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51篇文章
< 1 2 9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丹参有效部位对骨折愈合过程中胶原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2
1
作者 史炜镔 符诗聪 +2 位作者 杜宁 张凤华 张昊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69-271,共3页
观察丹参有效部位(RS9403)对骨折愈合过程中前胶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表达模式的影响,分析RS9403促进骨折愈合作用的分子机理。方法:健康成年Wistar大鼠24只,作双侧桡骨骨折模型,随机分成... 观察丹参有效部位(RS9403)对骨折愈合过程中前胶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表达模式的影响,分析RS9403促进骨折愈合作用的分子机理。方法:健康成年Wistar大鼠24只,作双侧桡骨骨折模型,随机分成RS9403组、阳性对照药三花接骨散组(三花组)和空白对照组(空白组),分别以RS9403、三花接骨散和生理盐水灌胃给药,术后3天、 1周、 2周和 4周后处死大鼠取材,采用不脱钙的大鼠骨痂组织冰冻切片进行原位杂交,观察骨痂组织中前胶原和 TGFβ1基因的表达。结果:骨折后第 3天,RS9403组与三花组的骨折端 TGFβ1 mRNA的表达明显高子空白组,并已出现血型胶原基因的表达。骨折第1周末,成纤维细胞和软骨细胞样细胞的Ⅲ型前胶原基因表达占主导,RS9403组与三花组Ⅱ、Ⅰ型前胶原与 TGFβ1基因的表达较空白组里同步增强趋势。骨折第 2周末, Ⅰ型前胶原 mRNA表达明显增加,RS9403组和三花组中肥大软骨细胞明显多于空白组,Ⅱ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呈现显著的衰落趋势。同时证实共有表型表达现象的存在,尤以RS9403组与三花组更为明显。骨折第4周末,软骨骨痂基本被骨组织替代。 RS9403组和三花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有效部位 骨折愈合 前胶原 基因表达
下载PDF
桃红四物汤合防己黄芪汤治疗胫腓骨骨折术后肿胀的疗效以及对骨折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84
2
作者 韩亚力 罗奕 曾佳学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707-1710,共4页
目的:评价桃红四物汤合防己黄芪汤治疗胫腓骨骨折早期肿胀的疗效以及对骨折愈合的影响分析。方法:胫腓骨骨折患者96例,根据Excel表格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炎、促进骨折愈合等常规处理,静脉滴注20%的甘露醇250 ... 目的:评价桃红四物汤合防己黄芪汤治疗胫腓骨骨折早期肿胀的疗效以及对骨折愈合的影响分析。方法:胫腓骨骨折患者96例,根据Excel表格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炎、促进骨折愈合等常规处理,静脉滴注20%的甘露醇250 mL,口服依托考昔片镇痛,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桃红四物汤合防己黄芪汤治疗。疗程为1周。比较两组肿胀消除效果,采用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骨痂影像学评分评估骨折愈合效果,比较两组治疗疗效。结果: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前肿胀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基线资料一致,具有可比性。治疗后3 d、7 d两组肿胀程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前后的差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BMP-2、VEGF较治疗前显著提高,TNF-α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治疗后BMP-2、VEGF显著高于对照组,TNF-α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骨痂量、骨痂密度、骨痂边缘、断端边缘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后骨痂量、骨痂密度、骨痂边缘、断端边缘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77.08%(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合防己黄芪汤可以减轻胫腓骨骨折术后肿胀,提高BMP-2、VEGF水平,减轻炎性反应,加快骨折愈合进程,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红四物汤 防己黄芪汤 术后肿胀 骨折愈合 疗效
下载PDF
骨折愈合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 被引量:51
3
作者 初同伟 王正国 +1 位作者 朱佩芳 刘大维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44-346,共3页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骨折愈合中的表达规律及其受体在骨折端血管内皮细胞内的表达类型。 方法 采用新西兰大耳白兔 35只 ,随机为术后 8、2 4、72h ,1、3、5、8周 7个时相组每组 5只 ,制作左侧桡骨中段骨折模型 ,按分...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骨折愈合中的表达规律及其受体在骨折端血管内皮细胞内的表达类型。 方法 采用新西兰大耳白兔 35只 ,随机为术后 8、2 4、72h ,1、3、5、8周 7个时相组每组 5只 ,制作左侧桡骨中段骨折模型 ,按分组于相应时相点取骨折端标本固定 ,脱钙处理后行冰冻切片 ,利用原位杂交、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VEGF及其受体在骨折端的表达情况。 结果 在伤后 8h~ 8周的骨折部位发现 ,不同时间多种组织细胞参与表达VEGFmRNA及VEGF。在伤后 8h~ 8周的骨折端血管内皮细胞内检测到VEGF的flt1受体表达 ,1~ 3周为表达的高峰期 ;骨折后 3d~ 3周检测到flk1受体的强阳性表达。 结论 VEGF及其flt1受体表达贯穿于骨折愈合的始终 ,flk1受体在伤后一定时间呈强阳性表达。由于VEGF通过与其受体的特异性结合而发挥作用 ,因此可以确定VEGF在骨折后的血管重建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受体 骨折愈合
