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主动脉血流阻断技术在行骨盆、骶骨肿瘤切除中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32
1
作者 李鼎锋 崔秋 +2 位作者 乐守玉 范海涛 王磊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59-262,共4页
目的 :探讨应用腹主动脉血流临时阻断技术 (blockofabdomialaorta ,BAA)在行骨盆、骶骨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骨盆肿瘤切除术 1 64例 ,NBAA(非腹主动脉阻断 ) 94例 ,BAA(腹主动脉阻断 ) 70例 ;骶骨肿瘤切除术 1 0 9例 ,NBAA组... 目的 :探讨应用腹主动脉血流临时阻断技术 (blockofabdomialaorta ,BAA)在行骨盆、骶骨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骨盆肿瘤切除术 1 64例 ,NBAA(非腹主动脉阻断 ) 94例 ,BAA(腹主动脉阻断 ) 70例 ;骶骨肿瘤切除术 1 0 9例 ,NBAA组 53例 ,BAA组 56例。结果 :骨盆肿瘤BAA组肿瘤大小比NBAA组平均大 0 .8cm ,术程平均缩短 2小时 ,术中平均减少出血 2 2 0 0ml ,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平均减少 6 .3 % ,手术死亡率平均减少4 6 %。骶骨肿瘤BAA组肿瘤大小平均比NBAA组大 0 .7cm ,术程平均缩短 1小时 40分 ,术中平均减少出血 160 0ml ,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平均减少 2 3 % ,手术死亡率平均减少 7.5 %。结论 :采用BAA技术 ,可以减少术中出血 ,缩短手术操作时间 ,使止血操作时间相对减少 ,手术切除肿瘤的时间相对延长 ,术野显露更加清楚 ,可以更彻底地切除肿瘤。同时降低了手术死亡率 ,减少并发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血流阻断技术 骶骨肿瘤 切除 临床评价 骨盆肿瘤
下载PDF
髂内动脉栓塞后切除骶骨肿瘤 被引量:16
2
作者 杨述华 刘通顺 +4 位作者 肖宝钧 李进 杨操 许伟华 孟春庆 《临床骨科杂志》 2004年第2期127-129,共3页
目的 探讨骶骨肿瘤手术前血管栓塞的临床价值。方法 用明胶海绵颗粒对 10只犬的双侧髂内动脉施行栓塞 ,分别于不同时间进行血管造影摄DSA片对比观察髂内动脉侧支循环重建情况。 5 4例原发骶骨肿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对 2 7例采用髂内... 目的 探讨骶骨肿瘤手术前血管栓塞的临床价值。方法 用明胶海绵颗粒对 10只犬的双侧髂内动脉施行栓塞 ,分别于不同时间进行血管造影摄DSA片对比观察髂内动脉侧支循环重建情况。 5 4例原发骶骨肿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对 2 7例采用髂内动脉栓塞后再行骶骨肿瘤切除 ,并同期与另外 2 7例骶骨脊索瘤和其它类型的恶性肿瘤采用腹主动脉阻断及双侧髂内动脉结扎再行骶骨肿瘤切除进行比较。结果 髂内动脉栓塞后 12h内为最佳手术时机。术前血管栓塞组平均出血量为 80 0ml,未栓塞组平均出血量为 170 0ml。术前栓塞可使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 骶骨肿瘤术前采用血管栓塞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并相对减少并发症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肿瘤 栓塞 治疗性
下载PDF
骶骨肿瘤术后残留骶神经功能的评估 被引量:9
3
作者 孙馨 郭卫 +1 位作者 杨荣利 汤小东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0年第2期111-114,共4页
目的评估骶骨良恶性肿瘤手术不同水平的骶神经根切除后肛门直肠及膀胱排便功能,探讨骶神经根损伤水平与排便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2000年1月至2006年7月间142例接受骶骨肿瘤手术的患者术前及术后肛门直肠、膀胱排便功能。本组... 目的评估骶骨良恶性肿瘤手术不同水平的骶神经根切除后肛门直肠及膀胱排便功能,探讨骶神经根损伤水平与排便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2000年1月至2006年7月间142例接受骶骨肿瘤手术的患者术前及术后肛门直肠、膀胱排便功能。本组男70例,女72例。年龄8~83岁,平均44.6岁。按保留骶神经水平分:保留单侧S1-S5患者10例,保留单侧S1-S3患者20例,保留单侧S1-S2患者5例,保留双侧S1患者1例,保留双侧S2患者27例,保留双侧S3患者79例。患者的随访时间6~110个月,平均随访时间41个月。通过门诊复查及电话随访患者术后、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至2007年3月前的排便功能。结果至少保留一侧S3神经根的患者术后排尿及排便功能明显好于没有保留S3神经根的患者。保留单侧S3的患者一半没有排尿便困难,4/5的保留双侧S3的患者能保留正常的大小便功能。术前存在或是术后出现排便困难的患者,手术解除肿瘤对骶神经根的压迫后,肛门直肠及膀胱排便功能大多数在术后3个月时能够恢复,但是少部分患者在6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后才有所恢复。结论切除单侧的骶神经根或是至少保留一侧的S3神经根对患者术后肛门直肠及膀胱排便功能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肿瘤 骶神经根 排便功能
