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97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solation and initial characterization of GW5, a major QTL associated with rice grain width and weight 被引量:257
1
作者 Jianfeng Weng Suhai Gu +11 位作者 Xiangyuan Wan He Gao Tao Guo Ning Su Cailin Lei Xin Zhang Zhijun Cheng Xiuping Guo Jiulin Wang Ling Jiang Huqu Zhai Jianmin Wan 《Cell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12期1199-1209,共11页
Grain weight is a major determinant of crop grain yield and is controlled by naturally occurring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QTLs). We earlier identified a major QTL that controls rice grain width and weight, GW5, whic... Grain weight is a major determinant of crop grain yield and is controlled by naturally occurring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QTLs). We earlier identified a major QTL that controls rice grain width and weight, GW5, which was mapped to a recombination hotspot on rice chromosome 5. To gain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how GW5 controls rice grain width, we conducted fine mapping of this locus and uncovered a 1 212-bp deletion associated with the increased grain width in the rice cultivar Asominori, in comparison with the slender grain rice IR24. In addition, genotyping analyses of 46 rice cultivars revealed that this deletion is highly correlated with the grain-width phenotype, suggesting that the GW5 deletion might have been selected during rice domestication. GW5 encodes a novel nuclear protein of 144 amino acids that is localized to the nucleus. Furthermore, we show that GW5 physically interacts with polyubiquitin in a yeast two-hybrid assay. Together,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GW5 represents a major QTL underlying rice width and weight, and that it likely acts in the ubiquitin-proteasome pathway to regulate cell division during seed development. This study provides novel insights into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controlling rice grain development and suggests that GW5 could serve as a potential tool for high-yield breeding of cro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W5 QTL grain width and weight DOMESTICATION POLYUBIQUITIN rice (Oryza sativa L.)
下载PDF
我国玉米机械粒收质量影响因素及粒收技术的发展方向 被引量:204
2
作者 李少昆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3期265-272,共8页
