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44篇文章
< 1 2 9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震监测技术在矿井岩层破裂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94
1
作者 姜福兴 XUN Luo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7-149,共3页
介绍了澳大利亚联邦科学工业研究院勘探采矿局 (CSIRO)开发的用于岩层破裂监测的微震监测系统 ,为能将之应用于中国深井灾害的监测 ,提出了对软硬件改造和开发井下智能化、自动化和可视化微震监测系统的初步方案 。
关键词 煤矿 微地震 岩层破裂 微震监测 矿井
下载PDF
采场覆岩空间破裂与采动应力场的微震探测研究 被引量:145
2
作者 姜福兴 XUN Luo 杨淑华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3-25,共3页
介绍了用微地震定位监测技术揭示的采场覆岩空间破裂与采动应力场的关系。认为存在 4种由采动引起的岩体破裂类型。展示了 3种典型采动边界条件下覆岩破裂与采动应力场的关系。提出了由微震事件分布推断区段煤柱稳定性的方法。
关键词 微震探测 长壁工作面 微地震 空间破裂结构 采动应力场
下载PDF
高精度微震监测技术在煤矿突水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34
3
作者 姜福兴 叶根喜 +2 位作者 王存文 张党育 关永强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932-1938,共7页
为了监测导水通道(断层、陷落柱等)在采动影响下的动力学活动和失稳过程,以及对其造成的突水危险性进行实时预测预报,利用高精度微震监测技术进行煤矿突水危险监测的工程实践。采用全局寻优定位技术,充分考虑内、外场震源定位的不同影... 为了监测导水通道(断层、陷落柱等)在采动影响下的动力学活动和失稳过程,以及对其造成的突水危险性进行实时预测预报,利用高精度微震监测技术进行煤矿突水危险监测的工程实践。采用全局寻优定位技术,充分考虑内、外场震源定位的不同影响因素,结合速度结构、检波器一致性等校正技术,实现微震震源的高稳定、高精度定位;优化布置微震监测台网,对大断层、陷落柱等隐伏构造进行实时监测,通过对定位结果的三维展示和分析,得到地质构造的活化规律、底板破裂深度、顶板破裂高度、合理煤柱尺寸等实测参数,实现对突水危险性的预测预报。工程实践证明,微震监测能够准确诊断出断层和陷落柱等构造活化的强度、烈度以及相关的时空参数,是实现突水预警预报的强有力的地球物理监测手段。建立基于定位结果的岩体空间破裂场的定量描述模型、实现定位结果的多角度、多层次的展示技术,从防治水、矿山压力等多学科角度出发实现突水监测的超前预警预报,是突水监测预警的重要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煤矿 微震 突水监测 内场定位 外场定位 岩体破裂场 定量描述
下载PDF
微地震监测技术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112
4
作者 张山 刘清林 +1 位作者 赵群 姜宇东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2年第2期226-231,共6页
微地震监测技术是近 2 0年才出现的地球物理新技术 ,其基本做法是通过在井中或地面布置检波器排列接收生产活动所产生或诱导的微小地震事件 ,并通过对这些事件的反演求取微地震震源位置等参数 ,然后 ,应用这些参数对生产活动进行监控或... 微地震监测技术是近 2 0年才出现的地球物理新技术 ,其基本做法是通过在井中或地面布置检波器排列接收生产活动所产生或诱导的微小地震事件 ,并通过对这些事件的反演求取微地震震源位置等参数 ,然后 ,应用这些参数对生产活动进行监控或指导。在油气开发领域 ,该方法主要用于油田低渗透储层压裂的裂缝动态成像和油田开发过程的动态监测 ,主要是流体驱动监测。介绍了微地震监测方法的基本原理、数据采集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及应用实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地震监测技术 油田开发 应用 定位 偏振 成像 压裂 流体驱动 人工裂缝分布
下载PDF
深埋隧洞岩爆孕育规律与机制:时滞型岩爆 被引量:123
5
作者 陈炳瑞 冯夏庭 +4 位作者 明华军 周辉 曾雄辉 丰光亮 肖亚勋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61-569,共9页
