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0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安全评价研究中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272
1
作者 王根绪 程国栋 钱鞠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9期1551-1556,共6页
生态安全评价是对生态系统完整性以及对各种风险下维持其健康的可持续能力的识别与研判,以生态风险和生态健康评价为核心内容,并体现人类安全的主导性。生态风险识别和生态脆弱性是生态风险评价的构成要素,生态健康则表现在生态完整性... 生态安全评价是对生态系统完整性以及对各种风险下维持其健康的可持续能力的识别与研判,以生态风险和生态健康评价为核心内容,并体现人类安全的主导性。生态风险识别和生态脆弱性是生态风险评价的构成要素,生态健康则表现在生态完整性、生态系统活力与恢复力三方面生态安全评价的准则与指标体系应将生态风险与生态健康有机结合,同时兼容不同空间尺度并能体现动态变化,其中在EDI、REI和IRI分类基础上叠加暴露分析指标是较大空间尺度生态安全指标体系建立的发展方向。文中综述了现阶段主要的生态安全评价方法,表明暴露一响应综合评价模式在现阶段应用最为广泛,生态模型法评价不同尺度的生态安全则是未来主要发展领域,并注重生态过程安全评价。生态安全评价研究需要与生态安全预测及预警研究相结合,并将生态安全的保障、维护与管理研究纳入其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风险 生态健康 生态安全 指标体系 评价方法
下载PDF
中国生态补偿政策评估与框架初探 被引量:175
2
作者 万军 张惠远 +3 位作者 王金南 葛察忠 高树婷 饶胜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共8页
按照法律法规、政府手段、市场机制的体系对中国现行的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进行了系统的评估,总结了中国生态补偿机制和政策在法律法规体系、财政制度、重大生态建设工程、生态税费制度和市场交易模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在此... 按照法律法规、政府手段、市场机制的体系对中国现行的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进行了系统的评估,总结了中国生态补偿机制和政策在法律法规体系、财政制度、重大生态建设工程、生态税费制度和市场交易模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在此基础上,基于不同尺度上的生态建设外部性问题,提出中国生态补偿机制和政策的初步框架,包括西部生态补偿、生态功能区补偿、流域生态补偿和生态要素补偿等。并针对当前生态补偿面临的紧迫问题和可能的应对措施,提出近阶段中国生态补偿应该重点突破的若干政策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 财政制度 生态税费 重点工程 市场机制 政策框架 中国
下载PDF
新疆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135
3
作者 周华荣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50-153,共4页
建立省区一级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在我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根据代表性、综合性、系统性、易获性原则,在具体指标设置上注意景观生态格局和生态功能的统一,水的主导因子作用,现行统计指标的选用,山地的特殊功能等... 建立省区一级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在我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根据代表性、综合性、系统性、易获性原则,在具体指标设置上注意景观生态格局和生态功能的统一,水的主导因子作用,现行统计指标的选用,山地的特殊功能等,采用常用的综合指数法,以新疆87个县(市)为评价单元,建立了简易合理、具可操作性的新疆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了各指标的权值和相对的分级标准,为新疆生态环境现状的准确评价提供了可靠依据,对新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管理将起到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评价 指标体系 新疆 生态评价
下载PDF
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4
4
作者 毕晓丽 洪伟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22-124,126,共4页
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是确定环境承载力和区域规划的前提和基础。对生态环境综合评价中指标体系的建立及评价方法进行论述 ,分析比较特尔菲法 (专家咨询法 )、层次分析法、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 ,并提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是确定环境承载力和区域规划的前提和基础。对生态环境综合评价中指标体系的建立及评价方法进行论述 ,分析比较特尔菲法 (专家咨询法 )、层次分析法、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 ,并提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图 1,参 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综合评价 指标体系 特尔菲法 层次分析法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
下载PDF
全球变暖与湿地生态系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9
5
作者 傅国斌 李克让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20-128,共9页
湿地作为一种独特的生态系统是各种主要温室气体的“源”与“汇”,因而在全球气候变化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与作用。另一方面 ,全球气候变化又有可能对湿地生态系统的面积、分布、结构、功能等造成巨大的影响 ,并有可能引起温室气体的源汇转... 湿地作为一种独特的生态系统是各种主要温室气体的“源”与“汇”,因而在全球气候变化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与作用。另一方面 ,全球气候变化又有可能对湿地生态系统的面积、分布、结构、功能等造成巨大的影响 ,并有可能引起温室气体的源汇转化 ,从而对气候系统形成反馈。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这两个方面的研究进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气体 全球变暖 气候变化 大气 二氧化碳 湿地生态系统 甲烷
