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1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壤团聚体形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1
1
作者 文倩 关欣 《干旱区研究》 CSCD 2004年第4期434-438,共5页
土壤团聚体是土壤结构的基本单位,它的形成与稳定是自然过程与人类活动的综合结果,即受生物与非生物因素如土地利用方式改变、耕作和种植制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由于团聚体的形成原因及土壤环境条件不同,不同粒级的团聚体在土壤肥力上... 土壤团聚体是土壤结构的基本单位,它的形成与稳定是自然过程与人类活动的综合结果,即受生物与非生物因素如土地利用方式改变、耕作和种植制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由于团聚体的形成原因及土壤环境条件不同,不同粒级的团聚体在土壤肥力上表现出不同的性质和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团聚体 形成机理 土壤结构 稳定机制 土壤肥力
原文传递
济南泉域岩溶水水化学特征及其成因 被引量:71
2
作者 王珺瑜 王家乐 靳孟贵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21-831,共11页
济南泉域水质逐年变差,查明其污染来源和影响因素,对岩溶水资源开发利用及生态环境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对包含补给径流区的全区岩溶水系统分析尚未见报道.综合运用水化学(Piper三线图、离子比例系数、相关分析)和多元统计(因子分... 济南泉域水质逐年变差,查明其污染来源和影响因素,对岩溶水资源开发利用及生态环境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对包含补给径流区的全区岩溶水系统分析尚未见报道.综合运用水化学(Piper三线图、离子比例系数、相关分析)和多元统计(因子分析、聚类分析)方法分析地下水水化学特征,探讨了不同区域水质影响因素及影响强度.因子分析反映了灰岩水岩作用、工业和生活污染、白云岩水岩作用、农牧业和生活污染对水化学组分的影响,贡献率依次为33.1%、28.4%、12.0%和11.8%.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岩溶水水质受水岩作用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南部补给区、西郊及其以西排泄区水质优良,主要受碳酸盐岩溶解的影响;直接补给径流区部分岩溶水受农牧业和农村生活污染的影响,NO_3^-含量较高;东郊排泄区、城区及近郊开采区受工业及城镇生活污染的影响,水质较差,少数地段SO_4^(2-)、NO_3^-、TDS和总硬度超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南泉域 岩溶水 水化学 多元统计 聚类分析 成因 水文地质
原文传递
中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凝结水研究综述 被引量:55
3
作者 郭占荣 刘建辉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76-580,共5页
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气象条件有利于土壤凝结水的形成。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相继开展了一系列土壤凝结水的实验与研究。土壤凝结水特指地面温度和表层地温达到露点时,大气水汽和土壤孔隙水汽由汽态水凝结而成的液态水。近地气温、... 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气象条件有利于土壤凝结水的形成。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相继开展了一系列土壤凝结水的实验与研究。土壤凝结水特指地面温度和表层地温达到露点时,大气水汽和土壤孔隙水汽由汽态水凝结而成的液态水。近地气温、地温、相对湿度、下垫面性质、地下水埋深等因素都会影响凝结水形成的速度、深度和数量。土壤凝结水的水汽来源主要是近地表大气和包气带孔隙中的水汽。土壤凝结水是土壤水和地下水水分平衡不可忽缺的因素。土壤凝结水也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主要水源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与环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凝结水 成因 凝结量 干旱半干旱地区
