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75篇文章
< 1 2 8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真空预压加固软土地基机理探讨 被引量:193
1
作者 龚晓南 岑仰润 《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7-10,共4页
在现有真空预压的研究和多孔介质渗流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真空渗流场理论来解释真空预压加固软土地基的机理。比较了真空预压和堆载预压的不同之处,探讨了几个真空预压工程上比较关心的问题,如真空预压加固软土地基的处理深度、达西定... 在现有真空预压的研究和多孔介质渗流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真空渗流场理论来解释真空预压加固软土地基的机理。比较了真空预压和堆载预压的不同之处,探讨了几个真空预压工程上比较关心的问题,如真空预压加固软土地基的处理深度、达西定律在真空预压中的适用性、真空预压抽真空边界的处理、地下水的存在对真空预压的影响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预压 截载预压 真空渗流场理论 地下水 相对超静孔隙水压力 真空流体
下载PDF
地下水防污性能评价方法探讨 被引量:135
2
作者 钟佐燊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U04期3-13,共11页
地下水防污性能评价是环境规划和决策的有用工具,国外已有许多研究,也提出了各种计算防污性能指数模型。文中着重介绍使用最广泛的DRASTIC模型,并指出其不足之处。根据中国情况,提出用DRTA模型评价潜水的防污性能,用DLCT模型评价承压含... 地下水防污性能评价是环境规划和决策的有用工具,国外已有许多研究,也提出了各种计算防污性能指数模型。文中着重介绍使用最广泛的DRASTIC模型,并指出其不足之处。根据中国情况,提出用DRTA模型评价潜水的防污性能,用DLCT模型评价承压含水层的防污性能。DRTA模型包含有地下水埋深、包气带评分介质、包气带评分介质的厚度和含水层厚度4 个因子;DLCT模型包含有承压含水层埋深、隔水层岩性、隔水层的连续性和隔水层厚度4个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污性能 地下水 DRASTIC 防污性能指数
下载PDF
中国西北干旱区的地下水资源及其特征 被引量:71
3
作者 胡汝骥 樊自立 +1 位作者 王亚俊 姜逢清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21-326,共6页
分析了中国西北干旱区自然地理环境、水资源形成和分布及其利用状况,重点讨论了该区地下水资源分布的地区差异与赋存特征。该区平原地下水资源是山区水资源(包括降水和雪冰融水)在平原区内的转化;山区水资源是内陆河流和平原地下水的惟... 分析了中国西北干旱区自然地理环境、水资源形成和分布及其利用状况,重点讨论了该区地下水资源分布的地区差异与赋存特征。该区平原地下水资源是山区水资源(包括降水和雪冰融水)在平原区内的转化;山区水资源是内陆河流和平原地下水的惟一补给来源;盆地平原地下水和地表水构成一个统一的水资源系统、独立的水文单元和完整的水生态体系。充分了解干旱区降水—地表水—地下水资源链的特征,正确认识干旱区“三水”转化自然规律,合理利用“三水”,对该区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西北干旱区 地下水资源 特征 三水转化 地区分布 水生态体系 水循环系统
下载PDF
地下水渗流对巷道围岩稳定性影响的理论解 被引量:69
4
作者 荣传新 程桦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41-744,共4页
