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33篇文章
< 1 2 1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主体结构隔震的二次结构减振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韩淼 王亮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2003年第3期78-83,共6页
二次结构常常在大震甚至中小地震中发生损坏或中断工作,急需寻找安全有效的设计方法。对一幢典型结构,考虑不同场地条件、主体结构隔震以及二次结构不同阻尼比的影响,计算各层的楼面绝对加速度与相对位移反应谱。分析表明,主体结构隔震... 二次结构常常在大震甚至中小地震中发生损坏或中断工作,急需寻找安全有效的设计方法。对一幢典型结构,考虑不同场地条件、主体结构隔震以及二次结构不同阻尼比的影响,计算各层的楼面绝对加速度与相对位移反应谱。分析表明,主体结构隔震或同时增大二次结构阻尼是取得二次结构较好减振效果的有效途径,主体结构的隔震阻尼不宜太大,主体结构隔震后二次结构对所在楼层位置的敏感性大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二次结构 主体结构 隔震 反应谱 减振
下载PDF
考虑随机效应的人行激励反应谱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宋杰 宋志刚 金伟良 《河南科学》 2010年第7期846-851,共6页
人行荷载受到步频、步长、行人自重、各阶谐分量动载系数和相位等参数随机性影响而具有显著的随机性,这导致其荷载反应谱的随机性.本文给出了考虑到上述随机因素的反应谱,并且引入以均匀试验为基础的反应谱计算方法解决计算工作量的问题... 人行荷载受到步频、步长、行人自重、各阶谐分量动载系数和相位等参数随机性影响而具有显著的随机性,这导致其荷载反应谱的随机性.本文给出了考虑到上述随机因素的反应谱,并且引入以均匀试验为基础的反应谱计算方法解决计算工作量的问题.按照均匀试验构造代表性人行荷载时程的随机样本,在各个跨度、阻尼比的梁式结构上进行时程分析,获得反应谱曲线,在此基础上运用响应面和可靠度分析得到了具有指定保证率的峰值加速度谱,并进行了频率、阻尼比和跨度等因素的敏感性分析,给出了最大加速度谱的一般计算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行桥 响应谱 随机性 响应面 均匀试验
下载PDF
田家河公路大桥的抗震分析
3
作者 姜忠宇 陈立强 汤精明 《低温建筑技术》 2008年第5期56-58,共3页
通过建立田家河大桥的有限元模型,运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其进行了模态分析和反应谱分析,从中得出结构在地震波作用下的基本特性,对工程实践起到了指导作用。
关键词 地震 有限元 反应谱 模态
下载PDF
基于粘性流方法的船舶纵向运动频域预报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之海 张超 刘可 《舰船电子工程》 2020年第7期155-159,共5页
船舶在波浪中运动的耐波性研究,对船舶在海上的安全航行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船舶在海上的日常航行,不仅需要极短期的时域预报,也需要短期频域预报,而且还需要两者相结合的预报模式。船舶摇荡的频域预报,通常是基于船舶流体力学理论,采... 船舶在波浪中运动的耐波性研究,对船舶在海上的安全航行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船舶在海上的日常航行,不仅需要极短期的时域预报,也需要短期频域预报,而且还需要两者相结合的预报模式。船舶摇荡的频域预报,通常是基于船舶流体力学理论,采用概率统计方法给出预报。运用粘性流数值方法对WigleyIII型船模顶浪纵向运动进行了数值仿真,得到了船舶纵向摇荡的时历曲线,依据谱分析理论计算船舶摇荡谱,进而对船舶顶浪纵向运动进行频域预报。预报结果同势流理论计算结果进行比对,效果良好。为船舶在海上安全航行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向运动 频域预报 数值仿真 摇荡响应谱
下载PDF
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push-over)的原理和计算实例 被引量:228
5
作者 叶燎原 潘文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7-43,51,共8页
将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与地震反应谱结合起来的push-over方法作为一种简单而有效的结构 抗震能力评价工具,目前已在我国逐渐得到推广应用。本文简要介绍了这种方法的原理和实施步骤, 给出了几个计算实例,并就其进一步的研究... 将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与地震反应谱结合起来的push-over方法作为一种简单而有效的结构 抗震能力评价工具,目前已在我国逐渐得到推广应用。本文简要介绍了这种方法的原理和实施步骤, 给出了几个计算实例,并就其进一步的研究内容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力弹塑性分析 反应谱 结构抗震性能 建筑结构