籽粒田间机械直接收获是我国玉米机械收获和实现全程机械化的关键环节,是今后我国玉米生产转变方式的方向。本文对国内外玉米机械粒收技术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和分析认为:(1)破碎率偏高是当前我国玉米机械粒收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2)收获... 籽粒田间机械直接收获是我国玉米机械收获和实现全程机械化的关键环节,是今后我国玉米生产转变方式的方向。本文对国内外玉米机械粒收技术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和分析认为:(1)破碎率偏高是当前我国玉米机械粒收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2)收获时籽粒水分含量是影响玉米机械粒收质量、安全贮藏和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经济性状;(3)玉米机械粒收技术的推广受品种遗传因素、生态气象因素与栽培措施、收获机械及其作业质量、收获时期、烘干收储等多因素影响,不同产区各种因素影响的程度不同;(4)筛选早熟、适合机械粒收品种,研发推广破碎率和损失率低的收获机械,选择最佳收获期收获,建立烘干存贮设施,构建配套收储模式,是未来我国玉米机械粒收技术发展的重点。由此本文构建了玉米机械粒收栽培新理念:通过选用早熟、脱水快的品种,以生育期换水分,实现籽粒田间直接收获、降低烘干成本,提高效益;通过增密种植,以密度换产量,降低熟期缩短对产量的影响;将增密种植、高质量群体调控为核心的高产栽培与以机械粒收技术为核心的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相融合,实现玉米高产高效协同发展,提高玉米生产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籽粒 机械收获 质量 影响因素 粒收技术 对策
下载PDF
中国基于人粮关系的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从分县到全国 被引量:175
3
作者 封志明 杨艳昭 张晶 《自然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65-875,共11页
论文以人粮关系为基础,构建了土地资源承载指数(LCCI)模型,从全国、分省、分县3个空间尺度定量评价了1949~2005年中国土地资源承载力演变的时空格局,并以2005年为代表年份,分类讨论了中国264个牧区(半牧区)县、663个城市地区和... 论文以人粮关系为基础,构建了土地资源承载指数(LCCI)模型,从全国、分省、分县3个空间尺度定量评价了1949~2005年中国土地资源承载力演变的时空格局,并以2005年为代表年份,分类讨论了中国264个牧区(半牧区)县、663个城市地区和592个贫困县(区)的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结果表明:①1949~2005年,中国土地资源承载力逐步增强,人粮关系趋于均衡;②1980~2005年,中国粮食盈余省份增多,人口超载省份减少,人粮关系趋下改善;③1980~2005年,中国粮食盈余县域在增加,人口超载县域在减少,人粮关系总体趋于平衡;中国分县土地资源承载力格局基本稳定,粮食主产区的空间集聚效应越来越明显,对区域乃至全国的人粮平衡作用日益突出;④草地畜牧业大大提高了中国牧区、半牧区的土地资源承载力,受人口集聚效应影响的城市地区以人口超载、粮食调入为主要特征,中国贫困地区2/3以上的县域仍处于人口超载或临界超载状态,人粮矛盾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 粮食 土地资源承载力 土地资源承载指数 中国
原文传递
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化肥增产效应与肥料利用效率 被引量:154
4
作者 闫湘 金继运 梁鸣早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67-1077,共11页
总结了我国19个省13 667个地块施肥调查结果和22个省的32个养分监测村田间试验结果,分析研究了我国三大粮食作物化肥施用状况、增产率和化肥利用效率。结果表明,水稻、小麦和玉米施肥量分别为294.8、263.6和269.6 kg/hm2,氮肥增产率分别... 总结了我国19个省13 667个地块施肥调查结果和22个省的32个养分监测村田间试验结果,分析研究了我国三大粮食作物化肥施用状况、增产率和化肥利用效率。结果表明,水稻、小麦和玉米施肥量分别为294.8、263.6和269.6 kg/hm2,氮肥增产率分别为28.4%、30.9%和26.4%,磷肥增产率为9.2%、14.3%和12.2%,钾肥增产率为11.1%、7.1%和11.0%;氮肥利用率分别为27.3%、38.2%和31.0%,磷肥利用率为13.0%、16.9%和15.3%,钾肥利用率为28.1%、25.6%和30.5%;氮肥农学效率分别为11.3、11.1和10.1 kg/kg,磷肥农学效率为9.1、7.9和9.8 kg/kg,钾肥农学效率为7.2、5.6、8.1 kg/kg。按当时的农业生产条件和产量水平,氮肥过量施用约占25%~40%,施用不足占10%~25%。我国谷物氮肥利用率低于同期世界平均水平20%~30%左右,氮肥农学效率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均低10%左右。中国粮食生产高投入并没有实现高利用效率,化肥减量增效是施肥调控政策的首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料利用效率 增产率 施肥量 粮食作物
