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6篇文章
< 1 2 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生态补偿政策评估与框架初探 被引量:175
1
作者 万军 张惠远 +3 位作者 王金南 葛察忠 高树婷 饶胜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共8页
按照法律法规、政府手段、市场机制的体系对中国现行的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进行了系统的评估,总结了中国生态补偿机制和政策在法律法规体系、财政制度、重大生态建设工程、生态税费制度和市场交易模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在此... 按照法律法规、政府手段、市场机制的体系对中国现行的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进行了系统的评估,总结了中国生态补偿机制和政策在法律法规体系、财政制度、重大生态建设工程、生态税费制度和市场交易模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在此基础上,基于不同尺度上的生态建设外部性问题,提出中国生态补偿机制和政策的初步框架,包括西部生态补偿、生态功能区补偿、流域生态补偿和生态要素补偿等。并针对当前生态补偿面临的紧迫问题和可能的应对措施,提出近阶段中国生态补偿应该重点突破的若干政策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 财政制度 生态税费 重点工程 市场机制 政策框架 中国
下载PDF
关于生态修复若干概念与问题的讨论 被引量:108
2
作者 王治国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4-5,39,共3页
开展生态修复研究与实践 ,应理清环境、生态、环境生态、生态恢复、生态建设、生态工程等与之相关的一些概念及科学内涵 ,避免概念上的混乱。我国的生态工程与国外的环境生态修复和生态恢复有较大差别 ,将生态学应用于农林水等生产领域 ... 开展生态修复研究与实践 ,应理清环境、生态、环境生态、生态恢复、生态建设、生态工程等与之相关的一些概念及科学内涵 ,避免概念上的混乱。我国的生态工程与国外的环境生态修复和生态恢复有较大差别 ,将生态学应用于农林水等生产领域 ,是我国生态工程研究与实践的突出特点。流域生态修复是今后生态修复的发展方向 ,水土保持工程是建设项目生态修复的主体 ;当前亟待开展生态修复机理、生态修复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 生态恢复 生态演替 生态工程
下载PDF
生态功能恢复:中国生态恢复的目标与方向 被引量:63
3
作者 高吉喜 杨兆平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6,共6页
为了遏制生态系统不断退化的趋势,我国相继实施了一系列重大生态恢复工程,这些工程对于保障区域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过去的生态工程基本以生态问题为导向,对生态功能的重视不够,导致局部生态恢复与区域协调发展... 为了遏制生态系统不断退化的趋势,我国相继实施了一系列重大生态恢复工程,这些工程对于保障区域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过去的生态工程基本以生态问题为导向,对生态功能的重视不够,导致局部生态恢复与区域协调发展结合不紧密,生态工程的实施未能发挥出最大的生态与经济效益。因此,我国的生态恢复应从以生态问题为导向转向以生态功能为导向,将生态功能作为生态恢复的主要目标。为了提升生态恢复效益,切实增强生态系统的生态产品生产能力,应整合分散于各部门的生态恢复工程,建立生态恢复工程的科学决策机制,构建以生态功能恢复为目标的生态工程实施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工程 生态功能恢复 恢复目标 生态产品
下载PDF
多目标决策灰色关联投影法在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工程综合效益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35
4
作者 王宏兴 王晓 +1 位作者 杨秀英 黄晓琴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3年第4期43-45,共3页
首次将多目标灰色关联投影法运用于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综合效益评价方面,以资丰富迫切需要的生态工程建设评价方法。
关键词 小流域 水土保持 生态工程 综合效益 多目标决策 灰色关联投影法
下载PDF
乌梁素海富营养化及其防治研究 被引量:25
5
作者 尚士友 杜健民 +4 位作者 李旭英 申庆泰 金曙光 王俊 张云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4期7-12,共6页
 在乌梁素海设立试验示范基地,进行较大规模富营养化适度控制的试验研究。研究表明:近年来输入乌梁素海的盐量约75.5×104t/a,平均每年参与积累储备的总氮328.7t,总磷28t,这些超负荷积累的营养物已使乌梁素海有序的生态结构严重退...  在乌梁素海设立试验示范基地,进行较大规模富营养化适度控制的试验研究。研究表明:近年来输入乌梁素海的盐量约75.5×104t/a,平均每年参与积累储备的总氮328.7t,总磷28t,这些超负荷积累的营养物已使乌梁素海有序的生态结构严重退化,将在30a内演变成为芦苇沼泽地。以机械化方式收割沉水植物转移氮、磷营养可以削减湖泊内源性营养物负荷的储备,使输入与输出的营养盐趋于平衡,并抑制生物填平作用。芦苇园田化生态管理工程可以控制芦苇蔓延,重建全湖自然景观。实施上述生态工程可使乌梁素海富营养化适度控制与水生资源开发利用取得和谐统一,促进湖泊环境与区域经济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梁素海湖 富营养化 防治 草型湖泊 生态工程 持续发展
下载PDF
