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6篇文章
< 1 2 5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常规油气地质学重要理论问题 被引量:137
1
作者 贾承造 郑民 张永峰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0,共10页
2012年常规能源燃料的消费量和生产量达到创纪录的历史最高水平,石油和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仍然占据主导地位,非常规油气产量的大幅上升使油气供需基本达到平衡。但目前对非常规油气还有很多重要的基础理论问题没有解决,对非常规油... 2012年常规能源燃料的消费量和生产量达到创纪录的历史最高水平,石油和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仍然占据主导地位,非常规油气产量的大幅上升使油气供需基本达到平衡。但目前对非常规油气还有很多重要的基础理论问题没有解决,对非常规油气的分布富集规律、勘探开发特点还没有把握。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回顾了近期全球油气勘探形势,提出了非常规油气地质学的4项重要理论问题:①"含油气系统"理论的深化再认识,提出了含油气盆地"全含油气系统"的"全过程成藏"模式,从烃类生-排-运-聚全过程定量化研究的4个关键问题出发,分析了非常规油气成藏机理;②细粒沉积体系与致密相带沉积学,通过解析细粒沉积与非常规油气生成关系的角度提出了3个研究结合点;③页岩与致密储层中微-纳米孔隙系统和流体相态,提出了微-纳米孔隙系统在非常规油气研究方面应重点关注的5个方面,并解析了微-纳米孔隙发育特点及微-纳米孔隙中流体相态的特征;④非常规油气富集规律与资源评价,从非常规油气聚集特征出发,优选建立了非常规油气资源评价方法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消费结构 非常规油气 勘探形势 理论难题 含油气系统 致密相带 微-纳米孔隙系统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油气源、油气分布与油气系统 被引量:110
2
作者 陈建平 王绪龙 +7 位作者 邓春萍 梁狄刚 张越迁 赵喆 倪云燕 支东明 杨海波 王屿涛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21-450,共30页
准噶尔盆地是中国西部典型的多旋回叠合盆地,发育有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和古近系6套烃源岩,同时存在6大类原油和3大类天然气,广泛分布于盆地不同地区。西北缘原油总体相似,碳同位素组成轻(δ^(13)C<-29‰),胡萝... 准噶尔盆地是中国西部典型的多旋回叠合盆地,发育有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和古近系6套烃源岩,同时存在6大类原油和3大类天然气,广泛分布于盆地不同地区。西北缘原油总体相似,碳同位素组成轻(δ^(13)C<-29‰),胡萝卜烷、类异戊二烯烷烃、三环萜烷、伽马蜡烷丰富,甾烷以C_(28)、C_(29)为主,基本没有重排甾烷,为第二类原油,来源于二叠系湖相烃源岩。腹部绝大多数原油与西北缘原油相似,但胡萝卜烷、类异戊二烯烷烃、伽马蜡烷等有差异,来源于不同凹陷的二叠系湖相烃源岩;少量原油碳同位素组成重(δ^(13)C-28‰^-26‰),Pr/Ph大于2.5,三环萜烷以C_(19)、C_(20)为主,藿烷丰富而伽马蜡烷极低,以C_(29)规则甾烷及重排甾烷为主,为第四类原油,来源于侏罗系煤系烃源岩。东部存在5种类型原油,第一类原油碳同位素组成特别重(δ^(13)C>-26‰),来源于石炭系烃源岩;第二类原油与腹部地区绝大多数原油十分相似,来源于二叠系湖相烃源岩;第三类原油碳同位索组成轻,重排甾烷、Ts、C_(29)Ts及C_(30)重排藿烷异常丰富,来源于中上三叠统湖相烃源岩;第四类原油源于侏罗系煤系烃源岩;混合类原油为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原油的混合,各自贡献平均分别为20%、15%和65%。