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9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世纪以来中国的大型滑坡及其发生机制 被引量:1122
1
作者 黄润秋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33-454,共22页
中国是一个滑坡灾害极为频繁的国家,其中大型和巨型滑坡占有突出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中国的西部地区,大型滑坡更是以其规模大、机制复杂、危害大等特点著称于世,在全世界范围内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收集20世纪以来发生在中国大陆的典型... 中国是一个滑坡灾害极为频繁的国家,其中大型和巨型滑坡占有突出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中国的西部地区,大型滑坡更是以其规模大、机制复杂、危害大等特点著称于世,在全世界范围内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收集20世纪以来发生在中国大陆的典型大型滑坡灾害实例,并重点对其中的11例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这些大型滑坡涉及到不同的地质环境条件和坡体地质结构,具有不同诱发机制和触发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大陆大型滑坡发育最根本的原因是具有有利的地形地貌条件,约80%的大型滑坡发生在环青藏高原东侧的大陆地形第一个坡降带范围内。同时,该地区也是世界上板内构造活动最为活跃的地区,其地壳内、外动力条件强烈的交织与转化,促使高陡边坡发生强烈的动力过程,从而也促进大型滑坡灾害的发育。强震、极端气候条件和全球气候变化构成大型滑坡发生的主要触发和诱发因素:中国南方暴雨强度达到200~300mm/d时就易于触发大滑坡的发生;中国西北地区春季冻结层的融化,也是大规模黄土滑坡发生的诱因。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气温上升、雪线上移、冰川后退、冰湖溃决,也都成为特定地区大型滑坡灾害发生的诱发和触发因素。另外,70%以上大型滑坡发生与人类活动有密切的关系。滑坡机制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的大型滑坡通常具有复杂的生成机制:总的来看,大型滑坡发生的岩土介质主要有以下3类,即岩质滑坡、土层滑坡和松散堆积层滑坡。除松散堆积层滑坡,前两者都涉及复杂的演化机制及过程,其典型的地质–力学模式包括:滑移–拉裂–剪断“三段式”模式、“挡墙溃决”模式、近水平岩层的“平推式”模式、反倾岩层大规模倾倒变形模式、顺倾岩层的蠕滑(弯曲)–剪断模式等。每一类模式都具有其对应的岩体结构条件和特定的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大型滑坡 实例研究 发育规律 形成机制
下载PDF
论企业集群的产生条件与形成机制 被引量:246
2
作者 符正平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20-26,共7页
企业集群是一种跨时空的世界现象。本文详细讨论了企业集群产生的供给条件、需求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 ,网络效应在企业集群形成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地方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是集群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发展企业集群的政策一要坚持看得... 企业集群是一种跨时空的世界现象。本文详细讨论了企业集群产生的供给条件、需求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 ,网络效应在企业集群形成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地方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是集群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发展企业集群的政策一要坚持看得见的原则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集群 产生条件 形成机制 社会文化 历史条件
原文传递
产业链形成机制研究——“4+4+4”模型 被引量:308
3
作者 吴金明 邵昶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6-43,共8页
