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8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RSM-BBD的废石-风砂胶结体配合比与强度试验研究 被引量:45
1
作者 付自国 乔登攀 +3 位作者 郭忠林 谢锦程 黄飞 王佳信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94-703,共10页
充填料浆配合比的选择直接决定了充填体的强度及运行成本。根据两种骨料混合堆积密实度试验,得到废石风砂最优配比。利用Design-Expert软件中的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及响应面法(RSM)研究了料浆质量分数、水泥用量和骨料配比对充... 充填料浆配合比的选择直接决定了充填体的强度及运行成本。根据两种骨料混合堆积密实度试验,得到废石风砂最优配比。利用Design-Expert软件中的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及响应面法(RSM)研究了料浆质量分数、水泥用量和骨料配比对充填体不同龄期内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建立了以粗骨料胶结体3,7,28 d强度为响应值的三元二次回归模型,并对该模型的适用性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充填体强度不仅受单一因素影响,而且两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强度影响显著。由模型的响应曲面可知,质量分数与骨料配比的交互作用对充填体早期强度影响显著,水泥用量与骨料配比的交互作用对充填体中期强度影响显著,质量分数与水泥用量的交互作用对充填体后期强度显著。通过回归模型及建立的充填材料成本函数,优选出一组料浆配合比,经现场试验满足生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BB设计 充填骨料 堆积密实度 料浆配合比 强度试验 预测模型
下载PDF
散粒体重力堆积的三维离散元模拟 被引量:30
2
作者 黄晚清 陆阳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139-2143,共5页
在随机生成的单一粒径球体堆积体模型的基础上,采用离散单元法DEM模拟以立方体为边界条件的堆积体在重力场中的重新分布,并对颗粒的运动轨迹进行了追踪。结果表明:重力作用下,堆积体更趋于均匀、致密,表现为最终堆积密度及平均配位数的... 在随机生成的单一粒径球体堆积体模型的基础上,采用离散单元法DEM模拟以立方体为边界条件的堆积体在重力场中的重新分布,并对颗粒的运动轨迹进行了追踪。结果表明:重力作用下,堆积体更趋于均匀、致密,表现为最终堆积密度及平均配位数的增大;同时发现堆积体相对边界尺度(颗粒半径与堆积体边界长度之比)对堆积密度、配位数等计算参数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粒体 重力堆积 离散单元法 堆积密度 配位数
下载PDF
超高性能混凝土国内外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3
作者 孙世国 鲁艳朋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184-199,共16页
综合阐述了超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制技术、力学性能(抗压性能和抗拉性能)、构件受力性能与设计、耐久性。结果表明:为了使超高性能混凝土达高强的目的,须在降低水灰比的基础上提高堆积物的密实度。超高性能混凝土具有较高的抗拉性能;其轴... 综合阐述了超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制技术、力学性能(抗压性能和抗拉性能)、构件受力性能与设计、耐久性。结果表明:为了使超高性能混凝土达高强的目的,须在降低水灰比的基础上提高堆积物的密实度。超高性能混凝土具有较高的抗拉性能;其轴心抗拉强度、劈裂抗拉强度与抗折强度分别多在3~15 MPa、4~40 MPa与10~48 MPa范围内;且抗折强度具有明显的尺寸效应。4倍钢筋直径为试验测定UHPC与高强钢筋之间粘结强度的合理埋长;且粘结强度取决于能够桥接任何由荷载作用产生的裂缝的钢纤维数量。对UHPC梁进行抗弯性能分析时,建议受拉区拉应力取0.25倍RPC抗拉强度,考虑RPC拉应力对正截面抗弯承载力的贡献。随着剪跨比的减小及配箍率、纵筋率、钢纤维体积率等的提高,RPC梁的抗剪承载力不断增大。大偏心受压下,纤维有效抵制了UHPFRC柱的拉伸开裂,使试件产生延性破坏。与普通混凝土相比,超高性能混凝土具有更强的耐久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性能混凝土 配制技术 堆积密实度 力学性能 耐久性能
下载PDF
TiO_2和SiO_2薄膜应力的产生机理及实验探索 被引量:30
4
