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10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构造演化与扇体形成和分布 被引量:159
1
作者 雷振宇 鲁兵 +2 位作者 蔚远江 张立平 石昕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6-91,共6页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经历了多次(期)不同性质的构造演化。在新生代以后,表现出(类)前陆盆地性质,伴随区域构造运动发生强烈的碰撞挤压、冲断作用。断裂活动具有明显的推覆性质,产生了与断裂带平行的褶皱构造。西北缘逆掩断裂普遍具有同生...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经历了多次(期)不同性质的构造演化。在新生代以后,表现出(类)前陆盆地性质,伴随区域构造运动发生强烈的碰撞挤压、冲断作用。断裂活动具有明显的推覆性质,产生了与断裂带平行的褶皱构造。西北缘逆掩断裂普遍具有同生活动性质,对扇体的形成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为冲断作用持续发生,上、下盘地形相差悬殊,自冲断席上剥蚀下来的碎屑物堆积于断崖根部而形成各类扇体(冲积扇、扇三角洲和水下扇等),阶梯式逆冲断裂则形成多级扇体。研究表明,从二叠纪到侏罗纪构造活动逐渐减弱,扇体规模逐渐变小;在平面上由于构造活动的位移,导致了扇体的迁移。总体来看,百口泉-夏子街地区活动性最强,延续时间最长,形成的扇体规模较大、叠置程度高、迁移明显;车拐-克拉玛依地区活动性较弱,形成的扇体规模小、叠置程度差、迁移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西北缘 构造演化 断裂活动 扇体迁移
下载PDF
断层相关褶皱理论与应用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17
2
作者 何登发 John SUPPE 贾承造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53-364,共12页
自Rich(1934)提出断层转折褶皱的几何学概念以来,Suppe(1983)首次将其定量化,建立了褶皱形态与断层形态和断层滑动之间的定量关系,奠立了断层相关褶皱理论的基本模型。20年来,不但建立了断层传播褶皱、断层滑脱褶皱等基本端员类型的几... 自Rich(1934)提出断层转折褶皱的几何学概念以来,Suppe(1983)首次将其定量化,建立了褶皱形态与断层形态和断层滑动之间的定量关系,奠立了断层相关褶皱理论的基本模型。20年来,不但建立了断层传播褶皱、断层滑脱褶皱等基本端员类型的几何学与运动学模型,也建立与完善了断层相关褶皱叠加样式的几何学与运动学模型,例如叠瓦构造、构造楔与干涉构造等。研究同构造沉积作用,建立了生长断层相关褶皱的几何学与运动学模型,将沉积作用与断裂作用、褶皱作用及构造隆升作用等有机地联系起来。考虑地层的力学性质与变形差异,提出与建立了剪切断层转折褶皱理论,并建立了断层相关褶皱的一系列力学模型。20年来,断层相关褶皱的基本研究方法经历了由二维剖面与平面分析向全三维空间分析的转变,由几何学、运动学模型向力学模型的转变,实验模拟技术与数值模拟技术在断层相关褶皱理论模型的建立与检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断层相关褶皱的理论和方法在工程地质、地震灾害预报与油气勘探开发等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中国在天山、祁连山和龙门山等相邻的前陆盆地的活动构造与含油气圈闭研究中,应用断层相关褶皱的理论与方法取得了重要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作用 褶皱作用 断层相关褶皱 几何学 运动学 力学模型 生长地层 工程地质 地震灾害 油气勘探开发
下载PDF
南海北部深水区地热特征及其成因 被引量:119
3
作者 米立军 袁玉松 +3 位作者 张功成 胡圣标 何丽娟 杨树春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7-32,共6页
对392个地温梯度数据和234个大地热流数据的统计结果显示:南海北部深水区地温梯度为2.94~5.22℃/hm,平均为3.91±0.74℃/hm;大地热流值为24.2~121mW/m2,平均为77.5±14.8mW/m2。南海北部地区现今地温场具"热盆"属性... 对392个地温梯度数据和234个大地热流数据的统计结果显示:南海北部深水区地温梯度为2.94~5.22℃/hm,平均为3.91±0.74℃/hm;大地热流值为24.2~121mW/m2,平均为77.5±14.8mW/m2。南海北部地区现今地温场具"热盆"属性,且深水区比浅水区更"热"。大地热流总体变化趋势为:从陆架到陆坡(从北到南)逐渐增高,且增高趋势与地壳减薄趋势一致,同时,平面上存在显著的局部异常点。新生代岩石圈拉张减薄以及新构造运动引发的岩浆、断裂活动是南海北部深水区具"热盆"特征的根本原因,南北向岩石圈减薄程度控制了大地热流总体变化趋势,新构造运动引发的岩浆与断裂活动则是局部热流异常形成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 深水区 地温梯度 大地热流值 岩石圈 岩浆活动 断裂活动
下载PDF
断裂控烃理论的概念、原理、模式与意义 被引量:67
4
作者 罗群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16-324,共9页
