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2篇文章
< 1 2 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相对贫困的内涵、特点难点及应对之策 被引量:154
1
作者 高强 孔祥智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20-128,F0002,共10页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我国反贫困战略将发生历史性转变,相对贫困在扶贫工作中的战略定位将更加凸显。对于相对贫困理论与实践维度的不同理解,决定了2020年以后扶贫工作的历史定位。与绝对贫困相比,相对贫困具有人口基数大、贫困维度广...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我国反贫困战略将发生历史性转变,相对贫困在扶贫工作中的战略定位将更加凸显。对于相对贫困理论与实践维度的不同理解,决定了2020年以后扶贫工作的历史定位。与绝对贫困相比,相对贫困具有人口基数大、贫困维度广、致贫风险高等特点,也在持续增收、多维贫困、内生动力、体制机制等方面面临诸多难点。进入新时代,要在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两大战略”统筹衔接的视角下,以欠发达地区和低收入群体能力建设为基础,创新扶贫政策设计,建立一套缓解相对贫困的体制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贫开发 精准脱贫 相对贫困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下载PDF
脱贫人口返贫:影响因素、作用机制与风险控制 被引量:131
2
作者 郑瑞强 曹国庆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CSSCI 2016年第6期619-624,共6页
脱贫人口的返贫问题成为蚕食扶贫开发工作成果和阻碍扶贫目标顺利实现的顽疾。理性分析贫困的多维分析视角、脱贫人口生计脆弱性特征与减贫工作发展方向,准确识别扶贫开发进程中脱贫人口面临的政策性返贫、能力缺失返贫、环境返贫、发... 脱贫人口的返贫问题成为蚕食扶贫开发工作成果和阻碍扶贫目标顺利实现的顽疾。理性分析贫困的多维分析视角、脱贫人口生计脆弱性特征与减贫工作发展方向,准确识别扶贫开发进程中脱贫人口面临的政策性返贫、能力缺失返贫、环境返贫、发展型返贫等风险,利用"生计空间重塑"理论清晰梳理风险因素致贫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脱贫人口后期发展扶持策略:实施精准扶贫,推进精准脱贫;依托区域特色资源,关注新型扶贫模式创新;健全脱贫人口返贫风险预警,完善脱贫人口后期扶持;严格精准扶贫考核,优化扶贫开发工作条件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贫开发 返贫风险 后期扶持 生计空间 脆弱性
下载PDF
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逻辑与路径——产业发展的视角 被引量:131
3
作者 朱海波 聂凤英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5-25,共11页
从脱贫攻坚的“产业扶贫”到乡村振兴的“产业兴旺”,折射出产业发展对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的根本性作用。基于对深度贫困地区精准扶贫调研中发现的产业扶贫市场机制不彰、可持续性差问题,本文首先以新结构经济学的“有效市场+有... 从脱贫攻坚的“产业扶贫”到乡村振兴的“产业兴旺”,折射出产业发展对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的根本性作用。基于对深度贫困地区精准扶贫调研中发现的产业扶贫市场机制不彰、可持续性差问题,本文首先以新结构经济学的“有效市场+有为政府”理论为基础,提出深度贫困地区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框架,即应根据当地资源、人力、资本、企业家才能等生产要素的禀赋结构,依循“市场逻辑+政府逻辑”的双重逻辑,培育和发展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形态,并构建多主体激励相容的参与机制及利益分配机制。进一步,基于对深度贫困地区符合上述逻辑的产业扶贫模式的多案例分析,从微观层面探讨市场逻辑和政府逻辑如何协同推动扶贫产业形成市场竞争优势并带动贫困户获取可持续的产业扶贫收益:企业发展与企业家才能的有效发挥将本地资源禀赋变成有市场的产品,政府因势利导对企业进行扶持激励并协调提供软硬件服务,从而推动企业做大做强并形成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可持续扶贫产业;在可持续产业带动下,贫困户通过参与产业链订单生产、直接就业,以及将土地租出、到户扶贫资金入股企业等方式获取收入,提高内生发展能力,从而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促进人的发展和福祉提升的最终目标。最后,就进一步推动深度贫困地区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贫攻坚 深度贫困地区 乡村振兴 产业发展 新结构经济学
下载PDF
中国40年大规模减贫:推动力量与制度基础 被引量:103
4
作者 汪三贵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1,共11页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减贫成就,按照2010年的贫困线估计,中国的农村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7.7亿人减少到2017年底的3 046万人,累计减贫约7.4亿人,贫困发生率从1978年的97.5%下降为2017年底的3.1%。中国取得如此大规模减贫...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减贫成就,按照2010年的贫困线估计,中国的农村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7.7亿人减少到2017年底的3 046万人,累计减贫约7.4亿人,贫困发生率从1978年的97.5%下降为2017年底的3.1%。中国取得如此大规模减贫成就是高速经济增长和扶贫开发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中国在多个方面的制度优势是大规模减贫的坚实基础和根本保障。未来三年,中国仍然需要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解决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人群的贫困问题,从而实现到2020年消除现有标准下绝对贫困的目标,打赢脱贫攻坚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扶贫开发 精准扶贫 制度基础
