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渤、黄、东海海表面温度年际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26
1
作者 张松 于非 +1 位作者 刁新源 郭景松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6-81,共6页
将渤、黄、东海海表面温度作为一个整体场,研究其年际变化特征,并进一步探讨其与东亚季风场年际变化特征的关系。利用美国NOAA极轨卫星中的高级甚高分辨率辐射计(AVHRR)反演的海表面温度资料,采用EOF方法分冬夏两季对渤、黄、东海SST的... 将渤、黄、东海海表面温度作为一个整体场,研究其年际变化特征,并进一步探讨其与东亚季风场年际变化特征的关系。利用美国NOAA极轨卫星中的高级甚高分辨率辐射计(AVHRR)反演的海表面温度资料,采用EOF方法分冬夏两季对渤、黄、东海SST的年际变化做了初步分析,发现渤、黄、东海SST存在显著的年际变化周期,冬季存在5 a的显著变化周期,夏季存在4 a的显著变化周期,并研究了东亚季风场的年际变化对SST变化产生的影响,发现冬季El Nio年东亚寒潮活动弱于La Nia年,El Nio年SST较La Nia年偏高;夏季El Nio年东亚夏季风活动弱于La Nia年,El Nio年SST较La Nia年偏低,但是趋势不如冬季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黄海 东海 海表面温度 年际变化
下载PDF
利用遥感信息研究西藏地区主要植被年内和年际变化规律 被引量:23
2
作者 侯英雨 张佳华 何延波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273-1276,共4页
利用1982~2000年NOAA-AVHRR月合成NDVI遥感资料和相关气象台站数据对我国西藏地区的稀疏草地、浓密草地和Tebit森林等主要植被的变化进行了初探.利用月合成NDVI的多年平均值分析了植被指数年内季节性变化规律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利... 利用1982~2000年NOAA-AVHRR月合成NDVI遥感资料和相关气象台站数据对我国西藏地区的稀疏草地、浓密草地和Tebit森林等主要植被的变化进行了初探.利用月合成NDVI的多年平均值分析了植被指数年内季节性变化规律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利用多年月合成NDVI的标准差描述了NDVI年际间波动情况.结果表明,在西藏地区,浓密草地和Tebit森林的NDVI植被指数年内变化规律呈明显的季节性,而稀疏草地则不明显;在年际变化方面,浓密草地月合成NDVI值波动幅度最大,Tebit森林次之,稀疏草地最小,且波动幅度较大的月份集中在NDVI值较高的植被生长季节6~10月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NDVI 植被季节性变化 植被年际变化
下载PDF
围封对蒙古荒漠草原和高山草原植物群落组成及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23
3
作者 廖晗茹 Indree Tuvshintogtokh +1 位作者 郭通 赵景学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71-478,共8页
基于蒙古国两种典型草地生态系统类型(荒漠草原和高山草原),采取围封和放牧两种处理方式,对2013-2018年这两种草地类型的群落盖度进行系统分析。按植物分类学法,将群落内的所有物种划分为五大功能群--杂草类、蒿类、豆科、禾本科和莎草... 基于蒙古国两种典型草地生态系统类型(荒漠草原和高山草原),采取围封和放牧两种处理方式,对2013-2018年这两种草地类型的群落盖度进行系统分析。按植物分类学法,将群落内的所有物种划分为五大功能群--杂草类、蒿类、豆科、禾本科和莎草科,采用Gordon稳定性方法评估围封对群落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围封显著增加荒漠草原杂草类植物覆盖度,减少蒿类和禾本科植物覆盖度,年际间无明显的变化规律,而对于高山草原,围封对不同功能群盖度无显著影响;2)围封增加荒漠草原的群落稳定性,而对高山草原无明显影响;3)群落稳定性与优势种盖度占群落的比例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荒漠草原的优势种占比高于高山草原,导致荒漠草原的群落稳定性更好。根据上述结果,建议在对草地进行围封管理前,应充分考虑当地的环境条件及围封对植物群落及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同时辅以休牧、轮牧或季节性放牧等措施,才能真正提高草原生态系统服务的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际变化 群落结构 功能群 Gordon稳定性 植物覆盖度
下载PDF
京津冀城市高温的气候特征及城市化效应 被引量:16
4
作者 张国华 张江涛 +2 位作者 金晓青 关彦华 王丽荣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55-463,共9页
