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苏州市职业大学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例 被引量:38
1
作者 谭方勇 张震 方立刚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 2019年第1期65-68,共4页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是当前高职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针对当前校企合作中的问题,提出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并结合苏州市职业大学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改革实践,提出了"产教融合,协同育人"...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是当前高职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针对当前校企合作中的问题,提出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并结合苏州市职业大学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改革实践,提出了"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柔性化课程体系,多元化合作机制,人才培养保障体系等一系列改革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人才培养模式 协同育人 共同体 多元化
下载PDF
产教融合标尺下我国工程硕士联合培养的现实审视与推进路径——基于全国108家联合培养基地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36
2
作者 张淑林 钱亚林 +1 位作者 裴旭 李金龙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7-82,共6页
产教融合是解决教育供给与产业发展需求不匹配问题的根本路径,联合培养基地是我国工程硕士教育推进产教融合的重要尝试。基于四螺旋理论,对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产教融合的重点任务和内容,构建我国工程硕士... 产教融合是解决教育供给与产业发展需求不匹配问题的根本路径,联合培养基地是我国工程硕士教育推进产教融合的重要尝试。基于四螺旋理论,对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产教融合的重点任务和内容,构建我国工程硕士联合培养评价体系,以108家全国示范性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建设情况为样本,审视我国工程硕士联合培养的现状与困境,最后从政府、企业、高校和社会组织视角提出推进我国工程硕士联合培养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硕士 产教融合 联合培养 四螺旋理论
原文传递
高职院校“订单+联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被引量:19
3
作者 刘鸫根 陈侃贞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51-54,共4页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在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办学方针的基础上,创造了"订单+联合"人才培养模式,并延伸出校企合作联办专业社团人才培养模式。前种模式的关键环...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在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办学方针的基础上,创造了"订单+联合"人才培养模式,并延伸出校企合作联办专业社团人才培养模式。前种模式的关键环节是协议商谈、学生选拔、联合培养、质量监管、教学研讨等;后种模式则以校企共建的专业社团为载体,通过开展社团活动增强学生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企合作 订单+联合 人才培养 专业社团
下载PDF
对校企联合指导毕业设计的探讨与实践 被引量:19
4
作者 韩建海 杨晓英 +2 位作者 夏新涛 任小中 颉谭诚 《高校教育管理》 2007年第3期90-92,共3页
毕业设计教学过程是高等工科院校非常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探讨多种形式的毕业设计是解决校内教学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之一。与就业相结合校企联合指导毕业设计有其优越性,但也存在部分企业不能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毕业设计环境,毕业设计的... 毕业设计教学过程是高等工科院校非常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探讨多种形式的毕业设计是解决校内教学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之一。与就业相结合校企联合指导毕业设计有其优越性,但也存在部分企业不能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毕业设计环境,毕业设计的进度状况和完成情况难以控制等问题,应从毕业设计条件、毕业设计题目选择、校企联合指导等方面进行规范化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业设计 就业 联合指导 工科院校 人才培养
下载PDF
我国研究生联合培养政策变革及实践发展历程、特征与趋势 被引量:17
5
作者 李金龙 万明 +1 位作者 裴旭 张淑林 《研究生教育研究》 CSSCI 2016年第6期8-12,共5页
从政策变革及实践发展历程观之,六十余年来我国研究生联合培养经历了以"学研配合培养与集体培养"为主要特征的初创阶段、以"委托培养与产学研联合培养"为主要特征的探索阶段、以"政产学研联合培养与国(境)内... 从政策变革及实践发展历程观之,六十余年来我国研究生联合培养经历了以"学研配合培养与集体培养"为主要特征的初创阶段、以"委托培养与产学研联合培养"为主要特征的探索阶段、以"政产学研联合培养与国(境)内外联合培养"为主要特征的扩展阶段和以"联合培养体系构建与协同创新"为主要特征的深化阶段等四个时期,其在合作理念、合作动力、合作形态和人才培养定位等方面亦呈现多样化演进特征与发展趋势。对此进行梳理剖析,有助于高等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施政布政,也有利于研究生联合培养相关主体育人树人活动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培养 四个阶段 政策变革 特征和趋势