将巷道围岩视为多孔介质,考虑地下水渗流作用的影响,应用弹塑性损伤力学理论,导出了巷道围岩的应力分布规律以及巷道损伤区半径与孔隙水压力之间的关系;并根据极值点失稳理论,提出了巷道围岩稳定条件,给出了渗流作用下巷道围岩稳定的孔... 将巷道围岩视为多孔介质,考虑地下水渗流作用的影响,应用弹塑性损伤力学理论,导出了巷道围岩的应力分布规律以及巷道损伤区半径与孔隙水压力之间的关系;并根据极值点失稳理论,提出了巷道围岩稳定条件,给出了渗流作用下巷道围岩稳定的孔隙水压力的临界值。当巷道围岩中的孔隙水压力接近临界值时,巷道围岩处于非稳定平衡态,此时如受到轻微的扰动,巷道围岩将因失稳而坍塌,从而发生突水事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渗流 巷道围岩 稳定性 孔隙水压力 弹塑性
下载PDF
集对分析法在地下水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74
5
作者 邱林 唐红强 +1 位作者 陈海涛 徐亮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15,共3页
同一级别不同地区的地下水水质会因评价指标数值的差异而有所差别,将集对分析法运用到地下水水质评价中,可以先通过计算评价样本与评价指标之间的联系度对样本作初步的排序,再对样本作进一步的同一、差异、对立的集对分析以判断出评价... 同一级别不同地区的地下水水质会因评价指标数值的差异而有所差别,将集对分析法运用到地下水水质评价中,可以先通过计算评价样本与评价指标之间的联系度对样本作初步的排序,再对样本作进一步的同一、差异、对立的集对分析以判断出评价样本的等级。研究结果表明:评价结果与采用其他评价方法时基本一致,且集对分析法简便、实用,计算结果客观、稳定,是一种有效的水质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对分析法 地下水 水质评价
下载PDF
地下水与土壤盐渍化关系的动态模拟 被引量:46
6
作者 陈亚新 史海滨 田存旺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77-83,35,共8页
在大气-土壤-地下水连续系统(ASGC)中,本文将土壤水-地下水部分用动力学理论和数值模拟技术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地下水与土壤盐渍化关系,并进行了动态模拟.在完成土壤水盐数据自动采集系统研制、水盐运动参数测定、数学模型... 在大气-土壤-地下水连续系统(ASGC)中,本文将土壤水-地下水部分用动力学理论和数值模拟技术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地下水与土壤盐渍化关系,并进行了动态模拟.在完成土壤水盐数据自动采集系统研制、水盐运动参数测定、数学模型建模识别、数值计算方法选择评价4项基础研究后,针对干旱区的一个大型灌区土壤-水环境中溶质迁移动态进行了系统模拟,获得复杂环境条件下多因子、多处理组合模式化的图谱,有助地下水与土壤盐渍化定量关系深入揭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土壤盐渍化 动态模拟 盐渍化
下载PDF
地方震及近震地下水同震震后效应研究 被引量:65
7
作者 付虹 刘丽芳 +1 位作者 王世芹 万登堡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5-66,共12页
同震效应、震后效应是地下水异常变化的显著特征。通过多年预报研究、实践,依据1982年以来的观测资料,分析同震效应、震后效应的机理、特征,提出震后效应的单井、密集、条带、迁移等空间分布,可对老震区余震、外围区及井位附近牵动性后... 同震效应、震后效应是地下水异常变化的显著特征。通过多年预报研究、实践,依据1982年以来的观测资料,分析同震效应、震后效应的机理、特征,提出震后效应的单井、密集、条带、迁移等空间分布,可对老震区余震、外围区及井位附近牵动性后继地震地点预报有指示意义,亦可对中期、短期预报及后继地震震型判定提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同震效应 震后效应 地震预报
下载PDF
基于指标体系的地下水环境承载力评价 被引量:46
8
作者 张文国 杨志峰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41-544,共4页
在分析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及模型研究的基础上 ,对地下水环境承载力问题进行了探讨 ,并提出了相应的指标与模型 ,通过实例对两个模型进行了进一步阐释 .结果表明 ,模糊优选模型较系统学模型更能反映问题的实质 ,结果亦更具说服力 .