作者 顾培夫 郑臻荣 +1 位作者 赵永江 刘旭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6459-6463,共5页
对最常用的TiO2和SiO2薄膜应力,包括应力模型、应力测试方法和不同实验条件下的应力测试结果作了研究.基于曲率法模型,对TiO2和SiO2单层膜和多层膜进行了实验测试,得到了一些有价值的结果,特别是离子辅助淀积和基板温度等工艺参数对薄... 对最常用的TiO2和SiO2薄膜应力,包括应力模型、应力测试方法和不同实验条件下的应力测试结果作了研究.基于曲率法模型,对TiO2和SiO2单层膜和多层膜进行了实验测试,得到了一些有价值的结果,特别是离子辅助淀积和基板温度等工艺参数对薄膜应力的影响.提出了薄膜聚集密度是应力的重要因素,低聚集密度产生张应力,而高聚集密度产生压应力.在多层膜中通过调节工艺参数,适当地控制张应力或压应力,可使累积应力趋向于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应力 离子辅助淀积 聚集密度
原文传递
粉体堆积密度的理论计算 被引量:28
5
作者 吴成宝 胡小芳 段百涛 《中国粉体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6-81,共6页
考察了紧密堆积时多级理想球形颗粒混合粉体的堆积密度的理论值与粒级组分数的关系,紧密堆积时颗粒的粒度分布特征,以及堆积密度的理论值与单一粒径粉体空隙体积分数、颗粒干扰宽度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原始堆积密度越大,多粒级理想球... 考察了紧密堆积时多级理想球形颗粒混合粉体的堆积密度的理论值与粒级组分数的关系,紧密堆积时颗粒的粒度分布特征,以及堆积密度的理论值与单一粒径粉体空隙体积分数、颗粒干扰宽度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原始堆积密度越大,多粒级理想球形颗粒混合粉体达到相同的堆积密度所需的粒级数越少,各粒级的体积含量随着粒级的增加呈指数下降,且原始堆积密度越大,下降速度越快;其粒度分布符合对数正态分布;堆积密度的理论值与单一粉体空隙体积分数、颗粒干扰宽度的符合二元二次非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体 堆积密度 理论计算
下载PDF
堆石料颗粒形状对堆积密度及强度影响的离散元分析 被引量:29
6
作者 王蕴嘉 宋二祥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416-2426,共11页
颗粒形状不仅反映颗粒的形成历史,更是影响堆石料物理力学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值得深入研究。采用颗粒流程序PFC3D,根据实际颗粒形状建立不同球度的颗粒模型,并提出了数值试验中获取不同相对密实度试样的流程。讨论了球度对最大、最小... 颗粒形状不仅反映颗粒的形成历史,更是影响堆石料物理力学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值得深入研究。采用颗粒流程序PFC3D,根据实际颗粒形状建立不同球度的颗粒模型,并提出了数值试验中获取不同相对密实度试样的流程。讨论了球度对最大、最小孔隙比的影响,其结论与已有试验统计结果基本相符。分别以孔隙比和相对密实度为密度控制指标,对不同颗粒形状的试样进行等向固结和常规三轴试验,并分析了配位数、颗粒长轴各向异性、接触各向异性、结构各向异性等微观变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颗粒圆度较高且级配均匀时,球度对峰值摩擦角影响较小,主要影响残余摩擦角的大小。颗粒形状发生变化时,配位数影响试样强度但不起决定性作用,颗粒形状主要通过影响试样内接触以及接触力的各向异性程度来影响试样宏观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元法 颗粒形状 堆积密度 强度 微观参数
下载PDF
纳米压痕在水泥基材料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7
作者 赵素晶 孙伟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64-176,共13页
材料的宏观性能往往与它的微结构特征密不可分。作为一种尖端的测试技术,纳米压痕测得的是水泥基材料微结构中各相的本质力学特性。概述了纳米压痕的基本原理以及水泥基材料的样品制备方法和试验制度的确定,重点介绍了纳米压痕在水泥基... 材料的宏观性能往往与它的微结构特征密不可分。作为一种尖端的测试技术,纳米压痕测得的是水泥基材料微结构中各相的本质力学特性。概述了纳米压痕的基本原理以及水泥基材料的样品制备方法和试验制度的确定,重点介绍了纳米压痕在水泥基材料中的研究进展,并对存在的一些问题尤其是定量分析中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将纳米压痕和其他测试分析方法结合起来,对于分析和调控材料的宏观性能以及揭示水化硅酸钙(C–S–H)凝胶在纳米尺度的物理化学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压痕 压痕模量和硬度 水泥基材料 多相非匀质材料 水化硅酸钙凝胶 堆积密度