下载PDF
灌溉条件对小麦籽粒蛋白质组分积累及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24
5
作者 许振柱 于振文 +1 位作者 王东 张永丽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82-687,共6页
利用防雨池栽方式研究土壤水分对 2个品质类型品种蛋白质积累及品质影响。结果表明 ,籽粒灌浆过程中蛋白质含量的动态变化呈“V”字型曲线。花后 7d和 14d均以水分亏缺严重处理最高 ,但至花后 35d ,济南 17以水分亏缺最严重的最低 ,鲁麦... 利用防雨池栽方式研究土壤水分对 2个品质类型品种蛋白质积累及品质影响。结果表明 ,籽粒灌浆过程中蛋白质含量的动态变化呈“V”字型曲线。花后 7d和 14d均以水分亏缺严重处理最高 ,但至花后 35d ,济南 17以水分亏缺最严重的最低 ,鲁麦 2 1则以该处理最高。干旱能促进清蛋白和球蛋白含量在灌浆初期的积累 ,但至灌浆末期转为降低。土壤水分亏缺严重或过多均不利于贮藏蛋白的积累。籽粒中谷蛋白大聚合体 (GMP)含量在开花 7d后随着灌浆进程而增加 ,花后 14d土壤水分亏缺有促进积累的作用 ,而后 ,土壤水分严重亏缺或过多均不利于形成较多的GMP。适宜的灌水处理有利于籽粒积累较多的贮藏蛋白和GMP ,从而改善品质。严重水分亏缺降低籽粒容重、面筋含量、沉降值、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和评价值 ,但一定程度土壤水分亏缺反而促其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条件 小麦 籽粒 蛋白质 组分积累 品质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中国粮食生产潜力和化肥增产效率的区域分异 被引量:107
6
作者 曾希柏 陈同斌 +1 位作者 林忠辉 胡清秀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39-546,共8页
根据我国各地区1990~1998年化肥施用量和作物产量,以粮食作物为主要研究对象,从不同年份单位播种面积的粮食产量和肥料施用量变化,求出相应的单位播种面积可能达到的粮食生产潜力,并以此为基础计算出该地区单位播种面积的粮食的增产潜... 根据我国各地区1990~1998年化肥施用量和作物产量,以粮食作物为主要研究对象,从不同年份单位播种面积的粮食产量和肥料施用量变化,求出相应的单位播种面积可能达到的粮食生产潜力,并以此为基础计算出该地区单位播种面积的粮食的增产潜力。研究表明:我国粮食单产大多在3500~5250kg/hm2范围,粮食单产增产潜力一般在300~600kg/hm2左右,增施化肥的增产效果一般在5~10kg/kg(粮食/化肥)范围,但是各地区的差异较大。对不同地区的比较研究表明:我国粮食单产(5372kg/hm2)和生产潜力(7462kg/hm2)均东部地区(高施肥水平)最高;中部地区(中等施肥水平)的粮食单产和生产潜力居中,分别为4940kg/hm2和7216kg/hm2;西部地区(低施肥水平)的粮食单产和生产潜力最低,分别为3844kg/hm2和5470kg/hm2。按播种面积计算,粮食单产的增产潜力以西部地区最高,平均达948kg/hm2;东部地区局中,平均为754kg/hm2,中部地区则相应较低,为714kg/hm2。化肥增产效率(增施单位化肥的粮食增产量)以西部地区最高,达9.41kg/kg(粮食/化肥);中部地区居中,为7.17kg/kg(粮食/化肥);而东部地区最低,为-11.1kg/kg(粮食/化肥)。从全国来看,东部地区虽然粮食生产潜力大,但是增产潜力很小,由于施肥量较大,增施化肥的增产效果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肥 粮食生产潜力 GIS 中国 地理信息系统
下载PDF
景观指数的粒度变化效应 被引量:83
7
作者 赵文武 傅伯杰 陈利顶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26-333,共8页
本文以延河流域的 1∶2 5 0 0 0 0和 1∶5 0 0 0 0 0土地利用图为对象 ,以景观格局分析程序Fragstats 3.3为分析工具 ,探讨了不同比例尺条件下景观指数随粒度增加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随着粒度值由 2 5m到 40 0m的逐渐增加 ,除斑... 本文以延河流域的 1∶2 5 0 0 0 0和 1∶5 0 0 0 0 0土地利用图为对象 ,以景观格局分析程序Fragstats 3.3为分析工具 ,探讨了不同比例尺条件下景观指数随粒度增加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随着粒度值由 2 5m到 40 0m的逐渐增加 ,除斑块丰富度外的景观指数均具有明显的尺度效应 ,其中聚集度和集合度没有尺度转折点 ,其他指数具有明显或不明显的尺度转折点。对比分析 1∶2 5 0 0 0 0和 1∶5 0 0 0 0 0土地利用格局指数的计算结果可以发现 :1 )尺度转折点不是一个值 ,而是一个相对较小的区间 ;2 )尺度转折点与研究图件的比例尺有关 ,比例尺越大 ,所发生的第一次尺度转折点的粒度就越小 ;3)第一尺度域是选择适宜粒度的较好取值范围。对延河流域 1∶2 5 0 0 0 0土地利用图进行景观指数计算的适宜粒度范围是 70~ 90m ,1∶5 0 0 0 0 0土地利用图的适宜粒度范围是 90~ 1 2 0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指数 粒度变化效应 延河流域 土地利用图 尺度转折点 景观格局 GIS 地理信息系统