产业链是一个包含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和空间链四个维度的概念。这四个维度在相互对接的均衡过程中形成了产业链。这种“对接机制”是产业链形成的内模式,作为一种客观规律,它像一只“无形之手”调控着产业链的形成。反映在实践中,... 产业链是一个包含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和空间链四个维度的概念。这四个维度在相互对接的均衡过程中形成了产业链。这种“对接机制”是产业链形成的内模式,作为一种客观规律,它像一只“无形之手”调控着产业链的形成。反映在实践中,除了这只“无形之手,”还有“企业内部调控”、“市场结构和行业间的调控”和“政府的宏观调控”这三只“有形之手”对产业链的形成进行调控。“无形之手”和“有形之手”的“握手”过程就是现实中对产业链进行“四维调控”的过程和产业链的形成过程,即产业链形成的外模式。产业链外模式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四种:市场交易式、纵向一体化、准市场式和混合式产业链。四维对接、四维调控以及四种具体模式就构成了说明产业链形成机制的“4+4+4”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链 形成机制 “4+4+4”模型
原文传递
成岩相的形成、分类与定量评价方法 被引量:273
4
作者 邹才能 陶士振 +11 位作者 周慧 张响响 何东博 周川闽 王岚 王雪松 李富恒 朱如凯 罗平 袁选俊 徐春春 杨华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26-540,共15页
根据成岩作用和成岩相对储集层发育的控制作用及与储集层分布的关系,探讨成岩相的形成机理、划分方案与评价方法及其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和意义。针对碎屑岩、碳酸盐岩和火山岩等扩容性成岩相,提出了有机酸性水溶解作用、白云石化等8种... 根据成岩作用和成岩相对储集层发育的控制作用及与储集层分布的关系,探讨成岩相的形成机理、划分方案与评价方法及其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和意义。针对碎屑岩、碳酸盐岩和火山岩等扩容性成岩相,提出了有机酸性水溶解作用、白云石化等8种主要成岩作用机理。划分出9类扩容性成岩相和7类致密化成岩相,提出了反映岩性、成岩作用和孔渗性3个层次内容的"孔渗级别+岩石类型+成岩作用类型"的成岩相命名方案。在成岩相勘探评价中,强调根据沉积相、测井相、地震相和岩心薄片等综合定量预测,提出了"四个步骤"、"三图叠合"的评价方法和成图方式,根据不同成岩相类型的分布预测有利储集体、"甜点"、成岩圈闭及油气成藏。指出了成岩相的发展方向及成岩学的设想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相 成因机理 分类命名 评价方法 油气勘探 成岩学
下载PDF
城市黑臭水体形成机理与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264
5
作者 王旭 王永刚 +1 位作者 孙长虹 潘涛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331-1340,共10页
黑臭水体是水体污染的一种极端现象.造成黑臭水体的主要污染源包括有机污染物、底泥再悬浮以及水体热污染,城市水循环条件不足是引起黑臭水体的水动力学因素.从黑臭形成化学机理看,致黑物质主要包括悬浮物、Fe、S元素及其化合物Fe S;致... 黑臭水体是水体污染的一种极端现象.造成黑臭水体的主要污染源包括有机污染物、底泥再悬浮以及水体热污染,城市水循环条件不足是引起黑臭水体的水动力学因素.从黑臭形成化学机理看,致黑物质主要包括悬浮物、Fe、S元素及其化合物Fe S;致臭物质主要包括H_2S、NH_3等小分子气体以及硫醚类(VOSCs)、乔司脒和2-二甲基异莰醇等化合物.本文重点从黑臭评价指标、黑臭指数法、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以及综合评价法4个方面对黑臭水体评价方法进行对比与总结,并对未来城市黑臭水体研究进行展望,旨在进一步明确城市黑臭水体判别技术,为城市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维护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臭水体 挥发性有机硫化物 乔司脒 形成机理 评价方法
原文传递
中国黄土与黄土滑坡 被引量:235
6
作者 徐张建 林在贯 张茂省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297-1312,共16页
中国黄土以其地层全、厚度大、分布广和特殊的工程性质而著名于世。在平面上从由山西、陕西和甘肃为主组成的“中央黄土高原”向外展布,覆盖面积达6.3×105 km2。第四纪时期当地干旱、半干旱的气候环境为物质源的形成和以风成为主... 中国黄土以其地层全、厚度大、分布广和特殊的工程性质而著名于世。在平面上从由山西、陕西和甘肃为主组成的“中央黄土高原”向外展布,覆盖面积达6.3×105 km2。第四纪时期当地干旱、半干旱的气候环境为物质源的形成和以风成为主的物质搬运、黄土堆积及侵蚀作用创造了条件,造就今日独特的黄土地貌。在此过程中滑坡既是地貌演变的一种结果,又是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因此认为黄土特有的颗粒组成和工程性质在黄土滑坡的发生、演变中起着重要作用;总结该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强调这些性质遵循着一条自NW向SE定向渐变(改善)的规律。以此为基础,论述“黄土高原”的地貌分区、黄土滑坡分布、滑坡类型及滑坡形成机制问题。在滑坡诱发因素的讨论中,对地震造成的黄土滑坡给予重点描述。在滑坡防治方面,以一些工程实例为衬托,归纳现常用、有效的黄土滑坡治理方法。最后就需要注意研究的几个问题作简要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力学 黄土 工程性质 地貌 滑坡 形成机制 预防与治理
