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种子低氧发芽力的QTL定位和上位性分析 被引量:40
1
作者 侯名语 江玲 +1 位作者 王春明 万建民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83-488,共6页
利用 35份水稻品种资源 ,评价了在不同水深、温度等低氧条件下的种子萌发情况 ,表明水温 30℃、水深 0 .2m下黑暗萌发 5d为最佳鉴定方法 ,并以此条件下水稻种子萌发的芽长为鉴定指标 ,评价了 35 9份水稻品种低氧发芽力地区间、籼粳间的... 利用 35份水稻品种资源 ,评价了在不同水深、温度等低氧条件下的种子萌发情况 ,表明水温 30℃、水深 0 .2m下黑暗萌发 5d为最佳鉴定方法 ,并以此条件下水稻种子萌发的芽长为鉴定指标 ,评价了 35 9份水稻品种低氧发芽力地区间、籼粳间的差异。进一步利用 81个Kinmaze/DV85重组自交系群体进行了水稻低氧发芽力数量性状位点分析 ,在第 1、2、5、7染色体上检测到 5个低氧发芽力QTL ,其中第 5染色体上存在 2个QTL ,各QTL的贡献率为 10 .5 %~ 19.6 %。同时进行上位性分析 ,检测到 3对互作位点 ,分别位于第 2、3、5、11染色体上 ,其中位于第 3染色体上标记C5 6 3-X182之间的位点与第 5染色体上标记R830 -X2 0 8之间的位点的互作贡献率高达 4 8.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种子低氧发芽力 QTL定位 上位性效应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QTL定位与分析 被引量:27
2
作者 张书芬 傅廷栋 +3 位作者 朱家成 王建平 文雁成 马朝芝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135-1142,共8页
产量性状是复杂的数量性状,对种子的单株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全株总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千粒重)进行QTL定位和上位性分析,确定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及其遗传效应,可以探讨油菜杂种优势产生原因,提高育种中对产量性状优良基因型选... 产量性状是复杂的数量性状,对种子的单株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全株总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千粒重)进行QTL定位和上位性分析,确定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及其遗传效应,可以探讨油菜杂种优势产生原因,提高育种中对产量性状优良基因型选择的效率,达到提高油菜产量的目的。在双低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保持系1141B和双高恢复系垦C1构建的F2作图群体中,运用SRAP、AFLP和SSR三种标记技术构建了一个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的分子标记遗传连锁图谱。共包含244个标记,分布于20个主要连锁群、1个三联体上,图谱总长度为2769.5cM。采用Windows QTL Cartographer Version 2.0统计软件及复合区间作图法,对油菜单株产量及其3大构成因素进行QTL定位,共检测到QTLs16个,分布在9个连锁群上,其中第6和13连锁群最多,均有3个。单个QTL解释性状表型变异的0.38%-73.34%。对于同一性状,等位基因的增效作用既来自母本,亦源自父本;采用双向方差分析法对位点间互作及其上位性进行分析,检测到26对影响产量构成性状的上位性互作效应QTL,说明油菜基因组中存在大量控制产量的互作位点,油菜产量性状的上位性存在着多效性,上位性互作包括QTL与非QTL位点,其中以非QTL位点较多。一般互作位点的独立效应值较小,而互作的效应值显著增大,且一般超过两位点独立效应值之和。反映了控制产量性状基因的复杂性。上位性是甘蓝型油菜产量性状杂种优势的重要遗传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产量构成因素 遗传图谱 分子标记 QTL定位 上位性
下载PDF
水稻产量相关性状QTL定位 被引量:23
3
作者 赵建国 蒋开锋 +7 位作者 杨莉 杨乾华 万先齐 曹应江 游书梅 罗婧 张涛 郑家奎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44-352,共9页
以来自泸恢99×日本晴F8代重组自交系的188个家系及双亲为研究材料,用在亲本间有多态性的207个DNA标记对群体进行基因型分析,构建了全长为2397cM,标记间平均距离为12.29cM,覆盖水稻基因组12条染色体的连锁图。于2011年正季分别在德... 以来自泸恢99×日本晴F8代重组自交系的188个家系及双亲为研究材料,用在亲本间有多态性的207个DNA标记对群体进行基因型分析,构建了全长为2397cM,标记间平均距离为12.29cM,覆盖水稻基因组12条染色体的连锁图。于2011年正季分别在德阳和泸州两地种植于四川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实验农场,考查了单株有效穗数、每穗颖花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单株产量、穗长和株高7个性状。用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QTL Network 2.0软件进行QTL定位、上位性分析及其与环境的互作分析。7个性状共检测到22个加性主效应QTL,位于除第6、11、12染色体外的9条染色体上,除每穗颖花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未检测到上位性效应外,其他5个性状共检测到7对上位性互作;另外只发现两个QTL与环境发生明显互作。所有加性×加性上位性互作的效应及贡献率均较小,未发现上位性互作效应与环境的显著互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图谱 水稻产量因子 上位性效应 QTL与环境互作