下载PDF
春小麦籽粒灌浆过程中淀粉和蛋白质积累规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6
8
作者 刘晓冰 李文雄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736-740,共5页
利用蛋白质含量和产量各异的3个春小麦品种,Roblin、东农7742和新克旱9号,研究了灌浆过程中可溶性糖、淀粉和蛋白质积累规律,结果表明:籽粒灌浆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由开花14天开始逐渐减少,成熟期达最低值,品种间的差异仅表现在14天和20... 利用蛋白质含量和产量各异的3个春小麦品种,Roblin、东农7742和新克旱9号,研究了灌浆过程中可溶性糖、淀粉和蛋白质积累规律,结果表明:籽粒灌浆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由开花14天开始逐渐减少,成熟期达最低值,品种间的差异仅表现在14天和20天两个时期:淀粉积累动态与可溶性糖变化规律相反,随灌浆成熟而逐渐增加,品种间差异达显著水平;蛋白质积累动态年际间稍有差异,总的趋势是随灌浆成熟而逐渐增加,开花后14天可溶性糖含量与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有关,蛋白质含量与可溶性糖含量关系更为密切。成熟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呈负相关。高蛋白品种在灌浆初期就表现出较高的积累合成蛋白质能力,而高淀粉含量品种同样在灌浆初期就表现出较高的淀粉含量,高产高蛋白品种介于两者之间。从生理角度分析,培育或通过田间管理达到高产优质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籽粒 淀粉 蛋白质 基因型
下载PDF
REVIEW 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MAGNESIUM ALLOYS 被引量:99
9
作者 Z. Yang J.P. Li +2 位作者 J.X. Zhang G.W. Lorimer J. Robson 《Acta Metallurgica Sinica(English Letters)》 SCIE EI CAS CSCD 2008年第5期313-328,共16页
The curren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magnesium alloys is summarized. Several aspects of magnesium alloys are described: cast Mg alloy, wrought Mg alloy, and novel processing. The subjects are discussed individuall... The curren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magnesium alloys is summarized. Several aspects of magnesium alloys are described: cast Mg alloy, wrought Mg alloy, and novel processing. The subjects are discussed individually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further study are listed in the final s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nesium alloys Novel processing grain refined
下载PDF
中国粮食生产发展特征及土地资源承载力空间格局现状 被引量:99
10
作者 刘东 封志明 +1 位作者 杨艳昭 游珍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6,F0004,共7页
首先分析了1949-2008年中国粮食生产发展过程特点,随后以粮食为判据,基于人口与粮食关系,建立土地资源承载力模型和土地资源承载指数模型,从分县尺度对中国土地资源承载力空间格局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49-2008年中国粮食生产呈... 首先分析了1949-2008年中国粮食生产发展过程特点,随后以粮食为判据,基于人口与粮食关系,建立土地资源承载力模型和土地资源承载指数模型,从分县尺度对中国土地资源承载力空间格局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49-2008年中国粮食生产呈台阶式上升特征,且伴随周期性波动,具有明显的不稳定性;人口增幅小于粮食产量增幅,人均粮食占有量从建国初期的不足209kg,增长至21世纪初期的400kg,呈稳步提升态势;2007年我国分县土地资源承载力主要以人口超载、粮食短缺为主要特征。