原文传递
我国减贫实践探索及其理论创新:1978~2016年 被引量:101
5
作者 张琦 冯丹萌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7-42,共16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减贫治理体系逐步完善,治理能力逐步提升。贫困人口明显下降,贫困人口收益面扩大、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升。其基本经验包括:贫困标准适时提升和多维贫困标准的实践运用,发展中大国区域政策从轮动到联动推进的减贫效应...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减贫治理体系逐步完善,治理能力逐步提升。贫困人口明显下降,贫困人口收益面扩大、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升。其基本经验包括:贫困标准适时提升和多维贫困标准的实践运用,发展中大国区域政策从轮动到联动推进的减贫效应,社会保障与减贫的双轮驱动,专项扶贫,行业扶贫与社会扶贫相结合的大扶贫格局形成,内源发展与外源拉动的扶贫机制不断完善,绿色生态低碳减贫理念创新和行动,开发式扶贫理论和实践广泛应用,等等。在我国完成现有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整体性贫困问题的历史使命后,减贫仍将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需共享共担,此时我国减贫重点将转变为相对贫困问题和低收入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成果 扶贫攻坚 减贫治理 共享发展
下载PDF
精准扶贫研究综述 被引量:99
6
作者 李毅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68-77,共10页
精准扶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扶贫开发方式创新转变的新思维、新思路,目前的研究主要来源于领导讲话和政府文件,更多体现在经验探索和工作实践上,研究尚不够深入,具有时效性、实践性、跨学科三个方面特点,存在着精准扶贫理论研究指导性不... 精准扶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扶贫开发方式创新转变的新思维、新思路,目前的研究主要来源于领导讲话和政府文件,更多体现在经验探索和工作实践上,研究尚不够深入,具有时效性、实践性、跨学科三个方面特点,存在着精准扶贫理论研究指导性不强、精细化研究缺乏、精准扶贫创新不足等问题。为此,学界要在精准扶贫思想的指导下,集中对精准扶贫的理论阐释与实践探索,进行理论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为国家决策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扶贫 扶贫开发 全面小康 经济发展
原文传递
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对接:逻辑转换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71
7
作者 徐晓军 张楠楠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6期101-108,共8页
在决胜脱贫攻坚后如何顺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乡村振兴的整体性、长期性与脱贫攻坚的局部性、紧迫性之间的客观差异,导致两大战略的对接面临较大挑战。因此,在系统认识脱贫攻坚战略要义与准确把握乡... 在决胜脱贫攻坚后如何顺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乡村振兴的整体性、长期性与脱贫攻坚的局部性、紧迫性之间的客观差异,导致两大战略的对接面临较大挑战。因此,在系统认识脱贫攻坚战略要义与准确把握乡村振兴战略定位的基础上,实现政策指向由“特惠定制”面向“全民普惠”、战略主体由“特困群众帮扶”转向“精英培植”、产业发展由“快速脱困”定位“可持续发展”、文化建设聚焦更高标准的“乡风文明”四个维度上的逻辑转换,才能破解乡村振兴对接脱贫攻坚的困境。而在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对接的过渡时期,虽然脱贫攻坚为乡村振兴做好了基础性准备,但脱贫攻坚引发的乡村新矛盾与高返贫风险等挑战依然存在,必须处理好分配矛盾以促进平等共享、构建脱贫后续可持续的发展机制,才能推动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的平稳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脱贫攻坚 可持续发展 精准扶贫
下载PDF
论旅游开发与消除贫困 被引量:47
8
作者 马忠玉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8,共5页
大量调查研究表明,许多地区旅游资源的分布与贫困人口的分布是高度重叠的。因此,将旅游开发与扶贫有机结合应是消除贫困的最有效途径。本文针对这一观点论述了如下若干问题:其一,我国贫困县的分布与高品位生态旅游资源的分布高度重... 大量调查研究表明,许多地区旅游资源的分布与贫困人口的分布是高度重叠的。因此,将旅游开发与扶贫有机结合应是消除贫困的最有效途径。本文针对这一观点论述了如下若干问题:其一,我国贫困县的分布与高品位生态旅游资源的分布高度重叠;其二,我国贫困县的分布与这些生态旅游资源的分布均在中西部地区,消除贫困与发展中西部旅游应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三,旅游在扶贫方面的优势是其他任何产业所无可比拟的;其四构建中国 PPT旅游( Pro- Poor Tourism,即有利于贫困人口发展的旅游)战略以及发展我国 PPT旅游的战略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消除 生态环境 PPT旅游 西部大开发 旅游资源 中国 旅游开发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对扶贫开发的影响与应对研究 被引量:60
