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3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县域聚落分布格局演变分析——基于1929-2013年河南巩义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70
1
作者 李小建 许家伟 海贝贝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870-1883,共14页
基于河南省巩义市1929-2013年的村庄数据,从位序—规模角度着手,使用齐夫指数、分形维数以及基尼系数,分别测度了近百年来县域聚落分布格局的演变。相对于城市,巩义市聚落等级规模具有如下特征:1齐夫指数偏小但增长较快。大聚落发育不突... 基于河南省巩义市1929-2013年的村庄数据,从位序—规模角度着手,使用齐夫指数、分形维数以及基尼系数,分别测度了近百年来县域聚落分布格局的演变。相对于城市,巩义市聚落等级规模具有如下特征:1齐夫指数偏小但增长较快。大聚落发育不突出,具有农村聚落特征;但聚落规模越大,规模增加的速度越快,且二次项模型优于线性模型。2分形维数偏大但降速加快。聚落体系等级差异增加,规模分布趋于集中。县域聚落规模只有增加到一定程度才能与城市表现出同样的规律。3聚落规模大小的基尼系数相对较小但增加显著,且增长率在1990s后加速,这与当地的城镇化发展过程具有密切关联。在空间上表现如下特征:1沿河线状格局变化。核心聚落由"沿河平原线状"格局主导逐渐向"平原—丘陵片状"格局转变。2网络等级结构形成。高等级聚落数量增加且规模增大,聚落等级增加,最终形成市场原则的5级等级结构。3核心聚落转移替代。县城迁移、工业化与城镇化带来聚落位序—规模变化,使核心聚落出现空间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落体系 位序—规模 齐夫指数 分形维数 基尼系数 巩义市
原文传递
2001-2015年中国出境旅游流位序规模演化特征 被引量:34
2
作者 蒋依依 温晓金 刘焱序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468-2480,共13页
中国出境旅游规模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迅速扩大,并在不同目的地间表现出显著的不均衡分布特征。通过构建2001-2015年中国出境游客与目的地入境游客规模数据库,验证中国出境旅游流服从位序规模理论的假设,并将目的地吸纳中国游客规... 中国出境旅游规模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迅速扩大,并在不同目的地间表现出显著的不均衡分布特征。通过构建2001-2015年中国出境游客与目的地入境游客规模数据库,验证中国出境旅游流服从位序规模理论的假设,并将目的地吸纳中国游客规模与目的地接待游客总量的关系划分为5种耦合类型。结果表明:中国出境旅游流位序规模关系符合幂函数规律,并且向高位序目的地聚集程度不断增强;从2001年到2015年,绝对领先与绝对落后型的目的地占比均超过45%,亚太地区接待中国游客普遍处于领先地位,而欧美和中东地区接待中国游客大多处于落后地位;对于游客总规模较大的目的地,绝对落后型数量大于绝对领先型,而对于游客总规模较小的目的地,绝对领先型数量大于绝对落后型。本研究为分析出境旅游流量流向提供新的分析视角,进而为国家旅游业发展中的市场政策制定与旅游产业国际化布局等决策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出境旅游 目的地入境旅游 位序规模 耦合类型
原文传递
基于中心地理论的城镇等级—规模模型的分形构建及其应用 被引量:10
3
作者 刘红光 刘科伟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4-77,共4页
以中心地理论为基础,借助分形理论构建城镇等级—规模分布模型。在已知城镇规模分布分维数的条件下,计算出不同K值下区域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的分布序列,称其为中心型分布模型。与Zipf公式相比,该模型不仅使城镇位序—规模法则更具理论... 以中心地理论为基础,借助分形理论构建城镇等级—规模分布模型。在已知城镇规模分布分维数的条件下,计算出不同K值下区域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的分布序列,称其为中心型分布模型。与Zipf公式相比,该模型不仅使城镇位序—规模法则更具理论内涵、更接近实际,而且具有横向可比性和纵向预见性,还可以确定区域城镇规模分布的中心性K值。最后以陕西省关中地区为例进行实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体系 分形理论 等级规模 中心型分布模型
下载PDF
城镇体系等级—规模中心地模型的分形构建及其应用 被引量:15
4
作者 刘红光 刘科伟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53-956,共4页
