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3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顶板–煤柱结构体力学特性及其渐进破坏机制研究 被引量:45
1
作者 陈绍杰 尹大伟 +2 位作者 张保良 马宏发 刘兴全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588-1598,共11页
基于声发射和数码摄像机录像系统,对不同高比的5组顶板砂岩–煤柱结构体进行单轴压缩试验,研究其力学特性及渐进破坏机制。顶板砂岩–煤柱结构体整体强度是远离交界面和交界面处砂岩、煤样强度的综合,摩擦效应加强了交界面处煤样强度,... 基于声发射和数码摄像机录像系统,对不同高比的5组顶板砂岩–煤柱结构体进行单轴压缩试验,研究其力学特性及渐进破坏机制。顶板砂岩–煤柱结构体整体强度是远离交界面和交界面处砂岩、煤样强度的综合,摩擦效应加强了交界面处煤样强度,而削弱了交界面处砂岩强度;顶板–煤柱结构体宏观破坏起裂应力、单轴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均随岩煤高比递减而呈递减趋势;在同等条件下煤样原生裂纹越发育,顶板–煤柱结构体宏观破坏起裂应力、弹性模量和单轴抗压强度越小。顶板–煤柱结构体宏观破坏起裂导致应力–应变曲线出现阶梯状波动,AE信号出现峰值,大部分起裂位置位于煤样上,但当岩煤高比为9∶1时,交界面处砂岩首先破坏起裂。煤样内裂纹扩展和贯通使其变得较破碎且形成局部破坏,同时局部破坏的贯通导致煤样最终破坏;砂岩破坏是煤样内裂纹扩展贯通至其内部造成的,且由于裂纹扩展能力、速度及角度的不同,砂岩破坏形态呈劈裂破坏、剪切破坏或不发生破坏,随岩煤高比增大,煤样和砂岩破坏程度增大,煤样更加破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顶板–煤柱结构体 声发射 数码摄像 宏观破坏起裂 力学特征 渐进破坏机制
原文传递
环氧树脂复合泡沫材料的压缩力学性能 被引量:38
2
作者 卢子兴 石上路 +3 位作者 邹波 寇长河 张子龙 李鸿运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7-22,共6页
对空心玻璃微珠填充环氧树脂复合泡沫材料进行了准静态压缩实验,研究了材料的宏观压缩力学性能,并提出了弹性模量和屈服强度的预测公式。此外,对压缩试件的断口进行了宏、细观观察,研究了材料的压缩破坏机理。结果表明,复合泡沫材料在... 对空心玻璃微珠填充环氧树脂复合泡沫材料进行了准静态压缩实验,研究了材料的宏观压缩力学性能,并提出了弹性模量和屈服强度的预测公式。此外,对压缩试件的断口进行了宏、细观观察,研究了材料的压缩破坏机理。结果表明,复合泡沫材料在压缩过程中,具有普通泡沫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的典型特征,在应变为2%左右时材料发生屈服,在应变大于30%后发生破坏。此外,材料的杨氏模量和强度均随密度的减小而下降,预测公式给出的结果与实验值基本一致。压缩试件断口的宏、细观观察表明,复合泡沫材料主要的破坏形式为剪切引起的弹塑性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泡沫材料 力学性能 压缩 失效机理 环氧树脂
下载PDF
再生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试验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8
3
作者 肖倍 安旭文 +3 位作者 杨瑞 韩玉舟 黄天翔 郭子卿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32-36,40,共6页
以武汉某城市道路维修所废弃,经现场钻芯取样推定原生强度等级为C55的混凝土,作为再生粗骨料来源,设计4种取代率(0、50%、75%、100%)和3种水灰比(0.38、0.42、0.46)共108个试件,对再生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立方体劈裂抗拉、抗折强度开... 以武汉某城市道路维修所废弃,经现场钻芯取样推定原生强度等级为C55的混凝土,作为再生粗骨料来源,设计4种取代率(0、50%、75%、100%)和3种水灰比(0.38、0.42、0.46)共108个试件,对再生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立方体劈裂抗拉、抗折强度开展有关试验研究,揭示了取代率和水灰比影响下的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变化规律和影响机理。研究表明:随着取代率的不断增大,再生骨料在构建再生混凝土骨架空间中的分布越发广泛,对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和工作性能造成了不利影响;再生混凝土破坏机理的核心就是,残余外包裹砂浆在水泥砂浆黏结界面的占比,对降低实际水灰比提高再生混凝土强度的贡献,小于再生骨料缺陷降低黏结界面承载力带来强度减小的损失;原生服役强度越高,黏结界面原始缺陷和承载力的薄弱就相应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 取代率 水灰比 力学性能 破坏机理
下载PDF
高聚物粘结炸药的力学行为及变形破坏机理 被引量:35
4