下载PDF
大豆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QTL的上位性互作和环境互作分析 被引量:19
4
作者 梁慧珍 余永亮 +7 位作者 杨红旗 张海洋 董薇 李彩云 杜华 巩鹏涛 刘学义 方宣钧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7-44,共8页
以栽培大豆晋豆23为母本,半野生大豆灰布支黑豆ZDD2315为父本杂交衍生的F2:15和F2:16的447个RIL家系为遗传群体,绘制SSR遗传图谱,采用混合线性模型方法,对2年大豆小区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加性QTL、加性×加性上位互作及环境互作... 以栽培大豆晋豆23为母本,半野生大豆灰布支黑豆ZDD2315为父本杂交衍生的F2:15和F2:16的447个RIL家系为遗传群体,绘制SSR遗传图谱,采用混合线性模型方法,对2年大豆小区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加性QTL、加性×加性上位互作及环境互作分析。结果检测到9个与小区产量、茎粗、有效分枝、主茎节数、株高、结荚高度相关的QTL,分别位于J_2、I、M连锁群上,其中小区产量、茎粗、株高、有效分枝和主茎节数QTL的加性效应为正值,说明增加这些性状的等位基因来源于母本晋豆23。同时,检测到7对影响小区产量、茎粗、株高和结荚高度的加性×加性上位互作效应及环境互作效应的QTL,共发现14个与环境存在互作的QTL。上位效应和QE互作效应对大豆小区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影响较大。大豆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中,既要考虑起主要作用的QTL,又要注重上位性QTL,才有利于性状的稳定表达和遗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小区产量 农艺性状 QTL与环境互作效应 上位互作效应
下载PDF
小麦灌浆期耐热性QTL定位分析 被引量:15
5
作者 李世平 昌小平 +1 位作者 王成社 景蕊莲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119-2129,共11页
【目的】以普通小麦加倍单倍体(DH)群体(旱选10号×鲁麦14)的150个株系为材料,鉴定其灌浆期耐热相关生理性状及千粒重耐热指数,并进行QTL定位,以期发掘具有显著效应以及不同环境中稳定表达的主效QTL,为改良小麦耐热性提供理论依据... 【目的】以普通小麦加倍单倍体(DH)群体(旱选10号×鲁麦14)的150个株系为材料,鉴定其灌浆期耐热相关生理性状及千粒重耐热指数,并进行QTL定位,以期发掘具有显著效应以及不同环境中稳定表达的主效QTL,为改良小麦耐热性提供理论依据及分子标记。【方法】运用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复合区间作图法,以耐热指数为耐热性指标,对DH群体在田间雨养和灌溉2种土壤水分条件下的耐热性进行QTL定位。【结果】2种土壤水分条件下共检测到12个控制不同性状耐热指数的加性效应QTL,对表型变异的贡献率范围为2.64%—11.41%,其中,9个QTL与环境存在互作效应,对耐热指数表型变异的贡献率为1.41%—4.66%;检测到17对上位性效应QTL,对表型变异的贡献率为2.45%—8.84%,其中,仅4对与环境有互作效应,对表型变异的贡献率为0.62%—2.32%。控制耐热性的QTL来自双亲,DH群体中有耐热性超亲的株系存在。【结论】评价小麦灌浆期的耐热性,千粒重耐热指数是最直接的指标,生理性状指标为耐热性鉴定的间接辅助指标,其中,旱地条件下选用旗叶相对含水量耐热指数作为间接指标较好,而灌溉条件下选用气冠温差耐热指数较好。染色体1B、2D、5A、5B、6A、6B和7A对灌浆期耐热性贡献较大。千粒重耐热指数和旗叶叶绿素含量耐热指数的遗传以加性效应为主,叶绿素荧光参数耐热指数和气冠温差耐热指数的遗传以上位性效应为主,而叶片相对含水量耐热指数的遗传加性效应与上位性效应都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耐热指数 加性效应 上位性效应 基因与环境互作
下载PDF
海岛棉品系海1无腺体性状的遗传Ⅰ.等位性测验 被引量:14
6
作者 唐灿明 闵留芳 +1 位作者 潘家驹 靖深蓉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8-12,共5页
本文研究了海岛棉无腺体突变体品系海1的遗传机制.等位性测验结果表明:(1)海1无腺体性状由位于Gl_2位点上的部分显性突变基因控制,暂定名为Gl^e_2;(2)海l携有有腺体基因Gl_3,Gl^e_2对Gl_3有上位性作用;(3)海1的基因型可表达为Gl^e_2Gl^e... 本文研究了海岛棉无腺体突变体品系海1的遗传机制.等位性测验结果表明:(1)海1无腺体性状由位于Gl_2位点上的部分显性突变基因控制,暂定名为Gl^e_2;(2)海l携有有腺体基因Gl_3,Gl^e_2对Gl_3有上位性作用;(3)海1的基因型可表达为Gl^e_2Gl^e_2Gl_3Gl_3;(4)海1无腺体的遗传为核遗传,不受细胞质影响.本文还讨论了海1显性无腺体遗传在棉花育种上的应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岛棉 遗传 无腺体性状 品系 棉花
下载PDF
优质水稻品种越光(Koshihikari)中控制稻米淀粉RVA谱特征值的QTL分析 被引量:14
7
