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67篇文章
< 1 2 1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物候对全球变暖响应的研究综述 被引量:173
1
作者 方修琦 余卫红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2年第5期714-719,共6页
近 10 0年来 ,尤其是在最近 2 0多年 ,全球平均表面温度出现了显著上升 ,全球变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问题。物候现象与气候等环境因素息息相关 ,物候对全球变暖的响应研究正在成为物候研究的一个新的热点领域 ,NDVI正日益成为植被对... 近 10 0年来 ,尤其是在最近 2 0多年 ,全球平均表面温度出现了显著上升 ,全球变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问题。物候现象与气候等环境因素息息相关 ,物候对全球变暖的响应研究正在成为物候研究的一个新的热点领域 ,NDVI正日益成为植被对气候响应研究的重要手段。概述了当前物候对全球变暖响应研究的主要进展。基于实地动植物等物候观测和遥感监测的大量研究表明 ,近期动植物等物候正发生着显著变化 :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植被生长季延长、植物提早开花、昆虫提早出现、鸟类提早产蛋以及冰川退缩、永冻土带融化、江河湖泊结冰推迟而融化提早等 ,与气候变暖有密切关系 ,是对全球变暖的明显响应。目前国内的许多研究者在物候对气候变暖响应方面做了一些工作 ,但与国际研究进展相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候 全球变暖 鸟类 植物 冰川 冻土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植物物候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7
2
作者 徐雨晴 陆佩玲 于强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29-136,共8页
影响物候期变化的因子主要有生物因素和环境因素,后者对物候期影响更显著,其中气温、光照和水分是最主要的影响因子。目前对物候学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探讨物候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随着近年气温的升高,植物生长季延长、春... 影响物候期变化的因子主要有生物因素和环境因素,后者对物候期影响更显著,其中气温、光照和水分是最主要的影响因子。目前对物候学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探讨物候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随着近年气温的升高,植物生长季延长、春季物候期提前、秋季物候期推迟成为一种全球趋势。欧洲国际物候观测园1959年~1996年间的资料表明,植物春季物候期提前了6 3天,秋季物候期推迟了4 5天,生长季长度延长10 8天。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资料显示,在过去20年内,欧亚地区植物生长季延长了18天左右、北美延长了12天。针对我国而言,采用全国物候观测网的物候观测资料与气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建立物候与年平均气候的线性统计模式,利用该模式计算表明:年平均温度每上升1℃,我国各种木本植物物候期,春季一般提前3天~4天,而秋季一般推迟3天~4天,绿叶期延长6天~8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植物 物候期 生长季
下载PDF
近50年北京春季物候的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131
3
作者 陈效逑 张福春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01年第1期1-5,共5页