选取京津冀13个城市气象站点5—8月的日最高气温资料,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该区域城市高温日数的空间特征、年代际变化及跃变。采用城市站和城镇站对比方法,研究了京津冀不同区域高温的城市化效应。结论如下:(1)该区域城市高温日数的空间... 选取京津冀13个城市气象站点5—8月的日最高气温资料,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该区域城市高温日数的空间特征、年代际变化及跃变。采用城市站和城镇站对比方法,研究了京津冀不同区域高温的城市化效应。结论如下:(1)该区域城市高温日数的空间分布特征为,西南部存在一个高值中心,向东北方向递减,存在一个自石家庄市指向承德市的高值脊。(2)该区域城市高温日数的年代际变化为冀东北部城市1965—1998年是少高温期,1999—2010年是多高温期。冀西北部、冀中南部和京、津城市,1997—2010年是高温日最多时段,1960—1972年是次多时段,1973—1996年是最少时段。(3)冀东北部城市35℃以上高温日数,1991—1992年发生跃变,显著增加。冀中南部城市37℃以上高温日数,1996—1997年发生跃变,显著增加。北京市35℃以上高温日数,1995—1996年发生跃变,显著增加;37℃以上高温日数,1985—1986年发生跃变,显著增加。(4)冀西北部城市和冀中南部城市自1970年代开始,城市化效应逐步显现,并分别从1990年代和1980年代开始城市化效应增强。冀东北部城市和京、津两市的城市化效应近年并无增强趋势,而是小城镇的城市化效应在1990年代后期—2010年显现出来。其原因可能是城镇人口和建成面积的快速增长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年代际变化 城市化效应 京津冀
下载PDF
近30年江淮地区梅雨期降水的空间多型态特征 被引量:15
5
作者 胡景高 周兵 徐海明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54-564,共11页
该文比较了不同站点分布情况下我国江淮地区梅雨期降水基本空间型态,发现较高分辨率的站点分布能得到更细化的空间型态。1979—2010年我国江淮地区梅雨期降水基本空间型态主要包括南部型、长江型和江淮型。年际变化上,梅雨期降水的南北... 该文比较了不同站点分布情况下我国江淮地区梅雨期降水基本空间型态,发现较高分辨率的站点分布能得到更细化的空间型态。1979—2010年我国江淮地区梅雨期降水基本空间型态主要包括南部型、长江型和江淮型。年际变化上,梅雨期降水的南北反位相特征更加明显;而长江型梅雨期降水较其他两个型态而言相对独立。回归分析表明,3种降水型态所对应的东亚夏季风环流子系统的位置、季风经圈环流及梅雨期水汽输送等均存在明显差别,其中东亚太平洋遥相关型(EAP)和欧亚遥相关型(EU)对南部型降水有显著影响。1979年以来,前期赤道东太平洋海温主要影响我国长江流域和江南地区梅雨期降水,而江淮型梅雨期降水与热带海温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型态 年际变化 大气环流 海温
下载PDF
黄海近岸海域短吻红舌鳎夏季产卵场的空间分布及其年际变化 被引量:14
6
作者 万荣 张同征 +2 位作者 李增光 任一平 宋鹏波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23-1032,共10页
根据2014年夏季、2016年夏季与2017年夏季3个航次的黄海近岸海域产卵场调查数据,采用服从Tweedie分布的广义加性模型(GAM),对黄海近岸海域短吻红舌鳎产卵场的空间分布及其年际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短吻红舌鳎的产卵场主要分布在海... 根据2014年夏季、2016年夏季与2017年夏季3个航次的黄海近岸海域产卵场调查数据,采用服从Tweedie分布的广义加性模型(GAM),对黄海近岸海域短吻红舌鳎产卵场的空间分布及其年际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短吻红舌鳎的产卵场主要分布在海州湾(34°00′-35°18′N,119°30′-121°30′E)、苏北浅滩(32°18′-34°00′N,120°18′-122°00′E)海域范围内,而山东半岛南部海域(34°42′-36°48′N,119°30′-122°00′E)鱼卵数量较少。短吻红舌鳎产卵场的空间分布与经纬度、水深及海水表层温度均显著相关,与海水表层盐度、表层叶绿素a相关性不显著;其最适水深、海水表层温度、海水表层盐度、表层叶绿素a浓度范围分别为15~26 m、29~32℃、22~25和0.10~3 mg·m^-3。短吻红舌鳎产卵场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子存在一定的年际变化,总体上其产卵场分布较为稳定,但表层温度较高的年份可能存在北移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海 短吻红舌鳎 广义加性模型(GAM) 产卵场 空间分布 年际变化
原文传递
2012—2017年鄱阳湖水位变化与氮磷响应特征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刘聚涛 温春云 +4 位作者 韩柳 戴国飞 王法磊 胡芳 楼倩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274-1279,共6页
