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0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制造2025”推动农业技术塑造中国劳动力
1
作者 陈园园(译) 《中国-东盟研究》 2021年第1期-,共14页
"中国制造2025"是一项旨在通过数字化实现中国工业现代化的倡议。在十年内,这一综合战略将重点关注主要战略领域的智能制造,其目标是使中国在高科技产业方面迈入全球制造强国行列。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中国在政府管理、商... "中国制造2025"是一项旨在通过数字化实现中国工业现代化的倡议。在十年内,这一综合战略将重点关注主要战略领域的智能制造,其目标是使中国在高科技产业方面迈入全球制造强国行列。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中国在政府管理、商业和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技术。数字化的发展将会推动消费,反过来又会对农业提出更高的要求,推动从农场到市场前沿的各种技术的应用。通过"中国制造2025",农业技术发展对中国农业生产力的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这些技术的应用最大限度地激发了生产过程的潜力,催生了各种各样的优质衍生品。近年来,中国数字经济在快速扩张的同时,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但也带来了潜在的风险,并扰乱了部分行业的就业。随着新技术和新型商业模式的出现,"中国制造2025"给传统农业劳动力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低技能的农民即将被市场淘汰。面对这种情况,中国通过技术提高工人生产力和鼓励工人提高技能或获得新技能。中泰两国的合作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农业部门数字化的效益,同时帮助将农村地区劳动力的相关风险降至最低,让劳动力更好地适应智慧农业的要求。中泰双方可以共同推动劳动力技能培训,加强未来人力资源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制造2025 农业技术 劳动力
原文传递
非公有制经济对我国劳动力分流的影响
2
作者 刘凤兰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2年第6期29-30,共2页
非公有制经济对劳动力分流有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但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在社会主义建设中 ,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前提下 ,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 ,消除负面影响 ,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对劳动力分流有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但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在社会主义建设中 ,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前提下 ,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 ,消除负面影响 ,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公有制 经济 劳动力 就业影响
下载PDF
国有企业劳动关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10
3
作者 崔宏义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1-53,共3页
我国国有企业劳动关系在发展过程中遇到许多问题的困扰 ,如企业与下岗职工难以解除劳动关系 ,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和劳动力价值决定机制不规范 ,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缓慢 ,劳动立法滞后和执法不严等等。因此 ,完善我国的劳动关系必须转变劳动... 我国国有企业劳动关系在发展过程中遇到许多问题的困扰 ,如企业与下岗职工难以解除劳动关系 ,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和劳动力价值决定机制不规范 ,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缓慢 ,劳动立法滞后和执法不严等等。因此 ,完善我国的劳动关系必须转变劳动观念 ,加强劳动法规建设 ,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加快劳动力市场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关系 劳动主体 劳动力 社会保障体制 国有企业 劳动法规 劳动力市场
下载PDF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现状分析与应对策略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小和 张艳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329-331,共3页
中国是人口大国,农民占全国总人口的70%。但中国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系统接受过农业教育的农村劳动力不到5%。目前中国农村有1.5亿富余劳动力,每年还要新增600万农村劳动力。做好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工作,有效提升农民素质,是中国... 中国是人口大国,农民占全国总人口的70%。但中国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系统接受过农业教育的农村劳动力不到5%。目前中国农村有1.5亿富余劳动力,每年还要新增600万农村劳动力。做好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工作,有效提升农民素质,是中国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工进城就业的有效保证,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力措施。但是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还存在着农民自身参加培训的愿望不强、培训机构工作不到位、管理机构机制不健全、服务信息不对称等问题,直接影响着培训工作的推进和规模的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剩余劳动力转移 人力资本 技能培训
下载PDF
大力发展农村劳务经济,促进农民增收 被引量:5
5
作者 张春霞 苏时鹏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19-23,共5页
近年来 ,福建农民收入增加缓慢 ,使城乡差距不断扩大。而农村劳务经济发展迅速 ,已逐渐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 ,且具有较大的潜力。从城乡统筹的角度 ,立足于省情 ,以农村劳动力转移为切入点 ,发展农村的劳务经济 ,是福建增加农民收入... 近年来 ,福建农民收入增加缓慢 ,使城乡差距不断扩大。而农村劳务经济发展迅速 ,已逐渐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 ,且具有较大的潜力。从城乡统筹的角度 ,立足于省情 ,以农村劳动力转移为切入点 ,发展农村的劳务经济 ,是福建增加农民收入的现实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劳动力转移 劳务经济 农民收入
下载PDF
河北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李锡英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18-20,24,共4页
河北农业人口多,而且农业在业劳动力隐性过剩,形成了庞大的富余劳动力群体,解决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成为河北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河北省农村劳动力资源及就业状况,指出了河北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 河北农业人口多,而且农业在业劳动力隐性过剩,形成了庞大的富余劳动力群体,解决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成为河北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河北省农村劳动力资源及就业状况,指出了河北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河北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农村 富余劳动力 就业
下载PDF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Rural Labour Forces Transfer on the Urban-rural Income Based on Economics of Discrimination 被引量:2
7
