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术的炮制机理及其倍半萜成分转化的研究 被引量:40
1
作者 李伟 文红梅 +1 位作者 崔小兵 张科卫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9期1600-1603,共4页
目的:对白术的炮制机理及其炮制过程中倍半萜类成分的转变进行研究。方法:对白术不吲炮制品中白术内酯Ⅰ-Ⅲ的含量进行比较,用化学反应验证白术倍半萜类成分的转化。结果:炒制后白术内酯Ⅰ,Ⅲ含量均明显升高;温度过高时白术内酯... 目的:对白术的炮制机理及其炮制过程中倍半萜类成分的转变进行研究。方法:对白术不吲炮制品中白术内酯Ⅰ-Ⅲ的含量进行比较,用化学反应验证白术倍半萜类成分的转化。结果:炒制后白术内酯Ⅰ,Ⅲ含量均明显升高;温度过高时白术内酯Ⅲ的含量有所下降。苍术酮氧化后生成白术内酯Ⅱ,Ⅲ及双白术内酯;白术内酯Ⅲ加热后脱水生成白术内酯Ⅱ。结论:白术炮制过程中苍术酮可转变成白术内酯类成分,不同炮制程度会影响各成分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术 炮制机理 成分转化 倍半萜
下载PDF
信息转换原理:信息、知识、智能的一体化理论 被引量:29
2
作者 钟义信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1300-1306,共7页
如何把信息转换为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智能,是信息科学领域的核心研究课题.本文报道的"信息转换原理"提供了一种把信息转换成为智能的可行方法.为了能够把信息转换为智能,它首先突破了信息论局限于统计形式的限制,建立了全信息理... 如何把信息转换为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智能,是信息科学领域的核心研究课题.本文报道的"信息转换原理"提供了一种把信息转换成为智能的可行方法.为了能够把信息转换为智能,它首先突破了信息论局限于统计形式的限制,建立了全信息理论;然后,研究了作为信息与智能中介的知识理论,发现知识的生态规律"信息-知识-智能转换"就是智能的生成机制,因而提出了智能生成机制的模拟方法,使人工智能三大主流方法(结构模拟、功能模拟、行为模拟)实现了统一;在此基础上定义了意识-情感-理智三位一体的高等人工智能模型,证明了意识、情感和智能都可以由各自条件下的信息转换生成出来,从而建立了基于信息转换的高等人工智能理论,成为沟通信息理论、知识理论和智能理论的一体化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论 全信息理论 知识生态 机制模拟 信息转换 高等人工智能
原文传递
纤维素亚临界和超临界水液化实验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朱道飞 王华 包桂蓉 《能源工程》 2004年第5期6-10,共5页
在温度为340~420℃、压力为30~40MPa的实验条件下,对亚临界和超临界水中纤维素液化进行实验研究,液化产物经GC MS分析,得到其主要成分是糠醛、5-甲基糠醛、5-羟甲基糠醛和一些含甲基、羟基、羟甲基等官能团的酮类、苯酚类化合物,且反... 在温度为340~420℃、压力为30~40MPa的实验条件下,对亚临界和超临界水中纤维素液化进行实验研究,液化产物经GC MS分析,得到其主要成分是糠醛、5-甲基糠醛、5-羟甲基糠醛和一些含甲基、羟基、羟甲基等官能团的酮类、苯酚类化合物,且反应温度变化时,液化产物成分和浓度有较大变化;对纤维素液化转化率有重要影响的两个因素———反应温度和纤维素与水质量比进行初步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反应温度为380℃左右,液化转化率最高;(2)纤维素与水的质量比为1∶15左右,转化率达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温度 转化率 液化 纤维素 超临界水 羟甲基 糠醛 亚临界 苯酚类化合物 羟基
下载PDF
二氧化碳加氢制备甲醇技术进展 被引量:23
4
作者 史建公 刘志坚 刘春生 《中外能源》 CAS 2018年第9期56-70,共15页
二氧化碳加氢制备甲醇既可以实现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用,又可以有效缓解温室效应问题。二氧化碳加氢在标准状态下是强放热反应,在热力学上具有强烈的自发进行趋势。该反应至今尚未实现商业化应用,关键在于缺乏高转化率的催化剂。目前研... 二氧化碳加氢制备甲醇既可以实现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用,又可以有效缓解温室效应问题。二氧化碳加氢在标准状态下是强放热反应,在热力学上具有强烈的自发进行趋势。该反应至今尚未实现商业化应用,关键在于缺乏高转化率的催化剂。目前研究的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催化剂,主要是在一氧化碳加氢制甲醇催化剂的基础上衍生而来,其中铜基催化剂、贵金属催化剂和氧化物催化剂等表现出较好的性能。当前学术界对于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的反应机理并未达成统一,在碳源、中间态与速控步骤、反应活性中心等问题上存在一定争议。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工艺技术主要有传统的直接加氢法、光催化还原法、电催化还原法及生物催化还原法等,目前已进入中试环节的工艺主要基于直接加氢法。国内对于二氧化碳制甲醇技术的相关基础研究已有数十年历史,与国外技术相比,国内技术存在二氧化碳转化率低(15%~20%)、甲醇选择性差(约70%)等问题,从而导致甲醇产品成本上升。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不久的将来即有望实现完全以二氧化碳为原料生产甲醇,实现C1的有效循环。当前重要的是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继续提高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的催化效率,最大限度提高过程的技术经济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加氢 甲醇 催化剂 反应机理 转化率 甲醇选择性
下载PDF
Theory-oriented screening and discovery of advanced energy transformation materials in electrocatalysis 被引量:18
5
作者 Hongyu Jing Peng Zhu +3 位作者 Xiaobo Zheng Zedong Zhang Dingsheng Wang Yadong Li 《Advanced Powder Materials》 2022年第1期14-26,共13页
