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7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化工技术 被引量:150
1
作者 陈光文 袁权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27-439,共13页
微化工技术是 2 0世纪 90年代初顺应可持续发展与高技术发展的需要而兴起的一门新的学科 ,它着重研究时空特征尺度在数百微米和数百毫秒以内的微型设备和并行分布系统中的过程特征和规律 .微化工系统通常包括了微热系统、微反应系统、... 微化工技术是 2 0世纪 90年代初顺应可持续发展与高技术发展的需要而兴起的一门新的学科 ,它着重研究时空特征尺度在数百微米和数百毫秒以内的微型设备和并行分布系统中的过程特征和规律 .微化工系统通常包括了微热系统、微反应系统、微分离系统和微分析系统 .微型设备的面积体积比很大 ,表面作用增强 ,传递作用比在常规尺度的设备中提高了 2~ 3个数量级 .本文就微化工技术的发展历史、基本特征、研究内容以及发展方向做一简单的介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化 微通道 微反应器 微换热器 过程强化
下载PDF
超重力反应沉淀法合成纳米材料及其应用 被引量:68
2
作者 陈建峰 邹海魁 +2 位作者 刘润静 曾晓飞 沈志刚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9-12,共4页
纳米材料的合成与制备技术已成为全球的研究热点。介绍了一种独创性的纳米材料合成方法即超重力反应沉淀法。从成核动力学、传质、多相体系中分子或原子尺度上的混合机理等方面对该方法进行了理论阐述 ,依此为指导 ,成功地制备出粒度分... 纳米材料的合成与制备技术已成为全球的研究热点。介绍了一种独创性的纳米材料合成方法即超重力反应沉淀法。从成核动力学、传质、多相体系中分子或原子尺度上的混合机理等方面对该方法进行了理论阐述 ,依此为指导 ,成功地制备出粒度分布窄化的纳米粉体。介绍了目前合成的碳酸钙、氢氧化铝、碳酸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重力反应沉淀法 纳米材料 合成 制备 应用
下载PDF
用CFD研究搅拌槽内的混合过程 被引量:82
3
作者 周国忠 王英琛 施力田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886-890,共5页
在CFX软件的基础上开发了用于混合过程计算的程序 ,并在流动场计算的基础上对单层涡轮桨搅拌槽内的混合过程进行了初步的数值研究 .对速度场和浓度场联立求解与单独求解两种处理方法分别进行了计算 ,计算得到的浓度响应曲线与文献数据... 在CFX软件的基础上开发了用于混合过程计算的程序 ,并在流动场计算的基础上对单层涡轮桨搅拌槽内的混合过程进行了初步的数值研究 .对速度场和浓度场联立求解与单独求解两种处理方法分别进行了计算 ,计算得到的浓度响应曲线与文献数据趋势一致 ,两种方法计算的混合时间变化规律一致 ,联立求解计算得到的混合时间略小于单独求解 ,但是联立求解的计算量非常大 .计算结果表明 :混合过程与计算采用的流动场密切相关 ;混合时间大小不仅与监测点位置有关 ,还与加料位置有关 ,在搅拌桨附近加料混合时间最小 ,在槽底部加料混合时间最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时间 计算流体力学 CFD 涡轮搅拌桨 搅拌槽
下载PDF
固态发酵工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62
4
作者 徐福建 陈洪章 李佐虎 《生物工程进展》 CSCD 2002年第1期44-48,共5页
最近十年中 ,由于能源危机与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 ,曾被人们冷落的固态发酵再次引起人们的兴趣 ,固态发酵工程在基质特性、染菌控制、水活度的控制、pH的调控、传质与传热等领域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论文着重综述最近固态发酵工程在... 最近十年中 ,由于能源危机与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 ,曾被人们冷落的固态发酵再次引起人们的兴趣 ,固态发酵工程在基质特性、染菌控制、水活度的控制、pH的调控、传质与传热等领域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论文着重综述最近固态发酵工程在上述领域取得的一些重大的发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发酵工程 底物 水活度 传质 传热 PH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膜蒸馏技术最新研究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65
5
