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福尔马林内脏炎症痛过程中脊髓PKC、PKCε膜转位的变化 被引量:16
1
作者 张颜波 高翠英 +1 位作者 李菁锦 吕国蔚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1-95,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PKC、PKCε在内脏炎症痛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本实验用福尔马林(F)直肠粘膜下注射的内脏炎症痛模型,经脊髓蛛网膜下腔插管分别给予PKC、PKCε激动剂PMA(phorbol12 myristate13 acetate)和抑制剂H 7(1 (5 isoquinolinesulfon... 目的:初步探讨PKC、PKCε在内脏炎症痛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本实验用福尔马林(F)直肠粘膜下注射的内脏炎症痛模型,经脊髓蛛网膜下腔插管分别给予PKC、PKCε激动剂PMA(phorbol12 myristate13 acetate)和抑制剂H 7(1 (5 isoquinolinesulfonyl)2 methylpiperazinedihydrochloride),结合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 PAGE)、蛋白印迹 (Western blot)等生化技术。选用成年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 4组: 正常对照组N,内脏痛组(F+NaCl),PMA组(F+PMA)和H 7组(F+H 7)。共分福尔马林直肠内致炎后 30min、60min和 120min三个时间段。结果:在福尔马林直肠致炎后 60min内,F+NaCl组与N组PKC、PKCε膜转位相比分别明显增高 (P<0. 01);F+PMA组与F+NaCl组PKC、PKCε相比分别明显增高(P<0. 05);F+IT+H 7组与F+IT+NaCl组PKC、PKCε相比分别明显降低 (P<0. 05 )。结论: 福尔马林致内脏炎症痛过程中PKC、PKCε被激活,提示PKC、PKCε可能参与了内脏炎症痛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KCΕ 福尔马林 炎症痛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脊髓 转位 Wistar大鼠 直肠粘膜下注射 蛛网膜下腔插管 正常对照组 初步探讨 蛋白印迹 痛模型 激动剂 抑制剂 内脏痛 PMA 直肠内 时间段 比分 致炎 增高
下载PDF
加巴喷丁对大鼠内脏炎症痛的镇痛作用及机制初步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张继国 张颜波 +1 位作者 杨明峰 高允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610-1614,共5页
目的探讨加巴喷丁对大鼠内脏炎症痛的镇痛作用及初步机制。方法成年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模型组、生理盐水组和加巴喷丁组。观察①造模后以15 min为一个时间段,共2 h,计算内脏疼痛分数;②造模后以15 min为一个时间段,共2... 目的探讨加巴喷丁对大鼠内脏炎症痛的镇痛作用及初步机制。方法成年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模型组、生理盐水组和加巴喷丁组。观察①造模后以15 min为一个时间段,共2 h,计算内脏疼痛分数;②造模后以15 min为一个时间段,共2 h,记录脊髓背角神经元放电频率的变化;③造模后30、60和120 min时间点,检测PKC膜转位水平。结果①加巴喷丁组在前90 min内疼痛分数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模型组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加巴喷丁组在致炎后0~15min和15~30 min两时间段的脊髓背角神经元放电频率与模型组组致炎后0~15 min与15~30 min的放电频率相比降低(P<0.01);模型组和生理盐水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加巴喷丁组与模型组相比,PKC膜转位水平降低(P<0.01或P<0.05);模型组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加巴喷丁可能通过减少PKC膜转位水平,抑制PKC的激活,对内脏炎症痛有镇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巴喷丁 内脏 炎症痛 蛋白激酶C 膜转位 疼痛评分 放电频率
下载PDF
电针刺激足三里穴对甲醛溶液所致内脏炎症痛大鼠脊髓蛋白激酶C膜转位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邹明新 李思颉 +2 位作者 邵国 牛敬忠 张颜波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3期174-177,共4页
