蚀速率仅2 5 ... 198 9年以来三峡地区开展的侵蚀泥沙13 7Cs示踪的初步研究表明:三峡地区紫色土陡坡耕地侵蚀强烈,坡度>2 5°的坡耕地,侵蚀速率高达712 6 94 5 2t/(km2 ·a) ;黄壤质地粘重,抗蚀性好,坡度2 9°的陡坡耕地的侵蚀速率仅2 5 0 9t/(km2 ·a)。林草地侵蚀轻微,坡度2 5°林草地的侵蚀速率为30 6 6 88t/(km2 ·a) ,较坡耕地大致低一个数量级。上世纪6 0年代以来,开县小江河床上涨强烈,两岸滩地也有淤积发生,淤积厚度10 70cm不等,低滩地泥沙淤积厚度大于高滩地。开县春秋水库小流域输沙模数为15 6 0t/(km2 ·a) ,由于谷地泥沙淤积极为有限,此值基本可代表该流域的侵蚀模数。全国土壤侵蚀遥感普查公布的川东平行岭谷区侵蚀模数为30 0 0 5 0 0 0t/(km2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地区 侵蚀泥沙 ^137Cs法 侵蚀速率 陡坡耕地 泥沙淤积 侵蚀模数 1989年 60年代 输沙模数 遥感普查 土壤侵蚀 紫色土 坡度 抗蚀性 数量级 滩地 小流域 草地 开县 厚度 黄壤
下载PDF
辽河口演变分析 被引量:27
10
作者 潘桂娥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7-62,共6页
河口地区往往是城镇集中、人口密集、工业发达、经济发展迅速之地,河口的治理就显得特别重要。辽河口位于辽宁省经济发达的盘锦市,有我国著名的盘锦油田和东郭苇场,也是我国著名的产粮基地。在国内外各大河口治理初具规模的形势下,辽河... 河口地区往往是城镇集中、人口密集、工业发达、经济发展迅速之地,河口的治理就显得特别重要。辽河口位于辽宁省经济发达的盘锦市,有我国著名的盘锦油田和东郭苇场,也是我国著名的产粮基地。在国内外各大河口治理初具规模的形势下,辽河口的治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历史文献及多次实测资料的分析,总结了辽河口演变的规律,为行政主管部门及河道管理部门有关辽河口的整治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口 泥沙淤积 冲刷 演变
下载PDF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分布特征 被引量:27
11
作者 陈沈良 严肃庄 李玉中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2-156,共5页
根据长江口和杭州湾北部沉积物粒度分析数据,研究表层沉积物类型、分布以及分区特征。结果表明:沉积物的分布特征受水动力条件、地貌类型以及泥沙来源等因素的综合影响,长江口表层沉积物在纵向分布上,自西向东粒径从粗到细、分选程度从... 根据长江口和杭州湾北部沉积物粒度分析数据,研究表层沉积物类型、分布以及分区特征。结果表明:沉积物的分布特征受水动力条件、地貌类型以及泥沙来源等因素的综合影响,长江口表层沉积物在纵向分布上,自西向东粒径从粗到细、分选程度从好至差,在横向上自北港-北槽-南槽,沉积物粒度逐渐变细;水流动力作用强的河槽和波浪作用强的口门浅滩沉积物粒度较粗,水动力较弱的河口边滩及口外海滨区沉积物则较细。根据沉积物分布特征可将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分为河口分汊河段沉积区、河口拦门沙沉积区、口外海滨沉积区和杭州湾北部沉积区等4个沉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粒度特征 沉积分区 长江口 杭州湾
下载PDF
新构造运动影响下的雅鲁藏布江水系发育和河流地貌特征 被引量:26
12
作者 余国安 王兆印 +2 位作者 刘乐 黄河清 巩同梁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3-169,共7页
雅鲁藏布江(雅江)水系发育和河流地貌演变受新构造运动的强烈影响。通过野外调查,结合SRTM(航天飞机雷达地形测绘使命)数据分析和Google Earth三维地图功能,对雅江河网形态及河流地貌特征进行了分析,并采用EH4电磁成像系统测量了雅江及... 雅鲁藏布江(雅江)水系发育和河流地貌演变受新构造运动的强烈影响。通过野外调查,结合SRTM(航天飞机雷达地形测绘使命)数据分析和Google Earth三维地图功能,对雅江河网形态及河流地貌特征进行了分析,并采用EH4电磁成像系统测量了雅江及其支流宽谷河道淤沙深度。研究发现,雅江河网呈现格状水系特点,同时具有枝状河网的拓扑性质,这主要是由于新构造运动的影响,河网发育过程中受到南北向挤压和东西向拉伸所至。青藏高原阶段性不均匀抬升形成了宽窄相间的藕节状河道形态,宽阔河段河道为辫状河型,而窄深河段为深切的V型河谷、单一顺直河型,纵剖面上构成裂点。裂点河段地块相对上升较快,阻滞了水流和泥沙,上游河段大量卵石和泥沙在河谷里淤积深达800多米,形成了平整而宽阔的U型河谷。整个雅江宽谷段泥沙淤积量约0.9万亿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地貌 泥沙淤积 Horton比 U型河谷 V型河谷 雅鲁藏布江