在论述中国陆相盆地大地构造背景、断裂活动基本特征及其与成盆成烃成藏关系基础上,系统介绍了断裂控烃理论提出的背景及断裂控烃理论的基本概念、原理、主要内容、科学依据和基于断裂控烃理论的勘探思路,并指出断裂控烃理论与其他断裂... 在论述中国陆相盆地大地构造背景、断裂活动基本特征及其与成盆成烃成藏关系基础上,系统介绍了断裂控烃理论提出的背景及断裂控烃理论的基本概念、原理、主要内容、科学依据和基于断裂控烃理论的勘探思路,并指出断裂控烃理论与其他断裂控油观点认识的不同之处,最后指出了断裂控烃理论的意义。研究表明,三面受挤、陆相为主、东张西压、断裂发育、运动频繁的地质构造背景决定了断裂是控制中国含油气盆地各种地质作用和油气生、运、聚、散、分布的根本因素。基于断裂控烃理论的勘探思路是以断裂(尤其是深大断裂)为主要控制因素和基本线索,寻找控源断裂、控圈断裂、油源断裂及遮挡断裂等控烃断裂,分析断控圈闭和与断裂相关圈闭的油气运聚成藏条件,进行含油气性评价,以确定有利的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活动 油气成藏 断裂控烃 理论体系 概念与原理 意义
下载PDF
辽河盆地新生代断裂与油气关系 被引量:52
5
作者 陈振岩 陈永成 +1 位作者 仇劲涛 丁秀春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5期407-412,共6页
辽河盆地是一个以新生代为主要成盆期的裂谷盆地,断裂和断陷活动是新生代构造变形的主导方式。断裂幕式活动,引起沉积空间和湖盆范围周期性扩张与收缩,控制了生储盖及其组合特征。断裂的发育对油气富集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它控制了油气... 辽河盆地是一个以新生代为主要成盆期的裂谷盆地,断裂和断陷活动是新生代构造变形的主导方式。断裂幕式活动,引起沉积空间和湖盆范围周期性扩张与收缩,控制了生储盖及其组合特征。断裂的发育对油气富集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它控制了油气运移和聚集。该文较全面和系统地总结了断裂对油气的影响,认为主干断裂控制油气富集,断裂发育演化对油气资源有重要的影响。次级断裂对油气的侧向封堵及油气的再分配有重要的作用,断层的开启性又导致不同区块油气贫富不一致。断裂控制了特殊储层裂缝发育,对圈闭形成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因此,正确认识断裂对勘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盆地 新生代 断裂活动 油气富集
下载PDF
东营凹陷盐底辟作用与中央隆起带断裂构造成因 被引量:52
6
作者 于建国 李三忠 +2 位作者 王金铎 王新红 路慎强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5-68,共14页
华北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的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同生断层非常发育,断层数量较多。主干正断层的下降盘上形成“逆牵引”构造,组成“负花状”地堑断裂系。这些断裂系将中央隆起带分割为一系列小断块。本文将这些断裂系和相关的小断块划分为... 华北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的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同生断层非常发育,断层数量较多。主干正断层的下降盘上形成“逆牵引”构造,组成“负花状”地堑断裂系。这些断裂系将中央隆起带分割为一系列小断块。本文将这些断裂系和相关的小断块划分为3个构造,分别称为辛镇、东营和郝家—现河庄(简称郝—现)构造。研究证明,复杂断裂与断块组合构造主要为盐底辟作用的结果,伴生的逆牵引作用形成“包心状”的复杂断裂构造形态,总体上,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构造成因是区域北北西—南南东向伸展作用下局部底辟作用和逆牵引作用共同形成的,而不是走滑成因。据强度,底辟构造可分为低幅度隆起和隐刺穿构造。其形成时期主要为沙河街组三段沉积期开始持续到馆陶组沉积前。底辟物质由盐岩为主的塑性层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构造 断块 东营凹陷 伸展作用 伴生 走滑 正断层 中央隆起带 沙河街组 馆陶组
下载PDF
基于地质动力区划的近直立特厚煤层冲击地压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48
7
作者 张宏伟 荣海 +4 位作者 陈建强 韩军 孙秉成 霍丙杰 漆涛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755-2762,共8页