选取星子水文站作为鄱阳湖参考水位站,以2012—2017年水位、TN和TP监测数据为对象,采用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探索鄱阳湖水位与氮磷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2012—2017年,鄱阳湖TN、TP浓度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TN、TP年内呈周期性波动变化,枯... 选取星子水文站作为鄱阳湖参考水位站,以2012—2017年水位、TN和TP监测数据为对象,采用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探索鄱阳湖水位与氮磷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2012—2017年,鄱阳湖TN、TP浓度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TN、TP年内呈周期性波动变化,枯水期TN、TP浓度较丰水期和平水期高,丰水期浓度最低;鄱阳湖水位与TN、TP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水位、TN、TP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鄱阳湖6—8月为丰水期、4—5月和9月为平水期、10月至次年2月为枯水期,枯水期时间提前至10月,潘阳湖低水位、高氮磷浓度持续时间变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位 氮磷 年际变化 响应特征 鄱阳湖
下载PDF
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化学性质年际变化特征 被引量:12
8
作者 郭燕 程瑞梅 +5 位作者 肖文发 沈雅飞 杨邵 王娜 刘泽彬 王晓荣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2-30,共9页
【目的】分析三峡库区消落带经历长期水库水位变化后的土壤化学性质,为揭示消落带水文环境变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秭归段消落带回水区选择典型次生灌丛固定监测样地,根据库区水位运行计划,于2008、2009、2012、2014和2015年(分别... 【目的】分析三峡库区消落带经历长期水库水位变化后的土壤化学性质,为揭示消落带水文环境变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秭归段消落带回水区选择典型次生灌丛固定监测样地,根据库区水位运行计划,于2008、2009、2012、2014和2015年(分别经历0、1、4、6和7次水位涨落)对不同海拔(145~155、155~165、165~175、175~185 m)样地的不同土层(0~10和10~20 cm)土壤的pH值和有机质及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进行测定。【结果】经历7次水位涨落后,所有海拔的pH值均明显增加,其中海拔145~155 m土壤由酸性(pH6. 1)变为碱性(pH8. 2),而其他海拔土壤逐渐由酸性趋于中性;水淹海拔区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非水淹对照海拔(175~185 m),且随水淹时间增加,0~10 cm土层有机质含量较2008年呈逐年下降趋势,而10~20 cm土层则先增加后降低;随水位涨落周期的增加,土壤碱解氮含量呈波动性下降趋势,且0~10 cm土层土壤对水淹影响更为敏感,0~10 cm土层碱解氮以2009年和2015年下降最为显著(P<0. 05),和2008年相比各海拔降幅分别达37. 2%~54. 7%和50. 6%~65. 7%; 0~10 cm土层速效钾含量在2009年降幅最大,达17. 1%~50. 8%;速效磷含量则呈逐年下降趋势,且在速效养分中的流失量最大,在经历4、6和7次水位涨落后,速效磷含量较2008年分别下降78. 0%、94. 8%、91. 6%(0~10 cm)和89. 5%、93. 6、92. 5%(10~20 cm)。【结论】随三峡水库运行周期的不断延长,消落带土壤pH值升高、有机质含量下降,消落带土壤养分匮乏现象将突显,对于消落带经历长期水位涨落后的土壤化学性质变化仍需长期监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落带 次生灌丛 水位涨落 土壤PH值 土壤有机质 土壤速效养分 年际变化
下载PDF
北部湾经济区径流、降雨分配特点及其变化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代俊峰 张学洪 +3 位作者 王敦球 方荣杰 郭纯青 李海荣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3,6,共4页
基于1970-2008年南流江常乐水文站、钦江陆屋水文站月均实测径流、降雨资料,采用年内分配不均匀系数、变差系数、绝对变化比率、年际不均匀系数、距平百分率等指标分析北部湾经济区径流、降雨的年内分配、年际变化特点,采用线性趋势线... 基于1970-2008年南流江常乐水文站、钦江陆屋水文站月均实测径流、降雨资料,采用年内分配不均匀系数、变差系数、绝对变化比率、年际不均匀系数、距平百分率等指标分析北部湾经济区径流、降雨的年内分配、年际变化特点,采用线性趋势线法、双累积曲线法分析径流、降雨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南流江、钦江实测径流量与降雨量年内分配呈单峰型,径流、降雨年内分配不均系数呈上升趋势,径流的多年变化大于降雨,径流量的年际变化均匀度较差。降雨旱涝等级变化波动小,而径流丰枯等级变化波动频繁。实测径流系数呈下降趋势,降雨径流关系存在减小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部湾 降雨径流 年内分配 年际变化 变化趋势
