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8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淮流域的旱涝研究 被引量:38
1
作者 钱永甫 王谦谦 黄丹青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279-1289,共11页
在江淮流域,梅雨等降水异常引发的旱涝经常发生。作者对江淮流域的灾害背景、气候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等作了分析,发现在近50年中,降水有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异常,20世纪80年代以后,该区的降水有显著增加的趋势。典型旱涝年降水异常的时空... 在江淮流域,梅雨等降水异常引发的旱涝经常发生。作者对江淮流域的灾害背景、气候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等作了分析,发现在近50年中,降水有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异常,20世纪80年代以后,该区的降水有显著增加的趋势。典型旱涝年降水异常的时空分布表明,引起降水异常的因子非常复杂,即使在同一年中,不同月份的异常型也可能有差别。对于不同年份,降水异常型更为不同。影响江淮流域降水异常的因子的作用,可通过数值模拟进行"分离性"研究,但由于模式的系统性误差,模拟结果也只有参考意义。因此,发展具有不同动力框架和热力过程的多种模式,仍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淮流域 旱涝 降水异常 数值模拟
下载PDF
ENSO及其组合模态对中国东部各季节降水的影响 被引量:31
2
作者 李海燕 张文君 何金海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22-334,共13页
近期的研究发现,热带太平洋低层大气存在两种主要模态,即经向对称ENSO模态和ENSO与海表温度(SST)年循环相互作用产生的经向反对称组合模态。主要探讨了这两种不同ENSO模态对中国东部各季节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厄尔尼诺年秋季,中国西... 近期的研究发现,热带太平洋低层大气存在两种主要模态,即经向对称ENSO模态和ENSO与海表温度(SST)年循环相互作用产生的经向反对称组合模态。主要探讨了这两种不同ENSO模态对中国东部各季节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厄尔尼诺年秋季,中国西南、长江及华南大部分区域呈现显著正降水异常;冬季,正降水异常范围扩大,覆盖华南、华东及华北东南部地区。这两个季节的异常降水都主要受ENSO模态的影响。与ENSO模态相关的正异常海温局地强迫导致120°E以西出现反气旋性环流,其西北侧增强的西南暖湿气流使得中国东部地区降水增多。次年春季,从中国华南延伸到东北出现正的异常降水,主要是ENSO组合模态的贡献。因为次年春季热带太平洋地区ENSO模态信号只局限于赤道地区,并没有对中国东部降水有显著的影响,而ENSO与海温年循环相互作用的组合模态使得与ENSO相关的赤道大气异常可以扩展到赤道以外地区。ENSO组合模态对中国降水异常有重要影响,在今后的研究和短期预测中需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SO模态 ENSO组合模态 降水异常 中国东部
下载PDF
南疆夏季降水异常的环流和青藏高原地表潜热通量特征分析 被引量:28
3
作者 杨莲梅 张庆云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35-441,共7页
利用1980—2004年NCEP/DOE新再分析月平均资料及我国225个测站1980—2004年月降水量资料,通过诊断分析,研究了南疆夏季降水异常的环流和高原地表潜热通量特征。结果表明:南疆夏季降水偏少年,南亚高压西部偏强,西风急流位置偏北,500 hPa... 利用1980—2004年NCEP/DOE新再分析月平均资料及我国225个测站1980—2004年月降水量资料,通过诊断分析,研究了南疆夏季降水异常的环流和高原地表潜热通量特征。结果表明:南疆夏季降水偏少年,南亚高压西部偏强,西风急流位置偏北,500 hPa中高纬环流经向度减弱,伊朗高压偏北、偏东,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西、偏南;降水偏多年则相反。南疆夏季降水偏少年,高原北部和南疆地区为下沉的垂直环流距平,Ferrell环流增强;降水偏多年则相反。南疆夏季降水偏少年和偏多年的前期冬春季开始孟加拉湾、青藏高原和南疆地区地表潜热通量具有相反的变化,南疆夏季降水与高原北部地表潜热通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南部地表潜热通量呈反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疆 青藏高原 降水异常 环流 地表潜热通量
下载PDF
夏季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协同作用与我国南方夏季降水异常的关系 被引量:24
4
作者 桓玉 李跃清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563-1577,共15页
