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旱对杉木幼苗根系构型及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影响 被引量:45
1
作者 杨振亚 周本智 +5 位作者 陈庆标 葛晓改 王小明 曹永慧 童冉 石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6729-6740,共12页
通过比较不同时期不同强度干旱胁迫下杉木1年生盆栽苗地上部分生长、根系构型以及根系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TNC)的变化,并分析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探究杉木根系在干旱胁迫下的适应性策略以及抗旱生理机制,以期为杉木造林生产和水... 通过比较不同时期不同强度干旱胁迫下杉木1年生盆栽苗地上部分生长、根系构型以及根系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TNC)的变化,并分析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探究杉木根系在干旱胁迫下的适应性策略以及抗旱生理机制,以期为杉木造林生产和水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结果表明:随着干旱程度的加强,杉木幼苗地上部分干重(SDW)、根干重(RDW)、根长(RL)、根表面积(SA)、根体积(RV)、根尖数(RT)、根系分支角度(Angle)、分形维数(FD)逐渐减小,根冠比(R/T)逐渐增大,根系拓扑指数(TI)、根系平均直径(RD)先增大后减小,比根长(SRL)先减小后增大。而根系连接长度(LL)、TNC、糖淀比在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趋势。连接长度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强在30 d和60 d时表现出逐渐增加趋势而在90 d时则表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TNC在30 d和60 d时先增大后减小,但90 d时,呈逐渐下降的趋势。糖淀比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强在30 d和60 d时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小趋势,90 d时,表现为先减小后增大。干旱胁迫显著影响根系在不同径级的分布长度,且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不断变化。杉木地上部分生长与根系生长指标(RL、SA、RV、RT、RDW)以及根系构型指标(Angle、FD)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0.01),根系平均直径与TNC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0.05)。总之,杉木通过增加根系光合产物的积累、提高根系建成成本,增加有限成本下根系的复杂程度和延伸范围,降低根系分支角度,使根系"更陡更深"来适应不同强度的干旱胁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杉木 根系构型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下载PDF
半干旱典型草原养分添加对优势物种叶片氮磷及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43
2
作者 王雪 雒文涛 +4 位作者 庾强 闫彩凤 徐柱文 李迈和 姜勇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795-1802,共8页
在7年的养分添加(对照、低磷、低氮、低氮高磷和高氮低磷)试验基础上,测定了内蒙古半干旱典型草原优势种大针茅(Stipa grandis)和羊草(Leymus chinensis)叶片氮、磷、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和淀粉含量。结果表明:两物种叶片氮、可溶性碳水化... 在7年的养分添加(对照、低磷、低氮、低氮高磷和高氮低磷)试验基础上,测定了内蒙古半干旱典型草原优势种大针茅(Stipa grandis)和羊草(Leymus chinensis)叶片氮、磷、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和淀粉含量。结果表明:两物种叶片氮、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淀粉及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对养分添加有显著的响应(P<0.05),养分添加与物种有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加氮显著增加了两物种植物叶片氮含量(P<0.05),单加N处理显著降低了两物种叶片中的淀粉含量(P<0.05),单加磷处理显著增加了羊草叶片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P<0.05),高氮低磷处理显著降低两物种叶片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总量(P<0.05)。大针茅叶片各变量对磷添加无明显的响应,其叶片相对较高的C/N、C/P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淀粉比,表明其具有相对较高的可直接利用的碳水化合物以及较高的氮、磷养分利用效率;羊草对外源养分的添加具有相对较强的竞争吸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植物 碳氮比 碳磷比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养分添加 养分生理
原文传递
