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0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香料草莓酯的合成 被引量:28
1
作者 李和平 岳淑玲 +1 位作者 孙建军 贾庆久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21-24,共4页
在果酸和硫酸铜复合催化剂存在下,以乙酰乙酸乙酯(A)和1,2丙二醇(B)为原料经脱水缩合合成了新型香料草莓酯。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在n(A)∶n(B)=1∶1、催化剂质量分数为004%(以反应体系的质量为基准)、反... 在果酸和硫酸铜复合催化剂存在下,以乙酰乙酸乙酯(A)和1,2丙二醇(B)为原料经脱水缩合合成了新型香料草莓酯。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在n(A)∶n(B)=1∶1、催化剂质量分数为004%(以反应体系的质量为基准)、反应时间为65h、反应温度为85~87℃时,产物收率达8515%。产物经理化检测和红外光谱确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酯 合成 香料
下载PDF
β-胡萝卜素降解反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2
作者 刘维涓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8年第3期122-126,共5页
较系统地总结了近年来有关β-胡萝卜素降解反应方面的研究进展。β-胡萝卜素的主要降解方式包括高温氧化降解、热裂解、化学氧化降解、光氧化降解、生物氧化及酶催化氧化降解等,主要产物种类包括碳数为2以上30以下的醛、酮、醇、羧酸及... 较系统地总结了近年来有关β-胡萝卜素降解反应方面的研究进展。β-胡萝卜素的主要降解方式包括高温氧化降解、热裂解、化学氧化降解、光氧化降解、生物氧化及酶催化氧化降解等,主要产物种类包括碳数为2以上30以下的醛、酮、醇、羧酸及其酯类等沸点较低的含氧有机化合物,其降解机制依据降解方式各不相同。β-胡萝卜素的降解产物对于制备香精和香料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胡萝卜紊 降解 裂解 香料
下载PDF
利用酵母细胞生物催化合成2-苯乙醇 被引量:18
3
作者 梅建凤 闵航 吕镇梅 《催化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993-998,共6页
比较了13个酵母菌株催化合成2-苯乙醇的活性,确定酿酒酵母菌株的催化活性较高.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对酵母催化合成2-苯乙醇的培养基组成进行了优化,采用优化后的催化合成培养基,2-苯乙醇浓度可达4.654g/L,摩尔产率为0.63.实验进一步采... 比较了13个酵母菌株催化合成2-苯乙醇的活性,确定酿酒酵母菌株的催化活性较高.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对酵母催化合成2-苯乙醇的培养基组成进行了优化,采用优化后的催化合成培养基,2-苯乙醇浓度可达4.654g/L,摩尔产率为0.63.实验进一步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和响应面分析,建立了2-苯乙醇合成浓度与培养基主要组分之间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该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作为生物催化法合成2-苯乙醇培养基的最优化预测模型.由响应面分析及实验验证得出,在最优培养基条件下,2-苯乙醇浓度可达4.815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苯乙醇 生物催化 酿酒酵母 香料
下载PDF
固体酸催化合成丁酸丁酯的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李秀瑜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8-31,共4页
比较了五种固体酸催化合成丁酸丁酯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 :杂多酸 ( HPA)对合成丁酸丁酯的催化作用最大 ,并讨论了 HPA为催化剂时 ,原料配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等因素与酯化程度的关系 ,确定了合成丁酸丁酯的最佳条件 :醇酸摩尔比为... 比较了五种固体酸催化合成丁酸丁酯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 :杂多酸 ( HPA)对合成丁酸丁酯的催化作用最大 ,并讨论了 HPA为催化剂时 ,原料配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等因素与酯化程度的关系 ,确定了合成丁酸丁酯的最佳条件 :醇酸摩尔比为 1 .5∶ 1 ,HPA用量 2 % (基于酸重量 ) ,反应时间 1 .5h,反应温度约 1 1 0℃ ,酸转化率 99%以上 ,产品纯度达 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酸 催化 丁酸丁酯 香料
下载PDF
HPLC测定11种中药挥发油中桉油精的含量 被引量:18
5
作者 何兵 田吉 +1 位作者 刘艳 李春红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69-771,共3页