南缘存在4类典型原油,为第二、第四、第五和第六类原油,其中第二、第四类分别源于二叠系和侏罗系;第五类原油碳同位素组成轻(δ^(13)C<-29‰)、Pr/Ph<1.0、伽马蜡烷丰富且有两个异构体、Ts、C_(29)Ts、C_(30)重排藿烷、C_(27)~C_(29)异胆甾烷及C_(30)甲基甾烷丰富,来源于白垩系湖相烃源岩;第六类原油主要为中低成熟原油,碳同位素组成δ^(13)C^28‰^-26‰,C_(27)、C_(28)、C_(29)甾烷呈"V"型分布,甲藻甾烷异常丰富,来源于古近系湖相烃源岩。准噶尔盆地天然气有油型气、混合气和煤型气,前两类主要来源于二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原油 天然气 油气源 烃源灶 油气系统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石炭系烃源岩分布与含油气系统 被引量:94
3
作者 何登发 陈新发 +4 位作者 况军 袁航 樊春 唐勇 吴晓智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97-408,共12页
准噶尔盆地是在前寒武纪陆核和早古生代增生褶皱带的拼合基底之上经历石炭纪—二叠纪过渡阶段后形成的克拉通内坳陷盆地,石炭纪是准噶尔及邻区克拉通化过渡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准噶尔地块南、北缘发育了被动大陆边缘,地块内部断陷与凸起相... 准噶尔盆地是在前寒武纪陆核和早古生代增生褶皱带的拼合基底之上经历石炭纪—二叠纪过渡阶段后形成的克拉通内坳陷盆地,石炭纪是准噶尔及邻区克拉通化过渡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准噶尔地块南、北缘发育了被动大陆边缘,地块内部断陷与凸起相间,断陷内沉积了厚度达2 000-5 000 m的火山碎屑岩系。受海侵范围控制,盆地内部及周缘发育区域展布的石炭系下统滴水泉组和上统巴塔玛依内山组两套有效烃源岩,前者可能是油、气烃源岩,后者是有效的气源岩,上石炭统巴塔玛依内山组火山岩是主要的储集体,由此形成了C1d—C(.)和C2b—C2b(!)两个含油气系统。中侏罗世晚期—晚侏罗世和新近纪以来的构造活动导致了石炭系圈闭的形成、改造与最终定型。不同构造单元后期演化历史的差异导致石炭系含油气系统在平面上产生分异。迄今在石炭系已发现了五彩湾、石西、克拉美丽、克拉玛依二/四/六井区、车排子等多个油气田,油气勘探实践表明准噶尔盆地石炭系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炭系 烃源岩 火山岩 含油气系统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中国叠合型盆地复合含油气系统的基本特征 被引量:75
4
作者 何登发 赵文智 +2 位作者 雷振宇 瞿辉 池英柳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3-37,共15页
中国叠合型含油气盆地具有演化历史漫长、多阶段构造演化、充填层系多的特点。所发育的含油气系统常具有油气混源、多储集层系、运聚方式组合多变与成藏期次多的特点 ,很难用Magoon和Dow( 1994 )的概念对其进行确切描述。文中从中国含... 中国叠合型含油气盆地具有演化历史漫长、多阶段构造演化、充填层系多的特点。所发育的含油气系统常具有油气混源、多储集层系、运聚方式组合多变与成藏期次多的特点 ,很难用Magoon和Dow( 1994 )的概念对其进行确切描述。文中从中国含油气系统的特点出发 ,提出了“复合含油气系统”的概念 ,并建立相应的划分及评价方法。中国复合含油气系统有叠置型、运聚变异型、相向汇聚型、断层贯通型、油气分异型、共盖型及改造型等 7种常见类型 ,每一叠合盆地含有上述 1种或多种类型。如中国中西部前陆克拉通叠合型盆地以冲断带断层贯通型与前陆斜坡不整合面运聚型为特色 ,而东部断陷坳陷叠合型盆地则以叠置型复合含油气系统为主 ,南方残留新生型叠合盆地则以改造型复合含油气系统占主导 ,因此每类盆地的复合含油气系统的特点与勘探手段并不一致。复合含油气系统描述是油气勘探战略选区的基础 ,油气运聚单元的划分与评价则是制定油气勘探方向的关键 ,现代勘探技术的综合配套应用是提高中国复合含油气系统勘探成效的根本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合盆地 中国 复合含油气系统 分类 油气运聚
下载PDF