下载PDF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及其评估体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157
6
作者 白杨 黄宇驰 +3 位作者 王敏 黄沈发 沙晨燕 阮俊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6295-6304,共10页
传统的资源利用和环境管理方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人们对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追求,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现代区域规划的新需求,生态文明建设是体现这一理念的必然选择。全面认识和理解生态文明建设方法及其跟踪评估机制是加... 传统的资源利用和环境管理方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人们对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追求,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现代区域规划的新需求,生态文明建设是体现这一理念的必然选择。全面认识和理解生态文明建设方法及其跟踪评估机制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但目前研究中提供给管理者的信息还很有限。目前国内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生态文明建设内涵、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和生态文明建设跟踪评估指标体系。综述了国内当前生态文明建设主要特征,采用评价指标重要值的方法评估生态文明建设和评估指标选取的重要性程度,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框架、建设与跟踪评估指标体系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指标体系 评估
下载PDF
生态安全评价研究述评 被引量:134
7
作者 刘红 王慧 张兴卫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4-78,共5页
生态安全评价是可持续发展研究的一个新领域,也是建立生态安全预警系统及进行环境管理的基础。首先介绍了与生态安全评价相关的几个概念:生态风险评价、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及生态承载力分析,进而对当前生态安全评... 生态安全评价是可持续发展研究的一个新领域,也是建立生态安全预警系统及进行环境管理的基础。首先介绍了与生态安全评价相关的几个概念:生态风险评价、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及生态承载力分析,进而对当前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进行了评述,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国内外生态安全评价的方法,包括数学模型法、生态模型法、景观生态学法及数字地面模型法;最后,提出在评价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3个方向,静态的现状评价转向动态的预测和预警、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与基础理论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 指标体系 模型 预警
下载PDF
特大型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及应用——以武汉市为例 被引量:143
8
作者 张欢 成金华 +3 位作者 冯银 陈丹 倪琳 孙涵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47-556,共10页
特大型城市是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和人口的中心,也是我国资源环境问题最为突出的地方之一。由于特大型城市与中小城市资源环境问题存在差异,特大型城市之间生态环境问题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状态也存在相似之处,建立反映特大型城市资源环... 特大型城市是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和人口的中心,也是我国资源环境问题最为突出的地方之一。由于特大型城市与中小城市资源环境问题存在差异,特大型城市之间生态环境问题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状态也存在相似之处,建立反映特大型城市资源环境问题特征的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依据评价结论,指导特大型生态文明建设十分必要。以服务于特大型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在对特大型城市发展状态和特大型城市资源环境问题与社会经济发展突出矛盾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包括有生态环境健康度、资源环境消耗强度、面源污染治理效率和居民生活宜居度等4个方面,共20个指标的特大型城市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各个指标对应的国家标准、政策和规划要求,以及相关研究确立的指标发展目标为依据,对武汉市2006—2011年生态文明建设完成情况进行了评价。依据评价结果,指出武汉市要从以下方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一要控制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含量,降低大气中硫化物含量,控制污水排放规模和噪音污染,循环利用废水资源;二要实施总量和强度"双控"政策,显著降低单位GDP的能耗、废气排放量和工业固体排放量;三要提高城市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的治理能力,循环利用可再生的城市生活"矿产";四要提高森林覆盖率和建城区绿化率,降低人口密度,解决城市住房和交通拥挤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特大型城市 指标体系 评价 武汉市
下载PDF