原文传递
高龄患者非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临床研究 被引量:67
4
作者 梁雨田 唐佩福 +6 位作者 郭义柱 陶笙 张群 梁向党 韩刚 崔庚 杨明玉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6期3260-3262,共3页
目的对高龄患者非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本组86例,男35例,女51例,年龄80~98岁,平均87岁。骨折按Evans分型,ⅢA型31例,ⅢB型35例,Ⅳ型20例。多数患者伤后3天内手术。采用“oo”钢丝固... 目的对高龄患者非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本组86例,男35例,女51例,年龄80~98岁,平均87岁。骨折按Evans分型,ⅢA型31例,ⅢB型35例,Ⅳ型20例。多数患者伤后3天内手术。采用“oo”钢丝固定重建大粗隆,紧贴股骨近端骨皮质钢丝环扎固定小粗隆,股骨距部位的骨缺损用骨水泥重塑,部分病例在股骨颈截骨变粗隆间骨折为股骨颈骨折,保留股骨距。结果86例手术时间45~70rain,平均55min。73例输血,输血量400-800ml平均450ml。术后3d内下床33例;4—7d下床43例;超过8d下床8例;2例未能下床。住院13—27d,平均16.8d。2例轻度深静脉栓塞;5例精神障碍;3例菌群失调,对症处理后均逐渐好转,未影响治疗效果。住院期间死亡2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59例有随访结果,随访6~48个月,优良率达88.1%。1例出院后5个月因其他疾病死亡,无人工关节脱位、松动及晚期感染病例。结论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患者非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操作简单、创伤小,住院时间短、并发症低、死亡率低、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型术 置换 股骨骨折 骨折愈合
原文传递
带锁髓内钉和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修复股骨干骨折后骨不连的比较 被引量:62
5
作者 宋财 梁西俊 +1 位作者 刘向阳 郭学德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5期5663-5668,共6页
背景:四肢创伤骨折后可能会出现骨不连,植入物内固定是一种常用的修复方式,但不同的植入物内固定效果不同。目的:探讨不同植入物内固定在股骨干骨折后骨不连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亳州市人民医院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收治... 背景:四肢创伤骨折后可能会出现骨不连,植入物内固定是一种常用的修复方式,但不同的植入物内固定效果不同。目的:探讨不同植入物内固定在股骨干骨折后骨不连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亳州市人民医院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72例股骨干骨折后骨不连患者,按照修复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分别实施带锁髓内钉和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术中输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结论:在手术时间和切口长度方面,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的术中输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均显著大于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长于观察组,末次随访感染率显著高于观察组,经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两组治疗前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评分和Lysholm评分经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均>0.05),但治疗后末次随访观察组的两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表明与动力加压钢板相比,应用带锁髓内钉修复股骨干骨折后骨不连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固定牢固,感染率低,更加符合生理和生物力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物 骨植入物 股骨干骨折 四肢骨折 骨不连 髓内钉 动力加压钢板 骨折愈合 膝关节功能 随访研究
下载PDF
克氏针与微型钢板置入内固定修复掌指骨骨折:手部功能及不良反应随访 被引量:55
6
作者 夏晓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2741-2744,共4页
背景:克氏针置入内固定是目前临床上修复掌指骨骨折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但是其存在稳定性较差,并发症较多等劣势。目前国内研究表明,微型钢板在表面刚度、骨折断端的稳定性和骨折愈合方面优于其他几种内固定方法,其能在解剖复位的基础... 背景:克氏针置入内固定是目前临床上修复掌指骨骨折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但是其存在稳定性较差,并发症较多等劣势。目前国内研究表明,微型钢板在表面刚度、骨折断端的稳定性和骨折愈合方面优于其他几种内固定方法,其能在解剖复位的基础上牢靠固定骨质,不破坏关节面,因而能最大限度恢复手部功能。目的:对比分析克氏针与微型钢板置入内固定修复掌指骨骨折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在宜兴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接受内固定治疗的掌指骨骨折患者76例,随机分为2组,各38例。其中观察组38例(46处)采取微型钢板置入内固定;而对照组38例(50处)采用克氏针置入内固定。