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灯盏花素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和心室重塑的影响 被引量:14
1
作者 李法琦 陈运贞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400-402,共3页
目的:研究灯盏花素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心肌细胞凋亡和心室重塑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将18只10月龄伴有左心室肥厚的SHR 随机分为灯盏花素组、福辛普利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进行为期8周的干预治疗,观察其对SHR收缩压、心率、左心... 目的:研究灯盏花素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心肌细胞凋亡和心室重塑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将18只10月龄伴有左心室肥厚的SHR 随机分为灯盏花素组、福辛普利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进行为期8周的干预治疗,观察其对SHR收缩压、心率、左心室重量/体重指数、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心肌细胞凋亡、Bax和Bcl-2基因蛋白表达和心肌细胞蛋白激酶C(PKC)活性的影响。结果:灯盏花素和福辛普利均能显著降低左心室重量/体重指数(P均<0.01)、改善心肌细胞超微结构、降低心肌细胞Bcl-2基因蛋白表达和心肌细胞膜PKC活性(P均<0.01)、增加心肌细胞Bax基因蛋白表达和促进心肌细胞凋亡(P均<0.01)。福辛普利还能显著降低SHR的收缩压(P均<0.01)。结论:灯盏花素和福辛普利均能显著逆转SHR的心室重塑,具有心脏保护作用,上调细胞凋亡诱导基因(Bax基因)表达和下调细胞凋亡抑制基因(Bcl-2基因)表达及抑制心肌细胞膜PKC活性,从而促进心肌细胞凋亡是其可能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花素 自发性高血压 大鼠 心肌细胞凋亡 心室重塑
下载PDF
蛋白激酶C在鼻咽癌细胞生长中的作用 被引量:13
2
作者 陈南岳 鲍波 赵明伦 《广东医学院学报》 1995年第2期93-96,共4页
通过耗竭蛋白激酶C(PKC),用PKC抑制剂和激活剂等方法,观察PKC在鼻咽癌细胞系CNE-2Z生长中的作用。发现:随TPA浓度增大,细胞PKC含量降低,生长指数也逐渐减少;作用于PKC蛋白催化区的PKC抑制剂Sta... 通过耗竭蛋白激酶C(PKC),用PKC抑制剂和激活剂等方法,观察PKC在鼻咽癌细胞系CNE-2Z生长中的作用。发现:随TPA浓度增大,细胞PKC含量降低,生长指数也逐渐减少;作用于PKC蛋白催化区的PKC抑制剂Staurosporine(ST)与作用于调节区的抑制剂Sphingosine(SS)均抑制CNE-2Z细胞的生长,最低有效浓度分别为2×10-7mol/L与10-5mol/L,随浓度增大而作用增强;PKC刺激剂OAG(0.1~100μg/ml)单独作用时对CNE-2Z的生长无明显影响,但4μg/ml可基本阻断ST或SS最低有效浓度的抑制效应。提示:PKC在鼻咽癌细胞CNE-2Z生长中起重要作用,阻断PKC的作用将为鼻咽癌的防治提供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c 鼻咽肿瘤 细胞株 病因 病理
下载PDF
二苯乙烯类化合物对肺癌细胞株生长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1
3
作者 盛智 徐光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5期327-330,共4页
目的研究二苯乙烯类化合物(含3种结构类似的成分:(1)(+)-α-viniferin,(2)miyabenolC,(3)kobophenolA,一种蛋白激酶C抑制剂)对人肺癌细胞株A549,95-D,SPC-A-1,... 目的研究二苯乙烯类化合物(含3种结构类似的成分:(1)(+)-α-viniferin,(2)miyabenolC,(3)kobophenolA,一种蛋白激酶C抑制剂)对人肺癌细胞株A549,95-D,SPC-A-1,NCI-H460及NCI-H446细胞体外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锥虫蓝排除法、MTT法、Hoechst33258荧光染色及DNA凝胶电泳。结果药物处理时间越长及浓度越高,细胞生长抑制作用越强,其中A549细胞株IC50为20μmol/L,敏感性最高,而NCI-H460及NCI-H446的IC50为200μmol/L,敏感性最低;荧光染色结果为所有经药物处理的肺癌细胞的染色质均产生凝集现象,在DNA凝胶电泳图中,出现梯状DNA电泳条带。结论二苯乙烯类化合物可显著抑制A549细胞的生长,且这种抑制作用表现出时间及浓度依赖性;此化合物对NCI-H460及NCI-H446细胞的生长未表现明显的抑制作用。另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苯乙烯类 OS 细胞株 蛋白激酶c 肺肿瘤
下载PDF
蛋白激酶C抑制剂对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Th1/Th2免疫偏移的作用 被引量:7
4
作者 杨梅 陈桥 孙正刚 《海南医学》 CAS 2017年第17期2826-2828,共3页