Various metal-based electrocatalysts from nanocrystals,to clusters and single-atoms,have been well-discovered towards high-efficient power devices and electrocatalytic conversion.To accelerate energy transformation ma... Various metal-based electrocatalysts from nanocrystals,to clusters and single-atoms,have been well-discovered towards high-efficient power devices and electrocatalytic conversion.To accelerate energy transformation materials discovery,developing high-throughput DFT calculations and machine-learning techniques is of great necessity.This review comprehensively outlines the latest progress of theory-guided design of advanced energy transformation materials.Especially,we focus on the study of single atoms in various power devices,such as fuel cell(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ORR;acid oxidation reaction;alcohol oxidation reaction),and other reactions for energy-related electrocatalytic conversion of small molecules,such as H_(2)O_(2)evolution reactions(2e−ORR),water splitting(H_(2)evolution reaction/O_(2)evolution reaction,HER/OER),N2 reduction reaction(NRR),and CO_(2)reduction reactions(CO_(2)RR).Firstly,the electronic structure,interaction mechanism,and reaction activation path are discussed to provide an overall blueprint in electrocatalysis and batteries mentioned above.Thereafter,the experimental synthesis strategies,structural recognition,and electrocatalytic performance for the advanced energy transformation materials are figured out.Finally,some viewpoints into the current issues and future design concept of the advanced energy transformation materials are provi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ory-guided design Reaction mechanism Metal-based catalysts synthesis Power devices Electrocatalytic conversion
下载PDF
A review of 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cs and effects of low-molecular weight organic acids in the surface ecosystem 被引量:10
6
作者 Min Xiao Fengchang Wu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5期935-954,共20页
Low molecular weight organic acids (LMWOAs) are prevalent on the earth's surface. They are vital intermediate products during metabolic pathways of organic matter and participate in the tricarboxylic acid cycle dur... Low molecular weight organic acids (LMWOAs) are prevalent on the earth's surface. They are vital intermediate products during metabolic pathways of organic matter and participate in the tricarboxylic acid cycle during life activities. Photochemical reactions are pivotal for LMWOAs' origination and play a large role in determining their diversity and their ultimate fate. Within the long time that organic matter is preserved in sediments, it can be decomposed and converted to release organic and inorganic pollutants as well as C, N, and P nutrients, which are of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in causing secondary pollution to lake water. The sediment pool is a comprehensive and complex compartment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overlying water by various biochemical processes, during which LMWOAs play critical roles to transport and transform elements. This article elucidates geochemical behaviors of LMWOAs in the surface environment in details, taking natural water, soil, and aerosol as examples, focusing on reviewing research developments on sources and characteristics, migration and mineralization of LMWOAs and relevant environmental effects. Simultaneously, this review article depicts the categories and contents of LMWOAs or their contribution to DOC in environmental media, and evaluates their importance during organic matter early