作者 LIU Yu-ping GUO Jun-jun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1年第1期65-67,共3页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tical frame of discrimination, the thesis establishes a model of transfer of rural labour forces into city, and researches the impact of rural labour forces transfer on urban-rural income. The...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tical frame of discrimination, the thesis establishes a model of transfer of rural labour forces into city, and researches the impact of rural labour forces transfer on urban-rural incom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ransfer of rural labour forces into city can increase urban-rural income and bridge the income gap between city and village to a certain extent. However, the capital stock of city in China is greatly more than that of the village, so the rural labour forces transfer cannot eliminate the urban-rural income gap completely. In order to elevate the rural income level in China and narrow urban-rural income gap, the government should paint a picture with two brushes at the same time: on one hand, the government should promote the transfer of rural labour forces into city, and change the status quo of dual urban-rural labour forces market structure; on the other hand, the government should increase the input in rural areas and promote the increase of rural capital stock so as to further increase rural residents' income in the process of labour forces transf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bour forces transfer Urban-rural income Income gap The Economics of Discrimination China
下载PDF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 被引量:1
8
作者 曹晔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 2007年第1期28-32,共5页
在充分认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劳动力转移培训成本应主要由政府来承担、培训工作在转入地和转出地之间进行合理分工协作、经济发达地区应逐渐成为劳动力转移培训主体、要充分认识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长期性和艰... 在充分认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劳动力转移培训成本应主要由政府来承担、培训工作在转入地和转出地之间进行合理分工协作、经济发达地区应逐渐成为劳动力转移培训主体、要充分认识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以及建立转移培训的长效机制等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 转移培训 成本负担 培训主体 长效机制
下载PDF
刘易斯拐点对甘肃地区“民工荒”现象的验证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朱涛 韩建民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32-35,共4页
近年甘肃地区出现了"民工荒"现象,是否意味着刘易斯拐点的到来?通过对二元经济模型和刘易斯拐点的理论进行重新梳理,确定拐点的判断标准,即劳动力转移引起农业部门制度工资上涨,进而引起工业部门实际工资上涨。结合甘肃地区... 近年甘肃地区出现了"民工荒"现象,是否意味着刘易斯拐点的到来?通过对二元经济模型和刘易斯拐点的理论进行重新梳理,确定拐点的判断标准,即劳动力转移引起农业部门制度工资上涨,进而引起工业部门实际工资上涨。结合甘肃地区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甘肃地区出现的"民工荒"不能认为是刘易斯拐点的到来。解决"民工荒"的对策应该是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加大就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科技文化素质;提供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刘易斯拐点 二元经济 民工荒 劳动力转移 技能培训 甘肃地区
下载PDF
农村劳动力参与城市就业竞争的福利经济学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聂红隆 《新余高专学报》 2005年第4期20-22,共3页
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利用福利经济学的原理论证城乡就业市场一体化对经济效率和社会福利的影响,从而说明,鼓励农村劳动力向非农部门转移的政策是必要的;从经济学意义上讲,与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一致的。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转移 城市就业竞争 经济效率 社会福利 帕累托最优
下载PDF
基于“歧视经济学”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城乡收入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玉萍 郭郡郡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699-3700,共2页
以"歧视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为基础,建立了一个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模型,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城乡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能够提高城乡收入并在一定程度上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由于我国城市资本存量远... 以"歧视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为基础,建立了一个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模型,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城乡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能够提高城乡收入并在一定程度上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由于我国城市资本存量远大于农村资本存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并不能完全消除城乡收入差距。要提高我国农村的收入水平,缩小城乡收入的差距,政府必须双管齐下:一方面大力推动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改变目前城乡二元劳动力市场结构的状况;另一方面,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入,促进农村资本存量的增长,以便在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收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转移 城乡收入 收入差距 “歧视经济学”
下载PDF
农村人力资源状况及对策研究
12
作者 王磊 索志林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24-26,共3页
对农村人力资源的现状进行具体分析,指出在农村从事农业的劳动者,普遍受教育程度低,科学文化素质差;农村潜在人力资源群体大,就业年龄低;经营管理素质较差等问题。提出了有效开发农村人力资源进一步强化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等六方面对策。
关键词 农村人力资源 潜在劳动力 村村大学生
下载PDF
城乡收入差距与农村劳动力就业的Granger因果检验——以寿光市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吕贵兴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5期3173-3175,共3页