为了给区域城镇体系规模等级结构研究提供更好的理论依据,文章以中心地理论为基础,借助分形理论构建了一般的城镇等级—规模分布模型。在已知城镇规模分布分维数的条件下,可以计算出在不同的中心地模型中所谓值下,区域城镇体系等级—规... 为了给区域城镇体系规模等级结构研究提供更好的理论依据,文章以中心地理论为基础,借助分形理论构建了一般的城镇等级—规模分布模型。在已知城镇规模分布分维数的条件下,可以计算出在不同的中心地模型中所谓值下,区域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的分布序列,并称其为中心地分布模型。与Zipf公式相比,上述模型不仅更具理论内涵、更接近实际,而且具有横向可比性和纵向预见性,还可以确定区域城镇体系规模分布的中心性值,为城镇体系发展提供更好的导向。最后以陕西省关中平原为例说明了此模型在实际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体系 分形理论 等级规模 中心地分布模型
下载PDF
成渝经济区城市体系优化分析——基于位序规模模型 被引量:15
5
作者 钟海燕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0-63,共4页
应用城市体系位序规模模型,采集1998—2012年面板数据对成渝经济区城市体系进行了定量测度。结果显示:成渝经济区城市体系属于双核首位分布型,成都和重庆双核与其他城市的规模差距不断拉大,城市体系出现断层,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实力偏弱,... 应用城市体系位序规模模型,采集1998—2012年面板数据对成渝经济区城市体系进行了定量测度。结果显示:成渝经济区城市体系属于双核首位分布型,成都和重庆双核与其他城市的规模差距不断拉大,城市体系出现断层,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实力偏弱,属于城市群发展的初级阶段,大城市集聚发展时期,扩散效应不明显。提出成渝经济区城市体系优化要以高位序城市为核心发展各种形态的城市群体,引导成渝整合构建成渝城市群;促进城市规模晋级,弥补特大城市缺口和大城市的薄弱环节;积极发展区域性中心城镇,引导农村人口向中心镇集中;建成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等级完整合理的长江上游现代化城市体系,并构建一个更加繁荣、和谐的成渝城市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序规模 空间优化 成渝经济区 成渝城市群
下载PDF
旅游景区客流规模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以江苏省204家景区为例 被引量:13
6
作者 刘培学 张捷 +2 位作者 张建新 张金悦 张迎莹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992-2001,共10页
以江苏省204家4A级及以上景区为例,利用手机信令漫游监测所得的旅游客流客源数据,基于Zifp法则表现江苏景区年客流量的位序-规模特征,在全省景区旅游客流规模的不同组间差异特征分析的基础上,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和最优标度回归方法研究了... 以江苏省204家4A级及以上景区为例,利用手机信令漫游监测所得的旅游客流客源数据,基于Zifp法则表现江苏景区年客流量的位序-规模特征,在全省景区旅游客流规模的不同组间差异特征分析的基础上,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和最优标度回归方法研究了景区客流规模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省域目的地内部景区客流规模等级明显,省外客源的客流规模分布较省内差异大,更符合首位型分布特征;(2)全省整体客流的季节性不明显,各景区的季节性较强,不同产品类型的景区存在季节波动性差异;(3)景区客流受景区等级、季节性、市中心距离、所在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省内外客流在部分因素影响程度上存在明显差异,景区季节波动增大会显著降低其接待的省内客流规模。对优化景区客流规模等级体系和目的地区域空间结构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的地区域 大数据 旅游流 位序规模 最优标度回归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客货运量位序—规模分布特征及其变化 被引量:12
7
作者 李涛 曹小曙 杨文越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8-117,共10页