原文传递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固定与半固定沙丘成因初探 被引量:50
4
作者 季方 叶玮 魏文寿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2-36,共5页
处于干旱荒漠区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因降水、冬季的积雪、悬湿砂层、丘间地和背风坡的植被、沙丘表层微弱的分化、砂物质粒度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以固定和半固定沙丘为主。由于沙丘的稳定性差 ,人类活动过程中应加强对它的保护。
关键词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沙丘 成因
下载PDF
我国城市暴雨内涝的成因及其应对策略 被引量:53
5
作者 张炜 李思敏 时真男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80-184,共5页
暴雨内涝是城市自然灾害的主要形式之一,并长期困扰我国的许多城市。依据城市化进程及排水系统的发展趋势,揭示了我国城市暴雨内涝防治的误区,全面剖析了暴雨内涝的成因。结果表明:排水系统设计标准低下是我国城市暴雨内涝的一个重要的... 暴雨内涝是城市自然灾害的主要形式之一,并长期困扰我国的许多城市。依据城市化进程及排水系统的发展趋势,揭示了我国城市暴雨内涝防治的误区,全面剖析了暴雨内涝的成因。结果表明:排水系统设计标准低下是我国城市暴雨内涝的一个重要的、但非唯一的成因;仅通过提高设计标准防治暴雨内涝投资巨大、实施困难,且成效不大。我国城市暴雨内涝的成因还包括城市下垫面不透水比例增加、暴雨洪峰流量增大、排水系统雨污混接现象普遍存在、地面沉降日趋严重、相关部门与专业缺乏沟通与合作等。基于发达国家城市暴雨管理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结合我国城市排水系统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暴雨内涝防治的应对策略,以促进城市暴雨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内涝 成因 应对策略 暴雨管理体系
下载PDF
我国山区城镇泥石流灾害及其成因 被引量:46
6
作者 谢洪 钟敦伦 +3 位作者 韦方强 李泳 马东涛 杨坤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9-87,共9页
我国受泥石流危害与威胁的县级及以上城镇达150余个,分布在20个省级行政区及特别行政区内,占省级行政区划总数的58.82%。灾害具有如下特征:城镇人口密度大,建筑物多,财产集中,因而泥石流的成灾率高,造成的人员伤亡多、财产损失重,并严... 我国受泥石流危害与威胁的县级及以上城镇达150余个,分布在20个省级行政区及特别行政区内,占省级行政区划总数的58.82%。灾害具有如下特征:城镇人口密度大,建筑物多,财产集中,因而泥石流的成灾率高,造成的人员伤亡多、财产损失重,并严重地制约了城镇及辐射区的经济发展。造成灾害的主要原因:受山区地形条件的限制,城镇选址困难,一些城镇不得不设在泥石流活动区;一些新建城镇选址时对泥石流的危害性认识不足,设在了泥石流危险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山区城镇发展缺乏合理规划和相应的防灾规划;与泥石流争地及破坏生态环境等不合理的人类经济活动增多,增大了泥石流的危害范围、活动规模与活动频率;防灾工程标准较低等。城镇泥石流灾害的防治应从其特征与成因着手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泥石流 灾害 成因 特征 危害方式
下载PDF
四川盆地大雾成因剖析 被引量:43
7
作者 顾清源 徐会明 +1 位作者 陈朝平 杨淑群 《气象科技》 2006年第2期162-165,共4页
为了构建“四川盆地大雾天气客观化预报系统”,采用天气学与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四川盆地大雾天气的成因进行了剖析。分析表明,四川盆地多雾同四川盆地的地理环境所形成的近地层空气湿度大密切相关。形成四川盆地大雾天气的有利条件为... 为了构建“四川盆地大雾天气客观化预报系统”,采用天气学与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四川盆地大雾天气的成因进行了剖析。分析表明,四川盆地多雾同四川盆地的地理环境所形成的近地层空气湿度大密切相关。形成四川盆地大雾天气的有利条件为:近地层层结稳定、近地层风力弱、近地层准饱和,大雾预报最为重要的是判断未来是否有降雨产生和辐射冷却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雾成因 地理因素 热力学特征 动力学分析
下载PDF
三次氧化铁皮缺陷的成因分析 被引量:33
8
作者 夏先平 何晓明 +1 位作者 孙业中 何国军 《宝钢技术》 CAS 2002年第4期33-36,共4页