原文传递
颗粒级配对水泥基材料有害孔隙率的影响 被引量:27
8
作者 冯奇 刘光明 巴恒静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168-1172,共5页
水泥基材料的硬化浆体中含有大量的孔隙 ,其中的有害孔隙直接影响到耐久性 .依据所建立的微粒级配模型 ,采用粉煤灰、硅灰等球形颗粒掺合料及纳米纤维红粉 (NR)掺合料 ,设计球形颗粒紧密堆积体系与纳米纤维增强紧密堆积体系 ,讨论 2种... 水泥基材料的硬化浆体中含有大量的孔隙 ,其中的有害孔隙直接影响到耐久性 .依据所建立的微粒级配模型 ,采用粉煤灰、硅灰等球形颗粒掺合料及纳米纤维红粉 (NR)掺合料 ,设计球形颗粒紧密堆积体系与纳米纤维增强紧密堆积体系 ,讨论 2种混合体系内部的总孔隙率与有害孔隙率之间的关系 ,确定活性NR粉在水泥基材料中的作用 .研究表明 ,NR粉能够增加体系密实度 ,水泥混合体系硬化后期的总孔隙率与有害孔隙率之间服从对数关系 ,通过微粒级配模型可预知体系有害孔隙率及颗粒级配的合理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基材料 微粒级配模型 堆积密实度 有害孔隙率 纳米纤维红粉
下载PDF
复合水泥粒径分布对强度影响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8
9
作者 黄新 龙世宗 袁润章 《中国建材科技》 2000年第5期18-21,共4页
本文通过测定复合水泥各组分的粒径分布、测定和计算复合水泥的堆积密度,测定水泥砂浆的强度,得出:水泥石强度并不一定随水泥细度的增加、组分水化活性的提高而提高。水泥颗粒越细,水化活性越高,同时体系的堆积密度也越小;相反提... 本文通过测定复合水泥各组分的粒径分布、测定和计算复合水泥的堆积密度,测定水泥砂浆的强度,得出:水泥石强度并不一定随水泥细度的增加、组分水化活性的提高而提高。水泥颗粒越细,水化活性越高,同时体系的堆积密度也越小;相反提高粒径,增加堆积密度也要牺牲水化活性。复合水泥的最佳粒径分布应该使体系的堆积密度和水泥颗粒的水化活性相匹配,使体系获得尽可能大堆积密度,同时所产生的水化物足以使体系的原始孔隙被完全填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水泥 粒径分布 堆积密度 强度
下载PDF
球形颗粒随机排列过程的计算机模拟 被引量:11
10
作者 程远方 果世驹 赖和怡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87-391,共5页
利用离散元方法模拟了均匀球形颗粒的随机排列过程.在模拟过程中考虑了重力、颗粒间的接触力、摩擦力以及范德华力(VDWI);颗粒的运动包括平动和转动.研究表明,颗粒间的作用力对球形颗粒随机排列体的结构影响很大.对于粒径为100μ... 利用离散元方法模拟了均匀球形颗粒的随机排列过程.在模拟过程中考虑了重力、颗粒间的接触力、摩擦力以及范德华力(VDWI);颗粒的运动包括平动和转动.研究表明,颗粒间的作用力对球形颗粒随机排列体的结构影响很大.对于粒径为100μm球形颗粒,如果不考虑颗粒之间的摩擦力和范德华力,排列体为随机密排和有序密排的混合体,其排列密度为0.8696;考虑颗粒间的摩擦力和范德华力:排列密度降低为0.8213.描述了排列体几何结构随时间的演化过程、特定颗粒在排列过程中的运动轨迹及颗粒配位数的分布规律.同时给出了不同条件下二元系的排列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元 随机排列 排列密度 计算机模拟 球形颗粒
下载PDF
超细粉煤灰在低水胶比浆体中的密实填充作用 被引量:18
11
作者 龙湘敏 谢友均 刘宝举 《混凝土》 CAS CSCD 2002年第3期38-40,共3页
本文采用浆体最小需水量方法分析计算了水泥 -超细粉煤灰固体颗粒混合料体系的堆积密实度 ,并通过浆体密实度、流动性等试验方法研究分析了在低水胶比条件下超细粉煤灰对浆体物理密实填充的作用效应。试验结果表明
关键词 密实填充 堆积密实度 超细粉煤灰 最小需水量 高性能混凝土
下载PDF
球形化HMX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7
12
作者 徐容 李洪珍 +2 位作者 黄明 聂福德 陈娅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05-509,共5页
对溶剂侵蚀法进行了改进,获得了一种能够制备表面光滑球形HMX晶体颗粒的方法。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激光粒度仪表征了球形HMX的粒度和形貌,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比较了球形化前后HMX的热性能,用标准容器法和压缩刚度法分别测试... 对溶剂侵蚀法进行了改进,获得了一种能够制备表面光滑球形HMX晶体颗粒的方法。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激光粒度仪表征了球形HMX的粒度和形貌,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比较了球形化前后HMX的热性能,用标准容器法和压缩刚度法分别测试了球形化前后HMX晶体的堆积密度和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球形化后HMX呈球形度高,表面光滑,该方法不改变原有HMX的颗粒粒径分布,对热性能和机械感度未产生影响,但可将松装堆积密度提高13%以上,力学性能也得到了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球形HMX 堆积密度 力学性能