作者 陈鹏万 丁雁生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2000年第4期161-164,共4页
结合实验研究对高聚物粘结炸药 (PBX)的力学行为和细观力学现象进行了分析和讨论。认为PBX材料最主要的破坏机理是界面脱粘和粘结剂的成穴失效。
关键词 高聚物粘结炸药 力学行业 变形破坏机理
下载PDF
Failure behavior of a rock-coal-rock combined body with a weak coal interlayer 被引量:34
5
作者 Zuo Jianping Wang Zhaofeng +2 位作者 Zhou Hongwei Pei Jianliang Liu Jianfe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2013年第6期907-912,共6页
Using an MTS 815 testing machine,the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behavior of a rock-coal-rock combined body containing a weak coal interlayer has been investigated and described in this paper.Uniaxial loading leads to the... Using an MTS 815 testing machine,the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behavior of a rock-coal-rock combined body containing a weak coal interlayer has been investigated and described in this paper.Uniaxial loading leads to the appearance of mixed cracks in the coal body which induce instability and lead to bursts in coal.If the mixed crack propagates at a sufficiently high speed to carry enough energy to damage the roof rock,then coal and rock bursts may occur-this is the main mechanism whereby coal bumps or coal and rock bursts occur after excavation unloading.With increasing confining pressure,the failure strength of a rock-coal-rock combined body gradually increases,and the failure mechanism of the coal interlayer also changes,from mixed crack damage under low confining pressures,to parallel crack damage under medium confining pressures,and finally to single shear crack damage or integral mixed section damage under high confining pressures.In general,it is shown that a weak coal interlayer changes the form of overall coal damage in a rock-coal-rock combined body and reduces the overall stability of a coal body.Therefore,the whole failure behavior of a rock-coal-rock combined body in large cutting height working faces is controlled by these mechanis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acks failure (mechanical) Loading Rock bursts Rock pressure ROCKS UNLOADING
下载PDF
不同煤岩比例及组合方式的组合体力学特性及破坏机制 被引量:31
6
作者 陈光波 李谭 +3 位作者 杨磊 张国华 李建伟 董红娟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0-90,共11页