目的观察蛋白激酶C抑制剂对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Th1/Th2免疫偏移的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1月1日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共134例,按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69例。对照组进行单纯抗真菌治... 目的观察蛋白激酶C抑制剂对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Th1/Th2免疫偏移的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1月1日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共134例,按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69例。对照组进行单纯抗真菌治疗,观察组进行蛋白激酶C抑制剂联合抗真菌治疗。治疗前测定患者血清白介素12(IL-12)及干扰素γ(IFN-γ)水平。治疗结束后7 d、14 d、1个月和3个月各随访一次,3个月后再次测定血清IL-12及IFN-γ水平,以及取阴道分泌物,采用10%氢氧化钾溶液湿片检查是否还存在假菌丝或孢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IL-12及IFN-γ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IL-12及IFN-γ水平比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3个月的治疗与随访结束后,观察组治愈53例,好转8例,总有效率为93.85%,对照组治愈35例,好转16例,总有效率为73.9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蛋白激酶C抑制剂可明显降低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IL-12及IFN-γ水平,纠正Th1/Th2免疫偏移,可提高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c抑制剂 念珠菌性阴道炎 白介素-12 干扰素γ 免疫偏移
下载PDF
PKC及PKCI的活性与膀胱癌分期分级关系 被引量:4
5
作者 王钢 孔垂泽 董旭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3年第5期297-298,308,共3页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C(PKC)及其内源性抑制物 (PKCI)活性对膀胱癌发生发展的作用及其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采用Takai法检测 3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及 2 0例肿瘤周围正常组织胞质、胞膜PKC及PKCI的活性。结果 :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 ,...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C(PKC)及其内源性抑制物 (PKCI)活性对膀胱癌发生发展的作用及其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采用Takai法检测 3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及 2 0例肿瘤周围正常组织胞质、胞膜PKC及PKCI的活性。结果 :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 ,随病理分级增高 ,胞质、胞膜及总体PKC活性明显升高 (P <0 .0 5 ) ,胞膜 /胞质与胞膜 /总体PKC比率明显增大 (P <0 .0 5 ) ,胞质与总体PKCI活性明显升高 (P <0 .0 5 ) ,而胞膜PKCI活性却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且胞膜 /胞质与胞膜 /总体PKCI比率明显减小 (P <0 .0 5 ) ;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 ,随临床分期的增高 ,胞质、胞膜及总体PKC活性显著升高 (P <0 .0 1) ,胞膜 /胞质与胞膜 /总体PKC比率显著增大 (P <0 .0 1) ,胞质与总体PKCI活性显著升高 (P <0 .0 1) ,而胞膜PKCI却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且胞膜 /胞质与胞膜 /总体PKCI比率明显减小 (P <0 .0 5 )。结论 :PKC及PKCI的活性变化与膀胱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关系密切 ,PKC及PKCI活性膜质比或可成为评价肿瘤恶性程度及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Kc PKcI 活性 膀胱癌 分期 分级
下载PDF
蛋白激酶C在肿瘤中的作用及其抑制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李礼 李静 耿美玉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08-711,共4页
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PKC是开发治疗肿瘤疾病药物的潜在分子靶点。目前,几种PKC抑制剂已经进入临床研究阶段,但是同时也为靶向PKC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开发带来了新的挑战。该... 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PKC是开发治疗肿瘤疾病药物的潜在分子靶点。目前,几种PKC抑制剂已经进入临床研究阶段,但是同时也为靶向PKC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开发带来了新的挑战。该文拟对近年来蛋白激酶C在肿瘤中的作用及其抑制剂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c 抑制剂 肿瘤 信号传导
下载PDF
Update on treatments of diabetic macular edema 被引量:4
7
作者 YANG Xiao-lu LIU Kun XU Xun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22期2784-2790,共7页