作者 张永生 江玲 +4 位作者 刘喜 刘世家 陈亮明 翟虎渠 万建民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7-144,共8页
利用南京11×Koshihikari RIL群体在南京两年的种植结果,检测与稻米淀粉RVA谱特征值峰值黏度、最低黏度、最终黏度、崩解值、消减值、峰值时间和糊化温度相关加性和上位性效应QTL,并分析其表达稳定性。结果表明,7个稻米淀粉RVA谱特... 利用南京11×Koshihikari RIL群体在南京两年的种植结果,检测与稻米淀粉RVA谱特征值峰值黏度、最低黏度、最终黏度、崩解值、消减值、峰值时间和糊化温度相关加性和上位性效应QTL,并分析其表达稳定性。结果表明,7个稻米淀粉RVA谱特征值在两年中均呈连续分布,且存在超亲遗传现象。共检测到8个具有加性效应的QTL与稻米6项淀粉RVA谱特征值有关,两年中能重复出现的QTL有6个,即qTPV-6、qFPV-6、qBDV-6、qSBV-6、qPKT-6和qPT-6,分别控制最低黏度、最终黏度、崩解值、消减值、峰值时间和糊化温度,两年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46.4%、60.3%、31.1%、71.9%、38.5%和12.4%,而qSBV-8和qPT-5仅在1年中被检测到,环境稳定性差。此外,还检测到5对影响稻米淀粉RVA谱特征值的QTL具有上位性效应,互作既发生在相同染色体上也发生在不同染色体之间,但贡献率较小,且受环境的影响较小。控制稻米淀粉RVA谱特征值的稳定、主效QTL,可为Koshihikari中稻米优良蒸煮食味品质相关基因的育种利用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米 淀粉黏滞性谱 数量性状基因座 加性效应 上位性 表达稳定性
下载PDF
利用单片段代换系研究水稻产量相关性状QTL加性及上位性效应 被引量:14
8
作者 赵芳明 张桂权 +4 位作者 曾瑞珍 杨正林 凌英华 桑贤春 何光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007-2014,共8页
产量及其相关性状如单株有效穗数、千粒重、穗实粒数、穗总粒数和结实率等是水稻重要的农艺性状,了解产量及其相关性状QTL的加性及上位性效应对以分子标记聚合育种改良水稻产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16个单片段代换系及15个双片段代换系... 产量及其相关性状如单株有效穗数、千粒重、穗实粒数、穗总粒数和结实率等是水稻重要的农艺性状,了解产量及其相关性状QTL的加性及上位性效应对以分子标记聚合育种改良水稻产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16个单片段代换系及15个双片段代换系分析了水稻产量相关性状QTL的加性及上位性效应。共检出影响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13个QTL,包括产量性状1个、单株有效穗数1个、千粒重4个、穗实粒数4个、穗总粒数2个和结实率1个,分布于第2、第3、第4、第7和第10染色体上。此外,检出12对双基因互作。结果显示,2个正向(或负向)产量性状QTL聚合,往往会产生负向(或正向)的上位性效应,能否产生更大(或更小)的目标性状,取决于双片段遗传效应(加性效应与上位效应代数和)绝对值与单片段最大加性效应绝对值的差。本研究结果对实施高产分子标记聚合育种方法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单片段代换系 产量相关性状QTL 加性效应 上位性效应
下载PDF
IL23/Th17通路基因上位性作用与汉族人银屑病易感性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王文菊 尹先勇 +2 位作者 崔勇 杨森 张学军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3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搜寻和鉴定银屑病发病过程中IL23/Th17信号通路基因上位性作用模型,为汉族人银屑病的发病机制、诊断和预测提供重要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文献复习法从IL23/Th17通路中选出与汉族人银屑病发病相关的11个基因,选取的11个基因在1139个银... 目的搜寻和鉴定银屑病发病过程中IL23/Th17信号通路基因上位性作用模型,为汉族人银屑病的发病机制、诊断和预测提供重要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文献复习法从IL23/Th17通路中选出与汉族人银屑病发病相关的11个基因,选取的11个基因在1139个银屑病病例和1694个对照样本中进行分型分析,通过多因子降维分析法(MDR)和Logistic Regres-sion algorithms等方法,找出IL23/Th17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在银屑病发病中的上位性作用。结果发现1个三维基因交互作用[IL21,CCR4和TNF(χ2=5.02,P=0.025)]、3个二维基因交互作用[IL12RB1和CCR4(χ2=11.66,P=0.0201)、IL22和CCR4(χ2=11.97,P=0.0176)、IL12RB1和IL6(χ2=7.31,P=0.0069)]在银屑病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结论研究证实了IL23/Th17信号通路基因间的上位性作用在银屑病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上位性作用 线性回归分析法 多因子降维分析法
下载PDF
利用重组自交系和SSR标记进行陆地棉株型QTL的鉴定和定位(英文) 被引量:9
10
作者 汪保华 武耀廷 +3 位作者 黄乃泰 朱协飞 郭旺珍 张天真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1-170,共10页
