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1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竖向荷载作用下倾斜桩的荷载传递性状及承载力研究 被引量:68
1
作者 郑刚 王丽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23-330,共8页
桩基可能会因各种原因导致桩体发生倾斜,桩身的垂直度往往超过《建筑桩基技术规范》的允许值,如何确定这些倾斜程度并不很大的倾斜桩的承载力一直是工程实践中的难题。对天津某高层建筑工程不同垂直度的倾斜桩进行了现场载荷试验,试验... 桩基可能会因各种原因导致桩体发生倾斜,桩身的垂直度往往超过《建筑桩基技术规范》的允许值,如何确定这些倾斜程度并不很大的倾斜桩的承载力一直是工程实践中的难题。对天津某高层建筑工程不同垂直度的倾斜桩进行了现场载荷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小倾斜度下桩的承载力并不一定下降。在试验成果基础上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进行模拟,分析了不同垂直度、不同土质条件下桩的荷载传递及承载力受垂直度变化的规律。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当桩的垂直度不大于4%时,当桩身具有足够的抗弯强度和刚度时,相同荷载下其沉降反而小于竖直桩,但会在桩身产生一定的弯矩,桩顶自由的单桩也会产生一定水平位移。承台有助于减小倾斜桩的水平位移与挠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斜桩 桩土相互作用 竖向承载力 沉降 载荷试验
下载PDF
基坑倾斜桩支护性能及机理大型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36
2
作者 郑刚 王玉萍 +5 位作者 程雪松 余地华 张鹏 程文隆 赵悦镔 李昕昊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581-1591,I0003,共12页
倾斜桩支护是较为新型的基坑无支撑支护体系,已有工程案例证明其支护性能较好,然而其支护机理尚缺乏深入研究及试验佐证。运用大型室内模型试验研究了多种倾斜桩支护结构的变形及受力特征,并分析揭示了其工作机理。试验结果表明,与悬臂... 倾斜桩支护是较为新型的基坑无支撑支护体系,已有工程案例证明其支护性能较好,然而其支护机理尚缺乏深入研究及试验佐证。运用大型室内模型试验研究了多种倾斜桩支护结构的变形及受力特征,并分析揭示了其工作机理。试验结果表明,与悬臂支护桩相比,纯斜桩支护结构主动区土压力减小,使得变形和内力均减小;而相比悬臂直桩和纯斜桩,倾斜桩组合支护结构由于具有自撑、刚架和重力三大效应,变形及内力更小,稳定性更高。倾斜桩组合支护结构自身形成一个空间刚架,内排桩和外排桩分别发挥了类似斜撑(受压)和锚杆(受拉)的作用,受力和变形特征更接近采用内支撑的支护体系;外排桩受到的主动区摩阻力、内外排桩间土体重力均可提供抗倾覆力矩,提高了支护结构抗倾覆能力。内外排桩夹角相同时,内斜直及内外斜组合结构支护性能优于外斜直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 倾斜桩 无支撑支护 模型试验
下载PDF
大口径钢管斜桩竖向承载特性数值模拟与现场试验研究 被引量:26
3
作者 徐江 龚维明 +3 位作者 张琦 戴国亮 霍少磊 杨超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434-2440,2447,共8页
目前对倾斜桩现场试验的研究比较少。结合东海大桥风电场二期项目,对40#和41#风机桩位处的4根(2根直桩,2根倾斜桩)试桩用自平衡法进行了竖向承载力现场试验。在试验之前运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在合理建模及选取土体参数的条件下对直桩及... 目前对倾斜桩现场试验的研究比较少。结合东海大桥风电场二期项目,对40#和41#风机桩位处的4根(2根直桩,2根倾斜桩)试桩用自平衡法进行了竖向承载力现场试验。在试验之前运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在合理建模及选取土体参数的条件下对直桩及倾斜桩进行了前期分析,计算结果与后期试验结果接近,将计算及试桩结果进行了分析对比得到:(1)在该工程场地条件下,有限元计算及试验结果均表明斜桩(倾角12°)的竖向极限承载力小于直桩的竖向极限承载力;(2)有限元结果表明,倾斜桩在轴向荷载的作用下,背斜侧土体的沉降值及沉降范围要明显大于向斜侧;(3)试验表明,有限元分析及土体参数的取值是比较合理的,可以为类似工程前期分析提供参考;(4)试验结果表明,2根直桩的极限承载力小于设计值,2根斜桩的极限承载力大于设计值,2根斜桩的桩端阻力所占比例高于2根直桩,桩侧阻力所占比例低于2根直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径钢管桩 倾斜桩 有限元分析 现场试验 竖向承载特性
下载PDF
三重介质油藏斜井压力动态特征分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任俊杰 郭平 汪周华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15,共9页