作者 王许云 张林 陈欢林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8-172,179,共6页
综述了新型分离技术——膜蒸馏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对膜蒸馏的历史、分类,膜蒸馏用膜的制备、膜蒸馏过程中的传递现象、膜组件的优化设计及应用研究等进行了深入的评述,提出了今后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膜蒸馏 复合膜 质量传递 热量传递 应用
下载PDF
精馏技术研究进展与工业应用 被引量:63
6
作者 任海伦 安登超 +2 位作者 朱桃月 李海龙 李鑫钢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606-1626,共21页
精馏是化学工业中应用最广泛的关键共性技术,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化肥、制药、环境保护等行业。精馏具有应用广泛、技术成熟等优点,但存在设备投资大、分离能耗高等问题,因此研究开发新型高效传质元件、开发新型节能精馏技术,具有重... 精馏是化学工业中应用最广泛的关键共性技术,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化肥、制药、环境保护等行业。精馏具有应用广泛、技术成熟等优点,但存在设备投资大、分离能耗高等问题,因此研究开发新型高效传质元件、开发新型节能精馏技术,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本文从精馏塔类型、流体力学性能、传质性能、塔器大型化、过程节能、过程强化等方面,介绍了精馏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工业应用。对于板式塔,从气液两相流动状态、压降、漏液和雾沫夹带方面研究了塔板的流体力学性能;对于填料塔,从压降、液泛和持液量方面研究了填料塔的流体力学性能,但目前的研究仍以经验关联式为主,缺乏严谨的的理论模型。对于气液两相的传质性能研究,简述了气液两相传质理论,但科学、精准的传质模型尚未提出。对于塔器大型化的应用研究,介绍了塔板、气液分布器和支撑装置等大型化关键技术的工业应用。从精馏过程典型节能技术、耦合节能技术、流程节能技术、低温余热回收和特殊精馏等方面,介绍了精馏过程节能与强化的应用进展。文章最后对精馏过程的传质、强化和集成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馏 过程节能 过程强化 流体力学 传质
下载PDF
超声波强化液-固传质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37
7
作者 李晖 《沈阳化工学院学报》 1994年第3期175-182,共8页
探讨了超声波对液-固体系传质的影响.根据液-固体系的超声波空化特性,对超声波强化液-固传质的机理作了初步说明。指出超声波对液-固体系传质的影响归因于以下三个方面:(1)固体表面的清洗;(2)固体表面的侵蚀与剥蚀;(3... 探讨了超声波对液-固体系传质的影响.根据液-固体系的超声波空化特性,对超声波强化液-固传质的机理作了初步说明。指出超声波对液-固体系传质的影响归因于以下三个方面:(1)固体表面的清洗;(2)固体表面的侵蚀与剥蚀;(3)液体的微观搅动。超声波产主的传质强化作用与空化或声流现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空化 传质 化学过程
下载PDF
催化蒸馏过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41
8
作者 许锡恩 孟祥坤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1998年第1期7-13,共7页
对近年来催化蒸馏过程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催化剂装填方式,对催化蒸馏所适用的反应类型、催化剂、工艺条件等进行了总结。介绍了塔内传质及流体力学特性、反应混合物的热力学行为、反应动力学、数学模型、塔设计及过程集成的研... 对近年来催化蒸馏过程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催化剂装填方式,对催化蒸馏所适用的反应类型、催化剂、工艺条件等进行了总结。介绍了塔内传质及流体力学特性、反应混合物的热力学行为、反应动力学、数学模型、塔设计及过程集成的研究现状。指出了研究中的不足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蒸馏 传质 动力学 数学模型 蒸馏
下载PDF
中空纤维膜基吸收法脱除空气中二氧化碳的研究 被引量:42
9
作者 叶向群 孙亮 +2 位作者 张林 周志军 陈欢林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37-242,共6页