氧化铁皮缺陷是影响热轧带钢表面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利用电子探针 ,探测了基体不含Cr的热轧带钢表面三次氧化铁皮缺陷处的化学成分 ,根据其中Cr含量的变化规律 ,分析了缺陷的形成原因和过程。
关键词 三次氧化铁皮 热连轧带钢 形成原因 热轧
下载PDF
蝗虫发生的气象环境成因研究概述 被引量:29
9
作者 吴瑞芬 霍治国 +2 位作者 卢志光 李薪 贾忠英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6-73,共8页
概述了我国蝗虫灾害气象环境成因方面的研究成果,包括气象环境条件对蝗虫发生、分布和群落组成等的影响,以及蝗虫的发生与气象条件和气候异常的关系。结果表明蝗虫的发生时期和世代及蝗卵能否顺利孵化主要是由气象环境决定的;气象环境... 概述了我国蝗虫灾害气象环境成因方面的研究成果,包括气象环境条件对蝗虫发生、分布和群落组成等的影响,以及蝗虫的发生与气象条件和气候异常的关系。结果表明蝗虫的发生时期和世代及蝗卵能否顺利孵化主要是由气象环境决定的;气象环境条件的空间分异及随年度、季节的演替可能引起蝗虫发生程度的区域分布差异以及群落组成成分在年度、季节间的波动;温度和降水是影响蝗虫发生消长的主要气象要素,气候异常可导致蝗虫大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蝗虫 发生 气象环境 成因
下载PDF
论顺直河流 被引量:32
10
作者 倪晋仁 王随继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14-20,共7页
通过系统地总结顺直河流形成和转化的理论和假说 ,结合水槽实验和古代沉积记录的分析 ,对顺直河流的定义、平面形态、交错边滩的形成进行了讨论 ,得出了顺直河流是冲积河流在一定条件下或在一定发展过程中暂时存在的形态的结论 .
关键词 顺直河流 成因 演变 沉积作用
下载PDF
近50年中国汛期暴雨旱涝的分布特征及其成因 被引量:27
11
作者 冷春香 陈菊英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9,共9页
利用全国160个站点的汛期降水量资料,采用EOF展开并结合聚类相似方法分析了我国汛期旱涝的分布类型和暴雨雨量对每个雨型的多雨带位置和强度的贡献,还探讨了我国汛期主要雨型的500hPa大尺度环流背景。对暴雨和雨型的研究结果表明:主要... 利用全国160个站点的汛期降水量资料,采用EOF展开并结合聚类相似方法分析了我国汛期旱涝的分布类型和暴雨雨量对每个雨型的多雨带位置和强度的贡献,还探讨了我国汛期主要雨型的500hPa大尺度环流背景。对暴雨和雨型的研究结果表明:主要多雨带中心区域与暴雨总量的显著正距平区域有很好的一致性,这说明我国汛期8个主要多雨带类型的多雨中心主要是由频繁的暴雨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汛期暴雨 分布特征 成因
下载PDF
北京一次浓雾过程的边界层结构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27
12
作者 熊秋芬 江亓军 王强 《气象科技》 2007年第6期781-786,共6页
利用逐小时地面加密观测资料、系留气球探空资料、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等对2004年11月30日至12月1日发生在北京的一次浓雾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浓雾过程发生在边界层有浅槽东移,地面为均压场、微风、入夜后迅速辐射降温... 利用逐小时地面加密观测资料、系留气球探空资料、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等对2004年11月30日至12月1日发生在北京的一次浓雾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浓雾过程发生在边界层有浅槽东移,地面为均压场、微风、入夜后迅速辐射降温的条件下;浓雾生成前、后近地层维持辐合区,有利于水汽的聚集;在浓雾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边界层中逆温层、湿度和风的分布是有差别的;从动力学的角度对温、湿场结构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指出了与其它辐射雾的不同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雾 边界层 结构 成因
下载PDF
祁连山东、西部夏季降水量时空分布的差异及其成因研究 被引量:27
13
作者 陈少勇 董安祥 韩通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15-719,共5页