塔里木库车新生代前陆盆地构造特征及形成演化 被引量:83
5
作者 田作基 宋建国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7-13,共7页
库车前陆盆地位于塔里木北部,北界为南天山南缘大断裂,南界则在不同时期不尽相同。新生代库车前陆盆地的形成与南天山造山带的发育密切相关,二者均是在早古生代洋盆及被动大陆边缘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历了晚古生代南天山洋盆俯冲关... 库车前陆盆地位于塔里木北部,北界为南天山南缘大断裂,南界则在不同时期不尽相同。新生代库车前陆盆地的形成与南天山造山带的发育密切相关,二者均是在早古生代洋盆及被动大陆边缘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历了晚古生代南天山洋盆俯冲关闭及褶皱冲断、中生代天山夷平及泛湖发育、以及新生代陆内俯冲造山成盆的演化。就库车前陆盆地来说,可分为两个大的演化阶段:古生代板块构造演化阶段和中新生代陆内构造演化阶段。库车前陆盆地自北而南划分为南天山南缘逆冲断裂构造带、拜城—阳霞坳陷变形带、塔北前陆斜坡带和塔中前缘隆起带等四个构造单元。库车前陆盆地油气资源丰富,可以识别出三个油气系统,即中上三叠统湖相泥岩油气系统、上三叠统和中下侏罗统煤系泥岩油气系统、以及上三叠统和中下侏罗统煤岩油气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特征 构造演化 油气系统 前陆盆地 新生代
下载PDF
成油系统概念在中国的提出及其应用 被引量:56
6
作者 胡朝元 廖曦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0-16,共7页
成油系统(或含油系统)的概念,在30多年前,大庆油田已成功地应用在松辽盆地勘探、研究工作中。本文引证部分1963年的原文,表明成油系统与国外流行的含油系统概念内容基本相同。文中系统论述了川东气区主要成油系统的划分与评... 成油系统(或含油系统)的概念,在30多年前,大庆油田已成功地应用在松辽盆地勘探、研究工作中。本文引证部分1963年的原文,表明成油系统与国外流行的含油系统概念内容基本相同。文中系统论述了川东气区主要成油系统的划分与评价,并提出了大中气田勘探新目标。中外勘探实践表明,成油系统具有很高的理论创新与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勘探 成油系统 对比 实例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三个油气成藏组合研究 被引量:75
7
作者 李学义 邵雨 李天明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2-34,共3页
按照勘探目的层位和构造特征,将准噶尔盆地南缘的中、新生界划分为上、中、下油气成藏组合,在研究每个成藏组合的地质特点、控油因素、成因机理的基础上,认为中、下部成藏组合能接受盆地南缘侏罗系主力烃源岩(资源量最大)的油气,油源通... 按照勘探目的层位和构造特征,将准噶尔盆地南缘的中、新生界划分为上、中、下油气成藏组合,在研究每个成藏组合的地质特点、控油因素、成因机理的基础上,认为中、下部成藏组合能接受盆地南缘侏罗系主力烃源岩(资源量最大)的油气,油源通道发育,构造形成时期与油气大规模形成时期相配套,油气成藏条件优于上部成藏组合,具备形成大油气田的条件。分析卡因迪克背斜和呼图壁背斜钻探成功的经验,建议准噶尔盆地南缘下步勘探方向应为:主攻中部成藏组合,侦察下部成藏组合,兼探上部成藏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南缘 油气成藏组合 含油气系统
下载PDF
含油气系统术语、研究流程与核心内容之我见 被引量:62
8
作者 赵文智 何登发 范土芝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7,共7页