基于VSD模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县域生态脆弱性评价——以甘肃省临洮县为例 被引量:29
6
作者 陈枫 李泽红 +3 位作者 董锁成 任扬 李静楠 Pavel V.Rykov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74-80,共7页
以甘肃省临洮县为例,采用VSD模型,通过暴露度、敏感性和适应能力分解生态脆弱性,构建了包含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开展脆弱性评价与分区。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极脆弱区、高脆弱区、较脆弱区、脆弱区和低脆弱区分别占1... 以甘肃省临洮县为例,采用VSD模型,通过暴露度、敏感性和适应能力分解生态脆弱性,构建了包含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开展脆弱性评价与分区。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极脆弱区、高脆弱区、较脆弱区、脆弱区和低脆弱区分别占16.10%、17.96%、30.65%、30.65%和4.64%,北部和东部山区脆弱性较高,南部地区脆弱性较低;影响研究区生态脆弱性的主要因素有降水量、植被覆盖度、土壤侵蚀类型、坡度等自然因素。根据分区结果,对于生态脆弱区实施易地搬迁工程的对象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脆弱性 VSD模型 易地搬迁 临洮县
原文传递
基于生态敏感性评价的本溪青云山景区空间规划 被引量:28
7
作者 战明松 朱京海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352-2360,共9页
林地型景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利用是景区旅游开发的基础.本文基于生态环境要素和保护需要构建了生态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得到组合权重,结合GIS技术对本溪青云山景区进行生态敏感性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制定景区空... 林地型景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利用是景区旅游开发的基础.本文基于生态环境要素和保护需要构建了生态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得到组合权重,结合GIS技术对本溪青云山景区进行生态敏感性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制定景区空间规划.结果表明:青云山景区内高敏感区占比9.2%,敏感区占比60.2%,低敏感区占比22.7%,不敏感区占比7.9%.依据青云山生态特征和生态保护红线将景区分为限制开发区、适度开发区和旅游开发区三大板块,结合自然、人文等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制定了景区"二轴六区"的空间规划,针对各板块资源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制定了相应的旅游开发规划策略.本研究能够为林地型景区空间规划提供更为科学有效的规划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敏感性 层次分析法 熵权法 项目策划
原文传递
城市河道综合整治与河道生态景观 被引量:27
8
作者 陈杰 黄凌 《水电与新能源》 2012年第3期75-78,共4页
通过对城市河道功能的系统分析,提出了最大化发挥城市河道各项功能的综合整治原则。同时,从城市河道景观生态功能建设出发,对河道生态景观的相关工程技术进行了初步探讨,并介绍了深圳市福田河综合整治工程概况及其整治效果。
关键词 河道整治 城市水务工程 河道生态 景观工程
下载PDF
内蒙古农牧交错带生态工程成效实证调查和分析 被引量:26
9
作者 胡云锋 刘纪远 +1 位作者 齐永青 师华定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452-1460,共9页
作为生态工程的参与者和受影响者,农牧民对生态工程成效的评价、对未来生态工程措施的选择倾向具有重要的决策参考价值。将结构化问卷调查与开放式访谈相结合,对内蒙古自治区武川县、四子王旗和太仆寺旗3个旗县生态工程建设情况进行了... 作为生态工程的参与者和受影响者,农牧民对生态工程成效的评价、对未来生态工程措施的选择倾向具有重要的决策参考价值。将结构化问卷调查与开放式访谈相结合,对内蒙古自治区武川县、四子王旗和太仆寺旗3个旗县生态工程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退耕还林还草、围封禁牧以及季节性休牧是本区主要的生态工程类型;基于个体体验,农牧民并不认为生态工程取得了良好的、显著的生态效益;生态工程对农牧民的影响表现为"减产、提效、增收";对于未来的工程措施,农牧民优先选择限制牲畜数量,其次是退耕以及保护退化草地;绝大多数农牧民支持有补偿条件下进一步退耕和生态移民。本文进而给出了一些研究和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生态工程 工程成效 实证分析
原文传递
国家重大林业生态工程监测与评价技术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鞠洪波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6-58,66,共4页