下载PDF
退耕驱动的近地表特性变化对土壤侵蚀的潜在影响 被引量:25
13
作者 张光辉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43-154,共12页
黄土高原是我国、乃至全球土壤侵蚀最严重的区域之一,侵蚀强度及时空分布特征受近地表特性的显著影响。退耕还林(草)工程大面积的有效实施,势必会引起近地表特性(土壤理化性质、植被茎秆、枯落物、生物结皮、根系系统)的显著变化,进而... 黄土高原是我国、乃至全球土壤侵蚀最严重的区域之一,侵蚀强度及时空分布特征受近地表特性的显著影响。退耕还林(草)工程大面积的有效实施,势必会引起近地表特性(土壤理化性质、植被茎秆、枯落物、生物结皮、根系系统)的显著变化,进而对坡面径流的水动力学特性及侵蚀过程产生影响。本文从退耕驱动的近地表特性变化、近地表特性变化对坡面径流水动力学特性的影响、近地表特性变化对土壤侵蚀过程(土壤分离、泥沙输移、泥沙沉积)的影响及其机制、区域土壤侵蚀对退耕的响应4个方面较为系统地总结近几十年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了目前亟待强化的研究领域。这对理解退耕坡面土壤侵蚀过程及其动力机制、建立植被覆盖坡面的土壤侵蚀过程模型、评价退耕坡面的水土保持效益,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退耕还林(草)工程 土壤分离 挟沙力 泥沙沉积
下载PDF
向家坝水电站泥沙淤积计算 被引量:24
14
作者 胡艳芬 吴卫民 陈振红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6-38,共3页
为了研究上游为两个水库共同调度的情况下水库泥沙的淤积特性 ,选取了金沙江干流向家坝水电站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主开发的一维非恒定流泥沙冲淤计算数学模型《SUSBED -UNSTEADY》对向家坝水电站水库泥沙淤积进行了计算 ,具体对水库库... 为了研究上游为两个水库共同调度的情况下水库泥沙的淤积特性 ,选取了金沙江干流向家坝水电站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主开发的一维非恒定流泥沙冲淤计算数学模型《SUSBED -UNSTEADY》对向家坝水电站水库泥沙淤积进行了计算 ,具体对水库库区泥沙淤积、水库河床纵剖面变化、水库库容损失、水库排沙比、库区坝前泥沙淤积厚度作了计算 ,进一步分析泥沙淤积形态、泥沙淤积速度、库容损失以及排沙比的变化特点 ,得出了以下结论 :由于上游水库的调度作用 ,使库区来水来沙较天然大不相同 ,导致库区泥沙淤积呈现带状淤积为主 ;前期泥沙淤积速度较慢 ,以后逐年加快 ,接近平衡时 ,淤积速度才又减慢 ;库容损失逐年增加 ;排沙比较大 ,水库运行前期排沙比较大但逐年减小 ,以后又逐年增大至水库淤积平衡。此外 ,还简要介绍了向家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家坝水电站 泥沙淤积 数学模型 计算方法 拦沙率
下载PDF
三峡水库蓄水运用以来库区泥沙淤积特性研究 被引量:23
15
作者 袁晶 许全喜 童辉 《水力发电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9-145,174,共8页