含油气系统是客观评价油气资源潜力与有效发现油气藏的重要工具。由于我国研究者对含油气系统认知程度和理解上的差异,对其术语使用、在油气勘探中的作用与解决实际油气勘探问题的认识深度很不一致。认为有必要统一含油气系统的研究术语... 含油气系统是客观评价油气资源潜力与有效发现油气藏的重要工具。由于我国研究者对含油气系统认知程度和理解上的差异,对其术语使用、在油气勘探中的作用与解决实际油气勘探问题的认识深度很不一致。认为有必要统一含油气系统的研究术语,推荐以“含油气系统”及相关术语作为统一术语使用。依据含油气系统四大地质要素和四大地质作用及组合关系的基本内涵,讨论含油气系统研究的定位、基本内涵、研究流程及技术。认为含油气系统评价在油气资源评价、远景目标优选和勘探规划与决策方面都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实用价值,代表石油地质综合研究和评价的技术前缘。建议含油气系统评价以“顺藤摸瓜”的方式加强过程恢复研究,在关键时刻界面选择关键内容成图,以描述系统的形成过程与范围。介绍了含油气系统评价的技术系列。图1表2参27(赵文智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气系统 术语 研究流程 核心内容 油气勘探
下载PDF
断裂控烃理论的概念、原理、模式与意义 被引量:67
9
作者 罗群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16-324,共9页
在论述中国陆相盆地大地构造背景、断裂活动基本特征及其与成盆成烃成藏关系基础上,系统介绍了断裂控烃理论提出的背景及断裂控烃理论的基本概念、原理、主要内容、科学依据和基于断裂控烃理论的勘探思路,并指出断裂控烃理论与其他断裂... 在论述中国陆相盆地大地构造背景、断裂活动基本特征及其与成盆成烃成藏关系基础上,系统介绍了断裂控烃理论提出的背景及断裂控烃理论的基本概念、原理、主要内容、科学依据和基于断裂控烃理论的勘探思路,并指出断裂控烃理论与其他断裂控油观点认识的不同之处,最后指出了断裂控烃理论的意义。研究表明,三面受挤、陆相为主、东张西压、断裂发育、运动频繁的地质构造背景决定了断裂是控制中国含油气盆地各种地质作用和油气生、运、聚、散、分布的根本因素。基于断裂控烃理论的勘探思路是以断裂(尤其是深大断裂)为主要控制因素和基本线索,寻找控源断裂、控圈断裂、油源断裂及遮挡断裂等控烃断裂,分析断控圈闭和与断裂相关圈闭的油气运聚成藏条件,进行含油气性评价,以确定有利的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活动 油气成藏 断裂控烃 理论体系 概念与原理 意义
下载PDF
中国复合含油气系统的概念及其意义 被引量:54
10
作者 赵文智 何登发 《勘探家(石油与天然气)》 2000年第3期1-11,共11页
中国叠合含油气盆地具有演化历史长、沉积层系多、构造变动频繁的特点。其中发育的含油气系统常表现出多源多灶多期生烃与运聚成藏以及油气藏多期调整改造的复杂性,形成过程有多个关键时刻、而且系统间存在交叉、叠置与窜通。本文基于... 中国叠合含油气盆地具有演化历史长、沉积层系多、构造变动频繁的特点。其中发育的含油气系统常表现出多源多灶多期生烃与运聚成藏以及油气藏多期调整改造的复杂性,形成过程有多个关键时刻、而且系统间存在交叉、叠置与窜通。本文基于中国含油气系统形成与分布的复杂性,提出复合含油气系统的概念,总结其特征并提出相应划分与评价方法。建议从生烃灶确定开始,以顺藤摸瓜的方式,确定不同关键时刻,各成藏地质要素特征与空间组合关系,指出油气运移和聚集的空间范围。流体历史分析与盆地模拟等现代勘探技术的配套使用在复合含油气系统划分与评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气系统 含油气盆地划分 中国 复合油气田
下载PDF
东海西湖凹陷油气地质条件及其勘探潜力 被引量:66
11
作者 叶加仁 顾惠荣 贾健谊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11-116,共6页
以现代油气地质理论为指导,系统分析了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的烃源岩、储集岩、盖层及圈闭等油气系统形成的基本要素,并探讨了油气勘探潜力和方向。研究表明,西湖凹陷具备大、中型油气田形成的基本油气地质条件,具有巨大的油气勘探潜力... 以现代油气地质理论为指导,系统分析了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的烃源岩、储集岩、盖层及圈闭等油气系统形成的基本要素,并探讨了油气勘探潜力和方向。研究表明,西湖凹陷具备大、中型油气田形成的基本油气地质条件,具有巨大的油气勘探潜力,勘探前景广阔,存在多个有利的油气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系统 成藏要素 勘探潜力 勘探方向 西湖凹陷
