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渔业声学和灯光罩网的南海中南部鸢乌贼资源评估 被引量:36
1
作者 张俊 陈国宝 +2 位作者 张鹏 陈作志 范江涛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22-831,共10页
为查明南海外海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的资源量及其分布,2012年秋季和2013年春季,利用科学探鱼仪(Simrad EY60)结合灯光罩网采样方法对南海中南部(16°N-5°N)鸢乌贼资源进行了声学调查与评估。在确定该... 为查明南海外海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的资源量及其分布,2012年秋季和2013年春季,利用科学探鱼仪(Simrad EY60)结合灯光罩网采样方法对南海中南部(16°N-5°N)鸢乌贼资源进行了声学调查与评估。在确定该方法的有效性基础上,调查结果显示,1)2012年秋季鸢乌贼丰度和资源量分别是3.26×10^10 inds和2.14×10^6 t,变异系数是23%;鸢乌贼个体胴长范围、平均胴长和平均质量分别是62~248mm、127mm和65g;秋季,鸢乌贼从南至北均有分布,主要分布在8.0°N以北和114.0°E以西海域;最高数量密度是1.7×10^6inds·nmi^-2(6.5°N,111.0°-111.1°E),最高资源量密度是85t.nmi^-2(15.0°N,114.35°114.45°E);2)2013年春季鸢乌贼丰度和资源量分别是2.98×10^10 inds和2.44×^6t,变异系数是23%;鸢乌贼个体胴长范围、平均胴长和平均体质量分别是73~238mm、122mm和82g;春季,鸢乌贼从南至北亦均有分布,主要分布在11.0°N以北;最高数量密度是3.3×10^6inds·nmi^-2(13.0°N,116.55°-116.65°E),最高资源量密度是60t·nmi^-2(15.0°N,115.25°-115.35°E)。研究表明,南海外海鸢乌贼资源量至少在2.00×10^6t以上;与2012年秋季相比,2013年春季鸢乌贼密集区向东北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鸢乌贼 南海 渔业资源 声学评估 灯光罩网
下载PDF
南海外海鲹科鱼类资源量及其分布 被引量:8
2
作者 张俊 张鹏 +4 位作者 陈作志 陈国宝 张魁 许友伟 孙铭帅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8-48,共11页
为查明南海外海鲹科鱼类的资源量及其分布,利用科学探鱼仪(Simrad EY60)并结合灯光罩网采样方法,2012年秋季和2013年春季对南海中南部(6°N^17°N)及2015年春季和秋季对南海北部外海(17°N^22°N)鲹科鱼类资源进行了调... 为查明南海外海鲹科鱼类的资源量及其分布,利用科学探鱼仪(Simrad EY60)并结合灯光罩网采样方法,2012年秋季和2013年春季对南海中南部(6°N^17°N)及2015年春季和秋季对南海北部外海(17°N^22°N)鲹科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与评估。在确定该方法的有效性基础上,调查结果显示,2012年秋季和2013年春季南海中南部鲹科鱼类资源量分别是4.13×105t和3.49×105t,两季调查中鲹科鱼类分布的高值区均是15°N断面;2015年春季南海北部外海鲹科鱼类资源量是2.03×105t,高值区位于18.50°N^19.50°N、113.00°E^116.00°E海域,而2015年秋季该海域其资源量仅0.59×105t。研究表明,南海外海鲹科鱼类种类组成存在明显季节变化;细鳞圆鲹(Decapterus macarellus)和长体圆鲹(D.macrosoma)是最重要的经济鲹科种类;2012年秋季中南部鲹科鱼类资源量密度明显高于2015年秋季北部外海(P<0.01,t检验),但与2013年春季中南部无显著差异(P>0.05,t检验);2015年春季北部外海鲹科鱼类资源量密度与2013年春季中南部无显著差异(P>0.05,t检验),但明显大于2015年秋季(P<0.01,t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鲹科鱼类 灯光罩网 渔业资源 声学评估 南海外海
下载PDF
南沙群岛北部海域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夏季渔业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48
3
作者 颜云榕 冯波 +2 位作者 卢伙胜 赖金养 杜时强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77-1186,共10页
