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4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替比夫定或拉米夫定抗乙型肝炎病毒的疗效预测探讨 被引量:141
1
作者 贾继东 侯金林 +16 位作者 尹有宽 徐道振 谭德明 牛俊奇 周霞秋 王宇明 朱理珉 贺永文 任红 万谟彬 陈成伟 巫善明 陈亚岗 许家璋 王勤环 魏来 马红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42-345,共4页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拉米夫定治疗24周时对HBV的抑制程度,与治疗1年疗效的相关性,探讨临床实用的疗效预测指标。方法Ⅲ期临床研究,采用随机、对照、双盲、双模拟、多中心设计。共入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32例,其中替比夫定组167例,拉米夫定...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拉米夫定治疗24周时对HBV的抑制程度,与治疗1年疗效的相关性,探讨临床实用的疗效预测指标。方法Ⅲ期临床研究,采用随机、对照、双盲、双模拟、多中心设计。共入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32例,其中替比夫定组167例,拉米夫定组165例。根据治疗24周时血清HBV DNA的水平,将患者分为4组:PCR低于检测下限(QL)组(〈300拷贝/ml)、QL-〈10^3拷贝/ml组、10^3-〈10^4拷贝/ml组和≥104拷贝/ml组。结果治疗52周时,替比夫定组血清HBV DNA自基线下降6.2log10,拉米夫定组下降5.4log10,t=3.6,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的比例分别为69.6%和43.4%,χ^2=6.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论替比夫定组还是拉米夫定组治疗24周时HBV DNA水平越低,在52周HBV DNA达到PCR检测不到的水平、HBeAg血清转换和ALT复常的比率越高,48周病毒耐药的发生率越低。24周时替比夫定组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的患者在52周时达到HBeAg血清转换的比率为43.3%,≥300拷贝/ml患者为8.8%,χ^2=21.6,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替比夫定或拉米夫定治疗24周时,PCR检测不到HBV DNA,提示在52周可达到较佳疗效;24周时病毒水平下降不理想提示发生耐药的可能性增加。24周对HBV DNA的抑制程度可作为1年疗效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核苷酸类 拉米夫定 替比夫定
原文传递
天然与发酵培养冬虫夏草中核苷类成分的含量及其变化 被引量:69
2
作者 李绍平 李萍 +3 位作者 季晖 张平 董婷霞 詹华强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36-439,共4页
目的 比较天然和人工培养冬虫夏草中核苷类成分的含量 ,并考察其变化。方法 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测定天然和人工冬虫夏草中核苷类成分的含量 ;考察湿热对冬虫夏草中核苷类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 人工冬虫夏草的核苷含量明显高于天然冬... 目的 比较天然和人工培养冬虫夏草中核苷类成分的含量 ,并考察其变化。方法 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测定天然和人工冬虫夏草中核苷类成分的含量 ;考察湿热对冬虫夏草中核苷类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 人工冬虫夏草的核苷含量明显高于天然冬虫夏草 ;新采集的天然冬虫夏草中核苷类物质含量极低 ,而采集日久者核苷类成分含量较高 ;湿热可明显增加天然冬虫夏草中核苷类物质的含量 ,但对人工冬虫夏草中核苷类成分的含量无明显影响。结论 天然和人工冬虫夏草中核苷类成分存在一定差异 ,天然冬虫夏草中核苷类物质可能主要来源于大分子核苷 (酸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虫夏草 核苷 腺苷 鸟苷 尿苷 含量
下载PDF
HPLC-ESI-MS测定冬虫夏草和蚕蛹虫草中腺苷和虫草素含量 被引量:69
3
作者 黄兰芳 郭方遒 +1 位作者 梁逸曾 陈本美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762-764,共3页
目的 :建立测定冬虫夏草及蚕蛹虫草中腺苷和虫草素的方法。方法 :HPLC ESI MS法 ,用甲醇为提取溶剂 ,采用选择性离子检测 (SIM)和电喷雾离子化 (ESI) ;色谱条件 :ShimadzuVP ODS色谱柱 ;流动相水 甲醇 甲酸(94∶5∶1) ,以 2 氯腺苷... 目的 :建立测定冬虫夏草及蚕蛹虫草中腺苷和虫草素的方法。方法 :HPLC ESI MS法 ,用甲醇为提取溶剂 ,采用选择性离子检测 (SIM)和电喷雾离子化 (ESI) ;色谱条件 :ShimadzuVP ODS色谱柱 ;流动相水 甲醇 甲酸(94∶5∶1) ,以 2 氯腺苷为内标。结果 :腺苷回归方程Y =0 .1346X +0 .0 12 9,r=0 .9984 ,线性范围 0 .5~ 12 4 .5mg·L-1;虫草素回归方程Y =0 .2 16 4X +0 .0 2 15 ,r=0 .9991,线性范围 0 .5~ 136 .5mg·L-1;腺苷和虫草素加样回收率分别为 95 .8%及 98.1%。结论 :方法灵敏、快速和选择性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苷 虫草素 HPLC-ESI-MS 蚕蛹虫草 冬虫夏草 含量 色谱条件 甲醇 选择性 甲酸
下载PDF
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55
4
