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西南喀斯特植物生态适应性与石漠化治理 被引量:167
1
作者 郭柯 刘长成 董鸣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91-999,共9页
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生态脆弱,石漠化问题严重,植被恢复/重建的难度极大。为此,近年来开展了许多基础性研究,以求为石漠化治理提供科技支撑。该文概略介绍了该地区喀斯特生境的特点,回顾和评述了喀斯特生境中植物适应性、植物种群、植物... 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生态脆弱,石漠化问题严重,植被恢复/重建的难度极大。为此,近年来开展了许多基础性研究,以求为石漠化治理提供科技支撑。该文概略介绍了该地区喀斯特生境的特点,回顾和评述了喀斯特生境中植物适应性、植物种群、植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生态学方面取得的主要研究进展,并结合石漠化综合治理的现状,提出了喀斯特植物生态学研究的几点期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质土 干旱胁迫 生境异质性 喀斯特 养分限制
原文传递
中国红树林湿地物种多样性及其形成 被引量:98
2
作者 何斌源 范航清 +2 位作者 王瑁 赖廷和 王文卿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4859-4870,共12页
目前中国红树林湿地共记录了2854种生物,包括真菌136种、放线菌13种、细菌7种、小型藻类441种、大型藻类55种、维管束植物37种、浮游动物109种、底栖动物873种、游泳动物258种、昆虫434种、蜘蛛31种、两栖类13种、爬行类39种、鸟类421... 目前中国红树林湿地共记录了2854种生物,包括真菌136种、放线菌13种、细菌7种、小型藻类441种、大型藻类55种、维管束植物37种、浮游动物109种、底栖动物873种、游泳动物258种、昆虫434种、蜘蛛31种、两栖类13种、爬行类39种、鸟类421种和兽类28种。这些动物中有8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75种二级保护动物。中国红树林湿地是中国濒危生物保存和发展的重要基地,并在跨国鸟类保护中起着重要作用。中国红树林湿地单位面积的物种丰度是海洋平均水平的1766倍。从初级生产物质基础、食物关系多样性、宏观尺度和微观尺度的空间异质性、生境利用的时序性等方面分析了中国红树林湿地物种多样性极其丰富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湿地 生物多样性 初级生产力 食物关系多样性 生境多样性 空间异质性 时序性
下载PDF
长江口潮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6
3
作者 袁兴中 陆健健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11-215,共5页
通过对长江口崇明东滩潮沟系统与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进行取样调查 ,研究了潮沟不同生境的底栖动物群落及其多样性 ,分析了潮沟生境异质性与底栖动物群落的关系。研究发现 :①潮沟剖面中出现明显的动物群落分带现象 ,从潮沟底、潮沟边滩... 通过对长江口崇明东滩潮沟系统与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进行取样调查 ,研究了潮沟不同生境的底栖动物群落及其多样性 ,分析了潮沟生境异质性与底栖动物群落的关系。研究发现 :①潮沟剖面中出现明显的动物群落分带现象 ,从潮沟底、潮沟边滩到草滩 ,底栖动物种类、生活型组成和生活类群比例反映了河口潮滩潮沟底栖动物生态系列 ;②密度和生物量的分布皆为潮沟边滩 >草滩 >潮沟底 ,但密度与生物量的面上群 /面下群值格局却有不同 ,说明了密度和生物量的优势生活型和生活类群随潮沟生境的差异而变化 ;③潮沟系统 3种生境的多样性指数D ,H′和J值均为草滩 >潮沟边滩 >潮沟底 ,是潮沟系统生境结构分化的结果。潮沟底和潮沟边滩等特殊生境的存在 ,提高了淤泥质河口潮滩的生境异质性 ,说明了潮沟系统在维持河口生态系统底栖动物物种多样性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群落 生境异质性 生物多样性 潮沟 长江口潮滩 河口
下载PDF
淀山湖浮游动物群落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36
4
作者 杜彩丽 杨丽 +4 位作者 赵诣 吴晓敏 徐慕 王丽卿 张玮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4513-4522,共10页