原文传递
大跨度结构抗震分析方法及近期进展 被引量:102
6
作者 林家浩 张亚辉 赵岩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50-360,共11页
对反应谱方法、随机振动方法和时间历程法应用于大跨度结构抗震分析时的特点作了分析和对比.研究表明,地震地面运动的空间变化效应(特别是行波效应)对大跨度结构的响应有相当大的影响.反应谱方法对多点激励地震分析显得相当困难,... 对反应谱方法、随机振动方法和时间历程法应用于大跨度结构抗震分析时的特点作了分析和对比.研究表明,地震地面运动的空间变化效应(特别是行波效应)对大跨度结构的响应有相当大的影响.反应谱方法对多点激励地震分析显得相当困难,而随机振动方法则有明显的优越性.对于强震作用下的大跨度结构非线性地震响应,时间历程法在现阶段仍应是主要的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反应谱 功率谱 时间历程 随机 行波效应 大跨度结构 抗震分析
下载PDF
建筑结构弹塑性时程分析中地震动记录选取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00
7
作者 曲哲 叶列平 潘鹏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0-21,共12页
选择合适的地震动记录是采用弹塑性时程分析预测建筑结构地震响应的基础。列举了现有针对不同分析目的的三种地震动记录选取方法,比较了按不同方法建立的地震动记录选择集的地面运动峰值和反应谱特性,并通过分析两个不同初始周期框架结... 选择合适的地震动记录是采用弹塑性时程分析预测建筑结构地震响应的基础。列举了现有针对不同分析目的的三种地震动记录选取方法,比较了按不同方法建立的地震动记录选择集的地面运动峰值和反应谱特性,并通过分析两个不同初始周期框架结构的弹塑性地震响应,对不同地震动记录选取方法的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基于设计反应谱和基于最不利地震动的选取方法均与结构的初始周期相关,当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刚度退化比较明显时,这些方法有可能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而当地震动强度指标恰当、且选取的地震动记录数量较多时,基于台站和地震信息的选取方法不会造成过大的结构弹塑性地震响应的离散性,同时这种方法不依赖于结构的动力特性,操作简便,适用性强,适于在研究不同结构类型和不同动力特性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时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结构 弹塑性时程分析 地震动记录 地震动强度 反应谱
下载PDF
中国东部和西部地区水平向基岩加速度反应谱衰减关系 被引量:97
8
作者 俞言祥 汪素云 《震灾防御技术》 2006年第3期206-217,共12页
把美国西部地区作为参考区,采用我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工作时所使用的美国西部地区强震资料建立参考区水平向基岩短周期加速度反应谱衰减关系;采用美国南加州地区数字宽频带记录建立参考区水平向基岩长周期加速度反应谱衰减关系。与由丰... 把美国西部地区作为参考区,采用我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工作时所使用的美国西部地区强震资料建立参考区水平向基岩短周期加速度反应谱衰减关系;采用美国南加州地区数字宽频带记录建立参考区水平向基岩长周期加速度反应谱衰减关系。与由丰富的等震线资料统计得出的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地震烈度衰减关系一起,用转换方法分别得到了我国东部和西部地区水平向基岩加速度反应谱衰减关系。对该衰减关系在重大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中的应用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谱 衰减关系 地震安全性评价
下载PDF
北京饭店等重要建筑的消能减振抗震加固设计方法 被引量:49
9
作者 王亚勇 薛彦涛 +4 位作者 欧进萍 吴斌 龙旭 程懋 王志刚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35-39,共5页