作者 邓中平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26-329,共4页
恩替卡韦是一种有效的、选择性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脱氧鸟嘌呤核苷类似物,由Bristol MyersSquibb公司研究开发,用于治疗乙型肝炎。体外试验表明,恩替卡韦比其他核苷类似物更有效。动物模型和人体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恩替卡韦具有极强... 恩替卡韦是一种有效的、选择性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脱氧鸟嘌呤核苷类似物,由Bristol MyersSquibb公司研究开发,用于治疗乙型肝炎。体外试验表明,恩替卡韦比其他核苷类似物更有效。动物模型和人体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恩替卡韦具有极强的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降低血清病毒DNA水平的作用,对耐拉米夫定的突变病毒株仍然有效,且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和线粒体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苷类 肝炎 乙型 安全 药物疗法 替卡韦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硬化的抗病毒治疗 被引量:57
5
作者 谢青 桂红莲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837-838,共2页
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每年约有2.1%~6.0%进展为肝硬化。年龄、病毒复制程度、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合并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等都影响HBV感染后进展至肝硬化的速率。而进展至肝硬化后HBV仍可持续存在,血清乙型肝炎e... 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每年约有2.1%~6.0%进展为肝硬化。年龄、病毒复制程度、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合并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等都影响HBV感染后进展至肝硬化的速率。而进展至肝硬化后HBV仍可持续存在,血清乙型肝炎e抗原(HBeAg)或HBV DNA阳性,这些患者还处在进展至肝硬化失代偿和肝癌(HCC)的危险中,只有抗病毒治疗,即清除或持续抑制HBV,才能减少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延长生存率,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肝硬化 干扰素Α 核苷类
原文传递
核苷(酸)类似物经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低病毒血症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51
6
作者 鲁凤民 封波 +15 位作者 郑素军 蒋素贞 杨瑞锋 福军亮 纪冬 党双锁 鲁晓擘 陈红松 陈新月 任红 高志良 南月敏 徐小元 牛俊奇 张文宏 庄辉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68-1274,共7页
临床上广泛使用的一线抗HBV药物核苷(酸)类似物(NAs)可有效地抑制HBV DNA复制,显著减缓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疾病进展,减少包括肝衰竭和肝癌在内的终末期肝病的发生。然而,临床上有一部分CHB患者在接受一线NAs治疗48周或更长时间后,... 临床上广泛使用的一线抗HBV药物核苷(酸)类似物(NAs)可有效地抑制HBV DNA复制,显著减缓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疾病进展,减少包括肝衰竭和肝癌在内的终末期肝病的发生。然而,临床上有一部分CHB患者在接受一线NAs治疗48周或更长时间后,其血清HBV DNA仍持续或间歇性地高于灵敏核酸试剂的检测下限。本文作者经讨论对低病毒血症(LLV)形成如下定义:持续性LLV,指对接受恩替卡韦、富马酸替诺福韦酯或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治疗48周及以上的CHB患者,用灵敏的定量PCR方法至少连续检测2次,每次间隔3~6个月,HBV DNA均阳性,但<2000 IU/ml;间歇性LLV是指用灵敏的qPCR法至少连续检测3次,每次间隔3~6个月,HBV DNA为间歇性阳性,但<2000 IU/ml。诊断LLV应注意排除患者存在用药依从性和耐药突变的问题。LLV可能与NAs治疗下肝纤维化进展及肝硬化患者肝细胞癌风险增加有关,但目前对LLV发生后原治疗方案是否需要调整仍存在争议。综述了NAs治疗下LLV的发生率及其对临床预后的影响,并分析了LLV发生的可能机制,以期为今后NAs经治LLV患者的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核苷类 核苷酸类 低病毒血症
下载PDF
白背三七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48
7
作者 胡勇 李维林 +2 位作者 林厚文 卓敏 任冰如 《中国天然药物》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56-158,共3页