通过中棉所 12 与 8891 的杂交及多代自交,获得由 180 个家系构成的重组自交系 F8、F9群体。重组自交系群体、两亲本及 F1于 2002、2003 两年种植; 对株型性状进行了研究,两年共调查了 10 个株型形状。利用该重组自交系群体,采用 SSR ... 通过中棉所 12 与 8891 的杂交及多代自交,获得由 180 个家系构成的重组自交系 F8、F9群体。重组自交系群体、两亲本及 F1于 2002、2003 两年种植; 对株型性状进行了研究,两年共调查了 10 个株型形状。利用该重组自交系群体,采用 SSR 为主体的分子标记构建了遗传连锁图,并对株型性状进行了单位点和双位点水平的 QTL 定位。结果表明,QTL 加性效应和上位性互作效应作为棉花重组自交系株型性状的遗传基础起着重要作用; 中棉所 12 与 8891 间多态性位点偏少,而表型差异较大且其杂交种湘杂棉二号有很强的杂种优势,QTL 互作可部分解释这一现象;结合对产量品质性状的研究结果,认为上位性可能是湘杂棉二号杂种优势的重要遗传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株型 加性效应 上位性效应 数量性状位点
下载PDF
QTL Mapping for Stalk Related Traits in Maize (Zea mays L.) Under Different Densities 被引量:7
11
作者 ZHU Li-ying CHEN Jing-tang +5 位作者 Li Ding ZHANG Jian-hua HUANG Ya-qun ZHAO Yong-feng SONG Zhan-quan LIU Zhi-zeng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2期218-228,共11页
Stalk related traits, comprising plant height (PH), ear height (EH), internode number (IN), average internode length (ALL), stalk diameter (SD), and ear height coefficient (EHC), a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 Stalk related traits, comprising plant height (PH), ear height (EH), internode number (IN), average internode length (ALL), stalk diameter (SD), and ear height coefficient (EHC), a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yield, density tolerance, and lodging resistance in maize. To investigate the genetic basis for stalk related traits, a doubled haploid (DH) population derived from a cross between NX531 and NX110 were evauluated under two densities over 2 yr. The additive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QTLs), epistatic QTLs were detected using inclusive composite interval mapping and QTL-by-environment interaction were detected using mixed linear mode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densities were significant for the six traits in the DH population. A linkage map that covered 1 721.19 cM with an average interval of 10.50 cM was constructed with 164 simple sequence repeat (SSR). Two, two, seven, six, two, and eight additive QTLs for PH, IN, AIL, EH, SD, and EHC, respectively. The extend of their contribution to penotypic variation ranged from 10.10 to 31.93%. Seven QTLs were indentified simultaneously under both densities. One pair, two pairs and one pair of epistatic effects were detected for AIL, SD and EHC, respectively. No epistatic effects were detected for PH, EH, and IN. Nineteen QTLs with environment interactions were detected and their contribution to phenotypic variation ranged from 0.43 to 1.89%. Some QTLs were stably detected under different environments or genetic backgrounds comparing with previous studies. These QTLs could be useful for genetic improvement of stalk related traits in maize breed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IZE density stalk related traits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epistatic effect QTL-by-environment interaction