Objective To review the update research progress about the treatment of diabetic macular edema and to give helpful guidelines i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ic macular edema based on available evidence to date. Data source... Objective To review the update research progress about the treatment of diabetic macular edema and to give helpful guidelines i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ic macular edema based on available evidence to date. Data sources A literature search of all English articles was performed on the online electronic PubMed database dated 1984 to 2009. The keywords searched included: macular edema, therapy, laser coagulation, intravitreal triamcinolone acetonide,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inhibitor, protein kinase C inhibitor and Pars plana vitrectomy. After finding relevant articles within these search limits, a manual search was conducted through the references from these articles. Study selection Original articles and critical reviews were reviewed and selected to address the stated purpose. Results To date, demonstrated means to reduce the risk of vision loss from diabetic macular edema include focal/grid laser photocoagulation and improved metabolic control. Emerging pharmacologic therapies (intravitreal triamcinolone acetonide,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inhibitors and protein kinase C beta-isoform inhibitors) and Pars plana vitrectomy have shown early promise i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ic macular edema. Conclusions As there has been extensive development in multiple treatments of diabetic macular edema, choice of the most suitable treatment for specific patients becomes important. Combination therapy of laser, pharmacological and surqical treatment modalities mav offer an alternative to treatment of diabetic macular ede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cular edema THERAPY laser coagulation intravitreal triamcinolone acetonide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inhibitor protein kinase c inhibitor Pars plana vitrectomy
原文传递
参草通脉颗粒对慢性心衰的药效学及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王懿 张艳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79-882,共4页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参草通脉颗粒对慢性心衰模型大鼠的药效作用几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复制成急性心肌缺血模型,以左室射血分数EF值≤60%为指标筛选心衰模型。心衰成膜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大剂量组、西药组,除模型...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参草通脉颗粒对慢性心衰模型大鼠的药效作用几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复制成急性心肌缺血模型,以左室射血分数EF值≤60%为指标筛选心衰模型。心衰成膜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大剂量组、西药组,除模型组及空白组外,给药组连续给药6周后处死大鼠,并取血清及心脏组织。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浆肾素(PR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Ⅰ(PAI-Ⅰ)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组织中AngⅡ和PKC的表达。应用PCR法检测心脏组织中AT1 mRNA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大鼠血清中AngⅡ、PRA、PAI-Ⅰ及心脏组织中PKC、AT1 mRNA的表达量均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中药中剂量组作用效果最好,接近空白组。结论:参草通脉颗粒对慢性心衰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AT1-mRNA表达,从而抑制了PRA、AngⅡ的表达,抑制RAS系统的异常激活,降低PKC的生成,从而减缓心肌重塑,阻滞心肌肥厚,降低血栓形成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草通脉颗粒 慢性心衰 药效学 作用机制