针对裂缝与井筒连通,同时存在溶洞和裂缝、基岩和裂缝之间发生拟稳态窜流的三重介质,建立了这类三重介质油藏的斜井试井解释模型,采用汇源叠加等方法求得顶底封闭无限大三重介质油藏斜井在拉氏空间中的井底压力响应,绘制了相应的典型无... 针对裂缝与井筒连通,同时存在溶洞和裂缝、基岩和裂缝之间发生拟稳态窜流的三重介质,建立了这类三重介质油藏的斜井试井解释模型,采用汇源叠加等方法求得顶底封闭无限大三重介质油藏斜井在拉氏空间中的井底压力响应,绘制了相应的典型无因次压力曲线版图,分析了顶底封闭无限大三重介质油藏斜井的渗流规律,对其压力特征曲线进行了流动阶段的划分,并讨论了影响压力特征曲线的各种因素。所得的结果有利于提高对三重介质油藏斜井渗流规律的认识,为合理地运用斜井开发三重介质油藏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重介质 斜井 试井 数学模型
原文传递
对称双斜桩基础水平承载力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吕凡任 邵红才 金耀华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7-70,共4页
对称双斜桩基础是斜桩基础用于建筑物(构筑物)基础的基本形式。通过桩身对竖向的倾角分别为0°,5°,10°,15°,20°的模型试验,研究水平荷载作用下对称双斜桩基础的承载力特点,并采用比例系数的方法分析了双斜桩基... 对称双斜桩基础是斜桩基础用于建筑物(构筑物)基础的基本形式。通过桩身对竖向的倾角分别为0°,5°,10°,15°,20°的模型试验,研究水平荷载作用下对称双斜桩基础的承载力特点,并采用比例系数的方法分析了双斜桩基础承载力与双直桩基础承载力之间的比例关系。研究发现:随着桩身倾角的增加,对称双斜桩基础的水平承载力逐渐增加,但其增加幅度逐渐减小;该试验条件下,斜桩与直桩水平荷载承载能力的比例系数从0°,5°,10°,15°,20°分别为1,2.2,2.3,3.0,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桩 群桩 模型试验 水平承载力
下载PDF
厚砾石层斜井开挖围岩破坏机理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岳中文 杨仁树 +2 位作者 孙中辉 窦波洋 潘长春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68-372,共5页
以新疆伊犁一矿为工程背景,通过相似模拟试验研究了厚砾石层斜井围岩破坏机理,分析了围岩压力和位移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在斜井开挖过程中,井筒围岩塌方破坏从拱顶开始,并逐渐向上发展;无水砾石层井筒围岩从浅到深,随着压力差的增大,对... 以新疆伊犁一矿为工程背景,通过相似模拟试验研究了厚砾石层斜井围岩破坏机理,分析了围岩压力和位移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在斜井开挖过程中,井筒围岩塌方破坏从拱顶开始,并逐渐向上发展;无水砾石层井筒围岩从浅到深,随着压力差的增大,对应部位围岩失稳的可能性也越大;井筒开挖过程中,围岩应力总体呈下降趋势变化,围岩破坏过程中,拱顶和两帮垂直、水平应力均呈减小趋势变化;拱顶围岩位移变化量大于侧帮位移量,底板位移量最小.研究结果为优化支护方式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砾石层 斜井 破坏机理 模型试验
原文传递
当量螺旋角对三分螺旋折流板换热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刘化瑾 陈亚平 +2 位作者 李彦晴 王伟晗 黄锴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22-25,30,共5页
提出了非连续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当量螺旋角定义,并建议以组合数ho/Δp1o/3来反映换热器的综合性能。对可拆卸芯体管束折流板的倾斜角为10°扇形、15°扇形、15°椭圆、20°扇形、20°扇形搭接的三分螺旋折流板换... 提出了非连续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当量螺旋角定义,并建议以组合数ho/Δp1o/3来反映换热器的综合性能。对可拆卸芯体管束折流板的倾斜角为10°扇形、15°扇形、15°椭圆、20°扇形、20°扇形搭接的三分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和弓形折流板换热器进行了传热和压降性能测试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其中当量螺旋角最大的20°倾斜角扇形折流板方案的壳侧换热系数最高且压降较低,其综合性能指标ho/Δp1o/3比弓形折流板换热器的数值高26%左右;20°倾斜角扇形搭接方案与当量螺旋角相仿的15°倾斜角扇形方案的性能大致相当;15°扇形方案比当量螺旋角较小的15°椭圆方案的性能更高。可见对换热器的性能起决定作用的是当量螺旋角而不是倾斜角;实验预示在当量螺旋角更大的范围存在最佳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折流板换热器 三分螺旋折流板 当量螺旋角 倾斜角 性能实验
