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南加里东运动研究综述及其性质初探1 被引量:17
1
作者 胡艳华 钱俊锋 +3 位作者 褚先尧 徐岩 顾明光 李建峰 《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42-48,71,共8页
加里东运动导致了华南地区诸省泥盆系与前泥盆地层之间构造不整合。为了弄清此次运动的性质,本文首先回顾了加里东运动的相关术语,然后综合分析了华南地区志留系地层的大规模缺失、奥陶纪―志留纪界线附近古地理格局大变化、加里东期同... 加里东运动导致了华南地区诸省泥盆系与前泥盆地层之间构造不整合。为了弄清此次运动的性质,本文首先回顾了加里东运动的相关术语,然后综合分析了华南地区志留系地层的大规模缺失、奥陶纪―志留纪界线附近古地理格局大变化、加里东期同位素年龄信息。作者认为:华南加里东运动的实质是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在奥陶纪末到志留纪发生的板内碰撞运动,这种碰撞导致的挤压作用使元古代地壳基底发生深熔作用,产生华南地区大面积分布的花岗质岩石和混合岩,以及变质、变形作用;同时,也是这次板内碰撞作用导致了始于晚奥陶世的华南地壳大规模抬升,从而造成华南大范围内志留系地层的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里东运动 华南志留系 古地理格局
下载PDF
上扬子E-C转换期古地理格局及其地球动力学机制探讨 被引量:16
2
作者 侯明才 邢凤存 +4 位作者 徐胜林 林良彪 刘欣春 熊富浩 黄虎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02-917,共16页
E-C转换时期上扬子陆块边缘呈现明显的台—棚格局,发育有广元—绵阳—磨溪、城口、峨边、彭水老厂坪和毕节等陆棚。整体呈近南北向展布,向边缘的开阔海开口,呈喇叭状。其中以广元—绵阳—大磨溪为最大,长约200 km,最宽处大于100km,最窄... E-C转换时期上扬子陆块边缘呈现明显的台—棚格局,发育有广元—绵阳—磨溪、城口、峨边、彭水老厂坪和毕节等陆棚。整体呈近南北向展布,向边缘的开阔海开口,呈喇叭状。其中以广元—绵阳—大磨溪为最大,长约200 km,最宽处大于100km,最窄处30 km,面积约5.4×104km2。下震旦统陡山沱组—上震旦统灯影组三段—下寒武统筇竹寺组,从初始出现到最后消亡,经历了约110 Ma。台地上为碳酸盐岩沉积,深水陆棚相区内发育麦地坪+筇竹寺+沧浪铺黑色含磷硅质岩、硅质白云岩,夹有胶磷矿条带(资4井),环陆棚的外缘发育碳酸盐岩颗粒滩。川西—川北沿龙门山—米仓山一线密集分布的800~760 Ma左右的岩浆岩及其Hf同位素值指示了伴随Rodinia大陆裂解,在上扬子的西部和北部边缘发育了以荥经、宝兴为节点的三叉裂谷,向北东方向的一支大致沿松潘甘孜地块与扬子地块的边界裂开,裂开的深度已经达到了上地幔(陆间裂谷),向西北方向的原洋裂谷可能沿丹巴、小金—金川伸入古祁连海域。沿绵阳—广元、安康—平利、乐山—内江—女基井一线,有伸进上扬子台地内部的陆内裂谷发育。这些陆内裂谷控制了E-C转换时期上扬子西部和北部边缘台—棚分异格局。从Rodinia大陆裂解及其随后上扬子板块边缘的沉积格局看,大陆边缘的台—棚分异格局是超大陆的裂解的古地理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理格局 地球动力学 E-C转换期 Rodinia大陆裂解 上扬子地区
下载PDF
论塔里木——扬子板块及其古地理格局 被引量:12
3
作者 段吉业 葛肖虹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CSCD 1992年第3期250-268,共19页
本文重新审视塔里木与华北、扬子板块的亲疏关系,提出秦祁昆褶皱带应解体,柴达木、阿拉善与塔里木板块原为一体.新的古地理格局是塔里木—扬子板块为晋宁(塔里木)运动之后,形成的一个巨型克拉通,南方型震旦系及其冰成岩是其原始范围的标志.
关键词 古地理格局 塔里木 板块 扬子板块
下载PDF
石臼坨凸起西部陡坡带古物源差异演化模式及其对储层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4
4
作者 代黎明 徐长贵 +1 位作者 王清斌 庞小军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1-59,共9页
渤海海域属于典型的陆相断陷盆地,储层预测一直是中深层勘探的难点。利用钻井、三维地震以及岩矿测试等资料,改变以现今残留基岩面貌作为源-汇分析的思路,以动态源-汇分析思路为指导,对渤海石臼坨凸起西部陡坡带进行了古物源恢复,重塑... 渤海海域属于典型的陆相断陷盆地,储层预测一直是中深层勘探的难点。利用钻井、三维地震以及岩矿测试等资料,改变以现今残留基岩面貌作为源-汇分析的思路,以动态源-汇分析思路为指导,对渤海石臼坨凸起西部陡坡带进行了古物源恢复,重塑了不同时期的古地理格局,并建立了物源差异演化模式。分析了物源差异演化对储层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在东三段沉积时期,石臼坨凸起西部陡坡带不同位置由于提供物源的母岩类型不同,对沉积区扇体的规模和储层物性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西部以碳酸盐岩为主要物源,储层灰质胶结普遍,物性较差;中部为变质花岗岩、碳酸盐岩和碎屑岩混合提供物源,储层物性中等;东部以火成岩持续提供物源,剥蚀后形成大量碎屑颗粒,砂体规模和储层物性明显优于中西部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臼坨凸起 西部陡坡带 物源 古地理格局 差异演化 储层物性
下载PDF
吐—哈盆地二叠,三叠纪地层分布及古地理格局 被引量:9
5
作者 牟中海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14-20,共7页
本文依据露头资料和地震资料,论述了吐—哈盆地二叠、三叠系的分布范围及沉积时的古地理面貌,认为二叠、三叠系主要分布于托克逊坳陷、哈密坳陷、博格达山前和觉罗塔格山—中央断裂之间,在二叠、三叠系沉积期间,盆地南北界山、台北南部... 本文依据露头资料和地震资料,论述了吐—哈盆地二叠、三叠系的分布范围及沉积时的古地理面貌,认为二叠、三叠系主要分布于托克逊坳陷、哈密坳陷、博格达山前和觉罗塔格山—中央断裂之间,在二叠、三叠系沉积期间,盆地南北界山、台北南部大部分地区、了墩隆起、南部单斜带的大部分地区为剥蚀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 分布 古地理 二叠纪 三叠纪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