下载PDF
PKC在成年大鼠脊髓背角C-纤维诱发电位长时程增强的诱导和维持中的作用 被引量:4
9
作者 杨红卫 张红梅 +4 位作者 胡晓东 信文君 张彤 周利君 刘先国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52-255,共4页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C (PKC)在大鼠脊髓背角C -纤维诱发电位长时程增强 (LTP)的诱导和维持中的作用。方法 :细胞外记录技术在脊髓腰膨大部记录背角浅层神经元C -纤维诱发电位。结果 :(1)PKC的选择性抑制剂chelerythrine(2 0 0 μmol/L)或...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C (PKC)在大鼠脊髓背角C -纤维诱发电位长时程增强 (LTP)的诱导和维持中的作用。方法 :细胞外记录技术在脊髓腰膨大部记录背角浅层神经元C -纤维诱发电位。结果 :(1)PKC的选择性抑制剂chelerythrine(2 0 0 μmol/L)或G 6 983(10 0 μmol/L)对脊髓背角C -纤维诱发电位的基础电位没有影响 ,但可完全阻断脊髓背角LTP的诱导。 (2 )Chelerythrine或G 6 983呈时间依赖性翻转脊髓背角LTP。在LTP诱导后 15min ,脊髓局部给予chelerythrine(2 0 0 μmol/L)后 ,LTP逐渐降低 ,于给药后 70min降至对照水平 ;而G 6 983(10 0 μmol/L)产生同chelerythrine相似的效应 ,在用药后 110min ,LTP降至对照水平。但同样浓度的chelerythrine或G 6 983在LTP诱导后 3h ,均不能翻转业已建立的LTP。结论 :PKC参与脊髓背角C -纤维诱发电位LTP的诱导和早期维持 ,而不影响晚期LTP的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c 蛋白激酶c抑制物 脊髓 c-纤维 诱发电位
下载PDF
氯沙坦和辛伐他汀对糖尿病大鼠早期肾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胡玲 秦洁 +2 位作者 柳洁 薛雪花 苗芳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05年第12期1035-1038,共4页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β(PKC-β)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MP-1)在糖尿病大鼠早期肾损伤中的作用以及氯沙坦和辛伐他汀肾脏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将64只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氯沙坦治疗组、辛伐他汀治疗组及氯沙...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β(PKC-β)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MP-1)在糖尿病大鼠早期肾损伤中的作用以及氯沙坦和辛伐他汀肾脏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将64只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氯沙坦治疗组、辛伐他汀治疗组及氯沙坦和辛伐他汀联合治疗组。链脲佐菌素(STZ)60 mg/kg制作糖尿病动物模型,8周后观察大鼠血糖、血脂、血肌酐1、2 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以及肾脏病理改变。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PKC-β、TIMP-1的表达。结果①两药均能减少UAER,改善肾脏肥大指数,联合治疗更为明显。②糖尿病对照组TIMP-1及PKC-β不同程度地表达于肾小球、肾小管及小管间质中,且较正常对照组的表达普遍增高(P<0.01)。两药均可显著抑制TIMP-1及PKC-β的表达(P<0.01),但均达不到正常对照水平,两药联合可使表达水平进一步下降和改善。结论氯沙坦和辛伐他汀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PKC-β和TIMP-1,减少细胞外基质,减少尿蛋白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蛋白激酶c 金属蛋白酶1组织抑制剂 氯沙坦 辛伐他汀
下载PDF
鞘内注射Staurosporine对骨癌痛大鼠脊髓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勇 杜晓红 +4 位作者 应俊 童希忠 梁应平 胡衍辉 徐国海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214-1217,共4页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Staurosporine对胫骨骨癌痛大鼠机械痛行为和脊髓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120只,200-25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五组,每组24只。除C组外,其他四组均制备胫骨骨癌痛模...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Staurosporine对胫骨骨癌痛大鼠机械痛行为和脊髓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120只,200-25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五组,每组24只。除C组外,其他四组均制备胫骨骨癌痛模型。模型制备后第10-12天,N组、S组和SP组分别于鞘内注入生理盐水、二甲基亚砜(DMSO)或Staurosporine 10μl,每天1次,连续3d。M组鞘内不给予任何药物。