客货流地理是交通地理学研究的传统重要领域。本文利用位序—规模分布理论,对1980-2010年珠江三角洲客货运量等级规模结构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客货运量规模的q值均大于1,符合位序—规模分布特征,但客运规模分布更显著... 客货流地理是交通地理学研究的传统重要领域。本文利用位序—规模分布理论,对1980-2010年珠江三角洲客货运量等级规模结构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客货运量规模的q值均大于1,符合位序—规模分布特征,但客运规模分布更显著。客运量q值先减小后增大,呈现出非均衡—相对均衡—非均衡演变特征;货运量q值逐渐降低,呈现出非均衡—相对均衡演变特征。在空间格局方面,客运空间格局呈现出由初期以广州为单中心向心型客运联系向穗莞深多中心客运联系转变;珠三角产业结构趋同性及以广州为中心的放射状交通网络结构,使得货运空间格局呈现出长期以广州为核心单核主导特征,主要表现为递接性联系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货运量 位序—规模 齐夫(Zipf)定律 地域分布 珠江三角洲
原文传递
青海省化隆县新石器-青铜时代聚落形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马敏敏 董广辉 +1 位作者 贾鑫 张占仓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09-218,共10页
依据青海省化隆县考古调查获得的新石器-青铜时代(5.3~2.6kaB.P.)的遗址位置和面积,尝试利用聚落等级和等级规模的方法分析该县新石器-青铜时代的聚落形态演变过程,并结合研究区周边地区的全新世气候记录和考古研究资料分析其可能的影... 依据青海省化隆县考古调查获得的新石器-青铜时代(5.3~2.6kaB.P.)的遗址位置和面积,尝试利用聚落等级和等级规模的方法分析该县新石器-青铜时代的聚落形态演变过程,并结合研究区周边地区的全新世气候记录和考古研究资料分析其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马家窑文化时期(5.4~4.0kaB.P.),化隆县出现具有一定人口规模和整合的聚落系统,可能与适宜气候背景下,农业快速发展导致的人口流动有关;齐家文化时期(4.2~3.8kaB.P.),化隆县人口规模未发生显著变化,没有出现聚落等级,聚落系统结构简单,各聚落之间为平等竞争关系,可能与区域聚落分布特征改变有关;3.6~2.5kaB.P.,化隆县人口规模增加,三级等级聚落系统明显整合,可能是卡约文化的农业生产水平和生计方式适应气候变化的结果。因此,气候变化、生计模式和人口流动是化隆县新石器-青铜时代聚落形态演变和社会组织结构发展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省化隆县 聚落形态 等级规模 气候变化
原文传递
基于位序-规模法则的区域旅游系统规模等级结构的实证研究——以云南省为例 被引量:8
9
作者 吕利军 王嘉学 袁花 《旅游研究》 2010年第1期7-12,共6页
基于位序-规模法则模型的基础上,借助分形值q,以区域非农业人口、GDP规模和旅游外汇收入为分析指标,对2003~2007年云南省16市(州)的区域旅游系统规模等级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整个系统内人口规模朝着非均衡态势发展,中间层次... 基于位序-规模法则模型的基础上,借助分形值q,以区域非农业人口、GDP规模和旅游外汇收入为分析指标,对2003~2007年云南省16市(州)的区域旅游系统规模等级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整个系统内人口规模朝着非均衡态势发展,中间层次市(州)旅游发展速度较快,高位次市(州)的垄断地位比较突出,区域旅游系统等级规模结构趋于高集中态势演替,区域旅游系统发展相对稳定。鉴于此,笔者从旅游基础设施条件差异、区域资源禀赋差异和区域旅游发展历史背景差异等角度阐述了造成云南省区域旅游系统出现等级结构的原因;最后笔者以位序-规模法则为指导,从分析结果出发就均衡云南省区域旅游系统规模等级结构提出一些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序-规模法则 区域旅游系统 非农业人口 GDP 旅游外汇收入
下载PDF
中原经济区现代城镇体系的规模与等级结构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丁志伟 张改素 王发曾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15-18,共4页
城镇体系的规模与等级结构是按照单项指标、综合指标的大小而划分形成的级别结构。完善的城镇体系规模序列与等级层次结构为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有序推进、地域空间的合理组织提供了框架依据。基于市区非农业人口对中原经济区城镇体系规模... 城镇体系的规模与等级结构是按照单项指标、综合指标的大小而划分形成的级别结构。完善的城镇体系规模序列与等级层次结构为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有序推进、地域空间的合理组织提供了框架依据。基于市区非农业人口对中原经济区城镇体系规模结构的现状特征进行分析,参照分析结果和各城镇的发展潜势,提出中原经济区城镇体系规模结构调整的具体方案。基于城镇中心性强度指标对城镇体系等级结构进行现状评价,结合城镇体系中各城镇的发展态势,提出中原经济区城镇体系的等级层次组织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体系 结构 规模 等级 中原经济区