在北京饭店、北京站、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北京展览馆等重要建筑的抗震加固改造工程中,利用了消能减振新技术。本文根据建筑结构抗震规范规定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法,对采用消能减振装置加固的北京饭店西楼进行分析与设计。... 在北京饭店、北京站、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北京展览馆等重要建筑的抗震加固改造工程中,利用了消能减振新技术。本文根据建筑结构抗震规范规定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法,对采用消能减振装置加固的北京饭店西楼进行分析与设计。首先,利用复杂高层建筑结构计算程序对原结构在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变形和配筋,以及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变形进行验算;针对原结构不满足抗震要求,提出采用消能减振装置对原结构进行抗震加固的方案,并对支撑数量和形式进行合理设计;随后,介绍了 JARRET消能器的工作原理,并通过消能器的性能试验,确定了消能器的恢复力模型参数,为消能减振结构分析提供基础;最后,对加固后的结构进行了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强度和变形验算及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变形验算,并且还对消能支撑本身的承载力和刚度进行了验算,结果表明采用消能减振装置加固后,结构满足抗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能减振 抗震加固 反应谱 时程分析 抗震结构
原文传递
曲线桥地震反应研究 被引量:62
10
作者 朱东生 刘世忠 虞庐松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2-48,共7页
对一座七跨曲线连续梁桥的地震反应进行了研究 ,讨论了曲率半径、墩与主梁之间不同联结方式等因素对曲线桥地震反应的影响 ,比较了水平地震动单向输入与双向输入时其地震反应的差别 ,研究了用反应谱法计算曲线桥地震反应时的精度、计算... 对一座七跨曲线连续梁桥的地震反应进行了研究 ,讨论了曲率半径、墩与主梁之间不同联结方式等因素对曲线桥地震反应的影响 ,比较了水平地震动单向输入与双向输入时其地震反应的差别 ,研究了用反应谱法计算曲线桥地震反应时的精度、计算中需选取的振型数及最大值的组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线桥 地震反应 反应谱法 曲率半径 桥墩
下载PDF
设计反应谱长周期区段的研究 被引量:57
11
作者 周雍年 周正华 于海英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18,共4页
本文利用近20年国内外大地震时获得的数字强震仪记录分析强震动的长周期分量特性,给出了不同场地上的平均加速度反应谱及其拟合曲线。结果表明,现行抗震设计规范中设计谱的特征周期和长周期谱值明显偏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长周期设计反... 本文利用近20年国内外大地震时获得的数字强震仪记录分析强震动的长周期分量特性,给出了不同场地上的平均加速度反应谱及其拟合曲线。结果表明,现行抗震设计规范中设计谱的特征周期和长周期谱值明显偏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长周期设计反应谱的修正建议。文中还根据统计分析提出了不同阻尼比的反应谱修正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谱 长周期 数字强震仪 地震分析
下载PDF
考虑桩-土-桥梁结构相互作用振动台试验研究 被引量:52
12
作者 韦晓 范立础 王君杰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91-97,共7页
实验室进行相互作用试验对进一步认识和完善桩 -土 -结构相互作用研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设计实现了一个进行桩 -土 -结构相互作用试验研究的土箱模型 ,并在振动台上进行了自由场模型试验 ,通过自由场土层反应理论分析检验了土箱设... 实验室进行相互作用试验对进一步认识和完善桩 -土 -结构相互作用研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设计实现了一个进行桩 -土 -结构相互作用试验研究的土箱模型 ,并在振动台上进行了自由场模型试验 ,通过自由场土层反应理论分析检验了土箱设计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单柱桩墩模型、单柱墩 2× 2模型、双柱墩 2× 2模型和双柱墩 3× 2模型的试验 ,探讨了不同桩基形式和桥墩结构在不同输入地震动下的地震反应规律及结构破坏特征 ,对比研究了单柱墩与双柱墩桥梁抗震性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台 试验 加速度 反应谱
下载PDF
特殊长周期地震动的参数特征研究 被引量:58
13
作者 徐龙军 胡进军 谢礼立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0-27,共8页