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河西走廊、河套地区及四川盆地等主要粮食生产区表现为粮食盈余,而人口压力较大的东南沿海以及粮食生产水平较低的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则表现为人口超载。国家尺度上,中国粮食尚处于盈余状态,因此粮食短缺地区需通过贸易、调配来满足超载人口的粮食需求。东、中部城市密集地区人粮关系尤为紧张,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这些地区人粮矛盾会进一步加剧,粮食贸易和调配趋势也会越来越明显。该研究可为国家粮食安全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 生产 中国 土地资源承载力 人口 空间格局
下载PDF
北方冬麦区小麦品种籽粒主要矿物质元素含量分布及其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92
11
作者 张勇 王德森 +1 位作者 张艳 何中虎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871-1876,共6页
【目的】小麦品种籽粒铁和锌等微量营养元素含量研究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来自北京、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和陕西等6省区240个小麦品种和高代品系于1997~1998年度种植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农场试验田,收获后... 【目的】小麦品种籽粒铁和锌等微量营养元素含量研究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来自北京、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和陕西等6省区240个小麦品种和高代品系于1997~1998年度种植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农场试验田,收获后分析籽粒中包括铁、锌、锰、铜等微量元素和钙、镁、钾、磷、硫等常量元素在内的主要矿物质元素含量。【结果】品种间各微量和常量矿物质元素含量均存在明显差异。微量元素中,铁平均含量最高,为41.9mg·kg-1;铜含量最低,为5.54mg·kg-1。常量元素中,钾平均含量最高,达4747mg·kg-1;钙含量最低,为465mg·kg-1。除镁和硫元素外,其它各元素含量变幅均较大。不同地区来源品种籽粒中的矿物质元素含量差别较大,北京和山东品种铁、锌、铜等微量元素含量较高,河北和山东品种钙、镁、磷等常量元素含量较高,河南品种大部分微量和常量元素含量都较低。籽粒中铁和锌(r=0.630)、镁与磷(r=0.571)、镁与硫(r=0.521)、锌与磷(r=0.502)、磷与硫(r=0.537)等元素含量间相关系数均较高,达0.001显著水平,表明可以同时提高小麦籽粒中铁、锌和磷等矿物质元素的含量。【结论】铁和锌等元素含量高的品种(系)间存在明显的亲源关系,说明在育种中通过选择或选用矿物质元素含量高的亲本可以提高矿物质元素的含量。并指出现阶段应进一步从中国现有小麦品种特别是各地主栽品种中筛选矿物质元素特别是铁和锌含量高的基因型,以经济有效地直接或间接利用这些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籽粒 矿物质元素 生物强化
下载PDF
中国粮食产量变化的时空格局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92
12
作者 陈秧分 李先德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1-10,共10页
基于1990-2011年分省面板数据,应用均值、标准差与区位基尼系数揭示了中国粮食产量的阶段特征与主导类型,进而利用空间面板计量经济模型探讨了中国粮食产量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粮食产量变化可分为3个阶段,主要年份各粮食主导... 基于1990-2011年分省面板数据,应用均值、标准差与区位基尼系数揭示了中国粮食产量的阶段特征与主导类型,进而利用空间面板计量经济模型探讨了中国粮食产量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粮食产量变化可分为3个阶段,主要年份各粮食主导类型包含的省份存在较大差异;土地投入的影响由强转弱,劳动力依次表现为正显著、不显著与负显著,不同类型的资本投入存在迥异的影响效应;粮食产量同时受到农业结构调整、非农产业发展等宏观背景以及空间随机误差溢出效应的影响;不同主导类型的粮食产量变化机制存在差异,体现要素边际报酬递减、规模效应、政府调控等内在规律与外在因素的综合作用。该文揭示了全国及各主导类型的粮食产量波动原因及其作用规律,有助于确定各区域粮食增产的主要制约因素与提升途径,该研究为中央制定差别化的粮食生产支持政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 模型 农业 经济 空间面板计量经济模型 产量 影响因素 中国
下载PDF
耕地面积变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分析——以江苏十三个市为例 被引量:58
13