记录鞘内给药前(T0)、给药后1d(T1)、3d(T2)、5d(T3)、7d(T1)、10d(T5)、14d(T6)和21d(T1)的机械缩足阈值(MWT)和缩足热潜伏期(WTL)。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特异表达补体C3受体(OX-42)及离子钙接头蛋白分子-1(Iba-1)的表达。结果与C组比较,M组、N组、S组及SP组MWT明显降低,WTL明显缩短(P〈0.05)。与M组比较,S组和SP组MWT明显升高,WTL明显延长(P〈0.05)。与S组比较,SP组MwT明显升高,wTL明显延长(P〈0.05)。C组脊髓背角OX-42及Iba〉1染色较浅,未发现小胶质细胞。T0和T7时M组、N组、s组和sP组OX-42和Iba-1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T0时比较,T1~T5时M组、N组、S组和SP组大鼠脊髓背角OX-42、Iba-1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M组比较,T1~T6时s组和SP组大鼠脊髓背角OX-42和Iba-1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s组比较,T1~T5时SP组脊髓背角OX-42和Iba-1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鞘内注射Stauros—porine可抑制大鼠脊髓小胶质细胞的活化从而减轻骨癌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c抑制剂 骨肿瘤 小神经胶质细胞
下载PDF
高糖对人类肾小球系膜细胞PKC及MMPs/TIMPs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杨敬华 周巧玲 +2 位作者 王衍慧 刘抗寒 张军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25-431,共7页
目的:研究体外高糖环境下人类肾小球系膜细胞(NHMC)中PKC激活或使用PKC抑制剂干预后MMP2,9/TIMP1,2的表达,探讨PKC与MMPs/TIMPs信号转导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将NHMC分4组:N组(对照组,5mmol/L葡萄糖);H组(高糖组,30mmol/... 目的:研究体外高糖环境下人类肾小球系膜细胞(NHMC)中PKC激活或使用PKC抑制剂干预后MMP2,9/TIMP1,2的表达,探讨PKC与MMPs/TIMPs信号转导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将NHMC分4组:N组(对照组,5mmol/L葡萄糖);H组(高糖组,30mmol/L葡萄糖);P组(抑制剂组,30mmol/L葡萄糖+10-5mol/L白屈菜红碱);M组(甘露醇组,5mmol/L葡萄糖+25mmol/L甘露醇)。分别于上述4种不同成分培养基中进行细胞培养,第24,48,72h用MTT法测定NHMC增殖;并于培养后第24,48h收集细胞,抽提mRNA及蛋白质,用ELISA方法测定胞膜、胞核蛋白质PKC活性。用RT-PCR和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MMP2,9,TIMP1,2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结果:高糖组细胞膜和胞核部分的PKC活性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MMP2,9,TIMP1,2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上升(P<0.01);而MMP-9/TIMP-1,MMP-2/TIMP-2比值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高糖加PKC抑制剂白屈菜红碱后,MMP2,9,TIMP1mRNA及蛋白质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但MMP9/TIMP1,MMP2/TIMP2比值较高糖组明显升高(分别P<0.05,P<0.01)。PKC活性与MMP-2/TIMP-2及MMP-9/TIMP-1的蛋白质比值均呈负相关(分别r=-0.651,r=-0.702,均P<0.05)。结论:高糖可刺激人类肾小球系膜细胞PKC活化,在DN中PKC活化与MMP2,9/TIMP1,2的表达水平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c 基质金属蛋白酶 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 糖尿病肾病 系膜细胞
下载PDF
蛋白激酶C抑制剂对脂多糖所致大鼠肾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林兰 何兵 +2 位作者 程衍杨 陈卫萍 徐之良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46-349,共4页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Rottlerin对脂多糖(LPS)引起的大鼠肾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肾微血管内皮细胞至3~6代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处理;LPS组给予LPS 10 mg/L刺激24 h;PKC抑...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Rottlerin对脂多糖(LPS)引起的大鼠肾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肾微血管内皮细胞至3~6代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处理;LPS组给予LPS 10 mg/L刺激24 h;PKC抑制剂组在LPS刺激前30 min给予PKC抑制剂Rottlerin 2 μmol/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1β、IL-8)等炎性因子水平;采用Transwell小室法检测肾单层内皮细胞通透性;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PKC、RhoA和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herin)的表达;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纤维型肌动蛋白(F-actin)的形态及分布。