分析了北京近 50年春季物候的变化规律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结果显示 :(1)北京各种春季物候的多年变化具有相关性、同步性、顺序性 ;(2 )各种春季物候现象出现的早晚与春季月份的气温波动有高度相关 ,与生长季的积温和年平均气温的相... 分析了北京近 50年春季物候的变化规律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结果显示 :(1)北京各种春季物候的多年变化具有相关性、同步性、顺序性 ;(2 )各种春季物候现象出现的早晚与春季月份的气温波动有高度相关 ,与生长季的积温和年平均气温的相关系数也较高 ,这说明用物候做农时预报是有科学根据的 ;(3)用积分回归法作了气温对春季物候影响的统计分析 ,结果说明不同时期的气温波动对物候的影响系数是变化的 ;春温波动的影响系数是正的 ,而且愈近该物候出现期 ,其影响系数愈大 ,可以说该时期是这种物候现象的温度敏感期 ;冬温的影响系数是负的 ,说明较冷的冬温有利于打破冬季休眠 ,其值虽然不大 ,但它的生态意义不可忽略 ;(4 )近 50年来 ,北京春季物候经历了 3个周期的早晚振荡 ,近十几年来北京春季物候持续偏早 ,特别是近 10年 ,其偏早天数创历史记录 ,这与北京近年持续的暖冬相一致。现阶段正处于北京春季物候偏早期的峰区 ,估计未来 10多年春季物候仍持续偏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候 物候变化 气候变化 北京 春季 气温 异常偏早期 积分回归法
下载PDF
模拟增温效应对矮嵩草草甸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6
4
作者 周华坤 周兴民 赵新全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47-553,共7页
通过采用国际冻原计划(ITEX)模拟增温效应对植被影响的方法,研究了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草甸的物候、群落结构和地上生物量对温度升高的响应,结果表明:温室内气温、地表温度、土壤表层温度可分别提高1... 通过采用国际冻原计划(ITEX)模拟增温效应对植被影响的方法,研究了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草甸的物候、群落结构和地上生物量对温度升高的响应,结果表明:温室内气温、地表温度、土壤表层温度可分别提高1.47℃、1.54℃、1.00℃。组成植物群落的种群物候期可以提前和延迟,植物生长期延长。组成植物群落主要种群的高度、盖度、重要值均有提高,种群结构发生一定变化。地上生物量发生变化,其中禾草增加12.3%,莎草增加1.18%,杂草减少21.13%,总量增加3.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矮嵩草草甸 物候 群落结构 地上生物量 温室效应
下载PDF
小麦发育期动态模拟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96
5
作者 冯利平 高亮之 +1 位作者 金之庆 马新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18-424,共7页
研究了不同类型小麦品种的发育与温、光等主要环境因子的数量关系,发展了小麦最短累计春化日(AVD)的概念,指出不同类型品种的最短累计春化日不同,给出了不同类型有代表性品种AVD的数量指标,在借鉴吸收“水稻钟”模型和CERES-Wheat模型... 研究了不同类型小麦品种的发育与温、光等主要环境因子的数量关系,发展了小麦最短累计春化日(AVD)的概念,指出不同类型品种的最短累计春化日不同,给出了不同类型有代表性品种AVD的数量指标,在借鉴吸收“水稻钟”模型和CERES-Wheat模型的思想方法基础上,构建了析因指数形式的小麦发育期动态模拟模型(WDSM)。WDSM具有精度高,机理性强,适应性好等特点。在全国范围内,模拟误差在一周之内,绝大多数地点在2~4天。在北纬34°17'~38°56'的范围内,采用北京10号品种,将WDSM的模拟误差与积温法进行了比较:除播种—出苗阶段略接近外,其他阶段均减少7.8~40.7天。与CERES-Wheat进行比较的结果表明:在出苗—抽穗阶段减少4.2天,在整个生育期也有所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发育期 模拟模型
下载PDF
柠条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93
6
作者 牛西午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22-129,共8页
柠条的生物学特性:包括物候期、根系、枝条和叶的形态特征,开花结实习性,种子特征,环境对柠条生长的影响,以及抗旱性,抗热性及抗寒性。
关键词 柠条 生物学特性 物候期 抗性
下载PDF
1982-2013年青藏高原植被物候变化及气象因素影响 被引量:113
7
作者 孔冬冬 张强 +1 位作者 黄文琳 顾西辉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9-52,共14页