作者 郭贯成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40-447,共8页
通过对江苏十三个市 (1978~ 1996年 )耕地面积变化和经济增长过程的分析 ,阐述了耕地面积变化量与国内生产总值变化量之间的相关性 ,并且根据耕地面积减少率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关系分析 ,将江苏十三个市划分为三种具体类型 :(1)经... 通过对江苏十三个市 (1978~ 1996年 )耕地面积变化和经济增长过程的分析 ,阐述了耕地面积变化量与国内生产总值变化量之间的相关性 ,并且根据耕地面积减少率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关系分析 ,将江苏十三个市划分为三种具体类型 :(1)经济增长超前 ,耕地减少滞后 ;(2 )经济增长滞后 ,耕地减少超前 ;(3)经济增长与耕地减少同步变化。由上述分析发现 ,耕地面积大量减少与经济过热增长阶段基本同步 ,江苏的经济增长模式仍属于资源消耗型。在江苏十三个市中 ,国内生产总值变化量与耕地面积变化量比值的差别较大 ,说明被挪作他用的那部分耕地的利用效益在各个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最后 ,提出了正确处理耕地减少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对策建议 :(1)提高耕地非农化的成本。 (2 )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3)强化耕地的法律保护。 (4)发展节地型经济增长技术。(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资源 经济发展 相关分析 粮食 江苏 面积变化
下载PDF
中国粮食宏观调控的现实状态与政策框架 被引量:82
14
作者 程国强 朱满德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8-34,共17页
现阶段乃至今后相当长的时期,我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持粮食市场稳定,面临更加复杂的形势和严峻的挑战。在新的形势下,必须在进一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千方百计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基础上,继续坚持粮食市... 现阶段乃至今后相当长的时期,我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持粮食市场稳定,面临更加复杂的形势和严峻的挑战。在新的形势下,必须在进一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千方百计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基础上,继续坚持粮食市场化改革方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统筹实施、协调运用各种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措施、粮食储备吞吐与进出口调节手段以及粮食市场管理与低收入群体保障机制,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我国粮食宏观调控的制度框架、运行机制和政策体系,进一步增强调控的针对性和灵活性,不断提高调控的科学性、预见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 粮食储备 宏观调控 市场机制
下载PDF
体膨型颗粒类堵水调剖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55
15
作者 李宇乡 刘玉章 +1 位作者 白宝君 刘戈辉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65-68,共4页
凝胶类堵水调剖剂的地下交联程度和选择性进入能力是影响堵水调剖效果的重要因素,为解决这些问题,开发研制了一种新型体膨型颗粒类堵水调剖剂,该堵水调剖剂为地面交联预聚体,具有膨胀度和粒径可控、比重接近于水、稳定性好、选择性... 凝胶类堵水调剖剂的地下交联程度和选择性进入能力是影响堵水调剖效果的重要因素,为解决这些问题,开发研制了一种新型体膨型颗粒类堵水调剖剂,该堵水调剖剂为地面交联预聚体,具有膨胀度和粒径可控、比重接近于水、稳定性好、选择性好等优点,较好地解决了常规堵水调剖剂进入地层因稀释作用而不交联的弊端;同时,通过合理选择颗粒粒径和注入压力,可使堵水调剖剂在低渗透层形成表面堵塞而顺利地进入高渗透水洗层位,从而达到堵水调剖剂选择性进入大孔道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井 凝胶 堵水 工艺 油田开发 剖面调整
下载PDF
2003-2011年中国粮食增产的贡献因素分析 被引量:73
16
作者 刘忠 黄峰 李保国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1-8,共8页