关键词 评价 地下水 环境承载力 指标体系 模型
下载PDF
沙漠-绿洲过渡带四种多年生植物水分关系特征 被引量:49
9
作者 李向义 张希明 +3 位作者 何兴元 曾凡江 Andrea FOETZKI Frank M THOMAS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164-1171,共8页
沙漠 -绿洲过渡带地区植被的可持续性在防止绿洲沙漠化的过程中非常重要。对过渡带主要植物种骆驼刺 (Alhagisparsifolia Shap)、多枝柽柳 (Tamarix ramosissima L ebed.)、胡杨 (Populus euphratica Oliv.)和头状沙拐枣 (Calligonum ca... 沙漠 -绿洲过渡带地区植被的可持续性在防止绿洲沙漠化的过程中非常重要。对过渡带主要植物种骆驼刺 (Alhagisparsifolia Shap)、多枝柽柳 (Tamarix ramosissima L ebed.)、胡杨 (Populus euphratica Oliv.)和头状沙拐枣 (Calligonum caput-medusae Schrenk.)水分关系的研究表明 :4种植物的水分恢复状况良好 ,清晨水势一直较高 ,水分亏缺并不严重。渗透势和正午水势的降低幅度不大 ,变化比较平稳 ,更像是一种生长过程中的结果 ,植物的水分胁迫状况并不明显。 4种植物的水势和渗透势都高于典型的荒漠植物 ,属于中生植物的范围。水分参数的变化显示在同样的环境节律下 ,四种植物在水分生理的变化特征上有一致性。一直很高的 RWCp 值表明植物不能适应剧烈的水分损失和较低的水分含量 ,植物需要稳定充足的水分供应来适应塔克拉玛干极端气候条件下的生长环境。植物对环境胁迫也有各自不同的生理适应特点 ,胡杨的ΔΠ值大 ,能忍受较多的水分损失维持气孔的开放 ;骆驼刺的Ψp 值最高 ,水分亏缺的平衡与恢复效果明显 ;C4 植物头状沙拐枣能维持较高的水势和渗透势 ,而盐土植物多枝柽柳能忍受水势的很大降低。夏季一次性灌溉对骆驼刺、多枝柽柳和胡杨水分状况的改善基本没有影响 ,对头状沙拐枣有一定的帮助。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关系 干旱胁迫 灌溉效果 地下水 塔克拉玛干沙漠
下载PDF
生物固锰除锰机理与生物除铁除锰技术 被引量:42
10
作者 杨宏 李冬 +2 位作者 张杰 陈立学 赵英丽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5,共5页
 在pH中性条件下生物接触滤层中Mn2+的氧化是生物氧化,滤层中以除锰菌为核心的生物群系的平衡与稳定是除锰活性的基础。生物滤层不但可以同时氧化去除Fe2+、Mn2+,而且对进入滤层前已氧化成Fe3+的微细颗粒也有良好的截留作用。以此生物...  在pH中性条件下生物接触滤层中Mn2+的氧化是生物氧化,滤层中以除锰菌为核心的生物群系的平衡与稳定是除锰活性的基础。生物滤层不但可以同时氧化去除Fe2+、Mn2+,而且对进入滤层前已氧化成Fe3+的微细颗粒也有良好的截留作用。以此生物固锰除锰机制为基础开发了弱曝气、一级过滤的生物除铁除锰简缩流程,确定了相应的设计与运行参数并指导了沈阳市开发区生物除铁除锰水厂的设计与运行。投产一年多来出水水质良好,总铁为痕量,锰<0.05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生物固锰除锰 铁锰同时去除 生物滤池
下载PDF
碳同位素和水化学在示踪贵阳地下水碳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污染中的应用 被引量:51
11
作者 李思亮 刘丛强 +2 位作者 陶发祥 郎赟超 韩贵琳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65-170,共6页
地下水污染影响碳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碳的演化也能够反映地下水的污染状况。对贵阳城区地下水的水化学、溶解无机碳含量及其碳同位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水化学以SO4·HCO3-Ca·Mg型和HCO3-Ca·Mg型为主,化学组... 地下水污染影响碳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碳的演化也能够反映地下水的污染状况。对贵阳城区地下水的水化学、溶解无机碳含量及其碳同位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水化学以SO4·HCO3-Ca·Mg型和HCO3-Ca·Mg型为主,化学组分分析结果表明,水化学特征主要受岩性控制。地下水中溶解无机碳表现形式主要为HCO-3,丰水期由于稀释作用其含量减少。而丰水期δ13CDIC较枯水期偏负,生物成因无机碳占比重大。结合碳同位素和NO-3等人为活动输入物质的负相关性尝试对城区地下水污染分区,结论为贵阳市区中部、东北部以及西郊农业区地下水受污染较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化学 溶解无机碳 地下水 污染 贵州