目的:建立中药挥发油中桉油精含量的HPLC检测方法。方法:采用Dikma Kromasil 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64∶36),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03 nm,柱温30℃。结果:桉油精进样量在4.72~47.2μg范围内... 目的:建立中药挥发油中桉油精含量的HPLC检测方法。方法:采用Dikma Kromasil 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64∶36),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03 nm,柱温30℃。结果:桉油精进样量在4.72~47.2μg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6);平均回收率为99.3%,RSD为0.86%。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回收率,可作为中药挥发油中桉油精的定量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中药提取物 挥发油 桉油精 香料 防腐剂 含量测定
原文传递
化妆品及香精中27种香料的气相色谱-质谱检测方法 被引量:17
6
作者 刘思然 朱英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26-1033,共8页
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同时检测化妆品及香精中27种香料的方法。采用甲醇作为提取溶剂,经弱极性毛细管柱分离,用气相色谱-质谱检测,离子源为电子轰击离子(EI)源。该方法对麝香二甲苯、羟基香茅醛和羟异己基3-环己烯基甲醛的检出限分别为1.... 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同时检测化妆品及香精中27种香料的方法。采用甲醇作为提取溶剂,经弱极性毛细管柱分离,用气相色谱-质谱检测,离子源为电子轰击离子(EI)源。该方法对麝香二甲苯、羟基香茅醛和羟异己基3-环己烯基甲醛的检出限分别为1.2、15和15 mg/kg ,其余香料的检出限为3.0 mg/kg 。27种香料在相应的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等于0.996。在3个加标浓度下,麝香二甲苯的回收率为73.3%~76.1%,其余为81.5%~118%,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采用建立的方法对69份香精或标示含香料化妆品进行检测,全部样品都检测出含有一种或多种香料。该方法适用于化妆品及香精中27种香料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 香料 香精 化妆品
下载PDF
原位聚合法制备微胶囊过程中的ζ电位 被引量:6
7
作者 罗艳 陈水林 +1 位作者 陆大年 陈小立 《印染助剂》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6-7,8,共3页
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香料微胶囊及分散染料微胶囊,并分别测定了不同配比系统调节剂和香料、染料微胶囊制备过程中不同阶段体系的ζ电位,对微胶囊制备过程中表面电位的变化情况作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 原位聚合 香料 分菜染料 微胶囊化 Ζ电位
下载PDF
香精微胶囊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邹黎明 王燕萍 王依民 《中国纺织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1期1-4,共4页
以香精为芯料,以明胶-阿拉伯胶为囊材,通过复凝聚法制备出一系列不同工艺条件下的微胶囊,分别测得微胶囊的内径、外径和膜厚,从而揭示出微胶囊制囊工艺对微胶囊性能的影响规律。
关键词 微胶囊 香精 膜厚 复凝聚法 制备
下载PDF
纺织品加香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张平安 刘冬芝 黄泽元 《棉纺织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599-601,共3页
介绍了一种专门用于纺织品加香的长效、缓释型微囊香精的制备机理及方法 ,对其加香方法进行了探索 ,并用有机硅与专用微囊香精相结合 ,制成了芳香布匹 ,认为纯粹的物理方法难以使微囊香精在纺织上达到满意的赋香效果 ,而将反应性粘合剂... 介绍了一种专门用于纺织品加香的长效、缓释型微囊香精的制备机理及方法 ,对其加香方法进行了探索 ,并用有机硅与专用微囊香精相结合 ,制成了芳香布匹 ,认为纯粹的物理方法难以使微囊香精在纺织上达到满意的赋香效果 ,而将反应性粘合剂、助剂、柔软剂与微囊香精混匀后处理成品布 ,是理想的加香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织品 微囊香精 粘合剂 香味 加香 赋香效果
下载PDF
黄樟油素的开发与利用 被引量:12
10
作者 唐健 《河北化工》 2009年第5期2-4,共3页
概述了黄樟油素的研究与开发现状,重点介绍了用黄樟油素来合成各种香料的方法,指出了解决黄樟油素资源问题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 黄樟油素 香料 合成 资源 开发
下载PDF
梅衣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12
11
作者 丁智慧 丁靖垲 +1 位作者 娄加凤 张銧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1990年第1期99-106,共8页