淀山湖是上海市最大的淡水湖泊,属亚热带浅水湖泊.于2017年对该湖的浮游动物和水质参数进行逐月调查,并结合浮游植物群落数据,采用多元回归树模型(multivariate regression trees,MRT)和主坐标分析(principal coordinates analysis,PCo... 淀山湖是上海市最大的淡水湖泊,属亚热带浅水湖泊.于2017年对该湖的浮游动物和水质参数进行逐月调查,并结合浮游植物群落数据,采用多元回归树模型(multivariate regression trees,MRT)和主坐标分析(principal coordinates analysis,PCo A)等方法研究了该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淀山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季节差异显著(P <0. 05),但仅在春、夏季节存在空间差异(P <0. 05),其他季节空间差异不显著(P> 0. 05).水温、叶绿素a、氨氮以及蓝藻丰度是引起淀山湖浮游动物群落时空变化的关键性因子. MRT分析表明,当水温<13. 07℃时,表现为冬季群落特征,当水温在13. 07~19. 57℃之间时,表现为春季群落特征;当水温≥19. 57℃时,叶绿素a浓度≥9. 03μg·L-1,则为夏季群落特征,而当叶绿素a浓度<9. 03μg·L-1时,则表现为秋季群落特征.聚类分析将淀山湖浮游动物群落分成3个空间区域;春季时,当氨氮浓度<1. 11 mg·L-1时,上游进水区(区域Ⅱ)浮游动物群落与其他两个区域有显著差异(P <0. 05);而夏季当蓝藻生物量≥2. 58 mg·L-1时,区域Ⅰ的浮游动物群落与其他两个区域有显著的空间差异(P <0. 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山湖 浮游动物 浅水湖泊 生境异质性 阈值
原文传递
取样尺度效应对滇西北地区种子植物物种多样性纬度分布格局的影响 被引量:34
5
作者 冯建孟 董晓东 +1 位作者 徐成东 查凤书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66-271,共6页
滇西北地区是全球25个生物多样性保护热点地区之一,是验证生物多样性理论的理想场所。为探索取样尺度效应对植物物种多样性纬度分布格局的影响,我们探讨了不同取样尺度下滇西北地区种子植物物种多样性的纬度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子。我们... 滇西北地区是全球25个生物多样性保护热点地区之一,是验证生物多样性理论的理想场所。为探索取样尺度效应对植物物种多样性纬度分布格局的影响,我们探讨了不同取样尺度下滇西北地区种子植物物种多样性的纬度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子。我们利用野外考察数据和文献资料建立了群落尺度下的源数据集和区域尺度(县域尺度)下的源数据集,共建立、收集了68个植物群落样方和26个县域的种子植物物种丰富度;采用二元相关性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植物物种多样性纬度分布格局与气候、地理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从南到北,物种多样性在群落尺度下呈单调递减格局,在区域尺度下反而呈线性递增趋势;在群落尺度下受到热量因子的显著影响,在区域尺度下主要受单位面积海拔高差的影响。这一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取样的尺度效应对物种多样性纬度分布格局的显著影响。了解滇西北地区植物多样性的热点区域,应该基于不同取样尺度下的分析,以消除或减少植物多样性保护的盲点。在今后的相关研究中,应关注不同的取样尺度下多样性的纬度分布格局可能的表现形式及其内在机制,这或许可以减少或消除相关研究中的争议或不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纬度 多样性 取样尺度效应 群落尺度 区域尺度 生境异质性 热量
下载PDF
丹霞地貌生境中铁皮石斛的繁殖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33
6
作者 何平荣 宋希强 +1 位作者 罗毅波 何明高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4-127,共4页
目的:揭示丹霞地貌生境中铁皮石斛的繁育系统及濒危机制。方法:对该地区铁皮石斛的生境、生长特性、开花物候、繁殖特性以及资源破坏状况等进行了调查。结果:丹霞地貌铁皮石斛生长环境恶劣,春季为其生长高峰;2~3年生茎开花,花后及时授... 目的:揭示丹霞地貌生境中铁皮石斛的繁育系统及濒危机制。方法:对该地区铁皮石斛的生境、生长特性、开花物候、繁殖特性以及资源破坏状况等进行了调查。结果:丹霞地貌铁皮石斛生长环境恶劣,春季为其生长高峰;2~3年生茎开花,花后及时授粉,结实率较高;授粉后4~5 d子房开始膨大,果实成熟期为185 d左右;自然有性繁殖的结实率(0.31%)极低;无性克隆繁殖1丛仅1年生1茎。结论:丹霞地貌生境下铁皮石斛群体自然更新主要是通过分蘖繁殖实现的;人为掠夺性采集是该地区铁皮石斛野生资源濒危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皮石斛 生境异质性 开花物候 繁育系统 濒危机制
原文传递
哀牢山常绿阔叶林树种多样性及空间分布格局 被引量:33
7
作者 巩合德 杨国平 +1 位作者 鲁志云 刘玉洪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3-150,共8页