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和远场软土层场地类谐和地震动是两类特殊的长周期地震动,当前的规范均很少对这两类地震作用进行具体的规定。研究了近断层脉冲型和远场类谐和地震动的幅值、幅值比(V/A,D/V)、傅里叶幅值谱和反应谱的差别,分析了相... 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和远场软土层场地类谐和地震动是两类特殊的长周期地震动,当前的规范均很少对这两类地震作用进行具体的规定。研究了近断层脉冲型和远场类谐和地震动的幅值、幅值比(V/A,D/V)、傅里叶幅值谱和反应谱的差别,分析了相位角和作用循环周期数对简单脉冲的影响,并用于解释两类特殊地震动的工程特征。以集集地震动为数据基础,分析了两类长周期地震动的傅里叶谱和反应谱特征;将平均加速度和位移规准反应谱分别与规范设计谱进行了比较。建议设计谱在长周期段考虑近断层作用和软土场地面波效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型地震动 类谐和地震动 相位 反应谱 抗震设计谱
下载PDF
弹性与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方法中若干问题探讨 被引量:51
14
作者 杨志勇 黄吉锋 邵弘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213-217,共5页
依据大量实际工程弹性、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经验,结合实际工程应用,探讨了弹性、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方法中的一些基本问题。针对性地分析了动力时程分析方法中地震波的离散性;地震波如何与反应谱曲线在统计意义上相符;人工模拟地震波方... 依据大量实际工程弹性、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经验,结合实际工程应用,探讨了弹性、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方法中的一些基本问题。针对性地分析了动力时程分析方法中地震波的离散性;地震波如何与反应谱曲线在统计意义上相符;人工模拟地震波方法及其工程应用;弹性、弹塑性时程分析法选取地震波的基本原则;弹性时程分析法地震波的选取数量;如何将反应谱分析结果与时程分析结果取较大值等方面的问题。通过大量的算例分析可以看出,正确地应用弹性、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方法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准确理解和把握,教条地应用很难发挥弹性、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应有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时程分析法 弹塑性时程分析法 地震波 反应谱
原文传递
强震近场加速度峰值比和反应谱统计分析 被引量:43
15
作者 周正华 周雍年 赵刚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5-18,共4页
本文对国内外数十次强地震的近场加速度记录进行了统计分析 ,给出了近场加速度峰值比及反应谱的统计结果 。
关键词 加速度峰值比 反应谱 地震 抗震设计 工程结构
下载PDF
长周期结构地震反应的特点与反应谱 被引量:51
16
作者 方小丹 魏琏 周靖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6-23,共8页
讨论长周期结构地震反应的特点,分析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反应谱存在的主要缺陷。对反应谱进行人为的改变,会导致地震动特性的失真。我国规范反应谱的长周期段由于人为的调整,改变了地震动的统计特性,导致加速度反应谱对应的功率谱在... 讨论长周期结构地震反应的特点,分析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反应谱存在的主要缺陷。对反应谱进行人为的改变,会导致地震动特性的失真。我国规范反应谱的长周期段由于人为的调整,改变了地震动的统计特性,导致加速度反应谱对应的功率谱在长周期段异常,也导致长周期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计算位移偏大。抗震规范所规定的最小地震剪力系数仅与地震影响系数的最大值αmax相关,而与场地类别无关,有悖于软土场地上结构地震反应大于硬土场地上地震反应的一般规律。由加速度谱Sa、拟速度谱Sv和位移谱Sd之间的拟谱关系,给出了具有较长周期段(T延长至约10 s)的反应谱建议,可供规范修订时参考。工程算例表明,依据建议的反应谱进行结构的位移验算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周期结构 反应谱 位移谱 最小地震剪力系数 抗震设计
原文传递
新的国家地震区划图 被引量:37
17
作者 高孟潭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30-636,共7页