生态河岸带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106
9
作者 夏继红 严忠民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52-255,共4页
河岸带是河流生态系统与陆地生态系统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一个重要过渡带,具有明显的边缘效应.河岸带的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河岸带定义、河岸带功能、河岸带管理、河岸带宽度确定以及河岸带保护技术等方面.河岸带生态受到时空、... 河岸带是河流生态系统与陆地生态系统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一个重要过渡带,具有明显的边缘效应.河岸带的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河岸带定义、河岸带功能、河岸带管理、河岸带宽度确定以及河岸带保护技术等方面.河岸带生态受到时空、水文、气象等众多因素的影响,普通的研究方法不能进行较深入的研究,因此生态河岸带的研究应以现代数学、生态学、水力学等学科理论为依据,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GIS技术实现生态河岸的统筹规划、优化设计、监控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岸带 河流 陆地 生态系统 GIS 优化设计
下载PDF
论流域生态补偿的制度构建——从社会公正的视角 被引量:107
10
作者 钱水苗 王怀章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80-84,共5页
环境影响因素作用于流域生态时具有从上游到下游的单向性,加之上下游地区对流域生态资源做出的贡献性质上的差异,导致了上下游地区在利用流域生态资源上的不公正。从上下游地区付出和收益的情形分析,流域生态补偿既要包括下游地区对上... 环境影响因素作用于流域生态时具有从上游到下游的单向性,加之上下游地区对流域生态资源做出的贡献性质上的差异,导致了上下游地区在利用流域生态资源上的不公正。从上下游地区付出和收益的情形分析,流域生态补偿既要包括下游地区对上游地区的补偿,也要包括上游地区对下游地区的补偿。流域生态补偿的制度构建可以通过制度和市场两条道路进行:就制度而言,应该明确流域生态补偿的原则、标准、方式和资金来源,并将补偿保证金制度、补偿责任保险制度以及补偿基金制度作为辅助性的制度;就市场而言,应该建立和完善生态使用权交易市场来实现上下游地区之间的生态补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 公正 制度构建
下载PDF
湿地生态评价指标体系 被引量:83
11
作者 张峥 张建文 +3 位作者 李寅年 王欣 刘泓 张敬国 《农业环境保护》 CSCD 1999年第6期283-285,共3页
介绍了湿地的定义及其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区域生态平衡等方面具有的重要意义;借鉴有关区域生态系统评价的理论,选取多样性、代表性、稀有性、自然性、稳定性和人类威胁等指标并进行分级化处理,提出、制定了一套湿地生态评价指标... 介绍了湿地的定义及其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区域生态平衡等方面具有的重要意义;借鉴有关区域生态系统评价的理论,选取多样性、代表性、稀有性、自然性、稳定性和人类威胁等指标并进行分级化处理,提出、制定了一套湿地生态评价指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生态评价 指标体系
下载PDF
荒漠绿洲生态系统的景观格局分析——景观空间方法与应用 被引量:94
12
作者 王根绪 程国栋 《干旱区研究》 CSCD 1999年第3期6-11,共6页
本文基于生态空间理论和景观格局分析指标,针对荒漠绿洲生态体系,以植被演替为主要生态变化表现以及受外来径流制约的特点,提出区域空间格网化,以网格为研究单元提取指标信息的景观格局分析方法,以黑河流域下游三角洲区域为研究实... 本文基于生态空间理论和景观格局分析指标,针对荒漠绿洲生态体系,以植被演替为主要生态变化表现以及受外来径流制约的特点,提出区域空间格网化,以网格为研究单元提取指标信息的景观格局分析方法,以黑河流域下游三角洲区域为研究实例,结果表明,该方法与土地利用类型划分景观类型的方法相比,景观类型与荒漠绿洲的生态构成相一致,能反映径流影响的景观结构与生态变化,便于生态保护规划与景观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 绿洲 生态体系 景观格局 格网
原文传递
基于绩效评价的区域生态文明指标体系构建——以江苏省为例 被引量:129
13
作者 高珊 黄贤金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23-828,共6页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以江苏省为研究案例,针对生态文明动态化、区域性的特点与基本内涵,尝试建立省域范围的生态文明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从时间和空间两个层面,综合评价江苏省生态文明的建设绩效。文章指出2...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以江苏省为研究案例,针对生态文明动态化、区域性的特点与基本内涵,尝试建立省域范围的生态文明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从时间和空间两个层面,综合评价江苏省生态文明的建设绩效。文章指出2000—2007年间江苏省与全国的建设程度差异,同时总结2007年度江苏省13个地市的发展阶段差异。鉴于江苏省的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提出完善生态设施、健全生态补偿、发展生态产业及增强生态意识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指标体系 绩效评价 江苏省
原文传递
塔里木河流域生态脆弱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92
14
作者 王让会 樊自立 《干旱环境监测》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18-223,共6页
塔里木河流域受自然及人为因素的影响,局部地区生态退化问题突出,从景观生态学的干扰性质理论和恢复生态学的观点出发,选择水资源系统、土地资源系统及植被资源系统及其10个综合性敏感因子对流域生态的敏感性及恢复力进行分析,并确... 塔里木河流域受自然及人为因素的影响,局部地区生态退化问题突出,从景观生态学的干扰性质理论和恢复生态学的观点出发,选择水资源系统、土地资源系统及植被资源系统及其10个综合性敏感因子对流域生态的敏感性及恢复力进行分析,并确定敏感因子的定量指标,定性代码及其权重和阈值,通过算术对数插值对敏感因子实际值进行规范化处理,并构建生态胁迫度。结果表明,塔里木河三源流阿克苏河流域、叶尔羌河流域、和田河流域及于流区的上、中、下游区生态胁迫度分别为0.13、0.25、0.30、0.31、0.57及0.84,在评价分级标准的限定下,其对应的生态脆弱性程度依次为轻微脆弱、一般脆弱、一般脆弱、一般脆弱、中等脆弱及严重脆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河流域 生态脆弱性 生态评价 景观生态