目的:探讨电针刺激足三里穴对甲醛溶液内脏炎症痛的镇痛作用及对大鼠脊髓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膜转位水平的影响。方法:实验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电针组(EA);内脏炎症痛组(VP);电针加内脏炎症痛组(EA+VP),... 目的:探讨电针刺激足三里穴对甲醛溶液内脏炎症痛的镇痛作用及对大鼠脊髓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膜转位水平的影响。方法:实验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电针组(EA);内脏炎症痛组(VP);电针加内脏炎症痛组(EA+VP),每组大鼠18只。应用甲醛溶液大鼠直肠黏膜下注射复制的内脏炎症痛模型,注射后120 min内观察疼痛反应,15 min为一个观察时间段,计算疼痛评分;注射后30 min、60 min和120 min内取大鼠L_6~S_2阶段脊髓进行PKC膜转位水平检测。结果:VP组大鼠在甲醛溶液注射后,30 min内达疼痛反应的高峰,随后逐渐减轻;EA+VP组大鼠疼痛反应减轻,在前90 min内疼痛分数明显低于VP组,P〈0.05或P〈0.01。VP组大鼠在甲醛溶液注射后,30 min时PKC膜转位水平明显增加,随后膜转位水平明显降低;EA+VP组大鼠在前60 min内,PKC膜转位水平明显下降,与VP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刺激足三里穴明显减轻内脏炎症痛大鼠疼痛反应,可能通过抑制大鼠脊髓PKC膜转位水平起镇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足三里穴 内脏痛 蛋白激酶C 膜转位
下载PDF
重复低氧对小鼠脑内cPKCα和γ膜转位及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牛晨晨 李俊发 徐群渊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0-34,共5页
探讨cPKCs特定亚型在脑低氧预适应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借助已建立的小鼠整体低氧预适应模型 ,应用SDS PAGE和Westernblot等生化技术 ,并结合GelDoc成像系统 ,半定量检测脑组织内cPKCα和γ的膜转位水平和蛋白表达量。结果发现 ,随低氧暴... 探讨cPKCs特定亚型在脑低氧预适应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借助已建立的小鼠整体低氧预适应模型 ,应用SDS PAGE和Westernblot等生化技术 ,并结合GelDoc成像系统 ,半定量检测脑组织内cPKCα和γ的膜转位水平和蛋白表达量。结果发现 ,随低氧暴露次数 (低氧 2~ 4次 )增加 ,在小鼠海马和皮层组织内cPKCγ膜转位水平增高显著(P <0.0 5 ,n =6 ) ;然而 ,cPKCα的膜转位水平和cPKCγ及γ的蛋白表达量的变化均不显著。提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KCΓ 蛋白表达 低氧预适应 小鼠 脑内 转位 组织内 SDS-PAGE 水平 半定量检测
下载PDF
cPKCs在大鼠内脏炎性痛形成中的作用 被引量:6
5
作者 张颜波 牛敬忠 +3 位作者 周卫华 高翠英 李菁锦 吕国蔚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49-252,共4页
目的 探讨cPKCs在大鼠内脏炎性痛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成年Wistar大鼠96只,体重200~250g,雌雄不拘。随机分为4组(n=24):对照组(C组)、生理盐水组(NS组)、PMA组和H-7组。大鼠蛛网膜下腔置管后,采用直肠粘膜下注射福尔马林的方... 目的 探讨cPKCs在大鼠内脏炎性痛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成年Wistar大鼠96只,体重200~250g,雌雄不拘。随机分为4组(n=24):对照组(C组)、生理盐水组(NS组)、PMA组和H-7组。大鼠蛛网膜下腔置管后,采用直肠粘膜下注射福尔马林的方法,制备大鼠内脏炎性痛模型。C组不给予任何处理,NS组、PMA组、H-7组分别于给予福尔马林前30min经PE-10管注射0.9%生理盐水20μl、cPKCs和nPKCs激动剂PMA 100ng(生理盐水稀释至20μl)、PKC抑制剂H-7200μg(生理盐水稀释至20μl),然后分别注入0.9%生理盐水10出冲洗PE-10管。各组于给予福尔马林后30、60、120min时取8只大鼠,测定内脏痛评分,然后取脊髓,测定cPKCs膜转位水平。结果 与NS组比较,给予福尔马林后30、60min时PMA组内脏痛评分升高,H-7组内脏痛评分降低(P〈0.05或0.01)。与C组比较,NS组给予福尔马林后30min时PKCγ膜转位水平升高,PMA组给予福尔马林后30、60min时PKCγ膜转位水平升高(P〈0.01)。与NS组比较,给予福尔马林后30、60min时PMA组PKCγ膜转位水平升高,H-7组PKCγ膜转位水平降低(P〈0.05)。结论 cPKCs型的PKCγ亚型参与了大鼠内脏炎性痛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C 膜转位 疼痛
原文传递
Characterization of Function of Three Domains in Dishevelled-1: DEP Domain is Responsible for Membrane Translocation of Dishevelled-1 被引量:5
6