下载PDF
新疆人口分布的地域性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刘绍文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23-26,共4页
以新疆人口统计数据为依据,采用人口集中指数和规模顺序分布规律等分析方法,研究新疆各地区人口分布、动态过程和趋势特征。揭示新疆人口分布和人口变动的空间性差异,以及形成这种差异的自然和社会因素,有助进一步了解新疆人口发展的规律。
关键词 人口分布 新疆 地域性 人口统计 分布规律 动态过程 人口变动 社会因素 人口发展 数据为 指数和 空间性
下载PDF
大关中城市群旅游规模差异与位序体系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军胜 马耀峰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CSSCI 2012年第5期91-96,共6页
选取大关中城市群17个地市2002—2010年旅游总收入,运用标准差、变异系数、基尼系数、首位度、赫芬达尔系数、双对数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城市旅游规模差异与位序规模分布进行分析探讨。研究发现,大关中城市群城市旅游差异化明显,首位城市... 选取大关中城市群17个地市2002—2010年旅游总收入,运用标准差、变异系数、基尼系数、首位度、赫芬达尔系数、双对数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城市旅游规模差异与位序规模分布进行分析探讨。研究发现,大关中城市群城市旅游差异化明显,首位城市稳定,首位度波动变化,旅游差异化逐渐降低;进行双对数回归分析发现,大关中城市群城市旅游符合位序规模分布;城市旅游发展态势呈现稳定型、波动型、上升型、衰退型等四种形态;并从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区位条件、政策等方面分析了大关中城市群旅游规模位序差异化原因,以期为大关中城市群旅游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旅游 规模差异 位序规模 大关中城市群
下载PDF
1998-2007年河南省城市体系规模序列结构及其分形特征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丁志伟 徐晓霞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76-382,共7页
以1998-2007年河南省城镇的非农业人口为特征量,运用级别分类、位序-规模法则、城市首位度指数和分形理论对河南省城市体系的规模序列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河南省城市体系首位城市的影响力不够,中间位序城镇数目较多,小城市人口规模低... 以1998-2007年河南省城镇的非农业人口为特征量,运用级别分类、位序-规模法则、城市首位度指数和分形理论对河南省城市体系的规模序列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河南省城市体系首位城市的影响力不够,中间位序城镇数目较多,小城市人口规模低水平发育;规模序列结构的变化正处于波动起伏状态,属于发展的中级阶段;城市体系的规模分布属于位序-规模分布型,变化态势明显,但最大城市影响力仍需提高,没有形成稳定的过渡趋势.最后根据河南省规模序列的特征提出了河南省城市体系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体系 规模序列 分形特征 河南省
下载PDF
中国城市群发展研究——基于城市群引领新型城镇化的背景 被引量:6
14
作者 孙雷 续亚萍 鲁强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35-44,共10页
在城市群引领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本文依据中心地理论和位序——规模理论,以我国三大城市群和7个重点建设城市群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城市体系的首位度分析和位序——规模结构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城市群发展机制模型,对十大城市群发展演... 在城市群引领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本文依据中心地理论和位序——规模理论,以我国三大城市群和7个重点建设城市群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城市体系的首位度分析和位序——规模结构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城市群发展机制模型,对十大城市群发展演化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研究表明,市场参数、政府因素、交通条件是重要的解释变量,以市场为主的社会消费总额和政府财政支出及固定资产的投资对城市体系演变影响很大,产业结构的演变和交通条件也是影响城市群城市体系演变的重要原因。最后,提出了优化中国城市群发展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城市群 规模结构 发展机制