植物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代谢及体内转运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3
作者 李婷婷 薛璟祺 +3 位作者 王顺利 薛玉前 胡凤荣 张秀新 《植物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5-35,共11页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是参与植物能量代谢的主要能量物质,是维持植物自身发育及响应环境调控的重要因子,主要包括单糖、二糖、糖醇、低聚糖和淀粉等。不同NSC成员之间存在相互转化,其代谢和转化由激素和不同环境因子共同调控,其中激...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是参与植物能量代谢的主要能量物质,是维持植物自身发育及响应环境调控的重要因子,主要包括单糖、二糖、糖醇、低聚糖和淀粉等。不同NSC成员之间存在相互转化,其代谢和转化由激素和不同环境因子共同调控,其中激素是主导因子。目前NSC的测定方法主要有滴定法、比色法、酶解法、色谱法等,其中色谱法精度高,可同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目前应用最为广泛。NSC的转运需要糖转运蛋白参与,主要包括单糖转运蛋白(MST)、蔗糖转运蛋白(SUT)和糖外排转运蛋白(SWEET)三类,其中MST和SUT分别负责对各类单糖和蔗糖进行转运,而SWEET既可以对多种单糖进行转运,也参与了蔗糖的运输过程。本文对NSC相关的代谢、定性定量分析及转运调控等基本规律及最新研究进行了总结,以为更好地明确NSC在植物生长发育及环境调控方面的作用和调节机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定性定量分析 代谢调控 糖转运蛋白 蔗糖
原文传递
贡嘎山地区不同海拔冷杉比叶质量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变化 被引量:25
4
作者 李蟠 孙玉芳 +5 位作者 王三根 王小丹 蔡小虎 朱万泽 Cherubini Paolo 李迈和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12,共5页
以贡嘎山地区磨西山谷东北坡和康定山谷西南坡为样地,研究了高山林线和低海拔冷杉休眠期和生长旺盛期针叶比叶质量和组织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结果表明:生长在温暖湿润的磨西山谷东北坡的冷杉针叶比叶质量和组织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以贡嘎山地区磨西山谷东北坡和康定山谷西南坡为样地,研究了高山林线和低海拔冷杉休眠期和生长旺盛期针叶比叶质量和组织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结果表明:生长在温暖湿润的磨西山谷东北坡的冷杉针叶比叶质量和组织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均高于炎热干燥的康定山谷西南坡;高山林线冷杉比叶质量大于低海拔冷杉;高山林线冷杉组织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总体高于低海拔冷杉,且生长期比休眠期更为显著.研究结果不支持"碳供应不足导致高山林线形成"的假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林线 海拔 冷杉 比叶质量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下载PDF
环境胁迫对海草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储存和转移的影响 被引量:27
5
作者 江志坚 黄小平 张景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6242-6250,共9页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在海草体内的代谢对植株的生长有重要影响。为更好地跟踪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在海草响应环境胁迫中所起的作用,根据国内外最新文献,重点综述了光强、营养盐、盐度、海洋酸化、温度、硫化物和动物摄食等环境胁迫对海草...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在海草体内的代谢对植株的生长有重要影响。为更好地跟踪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在海草响应环境胁迫中所起的作用,根据国内外最新文献,重点综述了光强、营养盐、盐度、海洋酸化、温度、硫化物和动物摄食等环境胁迫对海草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储存和转移的影响。光限制和富营养化均降低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并使之从地下根茎转移到叶;而海洋酸化却促进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合成并向地下组织转移;盐度变化改变海草体内渗透压,需要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新陈代谢来维持;温度通过影响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氮代谢来影响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合成与储存;而硫化物和动物摄食则分别通过抑制海草酶的活性和啃食海草光合组织,减少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和储存。同时指出了一些今后关于海草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重点研究方向:(1)海草不同生命阶段(种子休眠和萌发,发育,繁殖等)非结构性与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之间,以及可溶糖与淀粉之间的转化分配机制;(2)双环境因子或者多环境因子对海草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耦合作用;(3)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作为海草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的研究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草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环境胁迫 储存 转移