基于地质动力区划方法,确定了乌东煤矿冲击地压主要影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关系,对乌东井田发生冲击地压的地质动力环境进行了评价。乌东矿区位于博格达断裂带体系中,断裂带北缘处于强烈的压缩状态中,井田受构造活动的影响强烈。地质动力... 基于地质动力区划方法,确定了乌东煤矿冲击地压主要影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关系,对乌东井田发生冲击地压的地质动力环境进行了评价。乌东矿区位于博格达断裂带体系中,断裂带北缘处于强烈的压缩状态中,井田受构造活动的影响强烈。地质动力区划方法确定了断裂活动特征与井田构造形式,在分析了近直立特厚煤层原始应力的基础上,建立了近直立特厚煤层冲击地压的危险性评价方法,确定了乌东煤矿南采区冲击地压点主要发生在高应力区和应力梯度区。应用FLAC3D数值计算方法,确定了开采活动对乌东煤矿冲击地压的影响,并对冲击地压危险区域进行了划分与预测。研究表明,在构造应力的影响下,乌东井田围岩能够产生较大的压缩应变,积聚较高的弹性潜能,为冲击地压的发生提供了能量条件,开采活动使工作面所在煤体的弹性能更加接近由稳态向非稳态转变的临界,增大了冲击地压发生的危险性。在南采区的高应力区和应力梯度区应加强冲击地压监测和采取解危措施,避免冲击地压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直立特厚煤层 冲击地压 活动断裂 地质动力区划 岩体应力计算 危险性评价
下载PDF
光伏系统直流电弧故障特征及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47
8
作者 牟龙华 王伊健 +1 位作者 蒋伟 张凡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5236-5244,5405,共10页
该文主要针对光伏系统直流侧常见且危害较大的串联电弧故障问题展开研究。首先,搭建了光伏系统电弧故障实验平台,并利用该平台采集了正常状态及电弧故障状态下工作电流的数据,建立了试验数据库。随后,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对故障电弧的频... 该文主要针对光伏系统直流侧常见且危害较大的串联电弧故障问题展开研究。首先,搭建了光伏系统电弧故障实验平台,并利用该平台采集了正常状态及电弧故障状态下工作电流的数据,建立了试验数据库。随后,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对故障电弧的频率成分进行分析,确定了故障电弧的特征频带,并利用该特征频带选定了适用于串联电弧故障检测的最优小波函数。通过分析故障电弧信号最大值及小波细节系数d1的方差、模极大值,提出了3种能有效检测出电弧故障状态的时频域判据,并发现不同负载电流、不同电压及不同功率对这3种故障判据并无影响,最后提出一种基于时域与频域的电弧故障混合判据,该判据较单一判据具有更高的可靠性,为光伏系统直流电弧检测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系统 故障 串联电弧 小波变换 混合判据
下载PDF
龙门山中段推覆构造带及相关构造的演化历史和变形机制(一) 被引量:29
9
作者 陈社发 邓起东 +4 位作者 赵小麟 罗志立 刘树根 CJL.Wilson P.Dirks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404-412,共9页
从龙门山推覆构造带和松潘-甘孜褶皱带的变形特征及发展过程,论证了龙门山中段推覆构造是由于其北西侧松潘-甘孜褶皱带中的北东~南西向收缩派生的南东向挤压而逐渐发育起来的。推覆作用是晚三叠世晚期以来自北西往南东逐渐扩展的,... 从龙门山推覆构造带和松潘-甘孜褶皱带的变形特征及发展过程,论证了龙门山中段推覆构造是由于其北西侧松潘-甘孜褶皱带中的北东~南西向收缩派生的南东向挤压而逐渐发育起来的。推覆作用是晚三叠世晚期以来自北西往南东逐渐扩展的,属前展式(背驮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山 推覆构造带 变形机制 相关构造
下载PDF
Active Faulting Pattern,Present-day Tectonic Stress Field and Block Kinematics in the East Tibetan Plateau 被引量:34
10
作者 ZHANG Yueqiao DONG Shuwen YANG No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4期694-712,共19页
This paper examines major active faults and the present-day tectonic stress field in the East Tibetan Plateau by integrating available data from published literature and proposes a block kinematics model of the region... This paper examines major active faults and the present-day tectonic stress field in the East Tibetan Plateau by integrating available data from published literature and proposes a block kinematics model of the region. It shows that the East Tibetan Plateau is dominated by strike-slip and reverse faulting stress regimes and that the maximum horizontal stress is roughly consistent with the contemporary velocity field, except for the west Qinling range where it parallels the striking of the major strike-slip faults. Active tectonics in