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转Xa21基因水稻培矮64S回交后代白叶枯病抗性与育性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陈小荣 钱海丰 薛庆中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70-272,共3页
对筛选到的转 Xa2 1基因培矮 6 4 S后代纯合株系抗性与育性的研究表明 ,在第 5代杂种中 ,该外源基因仍能稳定遗传表达 ;以其作父本、培矮 6 4 S为母本所配制的 F1 植株 ,Xa2 1基因 PCR检测均呈阳性 ,且绝大多数表现抗白叶枯病 ,说明该... 对筛选到的转 Xa2 1基因培矮 6 4 S后代纯合株系抗性与育性的研究表明 ,在第 5代杂种中 ,该外源基因仍能稳定遗传表达 ;以其作父本、培矮 6 4 S为母本所配制的 F1 植株 ,Xa2 1基因 PCR检测均呈阳性 ,且绝大多数表现抗白叶枯病 ,说明该外源基因能够通过常规杂交方式转移利用。这些杂交组合 F2 群体中抗病与感病株出现 3∶ 1分离 ,表明转 Xa2 1基因在杂交后代的传递属单基因显性遗传。长日高温下 ,(培矮 6 4 S/转 Xa2 1基因培矮 6 4 S) F1 雄性完全可育 ,F2 群体可育与不育株出现 2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Xa21基因水稻 培矮64S 回交后代 白叶枯病抗性 育性 转基因水稻 抗病性
下载PDF
小麦条锈病的抗性遗传及其在育种中的利用 被引量:4
2
作者 刘萍 储燕宁 康振生 《宁夏农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49-52,共4页
小麦条锈病是小麦最重要的病害之一 ,利用品种的抗病性是控制该病的主要方法 ,目前已确定并命名的抗病基因有 30个 .综述了小麦的抗条锈性遗传及其抗病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定位 ,指出在抗病育种工作中 ,优异的小麦条锈病抗源及抗病基因是... 小麦条锈病是小麦最重要的病害之一 ,利用品种的抗病性是控制该病的主要方法 ,目前已确定并命名的抗病基因有 30个 .综述了小麦的抗条锈性遗传及其抗病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定位 ,指出在抗病育种工作中 ,优异的小麦条锈病抗源及抗病基因是抗病育种的基础 .在普通小麦和小麦的野生近缘植物 ,特别是在长期未被有效利用的农家地方品种中蕴含着丰富的条锈菌抗源和抗病基因资源 ,因此应该充分利用现有有效基因 ,挖掘利用新的抗源 ,实现生产品种抗病基因的多样化 ,以达到持久抗病的目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育种 小麦条锈病 抗病性遗传
下载PDF
大豆灰斑病生理小种及抗性遗传研究进展
3
作者 肖国政 方婷 +2 位作者 侯晶晶 王伟东 孙连军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70-881,共12页
灰斑病是大豆尾孢菌(Cercospora sojina K. Hara)导致的世界性大豆真菌病害,在大豆主要生产区的流行有增长趋势,给生产带来重大损失。大豆尾孢菌变异迅速,已演化出多个具有致病性差异的生理小种,导致现有品种抗性不能满足生产需求。随... 灰斑病是大豆尾孢菌(Cercospora sojina K. Hara)导致的世界性大豆真菌病害,在大豆主要生产区的流行有增长趋势,给生产带来重大损失。大豆尾孢菌变异迅速,已演化出多个具有致病性差异的生理小种,导致现有品种抗性不能满足生产需求。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为了获得具有广谱抗性的种质,近年来研究方向从传统的抗病育种转移到对大豆尾孢菌致病机制解析及大豆抗灰斑病基因精细定位上。本文对大豆尾孢菌生理小种的鉴定及其致病性、抗病遗传、抗病育种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综述,并对未来大豆灰斑病的表型精准鉴定、致病机制解析、抗病基因精细定位和抗病育种进行了探讨,为大豆抗灰斑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灰斑病 生理小种 抗性遗传 抗病育种
下载PDF
三个粳稻品种的稻瘟和白叶枯病抗性遗传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徐建龙 申宗坦 林贻滋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150-156,共7页
分析了城特232、嘉23和浙湖8号等3个粳稻品种对稻瘟病菌ZD_1、ZE_1和ZF_1及白叶枯病菌8810-1的抗性遗传。结果表明,3个抗病亲本对ZD_1和ZF_1的抗性都带有2对显性重复基因,等位性测定表明其中至少有1对是等位的。对ZE_1小种的抗性均受1... 分析了城特232、嘉23和浙湖8号等3个粳稻品种对稻瘟病菌ZD_1、ZE_1和ZF_1及白叶枯病菌8810-1的抗性遗传。结果表明,3个抗病亲本对ZD_1和ZF_1的抗性都带有2对显性重复基因,等位性测定表明其中至少有1对是等位的。对ZE_1小种的抗性均受1对显性基因控制,等位性分析三者的抗性基因各不相同。城特232和嘉23对白叶枯病抗性是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而浙湖8号为2对显性互补基因控制。等位性测定表明城特232和嘉23的1对基因是等位的,但与浙湖8号的2对抗性基因是不等位的。推断了抗病亲本的可能的抗性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品种 稻瘟病 白叶枯病 抗病性
下载PDF
番茄多茸毛性状的遗传研究及其利用价值 被引量:3
5
作者 郑积荣 汪炳良 王慧俐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0年第6期61-64,共4页
以含有多茸毛基因和黄化基因(TM-2nv)的亲本与无多茸毛性状的亲本配制的六世代遗传群体为材料,研究番茄多茸毛性状的遗传规律和抗逆性、抗虫性及病毒病发生情况。结果表明,番茄植株的多茸毛性状属于质量性状,且受1个显性基因控制,并存... 以含有多茸毛基因和黄化基因(TM-2nv)的亲本与无多茸毛性状的亲本配制的六世代遗传群体为材料,研究番茄多茸毛性状的遗传规律和抗逆性、抗虫性及病毒病发生情况。结果表明,番茄植株的多茸毛性状属于质量性状,且受1个显性基因控制,并存在显性纯合致死反应。多茸毛番茄对蚜虫、烟粉虱和美洲斑潜蝇具有较好的驱避作用,对TMV、CMV和TYLCV表现为高抗、抗和中抗,避虫防病效果好,而且具有较好的耐涝性和耐高温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多茸毛 遗传 抗逆性 抗虫性 病毒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