为了探究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树种多样性特点及优势种群空间分布特征,2008年,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在哀牢山生态站附近的常绿阔叶林建立了一块6ha的森林动态监测样地,逐一测量并记录了样地中所有胸径(DBH)≥1cm的树木的胸... 为了探究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树种多样性特点及优势种群空间分布特征,2008年,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在哀牢山生态站附近的常绿阔叶林建立了一块6ha的森林动态监测样地,逐一测量并记录了样地中所有胸径(DBH)≥1cm的树木的胸径,并对其挂牌标记、鉴定和确定坐标位置。应用Ripley’sL-Function分析了样地内4个上层优势种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样地内共有DBH≥1cm的乔木12,131株,隶属于25科49属68种。样地内硬壳柯(Lithocarpus hancei)的重要值最大,其胸高断面积也最大;其次为变色锥(Castanopsis wattii);排在第三位的为云南连蕊茶(Camellia forrestii),有1,712个个体,是样地内个体数量最多的树种。和同类型森林相比,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是多优种类型,物种总数较少,稀有种所占比例也较小。样地内4个上层优势种的小径级个体数量较多,而大径级个体数量较少,而且在空间上呈现互补特征。对样地中符合条件的26个树种(生活史期间的树木株数≥40株)的空间格局进行分析,53个生长时期中有37个表现为集群分布,表明在树种多样性维持方面,密度制约机制可能不是主要原因,生境异质性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种多样性 密度制约 生境异质性 集群分布
原文传递
石漠化干旱环境中石生藓类水分吸收特征及其结构适应性 被引量:28
8
作者 张显强 曾建军 +2 位作者 谌金吾 罗正伟 孙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902-3911,共10页
苔藓是荒漠植被演替过程中常见的先锋植物,同时也是极端恶劣环境的开拓者。比较石漠化地区常见的穗枝赤齿藓(Erythrodontium julaceum(Schwaegr.)Par.)、反叶扭口藓(Barbula fallax Hedw.)和真藓(Bryum argenteum Hedw.)对干旱环境的适... 苔藓是荒漠植被演替过程中常见的先锋植物,同时也是极端恶劣环境的开拓者。比较石漠化地区常见的穗枝赤齿藓(Erythrodontium julaceum(Schwaegr.)Par.)、反叶扭口藓(Barbula fallax Hedw.)和真藓(Bryum argenteum Hedw.)对干旱环境的适应性,为石漠化环境的恢复和治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最大持水能力和保水率穗枝赤齿藓和反叶扭口藓均大于真藓。3种苔藓的吸水过程包括外吸水和内吸水,吸水动力学曲线均表现为S型饱和曲线,但吸水特征存在较大差异;穗枝赤齿藓和反叶扭口藓的饱和吸水量相差甚微,但远大于真藓,前两者约为后者的2.5倍;最大总、内、外吸水速度穗枝赤齿藓分别为真藓的3.41、2.52倍和3.02倍,反叶扭口藓分别是真藓的2.79、2.52倍和3.55倍。茎的解剖学结构显示真藓和反叶扭口藓有明显的中轴,属内导水型藓类,而穗枝赤齿藓无中轴,属外导水型;但严格的内导水型植物是不存在的,不少植物属于混合导水型,这与环境水分高低有关。因此,中轴的有无并不是导致吸水能力强弱的决定性因素,还与苔藓所处的环境状况、生长型、毛细管系统类型和茎叶结构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 生境异质性 岩溶苔藓 吸水特征 形态结构
下载PDF
城市化进程中上海植被的多样性、空间格局和动态响应(Ⅲ):高度城市化影响下上海中心城区杂草区系特征 被引量:27
9
作者 田志慧 陈克霞 +1 位作者 达良俊 古红梅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9-57,共9页
通过对上海中心城区城市杂草区系的调查,分析了高强度城市化影响下杂草的多样性状况,探讨了高异质性城市生境中杂草的适应特征.在所调查的260个杂草群落样方中,共出现杂草107种,隶属32科89属,其中禾本科和菊科两个多种科含种数最多,高... 通过对上海中心城区城市杂草区系的调查,分析了高强度城市化影响下杂草的多样性状况,探讨了高异质性城市生境中杂草的适应特征.在所调查的260个杂草群落样方中,共出现杂草107种,隶属32科89属,其中禾本科和菊科两个多种科含种数最多,高比例的单种属表征了城市生境具有较高的异质性;在广适性杂草对城市生境普适性的基础上,生活周期短且适应性强是一年生杂草对高强度和高频度人为干扰生境的适应策略,城市干旱的特化生境提高了冬季一年生杂草的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中心城区 杂草 区系 城市生境 异质性
下载PDF
盐城自然保护区新洋港河口不同生境冬季鸟类群落组成及其梯度变化 被引量:27
10
作者 阮得孟 孙勇 +2 位作者 程嘉伟 刘大伟 鲁长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5437-5448,共12页