原文传递
骶骨肿瘤的MRI诊断(附29例报告) 被引量:9
4
作者 谢道海 倪才方 +1 位作者 傅引弟 丁乙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731-733,共3页
目的 探讨MRI对骶骨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了 2 9例骶骨肿瘤的影像学表现。 17例原发骶骨肿瘤均经手术病理证实 ,其中脊索瘤 5例 ,巨细胞瘤 1例 ,神经鞘瘤 3例 ,神经节细胞瘤 2例 ,神经源性肉瘤 1例 ,淋巴肉瘤 4... 目的 探讨MRI对骶骨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了 2 9例骶骨肿瘤的影像学表现。 17例原发骶骨肿瘤均经手术病理证实 ,其中脊索瘤 5例 ,巨细胞瘤 1例 ,神经鞘瘤 3例 ,神经节细胞瘤 2例 ,神经源性肉瘤 1例 ,淋巴肉瘤 4例 ,骨肉瘤 1例 ;12例转移性肿瘤临床均有明确的原发肿瘤病史。所有病例均行MRI、CT及平片检查 ,分析其MRI表现。结果  (1) 5例脊索瘤中 4例未累及S1节段 ,1例巨细胞瘤累及S2~ 3,6例神经源性肿瘤累及S1~ 3,且包括S1节段。(2 ) 2 9例肿瘤在T1WI均呈中等偏低信号 ,T2 WI呈混杂信号。 (3) 6例神经源性肿瘤均表现为骶孔扩大 ,其他肿瘤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骶孔破坏。 (4 ) 6例神经源性肿瘤 4例可见骶管扩大。其他骶骨肿瘤也有不同程度的骶管破坏。 (5 ) 16例表现为中央型 ,9例表现为偏心型 ,4例表现为混合型。 (6 )骶骨肿瘤于MRI矢状面的分节现象 :4例神经源性肿瘤表现为按残存椎间盘水平分节 ;12例转移瘤表现为肿瘤按椎体水平分节 ;5例脊索瘤表现为肿瘤内部分节。其他 6例肿瘤未见分节。结论 MRI的多断面成像对骶骨肿瘤显示清晰 ,有利于显示骶骨肿瘤的分型、分节现象以及骶孔扩大和破坏情况 ,与CT及平片比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肿瘤 磁共振成像 诊断显像 病例报告
原文传递
骶骨脊索瘤55例临床病理和免疫表型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张彤 陈云新 +4 位作者 沈丹华 王颖 张银丽 陈定宝 宋秋静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32-535,共4页
目的探讨骶骨脊索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观察CK、vimentin、S-100蛋白及Ki-67在脊索瘤中的表达。方法收集2007~2011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存档的55例脊索瘤,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并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CK、vim-entin、S-10... 目的探讨骶骨脊索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观察CK、vimentin、S-100蛋白及Ki-67在脊索瘤中的表达。方法收集2007~2011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存档的55例脊索瘤,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并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CK、vim-entin、S-100蛋白及Ki-67的表达。结果 55例骶骨脊索瘤患者中原发病例35例,复发病例20例,男女比为2.2∶1。发病年龄21~85岁,平均52.8岁。大部分病例主要呈结节状生长,局灶呈巢片状排列。肿瘤细胞主要由液滴状及星芒状细胞组成,细胞轻-中度异型,偶见核分裂,少部分病例可见坏死。免疫表型:CK、vimentin和S-100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96.4%(53/55)、100%(55/55)、94.5%(52/55),Ki-67增殖指数为2%~25%。原发和继发的脊索瘤中CK、vimentin、S-100及Ki-67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骶骨脊索瘤是一种易复发的低度恶性肿瘤,CK、vimentin、S-100蛋白结合Ki-67的免疫组化标记可辅助诊断脊索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肿瘤 脊索瘤 病理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单纯后路骶骨整块切除治疗S_2水平原发恶性骶骨肿瘤
6
作者 林斌 赵忠胜 +5 位作者 庄泽民 史吉胜 陈志达 薛超 蔡弢艺 郭志民 《临床骨科杂志》 2016年第2期167-171,共5页