下载PDF
生物添加剂和填装密度对菊芋青贮饲料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7
13
作者 薛艳林 孙林 +9 位作者 殷国梅 张园园 白春生 孙娟娟 门果桃 赵和平 玉柱 孙启忠 张宇 刘思博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7年第1期39-43,共5页
为了比较菊芋青贮饲料和全株玉米青贮饲料的饲喂价值,研究乳酸菌和纤维素酶对菊芋青贮饲料品质的影响及筛选菊芋窖贮的最佳填装密度,该研究设置了3个试验,试验1:分别在初花期刈割菊芋、1/3乳线期刈割全株玉米调制青贮饲料,每种青贮饲料... 为了比较菊芋青贮饲料和全株玉米青贮饲料的饲喂价值,研究乳酸菌和纤维素酶对菊芋青贮饲料品质的影响及筛选菊芋窖贮的最佳填装密度,该研究设置了3个试验,试验1:分别在初花期刈割菊芋、1/3乳线期刈割全株玉米调制青贮饲料,每种青贮饲料重复3次;试验2:向菊芋原料中分别添加2.0 g/t乳酸菌(LAB)、2.0 g/t纤维素酶(CE)和2.0 g/t乳酸菌+2.0 g/t纤维素酶(LAB+CE),未添加为对照组(CK),混合均匀后调制青贮饲料,每个处理重复3次;试验3:设定5个填装密度,分别为550、600、650、700和750 kg/m^3,调制青贮饲料,每个密度处理重复3次。结果表明,菊芋青贮饲料发酵品质与全株玉米青贮饲料发酵品质没有差异,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低于全株玉米青贮饲料(P<0.05),干物质体外消化率显著高于全株玉米青贮饲料(P<0.05),菊芋青贮饲料的饲喂价值优于全株玉米青贮饲料。添加乳酸菌可显著降低菊芋青贮饲料的pH值、氨态氮占总氮量(P<0.05),显著提高乳酸菌含量(P<0.05),乳酸菌可改善菊芋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添加纤维素酶对菊芋青贮饲料发酵品质指标没有显著改善作用。随着填装密度的增加,菊芋青贮饲料的pH值和氨态氮占总氮量显著降低(P<0.05),乳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当填装密度高于650 kg/m^3时,青贮饲料未检测出丁酸,氨态氮占总氮量低于10%,表明填装密度高于650 kg/m^3可调制出优质菊芋青贮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芋青贮饲料 乳酸菌 纤维素酶 填装密度 发酵品质
下载PDF
矿物掺合料对低水胶比浆体流变性能的影响机制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张倩倩 刘建忠 +1 位作者 张丽辉 刘加平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22054-22057,22086,共5页
本实验研究了硅灰、粉煤灰和磨细矿渣对浆体流变性能的影响,并采用最小需水量法测试浆体中颗粒湿堆积密实度,通过分析颗粒表面的水膜层厚度探讨了掺合料对浆体流变性能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低水胶比水泥浆体表现出典型的剪切增稠特... 本实验研究了硅灰、粉煤灰和磨细矿渣对浆体流变性能的影响,并采用最小需水量法测试浆体中颗粒湿堆积密实度,通过分析颗粒表面的水膜层厚度探讨了掺合料对浆体流变性能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低水胶比水泥浆体表现出典型的剪切增稠特性,掺入硅灰增加了浆体的屈服应力和粘度,浆体由剪切增稠转变为剪切变稀。粉煤灰和磨细矿渣均降低了浆体屈服应力和粘度,但对流体特性无显著影响。水膜层厚度是影响浆体流变性能的关键因素,可反映颗粒堆积和颗粒总比表面的共同作用,水膜层厚度越小,浆体屈服应力和粘度越大。水膜层厚度随硅灰掺量的增加而减小,随粉煤灰和磨细矿粉掺量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浆体 矿物掺合料 流变性能 堆积密实度 水膜层厚度
下载PDF
连续粒径水泥颗粒在浆体中的堆积密度 被引量:12
15
作者 朱宝林 黄新 +2 位作者 郭晔 马保国 朱洪波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6年第4期447-452,共6页
通过流动度试验发现,粒径分布不同的水泥在相同流动度时其需水量有显著差异,说明粒径分布不同的水泥其堆积密度不同;推导了连续粒径粉体在浆体中的堆积密度计算公式,并通过试验对该公式进行了验证.
