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山河形胜之地,应运而兴之都——从金、元定都北京看北京的地位与作用
被引量:
3
1
作者
朱耀廷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1期72-81,共10页
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数百座都城,其中名闻天下者也有所谓"六大古都"、"七大古都"之说。但自从1153年金海陵王定都中都(今北京市)之后,北京就成为中国北方乃至全国的首都,历经元、明、清850年的风雨沧桑,再没有...
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数百座都城,其中名闻天下者也有所谓"六大古都"、"七大古都"之说。但自从1153年金海陵王定都中都(今北京市)之后,北京就成为中国北方乃至全国的首都,历经元、明、清850年的风雨沧桑,再没有第二座城市可以与之比肩抗衡。金朝曾经三次迁都,导致了三种结果。蒙古统治者适应统治区域的扩大和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先是将首都从和林迁至开平,到忽必烈时又迁都大都,建成了一座多民族国家雄伟壮丽的都城。后来明朝又从南京迁都北京,清朝则从沈阳迁都北京。它说明,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在多民族统一国家进一步发展的情况下,无论是东北的会宁府、沈阳,漠北、漠南的和林、开平,还是中原的开封、江南的南京,都不能承担君临天下的都城的任务,只有以北京为首都才能巩固国家的统一,维护社会的稳定。由此可见,北京不愧为"山河形胜之地,应运而兴之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山河形胜
应运而兴
帝王之都
中华之都
旅游之都
国际之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明清贵州贡院的使用与维修
被引量:
5
2
作者
王力
《贵州文史丛刊》
2015年第1期82-87,共6页
贵州贡院建于明嘉靖十六年首开乡闱时,其发展历程正是贵州科举史的缩影。其结构及功能与他省贡院相似,规模居于全国中下等,号舍最少时不足千间,最多时超过四千间。其明末毁于战火,清代重建后亦频繁维修,经费则以公款为主,辅以民间捐助。
关键词
贵州贡院
乡试
号舍
维修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东汉士人群体自觉意识形成原因考察
3
作者
胡克森
《贵州文史丛刊》
2006年第3期1-5,共5页
中国古代士人的群体自觉意识,萌芽于春秋战国时期,全面兴起于东汉中后期。其兴起之原因,一是土地私有化的完成,地主庄园经济的出现,尤其是东汉士人对劳动态度的改变,使士人生存方式发生重大变化,使其在经济上有了独立性,为其人格独立打...
中国古代士人的群体自觉意识,萌芽于春秋战国时期,全面兴起于东汉中后期。其兴起之原因,一是土地私有化的完成,地主庄园经济的出现,尤其是东汉士人对劳动态度的改变,使士人生存方式发生重大变化,使其在经济上有了独立性,为其人格独立打下了物质基础;二是东汉统治者对士人尤其是对归隐士人的相对宽容,为士人自觉意识的培养提供了宽松的环境;三是士人队伍的扩大,尤其是中央官学规模的扩大和校舍的扩充,为士人个体自觉意识转化为群体意识提供了中心场所;四是东汉中后期宦官外戚专权,又为士人群体自觉意识的激发和张扬提供了外部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士人
群体自觉意识
士人生存方式的变化
太学中心场所
宦官外戚专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山河形胜之地,应运而兴之都——从金、元定都北京看北京的地位与作用
被引量:
3
1
作者
朱耀廷
机构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
出处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1期72-81,共10页
文摘
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数百座都城,其中名闻天下者也有所谓"六大古都"、"七大古都"之说。但自从1153年金海陵王定都中都(今北京市)之后,北京就成为中国北方乃至全国的首都,历经元、明、清850年的风雨沧桑,再没有第二座城市可以与之比肩抗衡。金朝曾经三次迁都,导致了三种结果。蒙古统治者适应统治区域的扩大和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先是将首都从和林迁至开平,到忽必烈时又迁都大都,建成了一座多民族国家雄伟壮丽的都城。后来明朝又从南京迁都北京,清朝则从沈阳迁都北京。它说明,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在多民族统一国家进一步发展的情况下,无论是东北的会宁府、沈阳,漠北、漠南的和林、开平,还是中原的开封、江南的南京,都不能承担君临天下的都城的任务,只有以北京为首都才能巩固国家的统一,维护社会的稳定。由此可见,北京不愧为"山河形胜之地,应运而兴之都"。
关键词
北京
山河形胜
应运而兴
帝王之都
中华之都
旅游之都
国际之都
Keywords
Beijing
complex
topography
product
of
times
imperial
center
the
capital
of
China
tourism
site
international
center
分类号
K921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明清贵州贡院的使用与维修
被引量:
5
2
作者
王力
机构
贵州民族大学文学院
出处
《贵州文史丛刊》
2015年第1期82-87,共6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边省科举与地域社会关系研究"成果
项目编号11XZS035
文摘
贵州贡院建于明嘉靖十六年首开乡闱时,其发展历程正是贵州科举史的缩影。其结构及功能与他省贡院相似,规模居于全国中下等,号舍最少时不足千间,最多时超过四千间。其明末毁于战火,清代重建后亦频繁维修,经费则以公款为主,辅以民间捐助。
关键词
贵州贡院
乡试
号舍
维修
Keywords
Guizhou
imperial
examination
center
the
imperial
exam
at
the
provincial
level
Hao
She
maintenance
分类号
TU-87 [艺术—艺术设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东汉士人群体自觉意识形成原因考察
3
作者
胡克森
机构
湖南邵阳学院中文系
出处
《贵州文史丛刊》
2006年第3期1-5,共5页
文摘
中国古代士人的群体自觉意识,萌芽于春秋战国时期,全面兴起于东汉中后期。其兴起之原因,一是土地私有化的完成,地主庄园经济的出现,尤其是东汉士人对劳动态度的改变,使士人生存方式发生重大变化,使其在经济上有了独立性,为其人格独立打下了物质基础;二是东汉统治者对士人尤其是对归隐士人的相对宽容,为士人自觉意识的培养提供了宽松的环境;三是士人队伍的扩大,尤其是中央官学规模的扩大和校舍的扩充,为士人个体自觉意识转化为群体意识提供了中心场所;四是东汉中后期宦官外戚专权,又为士人群体自觉意识的激发和张扬提供了外部条件。
关键词
东汉士人
群体自觉意识
士人生存方式的变化
太学中心场所
宦官外戚专权
Keywords
scholars
and
gentry
of
Eastern
Han
Dynasty
self
-
awareness
as
a
group
estate
economy
changes
in
scholars
and
gentry's
survival
mode
imperial
College
center
usurpation
by
eunuch
and
quecn's
family
分类号
K234.2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山河形胜之地,应运而兴之都——从金、元定都北京看北京的地位与作用
朱耀廷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CAS
2003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明清贵州贡院的使用与维修
王力
《贵州文史丛刊》
2015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东汉士人群体自觉意识形成原因考察
胡克森
《贵州文史丛刊》
200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