利用1979-2014年中国降水资料和欧洲中心ECMWF再分析资料,运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相关分析、小波分析、合成分析、差值分析等方法,重新计算了南亚季风和东亚季风交界面指数IIEI,在与夏季东亚季风、南亚季风指数对比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年... 利用1979-2014年中国降水资料和欧洲中心ECMWF再分析资料,运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相关分析、小波分析、合成分析、差值分析等方法,重新计算了南亚季风和东亚季风交界面指数IIEI,在与夏季东亚季风、南亚季风指数对比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年际变化、正负异常年特征及其与中国区域降水的关系。结果发现,IIEI综合指数与东亚季风指数呈正相关,与南亚季风指数为负相关,并与夏季中国南方大部地区降水呈负相关; IIEI指数正异常年,东亚季风较南亚季风偏强。南亚高压强度偏弱,位置偏南偏西。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强度偏弱,位置偏东偏北,中国南方受东北风控制。中国南海低空为偏北风,抑制了水汽向我国南方输送。我国南方主要为下沉运动,导致其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少,容易引起干旱。IIEI指数负异常年时,东亚季风较南亚季风偏弱,南亚高压强度偏强,位置偏东。西太平洋副高强度偏强,位置偏西偏南,中国南方为西南风控制。南海低空为偏南风,由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输送而来的水汽,经偏南气流输送至中国南方广大区域,与从北方南下的干冷气流交汇,因为异常的上升运动,引起中国南方大范围降水异常偏多,容易导致洪涝。因此,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协同演变是影响我国南方降水异常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协同作用 中国南方 降水异常
下载PDF
西北地区春季和夏季降水异常特征分析 被引量:20
5
作者 黄山江 王谦谦 刘星燕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36-346,共11页
用EOF分析方法选取西北地区29个代表站,分别对其春季和夏季近50a降水进行年际变化和年代际变化时空特征分析,发现西北地区近50a降水时空趋势变化以103°E为基准线,以西为正,以东为负,并有准3a的振荡周期;20世纪80年代中期西北地区... 用EOF分析方法选取西北地区29个代表站,分别对其春季和夏季近50a降水进行年际变化和年代际变化时空特征分析,发现西北地区近50a降水时空趋势变化以103°E为基准线,以西为正,以东为负,并有准3a的振荡周期;20世纪80年代中期西北地区春季降水出现了气候突变,西北地区多、少雨与500hPa高度场和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和强弱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降水异常 合成分析
下载PDF
Madden-Julian振荡对中国东南部冬季降水的调制 被引量:18
6
作者 袁为 杨海军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7-214,共8页
研究Madden-Julian振荡(MJO)对于中国东南部地区冬季降水的调制,分析了可能的遥相关机制。通过对中国气象局发布的站点观测降水资料的合成分析,发现MJO对于中国东南部冬季降水有显著的影响:在MJO的前4个相位,降水存在正异常(湿);在MJO的... 研究Madden-Julian振荡(MJO)对于中国东南部地区冬季降水的调制,分析了可能的遥相关机制。通过对中国气象局发布的站点观测降水资料的合成分析,发现MJO对于中国东南部冬季降水有显著的影响:在MJO的前4个相位,降水存在正异常(湿);在MJO的后4个相位,降水存在负异常(干)。对水汽收支的诊断结果表明,经向风异常造成的水汽通量异常,是造成降水正负异常的主要原因。通过对500hPa位势高度异常场和风场的分析,以及对经向风异常EOF分析表明,MJO通过激发PNA型而影响到经向风场,异常风场具有和MJO相关的变化模态,即:EOF1落后EOF21/4周期,PC1领先PC21/4周期。这种径向风的异常最终导致了中国东南部地区冬季降水的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JO 降水异常 水汽收支 经向风异常
下载PDF
2010年华南前汛期持续性降水异常与准双周振荡 被引量:17
7
作者 苗芮 温敏 张人禾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5-166,共12页
利用中国台站逐日降水资料以及NCEP-DOE逐日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10年华南汛期降水异常的低频特征及大气环流的影响。结果表明,2010年华南汛期降水异常呈显著的低频振荡特征,其中前汛期以10~20天振荡(准双周振荡)为主,后汛期以20~50天振... 利用中国台站逐日降水资料以及NCEP-DOE逐日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10年华南汛期降水异常的低频特征及大气环流的影响。结果表明,2010年华南汛期降水异常呈显著的低频振荡特征,其中前汛期以10~20天振荡(准双周振荡)为主,后汛期以20~50天振荡(季节内振荡)为主。重点讨论了准双周尺度上前汛期持续性降水异常与中高纬和热带地区大气低频振荡的关系。中高纬地区的低频环流可通过Rossby波能量沿着低频遥相关波列的频散影响华南低频环流的变化。波活动通量分析显示,西西伯利亚作为Rossby波源,其波能量沿着横跨欧亚大陆的低频遥相关波列向我国东部地区频散,引起该地扰动加强,从而引起华南低频环流及垂直运动的变化进而造成华南降水的异常。热带东印度洋的准双周振荡是影响华南前汛期降水的另一低频来源。当赤道东印度洋对流旺盛(抑制),其上空为强上升(下沉)气流,低层辐合(辐散)高层辐散(辐合),而华南上空盛行下沉(上升)运动,不利于(有利于)华南降水。来自中高纬和低纬的低频信号的叠加并配合低频水汽输送共同影响了华南环流异常的低频变化,从而引起华南的低频降水异常,有利于华南持续性降水异常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前汛期 降水异常 准双周振荡 遥相关波列 热带低频对流活动
下载PDF
赤道中印度洋夏季变温对中国夏季降水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9
8
作者 张卫青 钱永甫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1-101,共11页