下载PDF
基于遥感影像的荒漠化矿区土壤含水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0
12
作者 卞正富 雷少刚 +1 位作者 常鲁群 张日晨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20-525,共6页
利用野外监测和TM遥感影像数据,建立了基于热惯量的计算土壤含水率的遥感信息模型.野外监测样点平均值表明采空区与非采空区上方土壤含水率差异大,遥感反演的面域平均值则显示两者差异较小.分析了影响土壤含水率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土... 利用野外监测和TM遥感影像数据,建立了基于热惯量的计算土壤含水率的遥感信息模型.野外监测样点平均值表明采空区与非采空区上方土壤含水率差异大,遥感反演的面域平均值则显示两者差异较小.分析了影响土壤含水率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土壤含水率随高程的增大而降低;采矿导致土壤渗透系数发生变化,采空区上方垂直入渗能力增强,改变了潜水补给条件和土壤表面蒸发能力,进而影响土壤含水率;考虑毛细水上升高度和植物根系所及的深度,当采前地下水埋深较小而植物根的垂直深度较大时,采矿引起的水位下降必将影响植物利用潜水;当采前地下水位埋深较大而地表植被为浅根植物时,则不会影响,而采矿引起的地表裂缝则增加了地表土壤蒸发,地表拉伸变形容易拉断植物根系,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TM影像 干旱矿区 土壤含水率 开采沉陷 潜水位
下载PDF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地下水中挥发性有机物 被引量:51
13
作者 胡璟珂 沈加林 马健生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81-283,287,共4页
应用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地下水中54种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含量。选定在40℃条件下吹扫捕集11min,取样品溶液10mL于吹扫瓶中,利用PTA3000型吹扫捕集器直接进样,经DB-5MS毛细管色谱柱分离,电子轰击电离(EI... 应用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地下水中54种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含量。选定在40℃条件下吹扫捕集11min,取样品溶液10mL于吹扫瓶中,利用PTA3000型吹扫捕集器直接进样,经DB-5MS毛细管色谱柱分离,电子轰击电离(EI)全扫描检测,选用特征离子,以内标法进行定量测定;54种VOC’S样品加标回收率在83.2%-115.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0.85%-3.88%之间,方法的检出限范围在0.03-0.12μg·L-1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译质谱联用 吹扫捕集 挥发性有机物 地下水
下载PDF
煤矸石山对地下水环境质量影响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38
14
作者 刘志斌 范军富 丛鑫 《露天采煤技术》 2002年第2期6-8,12,共4页
在对于家沟地区地下水的各种污染源和污染途径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地下水水质分析以及煤矸石的淋溶实验和浸出实验,获得了大量真实可靠的数据,再综合分析研究得出了煤矸石山溢流水中的盐类是造成于家沟地区地下水污染的... 在对于家沟地区地下水的各种污染源和污染途径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地下水水质分析以及煤矸石的淋溶实验和浸出实验,获得了大量真实可靠的数据,再综合分析研究得出了煤矸石山溢流水中的盐类是造成于家沟地区地下水污染的主要原因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淋溶实验 环境质量 地下水 水质分析 浸出实验