采用自动鱿钓(AJ)和灯光罩网(LAFN)定点采样,对南沙群岛北部海域(12—16°N,112—116°E)鸢乌贼生长、繁殖、摄食及资源分布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灯光罩网渔获中鸢乌贼的胴长范围为65—231mm,体质量范围为6—580g;自动鱿钓鸢... 采用自动鱿钓(AJ)和灯光罩网(LAFN)定点采样,对南沙群岛北部海域(12—16°N,112—116°E)鸢乌贼生长、繁殖、摄食及资源分布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灯光罩网渔获中鸢乌贼的胴长范围为65—231mm,体质量范围为6—580g;自动鱿钓鸢乌贼胴长范围为108—215mm,体质量范围为38—400g。自动鱿钓和灯光罩网鸢乌贼雌雄性比分别为32.0和1.4。南沙鸢乌贼雌性个体出现两个性腺发育高峰期,即101—120mm与161mm以上胴长组,4—7月为繁殖高峰期。鸢乌贼以大眼标灯鱼、尖头燕鳐等中上层鱼类为主,还摄食同类以及钩腕乌贼属等其它头足类及少数蟹类,雌雄个体摄食强度随胴长增加而增加。自动鱿钓CPUE(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为1—38pc/(line·h),平均值为12pc/(line·h);而灯光罩网CPUE为15—50kg/net,平均值为35.7kg/net。南沙群岛北部海域鸢乌贼具有重要的经济学和营养生态学研究价值,灯光罩网是开展南海鸢乌贼渔业资源研究的较佳采样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沙群岛海域 鸢乌贼 渔业生物学 自动鱿钓 灯光罩网
下载PDF
中、西沙海域2种灯光作业渔船的捕捞特性及其技术效率分析 被引量:28
4
作者 颜云榕 冯波 卢伙胜 《南方水产》 CAS 2009年第6期59-64,共6页
根据2008年渔港抽样调查数据,应用随机生产边界法和方差分析对中、西沙海域作业的灯光围网船和灯光罩网船的捕捞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灯光围网渔获物以颌圆鲹(Decapterus lajang)、蓝圆鲹(Decapterus maruadsi)、扁舵鲣(Auxis thaz... 根据2008年渔港抽样调查数据,应用随机生产边界法和方差分析对中、西沙海域作业的灯光围网船和灯光罩网船的捕捞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灯光围网渔获物以颌圆鲹(Decapterus lajang)、蓝圆鲹(Decapterus maruadsi)、扁舵鲣(Auxis thazard)、羽鳃鲐(Rastrelliger kanagurta)、鲔(Euthynnus alleteratus)和大目金枪鱼(Thunnus obesus)为主,灯光罩网主要渔获种类为柔鱼(Ommastrephes spp.)、蓝圆鲹和颌圆鲹。灯光围网船每网次产量1.00~12.52t,平均4.72t,单位功率网次产量3.38~37.84kg.kW-1,平均16.96kg.kW-1。灯光罩网船单船网次产量49.40~451.49kg,平均179.87kg,单位功率网次产量0.22~2.05kg.kW-1,平均0.77kg.kW-1。灯光围网船技术效率34.7%~91.7%,平均69.4%。灯光罩网船技术效率50.4%~92.1%,平均78.2%。方差分析表明,影响灯光围网产量的主要因素是投网次数和作业渔区数;影响灯光罩网产量的主要因素是投网次数和网衣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光罩网 灯光围网 随机生产边界法 捕捞能力 西沙海域
下载PDF
南海鸢乌贼产量与表温及水温垂直结构的关系 被引量:14
5
作者 晏磊 张鹏 +5 位作者 杨炳忠 陈森 李亚男 李渊 宋普庆 林龙山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69-477,共9页