the East Tibetan Plateau is characterized by three faulting systems. The left-slip Kunlun-Qinling faulting system combines the east Kunlun fault zone, sinistral oblique reverse faults along the Minshan range and two major NEE-striking faults cutting the west Qinling range, which accommodates eastward motion, at 10--14 mm/a, of the Chuan-Qing block. The left-slip Xianshuihe faulting system accommodated clockwise rotation of the Chuan-Dian block. The Longmenshan thrust faulting system forms the eastern margin of the East Tibetan Plateau and has been propagated to the SW of the Sichuan basin. Crustal shortening across the Longmenshan range seems low (2-4 mm/a) and absorbed only a small part of the eastward motion of the Chuan-Qing block. Most of this eastward motion has been transmitted to South China, which is moving SEE-ward at 7-9 mm/a. It is suggested from geophysical data interpretation that the crust and lithosphere of the East Tibetan Plateau is considerably thickened and theologically layered. The upper crust seems to be decoupled from the lower crust through a decollement zone at a depth of 15-20 kin, which involved the Longmenshan fault belt and propagated eastward to the SW of the Sichuan basin.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was just formed at the bifurcated point of this decollement system. A rheological boundary should exist beneath the Longmenshan fault belt where the lower crust of the East Tibetan Plateau and the lithospheric mantle of the Yangze block are juxtapo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ngmenshan fault belt active faulting pattern active tectonic stress field extrusion tectonics Wenchuan earthquake East Tibetan Plateau
下载PDF
盖层内断层垂向封闭性定量评价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34
11
作者 史集建 李丽丽 +2 位作者 付广 吕延防 姜文亚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2期162-170,共9页
为了更准确地研究盖层内断层垂向封闭能力,综合前人对断层封闭性定量研究,在考虑了压实成岩压力对断层岩排替压力形成演化影响的基础上,又考虑了断层岩压实成岩时间同围岩压实成岩作用时间的比值对其排替压力形成演化的影响,改进了盖层... 为了更准确地研究盖层内断层垂向封闭能力,综合前人对断层封闭性定量研究,在考虑了压实成岩压力对断层岩排替压力形成演化影响的基础上,又考虑了断层岩压实成岩时间同围岩压实成岩作用时间的比值对其排替压力形成演化的影响,改进了盖层内断层垂向封闭性定量研究方法。利用该方法,选取歧口凹陷板6井区内板桥断层为实例,对沿板桥断层13条测线处沙一段中部泥岩盖层内断层岩的排替压力和相应下伏储层排替压力进行了计算。研究得到各条测线处断层岩的排替压力均大于相应储层的排替压力,并通过两者之间排替压力差预测了各条测线处能够封闭的最大油气柱高度,最后综合圈闭顶面构造幅度因素界定了板6井圈闭内理论含油气范围。其与目前油气藏提交的储量面积基本吻合,证实了建立的盖层内断层垂向封闭性定量评价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 盖层 封闭性 断层岩 压力 压实成岩时间
下载PDF
Active Tectonics and Erosional Unloading at the Eastern Margin of the Tibetan Plateau 被引量:34
12
作者 Alexander L. Densmore LI Yong +1 位作者 Michael A. Ellis ZHOU Rongjun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05年第2期146-154,共9页