AIM: To investigate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aerial parts of Gynura divaricata(L.)DC.METHODS: Chemical constituents were isolated with multi-chromatographic methods.Their structures were determined by spectral ana... AIM: To investigate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aerial parts of Gynura divaricata(L.)DC.METHODS: Chemical constituents were isolated with multi-chromatographic methods.Their structures were determined by spectral analysis and chemical evidence.RESULTS: 10 compounds were obtained and identified as quercetin(Ⅰ),3-O-β-Dglucopyranosyl quercetin(Ⅱ),3-O-β-D-(6→1) glucopyranosyl-αL-rhamnosyl quercetin(Ⅲ),3-O-β-D-(6→1)glucopyranosyl-α-L-rhamnosyl kaemferol(Ⅳ),epi-friedelinol(Ⅴ),epi-friedelinol acetatd(Ⅵ),β-sitosterol(Ⅶ),stigmasterol(Ⅷ),adenosine(Ⅸ) and uridine(Ⅹ).CONCLUSION: All these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from this plant for the first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三七 黄酮 萜类 甾醇 核苷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RNA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0
8
作者 鲁凤民 窦晓光 +1 位作者 张文宏 王福生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34-938,共5页
在强效核苷及核苷酸类药物(NAs)抗病毒治疗时代,绝大部分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低于检测下限,但血清HBV DNA消失仅提示病毒的逆转录过程被有效抑制,并不能真实反映肝细胞内共价闭合环状DNA(ccc DNA)的转录活性状态。另... 在强效核苷及核苷酸类药物(NAs)抗病毒治疗时代,绝大部分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低于检测下限,但血清HBV DNA消失仅提示病毒的逆转录过程被有效抑制,并不能真实反映肝细胞内共价闭合环状DNA(ccc DNA)的转录活性状态。另一方面,部分经过长期治疗的患者肝组织ccc DNA接近耗竭或残余静默,但因HBV DNA片段的整合,血清HBs Ag仍持续阳性。如何真实地评判肝细胞内ccc DNA的存在和转录活性,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血清HBV RNA为来自肝组织内ccc DNA转录体,因未能有效地转换成rc DNA,转而以HBV RNA病毒样颗粒的方式释放进入血液循环。因此在NAs治疗下,血清HBV RNA能够定性反映肝组织内的ccc DNA是否有转录活性。目前多数专家认为,在现有治疗手段下很难达到CHB的"完全治愈"。对此,笔者提出了从"部分治愈"、"准临床治愈"、再到"临床治愈"(或"功能性治愈")的阶梯性提升模式,建议以ccc DNA消失或静默为基础、以HBV RNA持续阴性为依据的"部分治愈"预测NAs停药后复发或病毒学反弹风险,并在此基础上的以血清HBs Ag低水平作为"准临床治愈"标准。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血清HBV RNA检测的临床意义需要大规模的临床研究进行验证,更需要在未来可能的真实世界的应用中不断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炎病毒 乙型 RNA DNA 环状 核苷类 核苷酸类
下载PDF
天然核苷类成分的化学结构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50
9
作者 丁兴杰 熊亮 +3 位作者 周勤梅 叶强 郭力 刘菲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第2期102-108,共7页
核苷类化合物是抗病毒及抗肿瘤方面的热点药物之一,目前关于核苷的合成及检测已有了广泛的研究,但从天然产物中分离报道的核苷类化合物较少。通过对国内外文献调研,本论文从核苷的来源、化学结构以及药理活性等方面进行综述,分析天然核... 核苷类化合物是抗病毒及抗肿瘤方面的热点药物之一,目前关于核苷的合成及检测已有了广泛的研究,但从天然产物中分离报道的核苷类化合物较少。通过对国内外文献调研,本论文从核苷的来源、化学结构以及药理活性等方面进行综述,分析天然核苷的种类特点及药理作用,为核苷类成分的进一步应用和开发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苷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研究进展
下载PDF
Antiviral therapy and resistance with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被引量:45
10
作者 Hans L Tillmann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1期125-140,共16页