关键词 浆体 需水量 连续粒径分布 堆积密度
下载PDF
天然火山渣轻骨料混凝土骨料体系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黎蔚诗 王旭 +2 位作者 夏京亮 周永祥 李固华 《建筑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6-81,共6页
为研究粗骨料堆积密度变化及砂率变化对火山渣轻骨料混凝土性能的影响,通过改变不同单粒级骨料体积含量来改变粗骨料堆积密度和砂率,并测试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能以及硬化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研究表明:当最大公称粒径为16mm的单粒级火山... 为研究粗骨料堆积密度变化及砂率变化对火山渣轻骨料混凝土性能的影响,通过改变不同单粒级骨料体积含量来改变粗骨料堆积密度和砂率,并测试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能以及硬化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研究表明:当最大公称粒径为16mm的单粒级火山渣粗骨料与最大公称粒径为10mm的单粒级火山渣粗骨料两粒级体积比为7∶3时,达到最紧密堆积,此时混凝土最密实,抗压强度最高;火山渣粗骨料与火山砂细骨料体积比为7∶6时,即砂率为46%时,火山渣轻骨料混凝土具有最佳的工作性与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渣 轻骨料混凝土 颗粒级配 堆积密度 砂率
原文传递
芯片级LED封装光源结构散热性能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2
17
作者 刘超 傅仁利 +3 位作者 顾席光 周鸣 田扬 蔡君德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34-243,共10页
采用计算机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芯片级封装(CSP)LED的散热特性,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利用有限体积方法模拟计算了在直径为25mm、厚度为1mm的铝基板上采用芯片级封装方式封装LED模组的散热特性,模拟计算表明芯片的结温与封装芯片功率和芯... 采用计算机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芯片级封装(CSP)LED的散热特性,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利用有限体积方法模拟计算了在直径为25mm、厚度为1mm的铝基板上采用芯片级封装方式封装LED模组的散热特性,模拟计算表明芯片的结温与封装芯片功率和芯片间距密切相关,要实现芯片工作温度低于120℃的技术要求,芯片的间距和芯片功率都要考虑。封装芯片间距为3.5mm时,只有单颗功率为0.5 W的芯片可以满足封装要求。而随着封装芯片间距增大,适用的芯片功率逐渐提高,当封装芯片间距为7.25mm时,功率小于3 W的CSP芯片都适用于LED封装。输入功率一定时,模组的热阻随着封装密度的增加而减小,当封装密度为15.13%时,模组热阻可以降至2.26K/W。芯片级封装的LED模组热阻低,是下一代LED封装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器件 散热 数值模拟 LED 芯片级封装 封装密度
原文传递
川东石炭系气藏天然气充满度类型及其控制因素探讨 被引量:12
18
作者 冉宏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34-37,共4页
本文在总结川东地区现已勘探开发的石炭系气藏天然气不同充满度类型的基础上,探讨了控制天然气充满度的主要因素。提出多烃源是形成高充满度气藏的物质基础,志留系是为石炭系气藏提供天然气的重要气源;开江古隆起-斜坡带的历史继承... 本文在总结川东地区现已勘探开发的石炭系气藏天然气不同充满度类型的基础上,探讨了控制天然气充满度的主要因素。提出多烃源是形成高充满度气藏的物质基础,志留系是为石炭系气藏提供天然气的重要气源;开江古隆起-斜坡带的历史继承性发展,控制了烃类的富集和保存,是形成高充满度气藏的又一重要原因;断层及各种圈闭等保存条件是形成天然气充满度高低的直接原因。进而指出在开江古隆起-斜坡带有关的高陡构造带的两翼或两端的潜伏构造及向斜里的低缓背斜和低陡背斜,钻获高充满度石炭系气藏前景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炭纪 气藏 天然气 川东地区
下载PDF
基于减水剂吸附行为的再生微粉-水泥浆体黏度调控机理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贞 刘加平 +3 位作者 乔敏 于诚 谢惟肖 陈俊松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9-45,共7页