下载PDF
温带12个树种新老树枝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浓度比较 被引量:26
6
作者 张海燕 王传宽 王兴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5675-5685,共11页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是树木存活的重要碳储备。以温带12个树种(红松、樟子松、红皮云杉、兴安落叶松、蒙古栎、春榆、水曲柳、胡桃楸、山杨、大青杨、白桦和紫椴)为对象,在不同物候期取样7次以比较新枝和老枝的NSC浓度的季节动态,...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是树木存活的重要碳储备。以温带12个树种(红松、樟子松、红皮云杉、兴安落叶松、蒙古栎、春榆、水曲柳、胡桃楸、山杨、大青杨、白桦和紫椴)为对象,在不同物候期取样7次以比较新枝和老枝的NSC浓度的季节动态,分析新枝和老枝的可溶性糖和淀粉浓度的关系,探索引起树枝NSC种间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除了山杨和大青杨之外,其它树种的新枝和老枝NSC浓度具有相似的季节动态,且新枝NSC浓度普遍高于老枝。常绿树种发芽前老枝TNC(总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即糖和淀粉之和)浓度快速上升,发芽后TNC变化较小,秋季TNC略有回升。落叶树种展叶前多数树种老枝TNC浓度下降;完全展叶后新枝和老枝TNC浓度均逐渐升高;秋季新枝和老枝的TNC大量积累,在休眠季节部分淀粉转化为可溶性糖。所有树种的新老枝中可溶性糖和淀粉均具有显著的线性关系;而可溶性糖、淀粉和TNC在新枝和老枝之间也均有显著的相关性。除了红皮云杉、春榆(缺乏数据)和蒙古栎(夏季出现两次生长)之外,其它9个树种老枝的TNC浓度的季节平均值、最大值和储存能力均随枝长生长期的延长而显著下降,说明枝长生长期与TNC存储功能之间相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带森林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新枝 老枝 季节动态 生长节律
下载PDF
不同播栽方式下杂交籼稻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与枝梗和颖花形成及产量性状的关系 被引量:26
7
作者 田青兰 刘波 +3 位作者 钟晓媛 赵敏 孙红 任万军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5-53,共19页
【目的】研究播栽方式对杂交籼稻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积累与分配及对枝梗和颖花分化与退化的影响,并探明穗分化期NSC代谢与枝梗及颖花分化与退化的关系及抽穗后NSC积累与产量构成的关系。【方法】在前2年试验的基础上,于2014年采用... 【目的】研究播栽方式对杂交籼稻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积累与分配及对枝梗和颖花分化与退化的影响,并探明穗分化期NSC代谢与枝梗及颖花分化与退化的关系及抽穗后NSC积累与产量构成的关系。【方法】在前2年试验的基础上,于2014年采用两因素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3种播栽方式(机直播、机插和手插)下2个杂交籼稻组合(宜香优2115和F优498)抽穗前和抽穗后植株NSC积累与分配、稻穗不同部位枝梗和颖花分化与退化的规律及差异。【结果】(1)穗分化期NSC的竞争茎鞘较幼穗有明显优势;机插在抽穗期茎鞘贮藏了较多NSC,在籽粒灌浆结实期茎鞘向籽粒高效输送较多的NSC,使其成熟期穗部获得较高的NSC积累量。(2)各播栽方式的枝梗分化及退化差异主要是二次枝梗现存数及退化率、三次枝梗分化数;机插的二次枝梗分化数及现存数、二次颖花分化数及现存数较高,从而有较高的总枝梗数和总颖花数;二次枝梗和一次颖花的退化主要分别发生在穗的下部和上部;二次枝梗分化数和二次颖花退化数均为下部>中部>上部;二次颖花分化数为中部>下部>上部;机插的下部、中部、上部二次颖花现存数均高于手插和机直播;(3)抽穗前12 d和抽穗前4 d及抽穗期茎鞘较高的NSC贮藏量不利于幼穗枝梗和颖花的分化与退化,而抽穗前16 d至抽穗前8 d幼穗NSC积累量与大多数颖花性状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是决定大穗形成的关键时期;抽穗后NSC分配主要是通过影响叶片和穗部NSC分配从而影响产量;枝梗及颖花性状与产量关系密切,千粒重和单位面积有效穗均与枝梗及颖花性状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而每穗粒数、结实率及产量与枝梗及颖花性状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4)F优498较宜香优2115有更高的茎鞘NSC转运率及对穗部的贡献率,且其大多数枝梗及颖花性状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宜香优2115,F优498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栽方式 杂交籼稻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枝梗 颖花 产量
下载PDF