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LPS组细胞经10 mg/L LPS刺激24 h后,炎性因子水平显著升高〔TNF-α(ng/L):397.3±25.4比46.8±8.9,IL-1β(ng/L):76.7±11.2比12.6±3.2,IL-8(ng/L):574.5±31.4比73.2±9.6,均P<0.05〕,单层内皮细胞通透性显著增高(A值:1.32±0.03比0.36±0.02,P<0.05),PKC和RhoA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KC/β-actin:0.88±0.02比0.61±0.03,RhoA/β-actin:0.96±0.01比0.49±0.03,均P<0.05),VE-cadherin的表达水平明显下调(VE-cadherin/β-actin:0.51±0.01比0.72±0.04,P<0.05),且F-actin分布紊乱,有明显的应力纤维形成。与LPS组相比,PKC抑制剂组细胞炎性因子水平显著降低〔TNF-α(ng/L):127.4±14.6比397.3±25.4,IL-1β(ng/L):43.2±7.8比76.7±11.2,IL-8(ng/L):212.7±18.2比574.5±31.4,均P<0.05〕,单层内皮细胞通透性显著下降(A值:0.81±0.02比1.32±0.03,P<0.05),PKC和RhoA的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KC/β-actin:0.44±0.03比0.88±0.02,RhoA/β-actin:0.63±0.05比0.96±0.01,均P<0.05),VE-cadherin表达水平明显上调(VE-cadherin/β-actin:0.69±0.03比0.51±0.01,P<0.05),且F-actin重构及应力纤维形成明显减轻。结论 PKC抑制剂可以显著减轻LPS诱导的大鼠肾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对血管内皮细胞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c抑制剂 脂多糖 血管内皮屏障
原文传递
细胞周期和骨架在CNE-2Z细胞凋亡中的变化 被引量:4
14
作者 何志巍 陈南岳 +1 位作者 廖新波 蔡康荣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45-249,共5页
采用DNA电泳、PI染色流式细胞仪 (FCM )分析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LCM )观察 ,检测了蛋白激酶C (PKC)抑制剂诱导CNE 2Z细胞凋亡时细胞周期和骨架的改变 .PKC抑制剂staurospoine(ST)、sphingosine (SS) ,终浓度分别为 1× 1 0 - 6mol/... 采用DNA电泳、PI染色流式细胞仪 (FCM )分析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LCM )观察 ,检测了蛋白激酶C (PKC)抑制剂诱导CNE 2Z细胞凋亡时细胞周期和骨架的改变 .PKC抑制剂staurospoine(ST)、sphingosine (SS) ,终浓度分别为 1× 1 0 - 6mol/L和 4× 1 0 - 5mol/L ,诱导细胞 2 4h .结果发现处理组细胞均有典型的DNA亚二倍体峰 ,DNA电泳有梯状图谱 ;细胞周期百分比SS组较对照组S期增加及G1期减少明显 (P <0 0 5) ;ST组G2期增加、G1和S期显著减少 (P <0 0 1 ) .对照组细胞染色质分布均匀 ;胞质微丝呈细颗粒状 ,均匀分布 .诱导细胞染色质碎裂呈不规则缺损 ;胞质微丝散乱 ,颗粒粗大 ,排列不均 .结果表明 ,SS、ST可诱导CNE 2Z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和骨架在细胞凋亡时 ,均发生了明显改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细胞周期 骨架 细胞凋亡
下载PDF
Genistein对CAOV3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颐 尚海 +1 位作者 孙黎光 姜雪峰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1期28-30,共3页
目的 观察酪氨酸蛋白激酶(TPK)抑制剂genistein对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诱导的人卵巢上皮性浆液性癌细胞株CAOV3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探讨其信号传导机制。方法 以不同浓度的bFGF和genistein诱导CAOV3细胞,通过MTT比色法观察genis... 目的 观察酪氨酸蛋白激酶(TPK)抑制剂genistein对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诱导的人卵巢上皮性浆液性癌细胞株CAOV3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探讨其信号传导机制。方法 以不同浓度的bFGF和genistein诱导CAOV3细胞,通过MTT比色法观察genistein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利用[γ-32P]ATP掺人外源性底物的方法,液体闪烁测定TPK和蛋白激酶C(PKC)活性的变化。结果 bFGF使该细胞株增殖比明显增加,细胞内TPK、PKC活性升高;genistein使细胞增殖比明显下降,抑制细胞内TPK、PKC活性,且genistein对bFGF诱导的TPK和PKC活性抑制更显著。结论 bFGF可能通过TPK途径激活PKC来调控CAOV3细胞增殖,genistein可有效阻滞此传导途径,从而抑制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NISTEIN cAOV3细胞增殖 抑制作用 酪氨酸蛋白激酶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卵巢癌
下载PDF