根据NDVI3g数据,本文定义了18种植被物候指标研究植被物候变化情况。根据1:100万植被区划,把青藏高原划分为8个植被区分。对物候变化比较显著的区域,采用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平均温度、降水、太阳辐射数据,运用偏最小二乘法回归(PLS)... 根据NDVI3g数据,本文定义了18种植被物候指标研究植被物候变化情况。根据1:100万植被区划,把青藏高原划分为8个植被区分。对物候变化比较显著的区域,采用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平均温度、降水、太阳辐射数据,运用偏最小二乘法回归(PLS)研究物候变化的气候成因。结果表明:1青藏高原生长季初期物候指标,转折发生在1997-2000年,转折前初期物候指标平均提前2~3 d/10a;青藏高原末期物候指标转折发生在2004-2007年左右,生长季长度物候指标突变发生在2005年左右,转折前末期物候指标平均延迟1~2 d/10a、生长季长度平均延长1~2 d/10a;转折之后生长季初期物候指标推迟趋势的显著性水平仅为0.1,生长季末期物候指标、生长季长度指标趋势不显著。2高寒草甸与高寒灌木草甸是青藏高原物候变化最剧烈的植被分区。高寒草甸区生长季长度的延长主要是由生长季初期物候指标提前导致的。高寒灌木草甸区生长季长度的延长主要是由于初期物候指标的提前,以及末期物候指标的推迟共同作用导致的。3采用PLS进一步分析气象因素对高寒草甸与高寒灌木草甸物候剧烈变化的影响。表明,温度对物候的影响占主导地位,两植被分区均显示上年秋季、冬初温度对生长季初期物候具有正的影响,该时段温度一方面会导致上年末期物候指标推迟,间接推迟生长季开始时间;另一方面高温不利用冬季休眠。除夏季外,其余月份最小温度对植被物候的影响与平均温度、最高温度的影响类似。降水对植被物候的影响不同月份波动较大,上年秋冬季节降水对初期物候指标具有负的影响,春初降水对初期物候指标具有正的影响。8月份限制植被生长季的主要因素是降水,此时降水与末期物候指标模型系数为正。太阳辐射对植被物候的影响主要在夏季与秋初。PLS方法在物候变化研究中具有较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候 青藏高原 NDVI3g PLS
原文传递
薄壳山核桃优新品种和无性系开花物候特性研究 被引量:108
8
作者 姚小华 王开良 +1 位作者 任华东 徐永勤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5期675-680,共6页
通过对薄壳山核桃引进和选育的品种材料的新枝萌发生长节律、开花物候、花期长短等观测分析,结果表明:开雌花树比例少、雌花数量少以及花期不遇是影响薄壳山核桃产量的主要因素。物候期是反映薄壳山核桃生物学特性变化的标志,正确地认... 通过对薄壳山核桃引进和选育的品种材料的新枝萌发生长节律、开花物候、花期长短等观测分析,结果表明:开雌花树比例少、雌花数量少以及花期不遇是影响薄壳山核桃产量的主要因素。物候期是反映薄壳山核桃生物学特性变化的标志,正确地认识和掌握薄壳山核桃物候期是制定栽培技术措施的重要依据之一,特别是正确掌握薄壳山核桃的生长开花的物候特征,为种植园品种如何搭配、提高薄壳山核桃的产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壳山核桃 开花 物候
下载PDF
基于生长过程的水稻阶段发育与物候期模拟模型 被引量:73
9
作者 孟亚利 曹卫星 +1 位作者 周治国 柳新伟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362-1367,共6页
以水稻发育生理生态过程为基础 ,采用生理发育时间作为定量发育进程的尺度 ,构建了预测水稻顶端发育阶段与物候期的模拟模型。每日热效应、光周期效应及品种的基本早熟性 (抽穗前 )或基本灌浆期因子 (抽穗后 )互作共同决定每日生理效应... 以水稻发育生理生态过程为基础 ,采用生理发育时间作为定量发育进程的尺度 ,构建了预测水稻顶端发育阶段与物候期的模拟模型。每日热效应、光周期效应及品种的基本早熟性 (抽穗前 )或基本灌浆期因子 (抽穗后 )互作共同决定每日生理效应的大小 ,其累积形成每日的生理发育时间。每日热效应和光周期效应分别选用Beta函数和二次曲线函数来描述 ,并引入 5个遗传参数调节水稻发育的遗传差异 ,使不同类型品种到达特定发育阶段所需的生理发育时间保持恒定。利用不同环境下的播期试验数据对不同类型品种的出苗期、穗分化期、抽穗期和成熟期进行了预测检验。不同类型品种 4个生育期的预测误差RMSE (根均方差 )平均分别为 1.4 7、5 .10、4 .5 8和3.37d ,表明模型不仅具有较强的解释性与系统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过程 水稻 阶段发育 物候期 模拟模型
下载PDF
不同生长阶段水分胁迫对旱区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86
10
作者 姚宁 宋利兵 +3 位作者 刘健 冯浩 吴淑芳 何建强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379-2389,共11页