理清2003年以来中国粮食产量增加的主要贡献因子及其贡献率,对于及时调整农业政策,保持和提升粮食生产能力有重要的意义。该文利用2003-2011年中国粮食及其各构成品种(根据国家统计局,粮食作物包括稻谷、小麦、玉米、薯类、豆类和其他谷... 理清2003年以来中国粮食产量增加的主要贡献因子及其贡献率,对于及时调整农业政策,保持和提升粮食生产能力有重要的意义。该文利用2003-2011年中国粮食及其各构成品种(根据国家统计局,粮食作物包括稻谷、小麦、玉米、薯类、豆类和其他谷物)的产量和播种面积数据,采用贡献因素分解的研究方法,研究了2003年以来中国粮食增产的作物和地区贡献,以及面积、单产和种植结构调整对于粮食增产的贡献率,并对各增产主力省区和主要粮食作物的增产贡献因素进行了分析,划定了增产主导类型。结果显示:研究期粮食增产全部来自3大粮食作物,其中玉米贡献了一半以上的增产量;杂粮、豆类和薯类总产均出现下降,其播种面积则分别下降了25.7%、17.4%和8.2%。地区贡献以黑龙江和河南最为突出,累积贡献率超过1/3;累积贡献率超过90%的13个省区,除新疆外其余都是粮食主产省区。作为传统农区的四川,其粮食增产贡献率仅为1.6%,与山西、陕西和甘肃等非主产区基本相当;全国粮食增产的面积贡献率最大,达到46.3%,其次是单产贡献率(44.2%),结构调整的贡献率将近10%,其中一半以上来自豆类向稻谷和玉米的调整;稻谷、玉米和春小麦的增产为面积主导型,而冬小麦的增产为单产和面积共同作用型;除河南和安徽为单产主导型,吉林和河北为面积单产共同作用型,其他增产主力省区的增产类型均为面积主导型。综合来看,2003-2011年中国粮食增产是以面积增加主导的外延式增产方式。由于粮食消费结构和国际粮食贸易容量的限制,今后结构调整的潜力已经很小。因此,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粮食作物的单产水平是今后稳定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研究结果可为今后农业政策的调整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 作物 生产 增产 贡献因素 单产 面积 结构调整
下载PDF
低镉累积水稻品种的筛选方法研究——品种与类型 被引量:73
17
作者 徐燕玲 陈能场 +3 位作者 徐胜光 周健民 谢志宜 李志安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346-1352,共7页
选择6种水稻(Oryza sativa L.)(2种常规稻,2种两系杂交稻,2种三系杂交稻,其中均有1种为超级稻)以及上坝镉污染水稻土为材料,采用全生育期淹水和水稻抽穗后排水处理进行盆栽试验,研究了低Cd水稻品种按品种和类型筛选的可行性。结果表明,... 选择6种水稻(Oryza sativa L.)(2种常规稻,2种两系杂交稻,2种三系杂交稻,其中均有1种为超级稻)以及上坝镉污染水稻土为材料,采用全生育期淹水和水稻抽穗后排水处理进行盆栽试验,研究了低Cd水稻品种按品种和类型筛选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水稻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水稻对Cd的吸收及籽粒积累依水分管理和品种而变化,水分管理影响远远高于基因型影响。在两种水分管理中,水稻品种间精米Cd含量的排名顺序基本一致,从而表明在低污染水平土壤上,水稻对Cd的累积品种间存在一定的稳定性。而水稻类型间Cd含量没有显著差异,因此按照水稻类型来筛选是不可行的,应针对品种来筛选并对筛选出来的稳定的品种进行重点研究。抽穗后排水处理的水稻对Cd的吸收与籽粒积累十分强烈,就地消费人群的籽粒Cd暴露风险水平达到数倍于临界摄入剂量水平。因此,在Cd污染土壤中栽培必须考虑水分管理对水稻吸收Cd的影响与籽粒Cd的暴露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籽粒 品种 类型 水分管理
下载PDF
小麦开花后旗叶中蔗糖合成与籽粒中蔗糖降解 被引量:51
18
作者 潘庆民 于振文 王月福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35-240,共6页
在小麦开花后 ,旗叶中蔗糖磷酸合成酶 (SPS)活性在开花后 14d内一直维持较高水平 ,蔗糖合成酶(SS)的活性在开花后 14~ 2 8d较高 ,蔗糖的含量与SPS活性呈显著正相关。籽粒中蔗糖合成酶 (SS)在开花后 2 8d内一直维持较高的活性 ;与此相对... 在小麦开花后 ,旗叶中蔗糖磷酸合成酶 (SPS)活性在开花后 14d内一直维持较高水平 ,蔗糖合成酶(SS)的活性在开花后 14~ 2 8d较高 ,蔗糖的含量与SPS活性呈显著正相关。籽粒中蔗糖合成酶 (SS)在开花后 2 8d内一直维持较高的活性 ;与此相对应 ,籽粒蔗糖的含量在开花后 2 8d内呈明显的下降趋势。旗叶中SPS的活性与光合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开花 旗叶 蔗糖合成 籽粒 蔗糖降解
下载PDF
2003—2013年中国粮食增产格局及其贡献因素研究 被引量:67
19
作者 封志明 孙通 杨艳昭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95-907,共13页