根据锦屏II级水电站引水隧洞现场岩爆发生机制,提出时滞型岩爆概念,并对时滞型岩爆进行系统研究,发现:(1)时滞型岩爆一般发生在隧洞掌子面开挖应力调整扰动范围之外,是岩爆区开挖应力调整与外界扰动联合作用的结果。80%的时滞型岩爆时... 根据锦屏II级水电站引水隧洞现场岩爆发生机制,提出时滞型岩爆概念,并对时滞型岩爆进行系统研究,发现:(1)时滞型岩爆一般发生在隧洞掌子面开挖应力调整扰动范围之外,是岩爆区开挖应力调整与外界扰动联合作用的结果。80%的时滞型岩爆时间上滞后该区开挖时间6~30 d,空间上在距离掌子面80 m的范围内。(2)时滞型岩爆区,一般节理、裂隙、夹层等原生结构面比较丰富,结构面类型以与洞轴线成小夹角的隐性结构面为主。(3)时滞型岩爆区开挖时,应力调整剧烈,围岩的破裂活动较频繁,微震事件时间上持续增加,空间上位置集中;视体积持续增加,有突增趋势;能量指数持续高位,有下降趋势;岩爆发生前夕,微震事件较少,存在一个明显的"平静期",且岩爆发生时视体积和能量指数变化不明显。(4)时滞型岩爆区开挖卸荷后,初期微震事件以拉伸、剪切及拉剪混合型破坏为主;接着,以沿破坏面扩展的拉伸破坏为主;随后,有一个明显的"平静期";最后岩爆发生时,以剪切破坏为主导。根据时滞型岩爆的特征、演化规律与机制,建议时滞型岩爆应采取"减少扰动,先喷,再锚,紧挂网,紧复喷"的联防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深埋隧洞 时滞型岩爆 微震 破坏机制 能量指数 锦屏II级水电站
下载PDF
Failure mechanism and coupled static-dynamic loading theory in deep hard rock mining: A review 被引量:92
6
作者 Xibing Li Fengqiang Gong +5 位作者 Ming Tao Longjun Dong Kun Du Chunde Ma Zilong Zhou Tubing Yin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CIE CSCD 2017年第4期767-782,共16页
Rock failure phenomena,such as rockburst,slabbing(or spalling) and zonal disintegration,related to deep underground excavation of hard rocks are frequently reported and pose a great threat to deep mining.Currently,the... Rock failure phenomena,such as rockburst,slabbing(or spalling) and zonal disintegration,related to deep underground excavation of hard rocks are frequently reported and pose a great threat to deep mining.Currently,the explanation for these failure phenomena using existing dynamic or static rock mechanics theory is not straightforward.In this study,new theory and testing method for deep underground rock mass under coupled static-dynamic loading are introduced.Two types of coupled loading modes,i.e.'critical static stress + slight disturbance' and 'elastic static stress + impact disturbance',are proposed,and associated test devices are developed.Rockburst phenomena of hard rocks under coupled static-dynamic loading are successfully reproduced in the laboratory,and the rockburst mechanism and related criteria are demonstrated.The results of true triaxial unloading compression tests on granite and red sandstone indicate that the unloading can induce slabbing when the confining pressure exceeds a certain threshold,and the slabbing failure strength is lower than the shear failure strength according to the conventional Mohr-Column criterion.Numeric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rock unloading failure response under different in situ stresses and unloading rates can be characterized by an equivalent strain energy density.In addition,we present a new microseismic source location method without premeasuring the sound wave velocity in rock mass,which can efficiently and accurately locate the rock failure in hard rock mines.Also,a new idea for deep hard rock mining using a non-explosive continuous mining method is briefly introduc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ep rock mechanics Coupled static-dynamic loading ROCKBURST Discontinuous rock failure microseismic source location Continuous mining