Hepatitis B virus (HBV) infection is still the most common cause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nd liver drrhosis world wide. Recently, however, there has been quite dramatic improvement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HBV as... Hepatitis B virus (HBV) infection is still the most common cause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nd liver drrhosis world wide. Recently, however, there has been quite dramatic improvement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HBV assodated liver disease and its treatment. It has become dear that high viral replication is a major risk factor for the development of both cirrhosis an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Early studies have shown lamivudine lowers the risk of HBV associated complications. There are currently three nucleos(t)ides licensed, in addition to interferon, and there are more drugs coming to the market soon. Interferon or its pegylated counterpart are still the only options for treatment with defined end points, while nudeos(t)ides therapy is used mostly for long term treatment. Combination therapies have not been shown to be superior to monotherapy in naive patients, however, the outcome depends on how the end point is defined. Interferon plus lamivudine achieves a higher viral suppression than either treatment alone, even though Hbe-seroconversion was not different after a one year treatment. HBV-genotypes emerge as relevant factors, with genotypes "A" and "B" responding relatively well to interferon, achieving up to 20% HBsAg clearance in the case of genotype "A". In addition to having a defined treatment duration, interferon has the advantage of lack- ing resistance selection, which is a major drawback for lamivudine and the other nucleos(t)ides. The emergence of resistance against adefovir and entecavir is some- what slower in na'fve compared to lamivudine resistant patients. Adefovir has a low resistance profile with 3%, 9%, 18%, and 28% after 2, 3, 4, and 5 years, respectively, while entecavir has rarely produced resistance in naive patients for up to 3 yea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atitis B Antiviral therapy RESISTANCE INTERFERON nucleosides NUCLEOTIDES
下载PDF
蛹虫草主要有效成分分析 被引量:33
11
作者 廖春丽 方改霞 +2 位作者 王莲哲 王国贞 万亚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5050-5052,共3页
[目的]进一步开发蛹虫草,满足人们对药品和滋补保健品的需求。[方法]通过用HPLC测定核苷类化合物和氨基酸,乙醇沉淀法测定虫草多糖,比色法测定虫草酸,SOD Assay Kit-WST试剂盒测定SOD酶酶活分析蛹虫草的主要有效成分。[结果]蛹虫草子实... [目的]进一步开发蛹虫草,满足人们对药品和滋补保健品的需求。[方法]通过用HPLC测定核苷类化合物和氨基酸,乙醇沉淀法测定虫草多糖,比色法测定虫草酸,SOD Assay Kit-WST试剂盒测定SOD酶酶活分析蛹虫草的主要有效成分。[结果]蛹虫草子实体中含有虫草素(3′-脱氧腺苷)、腺嘌呤、脱氧胸苷、尿嘧啶、腺苷、次黄嘌呤、鸟苷、尿苷等核苷类化合物,18种氨基酸,其中以谷氨酸、精氨酸、天冬氨酸、亮氨酸含量最高;甘露聚糖和葡萄糖含量分别为13.88和16.68 mg/g,虫草酸含量为17 mg/g,胞内SOD酶酶活为515.40 U/g。[结论]蛹虫草的主要有效成分为:核苷类化合物(虫草素、腺苷、鸟苷、尿苷、肌苷)、虫草酸、虫草多糖、氨基酸、SOD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蛹虫草 核苷类化合物 化学成分
下载PDF
川贝母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的预测分析 被引量:35
12
作者 崔治家 马艳珠 +6 位作者 张小荣 邵晶 晋玲 马毅 王振恒 曹小洪 雷有庭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768-2784,共17页