利用大气环流模式模拟了赤道中印度洋海区夏季变温与海温本身异常对中国夏季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该海区夏季正(负)海温距平值呈递增(递减)变化时,激发出的降水场的正(负)异常幅度比正(负)海温距平强迫下相应的降水场的正... 利用大气环流模式模拟了赤道中印度洋海区夏季变温与海温本身异常对中国夏季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该海区夏季正(负)海温距平值呈递增(递减)变化时,激发出的降水场的正(负)异常幅度比正(负)海温距平强迫下相应的降水场的正(负)异常幅度大;但当正(负)海温距平呈递减(递增)趋势变化时,激发出的降水异常场与正(负)海温距平强迫下相应的降水异常场的分布形势类似(不同),异常幅度也有所差异。夏季中印度洋不同类型的海温异常对大气加热的不同,导致东亚季风和印度季风的不同变异,暖海温异常下引起东亚季风的明显偏强,而冷海温异常下引起印度季风的明显偏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异常 数值模拟 赤道 印度洋 夏季 中国 海温异常
下载PDF
近30年黄土高原春季降水特征与春旱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15
9
作者 王丹云 吕世华 +5 位作者 韩博 李照国 潘永洁 孟宪红 奥银焕 王欣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95-406,共12页
利用1980—2014年黄土高原52个气象台站观测的降水资料,计算得到了标准化降水指数(SPI),进而比较了黄土高原不同地区近35年春季干旱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发现:春季SPI与春季降水的时间变化较为一致,二者都能反映出1995年,2000年和2001... 利用1980—2014年黄土高原52个气象台站观测的降水资料,计算得到了标准化降水指数(SPI),进而比较了黄土高原不同地区近35年春季干旱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发现:春季SPI与春季降水的时间变化较为一致,二者都能反映出1995年,2000年和2001年的三次较严重的春旱,且二者在1980—2014年间均呈线性减少的趋势。同时,黄土高原春季降水与春季SPI的空间分布却存在一定差别,这主要是因为春季降水的概率密度分布特征在不同站点存在差异。黄土高原北部,一次春季降水量少的发生概率较大,而在高原南部,较大降水概率则对应较多的降水量值。所以,对于黄土高原整体而言,当各区域春季降水偏少,且降水量值相等时,高原南部的春旱更严重;但当各地区春季降水异常量相等时,则在高原北部春旱等级较高。因此,未来黄土高原的春旱不仅受降水量控制,还与春季降水概率密度的分布特征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降水指数 降水异常 经验正交函数 概率密度函数 伽马分布
下载PDF
2012年秋季我国气候异常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柳艳菊 王艳姣 +2 位作者 司东 王东阡 王遵娅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26-530,共5页
2012年秋季我国气候异常特征总体表现为:气温偏低,降水明显偏多,其中东北、华北以及江南地区降水异常偏多。分析我国气候异常成因表明,我国东北、华北降水偏多主要与西北太平洋中高纬度地区异常的东南风水汽输送有关;而我国江南及华南... 2012年秋季我国气候异常特征总体表现为:气温偏低,降水明显偏多,其中东北、华北以及江南地区降水异常偏多。分析我国气候异常成因表明,我国东北、华北降水偏多主要与西北太平洋中高纬度地区异常的东南风水汽输送有关;而我国江南及华南地区的降水偏多则主要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侧的西南暖湿水汽输送密切相关。进一步研究表明,海温异常是影响2012年秋季我国气候异常的最主要的外强迫因子,其中西北太平洋中高纬度地区海温异常偏暖主要影响东北和华北地区的降水,而热带印度洋海温偶极子的正位相分布及赤道中东太平洋地区较弱的暖海温异常分布则主要影响江南及华南地区的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异常 低温 降水异常 成因分析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6—7月降水异常与500 hPa大气环流的关系 被引量:10
11
作者 缪启龙 吴燕 《气象与减灾研究》 2009年第4期18-24,共7页
利用1951—2004年全国160站降水资料和NCEP/NCAR500hPa月平均资料,从中纬度西风环流、位势高度、纬向风、经向风、垂直速度场等方面,分析了长江中下游地区6—7月降水与500hPa大气环流的关系。结果表明,欧亚中纬度地区西风带多雨、少雨... 利用1951—2004年全国160站降水资料和NCEP/NCAR500hPa月平均资料,从中纬度西风环流、位势高度、纬向风、经向风、垂直速度场等方面,分析了长江中下游地区6—7月降水与500hPa大气环流的关系。结果表明,欧亚中纬度地区西风带多雨、少雨年均表现为长波的两槽两脊形势,但是槽脊系统差异显著。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与东亚500hPa上空位势高度场、纬向风、经向风、垂直速度场均有显著的关系,进一步证明了长江中下游地区6—7月降水与500hPa大气环流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异常 500hPa大气环流 长江中下游
下载PDF
2020年主汛期长江流域暴雨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邱辉 熊莹 +1 位作者 邢雯慧 王乐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04-110,共7页