下载PDF
爆破震动与岩石破裂微震信号能量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85
7
作者 朱权洁 姜福兴 +2 位作者 于正兴 尹永明 吕垒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23-730,共8页
以矿山现场微震数据为基础,选取矿山爆破震动信号与岩石破裂微震信号对比研究。首先,运用Matlab的小波包分析模块对微震信号进行5层多尺度分解,分别求取各节点处重构信号的小波包频带能量,对爆破震动信号与岩石破裂信号的频带能量分布... 以矿山现场微震数据为基础,选取矿山爆破震动信号与岩石破裂微震信号对比研究。首先,运用Matlab的小波包分析模块对微震信号进行5层多尺度分解,分别求取各节点处重构信号的小波包频带能量,对爆破震动信号与岩石破裂信号的频带能量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其次,通过建立新的频带空间,对比二者的能量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矿山现场微震信号的频带能量分布特征为:岩体破裂信号的能量多集中于S5,0~S5,7低频频带(0~125 Hz),爆破震动信号的能量则在S5,24~S5,31频带(375~500 Hz)表现得较为集中。该分析方法为矿山识别爆破震动事件与岩石破裂事件提供了一种思路,利用二者能量分布差异大、特征对比明显的特点,通过对比新频带空间内的能量分布特征,可以实现对两类微震波形的初步辨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微震 爆破震动 岩石破裂 小波包 频带能量
下载PDF
无需预先测速的微震震源定位的数学形式及震源参数确定 被引量:83
8
作者 董陇军 李夕兵 +1 位作者 唐礼忠 宫凤强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057-2067,共11页
为解决传统方法因测量速度误差给定位精度造成的影响,研究3种无需预先测量速度的震源定位的数学形式,按其因变量为到时、到时差、到时差商依次称为TT,TD和TDQ法。通过分析发现,TD法在数学意义上优于TT和TDQ法。对目前广泛使用的需要预... 为解决传统方法因测量速度误差给定位精度造成的影响,研究3种无需预先测量速度的震源定位的数学形式,按其因变量为到时、到时差、到时差商依次称为TT,TD和TDQ法。通过分析发现,TD法在数学意义上优于TT和TDQ法。对目前广泛使用的需要预先测量速度的微震震源定位传统方法进行总结分析,将其归纳为2种数学形式,按其因变量为到时、到时差依次称为STT和STD法。通过算例分析,对TT,TD及STT以及STD法在速度浮动误差为0,1%,2%,3%,4%,5%的6个水平进行误差分析比较。研究发现,对于在传感器阵列内的震源,TD法的定位精度最高。TT和TD法无需预先给定速度,不受速度的影响,绝对距离误差区间分别为0~1.013 4和0.01~0.014 m。由此可见,TD法较稳定;STT和STD法在给定速度真值时,绝对距离误差为0~0.981 m;但当传统方法在给速度一个较小的误差1%~5%下,会导致较大的定位误差,较大的达到24.27 m。最后,对新方法在建有微震监测系统的冬瓜山铜矿进行验证,通过爆破模拟微震源,微震监测系统接受爆破信号,通过不同区域的3次爆破试验研究发现,TD法的定位精度最高,它在不需要预先测量速度的情况下,无论3个坐标各自的均值还是绝对距离误差均小于STT,STD和TT法。可见,TD法具有较高的定位精度,算法稳定,定位中只需传感器坐标及时间差即可,是合理可靠的,消除传统定位方法中速度误差给定位带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深井矿山 微震 波速 声发射 传感器
下载PDF
“两硬”条件下冲击地压微震信号特征及前兆识别 被引量:77
9
作者 赵毅鑫 姜耀东 +2 位作者 王涛 高峰 谢帅涛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960-1966,共7页
结合微震监测数据,对大同忻州窑矿8935"两硬"条件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发生的冲击现象进行分析;从微震事件震源定位、能级与频次关系以及冲击前微震信号频谱演化规律等方面讨论了该工作面冲击地压机理及前兆信息特征。研究表明:8... 结合微震监测数据,对大同忻州窑矿8935"两硬"条件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发生的冲击现象进行分析;从微震事件震源定位、能级与频次关系以及冲击前微震信号频谱演化规律等方面讨论了该工作面冲击地压机理及前兆信息特征。研究表明:8935工作面冲击地压为坚硬顶板破断诱发煤柱区域积聚能量的突然释放所致;冲击震源多在工作面超前50 m范围内沿采空区煤柱侧,且主要集中在坚硬顶板断裂后发生压缩、反弹的空间区域;冲击地压前微震事件频次、能量、微震信号b值及主频均呈下降趋势。冲击地压前微震频谱主要集中在5-60 Hz,微震主频急剧降低和幅值明显升高可视为冲击前兆特征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硬”条件 冲击地压 微震 前兆 B值 频谱