为研究不同煤岩比例及组合方式的组合体力学特性和破坏机制,对19种不同煤岩比例和组合方式的二元、三元组合体开展轴向压缩试验,从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峰前能量、冲击能量指数等参数入手,分析组合体的力学特性;对构建的煤岩组合体相互... 为研究不同煤岩比例及组合方式的组合体力学特性和破坏机制,对19种不同煤岩比例和组合方式的二元、三元组合体开展轴向压缩试验,从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峰前能量、冲击能量指数等参数入手,分析组合体的力学特性;对构建的煤岩组合体相互作用模型进行理论分析,探究煤岩组合体的失稳破坏机理;从煤岩组合体的不同破坏形态入手,研究组合体破坏过程中的能量传递机制。研究发现:组合体的抗压强度介于各组分抗压强度之间,且偏向于软弱组分的抗压强度,随着细砂岩比例的增加而增大;组合体的弹性模量随着细砂岩占比的增大而增大,且岩石的弹性模量越大,组合体的弹性模量也越大;有煤组分的组合体的峰前积聚能量较少,细砂岩与粗砂岩构成的组合体的峰前积聚能量较多,组合体的峰前能量随着细砂岩占比的增加而增多;组合体的冲击能量指数与细砂岩比例为线性关系,随着细砂岩占比的增加而增大;细砂岩组分对于组合体的抗压强度、峰前能量、冲击能量指数的影响较大,对组合体的力学特性和冲击效应起决定作用;推导了煤岩组合体的弹性模量计算公式,从理论上揭示了组合体的弹性模量随岩石占比的增加而增加的规律;构建了煤岩组合体的力学模型,分析了组合体的失稳破坏机制。研究结果可为煤炭资源开采过程中的煤岩体相互作用下的破坏形态、力学特性、失稳机制等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岩组合体 力学特征 破坏机理 能量 力学分析
下载PDF
空心微珠填充聚氨酯复合泡沫塑料的宏、细观力学性能 被引量:22
7
作者 卢子兴 王嵩 +2 位作者 李忠明 芦艾 刘静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99-804,共6页
针对不同空心玻璃微珠填充比的聚氨酯复合泡沫塑料进行了宏观压缩实验,研究了材料的准静态压缩性能。讨论了微珠与基体粘接界面质量以及微珠内外径比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发现界面粘接不良导致了材料性能的下降,并基于Mori-Tanaka方法和幂... 针对不同空心玻璃微珠填充比的聚氨酯复合泡沫塑料进行了宏观压缩实验,研究了材料的准静态压缩性能。讨论了微珠与基体粘接界面质量以及微珠内外径比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发现界面粘接不良导致了材料性能的下降,并基于Mori-Tanaka方法和幂函数模型对不同粘接状况下材料弹性模量的上下限进行了预测。此外,还在扫描电镜下观察了材料形貌,并进行了细观压缩实验,观察了表面胞体的变形和失效情况,从而对这类材料的变形和破坏机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泡沫塑料 压缩 力学性能 失效机理
下载PDF
再生砖骨料混凝土力学性能及破坏机理研究 被引量:21
8
作者 刘超 余伟航 +2 位作者 刘化威 胡天峰 胡慧敏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13025-13031,共7页
以8种设计配合比的再生砖骨料次轻混凝土为研究对象,以水灰比、最大骨料尺寸和粗骨料种类为试验参数,开展了混凝土干密度、立方体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试验研究,重点分析了骨料界面特征与再生砖骨料混凝土的破坏机理。结果表明:使用... 以8种设计配合比的再生砖骨料次轻混凝土为研究对象,以水灰比、最大骨料尺寸和粗骨料种类为试验参数,开展了混凝土干密度、立方体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试验研究,重点分析了骨料界面特征与再生砖骨料混凝土的破坏机理。结果表明:使用再生粘土砖骨料制备的次轻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可达36 MPa,干密度不大于2200 kg/m^(3),能够减轻自重8%~16%;随着水灰比和取代率的降低,混凝土抗压和劈裂抗拉强度均呈显著增加的趋势;最大骨料尺寸对混凝土抗压和劈裂抗拉强度的影响较小;拟合所得混凝土干密度与力学性能换算公式的相关性较好;砖骨料-砂浆界面过渡区微观结构较为密实,混凝土界面性能得到增强;界面过渡区性能和砖骨料强度是影响再生砖骨料混凝土力学性能的两个关键因素,且砖骨料强度是其中最主要的因素。综合考虑,使用再生粘土砖骨料制备次轻混凝土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和广阔的工程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垃圾 再生粘土砖骨料 次轻混凝土 力学性能 破坏机理
下载PDF
黄土边坡开挖卸荷力学响应与破坏机理研究 被引量:19
9
作者 张子东 裴向军 +3 位作者 张晓超 张硕 袁广 师伟雄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84-693,共10页