为提升再生微粉-水泥基材料的工作性能,本工作研究了三种减水剂对再生微粉-水泥浆体流变性能的影响,通过分析再生微粉对减水剂的吸附行为、浆体颗粒堆积密实度和间隙液黏度等,揭示减水剂吸附行为对再生微粉-水泥浆体黏度的影响机制。结... 为提升再生微粉-水泥基材料的工作性能,本工作研究了三种减水剂对再生微粉-水泥浆体流变性能的影响,通过分析再生微粉对减水剂的吸附行为、浆体颗粒堆积密实度和间隙液黏度等,揭示减水剂吸附行为对再生微粉-水泥浆体黏度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减水剂在再生微粉表面具有更强的吸附性,当浆体流动度接近时,羧酸基和磺酸基减水剂吸附率高于磷酸基减水剂,磷酸基减水剂使浆体获得更高的堆积密实度和间隙液黏度,两者共同影响再生微粉-水泥浆体的黏度;再生微粉取代率低时,较低的间隙液黏度使羧酸基和磺酸基减水剂再生微粉-水泥浆体的黏度更低,但是取代率高(30%)时,磷酸基减水剂对混合粉体更强的分散能力使再生微粉-水泥浆体中颗粒堆积密实度大幅度增加,浆体黏度低于其他两种减水剂浆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微粉 减水剂 剩余黏度 间隙液黏度 吸附 颗粒堆积
下载PDF
Random packing of tetrahedral particles using the polyhedral discrete element method 被引量:8
20
作者 Shiwei Zhao Xiaowen Zhou +1 位作者 Wenhui Liu Chengguang Lai 《Particu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6期109-117,共9页
The random packing of tetrahedral particles is studied by applying the discrete element method (DEM), which simulates the effects of friction, height ratio, and eccentricity. The model predictions are ana- lyzed in ... The random packing of tetrahedral particles is studied by applying the discrete element method (DEM), which simulates the effects of friction, height ratio, and eccentricity. The model predictions are ana- lyzed in terms of packing density and coordination number (CN).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friction has the maximal effect on packing density and mean CN among the three parameters. The packing den- sity of the regular tetrahedron is 0.71 when extrapolated to a zero friction effect. The shape effects of height ratio and eccentricity show that the regular tetrahedron has the highest packing density in the family of tetrahedra,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what has been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Compared with geometry-based packing algorithms, the DEM packing density is much lower. This demonstrates that the inter-particle mechanical forces have a considerable effect on packing. The DEM results agree with the published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ing that the polyhedral DEM model is suitable for simulating the random packing of tetrahedral partic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crete element method Random packing Tetrahedral particle Coordination number packing densit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