本文根据三峡水库蓄水运用以来实测水文、河道地形观测资料,对三峡水库进出库水沙变化和泥沙淤积特性进行了较为系统地分析,并将实测结果与三峡工程初步设计阶段、"九五"、"十五"攻关阶段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结... 本文根据三峡水库蓄水运用以来实测水文、河道地形观测资料,对三峡水库进出库水沙变化和泥沙淤积特性进行了较为系统地分析,并将实测结果与三峡工程初步设计阶段、"九五"、"十五"攻关阶段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2003年6月~2010年12月,三峡入库悬移质泥沙15.801亿t,出库悬移质泥沙4.118亿t,水库淤积泥沙11.683亿t。从淤积强度沿程分布来看,随着坝前水位的逐渐抬高,泥沙淤积呈上延趋势。从横向分布来看,泥沙淤积主要集中在主槽。从纵向分布来看,库区干流泥沙淤积以宽谷段(平均库区水面宽大于600m)为主,占全河段总淤积量的97.4%,窄深段淤积相对较少或略有冲刷。不同阶段水科院和长科院研究成果均表明,在三峡水库运用前10年大坝至丰都河段河床淤积最明显,由于各计算方案所采用的入库水文边界条件与蓄水运用后的实测水沙过程有一定的差别,引起各阶段研究库区年均淤积量较实测值偏大、近坝段的淤积强度较实测值偏小以及水库排沙比偏大等情况出现,但淤积量的沿程分布特性与实测值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沙动力学 泥沙淤积 计算分析 三峡水库 排沙比
原文传递
基于欧拉固液两相流模型的泵站进水侧流场三维模拟 被引量:22
16
作者 周大庆 米紫昊 茅媛婷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8-52,共5页
针对泵站过水建筑物中出现大量的泥沙淤积和不良流态,基于欧拉固液两相流模型对大型泵站进水侧流场进行三维CFD数值模拟。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泵站原始的布置方案会引起低速区、漩涡以及回流等不良的进水流态,会导致在泵站前池出现泥沙淤... 针对泵站过水建筑物中出现大量的泥沙淤积和不良流态,基于欧拉固液两相流模型对大型泵站进水侧流场进行三维CFD数值模拟。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泵站原始的布置方案会引起低速区、漩涡以及回流等不良的进水流态,会导致在泵站前池出现泥沙淤积的现象。为了改善泵站进水流态和减少前池的泥沙淤积,对泵站分水堰形状进行修改并在引渠段加设整流底坎。数值模拟结果显示,通过对泵站原始布置方案的修改,消除了前池内的回流,漩涡的范围也有所减小,泥沙淤积的现象得到了较大的改善,水流中的泥沙体积分数平均减少了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泵站 进水侧流场 泥沙淤积 欧拉两相流模型 三维模拟
下载PDF
三峡工程蓄水运用以来水库排沙效果 被引量:20
17
作者 陈桂亚 袁晶 许全喜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55-362,共8页
针对三峡水库蓄水运用以来排沙比问题,在深入研究三峡水库不同蓄水运用阶段水库排沙效果的基础上,着重研究各年年内蓄水排沙过程,系统地分析水库排沙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库区河道特性、入库水沙条件以及坝前水位的高低是水库排沙... 针对三峡水库蓄水运用以来排沙比问题,在深入研究三峡水库不同蓄水运用阶段水库排沙效果的基础上,着重研究各年年内蓄水排沙过程,系统地分析水库排沙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库区河道特性、入库水沙条件以及坝前水位的高低是水库排沙比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2003年6月~2010年12月,水库排沙比为26.1%。水库排沙主要集中在汛期5~10月,排沙比为29.0%。尤其是在洪峰期间,库区水流流速较大,水流挟沙能力强,进入水库的泥沙大部分能输移到坝前,水库排沙比较大,当入库流量大于30 000 m3/s时,水库最大排沙比可达81.0%。此外,随着汛期坝前水位的抬高,水库排沙效果有所减弱,尤其是粗颗粒泥沙的多少也很大程度上影响水库排沙效果,水流的挟沙能力随着水流流速的减小而减小,粗颗粒泥沙的排沙比随之发生较全沙更为明显的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工程 排沙效果 泥沙淤积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长江宜昌—武汉河段泥沙年冲淤量对水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17
18
作者 许炯心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37-348,共12页