作者 WeiJunPAN ShuZhaoPANG +3 位作者 TaoHUANG HuiYunGUO DianqingWU LinLI 《Cell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24-330,共7页
Wnt signal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embryogenesis and tumorgenesis. Although the mechanism about how Wnts transduce their signaling from receptor frizzled (Fz) to cytosol has not been understood, dishevelled (Dvl... Wnt signal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embryogenesis and tumorgenesis. Although the mechanism about how Wnts transduce their signaling from receptor frizzled (Fz) to cytosol has not been understood, dishevelled (Dvl) protein was considered as the intersection of Wnt signal traffic. In this study, we characterized the function of three domains (DIX,PDZ and DEP) of Dvl-1 in canonical Wnt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Dvl-1 membrane translocation. It was found both DIX and DEP domain were sufficient to block Wnt-3a-induced LEF-1 transcriptional activity and free cytosol β-catenin accumulation; whereas PDZ domain and a functional mutant form of DEP domain (DEP-KM) had no effect on canonical Wnt signaling. In addition, when cotransfected with Fz-7, DEP domain, but not DIX, PDZ or DEP-KM, translocated and co-localized with Fz-7 to the plasma membrane, which was similar to Dvl-1. Furthermore, it was DEP domain that could block Fz-7-induced membrane translocation of Dvl- 1 via a possible competitive mechanism. These results strongly suggest that DEP domain is responsible for the membrane translocation of Dvl-1 protein upon Wnt signal stimu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nt frizzled-7 DISHEVELLED DIX PDZ DEP membrane translocation signal transduction
下载PDF
反式自主转运蛋白紧密黏附素Intimin离体重组系统的建立 被引量:1
7
作者 韦良婉 王哲 +2 位作者 王星媛 储引娣 范恩国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91-195,共5页
目的构建反式自主转运蛋白的离体重组系统,以用于深入研究反式自主转运蛋白的跨膜转运机制。方法以大肠埃希菌紧密黏附素Intimin为例,进行离体重组系统的构建。获得Intimin的过表达菌株后,将其制备成原生质球,诱导Intimin表达。纯化重... 目的构建反式自主转运蛋白的离体重组系统,以用于深入研究反式自主转运蛋白的跨膜转运机制。方法以大肠埃希菌紧密黏附素Intimin为例,进行离体重组系统的构建。获得Intimin的过表达菌株后,将其制备成原生质球,诱导Intimin表达。纯化重组表达的桶状蛋白组装复合物,将其制备成蛋白脂质体。反应体系中加入蛋白酶K处理后,观察转运是否成功。结果原生质球诱导表达未折叠的Intimin后,向体系中加入桶状蛋白组装复合物制备的蛋白脂质体,反应结束后加入蛋白酶K处理。与不加蛋白脂质体的对照组相比,能观察到Intimin不被蛋白酶K消化,表明Intimin被成功转运至膜上。结论反式自主转运蛋白Intimin的跨膜转运需要桶状蛋白组装复合物的参与。本研究成功建立反式自主转运蛋白的离体重组系统,从而有助于深入研究反式自主转运蛋白的跨膜转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式自主转运蛋白 BAM蛋白复合物 跨膜转运
原文传递
蛋白激酶CβⅡ和γ参与低氧预适应降低脑中动脉阻塞所致鼠脑缺血性损伤 被引量:5
8
作者 杨巍巍 江君 +4 位作者 卜祥宁 张楠 谢培伦 张伯民 李俊发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9-134,共6页