下载PDF
黄河下游河流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初步研究 被引量:97
15
作者 倪晋仁 金玲 +1 位作者 赵业安 刘小勇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7,共7页
根据河流生态环境需水量的概念 ,针对黄河河流系统的主要功能目标 ,利用 1 95 0年以来的观测资料 ,分析了黄河下游河流各类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表明 ,黄河下游汛期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主要由输沙用水的需求决定 ,由于黄河下游汛期... 根据河流生态环境需水量的概念 ,针对黄河河流系统的主要功能目标 ,利用 1 95 0年以来的观测资料 ,分析了黄河下游河流各类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表明 ,黄河下游汛期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主要由输沙用水的需求决定 ,由于黄河下游汛期占全年的大部分来沙量 ,因而在汛期需水量应该首先满足输沙功能的最低要求。在非汛期 ,高村、艾山、利津三部对应的各种功能所需临界流量也以输沙需水量为最大 ,但因该阶段各个河段输沙效率较低 ,可以优先考虑河流污染防治功能与河流生态功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下游 生态环境 需水量 阈值
下载PDF
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差异分析 被引量:121
16
作者 张欢 成金华 +1 位作者 陈军 倪琳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2-29,共8页
基于生态系统视角,引入"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SR),构建了包括生态系统压力、生态系统健康状态和生态环境管理水平的3个子系统,27个指标的省域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30个样本省份2012年生态文明建... 基于生态系统视角,引入"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SR),构建了包括生态系统压力、生态系统健康状态和生态环境管理水平的3个子系统,27个指标的省域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30个样本省份2012年生态文明建设状态及生态文明协调度进行了实证评价。依据评价结果,分析了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区域差异,指出子系统评价值在60分以下省份进一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建议。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包括:①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按照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存在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东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优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优于西部地区。②从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生态文明综合评价和协调度评价情况看,东中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排名和协调度排名具正相关性。③从子系统评价结果来看,我国东部地区生态系统压力较中部地区小,中部地区生态系统压力较西部地区小;我国中部地区生态系统健康状态优于东部地区,东部地区生态系统健康状态优于西部地区;我国东部地区生态环境管理能力高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生态环境管理能力高于西部地区。④依据评价结论,建议东部地区要花大力气实现生态系统的健康;中部地区在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的同时,还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西部地区要以保护脆弱生态环境为目标,避免"三高一低"产业在西部生态脆弱地区的布局,还要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和环境污染的治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指标体系 PSR模型 生态系统 省域
下载PDF
“边缘效应”与城市生态规划 被引量:78
17
作者 邢忠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4-49,共6页
从自然界中的边缘效应切入 ,以广义生态学为指导 ,针对城市建设中被忽略却至关重要的生态问题指出 :异质地域间的边缘区因特殊的地缘条件与生态特性 ,潜藏源于生态关联的边缘效应。深入诠释了城市领域中边缘效应的概念及其对城市生态系... 从自然界中的边缘效应切入 ,以广义生态学为指导 ,针对城市建设中被忽略却至关重要的生态问题指出 :异质地域间的边缘区因特殊的地缘条件与生态特性 ,潜藏源于生态关联的边缘效应。深入诠释了城市领域中边缘效应的概念及其对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运行的要义 ,并将理念融入区域发展、城市土地资源优化利用与按内缘比需求划分地块等概念与方法 ,并运用于规划实践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效应 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规划
下载PDF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承载力研究 被引量:113
18