治疗后对手部功能进行评价,并对比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观察组手部功能优良率为91%(42/46),对照组优良率为68%(34/50),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总主动屈曲度、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147.2±89.6)°、(5.1±2.1)d和(51.4±18.3)d,而对照组为(132.4±35.3)°、(6.9±2.4)d和(65.5±23.8)d,观察组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总主动屈曲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感染、骨延迟愈合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与克氏针相比,微型钢板置入内固定修复掌指骨骨折可明显改善手部功能,缩短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且安全可靠,是临床上较佳的治疗选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骨 指骨 骨折固定术 内固定器 骨折愈合 植入物 骨植入物 掌指骨骨折 克氏针 微型钢板 内固定 疗效 不良反应
下载PDF
骨外固定技术治疗复杂骨不连与骨缺损 被引量:41
7
作者 许建中 李起鸿 +4 位作者 杨柳 王序全 李建福 周仲安 马树枝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80-282,共3页
目的 改进合并广泛软组织瘢痕、感染、骨缺损及肢体短缩骨不连的治疗。 方法 总结 1982~ 1999年采用骨外固定技术治疗 112例骨不连的体会。所有骨不连均采用半环槽式外固定器行骨断端加压固定 ,对合并骨缺损及肢体短缩的部分病例 ,... 目的 改进合并广泛软组织瘢痕、感染、骨缺损及肢体短缩骨不连的治疗。 方法 总结 1982~ 1999年采用骨外固定技术治疗 112例骨不连的体会。所有骨不连均采用半环槽式外固定器行骨断端加压固定 ,对合并骨缺损及肢体短缩的部分病例 ,根据局部是否感染、感染静止与否、及肢体短缩的幅度 ,同期或二期行干骺端截骨延长术 ,在骨不连加压固定的同时或骨不连愈合后 ,重建肢体长度。 结果  112例骨不连最终均达到骨性愈合。 34例感染性骨不连伤口感染得到控制。非感染性骨不连骨愈合时间 3~ 7个月 ,平均 5 2个月 ;感染性骨不连骨愈合时间 5~ 11个月 ,平均 5 5个月。伴有肢体短缩的骨缺损、骨不连 11例同期 ,8例二期重建了肢体长度 ,达到了肢体长度均衡。 结论 采用骨外固定技术治疗此类骨不连 ,由于在远离病灶的部位穿针固定 ,加上避开瘢痕组织显露骨不连断端 ,对骨不连断端的血循环及成骨潜力干扰小 ;不切除硬化骨质 ,亦不凿通髓腔及骨断端适当的修整 ,可在增加骨折固定稳定性的同时进一步避免肢体短缩 ;加压外固定尤其采用细钢针交叉穿放的弹性固定有利于骨折愈合 ;同期或二期行干骺端截骨延长有效的重建了肢体长度 ,达到了肢体长度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愈合 骨折固定术 骨不连 骨缺损
原文传递
骨折愈合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扩增及蛋白表达研究 被引量:29
8
作者 初同伟 王正国 朱佩芳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67-368,共2页
目的 探讨骨折愈合过程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基因转录及蛋白表达特点。方法 利用 3 5只大耳白兔制作桡骨骨折模型 ,于不同时相点将兔处死。从骨折端提取总RNA及蛋白样品 ,并进行VEGF基因逆转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扩增和... 目的 探讨骨折愈合过程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基因转录及蛋白表达特点。方法 利用 3 5只大耳白兔制作桡骨骨折模型 ,于不同时相点将兔处死。从骨折端提取总RNA及蛋白样品 ,并进行VEGF基因逆转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扩增和蛋白免疫印记检测。结果 从伤后各时相点骨折端提取的总RNA中扩增到 2 3 0bp的目的基因片段 ;利用免疫印记法进行的VEGF多克隆抗体杂交检测到相对分子质量为 45× 10 3 的蛋白条带。结论 骨折后 72h~ 3周为VEGF表达的高峰期 ,其表达亚型为VEGF1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愈合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基因扩增 蛋白表达 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原文传递
补肾活血汤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6
9
作者 黄永铨 罗毅文 +6 位作者 王斌 胡年宏 张迅超 陈东风 侯秋科 徐志明 刘亚梅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5-8,共4页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汤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对57例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骨折复位、稳定固定后,治疗组予补肾活血汤内服4周,对照组不服中药,其他治疗与治疗组保持一致。通过定期X-ray...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汤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对57例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骨折复位、稳定固定后,治疗组予补肾活血汤内服4周,对照组不服中药,其他治疗与治疗组保持一致。通过定期X-ray复查进行桡骨远端骨折愈合评分(Radius Union Scoring System,RUSS),确定骨折愈合时间,骨折愈合后采用Gartland-Werley、PRWE(Patientrated Wrist Evaluation)评分标准对腕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RUSS评分,第2、4、6周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8周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5.14±1.21)周与对照组(5.97±1.15)周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artland-Werley评分,治疗组(6.18±2.57)与对照组(8.04±3.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RWE评分,治疗组(14.62±5.73)与对照组(18.74±6.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补肾活血汤具有促进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愈合、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改善骨折后腕关节功能的作用,临床上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活血汤 桡骨远端骨折 骨折愈合 腕关节功能