根据2012年9—10月秋季航次及2013年3—4月春季航次南海灯光罩网船各站点的水温数据及生产数据,对鸢乌贼(Symplectoteuthis oualaniensis)产量与表温(SST)及水温垂直结构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春季是鸢乌贼的高产渔期,总产量... 根据2012年9—10月秋季航次及2013年3—4月春季航次南海灯光罩网船各站点的水温数据及生产数据,对鸢乌贼(Symplectoteuthis oualaniensis)产量与表温(SST)及水温垂直结构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春季是鸢乌贼的高产渔期,总产量及平均网产都明显高于秋季;鸢乌贼作业渔场的季节变化较为明显,春季南沙和西中沙海域都有渔场分布,产量主要集中在10°~15°N、111°~117°E海域内,而秋季鸢乌贼产量主要集中在13°~15°N、117°~118°E海域;鸢乌贼春季和秋季作业渔场的SST范围有所差异,春季作业渔场表温范围为25.6~29.6℃,秋季作业渔场表温范围为27.6~30.0℃,但最适表温都分布于28.5~29.5℃的海域;不同季节作业渔场水温垂直结构差异明显,从5~50 m水温垂直梯度来看,春季鸢乌贼0.00~0.05℃/m组距内平均网产较高,且随着水温垂直梯度的增加而减少;而秋季鸢乌贼平均网产随水温垂直梯度的增加而增加,并于0.15~0.20℃/m组距内达到最高。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5~50 m水温垂直梯度是对鸢乌贼产量影响最显著的因子,关联度为0.84,纬度、5~100 m水温垂直梯度、表温和经度影响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光罩网 鸢乌贼 表温 水温垂直结构 南海
下载PDF
南海区大型灯光罩网渔场渔期和渔获组成分析 被引量:38
6
作者 张鹏 曾晓光 +6 位作者 杨吝 彭昌瀚 张旭丰 杨生 谭永光 杨炳忠 晏磊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4-79,共6页
根据2005年8月~2010年5月"琼文昌33180"渔船的生产监测记录,分析了南海区大型灯光罩网渔业的渔场渔期分布和主要渔获组成。结果显示,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鲹科(Carangidae)、带鱼(Trichiu-rus japonicus)、... 根据2005年8月~2010年5月"琼文昌33180"渔船的生产监测记录,分析了南海区大型灯光罩网渔业的渔场渔期分布和主要渔获组成。结果显示,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鲹科(Carangidae)、带鱼(Trichiu-rus japonicus)、枪乌贼(Loligo)和舵鲣(Auxis)等为主要渔获种类,分别占总产量的40.94%、21.92%、13.56%、10.17%和6.21%;作业渔场可分为西、中沙邻近深水海域(Ⅰ区)、珠江口外大陆架海域(Ⅱ区)、北部湾大陆架海域(Ⅲ区)3个区域;Ⅰ区主捕鸢乌贼(91.10%),大型金枪鱼类也占0.83%的比例;Ⅱ区主捕鲹科(42.88%)、枪乌贼(20.34%)和带鱼(14.52%);Ⅲ区主捕带鱼(45.06%)、鲹科(22.16%)和枪乌贼(14.58%)。3月~5月主要在Ⅰ区生产,8月~9月和12月~翌年2月主要在Ⅱ区生产,10月~11月主要在Ⅲ区生产。外海(Ⅰ区)作业天数的年度波动较大,建议调整罩网外海休渔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区 灯光罩网 渔场渔期 渔获组成
下载PDF
南海北部灯光罩网渔获组成及其对渔业资源的影响 被引量:35
7
作者 杨吝 张旭丰 +1 位作者 谭永光 张鹏 《南方水产》 2009年第4期41-46,共6页
近年来,灯光罩网在南海区迅速发展,给南海区北部沿岸浅水域幼鱼资源增大了捕捞压力。为了查明南海区灯光罩网渔业的渔获组成及其对渔业资源的影响,2006年4月27日~5月2日在阳江沿海水域进行了灯光罩网海上渔获组成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 近年来,灯光罩网在南海区迅速发展,给南海区北部沿岸浅水域幼鱼资源增大了捕捞压力。为了查明南海区灯光罩网渔业的渔获组成及其对渔业资源的影响,2006年4月27日~5月2日在阳江沿海水域进行了灯光罩网海上渔获组成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主捕对象是趋光性鱼类和头足类,枪乌贼Loligo sp.、带鱼Trichiurus haumela、蓝圆鲹Decapterus maruadsi、康氏马鲛Scomberomorus commerson、刺鲳Psenopsis anomala、乌贼Sepia sp.、赤鼻棱鳀Thrissa kammalensis、乌鲳Formio niger、杜氏棱鳀Thryssa dussumieri和竹筴鱼Trachurus japonicus是南海北部灯光罩网的常见渔获种类;(2)幼鱼渔获比例高,损害海洋渔业资源严重;(3)网目尺寸小、灯光照度大和近岸渔场是导致幼鱼渔获比例高的主要成因。笔者建议规定最小网目尺寸和加强渔具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捕捞影响 渔获组成 灯光罩网 渔业资源 南海北部
下载PDF