下载PDF
大豆荚数性状相关QTL的加性、上位性及QE互作效应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杨喆 孙亚男 +10 位作者 齐照明 辛大伟 蒋洪蔚 何琳 栾怀海 刘春燕 钟鹏 刘丽君 胡国华 陈庆山 王凤义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3,共13页
本研究利用Charleston×东农594得到的147个F2:14-F2:19重组自交系群体,对11个环境条件下大豆荚数性状相关QTL的加性、上位性及其与环境互作效应进行了分析。在6年11个不同遗传背景条件下的多环境联合分析中定位了11个QTL具有加性效... 本研究利用Charleston×东农594得到的147个F2:14-F2:19重组自交系群体,对11个环境条件下大豆荚数性状相关QTL的加性、上位性及其与环境互作效应进行了分析。在6年11个不同遗传背景条件下的多环境联合分析中定位了11个QTL具有加性效应,其加性(A)贡献率和AE互作贡献率都是微效的。联合分析同时定位到20对QTL具有上位效应,并发现上位QTL的2种作用模式,一种是同一连锁群上2个QTL间的上位性互作,另一种是不同连锁群上2个QTL间的上位性互作。鉴定出9个具有加性效应的QTL能在多个环境条件下被检测到,17对具有上位性效应的QTL能在多个环境条件下被检测到,部分QTL的上位性效应解释的表型变异大于5%。这些在不同环境或不同遗传背景下检测到的QTL,可作为大豆荚数相关性状改良的候选标记,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或图位克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荚数性状 加性 上位性 QE互作效应
原文传递
甜樱桃遗传图谱的构建及果皮红色性状QTL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高平 郑玮 +3 位作者 冯瑛 李俞涛 潘凤荣 蔡宇良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5-142,共8页
以甜樱桃(Prunus avium L.)黄红皮品种‘雷尼’为母本,红皮品种‘8-100’为父本杂交获得的90株F1代群体为试材,利用RAPD、ISSR和SSR分子标记进行遗传分析,构建了含8个连锁群共50个分子标记(30条RAPD、15条ISSR、5对SSR标记)的遗传图谱,... 以甜樱桃(Prunus avium L.)黄红皮品种‘雷尼’为母本,红皮品种‘8-100’为父本杂交获得的90株F1代群体为试材,利用RAPD、ISSR和SSR分子标记进行遗传分析,构建了含8个连锁群共50个分子标记(30条RAPD、15条ISSR、5对SSR标记)的遗传图谱,全长634.67cM,标记间的平均距离12.69cM。用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QTLNetwork2.0软件分析其果皮红色性状的QTL以及基因与环境的互作,发现了两个加性效应QTL和1对上位性互作QTL分布在Chr1和Chr7染色体上,两个加性效应的遗传贡献率(H2)分别为32.28%和47.52%,1对上位效应的遗传贡献率(H2AA)为37.87%,加性和上位性的效应位点与环境互作均为0。研究结果表明樱桃果皮红色性状的遗传受两个加性效应QTL和1对上位性互作QTL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樱桃 连锁图谱 果皮颜色 QTL 加性效应 上位效应
原文传递
红鲤生长性状的上位性遗传效应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成辉 李思发 +5 位作者 刘志国 项松平 王剑 潘增云 段江萍 徐志彬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73-578,共6页
运用加性-显性-上位性遗传模型及其分析方法,研究了兴国红鲤(Cyprinus carpiovar.singuonensis)、荷包红鲤(C.carpiovar.wuyuanensis)和瓯江彩鲤(C.carpiovar.color)的双列杂交子二代F2的体质量和10个形态性状(全长、体长、体高、体宽... 运用加性-显性-上位性遗传模型及其分析方法,研究了兴国红鲤(Cyprinus carpiovar.singuonensis)、荷包红鲤(C.carpiovar.wuyuanensis)和瓯江彩鲤(C.carpiovar.color)的双列杂交子二代F2的体质量和10个形态性状(全长、体长、体高、体宽、头长、吻长、眼径、眼间距、尾柄长和尾柄高)的上位性遗传效应。结果表明,除体高外,其余性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加性×加性上位性方差,其中体质量、全长、体长、头长、吻长和尾柄长的加性×加性上位性方差达显著水平(P<0.05);这10项性状的上位性方差占总遗传变异量的百分率为:体质量11.4%、全长22.6%、体长14.0%、体宽8.3%,头长24.2%、吻长17.5%、眼径12.9%、眼间距23.1%、尾柄长5.4%和尾柄高20.1%;通过3种红鲤亲本的遗传育种效应预测发现,瓯江彩鲤的加性和上位性效应能显著增加后代的体质量、全长和体长,而兴国红鲤和荷包红鲤的加性和上位性效应能显著降低后代的体质量、全长和体长。上位性遗传效应在鱼类数量性状的遗传育种中具有较重要作用。[中国水产科学,2006,13(4):573-5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鲤 体质量 形态性状 上位性效应 遗传分析
下载PDF