国家粮食安全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2003—2013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十连增"乃至2015年"十二连增",世人瞩目。论文以分省为基本单元,采用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产量、单产等数据,从全国和分省两个尺度,定量分析... 国家粮食安全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2003—2013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十连增"乃至2015年"十二连增",世人瞩目。论文以分省为基本单元,采用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产量、单产等数据,从全国和分省两个尺度,定量分析了2003—2013年我国粮食增产状况及其区域差异,全面探讨了我国粮食增产的地域格局及其贡献因素。研究表明:1)全国粮食"十连增"主要得益于稻谷、小麦和玉米等三大粮食作物的增产,且由于期间其他作物的减产,三大粮食作物增产贡献率达到105.73%;2)三大粮食作物中,玉米增产最为明显,无论在增产幅度、贡献率、增产速率还是增产区域角度均高于小麦和稻谷;3)单产提升对全国粮食"十连增"的贡献大于播种面积的扩大;4)分作物而言,玉米和稻谷增产主要得益于播种面积扩大,小麦则主要是单产提升;5)从省级角度看,近10 a我国绝大多数省份粮食均出现增产,但是粮食增产的主力依然集中在传统的粮食生产大省和西北的甘肃、新疆二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 粮食增产 增产格局 贡献因素 中国
原文传递
A Rare Allele of GS2 Enhances Grain Size anc Grain Yield in Rice 被引量:68
20
作者 Jiang Hu Yuexing Wang +16 位作者 Yunxia Fang Longjun Zeng Jie Xu Haiping Yu Zhenyuan Shi Jiangjie Pan Dong Zhang Shujing Kang Li Zhu Guojun Dong Longbiao Guo Dali Zeng Guangheng Zhang Lihong Xie Guosheng Xiong Jiayang Li Qian Qian 《Molecular Plant》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10期1455-1465,共11页
Grain size determines grain weight and affects grain quality. Several major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QTLs) regulating grain size have been cloned; however,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that regulate... Grain size determines grain weight and affects grain quality. Several major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QTLs) regulating grain size have been cloned; however,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that regulates the size of rice grains remains fragmentary. Here, we report the cloning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dominant QTL, GRAIN SIZE ON CHROMOSOME 2 (GS2), which encodes Growth-Regulating Factor 4 (OsGRF4), a transcriptional regulator. GS2 localizes to the nucleus and may act as a transcription activator. A rare mutation of GS2 affecting the binding site of a microRNA, OsmiR396c, causes elevated expression of GS2/OsGRF4. The increase in GS2 expression leads to larger cells and increased numbers of cells, which thus enhances grain weight and yield. The introduction of this rare allele of GS2/OsGRF4 into rice cultivars could significantly enhance grain weight and increase grain yield, with possible applications in breeding high-yield rice varie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S2 OsGRF4 QTL grain size miR396c RIC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