运用泥沙收支平衡(Sedimentbudget)的概念确定长江中游宜昌-武汉河段的泥沙冲淤量,并运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了泥沙冲淤过程对水沙变化的响应。研究表明,所研究河段的输沙具有“多来多排”的特性,在平均的意义上,年输入沙量为年输出沙量... 运用泥沙收支平衡(Sedimentbudget)的概念确定长江中游宜昌-武汉河段的泥沙冲淤量,并运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了泥沙冲淤过程对水沙变化的响应。研究表明,所研究河段的输沙具有“多来多排”的特性,在平均的意义上,年输入沙量为年输出沙量的1.1345倍,由此求得总净来沙中有11.85%淤积在河道中。河段出口输出沙量随时间而增大,大致在1980年达到峰值,然后再减小。1980年以前河段出口输出沙量的增大,与3口分沙减少(等价于河段净来沙增多)和下荆江人工裁弯(使河道输沙能力增大,因而可以将更多的泥沙输送到河段出口以下)有关,1980年以后的减少,则与宜昌站来沙量的显著减少有关。建立了1980~1997年间宜昌—汉口#河段年冲淤量与宜昌站年来沙量之间的回归方程,通过该方程估算出使宜昌汉口河段不淤的宜昌站临界来沙量为3亿t/a。为了定量评价宜昌站的来水量和来-沙量以及3口分水比和分沙比、宜昌站洪峰流量的变化对于河段冲淤量的相对贡献,我们以1980~1997年和1955~1997年两个时间系列的数据分别建立了多元回归方程。1980~1997年间的方程表明,宜昌站的来水量和来沙量以及3口分水比和分沙比、宜昌站洪峰流量的变化对宜昌—汉口河段年冲淤量的贡献率分别为6.23%、31.56%、25.77%、32.71%和3.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河段 宜昌 1980~1997年 响应 1980年 量化 数理统计方法 河道输沙能力 洪峰流量 来沙量 冲淤量 收支平衡 长江中游 水沙变化 泥沙冲淤 泥沙输送 回归方程 定量评价 相对贡献 时间系列 分沙比 来水量 输出 增大 出口
下载PDF
治江缩窄后钱塘江河口泥沙淤积和成因探讨 被引量:16
19
作者 余炯 曹颖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7-24,共8页
通过分析长期连续水下地形,发现上世纪60年代末治江缩窄以来,四十多年间钱塘江河口段净淤泥沙26.73亿m3,淤积还在继续向口外海滨段(杭州湾)发展。泥沙淤积自上而下推进,主要发生在连续枯水年的初期,累积冲淤曲线呈阶梯状。分析认为,潮... 通过分析长期连续水下地形,发现上世纪60年代末治江缩窄以来,四十多年间钱塘江河口段净淤泥沙26.73亿m3,淤积还在继续向口外海滨段(杭州湾)发展。泥沙淤积自上而下推进,主要发生在连续枯水年的初期,累积冲淤曲线呈阶梯状。分析认为,潮汐河口为了应对连续丰水年和连续枯水年交替的径流改变,通过长周期泥沙冲淤和河床变形进行自动调整,达到冲淤平衡。钱塘江河口围涂缩窄后出现的累积性淤积,与改变了河口进行自动调整作用的条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塘江河口 泥沙淤积 河口自动调整作用
下载PDF
小浪底水库运行以来黄河口演变分析 被引量:19
20
作者 余欣 王万战 +1 位作者 李岩 王开荣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11,共4页
小浪底水库运行以来,黄河口来水来沙减少,与1976-1996年平均年水量261亿m^3/a、年沙量6.5亿t/a、平均含沙量25kg/m^3相比,2002年调水调沙以来,黄河口来水量减少27%、含沙量减少68%,致使河口感潮段从1976-1996年的淤积,变化为调水调沙以... 小浪底水库运行以来,黄河口来水来沙减少,与1976-1996年平均年水量261亿m^3/a、年沙量6.5亿t/a、平均含沙量25kg/m^3相比,2002年调水调沙以来,黄河口来水量减少27%、含沙量减少68%,致使河口感潮段从1976-1996年的淤积,变化为调水调沙以来的冲刷,冲刷速率为34m^3/a·m。河口延伸速率从1976-1996年的1.4km/a降到小浪底水库运行以后的0.3km/a,但远离行河口门的海岸蚀退。建议减少进入黄河口的沙量,或者来沙量较大时,把泥沙分散到三角洲整个蚀退海岸和洲面以抬高洲面高程,可以达到降低行河河口延伸速率、降低防潮堤前海岸冲刷速率、改良盐碱地、改善三角洲海域生态等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口 沙量 河道冲淤 海岸演变 治理措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