原文传递
补肾活血中药促进骨折愈合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0
10
作者 王维佳 许林薇 俞杭平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9期35-38,共4页
目的为探讨补肾活血中药在促进骨折愈合中的作用。方法本实验采取家兔双侧桡骨中段手术造成3mm横断缺损的骨折模型,分别应用补肾活血、活血祛瘀、补肾接骨的3类中药,观察不同配伍的中药对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结果补肾活血中药在... 目的为探讨补肾活血中药在促进骨折愈合中的作用。方法本实验采取家兔双侧桡骨中段手术造成3mm横断缺损的骨折模型,分别应用补肾活血、活血祛瘀、补肾接骨的3类中药,观察不同配伍的中药对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结果补肾活血中药在X线检查、生物力学测定、组织学检查等方面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明显优于另两个单一用药组。结论补肾活血中药可缩短血肿机化时间,促进局部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增生及毛细血管再生,增加骨折局部的微量元素,加快内外骨痂的生成,从而使骨折愈合过程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活血中药 骨折 愈合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锁定钢板治疗不同Neer分型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及生物力学恢复情况的评价 被引量:41
11
作者 赵洪斌 宋洋 +3 位作者 黄明光 曾秋涛 缪旭东 阮张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2期3985-3989,共5页
背景肱骨近端骨折分为不稳定骨折与稳定骨折,目前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与发展,针对不同Neer分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选择手术或保守治疗仍存在争议,而锁定钢板治疗相较于传统治疗方案具有成角固定、肩袖损伤程度小以及可尽早康复锻炼等优势... 背景肱骨近端骨折分为不稳定骨折与稳定骨折,目前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与发展,针对不同Neer分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选择手术或保守治疗仍存在争议,而锁定钢板治疗相较于传统治疗方案具有成角固定、肩袖损伤程度小以及可尽早康复锻炼等优势。目的探讨不同Neer分型肱骨近端骨折经锁定钢板治疗后的疗效并评价其生物力学恢复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8年5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49例,经X线确诊,其中NeerⅡ型16例、NeerⅢ型16例、NeerⅣ型17例。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术后6个月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评估患者肩关节功能,采用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法评价患肢功能。结果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不同Neer分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Neer分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不同Neer分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NeerⅢ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低于NeerⅡ型,NeerⅣ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低于NeerⅡ型和NeerⅢ型(P<0.05)。不同Neer分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Neer分型与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呈正相关(r=0.894,P<0.001;r=0.783,P<0.001);与术后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呈负相关(r=-0.431,P<0.001)。结论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在治疗NeerⅡ型、Ⅲ型、Ⅳ型肱骨近端骨折时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临床上治疗建议考虑锁定钢板治疗,但损伤基础直接影响了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及Constant-Mu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锁定钢板 Neer分型 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 术中出血量 骨折愈合 治疗结果 生物力学
下载PDF
骨折愈合过程中血流量变化与VEGF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0
12
作者 初同伟 王正国 +2 位作者 朱佩芳 焦文仓 温建良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577-579,共3页