目的探讨低氧预适应(HPC)对脑中动脉梗塞(MCAO)小鼠脑的保护作用,以及缺血皮层内经典型蛋白激酶C(cPKC)βⅡ和γ膜转位水平的改变。方法健康雄性BALB/c小鼠(18-22 g,8-10周)随机分为:H0假手术(n=6),H0缺血(n=6),H4假手术(... 目的探讨低氧预适应(HPC)对脑中动脉梗塞(MCAO)小鼠脑的保护作用,以及缺血皮层内经典型蛋白激酶C(cPKC)βⅡ和γ膜转位水平的改变。方法健康雄性BALB/c小鼠(18-22 g,8-10周)随机分为:H0假手术(n=6),H0缺血(n=6),H4假手术(n=6)和H4缺血(n=6)组。运用整体低氧预适应模型和脑中动脉梗塞缺血模型,结合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蛋白印迹(W estern blot)等分子生物学技术,观察脑梗死面积、缺血区密度值和水肿率,以及MCAO小鼠缺血皮层组织内PKCβⅡ和γ膜转位水平的变化。结果研究发现,HPC可明显减小MCAO导致的鼠脑梗死面积(P〈0.05),降低缺血区吸光度值(P〈0.05)和水肿率(P〈0.05);与H0假手术组相比,缺血组小鼠皮层半影区cPKCβⅡ和γ膜转位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H0缺血组小鼠皮层半影区相比,H4缺血组小鼠皮层半影区内PKCβⅡ和γ膜转位水平明显增高(P〈0.05)。结论HPC可能通过增加MCAO小鼠皮层组织内cPKCβⅡ和γ的膜转位水平,对缺血损伤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中动脉梗塞 低氧预适应 蛋白激酶C 膜转位
下载PDF
跨越溶酶体途径的核酸药物递送策略
9
作者 欧萌 闫银雨 +2 位作者 马宇 洪瑾 丁娅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4-48,共15页
核酸药物通过在细胞质或细胞核中发挥作用,调控基因表达,在获得性或遗传性疾病治疗以及疫苗开发等方面有重要意义。目前开发的多种核酸递送载体,通过细胞内吞经内体/溶酶体途径入胞,转染效率较低。本文介绍和分析了跨越溶酶体途径的核... 核酸药物通过在细胞质或细胞核中发挥作用,调控基因表达,在获得性或遗传性疾病治疗以及疫苗开发等方面有重要意义。目前开发的多种核酸递送载体,通过细胞内吞经内体/溶酶体途径入胞,转染效率较低。本文介绍和分析了跨越溶酶体途径的核酸药物递送策略,包括膜易位、膜融合、受体/转运体介导的非内吞摄取和小窝介导的细胞摄取等,讨论了目前此类策略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为核酸药物跨越溶酶体途径递送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药物 胞质递送 溶酶体途径 膜易位 膜融合
下载PDF
噬菌体疗法在胞内病原菌治疗中的挑战与思考
10
作者 王凯 张婉 +2 位作者 黄云海 张立新 娄春波 《合成生物学》 CSCD 2023年第4期676-689,共14页
胞内病原菌是一类可以侵入并在哺乳动物细胞内生存的病原菌,它们可以调节宿主细胞内环境以便自身繁衍扩散。由于细胞膜等结构的保护,胞内病原菌在细胞内不容易被药物接触到,且容易积累耐药性,使得胞内病原菌的治疗成为一个悬而未决的难... 胞内病原菌是一类可以侵入并在哺乳动物细胞内生存的病原菌,它们可以调节宿主细胞内环境以便自身繁衍扩散。由于细胞膜等结构的保护,胞内病原菌在细胞内不容易被药物接触到,且容易积累耐药性,使得胞内病原菌的治疗成为一个悬而未决的难题,亟需新的治疗方法。噬菌体疗法是利用噬菌体裂解细菌治疗病原菌感染的手段。由于其不会对动物细胞产生危害,已经被广泛用于治疗病原细菌的胞外感染,同时为胞内病原菌的治疗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新思路。本文介绍了细胞内病原体侵入和定居在真核细胞中的策略,以及它们对抗生素的抗性机制。噬菌体疗法具有独特的杀菌机制及突出的优势,因此噬菌体疗法在处理细胞内病原体特别是耐药病原体方面有巨大潜力。但噬菌体疗法在治疗细胞内病原体方面的应用仍面临许多挑战,如噬菌体不能轻易穿过真核细胞膜与细胞内病原体接触。最后,讨论了噬菌体疗法在治疗细胞内耐药病原体方面可能的发展方向。未来需解决噬菌体入胞难题,通过细胞穿透肽修饰或纳米材料修饰,使噬菌体能够有效地进入真核细胞。在此基础上,可以对噬菌体本身进行改造,获得杀菌效果更强的重组噬菌体,并进一步挖掘包括温和噬菌体在内的噬菌体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内病原菌 耐药性 噬菌体 噬菌体疗法 跨膜运输
下载PDF
低氧预适应对小鼠脑组织内cPKCβI和βII膜转位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崔秀玉 李俊发 +1 位作者 祖鹏宇 韩松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47-351,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重复性低氧刺激对蛋白激酶CβI和βII亚型(cPKCβI,cPKCβII)膜转位水平(或激活程度)的影响,初步探讨cPKCs特定亚型在脑低氧预适应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按我室已建立的小鼠低氧预适应模型方法,制备重复性低氧1-4次... 目的:通过观察重复性低氧刺激对蛋白激酶CβI和βII亚型(cPKCβI,cPKCβII)膜转位水平(或激活程度)的影响,初步探讨cPKCs特定亚型在脑低氧预适应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按我室已建立的小鼠低氧预适应模型方法,制备重复性低氧1-4次小鼠(H1-H4)。