重大林业生态工程监测与评价,以制订重大林业生态工程数据采集、处理、组织与管理、更新与维护及共享等标准和规范;解决生态工程监测与评价关键技术;开发不同应用层次和应用目标的工程管理、监督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库和知识库;建立... 重大林业生态工程监测与评价,以制订重大林业生态工程数据采集、处理、组织与管理、更新与维护及共享等标准和规范;解决生态工程监测与评价关键技术;开发不同应用层次和应用目标的工程管理、监督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库和知识库;建立多级比例尺公共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基础林业空间及属性数据库和多分辨率的遥感数据库;集成适于不同应用层次和应用目标的工程管理、监督监测信息系统平台;建成针对应用目标的数据处理与分析的方法库和知识库;开展生态工程的监测、评价示范;实现为林业生态工程规划、管理、监控、评价、分析和决策提供技术支撑与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 生态工程 评价技术 工程监测 中国 遥感
下载PDF
水工程规划设计关键生态指标体系 被引量:24
11
作者 朱党生 张建永 +3 位作者 廖文根 史晓新 程红光 李扬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60-566,共7页
从河流开发与保护的流域生态安全概念出发,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的模型方法,构建了水工程规划设计关键生态指标体系。在分析流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提出该指标体系包括5个生态属性层,即水文水资源、水环境、... 从河流开发与保护的流域生态安全概念出发,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的模型方法,构建了水工程规划设计关键生态指标体系。在分析流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提出该指标体系包括5个生态属性层,即水文水资源、水环境、河流地貌、生物及栖息地和社会环境,分析各属性主要生态要素,并进一步细分为19个要素层。根据中国水工程规划设计类型和阶段划分,考虑不同的空间尺度效应,建立了该指标体系的结构框架,并采用专家咨询、频度分析方法,筛选确定了36个关键生态指标。该指标体系具有多维度、多层次的特点,可适用于不同空间尺度、不同规划设计阶段及水工程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 水工程 规划设计 生态指标 标准
下载PDF
太湖梅梁湾水源地通过生态修复净化水质的试验 被引量:21
12
作者 秦伯强 胡维平 +5 位作者 刘正文 高光 谷孝鸿 胡春华 宋玉芝 陈非洲 《中国水利》 2006年第17期23-29,共7页
通过在太湖实施的试验研究,发现富营养化水体营养盐浓度的增加会导致附着在水生植物上的附着生物增加,对水生植物(主要是沉水植物)的光合作用造成胁迫,从而说明草型湖泊生态系统的恢复,首先必须降低营养盐浓度,因此,通过恢复水生植物来... 通过在太湖实施的试验研究,发现富营养化水体营养盐浓度的增加会导致附着在水生植物上的附着生物增加,对水生植物(主要是沉水植物)的光合作用造成胁迫,从而说明草型湖泊生态系统的恢复,首先必须降低营养盐浓度,因此,通过恢复水生植物来净化水质是不现实的。与营养盐浓度相比,风浪、光照、鱼的牧食等都不是根本的影响因素。根据调查,示范区夏季盛行偏南风,吹程长,风浪较大,导致沉积物悬浮,影响水环境质量,而蓝藻水华易于在此堆积,这些都是影响该水域水质的主要因素。为此,在生态净化方面,以恢复漂浮植物和浮叶植物为主来净化水质,在工程净化措施方面,提出了消浪和控藻等工程措施,以及布设人工介质(渔网)富集附着生物来净化水质等措施。经过3年的实施,示范区的水质改善已经取得初步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营养化 湖泊生态修复 净化水质 太湖梅梁湾 水质改善 生态工程
下载PDF
我国建立绿色水电认证制度的探讨 被引量:21
13
作者 禹雪中 廖文根 骆辉煌 《水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4,共4页
绿色水电认证的目的是把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程度,并且为电力消费者提供可信并可接受的生态标志。通过对瑞士和美国绿色水电认证的产生、标准和作用的分析,指出建立认证制度是解决我国水电工程生态环境制约的有效途径... 绿色水电认证的目的是把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程度,并且为电力消费者提供可信并可接受的生态标志。通过对瑞士和美国绿色水电认证的产生、标准和作用的分析,指出建立认证制度是解决我国水电工程生态环境制约的有效途径,是对现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补充和完善,而且认证已经具有了基本的法律依据和社会基础。为了在我国建立绿色水电认证制度,还需要完善相应的法规和管理机制、政府对认证制度和企业的支持、公正机构的主持和广泛的参与、制定符合中国特点的绿色水电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绿色水电 认证 水电工程
下载PDF
景观生态学在非污染生态影响评价中的应用——以托口水电工程为例 被引量:12
14
作者 陈睿 刘胜祥 崔鸿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5-99,共5页
景观生态学用于非污染生态影响评价是《非污染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推荐的方法。它通过空间结构和功能与稳定性相匹配的分析,能较准确反映建设项目对宏观生态体系完整性的影响程度。本文以湖南沅江托口水电站为例探讨了如何应用景... 景观生态学用于非污染生态影响评价是《非污染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推荐的方法。它通过空间结构和功能与稳定性相匹配的分析,能较准确反映建设项目对宏观生态体系完整性的影响程度。本文以湖南沅江托口水电站为例探讨了如何应用景观生态学评价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问题,以期该方法在以后的应用中能够更加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生态学 非污染生态影响评价 生态完整性 建设项目
下载PDF