南海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资源评估的新方法 被引量:28
8
作者 冯波 颜云榕 +2 位作者 张宇美 易木荣 卢伙胜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6,共6页
为了解南海鸢乌贼(Sthenototeuthis oualaniensis)资源量与分布状况,本研究利用建立在灯光罩网船上的北斗星通渔业信息采集网络,搜集南海鸢乌贼生产数据,并根据灯光罩网作业特点,创建了光诱资源量评估模型,使用克里金插值法,绘制出南海... 为了解南海鸢乌贼(Sthenototeuthis oualaniensis)资源量与分布状况,本研究利用建立在灯光罩网船上的北斗星通渔业信息采集网络,搜集南海鸢乌贼生产数据,并根据灯光罩网作业特点,创建了光诱资源量评估模型,使用克里金插值法,绘制出南海鸢乌贼的分布密度图,估计其总资源量和年可捕量。研究结果表明,鸢乌贼在南海有着广泛的分布,以110.5°–111.5°E、11°–12°N之间的海域和115.5°–116.5°E、9.5°–11.5°N之间的海域资源密度最高,在4 t/km2以上;以112°–112.5°E、14.5°–15°N之间的海域和113°–115°E、15°–16.5°N之间的海域单位努力量渔获量(CPUE)最高,达1 kg/(kW·d·km2)以上。根据克里金插值法估算,在南海108°–118°E、9°–20°N之间的359个渔区,鸢乌贼资源量为204.94万t,总可捕量为99.40万t。评估认为,南海鸢乌贼资源开发潜力大,是未来南沙渔业开发的主要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鸢乌贼 资源 灯光罩网 光诱模型 南海
下载PDF
基于灯光罩网法的南海鸢乌贼声学评估技术研究 被引量:28
9
作者 杨权 李永振 +3 位作者 张鹏 汤勇 陈国宝 张俊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032-1039,共8页
南海中南部深水海域蕴藏着丰富的鸢乌贼资源,为推动南海外海渔业资源开发,实验探索了灯光罩网与声学手段相结合的鸢乌贼资源量评估方法。根据2011年4—5月在南沙群岛海域灯光罩网和Simrad EY60科学鱼探仪同步采集鸢乌贼生物学和声学数据... 南海中南部深水海域蕴藏着丰富的鸢乌贼资源,为推动南海外海渔业资源开发,实验探索了灯光罩网与声学手段相结合的鸢乌贼资源量评估方法。根据2011年4—5月在南沙群岛海域灯光罩网和Simrad EY60科学鱼探仪同步采集鸢乌贼生物学和声学数据,对鸢乌贼的趋光性行为、种群结构、声学映像和分布水层等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灯光诱集结合罩网采样可确定南海鸢乌贼的单体回波,分布于0~100 m水层;通过背景噪声消除、鱼类和浮游动物目标限定、单体目标检测等处理,确定鸢乌贼现场目标强度-67~-52 dB;选择鸢乌贼渔获比例较大的网次,统计得到鸢乌贼胴长10.4~14.2 cm,对应目标强度-60.7~-58.0 dB,胴长与目标强度经验公式为TS=21.23LogML-82.48。研究认为,声学与灯光罩网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可以作为南海今后开展鸢乌贼资源量评估的基本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鸢乌贼 目标强度 灯光罩网 声学调查 南海
下载PDF
南海外海灯光罩网主要渔场分布及变动研究——基于广西渔船的生产监测统计 被引量:26
10
作者 邹建伟 陈立峰 +2 位作者 林蒋进 陆植府 杨伯华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8-84,共7页
广西灯光罩网渔船是开发南海外海的主要力量之一。文章采用广西渔船船位监控系统记录的2013年2月~5月广西灯光罩网渔船在南海外海的生产数据,计算各渔区捕捞努力量占同期外海总捕捞努力量的比例作为渔区生产集中程度的指标,据此将渔区... 广西灯光罩网渔船是开发南海外海的主要力量之一。文章采用广西渔船船位监控系统记录的2013年2月~5月广西灯光罩网渔船在南海外海的生产数据,计算各渔区捕捞努力量占同期外海总捕捞努力量的比例作为渔区生产集中程度的指标,据此将渔区按渔船生产集中程度归类为作业高密集区、密集区、低密集区和生产外围区等4类。结果表明,高密集区和密集区的捕捞努力量占总量的2/3以上,构成渔船在南海外海的主要渔场。主要渔场范围包括27个渔区,多分布于南沙海区北部海域,太平岛周围海域是生产集中程度最高的区域。同时分析了灯光罩网主要渔场分布变动情况,讨论当前南海外海渔业开发的态势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南海外海渔业生产管理和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场分布 季节变动 灯光罩网 南海外海