应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蛋白电泳(SDS-PAGE)、蛋白印迹(Western blot)等生化技术,并结合应用Gel Doc凝胶成像系统,半定量检测小鼠海马和大脑皮层组织内cPKCβI和βII的膜转位水平。结果:随低氧刺激次数(H1-H4)的增加,小鼠海马组织内cPKCβII的膜转位水平升高,H4组膜转位水平显著高于H0(100%,n=10)和H1(79·5%±10·7%,n=10)组(173·3%±21·3%,P<0·01,n=10);同样,大脑皮层内cPKCβII膜转位水平也随低氧次数的增加而升高,H3(119·8%±7·7%,n=6)和H4(131·8%±4·7%,n=6)组膜转位水平均显著高于H0(100%,n=6)组(P<0·05,n=6);而cPKCβI亚型的膜转位水平无论在大脑皮层还是海马组织内的变化均不显著(P>0·05,n=8)。结论:cPKCβII膜转位(激活)可能在脑低氧预适应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氧预适应 蛋白激酶C 膜转位 海马 大脑皮质
下载PDF
核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肿瘤发生发展和治疗耐受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杨 石颖 +2 位作者 袁琦 刘旭丽 曹亚 《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147-152,共6页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作为膜受体在许多肿瘤组织细胞中具有促进细胞增生、血管生成、侵袭和转移的作用。然而,对核EGFR转导途径及其功能的研究表明:核EGFR作为一个新的转录因子在肿瘤的形成、发展...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作为膜受体在许多肿瘤组织细胞中具有促进细胞增生、血管生成、侵袭和转移的作用。然而,对核EGFR转导途径及其功能的研究表明:核EGFR作为一个新的转录因子在肿瘤的形成、发展、转移及治疗耐受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物学功能,特别是核EGFR能促进细胞生成和促进DNA修复,以及使肿瘤细胞耐受化疗和放疗的作用。因而,针对EGFR的分子靶向治疗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膜受体 信号转导 转录因子 基因治疗 核移位
下载PDF
慢性低氧所致肺动脉高压对大鼠肺血管平滑肌细胞及成纤维细胞中蛋白激酶CβI的膜转位和蛋白表达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程振玲 于文燕 +2 位作者 聂欣 施熠炜 杜永成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9期26-30,40,I0002,共7页
目的通过观察慢性低氧所致肺动脉高压对大鼠肺血管平滑肌细胞及成纤维细胞中蛋白激酶CβI(PKCβI)的膜转位和蛋白表达量的影响,初步探讨PKCβI在慢性低氧诱导大鼠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建立慢性常压低氧肺动脉... 目的通过观察慢性低氧所致肺动脉高压对大鼠肺血管平滑肌细胞及成纤维细胞中蛋白激酶CβI(PKCβI)的膜转位和蛋白表达量的影响,初步探讨PKCβI在慢性低氧诱导大鼠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建立慢性常压低氧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低氧1 d、3 d、7d、14 d和21 d组,应用蛋白免疫印迹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肺动脉高压形成过程中大鼠肺血管平滑肌细胞及成纤维细胞中PKCβI的膜转位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1)RVSP和RV/(LV+S)比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低氧后3 d、7 d、14 d和21 d后大鼠肺血管明显增厚;(2)大鼠肺血管平滑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均有PKCβI的表达,且低氧14 d后PKCβI的蛋白表达量较正常对照组相比降低(P<0.05)。结论 PKCβI蛋白表达量的下调可能参与了慢性低氧诱导的大鼠肺动脉高压肺血管重塑的发生、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KCβI 慢性低氧 肺动脉高压 膜转位 蛋白表达水平