为更好地认识2020年主汛期长江流域的暴雨特性,利用长江流域701个测站多年6~8月逐日降水资料、常规探空资料、美国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对2020年主汛期(6~8月)长江流域降水异常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诊断分析。主要结论如下:①主汛期期... 为更好地认识2020年主汛期长江流域的暴雨特性,利用长江流域701个测站多年6~8月逐日降水资料、常规探空资料、美国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对2020年主汛期(6~8月)长江流域降水异常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诊断分析。主要结论如下:①主汛期期间,长江流域有2个明显的降水时段和3个降水中心,分别为6月中旬至7月中旬、8月中旬和长江中下游干流、鄱阳湖水系、嘉岷流域。②主汛期期间,长江流域具有入梅早、出梅晚、梅雨量大,暴雨强度大、范围广、极端性强,暴雨阶段性分布明显、各阶段强雨区重叠度高等特征。③6~7月,欧亚中高纬度为稳定的两脊一槽双阻型态,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长时间持续异常,多次北跳未成,导致切变线和梅雨锋长时间维持在长江干流沿线附近;来自南海及太平洋上的东南气流异常强盛,加上极地冷涡活跃、高空冷槽活动频繁,导致了长江中下游暴雨频繁。④8月,欧亚中高纬度转换为两槽一脊的环流形势,四川盆地附近处于副热带高压边缘,来自孟加拉湾和南海的暖湿气流偏强,受多个西南涡及多轮冷空气的影响,加上地形和台风的助力作用,导致8月中旬嘉岷流域的极端性强降水持续时间长、位置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特征 降水异常 梅雨期 大气环流 2020年长江洪水 长江流域
下载PDF
2011年初夏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涝急转前后环流和水汽条件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王传辉 杨玮 +1 位作者 周顺武 胡元海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10-220,共11页
利用地面观测站降水资料和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对2011年初夏(5-6月)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涝急转前后的降水异常及相应的环流和水汽条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旱涝急转前,中国整个东部均无明显降水;急转后沿长江以南降水异常偏多... 利用地面观测站降水资料和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对2011年初夏(5-6月)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涝急转前后的降水异常及相应的环流和水汽条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旱涝急转前,中国整个东部均无明显降水;急转后沿长江以南降水异常偏多,而长江以北和华南等地降水偏少。旱涝急转前后东北地区的冷涡由偏西移动到偏东,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由偏弱转变为偏强,脊线由西伸偏南转为东退北抬;长江中下游地区低层先受西北气流控制,随后在东北冷涡的作用下,受西北干冷气流和西南暖湿气流共同影响,为洪涝的发生提供有利的水汽条件;高层200 hPa上,长江中下游地区逐渐由急流出口转变为急流入口。在高低空急流的耦合下,对流层中层的上升运动明显,上升速度最大值位于500 hPa附近,为持续降水的发生提供动力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异常 旱涝急转 大气环流 长江中下游
下载PDF
华南冬春季连续性降水异常的成因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熊英 乔云亭 《广东气象》 2012年第6期9-13,共5页
根据1959~2010年华南逐月降水资料、全球月平均高度场、风场和海表温度等资料,采用合成分析的方法,对华南冬春季连续性降水异常的可能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华南冬、春降水的影响系统各不相同,冬季偏旱(涝)年东亚大槽较常年偏... 根据1959~2010年华南逐月降水资料、全球月平均高度场、风场和海表温度等资料,采用合成分析的方法,对华南冬春季连续性降水异常的可能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华南冬、春降水的影响系统各不相同,冬季偏旱(涝)年东亚大槽较常年偏强(弱),冬季风偏强(弱),西北太平洋海温偏暖(冷);春季偏旱(涝)年孟加拉湾以北的南支槽偏弱(强),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偏冷(暖)。影响冬、春季降水的系统之间又不是绝对独立的,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相互联系,乌拉尔山阻塞高压偏强,哈德莱环流偏强会导致冬春季持续性降水偏少。西北太平洋海温持续偏暖易导致冬春连旱,热带东太平洋海温持续偏暖易导致冬春连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学 降水异常 连续性降水 影响系统 华南
下载PDF
Two Types of El Nio-related Southern Oscillation and Their Diferent Impacts on Global Land Precipitation 被引量:8
15
作者 徐康 祝从文 何金海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6期1743-1757,共15页