沿海湿地是鸟类重要的栖息地,人类活动导致的湿地生境变化对鸟类群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盐城自然保护区新洋港河口内,人类活动大体上导致了由陆向海方向,形成芦苇沼泽、农田、鱼塘和滩涂4种不同干扰程度的生境。分别在不同生境中设置... 沿海湿地是鸟类重要的栖息地,人类活动导致的湿地生境变化对鸟类群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盐城自然保护区新洋港河口内,人类活动大体上导致了由陆向海方向,形成芦苇沼泽、农田、鱼塘和滩涂4种不同干扰程度的生境。分别在不同生境中设置3条长3 km的样线,对越冬鸟类的种类、数量进行了调查,运用多响应置换过程测试、指示种分析、双向聚类分析和除趋势对应分析等统计方法,研究了不同生境中冬季鸟类的指示物种、群落结构及梯度变化,结果表明:1)4种生境共记录鸟类67种,其中鱼塘生境的鸟类种类最多,为37种;滩涂生境的D'多样性指数在各生境不同时段中为最高,芦苇沼泽生境的H'多样性指数在各生境不同时段中为最高。与其余生境比较,芦苇沼泽、滩涂的均匀度也更高。生境间的差异性与鸟类群落的组成有关。2)MRPP分析表明,芦苇沼泽、农田生境的鸟类组成差异不显著(P>0.05);其余组合各生境间的鸟类组成具有显著差异。灰鹤等9种鸟类可分别作为4种不同生境的指示种。3)双向聚类分析法把12种观测条件分为4大类,与生境划分非常吻合。在剩余信息40%水平上,鸟类可聚为7类。利用12种观测条件作为变量进行DCA排序的结果表明,鸟类类群在轴1上可以分为3个集群,分别为适应开阔水域环境的鸟类、依赖水生植被环境的鸟类和依赖陆地植被环境的鸟类。根据结果分析,生境异质性、干扰程度及潮水涨落等与鸟类多样性组成有密切关系;不同生境具有明显的指示种;鸟类群落结构为适应生境变化而出现一定的梯度变化。应加强芦苇沼泽的保护,在开垦农田、鱼塘和在光滩引入互花米草时应考虑到人类活动对鸟类多样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洋港河口 生境异质性 沿海景观 鸟类群落 指示种分析 双向聚类分析 除趋势对应分析
下载PDF
捕食者-猎物关系的理论和应用研究 被引量:22
11
作者 尚玉昌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1990年第2期177-185,共9页
捕食者和猎物相互关系的研究,长期以来一直是动物生态学研究的中心课题之一。这种研究可区分为3种类型:第一是理论研究,即组建各种数学模型以便模拟捕食者和猎物间的相互关系;第二是实验种群研究,通常是在实验室内选用原生动物和节肢动... 捕食者和猎物相互关系的研究,长期以来一直是动物生态学研究的中心课题之一。这种研究可区分为3种类型:第一是理论研究,即组建各种数学模型以便模拟捕食者和猎物间的相互关系;第二是实验种群研究,通常是在实验室内选用原生动物和节肢动物实验种群对捕食一猎物间的动态关系进行观察,并将观察结果与理论模型进行比较;第三是在田间对自然种群中的捕食者-猎物关系进行研究,并利用从理论研究和实验种群研究中所总结出来的各种基本原理对观察资料进行分析。在应用生态学领域中,常常靠引进新的更加有效的天敌来控制各种害虫。这些实际工作有些已获得成功,也有不少未取得预期效果,不管成功与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捕食者-猎物 生物防治 数学模型
下载PDF
Impact of habitat heterogeneity on plant community pattern in Gurbantunggut Desert 被引量:21
12
作者 钱亦兵 吴兆宁 +3 位作者 张立运 Shi Qingdong JIANG Jin TANG Lisong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04年第4期447-455,共9页
This paper reports a geomorphologic landscape investigation, vegetationsurvey and soil sampling at 14 sites across the Gurbantunggut Desert between87°37′09″-88°24′04″E and 44°14′04″-45°41′52... This paper reports a geomorphologic landscape investigation, vegetationsurvey and soil sampling at 14 sites across the Gurbantunggut Desert between87°37′09″-88°24′04″E and 44°14′04″-45°41′52″N. The study encountered 8 species of lowtrees and shrubs, 5 of perennial herbs, 8 of annual plants and 48 of ephemeral and ephemeroidplants. These species of plants represent one-third of the species found in the GurbantunggutDesert, and their communities make up a large proportion of desert vegetation with great landscapesignificance. In the investigation