diagenesis. Through concluding and discussing the conversion mechanism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the next research orientations on LMWOAs in lake ecosystems are determined, mainly concerning relationships with hydrochemical parameters and microorganisms, and interactions with pollutants. This will enrich the knowledge on organic matter degradation and related environmental effects, and help reconstruct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organic compound success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providing basic data for lake eutrophication and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conducive to better control over water pollution and proper management of water qua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w molecular weight organic acids conversion mechanism POLLUTANTS environmental effects ecological risk management of water quality
原文传递
轴承套环圆周多向同步抽芯注塑模设计 被引量:11
7
作者 许傲 《塑料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5-89,共5页
针对塑件上多个斜侧面孔需要脱模的要求,对轴承套环塑件的成型结构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该塑件注塑成型及脱模的难点,构思了一种合理的脱模机构方案。采用圆周多向同步抽芯机构,以油缸驱动齿条,从而驱动转盘齿轮,再由转盘齿轮通过滑... 针对塑件上多个斜侧面孔需要脱模的要求,对轴承套环塑件的成型结构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该塑件注塑成型及脱模的难点,构思了一种合理的脱模机构方案。采用圆周多向同步抽芯机构,以油缸驱动齿条,从而驱动转盘齿轮,再由转盘齿轮通过滑动销驱动圆弧滑块沿圆弧槽转动抽芯,将直线运动转化为圆周运动。进而实现塑件圆周上多点同步旋转抽芯运动。望件最终由流遒废料带出脱模,克服了脱模难题。该模具结构新颖,脱模机构实用可靠,为类似塑件的脱模及注塑模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构设计 同步脱模 注塑模具:圆弧滑块 运动转换
原文传递
连续气举采油举液机理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李安 万邦烈 《石油矿场机械》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9-21,共3页
开展气体举液机理研究对气举采油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指导意义。文章首次对气体举液机理研究现状及降低密度举液理论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 2种流动模型的分析计算表明 ,混合液柱密度降低并不可以作为气体举液的充... 开展气体举液机理研究对气举采油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指导意义。文章首次对气体举液机理研究现状及降低密度举液理论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 2种流动模型的分析计算表明 ,混合液柱密度降低并不可以作为气体举液的充要条件 ,而气体与液体之间能量传递与交换是构成井液举升的充要条件 ,由此便提出了能量充分交换的观点 ,即 ,气体与液体之间的充分能量交换是液体得以举升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气举 机理 流动模型 能量转换
下载PDF
海洋风暴形成的一种动力学机制 被引量:6
9
作者 黄立文 吴国雄 +1 位作者 宇如聪 秦曾灏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74-684,共11页
文中从观测统计学、瞬变涡动能量学和 MM5中尺度数值模拟角度 ,研究了海洋风暴 (爆发性气旋 )形成的气候特征及其可能的动力学机制 ,揭示了一幅爆发性发展的物理图像。结果表明 ,在冷季大气特别是日本以东洋面上大气特有的热力气候背景... 文中从观测统计学、瞬变涡动能量学和 MM5中尺度数值模拟角度 ,研究了海洋风暴 (爆发性气旋 )形成的气候特征及其可能的动力学机制 ,揭示了一幅爆发性发展的物理图像。结果表明 ,在冷季大气特别是日本以东洋面上大气特有的热力气候背景下 ,通过同海洋风暴过程相联系的涡动热通量 vθ的向极地输送 (- vθ· θm>0 ) ,将季节尺度的时间平均有效位能向瞬变涡旋时间尺度的涡动有效位能转换 ,是海洋风暴形成的主要动力机制。在该过程中转换来的具有最大贡献的涡动有效位能 ,连同具有次大贡献的积云加热制造的涡动有效位能(q3 )一起 ,通过暖异常区 (α >0 )暖湿空气上升运动 (-ω >0 )的斜压转换 (-ωα) ,促使涡动动能增长。同时 ,补充的涡动有效位能又加强了暖异常区的暖湿空气上升运动 ,进而产生积云对流活动及其潜热释放的正反馈过程 ,最终导致涡动动能急剧增长和海洋风暴的形成。海-气潜热输送的作用是在风暴形成初期提供后来积云尺度对流活动及潜热释放的水汽潜力。研究还表明 ,海洋风暴主要发生在冷季月份 1 3 0°E以东的中高纬洋面上 ,这种对特定季节和特定海域的依赖性是大气和海洋气候背景的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机制 涡动热输送 时间尺度 能量转换 海洋风暴
下载PDF
湘西某高速公路滑坡分析与整治设计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钊瑞 陆海平 周尚志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68-1074,共7页
湘西某新建高速公路通过一稳定古滑坡体,由于施工开挖导致边坡坡顶截水沟多处开裂、塌陷,地表出现纵向连续弧形裂缝,山体产生新的滑移可能;在对该滑坡进行详细勘察和滑坡失稳机制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勘察资料和参数反演分析结果,进行边坡... 湘西某新建高速公路通过一稳定古滑坡体,由于施工开挖导致边坡坡顶截水沟多处开裂、塌陷,地表出现纵向连续弧形裂缝,山体产生新的滑移可能;在对该滑坡进行详细勘察和滑坡失稳机制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勘察资料和参数反演分析结果,进行边坡稳定分析;最后决定采用预应力锚索桩相结合的方案进行综合整治;监测结果表明,该治理方案是稳妥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滑坡 滑坡机制 参数反演 稳定分析 预应力锚索 抗滑桩