下载PDF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模型鼠脑内蛋白激酶C膜转位的变化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敦臣 刘钢 殷宪敏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07-308,共2页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PKC)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24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模型对照组(C),HIE组(HIE);利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蛋白印迹(Western—blot)等生化...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PKC)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24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模型对照组(C),HIE组(HIE);利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蛋白印迹(Western—blot)等生化技术,观察脑皮层和海马PKC膜转位的变化。结果N组皮层、海马PKC膜转位水平分别为0.28±0.02、0.29±0.02;C组为0.29±0.02、0.30±0.02;HIE组为0.38±0.04、0.40±0.06;HIE组皮层、海马PKC膜转位水平明显增高,分别与N组、C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N组和C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PKC可能参与HIE病理生理机制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C 缺氧缺血性脑病 膜转位 大鼠
原文传递
His-TAT-mCherry融合蛋白的跨膜转导及其在细胞内的定位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茜 宋方丽 +2 位作者 刘亚伟 杨勤 姜勇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7-150,共4页
目的构建在原核中表达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转录活化因子(HIV-TAT)红色荧光蛋白(mCherry)融合表达载体,荧光显微镜观察HIV-TAT的跨膜转导及其在细胞内的定位,为进一步研究HIV-TAT的跨膜转导机制及其定位提供重要工具。方法采用基因重组技... 目的构建在原核中表达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转录活化因子(HIV-TAT)红色荧光蛋白(mCherry)融合表达载体,荧光显微镜观察HIV-TAT的跨膜转导及其在细胞内的定位,为进一步研究HIV-TAT的跨膜转导机制及其定位提供重要工具。方法采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含HIV-TAT以及红色荧光蛋白的质粒pET14b-His-TAT-mCherry,对阳性克隆进行PCR、酶切和测序鉴定,将该质粒转化至E.coli BL21(DE3)感受态细胞,使其在体外表达,并进行纯化、除菌。将纯化的His-TAT-mCherry融合蛋白与Hela细胞共同孵育,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结果PCR、双酶切和DNA测序证明所构建质粒正确;表达纯化出了高纯度的His-TAT-mCher-ry融合蛋白。荧光显微镜下见Hela细胞中红色荧光蛋白主要分布在胞质中,细胞膜上也有一定分布。结论成功构建了pET14b-His-TAT-mCherry原核表达质粒,纯化了高纯度的His-TAT-mCherry融合蛋白,该蛋白在哺乳动物细胞中有跨膜转导活性,为研究HIV-TAT的跨膜转导机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产物 tat 红色荧光蛋白 跨膜转导
下载PDF
大鼠福尔马林内脏炎症痛过程中脊髓PKCγ、PKCβⅡ膜转位的变化 被引量:2
16
作者 牛敬忠 胡冬梅 +1 位作者 张颜波 孙保亮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4期284-287,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PKCγ、PKCβⅡ在内脏炎症痛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本实验用福尔马林复制的内脏炎症痛模型,经脊髓蛛网膜下腔插管给予PKCγ、PKCβⅡ激动剂PMA(phorbol 12-myristate 13-acetate)和抑制剂H-7(1-(5-isoquinolinesulfonyl)2-meth... 目的初步探讨PKCγ、PKCβⅡ在内脏炎症痛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本实验用福尔马林复制的内脏炎症痛模型,经脊髓蛛网膜下腔插管给予PKCγ、PKCβⅡ激动剂PMA(phorbol 12-myristate 13-acetate)和抑制剂H-7(1-(5-isoquinolinesulfonyl)2-methylpiperazine dihydrochloride),结合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蛋白印迹(Western-blot)等生化技术,选用成年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4组:N;F+IT+NaCl;F+IT+PMA;F+IT+H-7。共分福尔马林直肠内致炎后30 min6、0 min和120 min三个时间段。结果在福尔马林直肠致炎后30 min内,F+IT+NaCl组与N组PKCγ膜转位相比明显增多(P<0.01),F+IT+PMA组与F+IT+Na-Cl组相比明显减少(P<0.05),F+IT+H-7组与F+IT+NaCl组相比明显增高(P<0.05);在福尔马林直肠致炎后的30 min6、0 min和120 min三个时间段内,PKCβII膜转位没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福尔马林致内脏炎症痛过程中PKCγ被激活,PKCβII没有被激活,提示PKCγ可能参与了内脏炎症痛的发生;PKCβII可能没有参与内脏炎症痛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福尔马林 蛋白激酶C 膜转位 内脏 疼痛