利用祁连山区周围33个测站,1961—2002年历年1—12月平均降水量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42 a来祁连山区降水量与经向风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祁连山主体的降水多于周围地区,西部降水集中于5—9月,东部降水集中于4—10月;祁连山东... 利用祁连山区周围33个测站,1961—2002年历年1—12月平均降水量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42 a来祁连山区降水量与经向风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祁连山主体的降水多于周围地区,西部降水集中于5—9月,东部降水集中于4—10月;祁连山东部降水比西部稳定;祁连山西部常年以偏北风为主,东部以偏南风为主。700 hPa南、北风的年气候分界线位于37°N以南,基本呈"东—西"走向。从冬到夏,偏南风由南向北发展,11月—次年3月整个祁连山区以偏北风为主,4—9月逐渐向北移动,偏南风最北到达祁连山中部。祁连山干旱年与多雨年矢量风的差异较大。多(少)雨年矢量风辐合(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 东部 西部 降水量 经向风 成因
下载PDF
湖北省酸雨的时空分布规律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23
14
作者 杜光智 黄晓华 +1 位作者 黄霞 宋国强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77-381,共5页
根据多年来对湖北省酸雨的监测结果,报道了湖北省酸雨的时空分布规律.湖北省的酸雨主要分布在长江沿岸及以南和四川盆地以东的鄂西地区,降水的H+浓度由东向西、由北向南逐渐增大,酸雨的高峰期出现在夏秋两季.对降水中各离子成分的测定... 根据多年来对湖北省酸雨的监测结果,报道了湖北省酸雨的时空分布规律.湖北省的酸雨主要分布在长江沿岸及以南和四川盆地以东的鄂西地区,降水的H+浓度由东向西、由北向南逐渐增大,酸雨的高峰期出现在夏秋两季.对降水中各离子成分的测定结果表明:致酸物质以SO2为主,各地的制酸机制和酸性物质来源与当地污染源排放情况和气象条件有关.由于接地逆温、大气稳定度和大气混合层高度在湖北东西部地区的明显差异,东部地区降水的酸性物质来源有大气输送和局地污染源排放两种,西部地区降水中酸性物质的来源以局地污染源排放为主.对1996~2000年的酸雨量比率和酸雨检出率进行Daniel趋势检验表明:湖北省的酸雨范围在逐渐扩大,污染程度有加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省 酸雨 时空分布 规律 成因
下载PDF
花境发展历程初探 被引量:23
15
作者 王美仙 刘燕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3-156,共4页
花境起源发展于英国。目前我国正掀起花境应用的热潮,对花境的发展历程进行探讨,有益于更好地应用这种花卉种植形式。现结合英国花园,以设计和历史发展的眼光,系统全面地整理分析花境的发展历程,拟从自然哲学等视角对花境的发端作进一... 花境起源发展于英国。目前我国正掀起花境应用的热潮,对花境的发展历程进行探讨,有益于更好地应用这种花卉种植形式。现结合英国花园,以设计和历史发展的眼光,系统全面地整理分析花境的发展历程,拟从自然哲学等视角对花境的发端作进一步诠释,探讨花境的历史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花园 花境艺术 发展历程 历史成因
下载PDF
天津市酸雨及其成因初探 被引量:24
16
作者 徐梅 郑勇 易笑园 《气象科技》 2007年第6期792-796,共5页
根据1992年6月到2004年12月的酸雨观测记录,对近10余年天津市酸雨的变化规律和趋势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天津市酸雨发生呈明显的季节性变化,酸雨发生频次和强度呈现不同的季节变化趋势,酸雨主要分布在夏秋两季,但酸雨较强的季节却... 根据1992年6月到2004年12月的酸雨观测记录,对近10余年天津市酸雨的变化规律和趋势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天津市酸雨发生呈明显的季节性变化,酸雨发生频次和强度呈现不同的季节变化趋势,酸雨主要分布在夏秋两季,但酸雨较强的季节却是在秋冬季;天津市酸雨呈逐年减少趋势,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天津地区SO2排放量的逐年减少是酸雨减弱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雨 发生规律 成因 天津
下载PDF
宁夏冬季寒潮天气过程对比分析 被引量:24
17
