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由“小我”到“大我”:一份抒情诗学报告——评李自国诗集《我的世界有过你》
1
作者 雍措 马迎春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45-47,共3页
李自国坚持诗歌写作的抒情传统,他的诗集《我的世界有过你》是诗人自觉关照现实的诗学实践的结果。作为抒情诗学文本,《我的世界有过你》体现了诗人面向现实的抒情诗学追求,格调高昂、文气充盈、诗境开阔高远、抒情策略多样,既擅用托物... 李自国坚持诗歌写作的抒情传统,他的诗集《我的世界有过你》是诗人自觉关照现实的诗学实践的结果。作为抒情诗学文本,《我的世界有过你》体现了诗人面向现实的抒情诗学追求,格调高昂、文气充盈、诗境开阔高远、抒情策略多样,既擅用托物寄情等手法来营造诗意,又注重语言的锤炼和创造性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自国 《我的世界有过你》 抒情诗学 诗境 抒情策略
下载PDF
“以志统情”与“以情慰志”——试论《文心雕龙》与《诗品》的“情”“志”关系及其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方舒雅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97-103,共7页
《文心雕龙》《诗品》作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论"双璧",刘勰与钟嵘的"情""志"观存在着明显的共性:重"情"兼重"志"。但在"情"与"志"的内涵上又有所区别:刘勰的&q... 《文心雕龙》《诗品》作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论"双璧",刘勰与钟嵘的"情""志"观存在着明显的共性:重"情"兼重"志"。但在"情"与"志"的内涵上又有所区别:刘勰的"志"更具有浓厚的儒家传统诗教色彩,钟嵘的"情"更尊重生命的本性。由此,在"情"与"志"的关系处理上,呈现出"以志统情"与"以情慰志"的两种方式:刘勰将"志"作为诗的灵魂,是统一"情"的向度;钟嵘将"情"置于本原,是慰藉"志"的途径。两者的诗学观从不同角度彰显出抒情艺术在理论高度与文学批评上的自觉与发展,推动了中国抒情诗学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抒情诗学
下载PDF
王夫之与华兹华斯抒情诗论的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师洁琼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12-17,共6页
王夫之与华兹华斯分别是中西抒情诗论的代表,他们都认为诗歌以情为本,情感依靠自由直观的感知方式与景相互作用,继而通过与理交融,虚实混杂,以美启真的方式在诗歌中显现,最终传递到读者。这一情感流动的动态过程在二者诗论中的表现既有... 王夫之与华兹华斯分别是中西抒情诗论的代表,他们都认为诗歌以情为本,情感依靠自由直观的感知方式与景相互作用,继而通过与理交融,虚实混杂,以美启真的方式在诗歌中显现,最终传递到读者。这一情感流动的动态过程在二者诗论中的表现既有共性又存在差异,显示出各自文学传统和时代语境对他们的影响,也为建构一种融贯中西,具有普遍意义的现代抒情诗论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夫之 华兹华斯 抒情诗论 情景 情理
下载PDF
阐释的再阐释——“诗可以怨”阐释向度解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孙宗美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3期85-89,共5页
"诗可以怨"作为中国古代原创性诗学命题之一,是对《诗经》文本的一种阐释,而在其后的发展过程中,对"诗可以怨"的再阐释形成了一条跨越时空、影响深远的理论脉络。在"诗可以怨"理论的诸多阐释向度中,它与... "诗可以怨"作为中国古代原创性诗学命题之一,是对《诗经》文本的一种阐释,而在其后的发展过程中,对"诗可以怨"的再阐释形成了一条跨越时空、影响深远的理论脉络。在"诗可以怨"理论的诸多阐释向度中,它与中国抒情诗学体系以及古代知识分子个体价值追求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可以怨” 阐释向度 抒情诗学 “士不遇”
下载PDF
风景与伦理的抒情诗学——从《草根集》谈李少君的写作
5
作者 邱婧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0期53-58,共6页
李少君的《草根集》集结了其有关风景和生态的一批抒情诗歌写作,论文以《草根集》为研究对象,分析李少君关于"风景与伦理"的抒情诗学,从而论述其当代诗歌的创作是如何承继和糅合中国式抒情传统,以及其"草根性"提法... 李少君的《草根集》集结了其有关风景和生态的一批抒情诗歌写作,论文以《草根集》为研究对象,分析李少君关于"风景与伦理"的抒情诗学,从而论述其当代诗歌的创作是如何承继和糅合中国式抒情传统,以及其"草根性"提法对于当代诗的创新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根集 抒情诗学 李少君 风景 伦理
下载PDF
萧红抒情小说论 被引量:1
6
作者 周春英 《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1期10-13,共4页
本文试图从散文化结构、抒情笔致和诗情画意、“我”——“抒情诗魂”
关键词 萧红 小说 抒情笔致 抒情诗魂 散文化结构 氛围 艺术特色
下载PDF
江淹“筋力于王微,成就于谢朓”辨——论江淹整合汉魏古风与晋宋山水诗风的功绩
7
作者 王晓萌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68-70,共3页
所谓"筋力于王微,成就于谢朓",并不是指江淹诗风受到了谢朓的影响,而是指江淹试图融情入景的努力在谢朓处得到发扬。刘宋一朝,高门士族复兴了汉魏以来重抒情的清怨诗风,但是如何将其与当时新兴的"如印之印泥"、&qu... 所谓"筋力于王微,成就于谢朓",并不是指江淹诗风受到了谢朓的影响,而是指江淹试图融情入景的努力在谢朓处得到发扬。刘宋一朝,高门士族复兴了汉魏以来重抒情的清怨诗风,但是如何将其与当时新兴的"如印之印泥"、"酷不入情"的山水诗风整合在一起,是当时诗坛必须面对的问题。江淹在调和两大诗风的过程中下启谢朓,功不可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淹 清怨诗风 山水诗风 整合
下载PDF
新诗中“恋人—祖国”抒情模式的文化学探析
8
作者 龚俊杰 《江西蓝天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75-77,共3页
"五四"新文学运动的新诗"恋人——祖国"模式中,年轻的诗人们借恋人之情抒发了祖国之爱,让美丽的恋人意象同可爱的祖国形象相融、合二为一,从而让古老的情歌唱出了时代的声音而获得从未有过的全新意义。本文从中国古典文学美人意象... "五四"新文学运动的新诗"恋人——祖国"模式中,年轻的诗人们借恋人之情抒发了祖国之爱,让美丽的恋人意象同可爱的祖国形象相融、合二为一,从而让古老的情歌唱出了时代的声音而获得从未有过的全新意义。本文从中国古典文学美人意象、人类女性崇拜意识、时代价值的变革取向、乡愁主题等方面给新诗一次文化学意义的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诗 “恋人——祖国” 抒情模式 文化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