下载PDF
微地震监测技术及其在油田中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65
10
作者 刘百红 秦绪英 +1 位作者 郑四连 杨强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5年第5期325-329,共5页
简要介绍了微地震监测技术的知识背景及其应用领域。重点介绍了在油田中用微地震监测技术进行水力压裂裂缝成像、水驱前缘监测、储层描述和地应力监测的应用原理。最后对微地震监测技术在油田中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认为随着微地震监测... 简要介绍了微地震监测技术的知识背景及其应用领域。重点介绍了在油田中用微地震监测技术进行水力压裂裂缝成像、水驱前缘监测、储层描述和地应力监测的应用原理。最后对微地震监测技术在油田中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认为随着微地震监测技术的应用研究和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它在油气藏开发和其他方面的应用都会更加得到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地震 监测 油气藏 地应力 储层 压裂 注水
下载PDF
中国石油集团非常规油气微地震监测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 被引量:69
11
作者 刘振武 撒利明 +2 位作者 巫芙蓉 董世泰 李彦鹏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43-853,676+854,共11页
水力压裂、酸化压裂是致密储层改造的重要手段,在致密砂岩、碳酸盐岩、火山岩、页岩、煤层等储层连通性改造中广泛使用。对压裂效果的评估以及对裂隙的空间描述,是编制开发方案、提高产能的关键环节。微地震监测技术是目前比较有效、可... 水力压裂、酸化压裂是致密储层改造的重要手段,在致密砂岩、碳酸盐岩、火山岩、页岩、煤层等储层连通性改造中广泛使用。对压裂效果的评估以及对裂隙的空间描述,是编制开发方案、提高产能的关键环节。微地震监测技术是目前比较有效、可靠性高的一种压裂裂缝监测及储集体空间描述技术,能够实时监测压裂裂缝的空间展布,被国内外广泛应用于压裂裂缝监测和油藏动态监测。本文分析了非常规油气微地震监测技术的需求、国内外(包括中国石油集团)微地震监测技术现状及微地震监测技术面临的挑战,指出了中国石油集团非常规领域微地震监测技术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 微地震 监测技术 现状 发展方向 中国石油集团
下载PDF
微地震技术在煤矿“两带”监测领域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51
12
作者 张兴民 于克君 +3 位作者 席京德 孔凡铭 张心彬 王书军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66-570,共5页
结合微地震技术在山东兖州兴隆庄煤矿的应用情况 ,介绍了该技术的原理、特点、工作方法及应用效果 .分析表明 ,微地震技术可以有效确定煤矿生产中断裂带与垮落带发育高度 .同时 ,根据微地震事件的分布规律 ,可以解释采煤工作面周期来压... 结合微地震技术在山东兖州兴隆庄煤矿的应用情况 ,介绍了该技术的原理、特点、工作方法及应用效果 .分析表明 ,微地震技术可以有效确定煤矿生产中断裂带与垮落带发育高度 .同时 ,根据微地震事件的分布规律 ,可以解释采煤工作面周期来压、断裂带与垮落带边坡角、地下应力场的分布特征等与煤矿生产有关的重要理论问题 .利用微地震技术进行两带监测具有周期短、费用低、成果可靠 ,并且可实现三维空间连续、动态监测等特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地震技术 监测 煤矿 煤层 断裂带 垮落带 地震资料处理 解释
下载PDF
关键层运动诱发矿震的微震探测初步研究 被引量:45
13
作者 成云海 姜福兴 +1 位作者 程久龙 汪华君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73-277,共5页
采用微地震定位监测技术对华丰煤矿关键层运动诱发矿震进行了研究.根据岩体在三维空间的破裂成像,得出:可以依据微震破裂事件的空间分布对关键层进行划分;开采6,4层煤均引起了主关键层砾岩的破裂,砾岩破裂位置的发展顺序在倾向上逐渐向... 采用微地震定位监测技术对华丰煤矿关键层运动诱发矿震进行了研究.根据岩体在三维空间的破裂成像,得出:可以依据微震破裂事件的空间分布对关键层进行划分;开采6,4层煤均引起了主关键层砾岩的破裂,砾岩破裂位置的发展顺序在倾向上逐渐向实体煤扩展,在高度上先从下部开始;冲击地压显现地点不一定是矿震震源发生地点;统计观测的结果表明:部分砾岩断裂导致了矿震发生,大约50%的矿震是由于关键层的破裂引起的,只有个别矿震导致了冲击地压显现,说明了矿震与冲击地压的区别.展示了冲击地压产生原因的多样性及复杂性,提出了应根据不同的产生原因进行冲击地压防治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层运动 矿震 采场 微地震 冲击地压显现