下载PDF
横贯黄海的中朝造山带与北、南黄海成盆成烃关系 被引量:62
12
作者 蔡乾忠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5-192,196,共9页
中国大陆边缘和西太平洋洋壳之间的黄海海域,属于过渡型地壳结构。由于受周边大地构造制约,北黄海盆地的基底属于华北地块,而南黄海盆地则属于下扬子地块,地壳结构极为复杂。由郯庐断裂平移走滑活动、苏北板块沿断裂向北的巨大推覆作用... 中国大陆边缘和西太平洋洋壳之间的黄海海域,属于过渡型地壳结构。由于受周边大地构造制约,北黄海盆地的基底属于华北地块,而南黄海盆地则属于下扬子地块,地壳结构极为复杂。由郯庐断裂平移走滑活动、苏北板块沿断裂向北的巨大推覆作用,以及鲁苏超高压变质带的切入等迹象,结合地层古生物及岩石测年为2 2 0~2 30Ma ,表明三叠纪早期,华北地块与下扬子地块发生碰撞,形成横贯于黄海中部的中朝造山带。该带由苏胶造山带-千里岩隆起带-临津江造山带组成,西宽东窄形似楔状,整体呈北东东向。中侏罗世以后,由于造山带的再度隆起导致两侧的北、南黄海产生裂陷,而开始沉积上侏罗统和白垩系。北黄海盆地蕴藏着两套含油气系统,其中,以深湖或半深湖相沉积的上侏罗统是盆地内主要烃源岩,上侏罗统及下白垩统砂岩和砂质砾岩为良好储层构成的含油气系统,已得到6 0 6井等产油井的证实;以第三系沼泽相煤系为烃源层,第三系硅质碎屑岩为储层的含油气系统,应重视天然气的勘探。南黄海盆地进一步划分为北部坳陷、中部隆起区及南部坳陷。南、北部坳陷的烃源岩主要为下第三系阜宁组及戴南组,其次,泰州组上段和浦口组为可能的烃源岩。中部隆起由于长期处于隆升状态,缺失中生代和早第三纪沉积,中部隆起应加强下古生界油气勘探,有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朝造山带 成盆成烃 含油气系统 化石
下载PDF
中国含油气系统的基本特征与勘探对策 被引量:53
13
作者 赵文智 何登发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11,共11页
中国大陆处在西伯利亚板块、印度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之间 ,经受了古亚洲构造域、特提斯构造域与太平洋构造域构造演化的作用 ,形成盆地与造山带镶嵌分布的复杂格局。其中发育的沉积盆地多为不同阶段、不同性质的原型盆地叠加复合形成的多... 中国大陆处在西伯利亚板块、印度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之间 ,经受了古亚洲构造域、特提斯构造域与太平洋构造域构造演化的作用 ,形成盆地与造山带镶嵌分布的复杂格局。其中发育的沉积盆地多为不同阶段、不同性质的原型盆地叠加复合形成的多旋回盆地 ,主要有前陆 /克拉通、断陷 /坳陷与多期克拉通内坳陷三种叠合盆地类型。中国含油气系统的形成与演化明显受盆地地质结构的控制 ,表现为各类原型盆地都发育了独特的含油气系统 ,多期含油气系统在垂向上叠置、交叉与平面上并列或交叉 ,其中生成的油气受多期构造运动作用 ,发生窜通混聚 ,形成复合含油气系统。中国的复合含油气系统具有多源、多灶、多阶段生烃与多期成藏的特点 ,含油气系统之间常常发生叠置、交叉或贯通 ,形成了继承型、延变型与改造型等复合含油气系统类型 ,其中的油气成藏过程与分布相当复杂 ,超出了L B 马恭等已有的概念与方法。剖析中国复合含油气系统的特征 ,发展相应的评价技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征 中国 含油气系统 对策 复合含油气系统 叠合盆地 油气勘探
下载PDF
盆地油气成藏动力学初探——21世纪油气地质勘探新理论探索 被引量:45
14
作者 张厚福 方朝亮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7-12,共6页
根据国内外油气地质理论的进展状况 ,为了促进 2 1世纪油气勘探 ,在阐明盆地油气成藏动力学概念及内涵后 ,建议在盆地区域地质背景、盆地地球动力学研究、盆地“三场”定性定量分析的基础上 ,以地质实体油气系统为主要单元 ,辅以油气藏... 根据国内外油气地质理论的进展状况 ,为了促进 2 1世纪油气勘探 ,在阐明盆地油气成藏动力学概念及内涵后 ,建议在盆地区域地质背景、盆地地球动力学研究、盆地“三场”定性定量分析的基础上 ,以地质实体油气系统为主要单元 ,辅以油气藏形成的时空分析 ,用系统论的观点、方法指导油气藏形成过程的详细剖析 ,力求做到静动结合、时空结合、今古结合 ,总结盆地油气成藏模式及有利部位 ,为编制钻探部署方案提供依据。上述全部内容定能藉助实验室物理模拟和计算机数值模拟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 油气成藏 动力学 地温场 地压场 地应力场 油气系统
