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0篇文章
< 1 2 6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元文化时代道德教育的困境与抉择 被引量:67
1
作者 冯建军 傅淳华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5-40,共6页
多元文化时代已经到来。在这样一个复杂多变的时代背景下,学校道德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一系列复杂的问题需要解决。面对多元文化的挑战,学校道德教育要培养学生的主体道德人格,指导学生树立核心价值观和多元文化的对话意识,倡导... 多元文化时代已经到来。在这样一个复杂多变的时代背景下,学校道德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一系列复杂的问题需要解决。面对多元文化的挑战,学校道德教育要培养学生的主体道德人格,指导学生树立核心价值观和多元文化的对话意识,倡导民主开放的教育方式。目的在于以和谐文化,实现社会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文化 和谐文化 道德教育 核心价值观
下载PDF
社会规范的跨文化比较 被引量:41
2
作者 凌文辁 郑晓明 方俐洛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46-254,共9页
对中、日、美三国的社会规范进行了比较研究。被试为北京1434人,大阪608人,洛杉矶1409人。在3方共同研讨基础上编制了统一的调查问卷,共67个项目。采用SPSS 10.0软件对结果进行了多元统计、解析。结果表明:(1)三国国民的社会规范的基本... 对中、日、美三国的社会规范进行了比较研究。被试为北京1434人,大阪608人,洛杉矶1409人。在3方共同研讨基础上编制了统一的调查问卷,共67个项目。采用SPSS 10.0软件对结果进行了多元统计、解析。结果表明:(1)三国国民的社会规范的基本维度是一致的,包括伦理道德、价值取向、法律规章和社会习俗4个维度。其中,伦理道德和价值取向组成内控规范,法律规章和社会习俗组成外控规范。(2)中日两国的社会规范都是以内控规范为主,外控规范为辅。中国人在内控规范中,以伦理道德为主,价值取向为次;在外控规范中,法律规章为主,社会习俗为辅。而日本人的内控规范中却以价值取向为主,伦理道德为辅。(3)美国人的社会规范以外控为主,内控为辅。在外控的两大维度中,法律规章为主,社会习俗为次;在内控规范中,以价值取向为主,伦理道德为辅。尽管三国之间有着相同的规范维度,但组成各规范维度的具体规范,既有超越特定文化的共同规范,又存在着依存于特定文化的特殊规范。社会规范的文化差异是导致管理冲突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规范 伦理道德 价值取向 法律规章 社会习俗
下载PDF
道德价值实现:假设、悖论与智慧 被引量:36
3
作者 钱广荣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511-517,共7页
人类迄今文本伦理思想的对象都是人的“利己心”,具有假设价值论的特征。经验主义在肯定和高扬人的“利己心”的同时,运用假设的方式将道德价值实现引向尊重社会道德规则;德性主义贬斥人的“利己心”,力图以假设的道德本体权威将道德价... 人类迄今文本伦理思想的对象都是人的“利己心”,具有假设价值论的特征。经验主义在肯定和高扬人的“利己心”的同时,运用假设的方式将道德价值实现引向尊重社会道德规则;德性主义贬斥人的“利己心”,力图以假设的道德本体权威将道德价值实现诉诸于人们的“自警”和“自觉”,由此而构成一种整体性的假设体系,在其指导下,社会道德规则具有虚拟的形式主义倾向,道德价值实现的结果必然出现道德悖论。中国传统儒学本质上是德性主义的义务论,克服其引起普遍化道德悖论的弊端,需要在道德权利与道德义务、价值判断与逻辑判断相统一的意义上倡导道德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价值 道德假设 道德悖论 道德智慧
下载PDF
学校体育中道德教育的多维审视 被引量:32
4
作者 熊文 张建永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0-83,106,共5页
就学校体育中开展道德教育的相关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总结反思与理论建构:从层次性和多维性角度揭示学校体育中道德教育的内涵;从培养学生竞争心理、纪律意识等方面阐述学校体育的道德教育价值;从哲学、管理学、心理学等理论层面探究学... 就学校体育中开展道德教育的相关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总结反思与理论建构:从层次性和多维性角度揭示学校体育中道德教育的内涵;从培养学生竞争心理、纪律意识等方面阐述学校体育的道德教育价值;从哲学、管理学、心理学等理论层面探究学校体育中道德教育的理论基础和出发点;从学校体育开展道德教育的共性、限定性与个性方面指出其规定性。进而从观念、外部保障化层面与方法层面提出学校体育中道德教育的实施途径及存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道德教育 内涵 价值 理论基础 规定性 实施
下载PDF
德育视角下的红色文化内涵与价值利用——以皖西红色文化为主体透视 被引量:28
5
作者 马强 《皖西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66-68,共3页
在新时期,研究红色文化内涵,宣传和弘扬红色文化精神,有利于对青少年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对于继承、培养和弘扬民族精神,推进精神文明精神建设,进一步加强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 在新时期,研究红色文化内涵,宣传和弘扬红色文化精神,有利于对青少年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对于继承、培养和弘扬民族精神,推进精神文明精神建设,进一步加强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文化 德育 内涵 价值
下载PDF
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状况调查与教育模式建构 被引量:30
6