下载PDF
新疆焉耆盆地和博斯腾湖盐量收支平衡的年变化 被引量:8
10
作者 赵景峰 秦大河 +1 位作者 雷加强 张太西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75-281,共7页
博斯腾湖曾是中国内陆区的最大淡水湖。近几十年来,由于水土开发活动及气候因素的影响,导致湖水咸化加剧,已演化成为微咸湖,水盐收支失衡是博斯腾湖咸化的原因。以矿化度观测资料为基础,分析了河、湖、渠和地下水的矿化度年变化;利用197... 博斯腾湖曾是中国内陆区的最大淡水湖。近几十年来,由于水土开发活动及气候因素的影响,导致湖水咸化加剧,已演化成为微咸湖,水盐收支失衡是博斯腾湖咸化的原因。以矿化度观测资料为基础,分析了河、湖、渠和地下水的矿化度年变化;利用1976-1999年间的逐年的水量资料,分别对盆地及湖区的盐量收支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焉耆盆地及博斯腾湖的盐量主要收支均有较大的年变化。带入盆地的盐量95%来源于河流,平均值为99.6±21.0(104t/a),其年变化取决于气候因素导致的河流水量变化;湖区的盐量主要来源为开都河和农田排水,对应的年际变幅分别为17×104~80×104t/a、28×104~79×104t/a;盆地及湖区排出的盐量年变化较大,主要受人为调控的支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内变化 水量 盐量收支平衡 焉耆盆地 博斯腾湖
下载PDF
郑州市三年秋冬季霾过程中PM_(2.5)组分特征及来源 被引量:7
11
作者 和兵 徐艺斐 +3 位作者 袁明浩 赵长民 王申博 张瑞芹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2-109,共8页
评估颗粒物组分及来源的年际变化特征,可为政府制定下一步管控措施提供科学指导。该文利用PM_(2.5)组分在线仪器于2017-2020年(每年11月-次年2月)在郑州市开展水溶性离子、碳组分和金属元素的连续观测,并将霾污染过程划分为本地积聚过... 评估颗粒物组分及来源的年际变化特征,可为政府制定下一步管控措施提供科学指导。该文利用PM_(2.5)组分在线仪器于2017-2020年(每年11月-次年2月)在郑州市开展水溶性离子、碳组分和金属元素的连续观测,并将霾污染过程划分为本地积聚过程和传输增长过程。结果表明,二次无机气溶胶(硝酸根、硫酸根和铵根)是本地积聚和传输增长污染过程中PM_(2.5)的主要来源,硝酸根的占比最高(21.3%~40.4%),并且其贡献在不同类型霾污染过程中均呈逐年增大趋势。传输增长过程(9.1%~19.3%)中硫酸根的占比高于本地积聚过程(4.3%~13.3%)。利用正定矩阵因子法解析PM_(2.5)来源发现,生物质源(5.7%~9.2%)和工艺过程源(3.0%~6.1%)的贡献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而机动车源的贡献逐年上升(4.0%~6.1%),燃煤源的贡献居高不下(24.1%~36.4%)。本地积聚过程中的机动车、扬尘和燃煤的贡献分别为4.7%、5.4%和34.9%均高于传输增长过程的3.3%、4.4%和30.2%。综上,郑州市秋冬季霾污染过程中硝酸根是PM_(2.5)中的首要组分并且占比逐年增大。机动车源的贡献逐年上升,本地积聚过程中PM_(2.5)受机动车、扬尘和燃煤的影响高于传输增长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化学组分 二次无机气溶胶 年际变化 正定矩阵因子法
下载PDF
The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the Yellow Sea Warm Current surface axis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被引量:8
12
作者 宋德海 鲍献文 +3 位作者 王小华 徐玲玲 林霄沛 吴德星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3期607-613,共7页
Based on the Pathfinder sea surface temperature(PFSST),the surface axis and its pattern of the Yellow Sea Warm Current(YSWC) are discussed.A structure of double-warm-tongue is found in February and it varies in differ... Based on the Pathfinder sea surface temperature(PFSST),the surface axis and its pattern of the Yellow Sea Warm Current(YSWC) are discussed.A structure of