The contrast between the eastern and central responses of zonal and vertical circulation in the Pacific (EP- and CP-) E1 Nino is observed in the different tropics. To measure the different responses of the atmo- sph... The contrast between the eastern and central responses of zonal and vertical circulation in the Pacific (EP- and CP-) E1 Nino is observed in the different tropics. To measure the different responses of the atmo- spheric circulation to the two types of E1 Nino, an eastern and a central Pacific southern oscillation index (EP- and CP-SOI) are defined based on the air-sea coupled relationship between eddy sea level pressure and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alyses suggest that while the EP-SOI exhibits variability on an interannual (2- 7-yr) time scale, decadal (10-15-yr) variations in the CP-SOI are more dominant; both are strongly coupled with their respective EP- and CP-E1 Nino patterns. Composite analysis suggests that, during EP-ENSO, the Walker circulation exhibits a dipole structure in the lower-level (850 hPa) and upper-level (200 hPa) velocity potential anomalies and exhibits a signal cell over the Pacific. In the case of CP-ENSO, however, the Walker circulation shows a tripole structure and exhibits double cells over the Pacific. In addition, the two types of ENSO events show opposite impacts on global land precipitation in the boreal winter and spring seasons. For example, seasonal precipitation across China's Mainland exhibits an opposite relationship with the EP- and CP-ENSO during winter and spring, but the rainfall over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and South China shows an opposite relationship during the rest of the seasons. Therefore, the different relationships between rainfall and EP- and CP-ENSO should be carefully considered when predicting seasonal rainfall in the East Asian monsoon reg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thern Oscillation eddy sea level pressure eastern and central Pacific ENSO Walker cir- culation precipitation anomalies
下载PDF
北半球夏季海洋性大陆区域气候与EP型ENSO:直接与间接联系 被引量:9
16
作者 方陆俊 管兆勇 +1 位作者 王美 夏阳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89-299,共11页
利用1979—2009年的NECP资料、Hadley海温月平均资料和CMAP降水资料,采用Kao and Yu(2009)的方法定义了夏季EP型ENSO指数EPI,用合成分析的方法分析了东部型ENSO与海洋性大陆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EPI与MC(Maritime Continent,海洋性大陆... 利用1979—2009年的NECP资料、Hadley海温月平均资料和CMAP降水资料,采用Kao and Yu(2009)的方法定义了夏季EP型ENSO指数EPI,用合成分析的方法分析了东部型ENSO与海洋性大陆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EPI与MC(Maritime Continent,海洋性大陆)区域降水变化间存在非常弱的负相关。造成这一弱相关的原因是EPI与MC区域降水在某些年份存在同号变化。在剔除Nio4信号后,海洋性大陆区域降水序列与EPI与存在着同号和反号两种关系。反号关系是通常所认为的,当经典的El Nio(La Nia)发生时MC区域降水出现显著地减少(增多)。此时,沿赤道的异常Walker环流建立了EP型ENSO与MC区域气候间的直接联系。而在同号关系时,菲律宾以东异常加热和SPCZ区域异常冷却引起的西北—东南走向的垂直环流圈削弱了MC区域与赤道东太平洋之间的异常Walker环流所建立的直接联系,或者说,赤道东太平洋区域SSTA与MC区域降水异常的形成是通过SPCZ区域SST的反号异常而产生间接联系的。这种机制的揭示为深刻认识ENSO影响海洋性大陆区域甚至东亚地区气候变动的联系提供了新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性大陆 降水异常 东部型ENSO 事件 SPCZ 北半球夏季
下载PDF
2015/2016超强厄尔尼诺期间非线性水汽平流对中南半岛4月降水异常的影响
17
作者 邬钰嫣 葛非 +2 位作者 孙雪榕 金正睿 林芷叶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11-722,共12页