9
作者 龙花楼 屠爽爽 戈大专 《中国科学院院刊》 CSCD 2016年第3期309-319,共11页
新型城镇化、贫困地区的减贫与发展关系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如何有效对接新型城镇化和扶贫开发两大国家重大战略体系是地理学和区域可持续发展领域亟待深入研究的重要前沿课题。文章基于要素流动的视角,分析阐述了城镇化对贫... 新型城镇化、贫困地区的减贫与发展关系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如何有效对接新型城镇化和扶贫开发两大国家重大战略体系是地理学和区域可持续发展领域亟待深入研究的重要前沿课题。文章基于要素流动的视角,分析阐述了城镇化对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结合传统城镇化发展道路对贫困地区自我发展水平和持续发展能力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尝试探讨新型城镇化助推扶贫开发的影响路径。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扶贫开发的政策建议和制度优化路径,以期为推动贫困地区实现"新型城镇化"和"扶贫开发"双轮驱动、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扶贫开发 城乡发展一体化 空间优化 贫困地区
原文传递
广西喀斯特山区土地石漠化与扶贫开发探析 被引量:59
10
作者 刘彦随 邓旭升 胡业翠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28-233,共6页
石漠化是喀斯特脆弱生态环境和不合理人类活动的共同产物。石漠化地区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非常突出,生态恶化与贫困化的双重压力严重制约区域可持续发展。广西石漠化面积达2.93×104hm2,占石山面积的30%,且以每年1.03%的速度发展,... 石漠化是喀斯特脆弱生态环境和不合理人类活动的共同产物。石漠化地区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非常突出,生态恶化与贫困化的双重压力严重制约区域可持续发展。广西石漠化面积达2.93×104hm2,占石山面积的30%,且以每年1.03%的速度发展,这已经成为影响当地社会经济、资源与环境协调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在分析广西喀斯特山区石漠化及其环境影响效应基础上,对土地石漠化的时空特征、区域环境进行了阐述,认为自然生态环境脆弱、人口素质低和外部基础条件差是广西石漠化治理的难点所在。结合广西喀斯特山区的自然、社会、经济发展实际情况,以适生适种、生态补偿、综合开发为准则,因地制宜地制定广西喀斯特山区石漠化治理与扶贫开发的模式及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石漠化 扶贫开发 广西喀斯特山区
下载PDF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贫困治理的历程、经验与前瞻 被引量:56
11
作者 向德平 华汛子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9-69,共11页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的贫困治理经历了体制改革推动扶贫、大规模开发式扶贫、"八七"扶贫攻坚、综合扶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扶贫攻坚等阶段,实现了由"政府包揽"到"多元共治"、"救济式扶贫"到&...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的贫困治理经历了体制改革推动扶贫、大规模开发式扶贫、"八七"扶贫攻坚、综合扶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扶贫攻坚等阶段,实现了由"政府包揽"到"多元共治"、"救济式扶贫"到"开发式扶贫"、"物质帮扶"到"扶志扶智"、"区域瞄准"到"个体瞄准"、"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转变。中国在贫困治理中坚持制度优势与政治优势相结合,坚持顶层设计与实践创新相结合,坚持政府领导与多方参与相结合,坚持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相结合,坚持生产发展与生态保护相结合,坚持外部帮扶与自主脱贫相结合,形成了贫困治理的中国经验。在今后的贫困治理中,应关注"精神贫困"问题、缓解"相对贫困"问题、破解"脱贫后返贫"问题、重视"多维贫困"问题、应对"城市新贫困"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四十年 贫困治理 扶贫开发 精准扶贫
下载PDF
旅游精准扶贫效应及其影响因素消解——基于山西省左权县的案例分析 被引量:50
12
作者 党红艳 金媛媛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8-113,共6页
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了旅游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效应。并从正反两方面分析了旅游扶贫对当地社会、生态和居民的综合效应。结果表明:旅游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大,但与区域GDP及三次产业关联度低,旅游漏损较严重,存在旅游飞地... 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了旅游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效应。并从正反两方面分析了旅游扶贫对当地社会、生态和居民的综合效应。结果表明:旅游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大,但与区域GDP及三次产业关联度低,旅游漏损较严重,存在旅游飞地的风险;旅游开发具有改善贫困地区的基本生存条件、增加开放度、优化生态环境的正效应,但也存在冲击淳朴民风、破坏乡村风貌的负效应;旅游开发使贫困地区人口获得收益,提高生存和发展能力。从归纳分析得到,影响旅游扶贫开发效应的因素主要有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政策环境。贫困地区旅游开发要坚持政府扶持和引导的发展战略,加强产业融合和产业链本地化,构建基于贫困人口的利益共享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 精准扶贫 开发效应