吲哚马来酰亚胺类蛋白激酶C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赵圣印 邵志宇 +1 位作者 钦维民 张灯青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676-1684,共9页
吲哚马来酰亚胺类化合物是对星型孢菌素进行结构改造而得到的一类新型蛋白激酶C抑制剂.对近年来吲哚马来酰亚胺类化合物在结构修饰、合成和生物活性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和概述,重点介绍了吲哚马来酰亚胺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讨论了各... 吲哚马来酰亚胺类化合物是对星型孢菌素进行结构改造而得到的一类新型蛋白激酶C抑制剂.对近年来吲哚马来酰亚胺类化合物在结构修饰、合成和生物活性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和概述,重点介绍了吲哚马来酰亚胺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讨论了各种合成方法的优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马来酰亚胺 蛋白激酶c抑制剂 结构修饰 合成 生物活性
下载PDF
蛋白激酶C抑制剂Staurosporine对A类清道夫受体胞浆域结构去除后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管晓翔 陈琪 范乐明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693-698,共6页
A类清道夫受体 (scavengerreceptor,SR A)是一种主要位于巨噬细胞膜表面的同源三聚体糖蛋白 ,能够结合和摄取多种配基并介导内移 .在清道夫受体胞浆域有几个潜在的磷酸化位点 ,有关这些磷酸化位点与受体功能之间的确切关系目前尚所知甚... A类清道夫受体 (scavengerreceptor,SR A)是一种主要位于巨噬细胞膜表面的同源三聚体糖蛋白 ,能够结合和摄取多种配基并介导内移 .在清道夫受体胞浆域有几个潜在的磷酸化位点 ,有关这些磷酸化位点与受体功能之间的确切关系目前尚所知甚少 .为深入探讨A类清道夫受体胞浆域与磷酸化之间的关系 ,以及受体胞浆域磷酸化对受体功能的影响 ,实验以含有SR AcDNA质粒为模板 ,采用PCR方法扩增不含胞浆域序列的清道夫受体 ,同时扩增全长清道夫受体作为对照 .PCR产物经纯化酶切后 ,进一步亚克隆到PcDNA3 1/HisB中 ,测序结果表明 ,重组产物能够编码正确的氨基酸序列 .重组产物经脂质体Lipofectamine (LF2 0 0 0 )介导转化入CHO细胞中 ,在含G4 18选择性培养液中培养筛选 14天后 ,分离阳性克隆 ,继续培养 .采用流式细胞计数仪 (FACS)鉴定转化筛选后细胞能否表达具有功能的清道夫受体 .结果发现 ,转化的CHO细胞可以稳定表达SR A的蛋白质 ,但受体胞浆域去除后 ,摄取配基的能力明显弱于全长组 (1∶1 337) .用荧光DiI标记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DiI AcLDL) ,37℃孵育转化细胞 5h后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到 :全长受体转化组细胞荧光散在分布于细胞膜和细胞器 ,而去除胞浆域组荧光只局限于细胞膜 ,说明S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类清道夫受体 胞浆域 磷酸化 蛋白激酶c抑制剂 巨噬细胞
下载PDF
蛋白激酶C抑制剂星形孢菌素对肺腺癌A549细胞侵袭力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燕燕 周政涛 +1 位作者 崔向军 黄骥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5期2336-2339,共4页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星形孢菌素(STS)对肺腺癌A549细胞侵袭移动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取A549细胞加入不同浓度STS(1、10、100 nmol.L-1)处理后,应用Transwell小室检测A549细胞移动抑制率和侵袭抑制率;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细...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星形孢菌素(STS)对肺腺癌A549细胞侵袭移动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取A549细胞加入不同浓度STS(1、10、100 nmol.L-1)处理后,应用Transwell小室检测A549细胞移动抑制率和侵袭抑制率;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内蛋白水解酶基质金属蛋白水解酶-9(MMP-9)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蛋白表达;激光共聚焦法观测细胞内骨架蛋白微管蛋白α-tubulin的分布,Western blot法检测胞膜和胞浆内PKC-α活性。同时设立不加STS处理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549细胞的移动抑制率、侵袭抑制率、MMP-9和uPA蛋白表达量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胞浆内α-tubulin蛋白分布不均;胞膜内PKC-α蛋白含量减少,而胞浆内PKC-α蛋白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PKC抑制剂STS能抑制A549细胞移动和侵袭;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KC-α的活性,减弱肿瘤细胞中MMP-9、uPA表达,诱导肿瘤细胞骨架变化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c抑制剂 星形孢菌素 肺腺癌A549细胞 侵袭 移动 基质金属蛋白水解酶-9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微管蛋白
原文传递
src抑制的蛋白激酶C底物调控内皮细胞分泌TNF-α 被引量:3
19