开挖黄土边坡诱发的黄土滑坡频繁发生,对黄土地区的工程建设产生了极大的威胁,严重阻碍了各种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认识开挖卸荷过程中黄土边坡的力学响应机制及变形破坏过程,是对此类型滑坡进行防治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依据。基于此,开展... 开挖黄土边坡诱发的黄土滑坡频繁发生,对黄土地区的工程建设产生了极大的威胁,严重阻碍了各种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认识开挖卸荷过程中黄土边坡的力学响应机制及变形破坏过程,是对此类型滑坡进行防治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依据。基于此,开展饱和黄土常规三轴剪切试验和卸荷路径下的三轴剪切试验(卸荷三轴试验),着重分析在两种应力路径下饱和黄土的力学响应及变形特征,并以兰州上洼子滑坡为例对其形成机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在三轴试验中,相比于常规条件,侧向卸荷条件下,虽然孔压增长幅度较低,但卸荷导致侧向压力大大降低,因此孔压比快速增长,有效应力持续降低,对边坡的稳定更为不利;(2)侧向卸荷条件下试样达到峰值强度时所需应变更小(1%~2%),表明卸荷条件下边坡更易失稳破坏且具有突发性;(3)两种应力路径下饱和土体抗剪强度参数有显著差异,与标准三轴剪切试验相比,卸载三轴剪切条件下,c'值降低62.32%~76.92%,且接近于零,有效内摩擦角φ'值增大26.92%~29.77%;(4)采用FLAC-3D对上洼子滑坡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选取侧向卸荷三轴剪切试验结果更符合土体真实应力路径,揭示了上洼子滑坡的破坏模式为"后退渐进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边坡 开挖卸荷 应力路径 力学参数 力学响应 破坏机理
下载PDF
腹板开洞竹木工字梁受力性能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陈国 张齐生 +1 位作者 黄东升 李海涛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1-118,共8页
以洞口尺寸、形状和净距为参数,对28根开孔梁和2根实腹梁的力学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与对比分析,研究其破坏形态及破坏机理等,并与未开孔梁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提出了基于费氏空腹桁架理论的开孔梁承载力计算公式.结果表明,开孔梁内的应... 以洞口尺寸、形状和净距为参数,对28根开孔梁和2根实腹梁的力学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与对比分析,研究其破坏形态及破坏机理等,并与未开孔梁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提出了基于费氏空腹桁架理论的开孔梁承载力计算公式.结果表明,开孔梁内的应力分布、挠度变化不再完全符合传统弯曲理论.随着径腹比的加大,开孔梁的承载力和刚度呈显著下降趋势.方孔梁的承载力略大于外接圆孔,以外接圆孔代替方孔梁的承载力偏于安全.对于径腹比为0.5的多洞口梁而言,当方洞和圆洞净距分别大于2倍和2.5倍孔长时,可忽略洞口间的相互影响.通过对比分析,理论结果与实验结果的误差平均值为15%左右,从而验证了修正后的空腹桁架理论计算公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集成材 腹板开孔 工字梁 受力性能 破坏机理 费氏空腹桁架理论
下载PDF
含交叉裂隙岩石试样单轴力学特性与破坏机理 被引量:16
11
作者 汤双臣 冯鹏 赵家琛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76-1383,1407,共9页
为系统性地研究节理岩体在单轴压缩试验条件下其力学特性及破坏机理,利用MTS-815岩石试验装置对完整岩石试样、不同构型单裂隙和交叉裂隙岩石试样进行单轴压缩试验,分析了各构型试样的力学参数及能量演化规律。与完整岩石试样力学参数相... 为系统性地研究节理岩体在单轴压缩试验条件下其力学特性及破坏机理,利用MTS-815岩石试验装置对完整岩石试样、不同构型单裂隙和交叉裂隙岩石试样进行单轴压缩试验,分析了各构型试样的力学参数及能量演化规律。与完整岩石试样力学参数相比,含单裂隙岩石试样的强度和弹性模量相对较小,含交叉裂隙岩石试样各项参数值最小。在加载过程中,含交叉裂隙岩石试样用于裂纹产生及发展的耗散能远大于完整岩石试样和含单裂隙岩石试样。一般地,含交叉裂隙岩石试样裂纹从预制交叉裂隙尖端起裂,首先贯通同侧预制裂隙形成反翼型裂纹,最终呈拉伸劈裂型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轴压缩 交叉裂隙 力学性能 破坏机理 能量演化
下载PDF
Influence of different mining layouts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oal 被引量:15
12
作者 Xie Heping Zhao Xiaoping +2 位作者 Liu Jianfeng Zhang Ru Xue Dongji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2012年第6期749-755,共7页