we found that the plant communities are accordingly succeededwith the spatial variation of macro-ecoenvironment. Using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andCorrelation Analysis (CA) we found that the micro-ecoenvironment heterogeneity of aeolian sandysoil's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such as soil nutrient, soil moisture, soil salt, pH etc.only impacted the diversity of herb synusia (PIEherb) of the desert, with a negative correlation.Meanwhile, the impact of microhabitat on the plant community pattern with an antagonisticinteraction made vegetation's eco-distribution in a temporary equilibri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PACT habitat heterogeneity plant community pattern gurbantunggut desert
下载PDF
云南哀牢山常绿阔叶林的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4
13
作者 徐远杰 林敦梅 +4 位作者 石明 谢妍洁 王逸之 管振华 向建英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3-33,共11页
理解物种丰富度在空间上的变化,阐明植物群落组成对生境异质性的响应是群落生态学研究的核心议题之一。与生境异质性有关的生态位分化对植物群落的多样性格局和物种分布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以分布在云南哀牢山的4种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 理解物种丰富度在空间上的变化,阐明植物群落组成对生境异质性的响应是群落生态学研究的核心议题之一。与生境异质性有关的生态位分化对植物群落的多样性格局和物种分布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以分布在云南哀牢山的4种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42个森林样地的调查取样,探讨了常绿阔叶林的群落分布和树种丰富度在地形和土壤环境梯度上的变异。结果表明:4种常绿阔叶林的树种组成有显著的差异。季风常绿阔叶林的树种丰富度极显著地高于其他3种类型;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极显著地高于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其他类型之间的差异不显著。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显示,海拔、坡度、土壤含水率及有机质等9个环境梯度是控制森林群落结构和树种分布的主要因素。土壤有效硼、海拔、全钾和凹凸度为树种丰富度的最佳预测变量,累积解释了树种丰富度63.2%的变异。地形和土壤因子一起能够解释哀牢山常绿阔叶林的群落组成和树种丰富度的大部分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异质性 群落组成 树种丰富度 常绿阔叶林 哀牢山
原文传递
岩溶区植物生态适应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4
作者 倪隆康 顾大形 +2 位作者 何文 黄玉清 陈中义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210-2217,共8页
对岩溶植物在强光高温、干旱、土壤养分和生境异质性等岩溶典型环境下适应性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结果发现:强光高温和地质性干旱迫使植物改变自身生理结构和形态结构来应对岩溶环境所带来的损伤;特殊的土壤性质也使岩溶植物进化出较... 对岩溶植物在强光高温、干旱、土壤养分和生境异质性等岩溶典型环境下适应性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结果发现:强光高温和地质性干旱迫使植物改变自身生理结构和形态结构来应对岩溶环境所带来的损伤;特殊的土壤性质也使岩溶植物进化出较强的生化调节功能;空间异质性与植物功能性状的关系是近些年来国内研究的热点。目前在岩溶植物适应特殊生境方面研究有较大进展,但在研究广度上存在不足,应加强群落演替与不同功能性状间关系等方面的研究,为岩溶区生态恢复治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区 生态适应性 地质性干旱 生境异质性
原文传递