下载PDF
微地震监测技术及其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35
14
作者 董世泰 高红霞 《石油仪器》 2004年第5期5-8,65,共4页
微地震监测是指将井下地震技术用于探测由于岩石内应力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微地震事件 ,即将高灵敏度的地震传感器布放于压裂邻近的井中 ,连续记录因压裂引起的油气藏物理特性改变而产生的微地震活动。该技术用于油藏和气藏水力压裂裂缝的... 微地震监测是指将井下地震技术用于探测由于岩石内应力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微地震事件 ,即将高灵敏度的地震传感器布放于压裂邻近的井中 ,连续记录因压裂引起的油气藏物理特性改变而产生的微地震活动。该技术用于油藏和气藏水力压裂裂缝的成图 ,通过对压裂过程中的微地震数据连续采集记录并实时处理 ,标定出微地震事件即压裂裂缝的位置。借助于微地震裂缝诊断 ,在压裂作业过程中可以有效地优化压裂和压裂方案设计 ,提供油气藏资源评价、油气藏趋替信息和未来钻井位置图 ,达到增产目的 ,并为二次勘探的规划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地震监测技术 水力压裂裂缝 裂缝空间位置 油田增产
下载PDF
页岩气微地震压裂实时监测技术——以四川盆地蜀南地区为例 被引量:41
15
作者 巫芙蓉 闫媛媛 尹陈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46-50,共5页
长水平井段多井拉链式水力压裂是提高四川盆地蜀南地区页岩气产量和降本增效的重要手段。微地震压裂监测因其能够对水力压裂裂缝进行实时成像而被广泛应用于页岩气压裂效果评估和压裂参数优化调整。但目前国内页岩气微地震压裂监测仅能... 长水平井段多井拉链式水力压裂是提高四川盆地蜀南地区页岩气产量和降本增效的重要手段。微地震压裂监测因其能够对水力压裂裂缝进行实时成像而被广泛应用于页岩气压裂效果评估和压裂参数优化调整。但目前国内页岩气微地震压裂监测仅能按照压裂监测前设计的参数完成平台井压裂作业后才能评估压裂效果,其评估结果只能为下一个平台井的压裂参数提供指导,缺少对正实施井进行实时优化压裂参数的经验,致使微地震压裂监测的实时作用失效。为此,利用放射状排列微地震地面监测和微地震井中联合监测技术,采用实时定位方法,对四川盆地蜀南地区页岩气长水平井段多井拉链式水力压裂裂缝进行实时成像,实时评估压裂效果,现场实时指导了前置液参数、射孔、暂堵剂的投放时间等参数的优化,有效避免了重复压裂、压裂效果不均等现象,提升了压裂改造效果。2口井组的实践结果表明,微地震压裂实时监测在实时评估压裂效果和实时优化压裂参数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平均测试页岩气产量增加2~5倍,值得进一步借鉴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微地震 实时监测 水平井 拉链式压裂 井中监测 地面监测 产量增加 四川盆地 蜀南地区
下载PDF
基于小波分解与Akaike信息准则的微地震初至拾取方法 被引量:39
16
作者 宋维琪 吕世超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21,17,共8页
微地震震源的定位要求精确确定初至,人工拾取微地震有效事件需要很大的工作量。首先讨论了Akaike信息准则(AIC)初至拾取方法;然后根据微地震信号在相邻小波尺度上连续的特点,将基于AIC的初至拾取方法与小波多尺度分析方法相结合,对微地... 微地震震源的定位要求精确确定初至,人工拾取微地震有效事件需要很大的工作量。首先讨论了Akaike信息准则(AIC)初至拾取方法;然后根据微地震信号在相邻小波尺度上连续的特点,将基于AIC的初至拾取方法与小波多尺度分析方法相结合,对微地震资料进行多尺度分析;最后利用AIC拾取初至,并根据初至的分布特点确定地震记录中是否存在有效的微地震事件。克服了传统AIC法由于噪声影响使初至点模糊而难以准确拾取的缺点。模型与实际资料的应用表明,基于小波分解与AIC相结合的初至拾取方法能够从信噪比低的资料中较准确地识别出有效微地震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地震 Akaike信息准则 小波多尺度分析 自动识别
下载PDF
Preliminary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of microseismic monitoring technique to rockburst prediction in tunneling of Jinping Ⅱ project 被引量:36
17
作者 Chun'an Tang Jimin Wang Jingjian Zhang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CIE 2010年第3期193-208,共16页