以山东省寿光市为例,研究了城乡收入与农村劳动力就业的相互关系。利用统计数据,进行变量序列的协整检验与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年均收入影响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后者与职工平均工资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从事农林牧渔业... 以山东省寿光市为例,研究了城乡收入与农村劳动力就业的相互关系。利用统计数据,进行变量序列的协整检验与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年均收入影响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后者与职工平均工资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从事农林牧渔业生产使得寿光农村人均总收入高于寿光乃至潍坊市的城镇居民平均工资,收入角度的比较利益使得城市对寿光农村居民不具有吸引力,极大地减小了农村劳动力就业和转移压力。从而指出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是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和就地转移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收入差距 农村劳动力 GRANGER因果检验 寿光市
下载PDF
“三教统筹”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被引量:1
14
作者 嵇辉 郭婧 《安康师专学报》 2006年第1期113-116,共4页
在中国广大农村存在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这已经日益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而只有通过大力发展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并统筹“三教”,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劳动力的科技素养,文化素养和职业素养,才能把这沉重的人口... 在中国广大农村存在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这已经日益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而只有通过大力发展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并统筹“三教”,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劳动力的科技素养,文化素养和职业素养,才能把这沉重的人口负担化作巨大的人力资源,使阻力成为助力,才能更好地解决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本文从宏观角度应加强政策、城乡的统筹,从微观角度思考资源、内容、形式、运作等方面的统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教统筹 农村刺余劳动力 转移
下载PDF
大连市“十五”时期就业问题的分析与对策
15
作者 刘振江 唐培坚 刘素斌 《大连干部学刊》 2001年第3期12-14,共3页
“十五”期间,大连市的就业压力依然较大,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目前只有做好劳动力供求状况的 科学预测,明晰主要问题,才能从实际出发,广辟就业渠道,提出和完善缓解就业压力的对策,确保经济发 展与社会稳定。
关键词 "十五"时期 劳动力供求预测 缓解对策
下载PDF
全面提升农村劳动力素质 促进农村劳动力进城转移——广西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调研报告
16
作者 蒋国平 《高教论坛》 2005年第5期191-192,F0003,共3页
本文阐述了2004年广西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指出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广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素质 转移 报告
下载PDF
我国“就业歧视”的法理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58
17
作者 娄耀雄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63-67,共5页
本文针对目前我国反响强烈的各种"就业歧视"现象进行了法理学分析,提出了立法建议。面对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欠规范的劳动力市场,本文主张通过立法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的国家干预,规范用人单位的用人自主权,给劳动者提供平等就... 本文针对目前我国反响强烈的各种"就业歧视"现象进行了法理学分析,提出了立法建议。面对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欠规范的劳动力市场,本文主张通过立法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的国家干预,规范用人单位的用人自主权,给劳动者提供平等就业的机会。同时本文也注意到反"就业歧视"并不能增加就业岗位,立法的价值更多体现在对人的平等权利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业歧视 歧视 劳动力
下载PDF
试论近代关内移民对东北经济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10
18
作者 周春英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67-71,共5页
近代东北三省正处于农业、工商业和城市等各部门经济亟待开发和迅速兴起发展时期 ,对劳动力产生了极大的需求。正是由于大规模关内移民的适时到来才为其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 ,加速了东北的土地开垦与农业发展 ,使东北区域市场经济由此变... 近代东北三省正处于农业、工商业和城市等各部门经济亟待开发和迅速兴起发展时期 ,对劳动力产生了极大的需求。正是由于大规模关内移民的适时到来才为其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 ,加速了东北的土地开垦与农业发展 ,使东北区域市场经济由此变为全国市场经济的最重要一环 ,为国内市场的兴盛做出了贡献 ,并且还促进了东北民族资本主义高峰时期的出现与近代东北城镇的发展及繁荣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内移民 东北经济 劳动力 主力军
下载PDF
中国人口快速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效应分析 被引量:13
19
作者 王森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24-126,共3页
中国的人口生育率已经多年保持在生育更替水平以下。2000年,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且老龄化速度比西方国家明显要快。对这种深刻的人口学转变的长期经济影响做出分析,从社会保障制度、劳动力数量和效率、储蓄和消费以及国民收入分配... 中国的人口生育率已经多年保持在生育更替水平以下。2000年,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且老龄化速度比西方国家明显要快。对这种深刻的人口学转变的长期经济影响做出分析,从社会保障制度、劳动力数量和效率、储蓄和消费以及国民收入分配等方面分析了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多个方面的影响,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龄化 社会保障制度 储蓄 劳动力
下载PDF
我国东南“民工荒”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被引量:14
20
作者 李士梅 徐志勇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27,共5页
2004年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首次出现了较大规模的民工短缺现象,被人们称之为“民工荒”。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受民工工资水平低和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影响,其根本原因是由中国无限供给的廉价劳动力阻碍产业结构升级缓慢所致;解决“民... 2004年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首次出现了较大规模的民工短缺现象,被人们称之为“民工荒”。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受民工工资水平低和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影响,其根本原因是由中国无限供给的廉价劳动力阻碍产业结构升级缓慢所致;解决“民工荒”问题的最有力的措施在于提高沿海土地价格迫使低级产业迁出,降低内地制度成本接纳迁出产业,在此基础上引进先技术设备,促进沿海地区企业技术迅速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工荒 劳动力 产业升级 产业梯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