新的国家地震区划图即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已于 2 0 0 1年 8月正式出版 .该地震区划图包括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和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 .该区划图风险水平为 5 0年超越概率0 .1,比例尺为 1∶4 0 0万 .该区划图已经作为国家标准颁布 .本文... 新的国家地震区划图即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已于 2 0 0 1年 8月正式出版 .该地震区划图包括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和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 .该区划图风险水平为 5 0年超越概率0 .1,比例尺为 1∶4 0 0万 .该区划图已经作为国家标准颁布 .本文介绍了该区划图编制的背景、编图的技术思路以及主要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危险性 地震区划 抗震设计 反应谱 度特 征周期
下载PDF
高层建筑的隔震原理与技术 被引量:48
18
作者 曲哲 叶列平 潘鹏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8-63,51,共7页
隔震技术目前正逐渐应用于高层建筑。但对于高层建筑,延长结构周期带来的抗震性能改善并不显著,而分析结果表明,隔震技术仍可以显著降低结构的绝对加速度响应。本文以线弹性动力时程分析和反应谱法为基础,从延长结构周期原理与隔震层滤... 隔震技术目前正逐渐应用于高层建筑。但对于高层建筑,延长结构周期带来的抗震性能改善并不显著,而分析结果表明,隔震技术仍可以显著降低结构的绝对加速度响应。本文以线弹性动力时程分析和反应谱法为基础,从延长结构周期原理与隔震层滤波原理两方面分析了建筑隔震的减震效果。分析结果表明,在现有基于承载力抗震设计框架下,两种原理的分析结果是等效的,而滤波原理能够更加科学的解释隔震技术在降低结构绝对加速度响应方面的减震机理,有助于从基于性能设计更加全面的体现隔震技术的优势。在充分认识隔震原理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高层建筑隔震需解决的技术问题,并介绍了日本高层隔震建筑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震 高层建筑 滤波原理 反应谱 基于性能设计
下载PDF
近断层地震动破裂向前方向性与滑冲效应对隔震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6
19
作者 杨迪雄 赵岩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79-587,共9页
选择台湾集集地震和美国北岭地震的近断层地震动记录作为输入,考察了近断层地震动破裂向前方向性与滑冲效应引起的两种不同速度脉冲运动对单自由度体系和长周期橡胶支座隔震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反应谱分析表明,破裂向前方向性与滑... 选择台湾集集地震和美国北岭地震的近断层地震动记录作为输入,考察了近断层地震动破裂向前方向性与滑冲效应引起的两种不同速度脉冲运动对单自由度体系和长周期橡胶支座隔震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反应谱分析表明,破裂向前方向性与滑冲效应对工程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是随结构周期变化的.在中短周期段,含破裂向前方向性效应地震动的谱加速度值大于含滑冲效应地震动的谱加速度值;而在长周期段,含滑冲效应地震动的谱加速度大于含破裂向前方向性效应的谱加速度值.并且,与无脉冲地震动作用相比,含破裂向前方向性与滑冲效应脉冲的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隔震建筑的地震响应显著增大.滑冲效应引起的速度脉冲使隔震建筑底部的层间变形和楼层剪力明显增大,这意味着滑冲效应脉冲比向前方向性效应脉冲对长周期建筑结构的破坏更具危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断层地震动 破裂向前方向性效应 滑冲效应 速度脉冲 反应谱 隔震建筑动力响应
下载PDF
行走作用下梁板结构振动舒适度的烦恼率分析 被引量:40
20
作者 宋志刚 金伟良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88-292,共5页
人行走作用引起的振动舒适度是梁板结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的重要内容,现行规范给出的静力挠度控制并不能充分体现这一要求。利用最大加速度反应谱法计算行走作用下结构的加速度响应,结合烦恼率模型,给出了基于烦恼率模型的舒适度分... 人行走作用引起的振动舒适度是梁板结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的重要内容,现行规范给出的静力挠度控制并不能充分体现这一要求。利用最大加速度反应谱法计算行走作用下结构的加速度响应,结合烦恼率模型,给出了基于烦恼率模型的舒适度分析方法,同时将分析结果与使用振动舒适度标准获得的结果进行比较,结合算例分析表明,这两种分析方法给出的分析结论基本一致,而烦恼率方法则具有更为定量化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性 振动舒适度 梁板结构 反应谱 烦恼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