作者 尤青海 孙耕耘 +2 位作者 高磊 岳扬 张丹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349-1353,共5页
目的探讨8re抑制的蛋白激酶c底物(SSeCKS)对脂多糖(LPS)诱导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VEC)分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Wistar大鼠PMVEC,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n=4),10mg/LLPS刺激1h、3h、6h、12h、24h或0.... 目的探讨8re抑制的蛋白激酶c底物(SSeCKS)对脂多糖(LPS)诱导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VEC)分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Wistar大鼠PMVEC,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n=4),10mg/LLPS刺激1h、3h、6h、12h、24h或0.1mg/L、1mg/L、10mg/LLPS刺激24h;蛋白激酶C抑制剂(BIM)预处理0.5h或50nmol/LSSeCKS-siRNA转染PMVEC48h后再加入10mg/LLPS孵育24h,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上清TNF-α 量(ng/L)。采用SPSSl0.0软件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0.1、1、10mg/LLPS刺激PMVEC24h后的,TNF-α分泌量分别为(253.70±23.55)、(327.88±37.25)、(403.204-36.22)ng/L,均高于未刺激组(82.28±22.56)ng/L(均P=0.000);10mg/LLPS刺激PMVEC后,TNF-α分泌量于1h升高(170.11±49.22)ng/L,6h达峰值(404.82±13.78)ng/L,刺激24h后仍维持高水平(395.67±36.23)ng/L,分别与未刺激组(84.60±23.61)ng/L比较:P=0.001,0.000,0.000;BIM预处理PMVEC后再给予LPS刺激,TNF-α分泌量(200.44±27.39)ng/L较LPS单独刺激(402.28±31.07)ng/L显著较少(P=0.000);与LPS单独刺激比较(407.28±32.64)ng/L,SSeCKS-siRNA抑制SSeCKS表达后,LPS对PMVEC分泌TNF-α的诱导效应(195.20±13.28)ng/L也显著下降(P=0.000)。结论下调SSeCKS表达和蛋白激酶C活性可抑制LPS对PMVEC分泌TNF-α的诱导效应,从而减轻PMVEC的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多糖 肺微血管内皮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 src抑制的蛋白激酶c底物 蛋白激 c抑制剂 小分子干扰RNA 炎症 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鞘内注射PKCγ抑制剂GF109203X对骨癌痛大鼠痛觉过敏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肖兴鹏 曹菲 +3 位作者 杨少兵 高峰 田学愎 田玉科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4期2214-2217,共4页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PKCγ抑制剂GF109203X对骨癌痛大鼠痛觉过敏的影响,探讨PKCγ在骨癌痛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成年雌性Wistar大鼠30只(每组6只),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Naive组):随机选取6只正常大鼠且不做任何手术;骨癌痛(CIBP组):...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PKCγ抑制剂GF109203X对骨癌痛大鼠痛觉过敏的影响,探讨PKCγ在骨癌痛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成年雌性Wistar大鼠30只(每组6只),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Naive组):随机选取6只正常大鼠且不做任何手术;骨癌痛(CIBP组):构建CIBP模型后,鞘内不注入任何药物;CIBP+生理盐水组(NS组):鞘内注入生理盐水10μL;CIBP+二甲基亚砜(DMSO)组(DMSO组):鞘内注入DMSO10μL;CIBP+GF109203X(GF109203X组):鞘内注入PKCγ抑制剂GF109203X10μL.观察各组大鼠注药前及鞘内注药后15,30,45,60,75min时的疼痛行为学变化,且各组大鼠分别在疼痛观察结束时灌注取材,冰冻切片后检测脊髓背角PKCγ的表达.结果:GF109203X组大鼠鞘内注射GF109203X后其各时点机械缩爪阈值较CIBP组明显升高(P<0.05),在注药后60min时其机械缩爪阈与正常组相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MSO组大鼠在注射DM-SO后其机械缩爪阈值也逐渐升高,在注药后45,60,75min时其阈值与CIBP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但与GF109203X组相比,其升高后的各时点缩爪阈值仍分别小于GF109203X组相同时点缩爪阈值,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鞘内给药的NS组、DMSO组、GF109203X组,其大鼠脊髓背角PKCγ的表达量仍与CIBP组相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IBP促使PKCγ表达增高且PKCγ参与了CIBP的发生和/或持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疼痛 蛋白激酶c抑制剂 脊髓背角 注射 脊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