下载PDF
医学研究生学科交叉培养模式探索与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吴双泉 《基础医学教育》 2023年第9期777-784,共8页
医学与各学科的学科交叉研究是解决复杂难题,突破医学瓶颈的有效途径,是医学科学创新发展的未来方向。学科交叉培养有利于培养医学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多学科交叉融合能力,是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多学科交叉拔尖人才的重要途径。... 医学与各学科的学科交叉研究是解决复杂难题,突破医学瓶颈的有效途径,是医学科学创新发展的未来方向。学科交叉培养有利于培养医学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多学科交叉融合能力,是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多学科交叉拔尖人才的重要途径。文章概述了学科交叉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分析了医学研究生学科交叉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肝胆疾病研究院多年来的学科交叉培养实践,探究了医学研究生多学科交叉培养模式,提出优化设计学科交叉课程,增加科研实践与多学科交叉合作,建立多学科导师联合培养机制,增强多学科交叉研究背景师资力量,建立多学科研究和交流平台,以提高研究生的多学科知识基础与技能,培养多学科研究兴趣、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理念以及创新能力,提高医学研究生解决复杂医学问题、突破关键技术的能力,在医学交叉学科研究领域获得突破性创新成果,并实现创新成果临床转化,满足国家对高水平学科交叉人才的迫切需求,促进科技创新的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学科交叉 人才培养 课程优化 培养模式 联合培养
下载PDF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ICU专科护士与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衔接培养策略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13
7
作者 李雪珠 周影 李国宏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8-34,共7页
目的:调查利益相关者对重症监护室(ICU)专科护士与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衔接培养的期望和需求,为构建ICU专科护士与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衔接培养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的ICU专科护士与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衔接培养调查问卷对9... 目的:调查利益相关者对重症监护室(ICU)专科护士与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衔接培养的期望和需求,为构建ICU专科护士与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衔接培养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的ICU专科护士与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衔接培养调查问卷对95名ICU专科护士、40名ICU医生及55名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调查。结果:不同利益相关者对ICU专科护士与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衔接的准入资质、培养模式、授课教师类型、课程模块、考核评价方式的期望较为一致。3组研究人群对ICU专科护士与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衔接培养的教学方式、课程设置、开展课题类型的意见不同(P<0.001)。结论:利益相关者对ICU专科护士与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衔接培养持积极态度,期望以重症护理高级实践水平的专业核心能力为出发点,以临床实践、课程设置等作为切入点构建衔接培养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 专科护士 研究生 护理教育 护理管理 衔接 核心能力 培养策略
下载PDF
预就业条件下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1
8
作者 张魁 《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50-53,共4页
矿井建设是现场性强的专业,岗位工作能力培养必须以施工现场为主.基于"预就业"工作制度,对校企在理论教学和顶岗实践等环节的联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
关键词 预就业 联合培养 培养模式
下载PDF
校企联合指导毕业设计探讨 被引量:10
9
作者 朱冰莲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106-108,共3页
总结实践经验 ,探讨校企联合指导毕业设计的优势及前途 。
关键词 毕业设计 高校 人才培养 科学化 规范化 管理
下载PDF
构建“三位一体”培养模式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 被引量:8
10
作者 衣华鹏 王学沁 +4 位作者 刘艳丽 文季坪 曾雨函 秦好强 韩丽 《实验室科学》 2019年第2期234-237,共4页
具有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是学科教学(地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重要培养目标之一,以提升实践能力、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为宗旨,构建"三位一体"培养模式,主要从高校管理部门引领护航、双导师"联合培养... 具有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是学科教学(地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重要培养目标之一,以提升实践能力、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为宗旨,构建"三位一体"培养模式,主要从高校管理部门引领护航、双导师"联合培养"、培养基地助力三大模块入手,改革过去高校"一厢情愿"的联合培养机制,深化联合培养模式,切实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位一体 双导师制 联合培养