下载PDF
汶川地震触发大光包巨型滑坡基本特征及形成机理分析 被引量:195
7
作者 黄润秋 裴向军 李天斌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2008年第6期730-741,共12页
大光包—红洞子沟巨型滑坡是汶川地震触发的最大规模滑坡,其体积达7.42亿m3,堰塞坝高达690m,是我国已知的最大规模地震滑坡和最高的滑坡堰塞坝,也是目前全世界已知的为数不多的几个方量在5亿m3以上的超大规模滑坡之一,其高达690m的滑坡... 大光包—红洞子沟巨型滑坡是汶川地震触发的最大规模滑坡,其体积达7.42亿m3,堰塞坝高达690m,是我国已知的最大规模地震滑坡和最高的滑坡堰塞坝,也是目前全世界已知的为数不多的几个方量在5亿m3以上的超大规模滑坡之一,其高达690m的滑坡堰塞坝为目前世界最高的滑坡坝。滑坡位于发震断层上盘,距发震断裂——映秀—北川断裂不足7km。震前斜坡为三面切割的孤立型山脊,相对高差达1500m;斜坡岩层走向与坡面近于垂直,层面延展性极好,构成滑动面形成的基础。调查和分析表明,斜坡的临空条件和贯通性好的灰岩层面是滑坡产生的基础;而高强度和长持时强震地面运动是导致滑坡产生的根本因素。滑坡产生的机理和过程可分为以下4个阶段:即坡体震裂、松弛和解体阶段、高速溃滑阶段、震动堆积阶段、二次抛射和碎屑流堆积阶段。失稳高速下滑的坡体,形成了沿主滑方向长4.2km,宽2.2km的堆积体,高速流动的碎屑流越过下游侧风波岩山脊,沿红洞子沟形成了长1km的碎屑流堆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光包滑坡 形成机制 溃滑 震动堆积
下载PDF
异常高压与油气成藏机理 被引量:180
8
作者 查明 曲江秀 张卫海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9-23,共5页
与正常压力环境相比 ,在相同条件下 ,异常高压烃源层中有机质的成熟度和产气率明显偏低 ,而产油率较高。有证据表明 ,高压产生的微裂缝不仅是烃类垂向运移的重要通道 ,而且明显改善了储集层的储集性能。高压泥岩对断层和不同相态烃类的... 与正常压力环境相比 ,在相同条件下 ,异常高压烃源层中有机质的成熟度和产气率明显偏低 ,而产油率较高。有证据表明 ,高压产生的微裂缝不仅是烃类垂向运移的重要通道 ,而且明显改善了储集层的储集性能。高压泥岩对断层和不同相态烃类的封盖作用是天然气聚集和成藏的关键因素之一。分析异常高压系统中温度与压力的关系 ,结合实例阐述了异常高压对油气形成、运移、聚集、封盖、成藏和分布的作用与影响 ,并从理论上探讨了异常高压对成藏作用的机理和控制条件。图 3表 2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高压泥岩 生烃特征 微裂缝 油气运移通道 封盖作用 油气藏形成 油气分布 油气成藏机理
下载PDF
青藏高原的形成与隆升 被引量:152
9
作者 潘裕生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53-163,共11页
青藏高原的形成与隆升问题是个十分复杂、倍受地球科学家关注的问题。它被认为是冈瓦纳大陆与欧亚大陆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青藏高原是由6个地体相继增生到亚洲大陆上的一个组合,这些地体之间的边界被5条缝合带所限定。造山作用自北向... 青藏高原的形成与隆升问题是个十分复杂、倍受地球科学家关注的问题。它被认为是冈瓦纳大陆与欧亚大陆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青藏高原是由6个地体相继增生到亚洲大陆上的一个组合,这些地体之间的边界被5条缝合带所限定。造山作用自北向南相继变年轻。青藏高原是特提斯的主要范畴,它可以分成3个区域,分别代表了3个阶段主洋盆位置。特提斯北区位于昆仑山和祁连山,它的遗迹是第五缝合带,在大陆基底上于震旦纪形成裂谷,奥陶纪闭合。特提斯中区位于可可西里-巴颜喀喇,古生代晚期以来在弧后盆地基础上继续破裂、扩张,典型的洋壳形成于石炭-二叠纪,这个时期的洋称古特提斯,它的遗迹为第三和第四缝合带。特提斯南区位于青藏高原南部,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代表了它的主洋盆遗迹,班公-怒江缝合带代表了它的弧后盆地。青藏高原的隆升以多阶段、非均匀、不等速为特征,大体上可分成4个阶段,即45~38,25~17,13~8和3~0Ma。虽然到目前为止已经提出了多种模式来解释高原的形成与隆升,但是这一问题迄今仍然没有解决。文中笔者根据多年来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研究成果和近年来新的实验研究结果,提出了叠加压扁热动力模式来解释青藏高原的形成与隆升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形成 隆升 叠加压扁