下载PDF
新中国70年扶贫开发基本历程、经验启示与取向选择 被引量:45
13
作者 白增博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76-86,共11页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扶贫开发从"救济式扶贫""体制改革推动扶贫"到"开发式扶贫",从"区域性扶贫"到瞄准贫困县、"整村推进",再到"精准扶贫",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跨越。我国...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扶贫开发从"救济式扶贫""体制改革推动扶贫"到"开发式扶贫",从"区域性扶贫"到瞄准贫困县、"整村推进",再到"精准扶贫",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跨越。我国逐步探索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扶贫开发道路,不仅为我国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而且为其他国家扶贫开发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借鉴。2020年后我国扶贫重点应该从解决贫困群体的"两不愁三保障"等基本问题转向满足他们更高层次的美好生活需要,从主要关注农村贫困转移到统筹城乡减贫一体化上来,由"扶贫"向"防贫"转变,不断加强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有效衔接,对贫困群体实施分类精准救助,解决好部分群众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贫开发 精准扶贫 脱贫攻坚
下载PDF
乡村产业振兴及其对产业扶贫的发展启示 被引量:47
14
作者 袁树卓 刘沐洋 彭徽 《当代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0-35,共6页
乡村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产业扶贫是乡村产业振兴的实施要点。文章认为,乡村产业振兴蕴含着产业融合、提质增效、品牌创新的发展理念,并以生产要素集聚、共生为本质要求。从乡村产业振兴本质要求来看,产业扶贫面临着生产... 乡村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产业扶贫是乡村产业振兴的实施要点。文章认为,乡村产业振兴蕴含着产业融合、提质增效、品牌创新的发展理念,并以生产要素集聚、共生为本质要求。从乡村产业振兴本质要求来看,产业扶贫面临着生产要素集聚、共生困境,据此提出加强要素供给和制度供给的政策建议。同时,立足乡村产业振兴的科学内涵,进一步指出产业扶贫的转型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产业振兴 产业扶贫 现实困境 发展启示
下载PDF
现今中国区域发展值得关注的问题及其经济地理阐释 被引量:44
15
作者 樊杰 洪辉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6,共6页
文章根据韩国前中央政府高级咨询顾问就中国区域发展问题对本刊主编访谈的记录成稿。访谈反映出以下中国区域发展问题受到关注:①中国空间管制的走向、问题与主体功能区规划;②合理城市化与如何加快贫困地区发展问题;③区域均衡发展与... 文章根据韩国前中央政府高级咨询顾问就中国区域发展问题对本刊主编访谈的记录成稿。访谈反映出以下中国区域发展问题受到关注:①中国空间管制的走向、问题与主体功能区规划;②合理城市化与如何加快贫困地区发展问题;③区域均衡发展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④国家的区域战略(规划)制定、实施和对外开放;⑤国家竞争力问题。访谈给出了经济地理的研究看法和初步阐释,对加强中国区域发展问题研究、推动经济地理学学科建设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经济地理学 区域发展 空间管制 区域政策 主体功能区 城市化 扶贫 区域均衡发展 国家核心竞争力
原文传递
湖南省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发展研究 被引量:42
16
作者 侯茂章 周璟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76-181,共6页
通过阐述易地扶贫搬迁概念、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发展内涵,分析湖南省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发展存在政策、产业扶贫经验和民族特色资源等有利条件,以及自然条件、劳动力素质、土地资源、资金和产业基础等方面不利因素。结合湖南省石门... 通过阐述易地扶贫搬迁概念、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发展内涵,分析湖南省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发展存在政策、产业扶贫经验和民族特色资源等有利条件,以及自然条件、劳动力素质、土地资源、资金和产业基础等方面不利因素。结合湖南省石门、沅陵、桑植等国家级贫困县调研案例,总结湖南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发展11种模式,并提出根据安置地情况选择合适产业、产业发展模式等促进后续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地扶贫搬迁 后续产业 产业扶贫 产业发展模式 湖南省
原文传递
扶贫开发与村庄团结关系之研究 被引量:43
17
作者 王春光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9-78,157,共10页
