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系统的自抗扰控制 被引量:13
1
作者 席学军 姜学智 +1 位作者 李东海 曾河华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575-1579,共5页
针对循环流化床锅炉(CFBB)燃烧系统的强耦合和大延迟问题,采用相对增益的方法分析几种工况下的耦合性,并采用了主蒸汽压力送风量通道解耦策略。自抗扰控制器(ADRC)经过改进被应用在该燃烧系统,并将仿真结果与神经网络以及PID控制方法的... 针对循环流化床锅炉(CFBB)燃烧系统的强耦合和大延迟问题,采用相对增益的方法分析几种工况下的耦合性,并采用了主蒸汽压力送风量通道解耦策略。自抗扰控制器(ADRC)经过改进被应用在该燃烧系统,并将仿真结果与神经网络以及PID控制方法的结果进行了比较。仿真结果表明:ADRC在解藕、调节时间上均优于神经网络以及传统PID方法;在各种工况以及增加外扰情况下,该控制方案具有很好的适应性和鲁棒性,较好地解决了该系统强耦合、大延迟的控制难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锅炉 自抗扰控制器 相对增益矩阵 耦合 鲁棒性
原文传递
基于动态相对增益的逆变器耦合评价与解耦方法 被引量:3
2
作者 张雪原 颜湘武 +2 位作者 张波 李佳佳 吕志鹏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10-117,共8页
针对逆变器的功率耦合现象,理论分析逆变器功率耦合的根本原因,将控制论中的动态相对增益法应用于分布式发电系统中,提出一种全频域内量化评价逆变器功率耦合程度的方法,实现控制量参数和被控量参数的正确配对。基于对角形矩阵的功率解... 针对逆变器的功率耦合现象,理论分析逆变器功率耦合的根本原因,将控制论中的动态相对增益法应用于分布式发电系统中,提出一种全频域内量化评价逆变器功率耦合程度的方法,实现控制量参数和被控量参数的正确配对。基于对角形矩阵的功率解耦控制方法,改进传统的下垂控制策略,配合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及前馈解耦,实现了逆变器输出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的独立控制。最后,具体算例验证了基于动态相对增益的功率耦合评价方法的合理性,仿真验证了基于对角形矩阵的功率解耦控制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 逆变器 相对增益 解耦控制 对角形矩阵 参数配对 下垂控制
下载PDF
基于H∞回路成形的变循环发动机多变量控制 被引量:1
3
作者 刘露杨 郭迎清 +1 位作者 杨闻浩 刘严严 《航空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9-144,共6页
为了进一步提升变循环发动机的性能,针对3输入3输出变循环发动机模型,利用相对增益矩阵(RGA)分析了发动机内部的耦合性;采用基于目标函数的2自由度H∞回路成形法设计了多变量控制器,并与传统单变量PI方法做了对比。仿真结果表明:多变量... 为了进一步提升变循环发动机的性能,针对3输入3输出变循环发动机模型,利用相对增益矩阵(RGA)分析了发动机内部的耦合性;采用基于目标函数的2自由度H∞回路成形法设计了多变量控制器,并与传统单变量PI方法做了对比。仿真结果表明:多变量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扰动抑制能力和跟踪性能,且能够顺利实现模态转换;与单变量方法相比,在同等的穿越频率及相位裕度约束下,n1回路阶跃响应的超调量减小了95.3%、调节时间缩短了51.5%;πe回路的最大偏移量减小了89.69%、调节时间缩短了27.4%。表明多变量方法可以对变循环发动机进行有效控制且在跟踪控制过程中的性能更优,可以显著提升变循环发动机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循环发动机 多变量控制 H∞回路成形法 相对增益矩阵
下载PDF
直流配网多滤波器交互影响机理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昊 黄文焘 +2 位作者 邰能灵 余墨多 孙国亮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93-402,共10页