白桦和紫椴树干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空间变异 被引量:25
8
作者 张海燕 王传宽 +1 位作者 王兴昌 成方妍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050-3056,共7页
以中国东北温带森林两个散孔材树种白桦和紫椴为对象,研究落叶后树干木质部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浓度的空间变异.结果表明:两种树种的可溶性糖与淀粉的总和(TNC)与可溶性糖浓度均随树干径向深度增加而缓慢下降,淀粉的径向变化不明... 以中国东北温带森林两个散孔材树种白桦和紫椴为对象,研究落叶后树干木质部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浓度的空间变异.结果表明:两种树种的可溶性糖与淀粉的总和(TNC)与可溶性糖浓度均随树干径向深度增加而缓慢下降,淀粉的径向变化不明显,即使在树干径向深处仍存有大量的NSC.两种树种树干的TNC、可溶性糖和淀粉浓度从根颈到胸高降低,之后逐渐升高,最大值出现的高度因树种和TNC组分而异.两种树种树干糖淀粉比值的纵向变化趋势为:白桦随树干升高而增大,紫椴则随之减小.树干NSC储量估算的误差主要来源于NSC浓度的纵向变化,其次是径向变化.喜光树种白桦的树干TNC浓度(1.0%干质量)显著低于耐阴树种紫椴(4.3%干质量),可能与其生活史对策差异有关.采用考虑了树干NSC纵向和径向变化的取样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树木或林分水平上NSC储量估算的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木质部 径向和纵向变化 白桦 紫椴 耐阴性
原文传递
水稻茎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积累与转运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9
作者 张国 崔克辉 《植物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27-1136,共10页
水稻(Oryza sativa)花前茎秆和叶鞘贮藏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s,NSC)可向籽粒分配再转运,是籽粒灌浆的同化物来源之一。茎鞘NSC的积累与转运对水稻增产稳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重点综述了茎鞘NSC积累与转运... 水稻(Oryza sativa)花前茎秆和叶鞘贮藏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s,NSC)可向籽粒分配再转运,是籽粒灌浆的同化物来源之一。茎鞘NSC的积累与转运对水稻增产稳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重点综述了茎鞘NSC积累与转运的生理过程及其调控措施,同化物装载、长距离运输和卸载的机制,并讨论了同化物输导组织与同化物转运、产量形成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积累 转运 同化物装载和卸载 产量形成
原文传递
亚热带落叶与常绿园林树种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季节动态比较 被引量:21
10
作者 欧阳明 杨清培 +3 位作者 祁红艳 刘骏 马思琪 宋庆妮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5-110,共6页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s,NSC)含量可较好地表征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该研究比较分析了亚热带地区常见的落叶与常绿2种生活型园林树种的叶和枝中NSC(可溶性糖、淀粉)的含量及其季节变化,以探讨不同生活型植物...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s,NSC)含量可较好地表征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该研究比较分析了亚热带地区常见的落叶与常绿2种生活型园林树种的叶和枝中NSC(可溶性糖、淀粉)的含量及其季节变化,以探讨不同生活型植物对亚热带气候的适应方式。结果表明:(1)落叶和常绿树种叶的NSC含量差异明显,落叶树种的为15.71%,而常绿树种的达19.24%;(2)落叶和常绿树种叶和枝的NSC含量均呈现明显的季节动态,叶可溶性糖含量随季节变化逐渐升高、而淀粉含量呈下降的趋势;2种生活型树种1年生枝的可溶性糖含量都表现为上升的趋势,落叶树种的淀粉含量呈"∧"形变化,常绿树种的呈逐渐下降趋势,但落叶树种叶的可溶性糖和枝的淀粉含量季节波动更大;(3)落叶树种的叶可溶性糖与多年生枝的淀粉含量表现为显著负相关,而与1年生枝的关系不显著;常绿树种叶可溶性糖与1年生枝的可溶性糖含量呈正相关,而与多年生枝的相关性不显著。总之,落叶和常绿树种对亚热带气候存在不同的糖转移和转化适应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树种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糖适应机制 生活型
下载PDF
祁连圆柏光合色素与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对海拔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20
11
作者 施征 白登忠 +1 位作者 雷静品 肖文发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286-2292,共7页