夏大豆主要农艺性状基因效应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星华 陈宛妹 李增禄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453-460,共8页
本文通过对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的世代平均值分析,估算了 a、d、aa、ad 和 dd 各类基因效应。结果表明:主茎节数、分枝数、不稔荚和百粒重以加性基因效应为主,加性率均在50%以上。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的显性效应最重要,显性率分别... 本文通过对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的世代平均值分析,估算了 a、d、aa、ad 和 dd 各类基因效应。结果表明:主茎节数、分枝数、不稔荚和百粒重以加性基因效应为主,加性率均在50%以上。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的显性效应最重要,显性率分别是59.97%、64.73%和49.79%。所研究的9个性状均表现较高的上位效应,上位率在13.19%(单株粒重)—43.47%(株高)之间。因此,上位效应对大豆性状遗传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大豆 大豆 基因效应 上位效应
下载PDF
水稻再生力与产量性状的QTL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杨莉 蒋开锋 +8 位作者 张涛 赵建国 郭小蛟 杨乾华 万先齐 游书梅 曹应江 罗婧 郑家奎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179-2184,共6页
以‘日本晴’与‘泸恢99’及其构建的RIL群体的188个家系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含207个分子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谱,对同一地点两年再生力及6个产量相关性状进行了基因定位。7个性状共检测到20个QTL,分布于除4,6、10、11号染色体外的8条染色... 以‘日本晴’与‘泸恢99’及其构建的RIL群体的188个家系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含207个分子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谱,对同一地点两年再生力及6个产量相关性状进行了基因定位。7个性状共检测到20个QTL,分布于除4,6、10、11号染色体外的8条染色体上,单个QTL的贡献率为0.01%-13.85%,单个性状QTL个数为1到6个。其中再生力QTL 3个,位于第7、8染色体上,贡献率3.4%-5.39%。7个性状共检测到4对加性上位性互作效应,但均不显著。单株产量、每穗颖花数、每穗实粒数检测到了较明显的环境互作效应。再生力与单株有效穗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产量因子 再生力 上位性效应 QTL与环境互作
下载PDF
普通小麦主要性状的双交效应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福亭 崔党群 +1 位作者 郑天存 李新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432-438,共7页
用8个普通小麦品种组配成210个双交组合,研究了株高等10个性状的一般效应、特殊效应和排列效应,分析了这些性状的基因作用方式。最后,讨论了双交试验的亲本选择和田间试验设计以及双交组合的选配方法。
关键词 小麦 育种 双交 基因效应 上位效应
下载PDF
两个大豆开花期QTL定位及对农艺性状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涛 杨春燕 +4 位作者 赵青松 闫龙 肖付明 智海剑 张孟臣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3-69,共7页
以冀豆12为母本,冀nf 58为父本通过杂交构建包含175个家系的F9:11重组自交系群体为试验材料。采用134个SSR标记,利用Kosambi函数绘制了一张包含117个标记,长度为1 373.6 cM的遗传图谱。运用QTL Cartogra-pher v2.5软件的复合区间作图法(... 以冀豆12为母本,冀nf 58为父本通过杂交构建包含175个家系的F9:11重组自交系群体为试验材料。采用134个SSR标记,利用Kosambi函数绘制了一张包含117个标记,长度为1 373.6 cM的遗传图谱。运用QTL Cartogra-pher v2.5软件的复合区间作图法(CIM)和QTL Network 2.0软件的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区间作图法(NWIM)同时检测到2个控制开花期性状的QTL。其中,qFTO-1定位在O连锁群标记区间Satt581~Sat_190内,加性效应值分别为2.49和2.02,增效基因来自nf 58,贡献率最高为27.2%;qFTC2-1定位在C2连锁群标记区间Satt557~Sat_251内,加性效应值分别为-3.50和-3.84,增效基因来自冀豆12,贡献率最高为55.6%。2个连锁群上QTL间存在加性×加性上位互作效应。效应值为-0.672 8,重组型大于亲本型。2个QTL对产量相关性状有显著影响,与表型相关分析结果的趋势一致。其中,qFTO-1平均提高单株产量2.62 g,qFTC2-1平均提高单株产量2.26 g。这些研究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及分子克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开花期 相关分析 QTL 上位互作效应
下载PDF