下载PDF
三分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壳侧换热系数的关联式 被引量:9
8
作者 李彦晴 陈亚平 +2 位作者 刘化瑾 王伟晗 周兵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9-153,共5页
对三分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和对比方案弓形折流板换热器的传热和压降性能进行实验测试,其中,三分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包括倾斜角分别为10,°15,°20°的扇形折流板,倾斜角为15°的椭圆折流板和倾斜角为20°的扇形搭接折流... 对三分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和对比方案弓形折流板换热器的传热和压降性能进行实验测试,其中,三分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包括倾斜角分别为10,°15,°20°的扇形折流板,倾斜角为15°的椭圆折流板和倾斜角为20°的扇形搭接折流板5种方案.实验结果表明,20°倾斜角扇形折流板方案的壳侧换热系数最高且压降较低;折流板轴向搭接方案并不合理;当量螺旋角对换热器的性能起决定作用.根据实验数据拟合出含有倾斜角修正因子的三分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壳侧换热系数的关联式,所计算的10,°15°和20°扇形折流板方案的数值与实验值相比误差大多小于±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折流板换热器 三分螺旋折流板 倾斜角 当量螺旋角 性能实验
下载PDF
储油罐模型的静态倾斜试验及理论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李长升 宋杰 项忠权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891-895,共5页
为研究地震破坏中储油罐损坏与罐体翘离的关系,设计了储油罐模型在不同地基上的静态倾斜试验,分别采用梁的小变形法和非线性有限元法,建立了储液罐翘离反应的力学模型,并进行储油罐翘离静力分析.结论为:非线性有限元法与梁的小变形法计... 为研究地震破坏中储油罐损坏与罐体翘离的关系,设计了储油罐模型在不同地基上的静态倾斜试验,分别采用梁的小变形法和非线性有限元法,建立了储液罐翘离反应的力学模型,并进行储油罐翘离静力分析.结论为:非线性有限元法与梁的小变形法计算结果接近;软基上罐的翘离量大约是硬基上的2倍多,但硬基上罐壁轴向压力约为软基上的1.1~1.4倍;容量3000m3及小于3000m3的高罐比大容量的矮罐受翘离的影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油罐 翘离反应 倾斜试验 数学模型
下载PDF
Effect of the inclined weak interlayers on the rainfall response of a bedded rock slope 被引量:6
10
作者 LI Long-qi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6年第9期1663-1674,共12页
Engineering experience shows that outward dipping bedded rock slopes, especially including weak interlayers, are prone to slide under rainfall condition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inclined weak interlayers at vari... Engineering experience shows that outward dipping bedded rock slopes, especially including weak interlayers, are prone to slide under rainfall condition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inclined weak interlayers at various levels of depth below the surface on the variation of displacements and stresses in bedded rock slopes, four geo- mechanical model tests with artificial rainfall have been conducted. Displacements, water content as well as earth pressure in the model were monitored by means of various FBG (Fiber Bragg