下载PDF
Role of intestinal bifidobacteria in the pathogenesis of gut-derived bacteria/endotoxin translocation and the effect of bifidobacterial supplement on gut barrier function following burns
17
作者 Wang Zhongtang Yao Yongming Xiao Guangxia~1 Sheng Zhiyong.Research Department of Burns Institute,304th Hospital,Beijing 100037 《感染.炎症.修复》 2003年第3期134-144,共11页
Objective:Early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appears to be facilitated with bacterial transloca-tion in severely burn injury,yet the mechanisms of bacterial translocation remains in dispute.The aim of this stud... Objective:Early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appears to be facilitated with bacterial transloca-tion in severely burn injury,yet the mechanisms of bacterial translocation remains in dispute.The aim of this studywas to investigate the potential role of intestinal bifidobacteria in the pathogenesis of gut-derived bacteria/endotoxintranslocation following burns and the effects of bifidohacterial supplement on gut barrier.Methods:Wistar rats wererandomly divided into burn group(Burn,n=60),sham burn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RNS Bacterial translocation ENDOTOXEMIA BIFIDOBACTERIUM Mucous membrane flora Secretory immunoglobulin A Intestinal mucosa injuries IL-6
下载PDF
X射线全身照射对小鼠免疫细胞PKCθ表达和膜转位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徐瑞明 武宁 +1 位作者 刘扬 金顺子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0-62,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电离辐射全身照射对免疫细胞中PKCθ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细胞化学ABC法观察了小鼠胸腺和脾细胞中PKCθ的表达变化。结果低剂量电离辐射和高剂量电离辐射均能增强胸腺和脾细胞PKCθ分子在胞浆中的表达和膜转位,在胸...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电离辐射全身照射对免疫细胞中PKCθ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细胞化学ABC法观察了小鼠胸腺和脾细胞中PKCθ的表达变化。结果低剂量电离辐射和高剂量电离辐射均能增强胸腺和脾细胞PKCθ分子在胞浆中的表达和膜转位,在胸腺中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性。结论在电离辐射作用下,PKCθ表达上调、膜转位增强,它不仅参与T细胞的成熟与活化过程,可能同时参与其他信号传导而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但它是电离辐射影响机体免疫功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辐射 膜转位 PKCΘ T细胞
原文传递
延迟性低氧预适应降低小鼠脑皮质cPKCγ蛋白表达 被引量:1
19
作者 韩松 牛晨晨 李俊发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72-375,共4页