从梅衣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经光谱鉴定,它们分别为黑茶渍素、氯代黑茶渍素、茶渍衣酸、苔黑酚羧酸、苔黑酚羧酸乙酯、β-苔黑酚羧酸甲酯、柔扁枝衣酸、分歧扁枝衣酸及赤星衣酸甲酯。用气相色谱和色谱-质谱联用法,对梅衣精油和梅衣浸膏... 从梅衣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经光谱鉴定,它们分别为黑茶渍素、氯代黑茶渍素、茶渍衣酸、苔黑酚羧酸、苔黑酚羧酸乙酯、β-苔黑酚羧酸甲酯、柔扁枝衣酸、分歧扁枝衣酸及赤星衣酸甲酯。用气相色谱和色谱-质谱联用法,对梅衣精油和梅衣浸膏分别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梅衣浸膏中共鉴定了37个成分,主要为赤星衣酸乙酯、β-苔黑酚羧酸甲酯、苔黑酚羧酸乙酯等。梅衣精油鉴定了47个成分,未发现有特殊苔香香气的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衣 精油 地衣香料 化学成分
下载PDF
包结络合法制备香精微胶囊的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颜铭池 许英梅 +1 位作者 安晓雯 张秋民 《日用化学品科学》 CAS 2006年第4期19-21,25,共4页
用包结络合法,采用β-环糊精作为壁材,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作为乳化剂,对油溶性香精进行包埋,得到了稳定性和缓释性较好的微胶囊,经红外光谱分析进行了结构表征,并通过热重分析测定了其包埋率为23%。探讨了不同表面活性剂的乳化作用对其... 用包结络合法,采用β-环糊精作为壁材,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作为乳化剂,对油溶性香精进行包埋,得到了稳定性和缓释性较好的微胶囊,经红外光谱分析进行了结构表征,并通过热重分析测定了其包埋率为23%。探讨了不同表面活性剂的乳化作用对其微胶囊形成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用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Span-80)作为乳化剂可使微胶囊得到较高的包埋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精 表面活性剂 微胶囊 Β-环糊精
下载PDF
乙酸苄酯香料综述 被引量:12
13
作者 王贵新 《辽宁化工》 CAS 2000年第3期154-155,共2页
论述了香料乙酸苄酯发展过程 ,国内、外生产情况及替代物等。
关键词 乙酸苄酯 香料 苄氯 苄醇 综述
下载PDF
红没药醇和异红没药醇的合成进展 被引量:12
14
作者 黄瑞 张建水 +2 位作者 刘烽 欧文华 潘仙华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第2期141-146,162,共7页
红没药醇是自然界中存在较多的倍半萜烯类化合物之一,在医药行业以及香料香精化妆品中应用广泛;异红没药醇是2003年新发现的一种天然产物,其β异构体具有令人愉快的铃兰花香,受到调香师和香料化学家的重视。现对红没药醇和异红没药醇的... 红没药醇是自然界中存在较多的倍半萜烯类化合物之一,在医药行业以及香料香精化妆品中应用广泛;异红没药醇是2003年新发现的一种天然产物,其β异构体具有令人愉快的铃兰花香,受到调香师和香料化学家的重视。现对红没药醇和异红没药醇的合成方法进行综述,为红没药醇的开发利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没药醇 异红没药醇 倍半萜烯 香料 合成
下载PDF
覆盆子酮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杜志达 曾昭国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31-333,共3页
用正交实验法研究了对羟基苯甲醛与丙酮的缩合反应条件。优选的工艺条件是 :物料物质的量比n(对羟基苯甲醛 )∶n(丙酮 )∶n(氢氧化钠 ) =1.0∶2 5∶2 5 ;反应温度为 30℃ ;反应时间为 5h。缩合反应产物 (不饱和酮 )的收率按对羟基苯... 用正交实验法研究了对羟基苯甲醛与丙酮的缩合反应条件。优选的工艺条件是 :物料物质的量比n(对羟基苯甲醛 )∶n(丙酮 )∶n(氢氧化钠 ) =1.0∶2 5∶2 5 ;反应温度为 30℃ ;反应时间为 5h。缩合反应产物 (不饱和酮 )的收率按对羟基苯甲醛计达到 84 2 %。不饱和酮经常规加氢还原、减压蒸馏、混合溶剂重结晶后得覆盆子酮 ,收率按对羟基苯甲醛计为 6 1 8%。产品为白色针状晶体 ,具有强烈的覆盆子香气 ,熔点 82~ 84℃ ,质量分数 >99 5 % ,达到QB 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盆子酮 香料 缩合 合成
下载PDF
2个地区祁连圆柏叶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刘喜梅 李海朝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49-154,共6页
祁连圆柏(Sabina przewalskii)为柏科(Cupressaceae)圆柏属(Sabina)高大常绿针叶乔木,是我国特有树种,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东北部和黄土高原的西部边缘地带,在青海除玉树州外,各天然林区均有分布,是蒙新、黄土、青藏三大高原交汇... 祁连圆柏(Sabina przewalskii)为柏科(Cupressaceae)圆柏属(Sabina)高大常绿针叶乔木,是我国特有树种,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东北部和黄土高原的西部边缘地带,在青海除玉树州外,各天然林区均有分布,是蒙新、黄土、青藏三大高原交汇处祁连山针叶林带重要的建群种之一。该树种分布于海拔2 600~4 300 m的阳坡、半阳坡(Chen et 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圆柏 挥发油 水蒸气蒸馏 GC-MS 香料
下载PDF
香料糠酸甲酯的新法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11
17
作者 汪朝阳 王瑞香 +1 位作者 梁陈生 李彦东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98-200,共3页