作者 袁和静 刘杰 李秀果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8年第4期615-619,623,共6页
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考察与分析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研究的重要构成,其本身的职业特殊性与社会使命担当使得其研究更具有典型性和迫切性。课题以护理学生调查为例,将思想政治素质内容体系分解,通过实证调研他们在学习生活满意度、发展... 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考察与分析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研究的重要构成,其本身的职业特殊性与社会使命担当使得其研究更具有典型性和迫切性。课题以护理学生调查为例,将思想政治素质内容体系分解,通过实证调研他们在学习生活满意度、发展奋斗目标、人生价值思考、国家社会关注、道德人际关系、专业认识与职业发展等方面来全面考察护理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状况。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良好,反映了大学生应该有的政治意识、思想境界、价值定位与道德认识,但是同时也发现了一些突出矛盾与问题。为了更好地提升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建构新的教育模式需要加强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与可行性、发挥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引领与价值指导作用、将人文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密切结合、发挥网络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生 思想政治素质 道德素质 人生价值 教育模式 人文教育
下载PDF
参与体育与人的道德发展 被引量:21
7
作者 魏丕勇 于涛 《体育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38-141,共4页
“体育与人道德发展关系”已日益成为国际体育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介绍了国内外对该课题研究的进展。建议国内体育理论界应对“体育与人道德发展关系”研究引起足够重视,开展我国文化背景下的类似研究。
关键词 体育 道德发展 伦理价值 道德定向 情景因素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意义及路径 被引量:27
8
作者 马小红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 2020年第2期93-96,107,共5页
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既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现实要求,也是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这种融入需要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话语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既充分发挥思政课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既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现实要求,也是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这种融入需要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话语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既充分发挥思政课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又重视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的重要作用。在教育实践中,要引导学生正确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联系,在增强文化自信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高校思政课教学 德育价值
原文传递
我们怎样进行道德评价 被引量:21
9
作者 葛晨虹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7-33,共7页
几乎任何一种道德规范都是他律性与自律性的统一,由此可论定:“合于道德”同“出于道德”的行为都具有道德价值,在对这些行为进行道德评价时,合于道德的效果,出于道德的动机,都是评价根据中的要素。然而自觉主动地出于道德而行动... 几乎任何一种道德规范都是他律性与自律性的统一,由此可论定:“合于道德”同“出于道德”的行为都具有道德价值,在对这些行为进行道德评价时,合于道德的效果,出于道德的动机,都是评价根据中的要素。然而自觉主动地出于道德而行动,比消极被动地合于道德而行动,更能体现出道德特有的自律性质,因而更具有道德价值。作为体现着道德特殊性质,决定着评价对象的道德价值程度的评价根据,应把是否出于道德动机视为评价根据系统中根本的、主导方面的、第一性的质,而把不自觉地、被动地仅仅客观上合于道德的行为效果视为从属的、第二性的质。用系统论的语言概括就是,动机的系统质高于效果的系统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评价 动机 效果 道德价值
下载PDF
核心素养课程教学改革新探 被引量:26
10
作者 刘义民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8-113,共6页