目的 :探讨骨折愈合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 ,VEGF)对骨折端血流量变化的影响。方法 :大耳白兔 10 5只 ,随机分对照组、VEGF组及抗VEGF组 ,各组于伤后 8、2 4、72h ,1、3、5、8周利用单光子放射计算... 目的 :探讨骨折愈合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 ,VEGF)对骨折端血流量变化的影响。方法 :大耳白兔 10 5只 ,随机分对照组、VEGF组及抗VEGF组 ,各组于伤后 8、2 4、72h ,1、3、5、8周利用单光子放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术 (singlephotonemissioncomputerizedtomography ,SPECT)测定骨折端血流量变化。结果 :应用VEGF使骨折端血流量在一定时间内较对照组增高 ;抗VEGF可导致骨折端血流量明显减少。结论 :VEGF对骨折端血流量变化可能影响骨折愈合 ,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愈合 血流量 VEGF 相关性研究 SPECT
下载PDF
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分析及手术技巧 被引量:40
13
作者 张长青 苏琰 曾炳芳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62-264,共3页
目的总结和评价应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locking proximal humeral plate,LPHP)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初步临床疗效和手术技巧.方法 2002年12月至2005年1月,应用AO/ASIF的LPHP治疗132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其中男性57例,女性75例;年龄18~79... 目的总结和评价应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locking proximal humeral plate,LPHP)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初步临床疗效和手术技巧.方法 2002年12月至2005年1月,应用AO/ASIF的LPHP治疗132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其中男性57例,女性75例;年龄18~79岁,平均58.7岁.根据Neer分类:二部分骨折74例,三部分骨折47例,四部分骨折11例.结果 132例患者随访时间为3~28个月,平均15.6个月.均达到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9.2周.根据Neer评分,优良率为82.31%.有2例患者LPHP固定失败.结论 LPHP具有固定稳定,血运破坏少等优点,在正确掌握手术技巧的前提下,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骨折愈合 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 肱骨近端骨折 HP治疗 手术技巧 接骨板 临床分析 平均愈合时间
原文传递
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焦虑心理及术后骨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40
14
作者 姚红亚 周维锋 《中国现代医生》 2015年第29期143-146,共4页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焦虑心理及术后骨愈合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78例,依据护理方法不同随机分成干预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组行综...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焦虑心理及术后骨愈合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78例,依据护理方法不同随机分成干预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组行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心理状况(SAS)评分、术后不同时间VAS疼痛评分、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骨折愈合时间。结果干预后两组SAS评分分别较干预前显著降低,且干预组干预后的SAS评分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干预组与对照组的VAS评分分别较术后2h及术后12h显著降低(P〈0.05),且干预组术后12h、术后24h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干预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快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老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围术期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疼痛,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促进骨折愈合,从而保障治疗效果,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综合性护理干预 焦虑心理 骨折愈合
下载PDF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 被引量:39
15
作者 赵海生 徐耀增 +1 位作者 王贵贤 李荣群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48期8368-8373,共6页