由厄尔尼诺事件引起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社会经济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着重要影响。2014-2016年发生的超强厄尔尼诺事件,使得全球许多地区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频发。本文关注了中南半岛区域,利用逐月海温、降水、风场、比湿等观测和再... 由厄尔尼诺事件引起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社会经济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着重要影响。2014-2016年发生的超强厄尔尼诺事件,使得全球许多地区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频发。本文关注了中南半岛区域,利用逐月海温、降水、风场、比湿等观测和再分析资料,从环流和水汽输送异常的角度出发,探讨了超强厄尔尼诺事件背景下2016年4月中南半岛降水异常偏少的可能原因。结果表明,2016年4月,在发展强盛的西北太平洋异常反气旋和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下,中南半岛上空出现异常下沉气流,不利于水汽辐合产生降水。进一步通过动力诊断分析发现,Nino3.4指数与赤道东印度洋和赤道西太平洋之间纬向海温梯度(zonal gradient of SST anomalies, GSSTA)的乘积能很好地指示此次超强厄尔尼诺事件,且中南半岛上空非线性水汽平流的调制作用是造成此区域4月降水异常偏少的重要原因。2015/2016厄尔尼诺事件期间,西北太平洋异常反气旋的南侧东风与GSSTA“引导”的异常西风水汽输送相互“冲突”,削弱了太平洋和孟加拉湾对中南半岛的水汽输送。中南半岛上空大部分水汽呈现出南少北多,东高西低的模态,水汽辐散,不利于降水的形成。2016年4月,在孟加拉湾异常反气旋和西北太平洋异常反气旋的共同作用下,中南半岛对流受到抑制,暖湿气流在异常南风的引导下,向华南输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南半岛 厄尔尼诺 降水异常 环流异常 水汽输送
下载PDF
IOD Modoki事件对华南后汛期降水异常的影响及可能机理
18
作者 陈业雁 金大超 +2 位作者 史瀛龙 张茜 柳春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5-437,共13页
利用1979—2019年CN05.1中国区域高分辨率降水格点数据、英国Hadley中心观测海温数据、ERA5逐月大气再分析资料及大气环流模式,研究了华南后汛期期间(7—9月)IOD Modoki事件与华南后汛期降水异常的关系及可能机理。观测资料结果表明,华... 利用1979—2019年CN05.1中国区域高分辨率降水格点数据、英国Hadley中心观测海温数据、ERA5逐月大气再分析资料及大气环流模式,研究了华南后汛期期间(7—9月)IOD Modoki事件与华南后汛期降水异常的关系及可能机理。观测资料结果表明,华南后汛期降水异常与热带印度洋中部(东和西部)海温异常呈显著正(负)相关关系,表现为印度洋IOD Modoki或印度洋三极子事件的空间分布型。滤除ENSO信号影响后,华南后汛期降水异常仍和IOD Modoki存在较为密切的联系。IOD Modoki正异常对华南后汛期降水异常的影响有以下途径,一方面,异常水汽从热带印度洋东部向西输送至热带中印度洋后,在北半球受科氏力作用向东输送至华南地区,为华南地区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并且对华南地区降水正异常的主要水汽辐合贡献为平均水汽的水平扰动散度项和扰动引起的平均水汽垂直平流项。另一方面,热带东南印度洋海温负异常,通过Mastuno-Gill响应引起对流层低层自热带东南印度洋至热带中印度洋有东南风异常,增强了70°E附近的越赤道气流,在北半球向东输送至西北太平洋,这引起了华南地区对流层低层气旋式环流异常。另外,热带东印度洋对流层低(高)层异常辐散(辐合),华南地区低(高)层异常辐合(辐散)增强了东亚地区的局地Hadley环流,有利于华南地区降水的产生。再者,IOD Modoki引起南亚季风区受异常下沉运动控制,并通过季风-荒漠机制引起副热带北大西洋东部、北非荒漠区及地中海西部周围正涡度异常,激发了沿急流向下游传播的准静止Rossby波,增强了日本海高压异常和华南及邻近地区对流层低层气旋式环流异常。上述原因均有利于华南地区降水的产生,反之亦然。上述结果在数值模式中亦得到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OD Modoki 华南后汛期 降水异常 环流异常
下载PDF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Variations of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ies in the Key Ocean Areas and the Precipitation and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in China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卫青 钱永甫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01年第2期294-308,共15页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variations of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ies (SSTVA) in the key ocean areas and the precipitation / temperature anomalies in China are studied based on the monthly mean sea surface tempera...