国外核心素养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至今已经形成比较系统完善的内容结构、课程体系、质量保障体系,并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成为引领西方发达国家课程教学改革的先进理念。而我国核心素养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却刚刚起步,比西方发达国家晚了... 国外核心素养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至今已经形成比较系统完善的内容结构、课程体系、质量保障体系,并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成为引领西方发达国家课程教学改革的先进理念。而我国核心素养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却刚刚起步,比西方发达国家晚了10-20年,尽管如此,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改革有重要的价值意义,同时,也有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素养 课程教学改革 演进 价值 反思
下载PDF
我国器官移植的现状与伦理学思考 被引量:22
11
作者 张永平 殷正坤 张曙光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2年第5期59-60,65,共3页
探讨促进我国器官移植进一步加快发展的途径 ,通过对我国器官移植现状以及所面临问题的分析 ,阐述了人们的传统文化背景、思想观念及伦理道德观是影响我国器官移植发展的因素 ;提出改变观念、实行科学的脑死亡法、为器官移植立法是我国... 探讨促进我国器官移植进一步加快发展的途径 ,通过对我国器官移植现状以及所面临问题的分析 ,阐述了人们的传统文化背景、思想观念及伦理道德观是影响我国器官移植发展的因素 ;提出改变观念、实行科学的脑死亡法、为器官移植立法是我国器官移植腾飞的根本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移植 伦理学 中国 立法
下载PDF
从政治型到文化型:中国当代德育型态的嬗变路向 被引量:24
12
作者 郭凤志 胡海波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1-45,共5页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为德育型态转变提供了现实的社会根据,德育从政治型向文化型的嬗变是对这种现实诉求的理论理解。从政治型德育到文化型德育,在价值偏向上要从以社会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变。文化型德育或德育文化视德育为一种文化存在,文...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为德育型态转变提供了现实的社会根据,德育从政治型向文化型的嬗变是对这种现实诉求的理论理解。从政治型德育到文化型德育,在价值偏向上要从以社会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变。文化型德育或德育文化视德育为一种文化存在,文化性是德育的本质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文化 以人为本 价值偏向 德育型态
下载PDF
再论德育中的“知识”与“生活”——基于义务教育品德课程改革的反思 被引量:22
13
作者 钟晓琳 朱小蔓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9-44,共6页
反思义务教育品德课程改革,德育需要更明晰地探讨"知识"与"生活"的关系。"回归生活"的德育不能笼统地反对知识,应将对知识学习的认识与对知性德育的批判相区分,德育中的知识学习包括道德知识、关于道德... 反思义务教育品德课程改革,德育需要更明晰地探讨"知识"与"生活"的关系。"回归生活"的德育不能笼统地反对知识,应将对知识学习的认识与对知性德育的批判相区分,德育中的知识学习包括道德知识、关于道德的知识、有助于道德的知识三种类型,并以主体性的道德知识的获得为根本。德育以生活为基础最终要落脚到个体生活经验,个体生活经验是个体道德成长的基础,德育过程需要关注并引导个体生活经验的不断丰富和扩展。由此,道德知识的获得需要个体生活经验的带入,个体生活经验的扩展需要道德价值的引导。德育正是基于"知识"与"生活"的这种关联才可能触碰到个体的内在生命,实现其应有的价值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 回归生活 知识学习 个体生活经验 价值引导
下载PDF
道德是什么及其在社会中的功能体现 被引量:16
14
作者 葛晨虹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9,共3页
道德不仅仅是一种人的道德品质的规定,也不仅仅是一种和其他社会规范并列的道德视角的规范。作为人类的理性,它是一种关于人类应当怎样的智慧。它表达并设定一定的社会价值取向和理想目标,引导社会发展方向,规定社会发展目标,把握和调... 道德不仅仅是一种人的道德品质的规定,也不仅仅是一种和其他社会规范并列的道德视角的规范。作为人类的理性,它是一种关于人类应当怎样的智慧。它表达并设定一定的社会价值取向和理想目标,引导社会发展方向,规定社会发展目标,把握和调整着社会各个方面的善及其合理性。这些价值取向和理想目标深深渗透在政治、法律和经济生活等各个领域,无处不在地发生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 道德理性 道德智慧 价值取向
下载PDF
技术发展与伦理秩序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三虎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26-29,共4页
本文考虑到在技术哲学中“技术负荷道德价值”命题较之“科学负荷道德价值”命题更易被人接受 ,主要集中讨论技术伦理问题。通过对既有文献的考察注意到当前技术哲学研究正在从一般技术批判转向技术伦理探索 ,认为现代技术发展目前面临... 本文考虑到在技术哲学中“技术负荷道德价值”命题较之“科学负荷道德价值”命题更易被人接受 ,主要集中讨论技术伦理问题。通过对既有文献的考察注意到当前技术哲学研究正在从一般技术批判转向技术伦理探索 ,认为现代技术发展目前面临着敬畏生命和生命牺牲、控制世界和世界失控、生活改善和环境破坏的伦理困境 ,最后提出了在公民、企业、政府和全球层次上构建技术伦理秩序的基本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发展 伦理秩序 技术伦理 道德价值 伦理困境 技术批判
下载PDF
论武术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被引量:15