QTL mapping for leaf area in maize (Zea mays L.) under multienvironments 被引量:3
19
作者 CUI Ting-ting HE Kun-hui +3 位作者 CHANG Li-guo ZHANG Xing-hua XUE Ji-quan LIU Jian-chao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4期800-808,共9页
Leaves are the main organs of photosynthesis in green plants. Leaf area plays a vital role in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and grain yield in maize (Zea mays L.). Thus, investigating the genetic basis of leaf area will a... Leaves are the main organs of photosynthesis in green plants. Leaf area plays a vital role in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and grain yield in maize (Zea mays L.). Thus, investigating the genetic basis of leaf area will aid efforts to breed maize with high yield. In this study, a total of 150 F7 recombinant inbred lines (RILs) derived from a cross between the maize lines Xu 178 and K12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ree ear-leaves area (TELA) under multi-environments. Inclusive composite interval map- ping (ICIM) was used to identify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QTLs) for TELA under a single environment and estimated breeding value (EBV). A total of eight QTLs were detected under a singl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 and four QTLs were identified for EBV which also can be detected in single environment. This indicated that the EBV-detected QTLs have high genetic stability. A major QTL (qTELA_2-9) located in chromosome bin 2.04/2.05 could be detected in four environments and has a high phenotypic contribution rate (ranging from 10.79 to 16.51%) that making it a good target for molecular breeding. In addition, joint analysis was used to reveal the genetic basis of leaf area in six environments. In total, six QTLxenvironment interactions and nine epistatic interactions were identified. Our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genetic basis of the leaf area is not only mainly determined by additive effects, but also affected by epistatic effects environmental interaction effe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ize leaf area multi-environments QTL environment interaction epistatic effect
下载PDF
水稻DH群体剑叶宽度的QTL及其上位性和环境互作效应研究(英文) 被引量:1
20
作者 曹刚强 朱军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2006年第3期103-107,共5页
利用基于混合模型的QTL定位方法,可以分析水稻DH群体在4个年份下剑叶宽度的QTL及其上位性效应和环境互作效应.结果发现,QTL除了具有自身的效应外,还可以参与上位性效应的形成,一个QTL可与多个QTL发生互作,可能起到诱发和修饰其他位点的... 利用基于混合模型的QTL定位方法,可以分析水稻DH群体在4个年份下剑叶宽度的QTL及其上位性效应和环境互作效应.结果发现,QTL除了具有自身的效应外,还可以参与上位性效应的形成,一个QTL可与多个QTL发生互作,可能起到诱发和修饰其他位点的作用.QTL与环境的互作效应以及上位性与环境的互作效应更多地被检测到,表明控制剑叶宽度的遗传因素易受环境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量性状位点 上位性效应 环境互作效应 水稻剑叶宽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