川贝母为我国传统名贵药材,药用历史悠久。川贝母中含有包括生物碱、有机酸及其酯、核苷、甾醇及其苷、多糖、挥发油等多类化学成分,具有镇咳、祛痰、平喘、镇静镇痛、抗炎抗菌、抗氧化、抗肿瘤等作用。对川贝母化学成分已有研究报道的... 川贝母为我国传统名贵药材,药用历史悠久。川贝母中含有包括生物碱、有机酸及其酯、核苷、甾醇及其苷、多糖、挥发油等多类化学成分,具有镇咳、祛痰、平喘、镇静镇痛、抗炎抗菌、抗氧化、抗肿瘤等作用。对川贝母化学成分已有研究报道的主要类型和主要药效成分的药理作用进行了系统综述。同时,基于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概念,从药用植物亲缘学及化学成分相似性和特有性、传统功效、传统药性、现代药效研究、化学成分可测性、不同配伍及不同加工方法等方面对川贝母Q-Marker进行预测分析,建议对川贝母的贝母素甲、贝母素乙、贝母辛、西贝素及总皂苷等成分进行系统深入地分析,为川贝母质量标准的制定及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贝母 生物碱 有机酸 核苷 甾醇 多糖 挥发油 抗氧化 抗肿瘤 质量标志物 贝母素甲 贝母素乙 贝母辛 西贝素
原文传递
Survival and prognostic factors in hepatitis B virus-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 被引量:34
13
作者 Kun Huang Jin-Hua Hu +5 位作者 Hui-Fen Wang Wei-Ping He Jing Chen XueZhang Duan Ai-Min Zhang Xiao-Yan Liu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29期3448-3452,共5页
AIM:To investigate the survival rates and prognostic factors in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B virus-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HBV-ACLF).METHODS:Clinical data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HBV-ACLF admitted fro... AIM:To investigate the survival rates and prognostic factors in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B virus-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HBV-ACLF).METHODS:Clinical data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HBV-ACLF admitted from 2006 to 2009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Their general conditions and survival were analyzed by survival analysis and Cox regression analysis.RESULTS:A total of 190 patients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The overall 1-year survival rate was 57.6%.Patients not treated with antiviral drugs had a significantly higher mortality[relative risk(RR)=0.609,P=0.014].The highest risk of death in patients with ACLF was associated with hepatorenal syndrome(HRS)(RR=2.084,P=0.026),while other significant factors were electrolyte disturbances(RR=2.062,P=0.010),and hepatic encephalopathy(HE)(RR=1.879,P<0.001).CONCLUSION:Antiviral therapy has a strong effect on the prognosis of the patients with HBV-ACLF by improving their 1-year survival rate.HRS,electrolyte disturbances,and HE also affect patient surviv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atitis B virus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 Antiviral therapy nucleosides Survival analysis
下载PDF
康复新液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33
14
作者 吕娜 沈连刚 +2 位作者 李广志 王钧篪 斯建勇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7年第4期488-490,共3页
目的:研究康复新液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半制备液相色谱分离,MS、NMR等波谱学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共得到并鉴定了13个化合物,分别为尿嘧啶(1)、次黄嘌呤(2)、cyclo-(Tyr-Gly)(3)、原儿茶酸(4)、肌苷... 目的:研究康复新液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半制备液相色谱分离,MS、NMR等波谱学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共得到并鉴定了13个化合物,分别为尿嘧啶(1)、次黄嘌呤(2)、cyclo-(Tyr-Gly)(3)、原儿茶酸(4)、肌苷(5)、丙三醇(6)、亮氨酸(7)、异亮氨酸(8)、苯丙氨酸(9)、酪氨酸(10)、缬氨酸(11)、丙氨酸(12)、甘氨酸(13)。结论:化合物3、4为首次从美洲大蠊提取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大蠊 康复新液 核苷 氨基酸 环肽