Monitoring and prediction of rockburst remain to be worldwide challenges i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In hydropower,transportation and other engineering fields in China,more deep,long and large tunnels have been under ... Monitoring and prediction of rockburst remain to be worldwide challenges i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In hydropower,transportation and other engineering fields in China,more deep,long and large tunnels have been under construction in recent years and underground caverns are more evidently featured by "long,large,deep and in group",which bring in many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rock mechanics problems at great depth,especially rockburst.Rockbursts lead to damages to not only underground structures and equipments but also personnel safety.It has been a major technical bottleneck in future deep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in China.In this paper,compared with earthquake prediction,the feasibility in principle of monitoring and prediction of rockbursts is discussed,considering the source zones,development cycle and scale.The authors think the feasibility of rockburst prediction can be understood in three aspects:(1) the heterogeneity of rock is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existence of rockburst precursors;(2) deformation localization is the intrinsic cause of rockburst;and(3)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arget rock mass and its surrounding rock mass is the external cause of rockburst.As an engineering practice,the application of microseismic monitoring techniques during tunnel construction of Jinping II Hydropower Station was reported.It is found that precursory microcracking exists prior to most rockbursts,which could be captured by the microseismic monitoring system.The stress concentration is evident near structural discontinuities(such as faults or joints),which shall be the focus of rockburst monitoring.It is concluded that,by integrating the microseismic monitoring and the rock failure process simulation,the feasibility of rockburst prediction is expected to be enhanc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seismic monitoring numerical modeling ROCKBURST PREDICTION
下载PDF
某冲击地压频发工作面微震冲击前兆信息特征及预警方法研究 被引量:35
18
作者 田向辉 李振雷 +4 位作者 宋大钊 何学秋 焦彪 曹安业 马衍坤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471-2482,共12页