The eastern margin of the Tibetan Plateau is marked by an extremely steep mountain front with relief of over 5 km. This topography,coupled with abundant Mesozoic thrusts within the margin,explains why tectonic maps of... The eastern margin of the Tibetan Plateau is marked by an extremely steep mountain front with relief of over 5 km. This topography,coupled with abundant Mesozoic thrusts within the margin,explains why tectonic maps of the India-Asia collision typically show the eastern margin as a major thrust zone. Actually,it does not like that. Field observations suggest that the margin is better characterized as a zone of NNE-directed dextral shear with extensive strike-slip faulting and secondary thrusting. The high relief and steep gradients are partially explained by erosional unloading of an elastic lithosphere;the pre-erosion inherited topography may be the inherited Mesozoic thrust belt landscape modified by a component of Cenozoic tectonic shorte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betan Plateau TECTONIC erosional unloading faulting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滴南凸起石炭系气藏地质特征与控制因素分析 被引量:32
13
作者 王东良 林潼 +3 位作者 杨海波 石强 缪卫东 王岚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42-246,251,共6页
通过对准噶尔盆地滴南凸起石炭系火山岩岩心、铸体薄片的详细观察以及样品的压汞曲线和孔渗分析认为:研究区火山岩储集体岩石类型复杂;不同岩性的火山岩其储集空间发育特征不同,表现为受岩性、成岩作用以及构造发育的影响,其储集空间类... 通过对准噶尔盆地滴南凸起石炭系火山岩岩心、铸体薄片的详细观察以及样品的压汞曲线和孔渗分析认为:研究区火山岩储集体岩石类型复杂;不同岩性的火山岩其储集空间发育特征不同,表现为受岩性、成岩作用以及构造发育的影响,其储集空间类型具有多样性。研究区整体呈现出孔隙发育受风化壳和裂缝的控制作用。成像测井分析认为火山岩体中裂缝较发育,且通过对裂缝的识别与分析得出研究区裂缝发育北东向,整体受近东西向的区域大断裂控制明显。同时对石炭系气藏的剖析认为断层对火山岩气藏具有改善和破坏作用,表现为断层对储层储集性能的改善作用和油气运移的优势通道作用,以及断层对研究区气藏盖层的破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像测井 断层作用 风化壳 火山岩储集空间 滴南凸起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沾化凹陷泥岩裂缝油气藏研究 被引量:29
14
作者 徐福刚 李琦 +1 位作者 康仁华 刘魁元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4-76,共3页
沾化凹陷泥岩裂缝油气藏具有以下特征 :(1)储层为暗色、厚层富含有机质的生油岩 ;(2 )泥岩油气显示段具有高压异常 ;(3)主要分布于深凹陷区缓斜坡上 ,泥质岩油气显示段主要集中在断层带附近。泥岩裂缝性储集层的形成主要与异常高孔隙流... 沾化凹陷泥岩裂缝油气藏具有以下特征 :(1)储层为暗色、厚层富含有机质的生油岩 ;(2 )泥岩油气显示段具有高压异常 ;(3)主要分布于深凹陷区缓斜坡上 ,泥质岩油气显示段主要集中在断层带附近。泥岩裂缝性储集层的形成主要与异常高孔隙流体压力、局部构造变形及断裂作用有关 ,被非裂缝性泥岩所封闭形成自生自储的泥岩裂缝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沾化凹陷 泥岩裂缝油气藏 压力异常 流体 断裂活动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断裂构造特征及其活动期次 被引量:28
15
作者 孙龙涛 周蒂 +2 位作者 陈长民 詹文欢 孙珍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5-31,共7页