目的探讨cPKCα和γ膜转位水平及蛋白表达量在延迟性脑低氧预适应形成过程中的变化。方法应用SDS-PAGE和Western bolt等技术,并结合Gel Doc凝胶成像系统,半定量检测延迟性脑低氧预适应小鼠(H5和H6组)脑组织内cPKCα和γ的膜转位水平及... 目的探讨cPKCα和γ膜转位水平及蛋白表达量在延迟性脑低氧预适应形成过程中的变化。方法应用SDS-PAGE和Western bolt等技术,并结合Gel Doc凝胶成像系统,半定量检测延迟性脑低氧预适应小鼠(H5和H6组)脑组织内cPKCα和γ的膜转位水平及蛋白表达量。结果延迟性低氧预适应(H5和H6组)明显降低小鼠脑皮质组织内cPKCγ蛋白表达量(P<0.05),而膜转位(活性)水平变化不显著。对海马cPKCγ、大脑皮质和海马cPKCα蛋白表达量及膜转位水平的影响均不显著。结论大脑皮质cPKCγ蛋白表达量的改变可能参与延迟性脑低氧预适应形成,且可能与皮质和海马低氧选择易损性的差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低氧预适应 经典型蛋白激酶C 膜转位 蛋白表达量 脑组织
下载PDF
Stimulatory effect on the transport mediated by organic anion transporting polypeptide 2B1 被引量:1
20
作者 Jiro Ogura Hiroaki Yamaguchi Nariyasu Mano 《Asi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20年第2期181-191,共11页
Drug-drug interaction(DDI)is one of causes of adverse drug events and can result in lifethreatening consequences.Organic anion-transporting polypeptide(OATP)2B1 is a major uptake transporter in the intestine and contr... Drug-drug interaction(DDI)is one of causes of adverse drug events and can result in lifethreatening consequences.Organic anion-transporting polypeptide(OATP)2B1 is a major uptake transporter in the intestine and contributes to transport various clinically used therapeutic agents.The intestine has a high risk of DDI,because it has a special propensity to be exposed to a high concentration of drugs.Thus,understanding drug interaction mediated by OATP2B1 in the absorption process is important for the prevention of adverse drug events,including decrease in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co-administered drugs.Acute drug interaction occurs through the direct inhibitory effect on transporters,including OATP2B1.Moreover,some compounds such as clinically used drugs and food components have an acute stimulatory effect on transport of co-administered drugs by OATP2B1.This review summarizes the acute stimulatory effect on the transport mediated by OATP2B1 and discusses the mechanisms of the acute stimulatory effects of compounds.There are two types of acute stimulatory effects,substrate-independent and-dependent interactions on OATP2B1 function.The facilitating translocation of OATP2B1 to the plasma membrane is one of causes for the substrate-independent acute stimulatory effect.On the contrary,the substrate-dependent effect is based on the direct binding to the substrate-binding site or allosteric progesterone-binding site of OATP2B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ATP2B1 DRUG interaction Stimulatory EFFECT membrane translocation Conformational CHANGE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