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的地理分布格局 被引量:22
15
作者 陈圣宾 欧阳志云 +1 位作者 方瑜 李振基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14-423,共10页
生物特有现象的地理格局及其形成机制是生物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通过整合173个地区的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编目资料、环境和空间因子数据,运用多元回归和方差分解的方法,探索了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丰富度及其占全部种子植物属丰富... 生物特有现象的地理格局及其形成机制是生物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通过整合173个地区的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编目资料、环境和空间因子数据,运用多元回归和方差分解的方法,探索了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丰富度及其占全部种子植物属丰富度的比例(特有属比例)与环境(生境异质性和气候)和空间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特有属丰富度及特有属比例具有很强的空间变异性,在华中地区最高,而靠近国界和大陆边缘的地区较低;相比而言,种子植物属丰富度的空间变异性较弱,且表现出显著的纬度梯度性;(2)特有属丰富度及特有属比例主要由空间因子和生境异质性(地形的复杂性)决定,即在大的空间尺度上,地理位置决定一个地区特有属比例的理论值,生境异质性和气候因子对其进行微调;而种子植物属丰富度的地理格局主要受气候和生境异质性的影响。(3)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是主观性非常强的概念,特有属比例所反映的植物区系系统发育信息可能会很低;空间因子所解释的方差中到底有多少是系统发育因素,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本文最后讨论了当前特有属定义和判定的不足之处。虽然理论上认为特有属的判定不应以行政边界为标准,但是目前几乎所有的中国特有属划分方法均以国界为准,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概念的科学内涵和在实践中的作用。因此,我们建议在理论和实践中对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概念采取审慎的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植物 特有属 生境异质性 气候因子 空间因子 空间格局
原文传递
寒温带牧林交错区生境复杂度对啮齿类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9
16
作者 徐兴军 吕建伟 +5 位作者 谢振丽 周双涛 计沈斌 张东月 王昌河 邵淑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945-2952,共8页
采用铗日法对嫩江流域牧林交错区5个生境梯度中啮齿动物的多样性水平进行了研究,以探讨栖息地复杂程度对地面啮齿类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黑线姬鼠、黑线仓鼠和大林姬鼠是嫩江流域牧林交错区中的优势种和常见种,不同物种在不同生... 采用铗日法对嫩江流域牧林交错区5个生境梯度中啮齿动物的多样性水平进行了研究,以探讨栖息地复杂程度对地面啮齿类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黑线姬鼠、黑线仓鼠和大林姬鼠是嫩江流域牧林交错区中的优势种和常见种,不同物种在不同生境类型中呈明显的不均匀分布,反映了它们对不同生境的选择倾向性。同时,地面草本植物的覆盖度和丰富度对地面活动的小型哺乳动物的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具有较大的影响,啮齿动物的捕获率和生物量与草本植物的多样性水平呈现出显著的相关性关系,其物种丰富度随草本植物多样性指数的增加呈递增的趋势。此外,各生境中啮齿动物的物种多样性指数与草本植物多样性的相关关系并不显著,可能是因为灌丛区和林-灌交错区内大量的低矮灌丛与萌生丛改善了生境的隐蔽条件与食物资源,为更多物种的共存创造了良好的微环境,使得两生境中啮齿动物的物种多样性水平尤为突出。研究表明,小型啮齿动物的物种组成与栖息地的复杂程度有关,但地面植被对小型兽类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力度并不是等同的,对地面小型兽类物种多样性影响的研究,统计生境复杂度或异质性时应考虑不同植被型/生境类型距地面的高度,不同植被型对小型兽类物种多样性的贡献程度随其距地面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牧林交错区 生境复杂度 异质性 啮齿类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秦岭西部森林群落相似性递减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9