下载PDF
苏丹迈努特盆地油气成藏机理和成藏模式 被引量:60
15
作者 窦立荣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5年第1期50-57,共8页
苏丹迈努特盆地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海外最大的勘探项目,快速高效发现大油田是跨国勘探的主要目的。本文在过去三年的石油地质综合研究和勘探的基础上,系统总结盆地的独特石油地质特征和油气聚集规律。迈努特盆地三期裂谷的叠置... 苏丹迈努特盆地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海外最大的勘探项目,快速高效发现大油田是跨国勘探的主要目的。本文在过去三年的石油地质综合研究和勘探的基础上,系统总结盆地的独特石油地质特征和油气聚集规律。迈努特盆地三期裂谷的叠置,早白垩世是最主要的一期,形成了主力烃源岩;晚白垩世弱裂谷期,沉积了一套以砂岩为主的地层;古近纪又发育一期裂谷,是主力成藏组合发育时期。特定的构造-地层特征和演化史,决定了盆地独特的油气成藏机理和成藏模式--跨时代油气聚集模式。这一模式的建立为最终发现储量达5亿吨的大油田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 裂谷 成藏模式 油气成藏机理 古近纪 勘探 油气聚集 主力 苏丹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下载PDF
塔里木库车含油气系统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及成藏模式 被引量:52
16
作者 田作基 张光亚 +2 位作者 邹华耀 李启明 皮学军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2-16,共5页
库车前陆盆地在古生代被动陆缘和中生代陆内坳陷基础上发育 ,属于新生代陆内前陆盆地 ,内部发育多条东西向断裂带 ,最重要的构造样式是背斜和断层相关背斜 ,白垩纪末形成构造雏形 ,库车期—西域期定型。库车含油气系统具有丰富的油气资... 库车前陆盆地在古生代被动陆缘和中生代陆内坳陷基础上发育 ,属于新生代陆内前陆盆地 ,内部发育多条东西向断裂带 ,最重要的构造样式是背斜和断层相关背斜 ,白垩纪末形成构造雏形 ,库车期—西域期定型。库车含油气系统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和优越的成藏条件 ,已发现克拉 2特大型气田等 8个油气田 ,不同构造带具有不同的成藏机制和成藏模式 ,需要采取不同的勘探策略。克拉苏构造带深、浅构造垂向变异显著 ,必须加强深层天然气藏的勘探 ,可以兼探浅层 ;依奇克里克构造带之依南地区勘探的重点应是寻找凝析气和湿气等天然气藏 ;依奇克里克背斜带应主要寻找背斜和断背斜型凝析油、黑油油藏 ;塔北轮台断隆带主要应寻找断背斜型凝析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前陆盆地 含油气系统 油气成藏 主控因素 成藏模式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珠三坳陷石油体系 被引量:57
17
作者 朱伟林 黎明碧 吴培康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21-23,共3页
珠三坳陷为第三纪发育起来的断陷盆地,主要发育了早期的湖泊相沉积、中期的海湾相沉积和晚期开阔海相沉积,形成了本区生储盖的三层结构。湖泊相沉积包括文昌组油源岩和恩平组气源岩,构成了本区石油体系的源岩要素。晚渐新世的张扭构... 珠三坳陷为第三纪发育起来的断陷盆地,主要发育了早期的湖泊相沉积、中期的海湾相沉积和晚期开阔海相沉积,形成了本区生储盖的三层结构。湖泊相沉积包括文昌组油源岩和恩平组气源岩,构成了本区石油体系的源岩要素。晚渐新世的张扭构造和中中新世末的右旋剪切构造是主要的含油气局部构造。幼陷内存在着文昌组-珠海组、珠江组油体系和恩平组-珠海组气体系,前者分布于文昌B凹陷,后者则位于文昌A凹陷,二者的生、排、运聚的高峰均为中中新世之后。文昌A凹陷是找气的有利地区,文昌B凹陷是找油的有利地区,其过渡区为油气的复合带。经过进一步的勘探,本区将成为重要的油气生产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生成 油气运移 石油体系 盆地