下载PDF
市场失灵还是体制扭曲——重复建设形成机理研究中的争论、缺陷与新进展 被引量:173
10
作者 江飞涛 曹建海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3-64,共12页
在重复建设形成机理的研究中,以"市场失灵"来解释重复建设、产能过剩形成的研究思路占据相对主流的位置.政策部门则以这些理论为依据,始终将对投资和市场准入的行政管制作为"重复建设"治理政策的核心。本文重新审... 在重复建设形成机理的研究中,以"市场失灵"来解释重复建设、产能过剩形成的研究思路占据相对主流的位置.政策部门则以这些理论为依据,始终将对投资和市场准入的行政管制作为"重复建设"治理政策的核心。本文重新审视遵循这一思路的主要研究文献.发现这些研究在理论上均存在根本性缺陷。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体制扭曲下地方政府不当干预微观经济的行为。通过成本外部化效应、投资补贴效应和风险外部化效应扭曲企业的投资行为,正是导致企业过度投资、产能过剩和行业重复建设的主要原因。本文的核心观点是。以行政性管制政策治理"重复建设"是不合适的。解决"重复建设"问题,需要在土地产权、金融体制、财政体制等方面进一步推进改革,发挥市场竞争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建设 形成机理 市场失灵 体制扭曲 治理政策
原文传递
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形成及其培养机制 被引量:164
11
作者 何万国 漆新贵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62-66,共5页
大学生实践能力包括一般实践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每种实践能力都由知识和相应技能两大基本要素构成。实践能力形成的心理机制可以概括为知识向技能的转化、内化与迁移的过程。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应包括转变师生的传统... 大学生实践能力包括一般实践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每种实践能力都由知识和相应技能两大基本要素构成。实践能力形成的心理机制可以概括为知识向技能的转化、内化与迁移的过程。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应包括转变师生的传统观念、创设多样化的实践活动环境、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及创建多元的实践共同体等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实践能力 能力结构 形成机制
原文传递
城市内涝灾害风险评估及综合应对研究进展 被引量:157
12
作者 张冬冬 严登华 +2 位作者 王义成 鲁帆 刘少华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4-149,共6页
城市内涝灾害风险评估是城市内涝灾害管理,减少内涝灾害损失的有效途径。基于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理论,对城市内涝形成机理和风险评估方法进行了概述。从规划、建设和管理三个层面提出应对城市内涝的总体思路和技术框架,并指出相应的关键... 城市内涝灾害风险评估是城市内涝灾害管理,减少内涝灾害损失的有效途径。基于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理论,对城市内涝形成机理和风险评估方法进行了概述。从规划、建设和管理三个层面提出应对城市内涝的总体思路和技术框架,并指出相应的关键技术问题。最后,指出未来城市内涝灾害风险评估和综合应对的研究工作重点:①加强城市内涝形成机理的研究;②完善城市内涝灾害风险评估的理论与方法;③构建城市内涝灾害数据库;④城市内涝应对与城市水生态修复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内涝 形成机理 风险评估 综合应对
下载PDF
青藏高原高寒区生态脆弱性评价 被引量:150
13
作者 于伯华 吕昌河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289-2295,共7页