下载PDF
南海外海大洋性渔业资源调查评估进展 被引量:25
11
作者 张俊 邱永松 +6 位作者 陈作志 张鹏 张魁 范江涛 陈国宝 蔡研聪 孙铭帅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8-127,共10页
南海深水区蕴藏着丰富的大洋性渔业资源。当前,南海北部近海渔业资源被过度捕捞,外海大洋性渔业资源却尚未充分利用,南海大洋性渔业资源评估资料不足成为限制外海渔业研究和合理利用的瓶颈之一。为进一步掌握南海外海渔业资源潜力、渔... 南海深水区蕴藏着丰富的大洋性渔业资源。当前,南海北部近海渔业资源被过度捕捞,外海大洋性渔业资源却尚未充分利用,南海大洋性渔业资源评估资料不足成为限制外海渔业研究和合理利用的瓶颈之一。为进一步掌握南海外海渔业资源潜力、渔场和渔汛等信息,2011年以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对南海大洋性渔业资源作了持续调查,获得了大量基础资料、重要研究结果和重大发现,首次采用渔业声学并结合灯光罩网同步开展大洋性中上层鱼类资源调查,基于渔业声学-灯光罩网方法评估了主要大洋性渔业类群的资源量和分布,探捕到多处大型渔场并证实了南海大洋性渔业资源巨大的开发潜力等。文章主要报道了近年来中国在南海外海大洋性渔业资源调查评估领域的最新阶段性研究成果,总结了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洋性渔业资源 渔业声学 灯光罩网 资源评估 南海
下载PDF
2011年春季南海中南部海域灯光罩网渔业渔获组成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23
12
作者 晏磊 张鹏 +2 位作者 杨吝 杨炳忠 谭永光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7-103,共7页
根据2011年春季南海中南部海域灯光罩网渔业海上调查数据,对南海中南部海域灯光罩网渔获组成、主要鱼种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鸢乌贼(Symplectoteuthis oualaniensis)是南海中南部灯光罩网的主捕鱼种,占绝对地位,优... 根据2011年春季南海中南部海域灯光罩网渔业海上调查数据,对南海中南部海域灯光罩网渔获组成、主要鱼种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鸢乌贼(Symplectoteuthis oualaniensis)是南海中南部灯光罩网的主捕鱼种,占绝对地位,优势胴长组为110~130 mm;其他主要鱼种有长体圆!(Decapterus macrosoma)、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es)、鲔(Euthynnus affinis)和鲣(Katsuwonus pelami)。运用相对重要性指数(IRI)作为鱼种优势度的度量指标,得出灯光罩网渔获优势种只有鸢乌贼一种,IRI 值高达19418.013(IRI≥1000),重要种有2种,长体圆!和黄鳍金枪鱼,IRI 值分别为176.731和175.703(1000﹥ IRI≥100)。灯光罩网是南海捕捞中上层鱼类的主要作业方式之一,发展前景好,应合理开发,实现南海渔业的更好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中南部 灯光罩网 渔获组成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南沙北部灯光罩网与金枪鱼延绳钓联合探捕 被引量:18
13
作者 冯波 许永雄 卢伙胜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4期54-58,共5页
2010年7月利用灯光罩网和延绳钓对南沙北部海域进行了初步的渔业资源调查,报道了该海域的鸢乌贼(Symplectoteuthis oualaniensis)和金枪鱼的渔获与分布状况。灯光罩网平均CPUE 63.90 kg/网,主要渔获物为鸢乌贼,占总产量的67.57%,平均胴... 2010年7月利用灯光罩网和延绳钓对南沙北部海域进行了初步的渔业资源调查,报道了该海域的鸢乌贼(Symplectoteuthis oualaniensis)和金枪鱼的渔获与分布状况。灯光罩网平均CPUE 63.90 kg/网,主要渔获物为鸢乌贼,占总产量的67.57%,平均胴长122 mm,质量89.6 g;延绳钓平均CPUE为18.19 kg/百钩,其中大目金枪鱼(Thunnus obesus)3.24 kg/百钩、短鳍斜齿鲨(Scoliodon Palasorrah)10.46 kg/百钩,渔获尾数较多的为帆蜥鱼(Alepisaurus ferox)和黑魟(Dasyatis atratus),分别占总数的39.13%和26.09%。提出南沙金枪鱼捕捞采用延绳钓与灯光罩网联合方式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光罩网 延绳钓 金枪鱼 鸢乌贼 南沙