下载PDF
转型企业技术能力演进机理与再造路径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德鲁 周敏 《中国管理科学》 CSSCI 2005年第6期143-148,共6页
新的技术能力已成为影响企业产业转型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为此,本文基于案例研究,对转型企业技术能力演进路径分析,构建出技术能力演进系统模型,探寻企业技术能力再造的途径;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原有技术能力挖掘和技术学习的转型企... 新的技术能力已成为影响企业产业转型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为此,本文基于案例研究,对转型企业技术能力演进路径分析,构建出技术能力演进系统模型,探寻企业技术能力再造的途径;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原有技术能力挖掘和技术学习的转型企业技术能力积累模式,并对影响模式选择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最后,构建了技术能力整合模型,以提高企业技术能力整合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进机理 技术学习 技术能力整合 产业转型
下载PDF
The genetic environmental transformation mechanism of coal and oil shale deposits in eastern China’s continental fault basins and the develop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rea’s symbiotic assemblages——taking Huangxian Basin as an example 被引量:6
12
作者 Dong-Dong Wang Zeng-Xue Li +2 位作者 Hai-Yan Liu Da-Wei Lyu Guo-Qi Dong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3期469-491,共23页
Coal and oil shale are two common sedimentary energy sources which are often symbiotically developed in M esozoic- Cenozoic continental fault basins. However, the mechanism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ymbiotic develo... Coal and oil shale are two common sedimentary energy sources which are often symbiotically developed in M esozoic- Cenozoic continental fault basins. However, the mechanism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ymbiotic development are not yet clearly known. In this research study, the typical continental fault basins of eastern China were chosen as examples for the purpose of conducting an examination of the coal and oil shale symbiotic assemblage types, genetic environmental differences, and transformation mechanisms, as well as the development and occurrence characteristics o f different assemblage types. Through a large number of investigations, systematic experimental testing, and sequence stratigraphy studies,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were obtained:(1) There were five types of coal and oil shale symbiotic assemblages observed in the continental fault basins,(2) The development of coal and oil shale deposits requires a warm and humid climate, stable structure, abundant organic matter supply, a certain water depth, and a lower terrestrial source debris supply. The observed differences were that the water depth conditions were diversified in the study area, as well as the sources, types, and content of the organic matter.(3) The rapid transformations of the coal and oil shale genetic environments were mainly controlled by the tectonic settings and climatic conditions, which were determined to control the changes in the water depths, salinity,redox conditions, and lake productivity of the genetic environments. Also, in the symbiotic assemblages, genetic environment changes had induced the development of oil shale deposits, which gradually evolved into coal genetic environments.(4) In the isochronous sequence stratigraphic framework of the coal and oil shale symbiotic assemblages, the lake expansion system tracts (EST) were determined to be the most beneficial to the growth o f all the types of assemblages and were characterized by more assemblage development phases and smaller bed thicknesses. From the early to the la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L and oil shale SYMBIOTIC ASSEMBLAGES Genetic environments conversion mechanism Sequence stratigraphic framework Occurrence CHARACTERISTICS CONTINENTAL fault BASIN