【目的】为了探究不同生长阶段水分胁迫对旱区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通过2012—2013和2013—2014两个生长季在遮雨棚人工控水试验,对比分析不同分段受旱条件下冬小麦的株高、叶面积指数、生物量、物候期和产量等生理生态指标... 【目的】为了探究不同生长阶段水分胁迫对旱区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通过2012—2013和2013—2014两个生长季在遮雨棚人工控水试验,对比分析不同分段受旱条件下冬小麦的株高、叶面积指数、生物量、物候期和产量等生理生态指标的动态变化过程。【方法】试验将冬小麦整个生育期划分为越冬、返青、拔节、抽穗和灌浆5个主要生长阶段,每相邻两个生长阶段连续受旱,形成4个不同的受旱时段水平(D1—D4),根据小麦生育期的需水量,设置灌水定额分别为40和80 mm两个水平(I1和I2),共形成8个处理,每处理3次重复,在遮雨棚内采用裂区试验布置,此外在旁边设置1个各生育期全灌水的对照处理。【结果】在冬小麦营养生长阶段进行连续水分胁迫时,明显影响小麦的正常生长发育,越冬期和返青期受旱时冬小麦的株高和叶面积指数都最小,但是拔节后受旱对小麦植株生长影响不明显,且拔节期后冬小麦株高和叶面指数的平均生长速率均为拔节前的10倍;拔节期前各处理小麦的生物量都没有明显的差异,但是拔节后各处理差异明显,越冬期和返青期受旱处理的生物量明显低于其他各处理,并且后期复水也不能弥补生物量的严重损失;干旱胁迫能缩短冬小麦的生育期,在同一灌溉水平下,受旱阶段D1、D2、D3、D4的抽穗期和开花期比对照处理延迟1-3 d,且受旱时期越早、胁迫程度越大,则生育期越提前,成熟期最多可提前5 d;相同灌溉水平下,若抽穗和灌浆期受旱(即越冬、返青、拔节期灌水)可获得较高的有效穗数和穗粒数,但千粒重较低;而抽穗和灌浆期灌水,可以提高冬小麦千粒重,但穗数和穗粒数较低;在I1和I2水平下,越冬期和返青期受旱处理的产量最低,仅为对照处理产量的42%左右,但I1水平下拔节期和抽穗期受旱的处理产量最高,约为对照处理的63%,I2水平下返青期和拔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水分胁迫 生长阶段 物候期 生物量 产量
下载PDF
物候学研究进展及中国现代物候学面临的挑战 被引量:77
11
作者 葛全胜 戴君虎 郑景云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0年第3期310-316,共7页
文章回顾了中国现代物候学的创立和发展历程,综述了现代物候学的最新研究进展。现代物候学在全球变化研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物候学是全球生态学和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的新线索;现代物候研究中,新技术发挥了巨大作用,自动监测技术的... 文章回顾了中国现代物候学的创立和发展历程,综述了现代物候学的最新研究进展。现代物候学在全球变化研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物候学是全球生态学和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的新线索;现代物候研究中,新技术发挥了巨大作用,自动监测技术的引入使物候观测数据的获取方式取得较大进展;此外,传统物候观测继续受到重视,但研究对象更精致、细微,逐渐向微观方向发展。与国际物候学的迅猛发展相比,我国的物候研究遇到空前挑战。因此,中国的物候学研究者任重道远,许多基础性工作有待于深入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变化 物候学 中国物候观测网
下载PDF
藏北高原植被物候时空动态变化的遥感监测研究 被引量:71
12
作者 宋春桥 游松财 +2 位作者 柯灵红 刘高焕 钟新科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53-863,共11页
利用遥感数据提取的植被物候格局及时空变化特征能很好地反映区域尺度上植被对全球变化的响应。目前关于青藏高原地区植被物候的少量报道基本上是基于物候站点的观测记录展开分析的。该文基于非对称高斯拟合算法重建了藏北高原2001–201... 利用遥感数据提取的植被物候格局及时空变化特征能很好地反映区域尺度上植被对全球变化的响应。目前关于青藏高原地区植被物候的少量报道基本上是基于物候站点的观测记录展开分析的。