下载PDF
月相对南海灯光罩网鸢乌贼渔获率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8
14
作者 晏磊 张鹏 +4 位作者 杨吝 杨炳忠 陈森 李亚男 谭永光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6-21,共6页
根据同一艘灯光罩网船2006年~2010年3月~5月在南海西中沙海域的生产数据,利用广义加性模型(GAM)评价了月相对灯光罩网鸢乌贼(Symplectoteuthis oualaniensis)渔获率的影响,并利用方差分析方法(ANOVA)比较了月光天(农历初八至二... 根据同一艘灯光罩网船2006年~2010年3月~5月在南海西中沙海域的生产数据,利用广义加性模型(GAM)评价了月相对灯光罩网鸢乌贼(Symplectoteuthis oualaniensis)渔获率的影响,并利用方差分析方法(ANOVA)比较了月光天(农历初八至二十二)和月黑天(农历初一至初七、二十三至三十)之间作业天数和鸢乌贼平均日产量的差异。结果显示,GAM模型中各年份月相对灯光罩网鸢乌贼渔获率的影响极为显著(P〈0.001);作业天数在月光天和月黑天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4〈0.05),在月黑天的作业天数明显高于月光天;平均日产量在月光天和月黑天之间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24〈0.05),在月黑天的平均日产量也明显高于月光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相 鸢乌贼 渔获率 南海 灯光罩网
下载PDF
南海新建钢质罩网渔船渔获组成及渔场分析 被引量:14
15
作者 陈森 张鹏 +3 位作者 晏磊 李杰 杨炳忠 谭永光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5-131,共7页
根据2012年8月-2014年6月"粤电渔42212"渔船的生产数据,分析了南海区大型钢质灯光罩网渔船的渔获组成和渔场渔期。结果显示,主要渔获种类为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鲹科(Carangidae)、鲭科(Scombrida)、枪乌贼(Lo... 根据2012年8月-2014年6月"粤电渔42212"渔船的生产数据,分析了南海区大型钢质灯光罩网渔船的渔获组成和渔场渔期。结果显示,主要渔获种类为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鲹科(Carangidae)、鲭科(Scombrida)、枪乌贼(Loliginidae)和带鱼(Trichiurus japonicus),分别占总渔获产量的69.8%、12.6%、7.3%、3.9%和3.5%。作业渔场可分为近海陆架区和外海深水区,其中陆架区渔获种类相对较多,包括科、枪乌贼、带鱼、鲭科等;而深水区渔获以鸢乌贼为主,其他种类相对较少。近海陆架区作业月份为8月至翌年2月,每月作业1-20 d,平均作业10 d,渔获率为370.5-3 670.0 kg·d^-1,平均渔获率1 152.0 kg·d^-1。深水区作业集中在2月-6月,每月作业1-30 d,平均作业13 d,渔获率为1 000-10 190 kg·d^-1,平均渔获率4 071.3 kg·d^-1。相对于近海陆架区,灯光罩网渔业在外海深水区渔获效率更高、产量更大,在现有资源条件下应大力发展大型钢质灯光罩网渔船,积极开发南海外海渔业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灯光罩网 渔获组成 渔场 渔期
下载PDF
秋季南海中南部海域的一次灯光罩网探捕调查 被引量:14
16
作者 张鹏 张俊 +6 位作者 李渊 张然 林龙山 晏磊 邱永松 孙典荣 陈森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7-74,共8页