在分析青藏高原高寒生态系统形成机制的基础上,构筑了3个层次、10个指标的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系统评估了青藏高原生态脆弱性及其区域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中、重度以上脆弱区的面积较大,占区域总面积的74.79%。微度、轻度脆弱... 在分析青藏高原高寒生态系统形成机制的基础上,构筑了3个层次、10个指标的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系统评估了青藏高原生态脆弱性及其区域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中、重度以上脆弱区的面积较大,占区域总面积的74.79%。微度、轻度脆弱区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藏东南海拔3000m以下的山地、祁连山南坡的西北段和昆仑山北坡、塔里木盆地南缘地带。重度和极度脆弱区集中分布的趋势明显,占全区面积的49.46%,主要分布在黄河源区、柴达木盆地和阿里高原往东32°N附近的带状区域(78°E~92°E)。研究结果有助于全面掌握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脆弱程度及其空间分异特征,对识别高寒区关键脆弱环境因子、提高生态环境治理的针对性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脆弱性 形成机制 脆弱度评价 青藏高原
原文传递
碱胶凝材料形成的物理化学基础(Ⅱ) 被引量:104
14
作者 杨南如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459-465,共7页
碱胶凝材料形成的物理化学基础(Ⅱ)杨南如(南京化工大学)(第Ⅰ部份请见本卷第2期)4碱胶凝材料的水化产物4.1产物种类多数学者认为碱矿渣水泥的水化产物主要有C-S-H凝胶、铝酸钙等与硅酸盐水泥相似的水化产物。禹尚仁[... 碱胶凝材料形成的物理化学基础(Ⅱ)杨南如(南京化工大学)(第Ⅰ部份请见本卷第2期)4碱胶凝材料的水化产物4.1产物种类多数学者认为碱矿渣水泥的水化产物主要有C-S-H凝胶、铝酸钙等与硅酸盐水泥相似的水化产物。禹尚仁[45]还发现存在水化铝硅酸钙Ca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胶凝材料 水化产物 物理化学 水化铝硅酸钙
下载PDF
若尔盖高原生态环境恶化与沼泽退化及其形成机制 被引量:132
15
作者 杨永兴 《山地学报》 CSCD 1999年第4期318-323,共6页
根据1996 ~1998 年野外考察与研究获得的信息,结合前人研究的资料,论证了若尔盖高原沼泽区生态环境恶化、沼泽退化十分严重,其主要表现为:沼泽旱化,沼泽类型改变,沼泽逆向生态演替,沼泽区沙化,野生动物种类、种群数量... 根据1996 ~1998 年野外考察与研究获得的信息,结合前人研究的资料,论证了若尔盖高原沼泽区生态环境恶化、沼泽退化十分严重,其主要表现为:沼泽旱化,沼泽类型改变,沼泽逆向生态演替,沼泽区沙化,野生动物种类、种群数量减少,土壤质量下降,沼泽水质变劣,草场退化和鼠害猖獗。剖析了沼泽区生态环境恶化、沼泽退化与人类活动干扰、自然因素作用的关系,进而阐明人类活动干扰是沼泽区生态环境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恶化 沼泽退化 形成机制 若尔盖高原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浊积岩体系及油气勘探意义 被引量:131
16
作者 陈全红 李文厚 +3 位作者 郭艳琴 梁积伟 崔军平 张道锋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56-663,共8页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的浊积岩体系主要发育于三叠系延长组长7、长6油层组。按其沉积特征可分为坡移浊积扇和滑塌浊积扇,前者相带发育相对齐全,垂向上多期互相叠加,可划分为:斜坡—槽道—内扇相、辫状水道、辫状水道间、辫状水道前缘—中扇...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的浊积岩体系主要发育于三叠系延长组长7、长6油层组。按其沉积特征可分为坡移浊积扇和滑塌浊积扇,前者相带发育相对齐全,垂向上多期互相叠加,可划分为:斜坡—槽道—内扇相、辫状水道、辫状水道间、辫状水道前缘—中扇相、外扇相和盆地平原相,后者多呈透镜状夹于较深湖亚相的深灰色泥岩中,相带分异不明显,仅可分为中心相和边缘相。两类浊积扇主要分布在近源斜坡带及远源末梢斜坡带。滑塌浊积岩主要由阵发性的偶然因素诱发而成,规模相对较小,储集物性较差;而坡移浊积扇则与地形坡度的有利配置和较稳定的物源补给有关,其沉积厚度大,分布广,储集物性好,是深湖区岩性油藏勘探的主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 坡移浊积扇 滑塌浊积扇 形成机制 油气勘探意义
下载PDF
单分散二氧化硅球形颗粒的制备与形成机理 被引量:106
17
作者 赵丽 余家国 +1 位作者 程蓓 赵修建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62-566,共5页
在醇水混合溶剂中以氨作催化剂 ,正硅酸乙酯为硅源 ,通过溶胶 -凝胶工艺制备单分散二氧化硅球形颗粒 ,通过透视电镜进行研究各种反应条件如溶剂类型、氨和水的浓度、水解温度等对二氧化硅的颗粒大小和形貌的影响 .结果显示 :以甲醇和乙... 在醇水混合溶剂中以氨作催化剂 ,正硅酸乙酯为硅源 ,通过溶胶 -凝胶工艺制备单分散二氧化硅球形颗粒 ,通过透视电镜进行研究各种反应条件如溶剂类型、氨和水的浓度、水解温度等对二氧化硅的颗粒大小和形貌的影响 .结果显示 :以甲醇和乙醇为溶剂可以形成单分散的二氧化硅球形颗粒 ,以丙醇和丁醇为溶剂 ,二氧化硅球形颗粒容易聚集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球形颗粒的粒径随水和硅源的浓度增加而增大 ;而且水解温度的升高 ,生成的颗粒粒径也逐渐增大 ,仔细研究和讨论了二氧化硅颗粒在不同反应条件下的形成机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 单分散球形颗粒 制备 形成机理 溶胶-凝胶 光子晶体