16
作者 田芳兵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02年第4期80-81,共2页
在武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阐述了传统中的武德规范及有关体育道德的重要观点和在武术教学中进行武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对新世纪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武德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武术教学 德育教育 武德 道德规范 价值观 教学途径 教学方法
下载PDF
立德树人背景下校园足球的道德内化价值及实现路径 被引量:17
17
作者 郭庆 元文学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2-58,共7页
以立德树人为视角,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校园足球与道德内化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校园足球具有道德内化的价值,能够通过激发道德需要、提升道德能力、提供合理的道德规范来帮助青少年实现道德内化。2)校园足球在发挥道德内化... 以立德树人为视角,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校园足球与道德内化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校园足球具有道德内化的价值,能够通过激发道德需要、提升道德能力、提供合理的道德规范来帮助青少年实现道德内化。2)校园足球在发挥道德内化价值的过程中面临着不良社会风气盛行、道德实践平台有效性不足、校园足球教育者德育意识与能力缺失等现实困境。据此提出校园足球实现道德内化价值的可行路径:充分发挥校园足球的文化优势,创设良好的道德内化环境;开展梯度式的校园足球竞赛,把握道德认知发展的关键期;提高校园足球教育者的德育意识与能力,增强道德内化的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德树人 青少年 校园足球 道德内化 价值
下载PDF
德育生态:学校德育价值的新取向 被引量:14
18
作者 郭事军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135-137,共3页
当前,我国学校德育低效问题突出,究其原因,从生态意义上看,在于德育生态的失调。将生态学原理渗透到学校德育中,用生态的世界观及方法论来定位学校德育,需要把握主体原则、和谐原则、整体原则和发展原则,坚持以人为本,优化德育的自然生... 当前,我国学校德育低效问题突出,究其原因,从生态意义上看,在于德育生态的失调。将生态学原理渗透到学校德育中,用生态的世界观及方法论来定位学校德育,需要把握主体原则、和谐原则、整体原则和发展原则,坚持以人为本,优化德育的自然生态,关注自然与人的和睦相处;优化德育的社会生态,满足学生道德生长的内在需求;优化德育的文化生态,实现时代精神与民族传统的融洽;优化德育的心理生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创新的健康人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 德育 生态 价值 取向
下载PDF
价值个体主义与道德合理性基础的重构 被引量:11
19
作者 贺来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0-88,共9页
“价值个体主义”直接威胁着道德的合理性基础, 对当代道德理论和道德实践构成了重大挑战。“价值个体主义”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一个重大后果, 它与现代道德论证基础之间存在着深刻的位移, 使得“个人自由”与“道德共识”之间... “价值个体主义”直接威胁着道德的合理性基础, 对当代道德理论和道德实践构成了重大挑战。“价值个体主义”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一个重大后果, 它与现代道德论证基础之间存在着深刻的位移, 使得“个人自由”与“道德共识”之间的矛盾成为现代道德合理性的深层矛盾。以一种辩证的方式扬弃价值个体主义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在这一问题上, 自由主义、保守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形成了有着重大原则差异的立场, 其中马克思从人的生存方式转换的角度出发, 坚持“实践性”、“辩证性”与“人文性”等基本原则, 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野, 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 合理性 价值个体主义 现代性
下载PDF
论经济学的道德中性与经济学家的道德关怀——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和"斯密悖论" 被引量:14
20
作者 王曙光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39-45,共7页
亚当·斯密一生中写过两部重要著作,一是《国富论》,二是《道德情操论》,前者奠定了现代经济学的根基,后者成为道德哲学史上不朽的经典之作,而前书中利己主义的人性假设和后书中人类同情心的人性假设历来被视为斯密经济哲学和道德... 亚当·斯密一生中写过两部重要著作,一是《国富论》,二是《道德情操论》,前者奠定了现代经济学的根基,后者成为道德哲学史上不朽的经典之作,而前书中利己主义的人性假设和后书中人类同情心的人性假设历来被视为斯密经济哲学和道德哲学中互为矛盾的悖论。本文从经济学的价值判断出发,探讨了经济学的道德中立姿态和经济学家的道德关怀问题,剖析道德研究在经济学中的科学定位,并进而由对《道德情操论》中四个关键词的梳理,从斯密自身的逻辑阐释了长期纠结学界的所谓"斯密问题",从而达成了斯密体系中两种看似相悖的人性假设的和谐统一,完成由"自我赞同"向"社会赞同"的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学 道德中性 道德关怀 亚当·斯密 《道德情操论》 “斯密悖论” 价值判断 同情心 利己主义 社会赞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