从糠醛出发 ,由制备的糠酸和甲醇反应 ,在盐酸催化下 ,合成了香料糠酸甲酯 ,并用IR、1HNMR、GC等进行了表征 ;探讨了包括高纯度糠酸的制备在内的反应影响因素 ,在醇酸物质的量之比为 5∶1、催化剂体积占甲醇体积 13.0 %、反应时间 3h的... 从糠醛出发 ,由制备的糠酸和甲醇反应 ,在盐酸催化下 ,合成了香料糠酸甲酯 ,并用IR、1HNMR、GC等进行了表征 ;探讨了包括高纯度糠酸的制备在内的反应影响因素 ,在醇酸物质的量之比为 5∶1、催化剂体积占甲醇体积 13.0 %、反应时间 3h的最佳工艺条件下 ,酯化收率为81 0 % ,收率比硫酸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香料 糠酸甲酯 合成 表征 盐酸 催化合成 糠酸 糠醛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香水中24种香料类过敏原物质残留量 被引量:11
18
作者 王玉健 梁振纲 +1 位作者 符灵梅 董存柱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472-477,共6页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香水中24种香料类过敏原物质残留量的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以电喷雾离子源(ESI)、多反应监测模式扫描,外标法定量。结果显示,24种香料类过敏原物质在1.0~5.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仪器检出限...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香水中24种香料类过敏原物质残留量的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以电喷雾离子源(ESI)、多反应监测模式扫描,外标法定量。结果显示,24种香料类过敏原物质在1.0~5.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仪器检出限为1.0 mg/L,方法的检测限为5.0 mg/kg,定量限为15.0 mg/kg,添加水平为5,10和20 mg/kg时,24种香料类过敏原物质的平均回收率为85.9%~110.0%,精密度为5.5%~12.0%(n=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水 过敏原 香料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下载PDF
碳素基体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法/质谱法测定香水中的有机挥发物 被引量:8
19
作者 方瑞斌 王建 +2 位作者 李蕾 邱玲 王亮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54-56,共3页
以新碳素基体固相微萃取装置吸附后直接气相色谱法 (GC)、气相色谱法 -质谱法 (GC -MS)进样 ,得到一种关于香水中挥发物分析的新方法 ,作为香水品质鉴定的重点参考。讨论了影响分析结果的一些重要因素。该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 ,所选... 以新碳素基体固相微萃取装置吸附后直接气相色谱法 (GC)、气相色谱法 -质谱法 (GC -MS)进样 ,得到一种关于香水中挥发物分析的新方法 ,作为香水品质鉴定的重点参考。讨论了影响分析结果的一些重要因素。该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 ,所选代表物的最低检出量为 3× 10 -9~ 160× 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水 碳素基体 固相微萃取 有机挥发物 气相色谱法 质谱法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香水中5种合成麝香 被引量:11
20
作者 王冠男 汤桦 +2 位作者 陈大舟 冯洁 李蕾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5-140,共6页
建立了香水中5种合成麝香的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方法。实验选用65μm的聚二甲基硅氧烷-二乙烯基苯(PDMS-DVB)萃取纤维,在磁力搅拌600 r/min条件下,考察了萃取温度、平衡时间、萃取时间、解吸时间、进样口温度和盐效应... 建立了香水中5种合成麝香的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方法。实验选用65μm的聚二甲基硅氧烷-二乙烯基苯(PDMS-DVB)萃取纤维,在磁力搅拌600 r/min条件下,考察了萃取温度、平衡时间、萃取时间、解吸时间、进样口温度和盐效应6个方面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优化后的条件为:10 mL顶空瓶中加入适量用水稀释过的样品,于60℃平衡3 min后,顶空萃取20 min,随即插入气相色谱进样口,于250℃解吸3 min进行定性、定量分析。5种合成麝香在0.05~1.00μg/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检出限(LOD)为0.6~2.1 ng/g。空白样品在3个浓度加标水平下(0.05,0.50,1.00μg/g)的回收率为82.0%~103.3%,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8%~9.4%。本方法简便、准确、快速、灵敏,适用于香水中合成麝香的分析检验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合成麝香 香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