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红外光介导的尺寸可逆转变超声造影剂的制备及其性质 被引量:1
1
作者 侯婉晴 郭晓萌 +2 位作者 罗利华 范玉玲 游剑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458-1465,共8页
制备一种纳米级的载药超声造影剂,该纳米粒可有效累积分布至肿瘤深层部位,且体外实验证明,在升高温度或近红外光辐照下可实现纳米粒尺寸的纳米-微米转变:评价其体外粒径变化规律、体外超声显像效果及体内分布情况。所制备的纳米粒呈球形... 制备一种纳米级的载药超声造影剂,该纳米粒可有效累积分布至肿瘤深层部位,且体外实验证明,在升高温度或近红外光辐照下可实现纳米粒尺寸的纳米-微米转变:评价其体外粒径变化规律、体外超声显像效果及体内分布情况。所制备的纳米粒呈球形,脂质膜中可见中空金纳米球(hollow gold nanoparticle,HAu NS)的负载,粒径为302±5 nm,分散性指数为0.195±0.018,分布较均匀。在近红外光辐照(1或2 W·cm^(-2))下导致含有该纳米粒的溶液(以HAu NS计,0.2、0.04和0.02 g·L^(-1))升温迅速,利用激光粒度仪的控温功能,发现升温至52℃左右时即可检测到一定量的微米级粒子产生;在体外超声显像实验中,纳米粒经近红外光辐照后超声诊断仪检测到大量上扬的微泡,可增强体外超声显像的效果;体内分布实验表明,该纳米粒可因肿瘤的高渗透及滞留效应(EPR效应)在肿瘤中大量累积。本研究制备了可在肿瘤内部大量累积的纳米-微米可逆转变的超声显像纳米粒,为实现肿瘤病灶部位的超声显像同时结合光热-化学治疗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剂 体外超声成像 全氟己烷 中空金纳米球 光热转化 相转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