Grating) sensor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mount of displacement of a slope with a weak interlayer is 2.8 to 6.2 times larger than that of a slope without a weak interlayer during one rainfall event. Furthermore, the position of the weak interlayer in terms of depth below the surface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zone of deformation in the model. In the slope with a high position weak interlayer, the recorded deformation was larger in the superficial layer of the model and smaller in the frontal portion than in the slope with a low position weak interlayer. The slope with two weak interlayers has the largest deformation at all locations of all test slopes. The slope without a weak interlayer was only saturated in its superficial layer, while the displacement decreased with depth. That was different from all slopes with a weak interlayer in which the largest displacement shifted from the superficial layer to the weak interlayer when rainfall persisted. Plastic deformation of the weak interlayer promoted the formation of cracks which caused more water to flow into the slope, thus causing larger deformation in the slope with weak interlayers. In addition, the slide thrust pressure showed a vibration phenomenon o.5 to 1 hour ahead of an abrupt increase of the deformation, which was interpreted as a predictor for rainfall-induced failure of bedded rock slop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dded rock slope inclined weakinterlayer RAINFALL Model test
下载PDF
钢管混凝土柱巨型交叉节点受力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孙飞飞 冉明明 +4 位作者 周健 黄杰 王述文 王锋 王荣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9-76,共8页
在一超高层结构工程中,外框架采用了焊接钢管混凝土边柱和夹角为12°的斜柱交叉形成高达6层且与6层楼面梁相接的巨型交叉节点,该节点构造复杂。节点边柱的轴向荷载不平衡在节点处产生剪力,同时,由于斜柱承受的轴向荷载巨大,该巨型... 在一超高层结构工程中,外框架采用了焊接钢管混凝土边柱和夹角为12°的斜柱交叉形成高达6层且与6层楼面梁相接的巨型交叉节点,该节点构造复杂。节点边柱的轴向荷载不平衡在节点处产生剪力,同时,由于斜柱承受的轴向荷载巨大,该巨型节点受力复杂。为研究该节点的受力性能,对其进行了大比例模型加载试验。试验在最不利工况(1.2×重力荷载+1.3×设防地震作用)下:1)在设计荷载作用下节点试件整体仍然处于弹性工作状态;2)增大边柱不平衡力,对节点试件的平面内侧移有一定的影响,而对平面外变形基本没影响;3)对斜柱轴向荷载进行卸载,将节点由压剪转换至更不利的拉剪受力状态,节点未破坏;4)施加斜柱轴向荷载超过设计承载力的2倍,节点试件最终在斜柱两端出现局部鼓起而发生破坏,说明该交叉节点的设计符合我国规范"强节点弱构件"的设计原则。在整个加载过程中,节点区域并未产生剪切破坏面,钢管内部设置的纵向内隔板和加劲环板使得钢管与混凝土协同工作,节点构造合理。通过合理的简化,对该节点试件进行了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其荷载-变形曲线以及破坏模式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柱 斜柱 巨型交叉节点 不平衡力 静力试验 有限元模拟 破坏模式 设计方法
原文传递