背景:髓内钉具有优良的力学承载性能,提高了骨与内固定的整体稳定性,减少了骨折畸形愈合和内固定失败的发生率。股骨转子下骨折的内固定治疗对内植物的要求较高,因此在内植物的选择上仍存在很多争议。目的:评价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 背景:髓内钉具有优良的力学承载性能,提高了骨与内固定的整体稳定性,减少了骨折畸形愈合和内固定失败的发生率。股骨转子下骨折的内固定治疗对内植物的要求较高,因此在内植物的选择上仍存在很多争议。目的:评价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6年6月至2011年11月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17例的病例资料。其中股骨转子下骨折合并转子间骨折9例(Seinsheimer分型Ⅴ型),股骨转子下骨折(Seinsheimer分型ⅡB 2例,ⅢB 1例,Ⅳ4例)累及股骨干骨折7例,Seinsheimer分型Ⅴ型同时累及同侧股骨干骨折1例。受伤原因:高能量损伤16例,低能量损伤1例。记录固定时间、固定时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结论:固定后随访8-24个月,平均16.2个月。固定后X射线片示骨折愈合时间平均5.4个月。固定后X射线片示所有患者骨折复位良好,转子下骨折、转子间及股骨干骨折均愈合,未出现骨折移位、内固定松动及髋内翻畸形,固定时仅有1例患者出现插钉困难。固定后患者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为88.2%。结果证实,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本身设计合理,其防旋刀片对骨折端具有抗旋转和成角稳定性,疗效较好,安全可靠,是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较理想的内固定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骨科植入物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股骨近端髓内钉 股骨转子下骨折 内固定
下载PDF
锁定加压钢板和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9
16
作者 杨翔 赵友明 +3 位作者 陈林 叶聪聪 郭伟军 王波 《中国骨伤》 CAS 2013年第12期997-1001,共5页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和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分别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和外固定支架两种方法治疗76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其中54例获随访,男29例,女25例;年龄24~68岁,平均45_31...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和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分别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和外固定支架两种方法治疗76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其中54例获随访,男29例,女25例;年龄24~68岁,平均45_31岁。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29例(内固定组),按照A0分型:C1型8例,C2型7例,C3型14例。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25例(外固定支架组),按照A0分型:C1型6例,C2型8例,C3型11例。比较术后桡骨高度、掌倾角、尺偏角,采用改良Gartland-Werley(GW)评分对术后6、12个月的腕关节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术后除外固定支架组有2例患者发生钉道感染外,其余患者创口均愈合良好。54例患者获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21-3个月。内固定组、外固定支架组术后桡骨高度分别为(9.60±0.72)mm、(9.40±0.70)mm,掌倾角分别为(9.55±0.80)。、(9.47±0.71)。,尺偏角分别为(21.40±0.78)。、(21.20±0.7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改良Gartland-Werley(GW)评分标准,内固定组(3.31±1.17)分和外固定支架组(5.56±1.5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9,P〈0.05)。术后12个月改良Gartland-Werley(GW)评分,内固定组(2.66±1.01)分和外固定支架组(3.08±1.00)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5,P〉0.05)。结论:对于桡骨远端C型骨折,两种固定方式均能获得较好疗效,锁定加压钢板短期疗效明显,远期疗效两种固定方式无明显差异,对于桡骨远端严重粉碎骨折无法用钢板内固定时,外固定支架是较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骨折 外固定器 骨折愈合
下载PDF
锁定加压钢板与解剖钢板内固定修复Pilon骨折的比较 被引量:38
17
作者 王斌 汪志中 张帆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2091-2095,共5页
背景:解剖钢板作为传统的内固定方法仍有诸多不足,近年来锁定钢板内固定也开始被广泛应用于Pilon骨折治疗中,如何在有效重建胫骨远端关节面的同时尽量减少软组织的进一步损伤正逐渐被越来越多的骨科医师所重视。目的:对比观察锁定加压... 背景:解剖钢板作为传统的内固定方法仍有诸多不足,近年来锁定钢板内固定也开始被广泛应用于Pilon骨折治疗中,如何在有效重建胫骨远端关节面的同时尽量减少软组织的进一步损伤正逐渐被越来越多的骨科医师所重视。目的:对比观察锁定加压钢板与解剖钢板置入内固定对Pilon骨折患者的修复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8月在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Ruedi-AllgowerⅡ、Ⅲ型Pilon骨折患者7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36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锁定加压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3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解剖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内固定后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出院后随访两组患者的临床修复效果和内固定后骨折复位情况。结果与结论: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后恢复时间相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术后并发症方面,延迟愈合与不愈合例数观察组少于对照组;观察组内固定后恢复优者26例,对照组22例,两组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在内固定后恢复的放射学评价结果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相对于解剖钢板,锁定加压钢板置入修复Pilon骨折能缩短手术时间以及患者内固定后恢复时间,减少内固定后不愈合与延迟愈合的发生率,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物 骨植入物 PILON骨折 锁定加压钢板 解剖钢板 内固定