下载PDF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与路径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徐行 孙得人 赵银燕 《西安航空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80-84,共5页
从地方经济现状与政策环境出发,分析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研究生联合培养的可行性,并根据《陕西省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建设与管理办法》的文件精神,分析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研究生联合培养的有效途径。把握校校、校企、校所几种研究... 从地方经济现状与政策环境出发,分析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研究生联合培养的可行性,并根据《陕西省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建设与管理办法》的文件精神,分析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研究生联合培养的有效途径。把握校校、校企、校所几种研究生联合培养的模式,结合几例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研究生教育实践案例,分析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的作用、定位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 研究生教育 联合培养 专业型硕士 合作模式
下载PDF
创新实践驱动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探索 被引量:8
12
作者 刘薇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2年第24期103-107,共5页
面对当前大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应用创新能力难以满足用人单位实际需求的现状,该文对校企联合人才培养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明确了校企联合培养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创新应用为驱动的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新模式,通过共建... 面对当前大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应用创新能力难以满足用人单位实际需求的现状,该文对校企联合人才培养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明确了校企联合培养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创新应用为驱动的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新模式,通过共建校企协同育人创新中心和协同育人实践基地,打通校企联合人才培养双向通道。同时,探讨了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的正面效果,并对进一步完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提出可行的建议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培养 创新中心 实践基地 就业质量 大学生 人才培养
原文传递
大力培养新型军事指挥人才 被引量:7
13
作者 高桂清 史重建 马良 《四川兵工学报》 CAS 2013年第3期110-112,共3页
通过研究美军联合作战新型军事指挥人才培养现状,分析了联合作战新型军事指挥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构成,探索了培养联合作战新型军事指挥人才的机制与途径。
关键词 联合作战 培养 指挥人才
下载PDF
创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无缝对接 被引量:6
14
作者 郭跃 陶晶 《职业技术教育》 2006年第25期43-46,共4页
将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模式用于高职院校管理,有助于构建"无缝对接"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理想的高职教育供应链应体现办学主体多元、学历层次齐全,与普通高等教育系统、就业渠道、生源渠道互通互连。实现这种"无缝对接&... 将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模式用于高职院校管理,有助于构建"无缝对接"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理想的高职教育供应链应体现办学主体多元、学历层次齐全,与普通高等教育系统、就业渠道、生源渠道互通互连。实现这种"无缝对接",需要政府参与调整供应链结构,高职院校实施拉动式人才供应链战略,并与外界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同时做好就业信息平台建设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就业市场 无缝对接 人才培养 供应链管理
下载PDF
高中与大学衔接培养创新人才的探索与反思——以J中学与N大学的“准博士培养站”为个案 被引量:6
15
作者 余秀兰 张红霞 +2 位作者 龚雪 孙杨 李文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4-70,共7页
J中学与N大学共同策划的"准博士培养站"使高中生能有机会进大学实验室体验科学研究,并且在自主学习能力、发现与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与人沟通和合作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一定程度的锻炼与提高。但该项目在选拔方法、高中与... J中学与N大学共同策划的"准博士培养站"使高中生能有机会进大学实验室体验科学研究,并且在自主学习能力、发现与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与人沟通和合作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一定程度的锻炼与提高。但该项目在选拔方法、高中与大学衔接的知识准备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局限,更重要的是,整个应试教育的大环境影响了学生参与该项目的积极性,而应试教育本身也对培养创新人才产生负面作用。为更好地培养创新人才,需树立系统培养观念,注重各阶段教育的衔接,同时在培养对象、选拔机制、培养方式、培养目标等方面进行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与大学 衔接培养 系统培养 创新人才