倾斜场地中逆断层错动对上覆土体影响的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石吉森 凌道盛 +1 位作者 徐泽龙 黄博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94-207,共14页
基于设计的断层错动装置和PIV技术,研究了倾斜场地条件下逆断层错动导致上覆土体破裂的过程,重点分析了场地倾斜对破裂带的扩展规律、土体变形和地表变形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场地倾斜程度增大,破裂带露头时的基岩错动位移也随... 基于设计的断层错动装置和PIV技术,研究了倾斜场地条件下逆断层错动导致上覆土体破裂的过程,重点分析了场地倾斜对破裂带的扩展规律、土体变形和地表变形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场地倾斜程度增大,破裂带露头时的基岩错动位移也随之增大;不同倾斜场地的破裂带露头倾角均与Rankine理论预测结果更为一致,而Roscoe理论和Vermeer理论的预测结果均有较大误差;断层错动过程中上盘土体应变(剪应变、正应变和等效应变)均大于下盘土体;随着地表倾斜程度增加,露头时刻地表位移和地表位移梯度均随之增大;同时,结合现场实测数据,对建构筑物与断层的避让距离的研究表明:相较于下盘,上盘地表建构筑物的断层避让距离应更大;而随着场地倾角由正变为负,上盘地表建构筑物的避让距离还应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斜场地 模型试验 逆断层错动 破裂带 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
下载PDF
群桩上不规则波流力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皇甫熹 兰雅梅 +2 位作者 薛雷平 陈刚 刘桦 《世界桥梁》 2004年第B09期32-36,共5页
对不规则波与流共同作用于群桩的水动力特征进行试验分析。由于群桩效应使得各组成桩的受力很不均匀,讨论群桩中各组成桩及群桩总体折减系数随KC数的变化、受水深及流速的影响。在频域内采用相关函数法进行了谱分析与互谱分析,得到波面... 对不规则波与流共同作用于群桩的水动力特征进行试验分析。由于群桩效应使得各组成桩的受力很不均匀,讨论群桩中各组成桩及群桩总体折减系数随KC数的变化、受水深及流速的影响。在频域内采用相关函数法进行了谱分析与互谱分析,得到波面谱与波力谱的相关关系,并给出波向力与波面相位差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浪力 不规则波 水动力 群桩 斜桩 模型试验
下载PDF
心血管疾病介入手术后拔管致血管迷走性反应的机制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桂美 李新华 《齐鲁护理杂志》 2003年第12期889-890,共2页
目的 :探讨心血管疾病介入手术后拔管致血管迷走性反应的机制。方法 :为心血管介入术后拔管致血管迷走性反应且无器质性心脏病 16例 (拔管综合征组 )行倾斜试验检查 ,以同期无血管迷走性反应且无器质心脏病的 18例为对照组。结果 :拔管... 目的 :探讨心血管疾病介入手术后拔管致血管迷走性反应的机制。方法 :为心血管介入术后拔管致血管迷走性反应且无器质性心脏病 16例 (拔管综合征组 )行倾斜试验检查 ,以同期无血管迷走性反应且无器质心脏病的 18例为对照组。结果 :拔管综合征组中阳性率为 5 0 % ,对照组阳性率为 5 6 % ,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1)。结论 :拔管综合征患者具有较高的血管迷走反应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介入手术 拔管措施 血管 迷走性反应 迷走神经 临床资料
下载PDF
深圳黄木岗地下综合交通枢纽中型钢混凝土斜柱结构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爱东 黄真锋 +4 位作者 宋帛洋 李孝忠 张晨明 杨励 张素梅 《工业建筑》 2024年第1期86-95,共10页
深圳黄木岗综合交通枢纽地下结构采用大直径型钢混凝土斜柱体系,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同时显著提升了地铁站的建筑美感及换乘舒适度。该斜柱竖向倾斜布置,竖向夹角最大为13°且斜柱位于横纵梁节点外侧并仅与结构横梁相连。为明确型钢混... 深圳黄木岗综合交通枢纽地下结构采用大直径型钢混凝土斜柱体系,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同时显著提升了地铁站的建筑美感及换乘舒适度。该斜柱竖向倾斜布置,竖向夹角最大为13°且斜柱位于横纵梁节点外侧并仅与结构横梁相连。为明确型钢混凝土斜柱力学性能,设计并制作了缩尺比为1:8的型钢混凝土斜柱模型试件,并对其进行了静力试验研究,获得了斜柱在轴力、剪力和弯矩共同作用下的破坏过程及力学响应。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斜柱力学性能进行了数值分析。试验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横梁及腋梁可在两个方向上有效约束型钢混凝土斜柱侧向变形,斜柱承载力可达设计荷载的1.62倍,结构设计安全可靠;荷载达到试件承载力时,梁柱节点平面内及平面外水平位移分别为斜柱长度的1/3046和1/3236;斜柱上柱段中部及底部发生压溃破坏,钢筋压屈,腋梁侧面出现少量斜裂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钢混凝土 斜柱 梁支撑 力学性能 静力试验