文章根据2012年9月~10月灯光罩网探捕调查的数据,分析了秋季南海中南部海域罩网的渔场分布和主要渔获组成。根据相对重要性指数(IRI),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和鲣(Katsuwonus pelamis)是优势种渔获,鲔(Euthynnus affinis)... 文章根据2012年9月~10月灯光罩网探捕调查的数据,分析了秋季南海中南部海域罩网的渔场分布和主要渔获组成。根据相对重要性指数(IRI),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和鲣(Katsuwonus pelamis)是优势种渔获,鲔(Euthynnus affinis)、扁舵鲣(Auxis thazard)和圆舵鲣(A.rochei)是重要种渔获,细鳞圆鲹(Decapterus macarellus)和长体圆鲹(D.macrosoma)等是常见种渔获。鸢乌贼、金枪鱼类和圆鲹属是居前3位的渔获类群,分别占总渔获量的48.35%、48.33%和0.98%,其中小型金枪鱼类占比47.77%;渔获率区域差异明显,西中沙海域411.47 kg·h-1,南沙海域25.66 kg·h-1,中心渔场位于12°30'N^15°30'N、110°30'E^115°00'E海域。结果表明,秋季依然是南海外海深水区灯光罩网主要的作业渔汛期,除了鸢乌贼和大型金枪鱼类以外,还需要加强外海小型金枪鱼类和圆鲹属鱼类的调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光罩网 渔场分布 渔获组成 南海中南部海域 秋季
下载PDF
南海灯光罩网沉降性能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晏磊 张鹏 +3 位作者 杨吝 杨炳忠 谭永光 陈森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6-153,共8页
根据2013年3月至4月南海灯光罩网渔船测定的沉降深度数据及搜集的渔船操作数据和海洋环境数据,对南海灯光罩网沉降深度和沉降速度与时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灯光罩网最大沉降深度与放网时间、海流速度等因子... 根据2013年3月至4月南海灯光罩网渔船测定的沉降深度数据及搜集的渔船操作数据和海洋环境数据,对南海灯光罩网沉降深度和沉降速度与时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灯光罩网最大沉降深度与放网时间、海流速度等因子的影响关系。结果显示:(1)网口纲一边沉降过程中沉降深度呈现两端深中间浅的趋势,网口纲两端最大沉降深度基本一致;(2)网口纲一边沉降速度呈现两端快中间慢的趋势,网口纲两端沉降速度都在10 m水深达到最大,而网口纲中部在5 m水深达到最大;(3)网具沉降深度与时间的关系式为H=-0.0008t2+0.4766t+1.2063(R2=0.9985),网具沉降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为:V=-1E-07t2-0.0018t+0.5269(R2=0.8813);(4)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放网时间、风流向夹角、绞纲时间对网具最大沉降深度影响极为显著(P<0.001),而海流速度、风力对网具最大沉降深度影响不太显著(P<0.1);且各影响因子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κ=2.396<100)。可为改善南海灯光罩网沉降性能提供参考,并为海上生产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光罩网 沉降性能 沉降深度 沉降速度
原文传递
基于碳氮稳定同位素的南海中西部海域春季中上层渔业生物群落营养结构 被引量:10
18
作者 孔业富 吴忠鑫 +4 位作者 颜云榕 田涛 高东奎 杨军 吴英超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559-3567,共9页
根据2018年春季于南海中西部海域进行的灯光罩网渔业生物调查,本研究采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了南海中西部海域中上层渔业生物的碳氮稳定同位素基本特征,构建了连续营养谱,划分了营养功能群,并比较了不同营养功能群间的营养结构特... 根据2018年春季于南海中西部海域进行的灯光罩网渔业生物调查,本研究采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了南海中西部海域中上层渔业生物的碳氮稳定同位素基本特征,构建了连续营养谱,划分了营养功能群,并比较了不同营养功能群间的营养结构特征。结果表明:采集的23种渔业生物δ^13C均值最大为鲯鳅,(-17.58±0.21)‰,最小为六带线纹鱼,(-19.86±0.33)‰;δ^15N均值的变化范围为8.31‰(琉璃玉鲳)^(12.46±0.74)‰(宝刀鱼)。连续营养谱分析表明,采集的中上层渔业生物营养级介于3.01~4.23,其中19种渔业生物(占总渔获种类的83%)的营养级位于3.0~4.0。23种渔业生物可划分成浮游生物食性、游泳生物食性和混合生物食性3个营养功能群。稳定同位素标准椭圆面积(SEA)分析显示,浮游生物食性功能群占据的营养生态位宽幅最大(SEA=1.56‰^2),其次为混合生物食性功能群(SEA=0.99‰^2)和游泳生物食性功能群(SEA=0.31‰^2)。混合生物食性功能群分别与游泳生物食性功能群和浮游生物食性功能群存在17%和26%的营养生态位重叠度,而游泳生物食性功能群与浮游生物食性功能群不存在生态位重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群 营养级 灯光罩网 营养生态位