直流配网是配电系统的主要发展方向,受非线性设备、不平衡负载等因素影响,系统中极易产生二次谐波,严重威胁系统运行稳定性与用电设备安全性.在系统规模较大的直流配网中,多有源滤波器协同滤波是治理二次谐波的方法之一,但由于滤波器之... 直流配网是配电系统的主要发展方向,受非线性设备、不平衡负载等因素影响,系统中极易产生二次谐波,严重威胁系统运行稳定性与用电设备安全性.在系统规模较大的直流配网中,多有源滤波器协同滤波是治理二次谐波的方法之一,但由于滤波器之间存在耦合干扰,滤波性能与效果差别较大.建立多滤波器诺顿等效并网模型,基于相对增益矩阵理论提出了多滤波器交互影响机理分析方法,构建了滤波器输出电流变化量与谐波源电流变化量矩阵关系,分析了直流配网线路参数和滤波器控制参数对滤波效果的影响.利用PSCAD/EMTDC软件建立含多直流滤波器的直流配电网模型,在不同场景下验证滤波器交互影响分析的合理性;并利用RT-LAB软件搭建半实物仿真模型,进一步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配电网 二次谐波 直流滤波器 相对增益矩阵 交互影响机理
下载PDF
基于新型电力系统的电网储能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郑瑞春 王焕忠 +2 位作者 孙中兴 黎倩婷 邓奕星 《自动化技术与应用》 2023年第12期29-33,共5页
目前电网储能控制方法忽略了对电网储能系统中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耦合情况的考虑,有功网损、有功网损率、新能源损耗功率以及新能源损耗率均较高。提出基于新型电力系统的电网储能控制方法。通过改进的下垂控制方法对SOC均衡控制,输出... 目前电网储能控制方法忽略了对电网储能系统中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耦合情况的考虑,有功网损、有功网损率、新能源损耗功率以及新能源损耗率均较高。提出基于新型电力系统的电网储能控制方法。通过改进的下垂控制方法对SOC均衡控制,输出电网储能系统的优化电压参考值,完成对电网储能系统的控制。实验结果证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电压处于允许范围的概率,并降低有功网损、有功网损率、新能源损耗功率和新能源损耗率,提出的储能控制方法能够适应新型电力系统,满足电力系统新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电网储能 控制方法 相对增益矩阵 解耦
下载PDF
热电联产压水堆核电机组解耦控制
6
作者 张茹 孙培伟 魏新宇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201-2207,共7页
为了在运核电站进行热电联产改造时,保证原有系统和供热系统之间的协调稳定控制,本文针对某压水堆核电机组热电联产改造后的解耦控制进行研究。采用主蒸汽抽汽的方案搭建对象模型,通过辨识方法得到各子系统传递函数。利用相对增益矩阵... 为了在运核电站进行热电联产改造时,保证原有系统和供热系统之间的协调稳定控制,本文针对某压水堆核电机组热电联产改造后的解耦控制进行研究。采用主蒸汽抽汽的方案搭建对象模型,通过辨识方法得到各子系统传递函数。利用相对增益矩阵方法进行各子系统间的耦合性分析,采用单位阵解耦法设计解耦器,并基于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设计的解耦控制器对热电联产改造后的系统可以取得较好的解耦效果,实现了一回路系统、二回路系统和供热系统的协调稳定控制。本文对其他类型核电机组热电联产后协调稳定控制系统的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水堆核电机组 热电联产 解耦控制 相对增益矩阵 耦合性分析 单位阵解耦 解耦控制器 协调稳定控制
下载PDF
基于相对增益矩阵的多FACTS交流输电系统交互影响研究
7
作者 徐玉林 张寿明 《化工自动化及仪表》 CAS 2022年第1期36-40,共5页