该文基于非对称高斯拟合算法重建了藏北高原2001–2010年的MODISEVI(增强型植被指数)时间序列影像,然后利用动态阈值法提取整个藏北高原2001–2010年植被覆盖的重要物候信息,包括植被返青期、枯黄期与生长季长度,分析了植被物候10年间平均状况的空间分异特征以及年际变化情况,并结合站点观测记录分析了气温和降水对植被物候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藏北高原植被返青期在空间上表现出从东南到西北逐渐推迟的水平地带性与东南高山峡谷区的垂直地带性相结合的特征,近60%区域的植被返青期提前,特别是高山地区;(2)植被枯黄期的年际变化不太明显,大部分地区都表现为自然的年际波动;(3)生长季长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由植被返青期和枯黄期二者决定,但主要受返青期提前影响,大部分地区生长季长度延长;(4)研究区内不同气候区划植被物候的年际变化以那曲高山谷地亚寒带半湿润区和青南高原亚寒带半干旱区的植被返青期提前和生长季延长程度最为明显;(5)基于气象台站数据分析气候变化对物候的影响发现,返青期提前及生长季延长主要受气温升高的影响,与降水的关系尚不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阈值 MODIS 藏北高原 物候 时空变化
原文传递
近50年北京树木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63
13
作者 徐雨晴 陆佩玲 于强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12-420,共9页
采用统计学方法探讨了北京地区1963~1988年间20种树木芽萌动期及1950~2000年间4种树木开花期的变化及其对气温变化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北京树木芽萌动的早晚主要受冬季气温的影响,冬季及秋末气温的升高使春芽萌动有提前的效应.萌芽... 采用统计学方法探讨了北京地区1963~1988年间20种树木芽萌动期及1950~2000年间4种树木开花期的变化及其对气温变化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北京树木芽萌动的早晚主要受冬季气温的影响,冬季及秋末气温的升高使春芽萌动有提前的效应.萌芽早的树木萌动期长,萌芽晚的树木萌动期短,前者对温度的变化反应更敏感,且前者的萌动期长度随着萌动期间(主要在早春)气温的升高而缩短,后者的萌动期长度随着初冬、秋末平均最低气温的升高而延长.始花前2~9旬,特别是前5旬(主要是3~4两个月),气温对始花期影响最显著,该时段内始花期对气温的变化反应最敏感.北京春温升高开花期提前,春温每升高1℃,开花期平均提前3.6天.春季树木开花物候与春季气温的年际、年代间的波动基本对应,但波动幅度不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树木物候 响应 50年 平均最低气温 萌动期 2000年 1988年 开花期 气温变化 北京地区 方法探讨 冬季气温 春季气温 开花物候 波动幅度 始花期 统计学 温升高 萌芽 敏感 反应 长度 年际 年代
下载PDF
全球气候变化对野生动物的影响 被引量:61
14
作者 马瑞俊 蒋志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3061-3066,共6页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半球物候期提前,一些野生动物的分布区北移,动物的繁殖、种群变化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有的物种甚至灭绝。青藏高原是全球变化的敏感地区之一,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青海...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半球物候期提前,一些野生动物的分布区北移,动物的繁殖、种群变化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有的物种甚至灭绝。青藏高原是全球变化的敏感地区之一,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青海湖地区正向暖干化方向发展。与历史分布比较,青海湖地区现生动物的分布和组成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设计自然保护区时,考虑全球气候变化对野生动物的影响,有利于保护物种多样性,有利于保持生态系统的功能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物候期 生物多样性 青藏高原 青海湖
下载PDF
玉米发育期动态模拟模型 被引量:47
15
作者 郑国清 高亮之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5-21,共7页