原文传递
灯光罩网渔船兼作金枪鱼延绳钓捕捞试验 被引量:9
19
作者 张鹏 陈森 +3 位作者 李杰 张衡 晏磊 杨炳忠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0-116,共7页
2015年3月-4月利用"粤电渔42212"灯光罩网渔船在南沙北部海域开展了金枪鱼延绳钓捕捞试验。延绳钓试验以不影响灯光罩网的正常作业为前提。试验期间,灯光罩网作业40晚,放网297次,平均渔获率336.4kg·h-1,总渔获质量129.6 t,鸢乌贼... 2015年3月-4月利用"粤电渔42212"灯光罩网渔船在南沙北部海域开展了金枪鱼延绳钓捕捞试验。延绳钓试验以不影响灯光罩网的正常作业为前提。试验期间,灯光罩网作业40晚,放网297次,平均渔获率336.4kg·h-1,总渔获质量129.6 t,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占85.31%,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es)占0.21%。延绳钓作业7次,放钩2 700枚,总渔获质量1 281.6 kg,剑鱼(Xiphias gladius)和黄鳍金枪鱼分别占72.88%和11.16%;延绳钓平均上钩率和CPUE分别为25.74尾·千钩-1和427.48 kg·千钩-1,其中黄鳍金枪鱼为1.90尾·千钩-1、52.74 kg·千钩-1,剑鱼为3.76尾·千钩-1、291.86 kg·千钩-1。试验证明,金枪鱼延绳钓和灯光罩网的渔场分布恰好一致,作业时间没有冲突。相比发展专业钓船,罩网渔船兼作延绳钓具有投资金额少、生产成本低的优势。建议通过探捕拓展和延长外海渔期,并研究解决金枪鱼保鲜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枪鱼 延绳钓 灯光罩网渔船 捕捞试验
下载PDF
南海南沙群岛灯光罩网渔场金枪鱼科渔获种类、渔获率及其峰值期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衡 吴祖立 +4 位作者 周为峰 靳少非 张鹏 晏磊 陈森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0-148,共9页
根据2014年4~6月在南海南沙群岛附近海域灯光罩网渔场的调查数据,分析了该海域内金枪鱼科种类、渔获率及其峰值期等特征。结果表明:共采集到金枪鱼科鱼类6种,鲣(Katsuwonus pelamis)的平均渔获率最高,为58.2 ind·net-1;其次为鲔... 根据2014年4~6月在南海南沙群岛附近海域灯光罩网渔场的调查数据,分析了该海域内金枪鱼科种类、渔获率及其峰值期等特征。结果表明:共采集到金枪鱼科鱼类6种,鲣(Katsuwonus pelamis)的平均渔获率最高,为58.2 ind·net-1;其次为鲔(Euthynnus yaito)和扁舵鲣(Auxis thazard),平均渔获率分别为10.12 ind·net-1和9.96 ind·net-1;而金枪鱼属的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和大眼金枪鱼(Thunnus obesus)渔获率很低,仅为0.57 ind·net-1和0.02 ind·net-1,且以幼鱼为主。在上半夜(20∶00~23∶59)金枪鱼科渔获率明显低于下半夜(00∶00~06∶00),仅约是后者的10%。鲔和扁舵鲣渔获率随时间的变化趋势较为类似,而黄鳍金枪鱼渔获率变化与鲔、圆舵鲣(Auxis rochei)和扁舵鲣呈显著负相关。在农历新月前后期(农历二十二至下月的初八)作业网次数相对较高,每天的作业次数范围为4~10次;而满月前后期(初十至十七)未进行捕捞活动。总之,黄鳍金枪鱼、大眼金枪鱼和圆舵鲣3种鱼类的渔获率值均相对较低,且仅在新月期间出现的比例较高;而其它3种鱼类的渔获率值相对较高,波动性也较大,也以新月期间渔获率值较高。本研究为我国南海金枪鱼开发提供基础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灯光罩网 金枪鱼科 种类 渔获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