下载PDF
陆面水文过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49
15
作者 林朝晖 刘辉志 +2 位作者 谢正辉 王爱慧 刘少锋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935-949,共15页
本文回顾了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在陆面水文过程的观测、模式发展以及陆气相互作用研究等方面所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首先概述了近年来在中国区域所开展的陆气相互作用野外观测试验,通过资料分析揭示了国际上现有陆面模式对干... 本文回顾了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在陆面水文过程的观测、模式发展以及陆气相互作用研究等方面所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首先概述了近年来在中国区域所开展的陆气相互作用野外观测试验,通过资料分析揭示了国际上现有陆面模式对干旱/半干旱地区陆气相互作用模拟的偏差,指出典型干旱/半干旱区陆面过程参数修正的必要性;随后重点描述了陆面过程模式中积雪覆盖度和冻土参数化方案的发展,中国区域土壤湿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区域气候的影响,以及中国区域大尺度水文模式的研制和应用等;最后给出了陆面水文过程研究的趋势和发展方向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面过程 水文模式 陆气相互作用 土壤湿度 地下水
下载PDF
北方设施蔬菜种植区地下水硝酸盐来源分析——以山东省惠民县为例 被引量:47
16
作者 张丽娟 巨晓棠 +1 位作者 刘辰琛 寇长林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4427-4436,共10页
【目的】以华北平原典型集约化设施蔬菜种植区山东省惠民县为研究对象,分析浅层地下水硝酸盐的含量状况并追溯其来源。【方法】多点采集设施蔬菜种植区土壤、肥料及地下水样品,利用稳定性同位素技术识别地下水氮污染的可能来源。【结果... 【目的】以华北平原典型集约化设施蔬菜种植区山东省惠民县为研究对象,分析浅层地下水硝酸盐的含量状况并追溯其来源。【方法】多点采集设施蔬菜种植区土壤、肥料及地下水样品,利用稳定性同位素技术识别地下水氮污染的可能来源。【结果】结果表明,蔬菜大棚区浅层地下水硝态氮含量为25.3—279.6mg·L-1,平均为121.6mg·L-1,87%的样品硝态氮含量超过50mg·L-1;较集中分布在50—70mg·L-1和170—190mg·L-1区间,含量最高的点位超标高达27倍;5种蔬菜大棚地下水硝态氮的含量依次为:黄瓜>芹菜-辣椒和辣椒>芹菜-黄瓜和芹菜-番茄。研究区域内土壤的δ15N值在1.96‰—7.38‰之间,化肥(尿素、复混肥等)在0.2‰—0.6‰之间,动物粪便(农家肥、厩肥)在7.3‰—16.87‰之间;地下水样的δ15N值变化在-0.01‰—15.91‰之间,平均为6.75‰±3.15‰,随NO3--N含量减少地下水δ15N值未呈现增加趋势,该研究区域内地下水反硝化作用较弱。【结论】蔬菜棚区内浅层地下水硝态氮污染十分严重,受人为因素干扰很大;硝酸盐主要来源为土壤有机氮,其次为动物粪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约化 山东惠民 地下水 硝酸盐 δ15N
下载PDF
应用DRASTIC模型评价西湖流域地下水污染风险 被引量:25
17
作者 董亮 朱荫湄 +1 位作者 胡勤海 小仓纪雄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2期217-220,共4页
以地理信息系统 (BlacklandGRASS软件 )为基础平台 ,建立了西湖流域基础和专题数据库 ;结合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专业模型 (DRASTIC模型 ) ,计算出流域内地下水污染风险图 .对照流域的土地利用现状 ,提出流域内的污染优先控制区 .研究表... 以地理信息系统 (BlacklandGRASS软件 )为基础平台 ,建立了西湖流域基础和专题数据库 ;结合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专业模型 (DRASTIC模型 ) ,计算出流域内地下水污染风险图 .对照流域的土地利用现状 ,提出流域内的污染优先控制区 .研究表明 ,地下水污染高风险区中 ,居民区占了 14 7%.在流域地下水污染防治中 ,建议首先对优先污染控制区内的居民区进行生活污水截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污染风险 DRASTIC模型 地理信息系统 评价 西湖流域