double-warm-tongue is found in February and it varies in different years.Two indexes are calculated to represent the westward shift(WSI) and northward extension(NEI) of the warm water in the Yellow Sea(YS).Wavelet analysis illustrates that the WSI and NEI have prominent periods of 3-6 years and 3-4 years,respectively.The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EOF) decomposition is applied to the winter wind stress curl and the Kuroshio Current(KC) transport,which are believed to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forcing the variability of the YSWC surface axis.Statistics shows that the WSI is significantly related with the second EOF mode of the wind stress curl in February,which may force the YSWC surface axis moving westward and maintaining the double warm tongues because of its opposite curl in the YSWC domain.The first EOF mode of wind stress curl in January is propitious for inducing the warm tongue in the YS to advance more northward.Hence,the wind stress curls both in January and in February could force variations of the YSWC surface axis;however,the effect of the January wind stress curl is relatively weaker than that of the February.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EI and the KC transport is remarkable,and it seems that the stronger KC supplies more power to push the YSWC northward against the southward wi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ellow Sea Yellow Sea Warm Current (YSWC) surface axis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
下载PDF
山东省植被NPP时空分布特征及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骆艳 张松林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90-700,共11页
为了解区域生态系统植被生产力的分布规律及其变化对区域生态调控的作用,该研究基于MOD17A3的年NPP数据,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和Pearson相关系数法等,分析了2000—2014年山东省植被NPP的时空格局变化特征及其气候、人为等因素对其的... 为了解区域生态系统植被生产力的分布规律及其变化对区域生态调控的作用,该研究基于MOD17A3的年NPP数据,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和Pearson相关系数法等,分析了2000—2014年山东省植被NPP的时空格局变化特征及其气候、人为等因素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1) 2000—2014年,山东省植被NPP总体呈上升趋势,年均值为442 gC·m^(-2)·a^(-1),年总量平均值为63.16 TgC。山东省植被NPP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分异特征,其中年均NPP 300~400 gC·m^(-2)·a^(-1)的面积最大,占总面积的52.28%,分布于山东省西部的绝大部分区域。(2)山东省植被NPP年增加速率平均值为3.29 gC·m-2·a^(-1),增加区域占山东省植被总面积的92.63%。其中,极显著增加区域占山东省总面积的16.56%,主要分布在烟台市、青岛市、日照市、临沂市、潍坊市、东营市和滨州市;显著减少和极显著减少的区域占山东省总面积的1.33%,零星分布在山东省东南部和北部黄河三角洲地区。(3)植被NPP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共同影响,气候因素中降雨的影响最大,城市化随着人类活动的频繁逐渐成为植被NPP变化的重要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PP 年际变化 驱动因子 山东省 土地利用类型