目的探讨单纯后路骶骨整块切除、纱布填塞技术治疗累及S2水平原发恶性骶骨肿瘤的手术入路、切口选择、手术方法及并发症。方法采用单纯后路骶骨整块切除、纱布填塞技术治疗9例累及S2水平的原发恶性骶骨肿瘤患者,均未行腰骶部重建,其中... 目的探讨单纯后路骶骨整块切除、纱布填塞技术治疗累及S2水平原发恶性骶骨肿瘤的手术入路、切口选择、手术方法及并发症。方法采用单纯后路骶骨整块切除、纱布填塞技术治疗9例累及S2水平的原发恶性骶骨肿瘤患者,均未行腰骶部重建,其中脊索瘤6例,Ewing肉瘤2例,软骨肉瘤1例。用VAS评分评价手术前后疼痛程度,用改良Biagini评分评价手术前后神经功能。结果 9例患者瘤体均顺利切除,截骨水平位于S26例,S33例。手术时间150320(221.7±35.6)min,术中出血8001 800(1 144±332.5)ml。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561个月。4例出现皮肤坏死后伤口感染,二次手术后伤口愈合。术前9例神经功能基本正常;术后2例括约肌功能基本正常,6例括约肌功能障碍、排尿排便刺激感存在,1例括约肌功能丧失、不能感觉排便刺激。6例术后存在神经性疼痛,治疗4个月后VAS评分为0.53分。1例Ewing肉瘤与1例软骨肉瘤复发;1例脊索瘤患者术后32个月死于心血管系统疾病。结论单纯后路骶骨整块切除、纱布填塞技术能顺利完成S2水平骶骨整块切除手术,方法可靠,可达到彻底的肿瘤切除边缘;但其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对患者大小便功能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后路 骶骨肿瘤 骶骨切除
下载PDF
骶骨肿瘤CT与M对诊断分析(附33例报告)
7
作者 王中领 郭亮 李勇刚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482-484,497,共4页
目的 分析骶骨肿瘤的CT与MRI的表现特征以及探讨其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分析了33例骶骨肿瘤的CT和MRI表现.20例骶骨原发肿瘤及3例转移瘤均经临床病理证实,10例转移瘤有明确的原发肿瘤病史.结果 4例神经鞘瘤均见骶孔扩大,其中肿瘤实性部分... 目的 分析骶骨肿瘤的CT与MRI的表现特征以及探讨其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分析了33例骶骨肿瘤的CT和MRI表现.20例骶骨原发肿瘤及3例转移瘤均经临床病理证实,10例转移瘤有明确的原发肿瘤病史.结果 4例神经鞘瘤均见骶孔扩大,其中肿瘤实性部分显著强化.分节征象见于6例转移瘤、2例脊索瘤和1例淋巴瘤.6例少见原发骶骨肿瘤误诊为脊索瘤、神经源性肿瘤及转移瘤;3例无明确原发肿瘤的转移瘤误诊为脊索瘤及多发性骨髓瘤.结论 CT和MRI多平面成像对骶骨肿瘤显示清晰,两者结合有利于显示骶骨肿瘤的病变范围,分节现象,骨质破坏,软组织肿块以及骶孔扩大和破坏程度.对骶骨肿瘤特征性、不典型影像表现认识不足以及医师缺乏经验成为误诊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肿瘤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球囊阻断低位腹主动脉在腰骶骨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8
作者 徐懋 张耕 +2 位作者 韦峰 王军 郭向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0年第2期147-149,共3页
目的探讨球囊阻断低位腹主动脉控制腰骶骨肿瘤切除手术出血的效果。方法2008年6月~2009年9月11例腰骶骨肿瘤切除术中应用球囊导管阻断低位腹主动脉(球囊组),并与2006年10月~2008年5月21例(对照组)应用传统方法切除腰骶骨肿瘤进行比... 目的探讨球囊阻断低位腹主动脉控制腰骶骨肿瘤切除手术出血的效果。方法2008年6月~2009年9月11例腰骶骨肿瘤切除术中应用球囊导管阻断低位腹主动脉(球囊组),并与2006年10月~2008年5月21例(对照组)应用传统方法切除腰骶骨肿瘤进行比较,比较术中出血量。结果球囊组术中出血量(1223±348)ml,术中阻断腹主动脉1~3次,出血多在解除阻断间隙和肿瘤切除术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3519±978)ml,其中6例循环波动较大,需要血管活性药物维持。2组出血量差异有显著性(t=7.491,P=0.000)。结论腰骶骨肿瘤切除手术中应用球囊阻断低位腹主动脉能够有效减少出血量,利于肿瘤切除,是一项具有临床实用价值的微创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肿瘤 骶骨肿瘤 出血 球囊阻断 腹主动脉
下载PDF
原发性骶骨肿瘤病理及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5
9
作者 项群 朱晓黎 +3 位作者 刘一之 倪才方 胡春洪 郭茂凤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5年第9期767-770,共4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骶骨肿瘤的病理学分型及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48例原发性骶骨肿瘤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术前均行常规X线平片、CT和/或MR检查,结合病理回顾分析了其影像学表现。结果:原发性骶骨肿瘤以脊索瘤(21例)最多见,其次是巨细胞瘤(7... 目的:分析原发性骶骨肿瘤的病理学分型及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48例原发性骶骨肿瘤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术前均行常规X线平片、CT和/或MR检查,结合病理回顾分析了其影像学表现。结果:原发性骶骨肿瘤以脊索瘤(21例)最多见,其次是巨细胞瘤(7例)、神经源性肿瘤(6例)、软骨肉瘤(4例)、滑膜肉瘤(3例),囊肿(3例),其它相对少见,包括纤维组织细胞癌1例,尤文氏肉瘤1例,梭形细胞癌1例,节细胞神经瘤1例。影像表现包括软组织肿块、骶孔扩大、瘤灶内钙化、骨嵴形成等不同特点。常见原发骶骨肿瘤常有其特征性影像学表现。结论:原发骶骨肿瘤病理分型相对复杂,影像表现多样化,诊断常需综合不同影像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