原文传递
竖向荷载下斜桩承载变形性状及荷载传递机理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陆清元 曹卫平 +1 位作者 李升 樊文甫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9-82,共4页
通过模型试验研究了竖向荷载作用下长径比为25时,不同倾角的斜桩的承载变形及荷载传递性状,并与竖向荷载作用下的直桩的承载变形及荷载传递性状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斜桩的桩顶沉降大于直桩的桩顶沉降,斜桩桩身倾角越大,斜桩的桩... 通过模型试验研究了竖向荷载作用下长径比为25时,不同倾角的斜桩的承载变形及荷载传递性状,并与竖向荷载作用下的直桩的承载变形及荷载传递性状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斜桩的桩顶沉降大于直桩的桩顶沉降,斜桩桩身倾角越大,斜桩的桩顶沉降超过直桩的桩顶沉降越多;斜桩桩身轴力均小于直桩桩身轴力,斜桩桩身倾角越大,桩身轴力沿深度衰减得越快;斜桩桩身弯矩主要发生在桩体上部1/2桩长范围内,且随着桩身倾角的增大而增大,桩身最大弯矩出现的位置与桩身倾角无关。斜桩桩侧平均摩阻力的分布与桩身倾角密切相关;斜桩最大桩侧平均摩阻力出现在桩顶下约1/5桩长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桩 模型试验 倾角 沉降 轴力 弯矩 摩阻力
原文传递
倾斜单桩复合地基受压变形特征与破坏模式试验研究
17
作者 陈坤 冯晨曦 +3 位作者 张淑真 冯永光 周坤宏 杨利 《中国煤炭地质》 2024年第4期62-67,72,共7页
为了摸清桩体复合地基施工或服役过程中受侧向堆载或开挖产生的侧向作用而发生倾斜的受压变形规律变化情况,通过采用室内模型试验的手段,研究不同倾斜角度单桩复合地基受压变形规律及破坏模式,为倾斜桩复合地基质量评定提供依据。试验... 为了摸清桩体复合地基施工或服役过程中受侧向堆载或开挖产生的侧向作用而发生倾斜的受压变形规律变化情况,通过采用室内模型试验的手段,研究不同倾斜角度单桩复合地基受压变形规律及破坏模式,为倾斜桩复合地基质量评定提供依据。试验结果表明:(1)倾斜桩复合地基中,倾斜角在4°~10°范围内,相同荷载作用下,桩顶沉降随倾斜角增大而增大,上刺入量随倾斜角增大而减小。桩顶侧移有峰值,对应的倾斜角为“侧移临界倾斜角”。(2)桩身轴力随桩身倾斜角增大而减小,桩身摩阻力随倾斜角增大而增大。不同倾斜角单桩复合地基桩身受力产生弯矩,弯矩自上而下呈现“增大-减小”的变化规律,整体上呈“S”形,在桩身中上部出现峰值。(3)倾斜桩复合地基破坏模式存在地基沉降超限、桩身侧向失稳和桩身弯曲破坏。荷载增大时,倾斜桩沉降和侧移增大,地基沉降可能超限、桩身侧移增大、侧向失稳,荷载增加到一定值时,倾斜桩发生弯曲破坏,荷载继续增大时,地基沉降继续增大,超过容许值。处治倾斜桩时,建议加强桩身中上部抗弯刚度,采用轻质填料以减少荷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地基 倾斜桩 变形规律 破坏模式 模型试验
下载PDF
Experimental study on seismic reinforcement of bridge foundation on silty clay landslide with inclined interlayer
18
作者 Lei Da Xiao Hanmo +3 位作者 Ran Jianhua Luo Bin Jiang Guanlu Xue Tianlang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SCIE EI CSCD 2024年第1期193-207,共15页
A shaking table test for a bridge foundation reinforced by anti-slide piles on a silty clay landslide model with an inclined interlayer was performed.The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ridge foundation piles and ... A shaking table test for a bridge foundation reinforced by anti-slide piles on a silty clay landslide model with an inclined interlayer was performed.The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ridge foundation piles and anti-slide piles were analyzed in different loading conditions.The dynamic response law of a