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variations of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ies (SSTVA) in the key ocean areas and the precipitation / temperature anomalies in China are studied based on the monthly mean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data from January 1951 to December 1998 and the same stage monthly mean precipitation/ temperature data of 160 stations in China. The purpose of the present study is to discuss wheth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STVA and precipitation / temperature is different from that between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ies (SSTA) and precipitation/ temperature, and whether the uncertainty of prediction can be reduced by use of SSTV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sponses of precipitation anomalies to the two kinds of tendency of SSTA are different. This implies that discussing the effects of two kinds of tendency of SSTA on precipitation anomalies is better than just discussing the effects of SSTA on precipitation anomalies. It helps to reduce the uncertainty of prediction. The temperature anomalies have more identical re-sponses to the two kinds of tendency of SSTA than the precipitation except in the western Pacific Ocean. The response of precipitation anomalies to SSTVA is different from that to SSTA, but there are some similarities. Key words Variations of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ies - Precipitation anomalies - Temperature anomalies -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test Sponsored jointly by the “ National Key Developing Program for Basic Sciences” (G1998040900) Part I and the Key Program of National Nature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 Analyses and Mechanism Study of the Regional Climatic Change in China” under Grant No.497351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riations of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ies precipitation anomalies Temperature anomalie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test
下载PDF
2015年11月浙江省降水异常成因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陈练 王阔 +1 位作者 李进 李栋梁 《气象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42-552,共11页
利用NCEP/NCAR大气环流资料、NOAA ERSST.V3b海温资料以及浙江省66个台站1971年以来的降水资料,分析了浙江省11月降水偏多对应的高低层大气环流异常特征以及与热带海温异常的联系,并在此基础上对2015年11月浙江省降水异常偏多的事实进... 利用NCEP/NCAR大气环流资料、NOAA ERSST.V3b海温资料以及浙江省66个台站1971年以来的降水资料,分析了浙江省11月降水偏多对应的高低层大气环流异常特征以及与热带海温异常的联系,并在此基础上对2015年11月浙江省降水异常偏多的事实进行梳理和个例诊断。结果显示,2015年11月浙江省处于降水偏多的气候背景,同时北半球北极涛动正位相异常偏强、中高纬地区经向环流偏弱,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异常偏强、位置偏西是造成降水异常偏多的主要原因;统计分析表明巴尔喀什湖地区500 h Pa高度场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与浙江省11月份降水具有显著相关;厄尔尼诺是导致浙江省11月降水偏多的重要外强迫因子之一,2015年11月Nio3.4指数达历史峰值,是造成浙江省同期降水异常偏多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异常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EL Nino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