以醇胺类水溶液作为吸收剂,采用聚丙烯中空纤维膜组件进行膜基气体吸收脱除空气中CO2的研究。实验 结果表明,在吸收液浓度为2.0mol·L-1,气速小于0.30m·s-1,吸收液流速小于0.01m·s-1的条件下,其吸收CO2的 总传质系... 以醇胺类水溶液作为吸收剂,采用聚丙烯中空纤维膜组件进行膜基气体吸收脱除空气中CO2的研究。实验 结果表明,在吸收液浓度为2.0mol·L-1,气速小于0.30m·s-1,吸收液流速小于0.01m·s-1的条件下,其吸收CO2的 总传质系数约为0.03~0.06mol·m-2·min-1·(mol·L-1)-1。研究建立了估算吸收总传质系数的数学模型,模型计算 曲线与实验数据曲线基本一致,可用于膜基气体吸收法脱除CO2过程的放大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中空纤维 二氧化碳 膜基吸收 传质模型
下载PDF
碰撞造山型斑岩铜矿蚀变分带模式——以西藏冈底斯斑岩铜矿带为例 被引量:49
10
作者 孟祥金 侯增谦 +2 位作者 高永丰 曲晓明 黄卫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4年第1期201-214,共14页
岛弧环境斑岩铜矿蚀变分带模式已为人们所熟知 ,但碰撞造山环境的斑岩铜矿蚀变分带特征尚不清楚。对此 ,文中以西藏冈底斯斑岩铜矿带为例 ,选择驱龙、冲江、厅宫 3个典型斑岩铜矿 ,对其蚀变系统进行了系统研究。依据蚀变矿物组合可分为 ... 岛弧环境斑岩铜矿蚀变分带模式已为人们所熟知 ,但碰撞造山环境的斑岩铜矿蚀变分带特征尚不清楚。对此 ,文中以西藏冈底斯斑岩铜矿带为例 ,选择驱龙、冲江、厅宫 3个典型斑岩铜矿 ,对其蚀变系统进行了系统研究。依据蚀变矿物组合可分为 3个蚀变带 ,呈环带状分布。从中心向外依次为钾硅酸盐化带、石英绢云母化带、青磐岩化带。泥化带不太发育 ,通常叠加在其它蚀变带之上。钾硅酸盐化带主要蚀变矿物为钾长石、黑云母、石英、硬石膏 ,伴有大量的黄铜矿与辉钼矿 ,是成矿物质的主要堆积区。石英绢云母化带与钾硅酸盐化带渐变过渡或叠加其上 ,是次于钾硅酸盐化带的储矿部位。蚀变矿物组合为绢云母 +石英 +钾长石 ,金属硫化物有黄铁矿、黄铜矿、辉钼矿、斑铜矿 ,少量的方铅矿、闪锌矿。主要的辉钼矿以石英 +辉钼矿脉的形式出现于本矿带。青磐岩化在斑岩体内不发育 ,矿化极微弱。蚀变岩石组分分析表明 ,岩石蚀变及其分带是岩浆流体 /岩石反应时K ,Na ,Ca ,Mg等组分迁移的结果 ,矿化伴随着蚀变发生。钾硅酸盐化带、石英绢云母化带和青磐岩化带的蚀变岩石与未 (弱 )蚀变斑岩具有一致的稀土配分模式 ,REE含量有规律地变化 ,说明蚀变岩石均经历了源于岩浆的流体的交代 ,不同的蚀变形成于岩浆流体演化的不同阶段。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蚀变分带 元素迁移 斑岩铜矿 碰撞造山带 冈底斯
下载PDF
微化工过程中的传递现象 被引量:53
11
作者 陈光文 赵玉潮 +3 位作者 乐军 董正亚 曹海山 袁权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3-75,共13页
微化学工程是现代化学工程学科前沿,主要研究微时空尺度下流体流动、传热、传质现象与反应规律。着重介绍近十年来微通道内气-液、液-液两相流体流动、混合与传质的理论和实验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微化工技术的发展进行展望。
关键词 微化工技术 微通道 微反应器 两相流 传质
下载PDF
不同环境条件下土壤温度日变化的计算模拟 被引量:43
12
作者 范爱武 刘伟 王崇琦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7-171,共5页
应用多孔介质中传热传质的数学模型 ,对夏天和冬天 ,环境风速分别为 4m/s和 1m/s以及环境相对湿度分别为35 %和 85 %这 3种情况下高为 5 0 0mm ,半径为 2 5 0mm的圆柱土壤床中温度的日变化进行了比较。根据数值模拟的结果绘出土壤中不... 应用多孔介质中传热传质的数学模型 ,对夏天和冬天 ,环境风速分别为 4m/s和 1m/s以及环境相对湿度分别为35 %和 85 %这 3种情况下高为 5 0 0mm ,半径为 2 5 0mm的圆柱土壤床中温度的日变化进行了比较。根据数值模拟的结果绘出土壤中不同深度处温度的日变化曲线表明 :(1)土壤中各点的温度随气温和土壤表面获得的辐射能的周期性变化而呈周期性变化 ;(2 )随着深度的增加 ,土壤温度受气温和太阳辐射的影响变小 ,温度变化的滞后效应越来越明显 ;(3)在夏天 ,一天的大部分时间土壤表层的温度高于深层的温度 ,冬天则恰恰相反 ;(4 )风速对土壤表层的温度影响较大。风速越大 ,土壤温度降低得越多 ;(5 )干燥气候下 ,由于土壤水分的蒸发制冷作用 ,一天中土壤各点的温度低于湿润气候下相应各点的温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温度 日变化 数学模型
下载PDF
三重环流生物流化床的流体力学与传质特性 被引量:38
13
作者 韦朝海 谢波 +2 位作者 吴超飞 任源 陈焕钦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66-173,共8页