下载PDF
黄土-泥岩接触面滑坡的特征与成因 被引量:39
18
作者 吴玮江 宿星 +3 位作者 刘伟 魏万鸿 冯乐涛 杨涛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67-1175,共9页
黄土-泥岩接触面滑坡是黄土沿下伏泥岩等接触面滑动的黄土滑坡,是黄土高原广泛分布的主要黄土滑坡类型之一.黄土-泥岩接触面滑坡发育的黄土斜坡一般为坡度10°~20°的地势低洼部位.上部黄土、下部泥质岩的"双层异质"斜坡结构... 黄土-泥岩接触面滑坡是黄土沿下伏泥岩等接触面滑动的黄土滑坡,是黄土高原广泛分布的主要黄土滑坡类型之一.黄土-泥岩接触面滑坡发育的黄土斜坡一般为坡度10°~20°的地势低洼部位.上部黄土、下部泥质岩的"双层异质"斜坡结构,倾向坡外的接触面构成的软弱结构面,是黄土-泥岩接触面滑坡发育的地质基础.地下水作用是黄土-泥岩接触面滑坡的重要引发因素.斜坡上部黄土的渗透性较好,且垂直节理和落水洞发育,有利于降水入渗,而下部泥质岩的渗透性差,地下水易在接触面及其低洼部位汇集,使黄土底部接触面一带岩土长期处于过湿软塑-饱和状态,成为滑坡发育的软弱结构面.黄土-泥岩接触面滑坡具有滑动速度低、滑动距离短,滑体稳定性差、易复活滑动等活动特征.受斜坡地质结构和水文地质条件的控制,黄土-泥岩接触面滑坡变形破坏的地质力学模式为滑移-拉裂型或塑流-拉裂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泥岩接触面滑坡 接触面 地下水 复活滑动 特征 成因
下载PDF
活化过硫酸盐氧化地下水中苯酚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9
19
作者 刘佳露 卢伟 +4 位作者 张凤君 苏小四 朱永娟 李仁声 吕聪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677-2681,共5页
以柠檬酸(CA)络合亚铁离子CA-Fe(II)为活化剂,活化过硫酸盐(S2O82-,PS)产生强氧化剂硫酸根自由基(SO4·-),进而催化氧化苯酚.从CA/Fe(II)物质的量比、Fe(II)浓度、过硫酸盐(PS)投加量和苯酚初始浓度4个因素来考察络合亚铁离子活化... 以柠檬酸(CA)络合亚铁离子CA-Fe(II)为活化剂,活化过硫酸盐(S2O82-,PS)产生强氧化剂硫酸根自由基(SO4·-),进而催化氧化苯酚.从CA/Fe(II)物质的量比、Fe(II)浓度、过硫酸盐(PS)投加量和苯酚初始浓度4个因素来考察络合亚铁离子活化过硫酸盐氧化去除苯酚的动力学.结果表明,随着PS投加量的增加,苯酚的去除率随之提高;但随着苯酚初始浓度的增加,去除率逐渐降低;CA/Fe(II)物质的量比为1/5时,能够保持水溶液中足量的亚铁离子,有利于苯酚的氧化去除;当PS/CA/Fe(II)/苯酚物质的量比为100/10/50/1时,苯酚的去除率最高,反应15min后去除率达到98%,此时,苯酚的氧化反应速率k也达到最高值0.430min-1.活化过硫酸盐氧化去除苯酚的过程基本符合准一级动力学,在CA/Fe(II)/苯酚物质的量比为10/50/1条件下,苯酚氧化反应速率与过硫酸盐投加量呈线性正相关(R2=0.9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根自由基 络合亚铁离子活化 苯酚 地下水 反应速率
下载PDF
某高速公路山体边坡变形监测与分析 被引量:33
20
作者 陈强 韩军 艾凯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99-302,共4页
中西部高速公路建设遇有大量的岩石边坡稳定问题。对某高速公路山体边坡的监测成果表明,该山体边坡分别存在着深层和浅层滑动变形区域,分析发生变形的主要原因是山体地下水位升降的影响。因此,建议该高速公路山体边坡的稳定措施,应以防... 中西部高速公路建设遇有大量的岩石边坡稳定问题。对某高速公路山体边坡的监测成果表明,该山体边坡分别存在着深层和浅层滑动变形区域,分析发生变形的主要原因是山体地下水位升降的影响。因此,建议该高速公路山体边坡的稳定措施,应以防、排水工程措施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 山体边坡 变形监测 工程地质 裂缝 地下水 边坡稳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