下载PDF
研究生联合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16
作者 李菁菁 吴怡 陈明慧 《卫生职业教育》 2025年第1期8-11,共4页
围绕国内外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现状,结合徐州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院在研究生联合培养方面的探索与实践,提出构建研究生联合培养体系和推进质量评价闭环管理的必要性,助力研究生联合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 研究生 联合培养 培养基地
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成效、问题及协同创新——对钢铁研究院等42家研究机构问卷调查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郭德侠 吴豪伟 宁晓钧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100-105,共6页
高校与企业、工程院所联合培养研究生是协同创新的重要路径,是大幅度提高国家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举措。文章旨在阶段性地总结中国高校实施联合培养研究生以及培养研究生所取得的成效、解决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挑... 高校与企业、工程院所联合培养研究生是协同创新的重要路径,是大幅度提高国家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举措。文章旨在阶段性地总结中国高校实施联合培养研究生以及培养研究生所取得的成效、解决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挑战,为今后如何更好推进协同创新与发展提出了参考性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博士生 联合培养 协同创新
下载PDF
开放式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制度构建与范例
18
作者 魏兴琥 黄新雨 胡亚杰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7期45-48,共4页
开放式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是深度融合了政府、高校和企业的教育、人才、产业等资源优势,形成的政、产、学、研、用高度协同和开放服务的研究生联合培养平台。以广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佛山)为例,提出了开放式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概... 开放式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是深度融合了政府、高校和企业的教育、人才、产业等资源优势,形成的政、产、学、研、用高度协同和开放服务的研究生联合培养平台。以广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佛山)为例,提出了开放式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概念与内涵,探讨了基地建设与运行所需的制度框架及制度建设,包括政府的资金、人员、研究生指标等支持政策;基地运行、经费使用、信息化、导师、学生等各项管理制度;质量保障所需的监督检查,学生、企业、导师分类考核、评价制度,优秀学生、导师评选办法,企业示范点遴选与动态调整制度;企业、高校制定的课程、实践、论文、成果等联合培养相关制度。为国内联合培养基地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 联合培养 实践基地 制度
下载PDF
强军新工科背景下指挥决策领域联合作战保障人才能力素质模型探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许丹 老松杨 +2 位作者 黄金才 江小平 于淼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022年第1期64-68,共5页
联合作战保障人才是打赢未来全域联合作战、应对强敌的新型军事人才。强军新工科背景下,军队院校必须准确把握联保人才的本质和内涵,立足时代背景,科学构建能力素质模型体系。文章以指挥决策领域联合作战保障人才为例,通过研判未来作战... 联合作战保障人才是打赢未来全域联合作战、应对强敌的新型军事人才。强军新工科背景下,军队院校必须准确把握联保人才的本质和内涵,立足时代背景,科学构建能力素质模型体系。文章以指挥决策领域联合作战保障人才为例,通过研判未来作战形态特征,构建岗位任务场景,分析职责挑战,提炼形成人才能力素质模型,以此牵引军校人才培养的路径设计。文章提出的思路方法和具体案例可作为高校新兴行业人才培养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军新工科 能力素质模型 联合作战 指挥决策 指挥控制 人才培养
下载PDF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化学化工类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探析与实践
20
作者 袁永兵 张岑 +2 位作者 周从山 许文苑 杨长安 《化工管理》 2024年第15期44-47,共4页
基于湖南理工学院现有科研资源与创新实践平台对接石化企业,聚焦研发项目,校企双方联合培养研究生。文章从培养目标、培养方法及评价体系等方面对化学化工类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开展综合性、系统性的理论研究。同时,从校内教学、校外实... 基于湖南理工学院现有科研资源与创新实践平台对接石化企业,聚焦研发项目,校企双方联合培养研究生。文章从培养目标、培养方法及评价体系等方面对化学化工类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开展综合性、系统性的理论研究。同时,从校内教学、校外实践、成果转化、论文评阅、就业情况等多个方面对校企联合培养的研究生进行分阶段、全过程、全覆盖考察评价,通过建立健全全面、科学、可靠的评价体系,激励研究生积极参与校企合作项目,提高创新实践能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 联合培养 “双一流” 化学化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