本文基于对贵州省15个贫困县的贫困乡村的调查研究,探讨扶贫开发与村庄团结之间的关系。这是一个往往被忽视但实质上非常重要的社会学议题。据对当事人的深度访谈和具体项目案例的分析,我们发现,扶贫开发不但没有增强村庄团结,反而在许... 本文基于对贵州省15个贫困县的贫困乡村的调查研究,探讨扶贫开发与村庄团结之间的关系。这是一个往往被忽视但实质上非常重要的社会学议题。据对当事人的深度访谈和具体项目案例的分析,我们发现,扶贫开发不但没有增强村庄团结,反而在许多情况下会恶化村庄团结,原因在于扶贫开发不论在决策上还是资源配置上并没有把社会团结作为重要目标来对待,从而不能有效地设计相应的机制(参与、合作和协商等机制)。村庄团结的恶化反过来损害了扶贫开发效果,增大了扶贫开发的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贫开发 村庄团结 资源配置机制 社会矛盾
下载PDF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基本逻辑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41
18
作者 张永丽 高蔚鹏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39-147,共9页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是党和国家关于"三农"问题的战略部署,两者的有机衔接对我国贫困治理、乡村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从基础逻辑看,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目标统一、时间接续、空间耦合、内容共融、主体一致,呈...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是党和国家关于"三农"问题的战略部署,两者的有机衔接对我国贫困治理、乡村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从基础逻辑看,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目标统一、时间接续、空间耦合、内容共融、主体一致,呈现互涵式关系。从实现路径看,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应在国家战略的宏观层面和乡村发展的微观层面做好任务目标的衔接,为衔接工作提供目标指引;做好参与、合作、资源配置、激励约束机制的衔接;在产业发展、空间结构优化、生态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建设等方面做好政策内容衔接,强化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巩固脱贫成果,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 可持续发展 基层治理 有机衔接
下载PDF
精准扶贫视域下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动力因素实证研究——以武陵山片区为例 被引量:41
19
作者 黄炜 孟霏 肖淑靓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7-68,共12页
"旅游扶贫"关系到我国当前4000万贫困人口的脱贫及"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大战略目标的实现,而乡村旅游作为实现脱贫减贫的重要路径,厘清其产业发展的动力因子并进行精准施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武陵山片区... "旅游扶贫"关系到我国当前4000万贫困人口的脱贫及"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大战略目标的实现,而乡村旅游作为实现脱贫减贫的重要路径,厘清其产业发展的动力因子并进行精准施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武陵山片区中抽取六个代表性村寨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供给系统是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动力的核心引擎,但片区乡村旅游的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其中,地域品牌形象重建尤为迫切;(2)需求系统驱动力强劲,并已成为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保障,但片区当前较为低端的产品供给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政府应改变当前扶贫模式,从侧重于"资金扶贫"、"项目扶贫"向"智力扶贫"转变,帮助从业者进行适应游客需求特点的"产品创新";(3)管理系统仍存在诸多问题,其驱动作用有待进一步优化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扶贫 乡村旅游 发展动力 武陵山片区
原文传递
旅游扶贫模式和扶贫效应研究-基于海南省贫困地区的调查数据分析 被引量:40
20
作者 张侨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24-128,共5页
以精准扶贫为出发点的旅游扶贫效果参差不齐,一些地区因旅游开发反而变得更贫穷,也有一些地区贫困人员因旅游扶贫实现了经济收入增加。文章以海南省贫困村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旅游扶贫模式下旅游扶贫能否精准提高贫困人口的经济收入和... 以精准扶贫为出发点的旅游扶贫效果参差不齐,一些地区因旅游开发反而变得更贫穷,也有一些地区贫困人员因旅游扶贫实现了经济收入增加。文章以海南省贫困村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旅游扶贫模式下旅游扶贫能否精准提高贫困人口的经济收入和满意度。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旅游扶贫效应与居民收入有关,参与旅游业前收入越低的居民旅游扶贫效应最强,也就是说旅游扶贫确实能提高贫困人口收入,并且对低等收入的群众影响更为明显。此外,以"企业开发+农户参与经营"的旅游扶贫模式精准扶贫程度最高,最贫困人口获得的收入提高和社会感知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扶贫 经济收入 开发模式 海南贫困区 社会感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