下载PDF
1-3月欧亚大陆热力变化及其与中国降水的关系 被引量:7
14
作者 晏红明 王灵 李蕊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9-219,共11页
利用1979—2011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我国160个站降水和气温资料,分析欧亚大陆热力变化特征,其在冬季和春季的气候变率最明显,且南北区域呈反相差异。在此基础上,探讨1—3月欧亚大陆热力差异与中国降水异常的关系,欧亚大陆正(负)热... 利用1979—2011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我国160个站降水和气温资料,分析欧亚大陆热力变化特征,其在冬季和春季的气候变率最明显,且南北区域呈反相差异。在此基础上,探讨1—3月欧亚大陆热力差异与中国降水异常的关系,欧亚大陆正(负)热力差异年,1—3月华南、西南至河套西部地区降水偏多(少)明显,后期夏季多雨带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南地区)。大气环流异常特征显示:1—3月欧亚大陆南北热力差异与同期北极涛动(AO)、东亚大槽、东亚高空急流等大尺度大气环流,以及后期东亚高空急流、南亚高压、低层季风风系异常的密切相关是欧亚大陆热力变化与中国降水联系的可能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亚大陆 1-3月地面温度 中国降水 年际变化
下载PDF
冬季北大西洋涛动与极涡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朱智慧 王延凤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281-286,296,共7页
采用NCEP/NCAR(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ational Centers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冬季北大西洋涛动(NAO,Northern Atlantic Oscilation)指数、极涡面积(PVA,Polar Vortex Area)指数、极涡... 采用NCEP/NCAR(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ational Centers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冬季北大西洋涛动(NAO,Northern Atlantic Oscilation)指数、极涡面积(PVA,Polar Vortex Area)指数、极涡强度(PVI,Polar Vortex Intention)指数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冬季PVA指数基本和NAO指数呈反位相变化,冬季PVA指数具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冬季NAO指数、PVA指数、PVI指数都具有多重周期变化特征,具有较为一致的年际、年代际变化周期,都具有准9 a的年代际振荡周期和4~5 a的年际振荡周期;在强(弱)NAO指数年份,极地地区500 hPa高度场降低(升高),冷空气向极地地区收缩(冷空气向中纬度活动),PVA指数偏小(偏大),而PVI指数偏大(偏小),在年际变化尺度上,NAO与极涡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极涡为2极分布,且极涡偏向大西洋侧,太平洋侧较弱,为典型的北大西洋局地的NAO分布;在1988年左右,冬季NAO指数有一突变现象,冬季PVI指数在1976年前后有一突变现象,比冬季NAO指数的气候突变要稍微提前,冬季PVA指数没有明显的突变现象。NAO指数突变后60°N以北的距平中心位置更靠东,强度更大。在年代际变化尺度上,极涡表现为3极,其显著变化中心主要表现在40°N附近的异常高中心,且环球一圈,没有极涡的优势偏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大西洋涛动 极涡 年际变化 年代际变化
下载PDF
基于雨量计的高分辨率格点降水数据与TRMM卫星反演降水数据在亚洲区域的比较 被引量:6
16
作者 韦芬芬 汤剑平 惠品宏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20-330,共11页