Non-pillar mining,top-coal caving and protected coal seam mining are the most popular mining methods in coal exploitation,and the different mining layouts will change the stress state and failure mechanism of coal in ... Non-pillar mining,top-coal caving and protected coal seam mining are the most popular mining methods in coal exploitation,and the different mining layouts will change the stress state and failure mechanism of coal in front of the working face.In this paper,mining-induced mechanical behaviors under three mining layouts have been simulated in the laboratory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mining layouts on the deformation and strength of coal.Furthermore,the coal failure mechanism under different mining layouts is analyzed microscopically.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tag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al deformation are obvious.Under the serial action of non-pillar mining,top-coal caving and protected coal seam mining layouts,the values of radial deformation,volume strain and Poisson's ratio increase,while the peak strength and deformation modulus decrease at the same buried depth,and the peak strength under non-pillar mining,top-coal caving and protected coal seam mining is about 3.0,2.5 and 2.0 times of the initial confining pressure,respectively.The results also indicate that the trend of the coal deformation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buried depth under the same mining layout,while the strength and deformation modulus increase,and the failure mechanism under three mining layouts is dominated with shear/tensile fail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NING LAYOUTS COAL mechanical propert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 failure mechanism
下载PDF
在役双金属复合管道失效机制及控制措施分析 被引量:13
13
作者 李发根 杨家茂 +2 位作者 冯泉 李为卫 付安庆 《焊管》 2019年第9期64-68,共5页
双金属复合管被认为是解决高腐蚀性气田地面集输管线腐蚀问题的一种相对安全和经济的办法,但目前国内应用过程中发生了多起失效案例。针对近年来316L内衬机械复合管发生环焊缝开裂、环焊缝腐蚀和衬层塌陷三类典型失效问题,分析失效原因... 双金属复合管被认为是解决高腐蚀性气田地面集输管线腐蚀问题的一种相对安全和经济的办法,但目前国内应用过程中发生了多起失效案例。针对近年来316L内衬机械复合管发生环焊缝开裂、环焊缝腐蚀和衬层塌陷三类典型失效问题,分析失效原因,梳理失效风险,剖析了失效风险控制面临的挑战问题和提出可行性的解决措施。分析指出,316L内衬机械复合管存在双层结构和结合强度低的固有特性,衬层塌陷失效风险不可避免,使用的主要对接焊接工艺不够成熟,焊接失效隐患将会长期存在。进一步明确了可行的316L内衬机械复合管失效风险控制技术,基于肯特打分的半定量风险评估与开挖检查,可作为主要失效控制手段之一,同时内部涡流检测和漏磁检测技术集成已能够检出大面积的金属损伤,为双金属复合管开展内检、排查失效风险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复合管 失效机制 风险评估 内部涡流检测 漏磁检测
下载PDF
烧结空心砖砌体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梁鑫晓 李碧雄 彭娟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90-95,共6页
