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氯沙坦对高糖状态下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懿萍 汪颖南 +1 位作者 邓红 苏宁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38-244,共7页
目的:探讨高糖环境下氯沙坦对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比色法测定内皮细胞条件培养上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和丙二醛(MDA)水平,RT-PCR方法分析细胞VEGF mRNA的表达水平,EL ISA方法检测细胞分泌的VEG... 目的:探讨高糖环境下氯沙坦对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比色法测定内皮细胞条件培养上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和丙二醛(MDA)水平,RT-PCR方法分析细胞VEGF mRNA的表达水平,EL ISA方法检测细胞分泌的VEGF蛋白。结果:在高糖处理的细胞条件培养上清中SOD和CAT活性降低,而MDA含量升高(P<0.05),同时细胞VEGF mRNA和蛋白质表达增加(P<0.05);而氯沙坦可削弱上述变化,降低内皮细胞MDA含量、增强SOD与CAT活性,以及下调VEGF mRNA和蛋白质表达(P<0.05)。结论:高糖可诱导内皮细胞活性氧产生增多,抗氧化酶活性下降,导致细胞氧化平衡失调,使VEGF mRNA表达与蛋白分泌增加,促进高糖时内皮细胞病变的进展,提示氯沙坦对高糖状态下的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可能与调节内皮细胞氧化平衡和抑制内皮细胞的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代谢 氯沙坦/药理学 活性氧/代谢 细胞 培养的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遗传学 RNA 信使/遗传学 碳水化合物
下载PDF
AT_1受体在脑胆碱能刺激引起的延髓腹外侧部TH-IR变化中的作用
2
作者 王敏 姚齐颖 +2 位作者 夏满莉 周新妹 姜春玲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1-77,共7页
目的:探讨大鼠侧脑室注射胆碱能激动剂氨甲酰胆碱(carbachol,CBC)后引起的肾排钠量、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浆流量的改变和延髓腹外侧部酪氨酸羟化酶免疫反应活性(thyrosinehydroxylase-immunoreactivity,TH-IR)的变化,以及氯沙坦(losartan... 目的:探讨大鼠侧脑室注射胆碱能激动剂氨甲酰胆碱(carbachol,CBC)后引起的肾排钠量、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浆流量的改变和延髓腹外侧部酪氨酸羟化酶免疫反应活性(thyrosinehydroxylase-immunoreactivity,TH-IR)的变化,以及氯沙坦(losartan,Los)阻断脑血管紧张素能AT1受体后对上述变化的影响。方法:选用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4组:NS+CBC组、Los+CBC组、Los+NS组、NS+NS组,侧脑室注射氨甲酰胆碱(0.5μg)和/或氯沙坦(20μg)后,利用整体实验方法测定肾排钠量、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浆流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鼠延髓腹外侧部酪氨酸羟化酶免疫反应活性的变化。结果:与NS+NS组比,大鼠侧脑室注射氨甲酰胆碱(0.5μg)后40min,肾排钠量显著增加,延髓腹外侧部酪氨酸羟化酶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目明显增多,免疫染色强度明显增加(P<0.05);与NS+CBC组比,氯沙坦预处理后大鼠肾排钠量显著下降,延髓腹外侧部酪氨酸羟化酶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目明显下降,免疫染色强度明显降低(P<0.05)。此外,实验还观察到,侧脑室注射氨甲酰胆碱或氯沙坦对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浆流量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大鼠侧脑室给予氨甲酰胆碱后,可显著引起促钠排泄反应,对延髓腹外侧部的儿茶酚胺能神经元有兴奋作用;阻断脑血管紧张素能AT1受体可下调氨甲酰胆碱诱导的上述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巴胆碱/药理学 受体 血管紧张素 1型/药理学 延髓/药物作用 氯沙坦/药理学