17
作者 赵鸣飞 王国义 +4 位作者 邢开雄 王宇航 薛峰 康慕谊 罗开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10,共8页
群落间物种组成的相似性递减格局与生境过滤、空间过程密切相关,探索其成因涉及到群落构建机制等生态学核心问题。本研究以秦岭西部森林群落为研究对象,运用Mantel检验和基于距离矩阵的多元回归方法,探究了不同生态因子对群落相似性变... 群落间物种组成的相似性递减格局与生境过滤、空间过程密切相关,探索其成因涉及到群落构建机制等生态学核心问题。本研究以秦岭西部森林群落为研究对象,运用Mantel检验和基于距离矩阵的多元回归方法,探究了不同生态因子对群落相似性变异的贡献,并通过置换检验比较不同生活型之间相似性的空间递减率差异。结果显示:(1)3种生活型物种组成相似性与地理距离、海拔距离、局地生境异质性差异均呈显著递减趋势;(2)地理距离与生境差异作为主导因子,分别共同解释乔木、灌木和草本群落相似性变异的41.1%、59.0%和47.4%,且地理距离的单独解释率均大于生境过滤的单独解释率;(3)不同生活型相似性在空间上的递减率大小关系为:乔木>灌木>草本,表明物种因扩散能力的不同而对空间阻隔效应的响应存在差异。本研究初步确定扩散限制与生境过滤共同主导了秦岭西部森林群落的构建过程,且扩散限制所起作用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限制 生境过滤 生境异质性 海拔梯度 群落构建 物种周转率
原文传递
长白山次生针阔混交林乔木幼苗存活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9
18
作者 刘帅 廖嘉星 +1 位作者 肖翠 范秀华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11-722,共12页
基于长白山次生针阔混交林样地,以520个1 m×1 m幼苗样方中胸径小于1 cm的乔木幼苗为研究对象,选取2013年和2014年的幼苗调查数据,运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GLMM)分析了生物邻体和生境异质性对幼苗存活的影响,探讨了次生针阔混交林幼... 基于长白山次生针阔混交林样地,以520个1 m×1 m幼苗样方中胸径小于1 cm的乔木幼苗为研究对象,选取2013年和2014年的幼苗调查数据,运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GLMM)分析了生物邻体和生境异质性对幼苗存活的影响,探讨了次生针阔混交林幼苗存活影响因素及物种共存机制。结果表明:(1)适宜大树生长的局域生境同样也适宜幼苗的存活,幼苗存活率与土壤含水量和有效氮等土壤养分显著正相关。(2)幼苗个体之间存在明显的竞争,较多的幼苗邻体显著降低幼苗的存活率。同种大树邻体和同种幼苗邻体与幼苗存活显著负相关,表明存在负密度制约效应。(3)随着幼苗年龄的增加,生境异质性对幼苗存活的影响逐渐增大。该研究证实了密度制约效应和生境异质性对幼苗存活有着重要影响,其相对重要性随着幼苗年龄级、功能群以及物种种类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针阔混交林 广义线性混合模型 乔木幼苗存活 生物邻体 生境异质性
原文传递
Aggregated spatial distributions of species in a subtropical karst forest,southwestern China 被引量:19
19
作者 Zhonghua Zhang Gang Hu +1 位作者 Jiedong Zhu Jian Ni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SCIE 2013年第2期131-140,共10页
Aims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species reflect not only the ecological processes but also the habitat features that are related to species distribution.in karst topography,species distribution patterns provide ... Aims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species reflect not only the ecological processes but also the habitat features that are related to species distribution.in karst topography,species distribution patterns provide more specific information about their environments.The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i)to analyse and explai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conspecific trees in an old-growth subtropical karst forest;(ii)to investigate