下载PDF
推进科技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创新动力活力的思考与建议 被引量:6
13
作者 钟太贤 罗凯 +4 位作者 谢正凯 金鼎 李峰 范向红 徐可忠 《石油科技论坛》 2016年第6期1-4,共4页
"十二五"期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创新取得重要进展,有力支撑了主营业务的稳健发展。"十三五"期间公司将继续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依靠科技创新实现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保障公司低成本、绿色发... "十二五"期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创新取得重要进展,有力支撑了主营业务的稳健发展。"十三五"期间公司将继续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依靠科技创新实现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保障公司低成本、绿色发展。目前公司科技创新还面临诸多挑战,除了低油价和资源劣质化等油气发展方面的挑战和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对科技创新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外,在科研管理方面也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需要解决。深入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针对如何激发科技人员创新动力与活力、加强科研成果转化与新技术推广、加强基础及超前技术原始创新等方面给予了政策指导和建议,以进一步增强公司自主创新能力和长远发展后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公司 科技管理 体制机制 项目管理 成果转化
下载PDF
新时代人才评价的功能定位及载体创新 被引量:5
14
作者 郦解放 池仁勇 王昀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425-430,共6页
新时代新发展阶段人才评价工作迫切需要创新赋能。要从根源上消除人才评价场域内的“满意悖论”现象,应回归人才评价“服务发展”的初心,重新审视、科学定位人才评价的功能。新时代的人才评价具有“指挥棒”“增值泵”“诊断器”“公平... 新时代新发展阶段人才评价工作迫切需要创新赋能。要从根源上消除人才评价场域内的“满意悖论”现象,应回归人才评价“服务发展”的初心,重新审视、科学定位人才评价的功能。新时代的人才评价具有“指挥棒”“增值泵”“诊断器”“公平秤”的功能,是开展人才评价治理的逻辑基础。人才评价机制是重要的功能载体,应当从机制的要素迭代和整体转换两个层面开展创新,为破除人才评价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提供新思路、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评价功能 评价机制 要素迭代 机制转换
下载PDF
铝丝阵Z箍缩辐射产生机理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肖德龙 宁成 +1 位作者 蓝可 丁宁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30-437,共8页
利用一维非平衡辐射磁流体力学程序研究了铝丝阵内爆过程中的能量转化规律和辐射产生机理.细致讨论了Z箍缩过程中脉冲功率驱动器电磁能馈入等离子体,等离子体动能转化为内能以及通过一系列原子过程电子内能转化为X射线辐射的能量转化机... 利用一维非平衡辐射磁流体力学程序研究了铝丝阵内爆过程中的能量转化规律和辐射产生机理.细致讨论了Z箍缩过程中脉冲功率驱动器电磁能馈入等离子体,等离子体动能转化为内能以及通过一系列原子过程电子内能转化为X射线辐射的能量转化机理.结合离子布居信息深入分析了Z箍缩过程中的辐射产生机理.结果表明,在内爆压缩阶段,电离和激发过程占优,线辐射占据总辐射的绝大部分.在滞止时,离子大都处于裸核离化度,连续谱辐射达到峰值.在滞止附近,线辐射出现两个峰值.在膨胀过程中,光电复合过程优于三体复合,线辐射占总辐射的份额逐渐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丝阵Z箍缩内爆 非平衡辐射 辐射机理 能量转化
原文传递
Recent Advances on Early-Stage Fire-Warning Systems: Mechanism, Performance, and Perspective 被引量:5
16
作者 Xiaolu Li Antonio Vazquez-Lopez +1 位作者 Jose Sanchez del Rio Saez De-Yi Wang 《Nano-Micro Letters》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12期106-136,共31页
Early-stage fire-warning systems(EFWSs)have attracted significant attention owing to their superiority in detecting fire situations occurring in the pre-combustion process.Substantial progress on EFWSs has been achiev... Early-stage fire-warning systems(EFWSs)have attracted significant attention owing to their superiority in detecting fire situations occurring in the pre-combustion process.Substantial progress on EFWSs has been achieved recently,and they have presented a considerable possibility for more evacuation time to control constant unintentional fire hazards in our daily life.This review mainly makes a comprehensive summary of the current EFWSs,including the working mechanisms and their performance.