从气相含率、液体循环速度和体积氧传质系数方面研究自行设计新型结构的三重环流生物流化床的流体力学与传质特性。流化床反应器的有效体积23L,实验条件是以空气为气相,水为液相,树脂为固相,固含率分别为0%、3%、6%和9%... 从气相含率、液体循环速度和体积氧传质系数方面研究自行设计新型结构的三重环流生物流化床的流体力学与传质特性。流化床反应器的有效体积23L,实验条件是以空气为气相,水为液相,树脂为固相,固含率分别为0%、3%、6%和9%。实验结果表明,气相含率是影响反应器流体力学与传质特性的主要因素,气相含率增大可降低液体循环速度,增大体积氧传质系数。与单重环流反应器相比较,在相同的实验范围内,三重环流可提高气相含率10%~20%,提高体积氧传质系数1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重环流 生物流化床 流体力学 传质 废水处理
下载PDF
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动态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43
14
作者 翁史烈 翁一武 苏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168-172,200,共6页
基于能量守恒、质量平衡原理和热力学特性,提出了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的数学模型,该模型考虑了电解质基块内的质量传递,以及质量传递对燃料电池内部热力学特性的影响,采用加权残差(MWR)数值方法和Matlab环境的系统函数化解偏微分方程组... 基于能量守恒、质量平衡原理和热力学特性,提出了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的数学模型,该模型考虑了电解质基块内的质量传递,以及质量传递对燃料电池内部热力学特性的影响,采用加权残差(MWR)数值方法和Matlab环境的系统函数化解偏微分方程组并建立动态仿真模型。仿真表明燃料电池内部各点的温度有较大的差异,随着燃料和氧化剂量的变动(增加),电极-电解质的温度增加,而氧化剂流的温度有所下降。 模型的物理参数是从某燃料电池研究所1.5kW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获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 动态特性 热力学特性 质量平衡原理 电解质 数学模型
下载PDF
反应精馏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 被引量:30
15
作者 刘雪暖 李玉秋 《化学工业与工程》 CAS 2000年第3期164-168,共5页
本文对反应精馏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反应精馏塔及催化剂 ,对催化剂床中传质及流体力学特性、数学模型和反应精馏塔设计方程进行了总结 ;
关键词 反应精馏 催化剂 数学模型 传质 分离
下载PDF
水驱转CO2混相驱渗流机理及传质特征 被引量:44
16
作者 胡伟 吕成远 +3 位作者 王锐 崔茂蕾 杨阳 王欣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01-207,共7页
CO2混相驱作为三次采油技术一般在注水开发之后实施,其需要考虑水驱后残留在孔隙中的注入水对CO2混相驱的影响。基于常规PVT多次接触实验,采用带多点取样孔的长填砂管,在不同含水阶段分别开展注气驱替实验和气水交替驱实验,研究多孔介... CO2混相驱作为三次采油技术一般在注水开发之后实施,其需要考虑水驱后残留在孔隙中的注入水对CO2混相驱的影响。基于常规PVT多次接触实验,采用带多点取样孔的长填砂管,在不同含水阶段分别开展注气驱替实验和气水交替驱实验,研究多孔介质中可动水参与下的多相多组分渗流规律以及不同含水率对油、气两相组分传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含水率下CO2与原油仍能发生混相,CO2的注入形成了新的渗流通道,扩大了水驱波及体积。但高含水率对油相和气相间组分传质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此外,不同含水率下转CO2驱会在储层中形成不同的油、气、水三相渗流和分布特征,从而影响采出程度,而气驱最终采收率主要受注气驱油效率和水驱波及体积共同作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相多组分 混相 相间传质 含水率 气水交替
原文传递
煤快速热解制油技术问题的化学反应工程根源:逆向传热与传质 被引量:43
17
作者 刘振宇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共5页