作者 周翠芳 张广平 杨海山 《干旱气象》 2009年第2期142-147,共6页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应用天气学分析和诊断方法,结合宁夏冬季寒潮预报指标,对2008-2009年冬季2次寒潮天气从天气实况、环流背景、影响系统、天气成因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揭示了宁夏冬季2次寒潮天气的主要特点和成因,得...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应用天气学分析和诊断方法,结合宁夏冬季寒潮预报指标,对2008-2009年冬季2次寒潮天气从天气实况、环流背景、影响系统、天气成因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揭示了宁夏冬季2次寒潮天气的主要特点和成因,得到了一些宁夏冬季寒潮预报的指示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潮 天气成因 预报指标
下载PDF
河套灌区土壤盐渍化成因及防治 被引量:23
18
作者 邹超煜 白岗栓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43-148,共6页
根据多年来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从地形地貌、气候环境及人为因素等方面探讨了河套灌区土壤盐渍化的成因,简述了盐渍化的危害及土壤盐分变化规律,并从工程措施、农业措施、生物措施、化学措施4个方面提出盐渍化的防治方法,为防治河套... 根据多年来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从地形地貌、气候环境及人为因素等方面探讨了河套灌区土壤盐渍化的成因,简述了盐渍化的危害及土壤盐分变化规律,并从工程措施、农业措施、生物措施、化学措施4个方面提出盐渍化的防治方法,为防治河套灌区盐渍化、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生态环境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渍化 成因 危害特征 防治措施 河套灌区
下载PDF
重庆雾的天气成因 被引量:22
19
作者 刘德 周国兵 +2 位作者 向波 李永华 李梗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61-466,共6页
在对重庆雾进行天气学分类基础上 ,利用合成方法分析了几次典型辐射雾和雨雾的环流形势、流场特征以及雾的垂直环流结构 ,揭示出两类雾的形成原因。分析表明 ,辐射雾产生在经向环流背景下 ,中亚地区高压脊为主要影响系统 ;经向垂直剖面... 在对重庆雾进行天气学分类基础上 ,利用合成方法分析了几次典型辐射雾和雨雾的环流形势、流场特征以及雾的垂直环流结构 ,揭示出两类雾的形成原因。分析表明 ,辐射雾产生在经向环流背景下 ,中亚地区高压脊为主要影响系统 ;经向垂直剖面表现为青藏高原东侧的对流层中层有一发展完好的顺时针旋转的垂直经向环流 ,其前部的下沉气流顺着地形坡地下滑时在四川盆地强迫出一个逆时针旋转的垂直环流 ,使重庆附近低层的下沉气流得到加强 ;夜间辐射降温明显 ,并有贴地逆温存在 ,大气层结较稳定。雨雾发生在亚洲地区经向环流相对较弱的背景下 ,青藏高原低压槽和地面冷锋为主要影响系统 ;垂直环流结构表现为高空低压槽发展东移时在四川盆地诱生一逆时针旋转的垂直环流 ,其东侧的上升支正好与地面弱冷空气入侵四川盆地时形成的顺时针旋转的垂直环流的上升支相耦合 ,使重庆附近上升气流加强 ,地面附近暖湿气流较活跃 ,明显增湿过程对雨雾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环流 天气成因 影响系统 四川盆地 下沉气流 青藏高原 暖湿气流 时针 学分 旋转
下载PDF
中国煤中有机硫的分布及其成因 被引量:17
20
作者 胡军 郑宝山 +1 位作者 王滨滨 Robert B.Finkleman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2-15,共4页
对来自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的290个煤样中有机硫的质量分数测试及研究,发现煤中有机硫质量分数基本分布在0%~1.0%范围内.在低硫煤中硫分以有机硫为主,在高硫煤中以无机硫为主.中、高硫煤中,广西、湖南等地区很大一部分煤中硫分以有... 对来自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的290个煤样中有机硫的质量分数测试及研究,发现煤中有机硫质量分数基本分布在0%~1.0%范围内.在低硫煤中硫分以有机硫为主,在高硫煤中以无机硫为主.中、高硫煤中,广西、湖南等地区很大一部分煤中硫分以有机硫为主.在所采集的样品中,高有机硫煤(有机硫>1%)均分布在华南、华北两大聚煤区,属于石炭、二叠纪煤.高有机硫煤中有机硫质量分数的变化与变质程度无明显关系.煤炭形成过程中海水作用的影响,是导致煤中有机硫含量偏高的最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硫 分布 成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