对白云凹陷地震资料的解释分析表明,该凹陷断裂构造以正断层和走滑断裂为主,未见逆断层。在平面上,断裂主要为NWW至近EW走向,不同等级与不同走向断层表现为平行断层系、帚状断层系和雁列断层系等三种断层组合形式。剖面中,单条断层样式... 对白云凹陷地震资料的解释分析表明,该凹陷断裂构造以正断层和走滑断裂为主,未见逆断层。在平面上,断裂主要为NWW至近EW走向,不同等级与不同走向断层表现为平行断层系、帚状断层系和雁列断层系等三种断层组合形式。剖面中,单条断层样式相对简单,主要呈现平面式、铲式和座椅式等构造样式;多条断层主要表现为花状组合、马尾状组合、Y字型组合和阶梯状组合等构造特征。通过对断裂活动强度统计发现,不同区域断裂的发育时间和发育强度亦有差异,其中50—30MaBP是断裂的强烈发育期,控制凹陷的同张裂期沉积充填;13.8—10MaBP受东沙运动的影响断裂再次活化,属于中等强度发育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凹陷 珠江口盆地 断裂 构造活动
下载PDF
Coseismic vertical deformation of the M_S8.0 Wenchuan earthquake from repeated levelings and its constraint on listric fault geometry 被引量:24
16
作者 Qingliang Wang Duxin Cui +4 位作者 Xi Zhang Wenping Wang Jinwen Liu Kang Tian Zhaoshan Song 《Earthquake Science》 CSCD 2009年第6期595-602,共8页
The devastating Ms8.0 Wenchuan earthquake ruptured two large parallel thrust faults along the middle segment of the Longmenshan thrust belt. Preseismic and postseismic leveling data indicated the hanging wall of the Y... The devastating Ms8.0 Wenchuan earthquake ruptured two large parallel thrust faults along the middle segment of the Longmenshan thrust belt. Preseismic and postseismic leveling data indicated the hanging wall of the Yingxiu-Beichuan-Nanba thrust fault mainly presented coseismic uplift with respect to the reference point at Pingwu county town, and the observed maximum uplift of 4.7 m is located at Beichuan county (Qushan town) which is about 100 m west of the fault scarp. The foot wall of the Yingxiu-Beichuan-Nanba thrust fault mainly showed subsidence with maximum subsidence of 0.6 m near the rupture. By employing a listric dislocation model, we found that the fault geometry model of exponential dip angle δ=88°×[1-exp(-9/h)] with depth of 18 km and uniform thrust-slip of 5.6 m could fit the observed coseismic vertical deformation very well, which verifies the listric thrust model of the Longmenshan orogenic z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nchuan earthquake LEVELING vertical deformation listric faulting
下载PDF
长乐-诏安断裂带活动特征与继承性活动 被引量:23
17
作者 林锦华 《华南地震》 1999年第2期57-61,共5页
对长乐- 诏安断裂带的新、老断裂构造不同时期的活动规模及地震活动特征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该断裂在晚第四纪时期以继承性活动为特征,
关键词 断裂带 断层活动 地震活动性 继承性活动
下载PDF
The Dihedral Angle and Intersection Processes of a Conjugate Strike-Slip Fault System in the Tarim Basin, NW China 被引量:20
18
作者 WU Guanghui YUAN Yajuan +4 位作者 HUANG Shaoying Thomas Matthew Vandyk XIAO Yang CAI Quan LUO Bingxu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1期74-88,共15页