利用相对增益矩阵(RGA)和NI指数分析方法共同判断多台FACTS装置接入电力系统的交互影响。首先建立含静止无功补偿器(SVC)和静止无功发生器(SVG)的线性化电力系统输配电模型,根据所建模型求出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和电力系统的相对增益矩... 利用相对增益矩阵(RGA)和NI指数分析方法共同判断多台FACTS装置接入电力系统的交互影响。首先建立含静止无功补偿器(SVC)和静止无功发生器(SVG)的线性化电力系统输配电模型,根据所建模型求出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和电力系统的相对增益矩阵。通过RGA和NI指数分析方法共同找出两台静止无功补偿器之间、静止无功补偿器和静止无功发生器之间的负交互影响与电气距离的关系,并使用时域仿真证明此方法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增益矩阵 NI指数分析 交互影响 柔性交流输电 静止无功补偿器 静止无功发生器
下载PDF
非方板形控制系统解耦及内模控制与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宋明明 刘宏民 +2 位作者 王东城 徐辉 刘晓立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2-103,共12页
为研发某厂正在使用未配备板形闭环自动控制的1420 mm六辊UCM冷轧机的板形控制系统,以分量板形解耦控制为基础,以Labview为开发环境,实现轧机的板形自动控制。通过板形调节的计算分析,认识到轧辊倾斜、工作辊非对称弯辊可有效调节1次和... 为研发某厂正在使用未配备板形闭环自动控制的1420 mm六辊UCM冷轧机的板形控制系统,以分量板形解耦控制为基础,以Labview为开发环境,实现轧机的板形自动控制。通过板形调节的计算分析,认识到轧辊倾斜、工作辊非对称弯辊可有效调节1次和3次板形分量,工作辊对称弯辊、中间辊对称弯辊、中间辊窜辊可有效调节2次和4次板形分量,难以调节6次板形分量,从而将板形控制系统确定为一个5输入4输出的非方控制系统,非方控制系统解耦过程中会出现不稳定极点,对此,提出了分解不稳定极点的解耦方法,解决了非方板形控制系统解耦的不稳定问题。并应用非方相对增益理论,将5输入4输出的非方控制系统分解为一个2输入2输出的方形系统和一个3输入2输出的非方系统,简化了板形控制系统的结构。由于板形仪的安装位置与辊缝有一定的距离,使板形控制系统存在时间滞后问题,加大了控制器的设计难度。对此将内模控制与Smith预估控制相结合,提出板形IMC-Smith控制模型,简化了控制器设计,解决了控制系统的时间滞后问题,实现了非方板形控制系统的工程应用。工业应用表明,该系统性能可靠,适应现场在线轧制要求,轧后板形满足后续工艺需求,板形控制效果较人工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形控制 非方板形控制系统 非方相对增益矩阵 广义逆矩阵解耦 IMC-Smith模型
原文传递
基于改进麻雀算法的多APF协调控制研究
9
作者 张涛 王清川 +2 位作者 陶然 黄明娟 刘伉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32-38,共7页
有源电力滤波器(APF)因其具有快速追踪和消除谐波的功能而广泛应用于配电网中。其中,LCL型APF对高频谐波有更好的抑制能力。随着APF并网数目的日益增多,各APF间的交互影响问题变得不可忽视。针对多APF间的交互影响,首先基于诺顿定理推... 有源电力滤波器(APF)因其具有快速追踪和消除谐波的功能而广泛应用于配电网中。其中,LCL型APF对高频谐波有更好的抑制能力。随着APF并网数目的日益增多,各APF间的交互影响问题变得不可忽视。针对多APF间的交互影响,首先基于诺顿定理推导了多APF并网等效模型,其次利用广义动态相对增益矩阵(GDRGA)对交互影响进行定量分析,最后将抑制交互影响转化为多目标优化问题。针对传统麻雀算法在搜索后期存在全局寻优能力差、易陷入局部最优的缺陷,引入tent混沌和动态随机柯西变异进行改进,并采用改进麻雀算法对APF各控制参数进行协调优化。结果表明,改进麻雀算法能得到分布更加良好的pareto解集,求解性能更优,多目标优化后能有效抑制APF间的交互影响,验证本文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CL型APF 交互影响 广义动态相对增益矩阵 动态随机柯西变异 改进麻雀优化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