下载PDF
HPLC法同时测定不同来源半夏及其伪品中9种核苷类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33
15
作者 王朋展 相美容 +4 位作者 李灿 巩丽丽 蒋海强 吕青涛 容蓉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12-218,共7页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半夏及其主要伪品掌叶半夏、水半夏与天南星中尿嘧啶、胞苷、次黄嘌呤、尿苷、腺嘌呤、次黄嘌呤核苷、鸟苷、胸苷和腺苷含量。方法:采用Diamonsil C_(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以水-甲醇为...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半夏及其主要伪品掌叶半夏、水半夏与天南星中尿嘧啶、胞苷、次黄嘌呤、尿苷、腺嘌呤、次黄嘌呤核苷、鸟苷、胸苷和腺苷含量。方法:采用Diamonsil C_(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以水-甲醇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8 m L·min–1,检测波长262 nm,柱温25℃,进样量50μL。结果:尿嘧啶、胞苷、次黄嘌呤、尿苷、腺嘌呤、次黄嘌呤核苷、鸟苷、胸苷和腺苷质量浓度分别在0.12~5.80μg·mL^(–1)(r=1.000 0)、0.17~8.40μg·mL^(–1)(r=0.999 9)、0.17~8.48μg·mL^(–1)(r=0.999 9)、0.16~8.08μg·mL^(–1)(r=1.000 0)、0.16~8.16μg·mL^(–1)(r=0.999 9)、0.15~7.68μg·mL^(–1)(r=0.999 8)、0.16~7.84μg·mL^(–1)(r=0.999 9)、0.17~8.72μg·mL^(–1)(r=1.000 0)、0.16~8.24μg·mL^(–1)(r=0.999 8)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102.31%(RSD=1.08%)、101.67%(RSD=0.33%)、101.77%(RSD=1.37%)、99.24%(RSD=0.85%)、99.98%(RSD=0.73%)、96.73%(RSD=4.05%)、102.11%(RSD=0.47%)、103.56%(RSD=1.97%)、97.01%(RSD=1.62%);不同来源与产地的半夏与其伪品(掌叶半夏、水半夏、天南星)的各核苷含量差别较大,其中胸苷在天南星中未检出。半夏中9种核苷总量在626.7~1 063μg·g–1之间,掌叶半夏在638.6~1 132μg·g–1之间,水半夏核苷总量为107 6μg·g–1,天南星为756.2μg·g–1。结论:本法初步建立了测定半夏及其伪品中9种核苷类成分含量的方法,可用于半夏药材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 掌叶半夏 水半夏 天南星 尿嘧啶 胞苷 次黄嘌呤 尿苷 腺嘌呤 次黄嘌呤核苷 鸟苷 胸苷 腺苷 核苷类成分 中药多组分测定 质量控制 高效液相色谱
原文传递
9种果实、种子类补益中药的核苷类成分分析 被引量:32
16
作者 孔德平 钱大玮 +1 位作者 郭盛 段金廒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8-101,共4页
目的:分析了9种常用果实、种子类补益中药大枣、枸杞子、覆盆子、桑椹、龙眼肉、菟丝子、韭菜子、五味子、核桃仁中的核苷类成分。方法:采用HPLC以甲醇-10 mmol.L-1乙酸铵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5 mL.min-1,检测波长260 nm,柱温30℃。... 目的:分析了9种常用果实、种子类补益中药大枣、枸杞子、覆盆子、桑椹、龙眼肉、菟丝子、韭菜子、五味子、核桃仁中的核苷类成分。方法:采用HPLC以甲醇-10 mmol.L-1乙酸铵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5 mL.min-1,检测波长260 nm,柱温30℃。结果:在所测药材中普遍含有尿苷,且含量较高;环磷酸腺苷仅在大枣中含有;桑椹中所含核苷类成分总含量相对较高。结论:核苷类成分在所测果实、种子类补益中药中广泛存在;核苷类成分因植物基源不同其组成及其含量存在显著差异,提示该类成分可作为药材质量评价的指标性成分;所含核苷类成分具有的生物活性与其补益功效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益类中药 核苷类成分 分析评价
原文传递
泛昔洛韦加拉米夫定联合治疗的HBV清除动力学比较 被引量:30
17
作者 侯金林 冯筱榕 +4 位作者 聂忠 陈金军 章廉 骆抗先 廖家杰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2期81-83,共3页
目的比较单用拉米夫定和泛普洛韦加拉米夫定联合治疗对HBV清除动力学的影响。方法21例HBeAe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分二组分别接受核苷类似物治疗, 9例单用拉米夫定 150 mg,每日一次,共 12周; 12例泛普洛韦加拉米夫... 目的比较单用拉米夫定和泛普洛韦加拉米夫定联合治疗对HBV清除动力学的影响。方法21例HBeAe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分二组分别接受核苷类似物治疗, 9例单用拉米夫定 150 mg,每日一次,共 12周; 12例泛普洛韦加拉米夫定联合治疗,其中拉米夫定 150 mg,每日一次,泛昔洛韦 500 mg,每日三次,共 12周。每一病例均有治疗前中后系列血清标本检测HBV DNA。按照蒋氏数学模型分析二种治疗方案对HBV动力学的影响。结果发现两组病例均无明显副反应。两组病例病毒负荷均呈双相衰减规律:平均下降对数值在拉米夫定治疗组为1.8±0.2,在联合治疗组为2.5± 0.8;平均抗病毒效率拉米夫定组明显低于联合治疗组(0.94 ±0.03对0.988 ±0.012);1期平均下降对数值联合治疗组为1.9,而拉米夫定组仅1.1。两组病例血清病毒清除半衰期和感染病毒肝细胞清除半衰期无差异。结论泛昔洛韦加拉米夫定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抗病毒效果优于单用拉米夫定。蒋氏数学模型可用于分析比较联合和单用抗HBV药物的抗病毒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米夫定 泛昔洛韦 乙型肝炎 HBV