以祁连山林线附近(海拔2 860~3 323m)祁连圆柏(Sabina przewalskii)为研究对象,于7月下旬对不同海拔祁连圆柏成年树(胸径20cm左右)及幼树(胸径10cm左右)当年生叶的光合色素(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包括可溶性糖... 以祁连山林线附近(海拔2 860~3 323m)祁连圆柏(Sabina przewalskii)为研究对象,于7月下旬对不同海拔祁连圆柏成年树(胸径20cm左右)及幼树(胸径10cm左右)当年生叶的光合色素(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包括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变化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祁连圆柏幼树叶片总叶绿素含量呈升高-降低-升高的趋势,成年树呈先降低再升高的趋势,但二者最低值均出现在海拔3 120m;类胡萝卜素含量成年树最高值出现在海拔3 320m处,幼树的最高值则出现在低海拔2 980m处。(2)NSC含量随海拔升高呈升高-降低-升高的变化趋势,最低值出现在海拔3 120m,而且幼树的NSC平均含量在各海拔显著高于成年树。研究说明,祁连圆柏随着海拔升高光合能力可能并未降低,而且在高海拔地的NSC供应充足,这暗示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祁连圆柏林线具有沿海拔上升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圆柏 高山林线 光合色素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下载PDF
氮对水稻叶蔗糖磷酸合成酶的影响及其与同化物积累和产量的关系 被引量:18
12
作者 李国辉 崔克辉 《植物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195-1204,共10页
蔗糖磷酸合成酶是植物体内蔗糖合成、碳同化与分配的一个关键调节酶。以3个水稻品种‘两优培九’、‘汕优63’和‘黄华占’为材料,在低氮和高氮处理下分析了水稻幼穗分化至抽穗不同阶段叶片蔗糖磷酸合成酶(sucrose phosphate synthase,S... 蔗糖磷酸合成酶是植物体内蔗糖合成、碳同化与分配的一个关键调节酶。以3个水稻品种‘两优培九’、‘汕优63’和‘黄华占’为材料,在低氮和高氮处理下分析了水稻幼穗分化至抽穗不同阶段叶片蔗糖磷酸合成酶(sucrose phosphate synthase,SPS)的基因表达和活性及其与植株同化物积累和产量形成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所有SPS基因(Os SPS1、Os SPS2、Os SPS6、Os SPS8和Os SPS11)的相对表达量均随植株生育进程推进而下降;SPS活性的变化趋势与SPS基因表达量一致。与高氮处理相比,低氮处理下SPS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和SPS活性增加。相关分析表明,SPS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和SPS活性均与叶片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s,NSC)浓度显著正相关,Os SPS1表达和SPS活性状态均与每穗颖花数和籽粒产量显著正相关,Os SPS2、Os SPS6和Os SPS8表达均与结实率和千粒重显著正相关。因此,适当减少氮肥施用有利于提高SPS基因表达和活性,进而增加植株NSC积累和促进产量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蔗糖磷酸合成酶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基因表达 产量形成
原文传递
圆叶玉兰叶片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与氮、磷含量对海拔的响应 被引量:17
13
作者 康喜坤 陈小红 +1 位作者 龚伟 张腾驹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4049-4055,共7页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s, NSC)、氮(N)和磷(P)是植物生长的重要能源物质和影响植物分布的限制生长因子,圆叶玉兰(Magnolia sinensis)是四川省特有的珍稀濒危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研究其NSC、N和P可以反映它的营...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s, NSC)、氮(N)和磷(P)是植物生长的重要能源物质和影响植物分布的限制生长因子,圆叶玉兰(Magnolia sinensis)是四川省特有的珍稀濒危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研究其NSC、N和P可以反映它的营养供应水平及对环境的适应策略。选取芦山6个海拔梯度(1840,1960,2070,2170,2270,2390 m)的圆叶玉兰为对象,研究不同海拔下圆叶玉兰叶片中NSC与N、P及其化学计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圆叶玉兰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在2390 m处显著高于1840 m处, NSC含量在不同海拔差异极显著,随海拔增加呈"低-高-低"的单峰变化,2170 m处叶片NSC含量最高,碳水化合物供应充足;可溶性糖/淀粉的比值随海拔升高呈增大趋势,N含量和N/P比都随海拔上升而下降,且N/P比在各海拔上均小于14,NSC/N比在2390 m处显著高于1840 m处。总之,圆叶玉兰叶片的可溶性糖和NSC含量显著不受海拔的影响,较高的可溶性糖含量有利于抵御低温环境,其生长主要受氮元素限制而不受碳限制,反映了濒危植物圆叶玉兰在其有限的分布范围内NSC及N、P的保护策略,为圆叶玉兰的碳代谢和生长适应对策提供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叶玉兰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下载PDF
杉木幼苗生物量分配格局对氮添加的响应 被引量:15
14