冲击地压作为一种常见的煤岩动力灾害,其防治与监测预警研究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为进一步提高某工作面冲击地压危险预警能力,对该工作面2018年5月至8月发生的11起冲击地压展开研究。案例分析发现,11次冲击中有10次发生在临空巷,冲击地... 冲击地压作为一种常见的煤岩动力灾害,其防治与监测预警研究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为进一步提高某工作面冲击地压危险预警能力,对该工作面2018年5月至8月发生的11起冲击地压展开研究。案例分析发现,11次冲击中有10次发生在临空巷,冲击地压受采空区侧向压力和区段煤柱叠加产生的静载集中应力影响,并在大能量矿震产生的动载扰动作用下发生,微震能量、频次可反映应力集中程度和动载扰动强度,可用于冲击地压监测预警。对历次冲击前后的微震能量、频次及其偏差值的演化特征进行分析,得到冲击地压微震前兆信息时序规律,即冲击前微震能量/频次具有明显的偏离性趋势特征,出现偏差高值,且冲击前7日内微震能量和频次偏差高值总数和至少为2。据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每日微震最大能量和微震能量/频次偏差高值总数的定量-趋势冲击危险预警新方法,即以每日微震最大能量进行初步预警,再根据7日内微震能量和频次偏差高值总数的最大值对初步预警结果进行调整,确定最终危险等级。运用R评分法对该预警方法和工作面原微震预警方法的预警效能进行对比,新方法和原方法的R值分别为0.673和0.072,表明新预警方法远优于工作面原预警方法。运用该预警方法对新疆自治区某矿进行预警检验,R值达到0.652,同样具有较高的预警能力,进一步验证了新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可为煤矿冲击地压监测预警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冲击地压 监测预警 微震 前兆信息 定量–趋势
原文传递
基于震源机制关系的长宁-威远区块套管变形分析 被引量:35
19
作者 陈朝伟 王鹏飞 项德贵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0-114,共5页
四川长宁-威远页岩气示范区套管变形问题突出,天然裂缝或断层是导致套管变形的主要因素。为了明确引起套管变形的裂缝或断层尺度与微地震震级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圆形断层模型的震源参数关系,建立了由断层半径、滑移距离、地震矩和矩震级... 四川长宁-威远页岩气示范区套管变形问题突出,天然裂缝或断层是导致套管变形的主要因素。为了明确引起套管变形的裂缝或断层尺度与微地震震级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圆形断层模型的震源参数关系,建立了由断层半径、滑移距离、地震矩和矩震级等参数组成的数学模型。首先根据24臂井径测井数据或通过套管变形点的磨鞋最大直径来确定断层的滑动量(即套管变形量),然后利用该模型计算得到引起套管变形的裂缝或断层的半径和微地震震级。计算结果表明,引起长宁-威远区块套管变形的裂缝或断层的半径为100~400m,微地震距震级为2.0~3.5,这与现场实测数据吻合,表明该模型在长宁-威远区块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实用性,也验证了套管变形机理的正确性。研究结果对于井眼轨道优化设计、压裂过程中的实时微地震监测与套管变形预防及治理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水平井压裂 套管变形 微地震 震源参数 震源机制 长宁-威远区块
下载PDF
综合集成高精度智能微震监测技术及其在深部岩石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33
20
作者 陈炳瑞 冯夏庭 +6 位作者 符启卿 王搏 朱新豪 李涛 陆菜平 夏欢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422-2431,共10页
通过微震技术获取更多的岩石工程灾害演化过程微震信息,自动识别岩石破裂微震信息,自动精准定位岩石破裂的位置,为灾害分析、预警与防控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一直是科学家和工程师研究的热点与难点。针对这些难点,研发了传感-采集-传输... 通过微震技术获取更多的岩石工程灾害演化过程微震信息,自动识别岩石破裂微震信息,自动精准定位岩石破裂的位置,为灾害分析、预警与防控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一直是科学家和工程师研究的热点与难点。针对这些难点,研发了传感-采集-传输一体化集成技术、32位A/D与元器件联合降噪采集技术、微震信号递归STA/LTA-BP神经网络综合识别方法以及基于PTP高精度时间同步策略的速度模型数据库速配微震源定位算法,并对这些技术进行了综合集成,提出了综合集成高精度智能微震监测技术。目前该技术已在国内外多个深部岩石工程进行了应用。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既可应用于岩爆、冲击地压等动力型灾害监测,又可应用于岩石工程开挖(开采)围岩稳定性监测,还可推广应用于矿产资源防盗采监测,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岩石工程灾害演化过程微震信号的捕获能力、岩石破裂微震信号的识别能力和微破裂源的定位精度,推动微震监测技术朝着岩石工程灾害自动监测、分析与智能预警方向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震 识别算法 定位算法 岩爆 滤噪 岩石工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