通过对玉米不同生育阶段与环境因子关系的分析 ,借鉴“水稻钟模型”的构建思路 ,建立了玉米发育期动态模拟模型。利用试验数据资料对模型进行检验 ,结果表明 :对不同生育阶段模拟 ,绝对误差均在 2 d之内 ;对全生育期模拟 ,绝对误差均在... 通过对玉米不同生育阶段与环境因子关系的分析 ,借鉴“水稻钟模型”的构建思路 ,建立了玉米发育期动态模拟模型。利用试验数据资料对模型进行检验 ,结果表明 :对不同生育阶段模拟 ,绝对误差均在 2 d之内 ;对全生育期模拟 ,绝对误差均在 5d之内 ;平均相对误差小于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发育期 模拟模型 环境因子 动态模型
下载PDF
NDVI时间序列谐波分析与地表物候信息获取 被引量:55
16
作者 林忠辉 莫兴国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38-144,共7页
植被指数具有明显的季节节律,NDV I时间序列分析可以获取地表植被物候信息,但已有的AVHRR NDV I数据产品仍然存在高噪声,需要进一步校正。在考虑农业植被季节变化特征的基础上,基于先验知识对NDV I时间序列数据傅立叶校正算法进行了改... 植被指数具有明显的季节节律,NDV I时间序列分析可以获取地表植被物候信息,但已有的AVHRR NDV I数据产品仍然存在高噪声,需要进一步校正。在考虑农业植被季节变化特征的基础上,基于先验知识对NDV I时间序列数据傅立叶校正算法进行了改进。利用1992年旬最大值合成1 km NOAA-AVHRR NDV I数据,使用该方法对河北省南部地区几种不同植被类型的NDV I数据进行校正,结果显示:改进的傅立叶谐波校正算法能更好地反映农业植被NDV I季节变化节律,且对自然植被同样适用。对校正后的NDV I时间序列数据进行谐波分析表明:谐波的特征值(谐波余项、振幅和位相)与地表植被动态之间存在相关性,谐波余项表征NDV I时间序列的均值,谐波振幅表征NDV I年内波动幅度大小,不同谐波的位相可以表征NDV I季节变化的时间特征,利用这些参数可以获取地表植被物候信息,并可用于土地覆被和土地利用分类研究以及全球变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 时间序列 谐波分析 物候
下载PDF
基于NDVI数据的华北地区耕地物候空间格局 被引量:56
17
作者 吴文斌 杨鹏 +3 位作者 唐华俊 Shibasaki Ryosuke 周清波 张莉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52-560,共9页
【目的】探讨基于多时相遥感信息监测中国华北地区耕地种植制度和物候空间格局特征。【方法】选择NDVI时间序列数据,采用非对称性高斯函数拟合方法重建平滑曲线,依据年内NDVI变化曲线峰值数目监测华北地区耕地的多熟种植制度,并利用动... 【目的】探讨基于多时相遥感信息监测中国华北地区耕地种植制度和物候空间格局特征。【方法】选择NDVI时间序列数据,采用非对称性高斯函数拟合方法重建平滑曲线,依据年内NDVI变化曲线峰值数目监测华北地区耕地的多熟种植制度,并利用动态阈值法获取该种植制度下耕地物候空间格局。【结果】华北地区耕地种植制度以一年两熟为主,其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随着纬度递减呈现出从简单到复杂的总体趋势。在该种植制度下,华北地区耕地第一季作物的生长开始期和生长结束期存在十分明显的空间差异,一年两熟区域的第一季作物生长开始期和生长结束期要明显早于一熟区域。与第一季作物物候期明显的空间差异相比,华北地区耕地第二季作物物候期差异不显著。【结论】华北地区耕地种植制度与物候分布格局和自然地理环境紧密相关,不同区域的温度、降水和光照等气候资源的禀赋和匹配程度对该区域的种植结构和作物布局有很大影响。此外,这种耕地物候空间格局还与作物品质、耕作水平、灌溉、施肥和农药等有密切关系。如何区别生态环境因子和人类活动因子对耕地物候的影响是今后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 时间序列 种植制度 物候期 空间格局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野生植物的影响及保护对策 被引量:57
18
作者 黎磊 陈家宽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49-563,共15页