作者 王娇 关欣 +3 位作者 张伟东 黄苛 朱睦楠 杨庆朋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231-1240,共10页
大气氮(N)沉降的急剧增加可能会对植物碳(C)固定和分配产生深远影响。然而,N添加如何影响碳水化合物在植物不同器官之间的分配动态并不十分清楚。该研究利用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幼苗盆栽试验,设置N添加处理,测定分析幼苗非结... 大气氮(N)沉降的急剧增加可能会对植物碳(C)固定和分配产生深远影响。然而,N添加如何影响碳水化合物在植物不同器官之间的分配动态并不十分清楚。该研究利用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幼苗盆栽试验,设置N添加处理,测定分析幼苗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与结构性碳水化合物(SC)含量和库的变化,以探讨N添加后杉木幼苗不同器官中NSC与SC的分配模式及调控机制。结果发现:(1)N添加虽然显著增加叶片净光合速率(143.96%),但却降低了叶片中的NSC含量和库;N添加导致一年生茎的淀粉含量显著下降,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不显著,当年生茎的NSC组分含量和库没有显著变化;幼苗根系的NSC及其组分含量和库也有降低的趋势。(2)N添加后地下与地上生物量的比值降低22.09%,其中SC库比值降低31.07%,而NSC库比值无显著变化。(3)N添加使地上部分的磷(P)库显著增加,使地下与地上P库的比值降低了57.02%,而N库的比值无显著变化。(4)N添加后土壤pH由(4.94±0.09)显著降低到(4.02±0.04),铵态N和硝态N含量分别增加7.17倍和11.55倍,土壤有效P含量也增加了42.86%,而土壤中脲酶(62.75%)和酸性磷酸酶(56.52%)的活性显著降低。研究表明,低养分条件下杉木幼苗主要通过构建根系结构增加养分吸收,而非通过向根系分配更多的NSC,而N添加驱动的养分缓解使更多的碳水化合物分配到地上器官,导致地上部分SC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添加 生物量分配 碳水化合物 非结构性碳 最优分配理论
原文传递
增温对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4种幼树生长和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4
15
作者 李旭 谭钠丹 +5 位作者 吴婷 程严 刘世忠 傅松玲 李义勇 刘菊秀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6146-6158,共13页
为了解不同物种在气候变暖条件下的生长及养分利用策略,研究选取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4种具代表性的典型乔木树种幼苗(1年生)木荷(Schima superba)、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红枝蒲桃(Syzygium rehderianum)和海南红豆(Ormosia pinna... 为了解不同物种在气候变暖条件下的生长及养分利用策略,研究选取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4种具代表性的典型乔木树种幼苗(1年生)木荷(Schima superba)、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红枝蒲桃(Syzygium rehderianum)和海南红豆(Ormosia pinnata)为研究对象。采用红外-箱式增温的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年平均气温升高2.26℃,P<0.05),研究了4种幼苗生长以及各器官中C、N、P化学计量特征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含量对增温的响应。结果表明:增温促进了红锥和海南红豆(除2017年6月)的生长,但降低了木荷(增温1年后)和红枝蒲桃的生长(P<0.05)。增温显著降低了木荷细根、红锥茎干和海南红豆枝的P含量(P<0.05),与对照相比,分别降低了1.91%、18.70%和46.07%。增温增加了固氮物种海南红豆细根N含量,但降低了其叶片N含量(P<0.05),增温对其它树种N含量无显著影响。木荷茎干N∶P和海南红豆的细根N∶P在增温下分别升高了30.42%和90.29%(P<0.05)。此外,增温显著升高了木荷和红枝蒲桃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P<0.05)。以上结果表明,增温对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物的影响存在种间差异,木荷和红枝蒲桃在增温条件下生长受限,但促进了红锥和海南红豆的生长,未来气候变暖可能会改变该生态系统的养分竞争平衡,进而可能会改变群落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增温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养分策略 植物生长 幼苗
下载PDF
疏花对杂交水稻灌浆期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运转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3
16
作者 缪小建 王绍华 +1 位作者 李刚华 丁艳锋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5-59,共5页