下载PDF
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形成机理探析 被引量:118
18
作者 邵云飞 谭劲松 《管理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11,共11页
区域技术创新能力作为区域创新系统的一个研究内容,是区域技术创新系统功能发挥程度的反映.在已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文章界定了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形成机理,在分析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内涵及系统结构的基础上,建立了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形... 区域技术创新能力作为区域创新系统的一个研究内容,是区域技术创新系统功能发挥程度的反映.在已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文章界定了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形成机理,在分析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内涵及系统结构的基础上,建立了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形成的条件及形成机理模型,并寻找具体的指标反映其相应的系统结构要素,通过模糊数学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界定的结构要素和机理模型可以解释目前中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技术创新能力 形成机理 系统结构
下载PDF
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形成机制 被引量:117
19
作者 尹飞 毛任钊 +1 位作者 傅伯杰 刘国华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29-934,共6页
农田生态系统作为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其服务功能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而深远的影响.本文综述了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内涵及评价方法,从农田生态系统非生物环境特征、生物特征、生态过程和人类活动影响等4个方面对农田生... 农田生态系统作为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其服务功能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而深远的影响.本文综述了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内涵及评价方法,从农田生态系统非生物环境特征、生物特征、生态过程和人类活动影响等4个方面对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形成机制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纳和分析,认为:1)农田生态系统除具有巨大的产品服务功能价值外,还具有巨大的环境服务功能价值和维持区域生态安全价值;2)农田生态系统非生物环境特征、生物特征和生态过程及其相互作用是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形成的基础,人类活动是其形成的最根本的驱动力;3)应加快构建能体现农田生态系统特征的服务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应加强人类活动对农田生态系统非产品服务功能形成机制影响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形成机制
下载PDF
混凝土裂缝成因与防治措施研究 被引量:123
20
作者 朱耀台 詹树林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727-730,共4页
目前混凝土裂缝问题倍受关注 ,本文在对混凝土裂缝进行分类的基础上 ,分析了不同裂缝的形成原因 。
关键词 混凝土 裂缝 防治 建筑材料 施工 腐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