下载PDF
氯沙坦对兔髂动脉球囊内膜损伤后反应和胶原的影响
3
作者 高丹忱 朱建华 +3 位作者 张芙荣 郑良荣 陶谦民 陈君柱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5期331-336,共6页
目的 :探讨氯沙坦对胶原含量、内膜增生、血管损伤后反应及组织血管紧张素 含量的影响。方法 :建立兔髂动脉球囊内膜损伤模型 ,5 0只新西兰雄性白兔随机分为 4周和 8周氯沙坦组、苯那普利组和对照组共 6组 ,其中氯沙坦组和苯那普利组... 目的 :探讨氯沙坦对胶原含量、内膜增生、血管损伤后反应及组织血管紧张素 含量的影响。方法 :建立兔髂动脉球囊内膜损伤模型 ,5 0只新西兰雄性白兔随机分为 4周和 8周氯沙坦组、苯那普利组和对照组共 6组 ,其中氯沙坦组和苯那普利组分别于术前 5 d始喂氯沙坦和苯那普利片剂至实验结束。结果 :随着病变发展 ,内膜面积及胶原含量呈增加趋势。氯沙坦和苯那普利干预 4周时 ,胶原含量较对照组减少 ,分别为 (2 3.5 8± 6 .16 ) %、(2 2 .6 7± 10 .2 0 ) %、(35 .2 0± 7.2 5 ) % ,P<0 .0 5。干预 8周时 ,内膜面积、内中膜面积比及胶原含量均减少 ,尤以胶原含量减少更为明显 ,后者分别为 (2 0 .6 9± 11.16 ) %、(2 5 .4 1± 11.0 0 ) %、(42 .6 9± 13.99) % ,P<0 .0 5 ,而管腔面积增加 ,分别为 (0 .79± 0 .2 5 ) mm2、(0 .76± 0 .2 8) mm2、 (0 .6 2± 0 .2 7) mm2 ,P<0 .0 5。同时氯沙坦增加髂动脉血管紧张素 水平 ,为 (5 16 .31± 70 .79) pg/ mg.pro、(410 .72± 10 0 .11) pg/ mg.pro,P<0 .0 5 ;苯那普利减少髂动脉血管紧张素 水平 ,为 (340 .6 2± 6 7.6 9) pg/ mg.pro、(410 .72± 10 0 .11) pg/ mg.pro,P<0 .0 5。相关性分析显示苯那普利各组组织血管紧张素 含量分别与内膜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沙坦 药理学 苯那普利 血管紧张素Ⅱ 血管内皮 病理学 药物作用
下载PDF
芦沙坦、氨氯地平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小板活化和肾功能的影响
4
作者 周萍 杨文平 +1 位作者 谢秀梅 余国龙 《湖南医学》 2000年第3期169-171,共3页
研究芦沙坦、氨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血小板活化与肾功能的影响 ,并探讨血小板活化与高血压性肾损害的关系。方法将 6 6例 1~ 2级EH患者随机分为 2组 ,分别接受芦沙坦、氨氯地平治疗 3个月 ,用药前后测尿白蛋白排泄率 (UA... 研究芦沙坦、氨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血小板活化与肾功能的影响 ,并探讨血小板活化与高血压性肾损害的关系。方法将 6 6例 1~ 2级EH患者随机分为 2组 ,分别接受芦沙坦、氨氯地平治疗 3个月 ,用药前后测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R) ,血浆α颗粒膜蛋白 (GMP 14 0 )、尿素氮 (BUN )、血肌酐 (Cr)、肌酐清除率 (CCR)。结果①治疗后 2组血压均明显下降 ;②GMP 14 0 ,UAER均显著下降 (P<0 .0 0 1) ,BUN ,CCR均无明显变化 ;③治疗前后UAER与GMP 14 0呈显著正相关 (r =0 .6 8和r =0 .49) ,与血压下降之间无显著相关。结论①芦沙坦、氨氯地平均能有效控制血压、减轻早期高血压性肾损害 ;②二药可能通过抑制血小板活化对肾功能起到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药物疗法 芦沙坦 氨氯地平 肾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