通过疏花处理研究库容大小改变对杂交水稻茎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运转及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疏花后茎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峰值出现时间推迟,抽穗至抽穗后15 d、抽穗至成熟期茎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输出量均降低。与对照相比,... 通过疏花处理研究库容大小改变对杂交水稻茎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运转及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疏花后茎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峰值出现时间推迟,抽穗至抽穗后15 d、抽穗至成熟期茎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输出量均降低。与对照相比,疏花后弱势粒灌浆增重速度明显加快,快速增重期出现早。疏花使稻米外观品质明显改善,但对稻米碾磨品质的影响不明显,对蒸煮食味品质的影响因品种而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疏花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物质运转 稻米品质
下载PDF
饲喂不同结构性与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比例日粮对绵羊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12
17
作者 刘文涛 李晓斌 +5 位作者 臧长江 郭同军 李凤鸣 米热古丽·伊马木 曾福祥 余英英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18-24,共7页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结构性碳水化合物(SC)与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比例日粮对绵羊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选取6只体重为(54.58±2.8)kg、体况相近且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哈萨克绵羊作为试验动物,采用有重复的3×3拉丁方试验设计,...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结构性碳水化合物(SC)与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比例日粮对绵羊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选取6只体重为(54.58±2.8)kg、体况相近且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哈萨克绵羊作为试验动物,采用有重复的3×3拉丁方试验设计,分别饲喂SC/NSC为2.32、1.60和1.14的3种日粮,试验共3期,每期17 d,其中预试期14 d,正试期3 d,正试期内于饲喂前记为0 h,饲喂后0.5、1、2、4、8、12 h共计7个时间点采集瘤胃液样品。结果表明,饲喂不同SC/NSC日粮条件下:①瘤胃液pH值试验Ⅲ组除饲喂前0 h以外,其它时间点均极显著低于试验Ⅰ、Ⅱ组(P<0.01),试验Ⅱ组与试验Ⅰ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②3个试验组绵羊瘤胃液氨态氮浓度随采食后时间的延长呈先升高后降低变化趋势,采食后2 h瘤胃液氨态氮浓度达到最高;试验Ⅲ组的瘤胃液氨态氮(NH3-N)浓度均极显著高于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P<0.01),在饲喂后0.5、1、2、4、8 h,试验Ⅱ组的瘤胃液氨态氮(NH3-N)浓度均极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1)。③在饲喂后4 h,乙酸浓度试验Ⅰ组与试验Ⅲ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饲喂后8、12 h,试验Ⅰ组与试验Ⅲ组相比极显著升高(P<0.01),试验Ⅱ组与试验Ⅲ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饲喂后0.5、1、2 h,丙酸浓度试验Ⅲ组与试验Ⅰ组相比极显著升高(P<0.01),在饲喂后2 h,试验Ⅱ组与试验Ⅲ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瘤胃液中丁酸、异丁酸、戊酸、异戊酸的平均浓度随日粮SC/NSC比例的降低呈升高的趋势。由此可见,随着日粮SC/NSC比例的降低,绵羊瘤胃液pH值、乙酸浓度呈降低的趋势,NH3-N、丙酸浓度呈升高趋势,瘤胃发酵类型由乙酸型发酵为主向丙酸型发酵为主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瘤胃发酵 挥发性脂肪酸 绵羊 日粮
下载PDF
油松幼苗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对干旱胁迫的阶段性响应 被引量:13
18
作者 王宗琰 王凯 +3 位作者 姜涛 曹鹏 孙菊 王道涵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60-466,共7页
为探讨干旱胁迫对油松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的影响及其响应机制,以2年生油松幼苗为对象,设置适宜水分、轻度、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处理(即80%、60%、40%和20%田间持水量),比较幼苗在不同胁迫时间(15、30、45和60 d)各器官NSC含量的变... 为探讨干旱胁迫对油松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的影响及其响应机制,以2年生油松幼苗为对象,设置适宜水分、轻度、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处理(即80%、60%、40%和20%田间持水量),比较幼苗在不同胁迫时间(15、30、45和60 d)各器官NSC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干旱胁迫处理程度与时间对油松幼苗当年生叶、1年生叶、茎、粗根和细根的可溶性糖、淀粉及总NSC含量均具有显著交互作用。