基于抗压强度试验和对角加载剪切试验,研究烧结空心砖砌体的抗压和抗剪性能,测试其抗压和抗剪强度指标,观察其受力变形破坏过程,并与实心砖砌体进行对比,深入分析烧结空心砖砌体的破坏机理。研究表明,烧结空心砖砌体受压破坏形态明显不... 基于抗压强度试验和对角加载剪切试验,研究烧结空心砖砌体的抗压和抗剪性能,测试其抗压和抗剪强度指标,观察其受力变形破坏过程,并与实心砖砌体进行对比,深入分析烧结空心砖砌体的破坏机理。研究表明,烧结空心砖砌体受压破坏形态明显不同于实心砖砌体,烧结空心砖的局部块体破坏导致砌体整体失效,其抗压强度与块体的强度密切相关,且离散性大;烧结空心砖砌体受压前期被压实,峰值应变大于实心砖砌体的,峰值点后呈显著脆性;烧结空心砖砌体的抗剪强度主要与砂浆和块体的界面特性有关,剪切破坏发生于灰缝,现行规范给出的砌体抗剪强度经验公式适用于烧结空心砖砌体。建议对烧结空心砖砌体进行采用对角加载剪切试验时,对加载两端角部进行加强,以避免烧结空心砖压坏先于砌体剪切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结空心砖砌体 抗压强度试验 对角加载剪切试验 力学性能 破坏机理
原文传递
U型约束混凝土拱架力学性能及变形破坏机制试验 被引量:12
15
作者 王琦 王德超 +5 位作者 李为腾 任尧喜 阮国强 肖国强 郭念波 潘锐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21-1029,共9页
针对深井高应力巷道支护难题,基于常规U型钢拱架设计了一种U型约束混凝土(UCC)支护系统。为明确支护系统核心构件UCC拱架的力学性能及变形破坏机制,采用自主研发的地下工程约束混凝土拱架1∶1力学试验系统,并结合数值计算方法,开展了系... 针对深井高应力巷道支护难题,基于常规U型钢拱架设计了一种U型约束混凝土(UCC)支护系统。为明确支护系统核心构件UCC拱架的力学性能及变形破坏机制,采用自主研发的地下工程约束混凝土拱架1∶1力学试验系统,并结合数值计算方法,开展了系统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均压加载条件下,室内试验UCC29拱架的屈服荷载为1 230 k N,极限荷载为1 310 k N,数值模拟与室内试验结果相差仅为8.86%和12.5%,拱架整体呈现"拱顶上升,拱腿内敛,整体变瘦高"的变形形态,最大变形部位在拱腿中部至起拱点位置。拱架变形破坏机制为局部强度破坏造成拱架整体失稳。现场应用效果显示,UCC拱架具有显著的围岩控制效果,为深井高应力巷道提供了一种新型支护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井 约束混凝土拱架 力学性能 变形破坏机制
下载PDF
磷酸改性对对位芳纶纤维力学性能的影响和破坏机理 被引量:11
16
作者 陆赵情 苏治平 +1 位作者 张美云 郝杨 《材料研究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597-602,共6页
研究了磷酸改性对对位芳纶(PPTA)纤维力学性能的影响和破坏机理。测量了PPTA纤维的单丝拉伸强度和力-位移曲线来评价其力学性能,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表征了PPTA纤维改性前后的表面形貌... 研究了磷酸改性对对位芳纶(PPTA)纤维力学性能的影响和破坏机理。测量了PPTA纤维的单丝拉伸强度和力-位移曲线来评价其力学性能,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表征了PPTA纤维改性前后的表面形貌、化学结构和结晶度。结果表明,磷酸改性破坏PPTA纤维中韧性较高的皮层结构,使改性后纤维的力-位移曲线的最大断裂载荷点向低位移点偏移,拉伸强度降低。在磷酸改性过程中PPTA分子链中的酰胺键因发生水解反应而断裂,导致PPTA纤维的拉伸强度下降。磷酸改性使结晶不完善的皮层从纤维表面剥离,从而使纤维的结晶度升高,韧性降低;而过高的磷酸改性浓度(40%,质量分数)使纤维的结晶度降低,导致PPTA纤维的拉伸强度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高分子材料 对位芳纶纤维 磷酸改性 力学性能 破坏机理
原文传递
短纤维增强泡沫塑料力学行为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7
作者 卢子兴 邹波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8,共8页
对国内外短纤维增强泡沫塑料力学行为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简要介绍了纤维增强泡沫塑料的制备方法和结构形态;重点报道了短纤维增强泡沫塑料力学行为的研究成果和作者的一些工作,其中包括纤维增强泡沫塑料拉压、弯剪基本力学性能、纤... 对国内外短纤维增强泡沫塑料力学行为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简要介绍了纤维增强泡沫塑料的制备方法和结构形态;重点报道了短纤维增强泡沫塑料力学行为的研究成果和作者的一些工作,其中包括纤维增强泡沫塑料拉压、弯剪基本力学性能、纤维增强机理和材料破坏机理、温度效应、纤维长度、纤维填充量和表面处理对力学行为的影响等。展望了未来的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泡沫塑料 力学性能 增强机理 破坏机理 温度效应
下载PDF
复合材料波纹夹层圆柱壳设计及轴压性能 被引量:11
18
作者 冯丽娜 熊健 +2 位作者 郑伟 杨金水 吴林志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18-429,共12页