pattern changes at different spatial scales;(iii)to test the spatial pattern similarity(or dissimilarity)between trees at different abundances,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 classes,canopy layers and different functional groups(shade tolerance and seed dispersal mode);(iv)to examine whether habitat heterogeneity has an important effect on the species spatial distribution.Methods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s of woody species with≥20 individuals in a 1-ha subtropical karst forest plot at maolan in southwestern China were quantified using the relative neighbourhood densityΩbased on the average density of conspecific species in a circular neigh-bourhood around each species.Important Findingsaggregated distribution is the dominant pattern in the karst forest,but the ratio of aggregated species in total species number decreases with an increase in spatial scale.less abundant species are more aggregated than most abundant species.aggregation is weaker in larger diameter classes,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prediction of self-thinning.seed dispersal mode influences spatial patterns,with species dispersed by animals being less aggregated than those dispersed by wind and gravity.other species functional traits(e.g.shade tolerance)also influence the species spatial distributions.moreover,differences among species habitat associations,e.g.with rocky outcrops,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species spatial distributions.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habitat heterogeneity,seed dispersal limitation and self-thinning primarily contribute to the species spatial distributions in this subtropical 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nctional trait habitat heterogeneity karst forest relative neighbourhood density spatial distribution species coexistence
原文传递
服务于城市公园的生物多样性设计 被引量:16
20
作者 王敏 宋岩 《风景园林》 2014年第1期47-52,共6页
面对城市生物多样性逐步丧失和城市生态危机的加重,在物种多样性保护的同时强化生物多样性的载体——生境多样性的规划营建是实现城市生物多样性再生的关键技术之一。梳理城市公园生境要素单元分类的基础上,文章阐述基于生境单元的城市... 面对城市生物多样性逐步丧失和城市生态危机的加重,在物种多样性保护的同时强化生物多样性的载体——生境多样性的规划营建是实现城市生物多样性再生的关键技术之一。梳理城市公园生境要素单元分类的基础上,文章阐述基于生境单元的城市公园生物多样性评估方法,分析游憩活动对于公园生境的干扰与分区管理策略,并通过后湾沼泽地、布鲁克林大桥公园、米勒生态公园和圣路易斯森林公园4个典型案例解读,探讨城市咸水沼泽生境、城市浅水(淡水沼泽)生境、城市草原生境、城市森林生境这4种主要城市公园异质性生境设计、建造与管理要点,最后从一般设计流程和核心设计控制指标两方面提出基于生境单元分类体系的城市公园生物多样性设计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保护 生物多样性设计 生境单元 异质性生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