本文比较了1998—2007年基于雨量计(APHRO)和TRMM卫星反演(TRMM_3B42)的高分辨率格点降水数据在亚洲主要区域的特征.通过统计分析比较了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年际变率和降水概率密度分布等.结果表明,TRMM_3B42和APHRO都能较好地描述出年... 本文比较了1998—2007年基于雨量计(APHRO)和TRMM卫星反演(TRMM_3B42)的高分辨率格点降水数据在亚洲主要区域的特征.通过统计分析比较了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年际变率和降水概率密度分布等.结果表明,TRMM_3B42和APHRO都能较好地描述出年平均及夏季平均降水的主要分布特征,但TRMM_3B42在中南半岛和印度西侧降水偏低而在热带赤道地区则偏高;两套数据在中国地区和站点观测降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尤其是东部及东南部地区;APHRO较TRMM_3B42更接近于观测结果.TRMM_3B42和APHRO的降水总量、强度和频率的年际变化趋势在中国地区与观测基本一致,且APHRO和站点观测降水有更好的一致性;而二者在热带赤道地区差异较大.此外,两套资料基本能描述出中国区域不同降水强度的概率分布特征,对于中小强度降水TRMM_3B42的结果更接近于观测,APHRO略有高估;而APHRO对大强度降水概率的描述更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 年际变率 降水强度 降水频率 降水概率
下载PDF
A Modelling Study of Inter-Annual Variation of Kuroshio Intrusion on the Shelf of East China Sea 被引量:6
17
作者 LI Jiaxing WEI Hao +1 位作者 ZHANG Zhihua LU Youyu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2013年第4期537-548,共12页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the Kuroshio water intrusion on the shelf of East China Sea (ECS) was simulated with a nested global and Northwest Pacific ocean circulation model.The model analysis reveals the influence o...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the Kuroshio water intrusion on the shelf of East China Sea (ECS) was simulated with a nested global and Northwest Pacific ocean circulation model.The model analysis reveals the influence of the variability of Kuroshio transport east of Taiwan on the intrusion to the northeast of Taiwan:high correlation (r=0.92) with the on-shore volume flux in the lower layer (50 200 m) ;low correlation (r=0.50) with the on-shore flux in the upper layer (0 50 m)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correlations between volume fluxes and sea surface height suggests that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the Kuroshio flux east of Taiwan and its subsurface water intruding to the shelf lag behind the sea surface height anomalies in the central Pacific at 162 E by about 14 months,and could be related to wind-forced variation in the interior North Pacific that propagates westward as Rossby waves.The intrusion of Kuroshio surface water is also influenced by local winds.The intruding Kuroshio subsurface water causes variations of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of bottom waters on the southern ECS shelf.The influence of the intruding Kuroshio subsurface water extends widely from the shelf slope northeast of Taiwan northward to the central ECS near the 60 m isobath,and northeastward to the region near the 90 m isoba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uroshio intrusion East China Sea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下载PDF