干旱胁迫15 d时,当年生叶NSC含量在干旱胁迫处理显著低于适宜水分处理,细根NSC含量在轻度和重度胁迫处理显著高于适宜水分处理。干旱胁迫45 d时,随着胁迫程度增加,当年生叶、1年生叶、茎、粗根和细根淀粉含量均呈增加趋势。干旱胁迫60 d时,随着胁迫程度增加,细根淀粉含量呈下降趋势,细根可溶性糖及NSC含量在胁迫处理显著低于适宜水分处理。综上所述,油松幼苗胁迫初期,NSC优先供给细根以促进吸收水分,而长期胁迫,将导致NSC向下运输受阻,根系生长和吸收功能下降。这种NSC对干旱胁迫阶段性响应策略的揭示为东北地区油松幼苗造林最佳时间选择及水分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糖 淀粉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适应策略 植物器官
下载PDF
侧柏古树实生树和嫁接树的扦插生理和解剖特性比较 被引量:13
19
作者 杜常健 孙佳成 +3 位作者 陈炜 纪敬 江泽平 史胜青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41-49,共9页
【目的】比较侧柏古树实生树和嫁接树的插穗内源激素、非结构碳水化合物、木质化程度和形态解剖学的区别,为侧柏古树扦插生根过程中取材和机制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来源于2000年和5000年生侧柏的实生树(S5-2000、S5-5000)和嫁接树(G... 【目的】比较侧柏古树实生树和嫁接树的插穗内源激素、非结构碳水化合物、木质化程度和形态解剖学的区别,为侧柏古树扦插生根过程中取材和机制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来源于2000年和5000年生侧柏的实生树(S5-2000、S5-5000)和嫁接树(G2-S3-2000、G2-S3-5000)的插穗为材料,扦插前取插穗基部韧皮部,利用HPLC法测定激素IAA、GA3、ABA含量,蒽酮比色法测定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切片观察基部木质化程度;并在扦插4个月后观察其根原基发生情况。【结果】扦插前IAA含量在2种实生树中显著高于相应的嫁接树,GA3含量则未见明显差异,但ABA含量仅在S5-5000中明显高于G2-S3-5000;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均未见明显差异;实生树和嫁接树插穗木质化程度未存在差异,也均未见潜伏根原基。扦插4个月后,生根率统计发现实生的S5-2000和S5-5000的分别为10.0%和8.3%,而G2-S3-2000和G2-S3-5000的则均未见生根;嫁接树插穗基部未见不定根原基,而实生树中则有不定根原基形成,起源于形成层和木质部。【结论】通过侧柏古树嫁接的方法可以为古树扦插研究提供充足的材料。其嫁接一代保留了其难生根的特点。侧柏不定根发生属于诱导根原基生根类型,千年以上侧柏插穗基部未见根原基形成。古树高龄遗传背景可能导致嫁接树内源IAA含量较低,影响根原基的诱导,而可溶性糖和淀粉等非结构碳水化合物不是古树扦插较难生根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柏古树 扦插 不定根 内源激素 非结构碳水化合物 解剖结构
下载PDF
氮素水平对茶树叶片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影响 被引量:13
20
作者 向芬 李维 +3 位作者 刘红艳 周凌云 银霞 曾泽萱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9052-9057,共6页
以福鼎大白茶(FD)、保靖黄金茶1号(HJ1)、白毫早(BHZ)为材料,设置不施氮N0(0 g)、低氮N1(11 g)、中氮N2(22 g)和高氮N3(33 g)4个氮素水平的盆栽实验,研究了铵态氮对3个品种茶树的根系活力、氮代谢关键酶及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的影... 以福鼎大白茶(FD)、保靖黄金茶1号(HJ1)、白毫早(BHZ)为材料,设置不施氮N0(0 g)、低氮N1(11 g)、中氮N2(22 g)和高氮N3(33 g)4个氮素水平的盆栽实验,研究了铵态氮对3个品种茶树的根系活力、氮代谢关键酶及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N2、N3处理的茶树根系活力较对照N0显著增加(P<0.05),但二者间无显著差异;叶片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成酶(GOGAT)活性总体呈上升趋势;与对照比较,茶树叶片全氮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其中HJ1在N2和N3处理后显著增加(P<0.05);在3个茶树品种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中可溶性总糖含量均呈上升趋势,淀粉含量具有品种特异性,施氮处理后3个茶树品种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NSC含量变化存在差异,以HJ1的氮同化关键酶GS、GOGAT酶活性较高、根系活力较强,氮代谢产物显著增加,表明其具有较高的氮同化速率。施氮后HJ1的总NSC的含量及碳氮比的变化幅度较另外2个品种小,能够更好的保持碳氮平衡,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幅较高,品质更优。因此,通过茶树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非结构性化合物的研究能为茶树品种的品质评价以及提高茶树的品质和氮素利用效率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水平 根系活力 氮素利用率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茶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