silty clay landslide with an inclined interlayer was summarized.The spacing between the rear anti-slide piles and bridge foundation should be reasonably controlled according to the seismic fortification requirements,to avoid the two peaks in the forced deformation of the bridge foundation piles.The“blocking effect”of the bridge foundation piles reduced the deformation of the forward anti-slide piles.The stress-strain response of silty clay was intensified as the vibration wave field appeared on the slope.Since the vibration intensified,the thrust distribution of the landslide underwent a process of shifting from triangle to inverted trapezoid,the difference in the acceleration response between the bearing platform and silty clay landslide tended to decrease,and the spectrum amplitude near the natural vibration frequency increased.The rear anti-slide piles were able to slow down the shear deformation of the soil in front of the piles and avoid excessive acceleration response of the bridge foundation pi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lty clay landslide inclined interlayer shaking table test anti-slide pile bridge foundation pile
下载PDF
双锚片螺旋锚倾斜拉拔承载特性与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19
作者 胡伟 李砥柱 +2 位作者 林志 冯世进 黄勇祥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61-1674,1685,共15页
目前对多锚片螺旋锚倾斜拉拔承载特性机制的认识尚不全面,承载力计算方法也还不成熟。采用自制模型试验装置开展了双锚片螺旋锚的多角度倾斜拉拔模型试验,分析了荷载倾角、埋深比对荷载−位移曲线和抗拔承载力因子的影响规律。通过量化... 目前对多锚片螺旋锚倾斜拉拔承载特性机制的认识尚不全面,承载力计算方法也还不成熟。采用自制模型试验装置开展了双锚片螺旋锚的多角度倾斜拉拔模型试验,分析了荷载倾角、埋深比对荷载−位移曲线和抗拔承载力因子的影响规律。通过量化水平向和竖向的控制程度分析了两个方向的耦合效应;基于数值模拟标定了锚片间距和荷载倾角对锚片上土压力的影响,提出了锚片上土压力影响系数计算方法,引入考虑位移影响的土压力近似计算方法和p-y曲线法,构建了双锚片螺旋锚倾斜拉拔力学模型,提出了双锚片螺旋锚倾斜拉拔承载力计算方法和相应步骤,并在3个试验案例的计算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所提模型和计算方法的研究思路可推广至其他多锚片的情况,但螺旋锚需满足属于刚性短桩的前提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锚 倾斜拉拔 模型试验 锚片间距 承载力
下载PDF
动水条件下宾汉体浆液在倾斜裂隙中运移规律
20
作者 张嘉凡 王杰 +1 位作者 刘洋 王赋宇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2期109-113,共5页
通过理论推导建立了考虑浆液自重的倾斜裂隙动水注浆扩散模型,通过模型试验分析了动水流速及裂隙倾角对扩散规律的影响,验证了扩散模型的合理性。结果表明,不同工况下浆液的扩散形态基本都是从圆形到椭圆形再到U形;随着裂隙倾角增加,浆... 通过理论推导建立了考虑浆液自重的倾斜裂隙动水注浆扩散模型,通过模型试验分析了动水流速及裂隙倾角对扩散规律的影响,验证了扩散模型的合理性。结果表明,不同工况下浆液的扩散形态基本都是从圆形到椭圆形再到U形;随着裂隙倾角增加,浆液形态中圆形持续时间逐渐缩短直至消失,椭圆形持续时间变长,逆水方向和横向扩散距离减小,扩散形态略显修长;水速越高浆液形态变化耗时越短,逆水方向和横向扩散距离越小,浆液的最终形态越修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水 倾斜裂隙 宾汉浆液 模型实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