结构轻量化是航空航天发展的永恒主题,波纹夹层圆柱壳作为常见的轻质结构形式,在航空航天领域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采用模具热压法,制备出纵向和环向碳纤维复合材料波纹夹层圆柱壳,其中芯子整体成型,面板分瓣制备。采用经典板壳屈曲理论... 结构轻量化是航空航天发展的永恒主题,波纹夹层圆柱壳作为常见的轻质结构形式,在航空航天领域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采用模具热压法,制备出纵向和环向碳纤维复合材料波纹夹层圆柱壳,其中芯子整体成型,面板分瓣制备。采用经典板壳屈曲理论,分析纵向和环向波纹夹层圆柱壳的轴压力学性能,得到了欧拉屈曲、整体屈曲、局部屈曲和面板压溃4种失效模式下的极限载荷理论公式。绘制出结构的失效机制图,直观显示出了失效模式与试件尺寸之间的关系。通过对纵向和环向波纹夹层圆柱壳的轴向压缩试验,获得了结构的载荷-位移曲线及局部屈曲和面板压溃2种失效模式。结果表明:纵向波纹夹层圆柱壳的轴向承载能力及载荷/质量效率优于环向波纹夹层圆柱壳,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圆柱壳面板的厚度、减小圆柱壳的高度可提高结构的载荷/质量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柱壳 波纹夹层结构 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失效机制图
原文传递
湿陷性黄土中水泥浆液注浆加固机理 被引量:11
19
作者 周茗如 陈志超 +2 位作者 罗小博 周光康 路承功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5-70,共6页
通过分析湿陷性黄土的组成结构、湿陷机理、力学性能,研究了外界荷载作用下湿陷性黄土的变形及破坏机理;在湿陷黄土中做原位水泥浆液注浆加固试验,分析了注浆过程中不同时间段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注浆后土体纹理结构以及变形进行分析... 通过分析湿陷性黄土的组成结构、湿陷机理、力学性能,研究了外界荷载作用下湿陷性黄土的变形及破坏机理;在湿陷黄土中做原位水泥浆液注浆加固试验,分析了注浆过程中不同时间段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注浆后土体纹理结构以及变形进行分析,研究了水泥浆液在湿陷性黄土中的加固机理;采用弹性力学和断裂力学进行理论计算,研究了水泥浆液与土体之间在注浆过程中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水泥浆液注浆对湿陷性黄土能起到有效的加固作用;湿陷性黄土注浆过程中水泥浆液造成湿陷量极小,并在压力作用下能够迅速对湿陷进行补偿;水泥浆液在黄土中的加固机理包括填充注浆、劈裂注浆、压密注浆,控制注浆压力能有效实现在湿陷性黄土中的压密注浆、劈裂注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陷性黄土 力学特性 加固机理 注浆 水泥浆液 劈裂
下载PDF
玻璃纤维立体织物增强环氧树脂泡沫夹层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力学性能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华冠 丁颖 +3 位作者 章月 项俊贤 汪杰 李建春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01-612,共12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泡沫夹层复合材料的承载能力和综合性能,实现其在轨道交通及汽车等工业领域的应用,开展了玻璃纤维立体织物增强环氧树脂泡沫(GF-Fabric/EP)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力学性能的研究。制备GF-Fabric/EP复合材料及其夹层结构,探索... 为了进一步提高泡沫夹层复合材料的承载能力和综合性能,实现其在轨道交通及汽车等工业领域的应用,开展了玻璃纤维立体织物增强环氧树脂泡沫(GF-Fabric/EP)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力学性能的研究。制备GF-Fabric/EP复合材料及其夹层结构,探索了GF-Fabric/EP复合材料及其夹层结构的失效行为,以揭示立体织物的增强机制。结果表明:立体织物的引入可显著改善GF-Fabric/EP复合材料的强度、刚度及破坏应变;但在不同承载条件下,各纱线发挥承载作用和效果不同。面板、芯材各自的性能、尺寸及面/芯界面性能均是影响GF-Fabric/EP夹层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及失效特征的重要因素。以三点加载下的弯曲性能为例,针对不同的GF-Fabric/EP夹层复合材料,需调整跨厚比和试样尺寸并获得理想的失效特征,方可对其弯曲性能或层间剪切性能进行有效、合理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泡沫夹层复合材料 立体织物 力学性能 有限元模拟 失效机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