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working mechanisms,fire alarms can be classified into graphene oxide-based fire alarms,semiconductor-based fire alarms,thermoelectric-based fire alarms,and fire alarms on other working mechanisms.Finally,the challenge and prospect for EFWSs are briefly provided by comparing the art of state of fire alarms.This work can propose a mor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EFWSs and a guideline for the cutting-edg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EFWSs for read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art thermosensitive fire sensors Working mechanism Response time Signal conversion
下载PDF
旋风式选粉机的改造机理及应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方莹 张少明 +1 位作者 陈传文 于学成 《水泥工程》 CAS 2002年第3期31-33,共3页
旋风式选粉机在细粉的分离、产品细度的调节等方面均优于离心式选粉机,但由于其分级力场的不稳定、物料分散的不充分和不均匀及细度控制的不灵敏等,使其分级性能与第三代高效选粉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采用NHX高效转子式选粉机技术,对其... 旋风式选粉机在细粉的分离、产品细度的调节等方面均优于离心式选粉机,但由于其分级力场的不稳定、物料分散的不充分和不均匀及细度控制的不灵敏等,使其分级性能与第三代高效选粉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采用NHX高效转子式选粉机技术,对其进行结构改造,并配套粉磨工艺参数的调整等相关技术,可使旋风式选粉机的选粉效率约提高40%,粉磨系统的产量约提高20%~30%,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风式选粉机 分离 水泥 节能 离心式选粉机
下载PDF
慢性光化性皮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18
作者 张梅 农祥 《皮肤病与性病》 2024年第5期299-301,305,共4页
慢性光化性皮炎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公认的发病机制主要是曝光部位的皮肤于紫外线或可见光照射后出现迟发性超敏反应、氧化应激、细胞凋亡异常、屏障受损。此外,感染、特应性体质、性激素水平紊乱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本文对最新的慢性光... 慢性光化性皮炎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公认的发病机制主要是曝光部位的皮肤于紫外线或可见光照射后出现迟发性超敏反应、氧化应激、细胞凋亡异常、屏障受损。此外,感染、特应性体质、性激素水平紊乱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本文对最新的慢性光化性皮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后续的药物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光化性皮炎 机制 转归
下载PDF
三角波形激光脉冲在液体中致声的特性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秋实 罗洪 +1 位作者 胡永明 倪明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09-412,共4页
为了研究激光脉冲波形对其在液体中致声特性的影响,基于激光致声的热膨胀机制机理,采用理论推导和数值仿真的方法,对三角波形激光脉冲激发声波的特性进行了分析。首先阐述了激光与液体媒质通过热膨胀机制作用激发平面光声源的理论;推导... 为了研究激光脉冲波形对其在液体中致声特性的影响,基于激光致声的热膨胀机制机理,采用理论推导和数值仿真的方法,对三角波形激光脉冲激发声波的特性进行了分析。首先阐述了激光与液体媒质通过热膨胀机制作用激发平面光声源的理论;推导了激光脉冲为三角波形时在约束边界和自由边界下产生声脉冲的解析解,并通过仿真得到了声脉冲剖面;然后通过模拟得到了不同边界下激发光声脉冲的波形;最后分别推导了约束边界和自由边界下的光声转换效率,分析了转换效率的影响因素,并对不同边界下的转换效率进行了求解和对比。结果表明,该研究对激光致声技术的工程应用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激光致声 热膨胀机制 三角脉冲 光声脉冲剖面 光声脉冲波形 转换效率
下载PDF
超临界二氧化碳辅助制备二维非晶材料
20
作者 葛天培 许群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5,共15页
二维非晶材料不仅具有二维材料的高比表面积和高表面原子活性,还具有非晶材料的多缺陷和活性位点等优势,是理想的催化材料。近年来,超临界二氧化碳辅助制备工艺在制备二维非晶材料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功。介绍了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辅助... 二维非晶材料不仅具有二维材料的高比表面积和高表面原子活性,还具有非晶材料的多缺陷和活性位点等优势,是理想的催化材料。近年来,超临界二氧化碳辅助制备工艺在制备二维非晶材料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功。介绍了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辅助制备各种二维非晶材料,讨论了其可能的非晶化机理及其对二维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并进一步展示了它们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对超临界二氧化碳辅助制备二维非晶材料的研究不仅能从理论层面理解二维非晶材料的形成机制,更为制备具有特定结构和性能的二维非晶材料提供指导。相关研究展示了超临界二氧化碳辅助制备工艺在材料设计和工程应用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非晶材料 超临界二氧化碳 非晶化机制 光电催化 能量转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