从化学反应工程的角度分析了煤热解过程中挥发物逸出方向与传热方向相反的现象,阐述了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挥发物反应(二次反应)的不同作用,指出提高热源温度加快热解速度的方法反而会促进挥发物二次反应,导致焦油损失与结焦增加,进而... 从化学反应工程的角度分析了煤热解过程中挥发物逸出方向与传热方向相反的现象,阐述了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挥发物反应(二次反应)的不同作用,指出提高热源温度加快热解速度的方法反而会促进挥发物二次反应,导致焦油损失与结焦增加,进而提出抑制挥发物二次反应的关键是降低挥发物在反应器中的温升幅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解 挥发物 焦油 传热 传质
下载PDF
掘进巷道风流热环境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39
18
作者 高建良 魏平儒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1-205,共5页
用三维k-ε紊流模型模拟了压入式局部通风掘进工作面风流与巷道围岩的热交换过程以及巷道壁面水分和风流之间的热湿交换.得出掘进工作面风流温度和湿度的分布是相似的,阐明了从工作面壁面散发显热和潜热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湿度系数... 用三维k-ε紊流模型模拟了压入式局部通风掘进工作面风流与巷道围岩的热交换过程以及巷道壁面水分和风流之间的热湿交换.得出掘进工作面风流温度和湿度的分布是相似的,阐明了从工作面壁面散发显热和潜热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湿度系数的关系,即湿度系数越大,潜热热流密度越大,显热热流密度越小,总热流密度随湿度系数的增大而增加.分析了掘进巷道周围岩石的温度分布和变化规律,壁面换热系数分布不均匀对壁面附近岩石温度分布有很大影响,随着向围岩内部的深入,围岩温度趋于均匀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掘进巷道 风流 热传递 质量传递 显热 潜热
下载PDF
内循环流化床结构参数及其反应器性能的相关性 被引量:29
19
作者 韦朝海 谢波 +1 位作者 张献忠 钱宇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36-241,共6页
内循环三相流化床在化学工程、生物工程及废水处理等领域中均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影响这类反应器成功应用于实际废水生物处理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系统的反应器结构参数与反应器性能的相关性分析与量化关系模型,无法实现不同规模与不同... 内循环三相流化床在化学工程、生物工程及废水处理等领域中均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影响这类反应器成功应用于实际废水生物处理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系统的反应器结构参数与反应器性能的相关性分析与量化关系模型,无法实现不同规模与不同应用目标的系统优化设计。基于此,设计了不同尺寸和内构件的反应器,系统研究主要结构参数包括升流管与反应器直径之比、反应器高径比、升流管上方液面高度、底隙高度以及操作参数如固相负荷及通气量等因素对内循环流化床反应器流体力学与传质特性的影响规律; 实验分析主要过程参数如气含率、液体循环速度、氧传递系数及混合时间与结构参数、操作参数的相关性。通过总结归纳,分别给出了定量、半定量或定性方面的结论,为反应器的结构放大和性能变化预测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循环三相流化床 结构参数 反应器性能 相关性 废水处理 设备
下载PDF
新型立体传质塔板及其流体力学性能 被引量:36
20
作者 刘继东 吕建华 +1 位作者 张竞平 李春利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44-1149,共6页
新型立体传质塔板(CTST)结构新颖,充分利用塔板空间进行传质,具有通量大、效率高、压降低、抗堵性能强、消泡性能好等优点.在工业规模的实验塔上对立体传质塔板的塔板压降、帽罩底隙处罩内外压强、帽罩内部气相速度分布规律、雾沫夹带... 新型立体传质塔板(CTST)结构新颖,充分利用塔板空间进行传质,具有通量大、效率高、压降低、抗堵性能强、消泡性能好等优点.在工业规模的实验塔上对立体传质塔板的塔板压降、帽罩底隙处罩内外压强、帽罩内部气相速度分布规律、雾沫夹带量、气体对液体的提升能力、塔板空间持液量等几个方面的流体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立体传质塔板克服了穿过塔板液层的阻力,板压降较低;塔板上帽罩底部的进液口处,罩内压强低于罩外,利于吸液;罩内气相速度分布比较合理;气液两相负荷均可较大幅度提高,而且雾沫夹带量非常低;气体对液体的提升性能以及塔板空间的持液性能都比较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传质塔板 帽罩 流体力学 气速分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