下载PDF
基于H/T断裂点法的POI自然城市规模等级测度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凌波 彭正洪 吴昊 《国际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6-64,共9页
城市规模等级及边界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城市研究的重要内容,但仅凭传统的人口与经济规模统计数据通常无法精准界定,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引入灯光遥感、手机信令、道路交叉口以及基于位置的社会网络(LBSN)等新数据界定城市边界,以自下而上... 城市规模等级及边界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城市研究的重要内容,但仅凭传统的人口与经济规模统计数据通常无法精准界定,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引入灯光遥感、手机信令、道路交叉口以及基于位置的社会网络(LBSN)等新数据界定城市边界,以自下而上的方式测度城市规模,可仍然存在数据表征性不强和缺乏分级标准两个问题,因此有学者通过H/T断裂点法来进行城市规模等级划分及边界界定。研究以反映丰富经济活动的兴趣点(POI)为数据,构建不规则三角网格(TIN),引入H/T断裂点法分级方法,对中国大陆城市的自然城市规模进行了测度和等级划分。通过与传统社会经济数据、开放数据的对比,以POITIN城市刻画方法和H/T断裂点法生成的自然城市边界反映了相对真实的聚居规模,遵循了位序-规模的齐普夫(Zipf)分布规律,为具有长尾序列和分形结构的城市规模自然分级提供了科学方法。研究验证了该方法在自然城市规模测度和分级中具备推广性,在精度及真实数据获取性方面有较大优势,对城市边界划定和规模分级有重要的研究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自然城市 长尾法则 位序—规模 H/T断裂点法 不规则三角网格
原文传递
海南省境内旅游流规模分布及其分形特征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蒋小玉 李永文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5期102-107,共6页
以2004—2011年海南省17个市县旅游饭店接待境内游客人次数为基础数据,引入城市规模研究中的规模序列法、首位度指数和分形理论对旅游流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海南省境内旅游流结构分布具有分形特征,其分布正在由"双核&q... 以2004—2011年海南省17个市县旅游饭店接待境内游客人次数为基础数据,引入城市规模研究中的规模序列法、首位度指数和分形理论对旅游流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海南省境内旅游流结构分布具有分形特征,其分布正在由"双核"向"极核"式方向发展;各市县游客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东部市县,中西部市县与东部市县还有一定的差距。可喜的是这种差距正在不断地缩小,各市县的境内旅游流规模分布正在缓慢中趋于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省 境内旅游客流 位序规模 分形理论
下载PDF
1980—2016年黄土高原地区人口和可达性异速标度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吕敏娟 曹小曙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884-1897,共14页
论文基于黄土高原地区乡镇1980、1990、2000、2010、2016年5期截面数据,利用位序—规模法则和异速标度律,分析了乡镇尺度人口和可达性规模结构、等级体系及异速标度演化关系。结果表明:①人口规模以中小等级乡镇为主,60%的乡镇人口规模... 论文基于黄土高原地区乡镇1980、1990、2000、2010、2016年5期截面数据,利用位序—规模法则和异速标度律,分析了乡镇尺度人口和可达性规模结构、等级体系及异速标度演化关系。结果表明:①人口规模以中小等级乡镇为主,60%的乡镇人口规模正增长,总体呈“南北高、中间低”分布格局;可达性水平总体呈明显上升趋势,空间上自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河谷平原区人口规模和可达性均最大。②人口和可达性均呈位次型分布,人口位序—规模具有明显双分形结构,由均衡向极化转变;可达性位序—规模以2000年为转折点由双分形演变为单分形,由低水平均衡转向更高水平均衡。③3006个乡镇整体以正异速生长为主,负异速生长为辅,黄土高塬沟壑区、河谷平原区内乡镇异速生长类型以人口增长正异速生长为主,黄土丘陵沟壑区、土石山区、沙地和沙漠区内乡镇以人口下降正异速生长为主,农灌区内乡镇异速生长以人口增长正异速一级和人口下降负异速一级为主。最后根据人口和可达性异速类型和空间分布特征,提出各分区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规模 可达性 位序—规模 异速标度 黄土高原地区