原文传递
人工蛹虫草中核苷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25
18
作者 麻兵继 阮元 刘吉开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957-958,共2页
目的:研究人工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中核苷类化学成分。方法:建立人工蛹虫草中核苷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并用色谱水法分离各个核苷类化合物。结果:分离鉴定了4个化合物,分别是尿嘧啶核苷(1)、腺嘌呤核苷(2)、鸟嘌呤核苷(3)和酪氨酸(4... 目的:研究人工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中核苷类化学成分。方法:建立人工蛹虫草中核苷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并用色谱水法分离各个核苷类化合物。结果:分离鉴定了4个化合物,分别是尿嘧啶核苷(1)、腺嘌呤核苷(2)、鸟嘌呤核苷(3)和酪氨酸(4)。结论:从核苷类物质分析来看,该人工蛹虫草菌丝体中核苷类物质含量丰富,主要为化合物1、2、3,三者总和约占菌丝体干重的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蛹虫草 菌丝体 核苷
下载PDF
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7
19
作者 张雪华 李仲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365-369,共5页
目的探讨接受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南华医院肝科2007年1月-2013年12月住院的97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其中抗病毒组55例,未抗病毒组42例,两组各分为1组(乙型肝炎肝硬化)及2... 目的探讨接受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南华医院肝科2007年1月-2013年12月住院的97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其中抗病毒组55例,未抗病毒组42例,两组各分为1组(乙型肝炎肝硬化)及2组(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抗病毒组中第2组再分为2.1组(发现肝癌前抗病毒)、2.2组(发现肝癌后抗病毒),根据抗病毒时间分为A组(≤24周)、B组(24~48周)、C组(〉48周)。将各组肝炎病程、肝硬化病程、肝癌病程、生存率、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抗病毒组与未抗病毒组肝硬化病程分别为(53.27±58.16)和(30.76±46.70)个月,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58.2%、36.4%和33.3%、1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抗病毒组中2.1组与2.2组肝癌病程分别为(3.93±3.39)和(21.58±23.2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肝硬化病程分别为(32.75±61.32)、(25.86±16.40)与(74.79±55.40)个月,肝癌病程为(2.55±2.72)、(10.43±7.25)、(17.71±24.21)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3、5、7年生存率分别为35.0%、15.0%、5.0%,42.9%、14.3%、14.3%和78.6%、60.7%、3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抗病毒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能延长肝硬化及肝癌患者生存时间,提高3、5年的生存率,且抗病毒时间越长,疗效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肝硬化 抗病毒药 核酸类 核苷酸类和核苷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进展及新策略 被引量:26
20
作者 程琦 施光峰 《传染病信息》 2016年第2期109-112,共4页
近年来由于直接抗病毒药物的问世,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状况得到明显改善。随着治疗上出现的问题,诸如治疗不佳、耐药等问题,抗病毒治疗的适应证、初选治疗方案以及临床治疗终点探索得到一定的补充和修正。此外,一些新的治疗药物也从不同... 近年来由于直接抗病毒药物的问世,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状况得到明显改善。随着治疗上出现的问题,诸如治疗不佳、耐药等问题,抗病毒治疗的适应证、初选治疗方案以及临床治疗终点探索得到一定的补充和修正。此外,一些新的治疗药物也从不同治疗机制的角度陆续在研制。本文就目前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进展和新策略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肝炎 慢性 干扰素类 核苷类 抗药性 病毒 分子靶向治疗 免疫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