下载PDF
应力松弛接骨板对骨折愈合胶原基因表达及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7
18
作者 张先龙 戴尅戎 汤亭亭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62-365,共4页
目的观察采用应力松弛接骨板固定对骨折愈合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对24只新西兰免两侧胫骨干截骨,分别采用应力松弛接骨板和坚硬接骨板固定,术后2、4及8周采用核酸原位杂交技术和透射电镜观察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胶原mRNA的表达... 目的观察采用应力松弛接骨板固定对骨折愈合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对24只新西兰免两侧胫骨干截骨,分别采用应力松弛接骨板和坚硬接骨板固定,术后2、4及8周采用核酸原位杂交技术和透射电镜观察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胶原mRNA的表达及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骨折后2周,应力松弛接骨板组骨痂内见较多功能活跃的成骨细胞和成软骨细胞,分别表达Ⅰ型和 Ⅱ型胶原mRNA;4周时成骨细胞数量明显增加,功能更加活跃, I型胶原表达水平也达到高峰。此时活跃的破骨细胞开始出现; 8周时仍可见到较多功能活跃的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及Ⅰ型胶原mRNA表达。而坚硬接骨板组2、4周时,成骨细胞数量及功能均不及应力松弛接骨板组;8周时破骨细胞功能活跃,伴有相邻骨细胞骨溶解现象。结论应力松弛接骨板的应力松弛作用,促进了局部间充质细胞向成骨细胞和成软骨细胞分化,并且高水平表达 Ⅰ、Ⅱ血型胶原 mRNA,有利于骨痂改建的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愈合 成骨细胞 胶原 应力松弛接骨板
原文传递
中药促进骨折愈合在细胞分子水平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7
19
作者 张坤 牛良晨 +1 位作者 袁福杰 柳申鹏 《中国骨伤》 CAS 2017年第8期777-782,共6页
中药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骨折和骨质疏松等骨科相关疾病,已有许多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证明中药,如淫羊藿、骨碎补等可刺激骨再生和抑制骨再吸收,最终促进骨折愈合。许多细胞实验证明这些中药成分可上调胞内成骨性转录因子和成骨相关基因产... 中药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骨折和骨质疏松等骨科相关疾病,已有许多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证明中药,如淫羊藿、骨碎补等可刺激骨再生和抑制骨再吸收,最终促进骨折愈合。许多细胞实验证明这些中药成分可上调胞内成骨性转录因子和成骨相关基因产物表达,诱导前成骨细胞成骨分化和刺激成骨细胞增殖,促进骨结节形成和基质矿化。同时也可上调胞内破骨性转录因子和破骨相关基因产物表达,抑制前破骨细胞破骨分化和破骨细胞骨再吸收活性。此外这些中药成分还可影响胞内信号通路发挥以上相同的作用。由此发现前成骨细胞和前破骨细胞中的成骨性和破骨性转录因子、转录因子调节的基因表达和信号通路是中药促进骨折愈合的主要分子机制,也是目前中药促进骨折愈合的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骨折愈合 分子机制 信号通路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骨折愈合相关因子表达的调控 被引量:23
20
作者 初同伟 王正国 朱佩芳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35-238,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和拮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骨折愈合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并观察骨折愈合过程中的病理改变。方法用105只大耳白兔制作骨折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应用VEGF组和拮抗VEGF组,分别于伤后8、24、72h和1、3、5、8周测定各组动... 目的探讨应用和拮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骨折愈合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并观察骨折愈合过程中的病理改变。方法用105只大耳白兔制作骨折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应用VEGF组和拮抗VEGF组,分别于伤后8、24、72h和1、3、5、8周测定各组动物骨折端相关因子的表达变化,同时取骨折端标本脱钙进行光镜观察。结果应用VEGF使骨折端对BMP的表达时间提前和延长,拮抗VEGF抑制了BMP的表达。应用VEGF组伤后3周时骨折端充填有纤维性骨痂、软骨骨痂和骨性骨痂,5周时新生骨以编织骨为主,8周时骨折正常愈合;拮抗VEGF导致伤后初期骨细胞坏死增多,1~5周各时相点骨折端均有灶性坏死出现,3周时骨折部位血管生成明显减少。结论骨折愈合过程需要多因子参与、协调,VEGF有可能是作为骨折愈合过程中的一种重要因子在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骨折愈合 调控 动物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9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