原文传递
江苏省城市规模分布的演化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其霆 苗建军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1-53,184,共4页
文章应用位序—规模法则和分形理论,通过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对江苏城市规模分布各项参数进行了估计,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江苏城市人口规模分布从1990~2002年的演变趋势。结果显示:(1)位序—规模法则能够很好地描述江苏城市规模分布规律;... 文章应用位序—规模法则和分形理论,通过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对江苏城市规模分布各项参数进行了估计,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江苏城市人口规模分布从1990~2002年的演变趋势。结果显示:(1)位序—规模法则能够很好地描述江苏城市规模分布规律;(2)城市体系发育较为健全,均衡度不断增强;(3)江苏城市人口规模分布规律性明显,随着时间推移,城市规模分布呈现近似平行状态;(4)江苏城市分布的区域性差距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序-规模 Zipfi法则 分形 江苏城市规模
下载PDF
中部地区入境旅游流扩散转移及空间格局研究--以山西省为例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冠孝 黄解宇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CSSCI 2013年第11期1216-1219,共4页
选取山西省为中部地区的典型案例区,分析了1997—2004年和2005—2011年两个时间断面山西入境旅游流扩散转移的流向与流量、转移竞争态、位序—规模和等级规模结构等特征,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山西入境旅游流的扩散规模越来越集中... 选取山西省为中部地区的典型案例区,分析了1997—2004年和2005—2011年两个时间断面山西入境旅游流扩散转移的流向与流量、转移竞争态、位序—规模和等级规模结构等特征,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山西入境旅游流的扩散规模越来越集中在少数几个省市;,其转移格局属于核心极化阶段的首位型空间格局,旅游流的等级规模维持了四级梯度的阶梯状规模分布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流 扩散转移 空间格局 位序—规模
下载PDF
我国省际天然气资源流调入规模分布的分形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丛殿阁 林健宸 +2 位作者 陈孝劲 赵奎涛 叶张煌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51-55,共5页
本文运用了位次变化、齐夫定律、差异度,比较分析了2000~2012年我国省际天然气资源流调入规模分布的变化特征。得出以下结论:从各省历年天然气调入量位次变化看出近年来我国天然气资源流调入规模分布趋于分散,呈良性趋势发展;研究... 本文运用了位次变化、齐夫定律、差异度,比较分析了2000~2012年我国省际天然气资源流调入规模分布的变化特征。得出以下结论:从各省历年天然气调入量位次变化看出近年来我国天然气资源流调入规模分布趋于分散,呈良性趋势发展;研究时段内我国省际天然气资源流调入规模结构都基本遵循齐夫法则,而且与差异度变化趋势也是一致的。这说明齐夫法则可为我国省际天然气资源流调入规模结构变化的研究提供新的定量方法。从省际天然气调入量来看,无标度区覆盖的地区范围呈扩大趋势,说明我国省际天然气调入资源量规模结构逐步得到优化。研究时段内我国省际天然气资源流调入量规模结构的空间分形演化规律不同,除了2011年为局部单分形外,其余各年都都具有双分形结构。研究时段内我国省际天然气资源流调入量规模结构的形态发生变化,第一无标度区2002~2005年呈对数正态分布模式,2006~2008年呈帕雷托分布模式,2009~2012年呈对数正态分布模式。第二无标度区中各年(除2011年)均呈不规则帕雷托分布模式。本文主要就我国省际天然气资源流的位序一规模结构的分形意义进行了讨论,对于引起我国天然气资源流动特征变化的原因和机理还有待于另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调入 位序一规模 齐夫定律 差异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