Recent studies, focused on dihedral angles and intersection processes, have increased understandings of conjugate fault mechanisms. We present new 3-D seismic data and microstructural core analysis in a case study of ... Recent studies, focused on dihedral angles and intersection processes, have increased understandings of conjugate fault mechanisms. We present new 3-D seismic data and microstructural core analysis in a case study of a large conjugate strike-slip fault system from the intracratonic Tarim Basin, NW China. Within our study area, "X" type NE and NW trending faults occur within Cambrian- Ordovician carbonates. The dihedral angles of these conjugate faults have narrow ranges, 19~ to 62~ in the Cambrian and 26~ to 51~ in the Ordovician, and their modes are 42~ and 44~ respectively. These data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e ~60~ predicted by the Coulomb fracture criterion. It is concluded that: (1) The dihedral angles of the conjugate faults were not controlled by confining pressure, which was low and associated with shallow burial; (2) As dihedral angles were not controlled by pressure they can be used to determine the shortening direction during faulting; (3) Sequential slip may hav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forming conjugate fault intersections; (4) The conjugate fault system of the Tarim basin initiated as rhombic joints; these subsequently developed into sequentially active "X" type conjugate faults; followed by preferential development of the NW-trending faults; then reactivation of the NE trending faults. This intact rhombic conjugate fault system presents new insights into mechanisms of dihedral angle development, with particular relevance to intracratonic basi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jugate fault STRIKE-SLIP dihedral angle fault intersection faulting process Carbonate
下载PDF
南堡凹陷第三纪构造特征及火山作用 被引量:20
19
作者 谭丽娟 田世澄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4,共4页
对南堡凹陷第三纪构造特征及火山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 ,南堡凹陷第三纪以来构造发育和主干断层的活动具分期性 ,并控制了凹陷的形成、演化和沉积中心的转移。凹陷中新生代火山作用强烈 ,也具有多期性。断裂活动及火山作用的分期和规模与... 对南堡凹陷第三纪构造特征及火山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 ,南堡凹陷第三纪以来构造发育和主干断层的活动具分期性 ,并控制了凹陷的形成、演化和沉积中心的转移。凹陷中新生代火山作用强烈 ,也具有多期性。断裂活动及火山作用的分期和规模与盆地演化过程有很好的对应性 ,这对含油气性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堡凹陷 第三纪 玄武岩 断裂活动 火山作用 油气地质 构造特征
下载PDF
沂沭断裂带垂直形变与断层活动特征分析 被引量:21
20
作者 李杰 韩海华 +1 位作者 闫德桥 刘敏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2002年第2期106-111,共6页
利用跨断层短水准资料分析了沂沭断裂带断层活动特征 ,结果表明 :NNE向的沂沭断裂带与NW向断裂活动性质有所不同 ,沂沭断裂带主要为压性逆断活动 ,北西向断裂带为张性正断活动 ,与地质考察结果基本一致。此外 。
关键词 沂沭断裂带 垂直形变 断层活动 压性逆断活动 郯庐断裂带 张性正断活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