作者 胡华强 王国聘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67-172,共6页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承载力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在内外部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过程中保持结构稳定和功能正常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载,它具有客观性、可变性、复杂关联性和多层次性特点。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承载力的大小与系统规...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承载力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在内外部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过程中保持结构稳定和功能正常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载,它具有客观性、可变性、复杂关联性和多层次性特点。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承载力的大小与系统规模、系统内外部交换的数量比例关系及系统复杂程度等因素有关。当前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承载力的突出问题表现为:经费总量偏低;系统基础条件区域失衡;教师数量偏少等。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承载力需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承载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承载力以及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弹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生态系统 客观性 承载力
下载PDF
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生态脆弱性评价──以新疆塔里木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88
19
作者 王让会 樊自立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63-68,共6页
Great changes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ave taken place in Tarim River Basin of continental river basin in arid zone since last 5 decades.As a result, a series of characteristics that are not stability appeared.With ... Great changes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ave taken place in Tarim River Basin of continental river basin in arid zone since last 5 decades.As a result, a series of characteristics that are not stability appeared.With regard to the natural conditions and artificial interference, 20 complex factors of water resource system, land source system, vegetation resource system and environment system (esp.desertification state) are chosen to analyze the ecological fragility.Through establishment of indicator system of ecological fragility assessment and classification standard, based on the arithmetic logarithm processing, ecological fragility index (EFI) is built up.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the EFI values of source stream area including Aksu River Basin, Yerkant River Basin, Hetian River Basin and main stream including upper reaches, middle reaches and lower reaches of Tarim River Basin are 0.08, 0.23, 0.32, 0.25, 0.53 and 0.87 respectively.The degrees of ecological fragility belong to slight fragility, medium fragility and extreme fragility in Aksu River Basin,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arim River respectively in addition to general fragility in other three sec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内陆河流域 生态脆弱性 景观 评价
下载PDF
生态水文科学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73
20
作者 王根绪 钱鞠 程国栋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1年第3期314-323,共10页
生态水文科学研究是区域生态系统研究和区域水文科学研究的交叉领域 ,其核心内容是揭示不同环境条件下植物与水的相互关系机理 ,探索各种植被的生态水文作用过程。近年来 ,生态与水文相互作用过程的数学模拟和专门模型研制日益成为重要... 生态水文科学研究是区域生态系统研究和区域水文科学研究的交叉领域 ,其核心内容是揭示不同环境条件下植物与水的相互关系机理 ,探索各种植被的生态水文作用过程。近年来 ,生态与水文相互作用过程的数学模拟和专门模型研制日益成为重要的发展领域 ,同时 ,生态水文学的研究十分注重尺度效应 ,把在一定尺度上获得的水文与生态原理或模型向其它不同尺度转换已成为最具挑战性的问题。山地生态系统成为全球变化研究最为重要的研究场所 ,开展与全球变化相关的生态系统物质与能量循环、生态过程的梯度效应及其与水文过程的耦合关系、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及其变化等方面的研究 ,是生态水文学研究最具活力的方向 ,其中建立包含区域气候变化因素的多元生态过程动态模拟模型 ,并使该模型具有不同时空尺度、不同地貌和生态带的广泛适应性是目前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水文学 生态系统 生态水文过程 生态水文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