以温室气体浓度持续上升、全球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对野生植物及生物多样性造成的潜在影响,已经引起了国际学者的高度关注。本文总结了全球气候变化的现状与未来趋势,概述了中国野生植物的保护及管理现状,从不同侧面综述... 以温室气体浓度持续上升、全球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对野生植物及生物多样性造成的潜在影响,已经引起了国际学者的高度关注。本文总结了全球气候变化的现状与未来趋势,概述了中国野生植物的保护及管理现状,从不同侧面综述了国内外关于全球气候变暖对野生植物影响的研究进展和动态,包括气候带北移、两极冰山退缩、高海拔山地变暖、海平面上升、早春温度提前升高、荒漠草原土壤增温、旱涝急转弯等对野生植物造成的影响以及气候变暖对种间关系和敏感植物类群的影响,并从气候变化背景下全球生态系统敏感度、植物多样性、物种迁移与气候槽(sink areas)、物种适应与灭绝以及物候节律5个方面分析了未来全球变暖影响野生植物的总体趋势。在以后的野生植物保护与管理中,应确定全球气候变化的植物多样性敏感区,重点关注对气候变化敏感的植物类群以及气候要素改变植物–动物互作关系中的野生植物,自然保护区的建设要重点考虑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通过在全球范围内对野生植物分布和种群变化进行长期、系统的追踪监测,建立有效的数据库,发展野生植物迁地保护的保育技术及信息网络,发展有关野生植物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的量化指标及相应的模型。最后提出应将全球气候变化下野生植物保护与管理列入相关基金会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变暖 冰川退缩 海平面上升 植物多样性 物种迁移 物候 迁地保护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植被物候监测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56
19
作者 马晓芳 陈思宇 +2 位作者 邓婕 冯琦胜 黄晓东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21,共9页
研究青藏高原植被物候变化对揭示高寒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文选取1982-2005年的GIMMS NDVI遥感数据,采用动态阈值法提取了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的物候信息,包括植被返青期、枯黄期及生长季长度,分析了青... 研究青藏高原植被物候变化对揭示高寒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文选取1982-2005年的GIMMS NDVI遥感数据,采用动态阈值法提取了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的物候信息,包括植被返青期、枯黄期及生长季长度,分析了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植被物候的时空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青藏高原植被物候多年均值的空间分布与水热条件密切相关。青藏高原从东南向西北,植被返青期逐渐推迟、枯黄期逐渐提前,生长季长度因受到植被返青和枯黄的影响,呈现逐渐缩短的趋势;2)植被返青期和枯黄期的年际变化整体上呈提前的趋势,生长季长度呈增长趋势;3)高原地区的植被物候易受到海拔的影响,但存在3400m的分界线,在3400m以下,物候随海拔变化的波动较大,而在3400m以上,物候与海拔的关系密切;4)气象因子是不同草地类型植被物候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与降水相比,植被物候期与温度相关程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候 时空变化 气候变化 青藏高原
下载PDF
羊草物候特征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被引量:52
20
作者 李荣平 周广胜 +1 位作者 王玉辉 韩喜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77-280,共4页
研究了内蒙古高原典型草原优势植物羊草的物候特征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3~4月的平均温度与羊草的展叶显著相关,温度每升高1℃,羊草展叶提前4.35d;日照时数与羊草枯黄期显著相关,随着日照时数增加,羊草展叶期推后,... 研究了内蒙古高原典型草原优势植物羊草的物候特征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3~4月的平均温度与羊草的展叶显著相关,温度每升高1℃,羊草展叶提前4.35d;日照时数与羊草枯黄期显著相关,随着日照时数增加,羊草展叶期推后,枯黄期提前;4~10月平均风速与羊草生长季长相关,平均风速越大,生长期越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变化 物候 平均温度 日照时数 气候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