下载PDF
含油气系统中流体输导体系的研究 被引量:52
18
作者 姜建群 胡建武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93-196,共4页
流体输导体系是含油气系统的一大基本要素。含油气系统强调油气从烃源岩到圈闭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在进行流体输导体系的研究时,必须考虑烃源岩、流体输导层、封闭层在时空上的配置关系,然后才能建立起流体输导体系的整体... 流体输导体系是含油气系统的一大基本要素。含油气系统强调油气从烃源岩到圈闭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在进行流体输导体系的研究时,必须考虑烃源岩、流体输导层、封闭层在时空上的配置关系,然后才能建立起流体输导体系的整体格架。论述了流体输导体系的研究流程,包括源岩分析、输导网络、流体势、异常压力以及流体示踪技术的研究等。并进一步强调了运用动态分析的方法来研究流体输导体系的必要性,给出了流体输导体系研究在莺-琼盆地中的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油层 含油气系统 流体输导体系 油气运移
下载PDF
断陷盆地群的含油气系统特征——以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为例 被引量:52
19
作者 罗群 庞雄奇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1期27-30,共4页
从构造、地层及生、储、盖组合特征出发,以含油气系统的基本原理为依据,划分和比较了乌尔逊、贝尔凹陷6个含油气系统的基本特征,根据各含油气系统的断陷构造样式、断裂发育特征、油气藏类型和分布,总结出双断反转型、断超反转型、断超... 从构造、地层及生、储、盖组合特征出发,以含油气系统的基本原理为依据,划分和比较了乌尔逊、贝尔凹陷6个含油气系统的基本特征,根据各含油气系统的断陷构造样式、断裂发育特征、油气藏类型和分布,总结出双断反转型、断超反转型、断超串联型、简单双断型和无机CO2型共5种类型的含油气系统模式,以此为依据预测了海拉尔盆地其它次级断陷的含油气系统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拉尔盆地 断陷 含油气系统 模式 预测
下载PDF
四川盆地寒武系—震旦系含气系统成藏特征及有利勘探区块 被引量:48
20
作者 戴鸿鸣 王顺玉 +1 位作者 王海清 黄清德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16-20,共5页
加里东古隆起震旦系含气层是四川盆地勘探的重要领域之一,但自发现威远大气田至今已35 年,尚未找到类似的第二个大气田,究其原因,除由于震旦系含气层勘探程度较低外,还由于古隆起上油气藏形成后又遭受了不同地质作用的改造。应... 加里东古隆起震旦系含气层是四川盆地勘探的重要领域之一,但自发现威远大气田至今已35 年,尚未找到类似的第二个大气田,究其原因,除由于震旦系含气层勘探程度较低外,还由于古隆起上油气藏形成后又遭受了不同地质作用的改造。应用含油气系统理论和方法,剖析威远大气田和资阳含气地区,指出:四川盆地寒武系—震旦系含气系统具有形成大中型气田的基本要素和成藏过程;圈闭形成早晚及隆起幅度、储集层渗透性是影响油气聚集丰度的主要因素;喜山期形成的圈闭可聚集大范围内高—过成熟天然气和古隆起上“回返”的天然气,有利于形成大中型气田;古隆起上岩性圈闭可形成“残留型”气藏。认为有利勘探圈闭类型主要为威远式背斜圈闭和古岩溶形成的岩性圈闭,提出威北—资阳、高石梯—龙女寺、荣昌—大足以及川西区南部等4 个现实的有利勘探区块。图5 表1 参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武系 震旦系 含气系统 油气成藏 油气勘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