鄱阳湖流域年际径流及丰枯变化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崔同 许新发 +1 位作者 刘凌 付莎莎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2-25,共4页
基于鄱阳湖流域1956-2012年6个水文站的逐日流量资料,利用变差系数、年际极值比、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距平百分率、Markov过程多种分析方法,分析了鄱阳湖流域的径流年际及丰枯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鄱阳湖流域的流量年际变化相对稳定,... 基于鄱阳湖流域1956-2012年6个水文站的逐日流量资料,利用变差系数、年际极值比、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距平百分率、Markov过程多种分析方法,分析了鄱阳湖流域的径流年际及丰枯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鄱阳湖流域的流量年际变化相对稳定,年径流量呈不显著的增加趋势;出现连枯水年的概率高于连丰水年概率;在丰枯转移的Markov过程中,平水年的自转移概率最大,重现期最短;丰水年与枯水年互转的概率最大,且出现枯水和偏枯水的概率大于出现丰水和偏丰水的概率;无论年径流处于何种初始状态,其向平水年转移的概率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径流量 年际变化 丰枯变化 鄱阳湖流域
下载PDF
基于格点降水场的中国东部冬季降水变化特征 被引量:4
19
作者 廖荣伟 沈艳 张冬斌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3年第5期55-62,共8页
采用1958—2007年国家级2419地面台站0.5°×0.5°格点降水场和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对中国东部冬季降水的变化及对应的大气环流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冬季近50 a降水量时间序列表现出明显的长期气候变化趋势... 采用1958—2007年国家级2419地面台站0.5°×0.5°格点降水场和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对中国东部冬季降水的变化及对应的大气环流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冬季近50 a降水量时间序列表现出明显的长期气候变化趋势。20世纪90年代降水较多,大气水汽充足,60—70年代相反,这种特征反映出水汽在东亚地区输送的强弱及从海洋输入中国大陆水汽的多寡。降水量强弱年差值合成的异常降水量可达40 mm以上。降水量与水汽收支时间序列的相关系数为0.605。水汽收支时间序列与降水场的回归系数揭示了长江流域以南地区为异常大值区。降水量强年,冬季风偏弱,对流层低层和高层为异常气旋式环流,低层盛行异常偏南风,孟加拉湾、南海异常暖湿水汽输送到中国东部地区,中国东部近海海温偏高,配合加强的异常垂直上升运动,有利于水汽的增加,造成降水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量 大气环流 年际变化 年代际变化
下载PDF
近10a黄海浒苔绿潮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何恩业 季轩梁 +4 位作者 黄洪辉 王丹 郭茂华 高姗 杨静 《海洋预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1,共11页
收集和整理了2010—2019年黄海绿潮卫星遥感影像资料,对黄海浒苔暴发期间生长消亡过程的年际变化、季节变化、暴发源地、历年漂移路径特征、发展规模及影响区域等进行了长时间尺度和多角度的分析和对比。结果表明:历年卫星首次发现浒苔... 收集和整理了2010—2019年黄海绿潮卫星遥感影像资料,对黄海浒苔暴发期间生长消亡过程的年际变化、季节变化、暴发源地、历年漂移路径特征、发展规模及影响区域等进行了长时间尺度和多角度的分析和对比。结果表明:历年卫星首次发现浒苔的区域均位于江苏盐城以东海域,浒苔暴发时间集中在5月中旬—下旬,经过10~20 d的聚集发展进入盛期,6月中旬—7月上旬覆盖面积达到顶峰,7月中下旬盛期结束,之后进入半个月—一个月的消衰期,整个灾害过程平均持续期约84 d。黄海浒苔成灾期间,其覆盖面积的增减变动速率并不均匀,具有跳变现象,日均最大增长率出现在5月中旬—下旬,其值可达22.6%;日均最大衰减率出现在7月中旬—下旬,约为12.3%。统计显示,近10 a黄海浒苔的生长消亡过程、最大分布规模及其分布形态以及漂移路径均存在明显差异,可能与历年环流形势和环境条件有关,浒苔漂移路径和发展规模对未来影响岸段以及致灾程度起到决定性作用。此外,近5 a黄海浒苔覆盖面积整体呈减小趋势,但浒苔影响范围(分布面积)呈波动增大趋势,分布范围由近海向外海扩展,影响岸段由山东半岛以南的中西部沿海区域向东部岸线延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浒苔 绿潮 时空分布 年际变化 漂移路径 黄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