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2001—2018年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时空演变 被引量:19
15
作者 洪辛茜 黄勇 孙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9836-9846,共11页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指标,定量评价NPP的变化规律是碳循环机理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以我国西南地区为研究区域,基于土地覆盖和NPP产品分析了2001—2018年西南地区NPP的时空变化特...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指标,定量评价NPP的变化规律是碳循环机理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以我国西南地区为研究区域,基于土地覆盖和NPP产品分析了2001—2018年西南地区NPP的时空变化特征,利用土地转移矩阵和统计分析方法,定量描述了土地覆盖类型变化导致的NPP变化量,对NPP变化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01—2018年,西南地区NPP均值呈波动上升趋势。(2)NPP变化趋势在空间分布上呈南高北低,NPP呈增长趋势主要集中在四川的中东部、重庆、贵州西部和云南东部;NPP呈减少趋势出现在云南、四川中西部和贵州东部。(3)森林、草地和耕地转灌丛以及灌丛转森林是对NPP变化量影响较大的土地覆盖类型转变,土地类型转变导致的NPP净增量为20.643 TgC。(4)降水与NPP相关性低,气温与NPP有一定相关性,植被叶面积指数与NPP有显著相关关系,表明气候因子对NPP的影响较小,植被生长密度对NPP有显著影响。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工程实施,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和森林面积大量增加,是西南地区NPP上升的主导因素,因此生态工程的实施是西南地区NPP增加的重要影响因素。研究可为生态工程实施背景下NPP的变化机理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 西南地区 喀斯特 生态工程
下载PDF
上海大莲湖湖滨带湿地的生态修复 被引量:17
16
作者 吴迪 岳峰 +1 位作者 罗祖奎 王天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999-3008,共10页
采用改变土地利用模式、水系改造和植被配置等技术开展了上海青浦大莲湖湿地修复示范工程。从2008年8月到2010年3月跟踪调查了土地利用方式、鸟类群落、两栖爬行类、水质等多类指标来对示范工程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实验区生态系统的生... 采用改变土地利用模式、水系改造和植被配置等技术开展了上海青浦大莲湖湿地修复示范工程。从2008年8月到2010年3月跟踪调查了土地利用方式、鸟类群落、两栖爬行类、水质等多类指标来对示范工程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实验区生态系统的生境结构和生物多样性组成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实验区内土地利用由主要以人工养殖鱼塘和林地为主的人工湿地(人工鱼塘占50%,林地占25%),转变为以开放性水域和乔灌草相结合的半自然状态下的自然湿地(明水面面积占30%,各类植被群落占50%,人工鱼塘完全消失),植被从只有片段化林地转变为乔木、灌木丛、草本植物及各类水生植物相结合的格局;工程后鸟类种类和数量均高于工程前(新纪录到11种鸟类),鸟类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也有明显增加,其中目标鸟类———雁鸭类新增6种,种类和数量都呈显著增加;两栖爬行类种类变化不大,共记录到6科12种,但整体数量比工程前增长了59.1%;水质指标的变化也很突出,与工程前人工鱼塘相比,实验区内水体中总氮(TN)、硝态氮(NO3-N)、总磷(TP)、叶绿素a(Chla)、高锰酸钾指数(CODMn)等主要指标均有显著下降(P<0.05),水质改善显著。由此说明,修复工程改善了大莲湖湖滨带湿地的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得到较好的恢复,呈现出良好的湿地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滨带湿地 生态修复 示范工程 生物多样性 水质
下载PDF
上海崇明岛前卫村沟渠生态修复示范工程评价 被引量:13
17
作者 周香香 张利权 袁连奇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94-400,共7页
采用生物护坡技术、氧化塘系统和沸石处理系统,修建了上海崇明前卫村沟渠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并通过地表径流模拟实验及坡岸土壤参数、生物多样性、沟渠水体总氮和总磷含量等指标对该示范工程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使用灌丛垫... 采用生物护坡技术、氧化塘系统和沸石处理系统,修建了上海崇明前卫村沟渠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并通过地表径流模拟实验及坡岸土壤参数、生物多样性、沟渠水体总氮和总磷含量等指标对该示范工程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使用灌丛垫技术修复后的坡岸土壤剪切力、紧实度和土壤湿度显著提高(P<0.05),坡岸植被延缓径流和去除悬浮物效果显著(P<0.05);使用柴笼技术修复后的坡岸土壤剪切力和悬浮物去除率显著提高(P<0.05),但对土壤湿度、紧实度和雨水径流的延滞作用不太明显.示范工程实施后,沟渠内水质得到明显改善,总氮和总磷含量显著下降(P<0.05),沟渠坡岸的生境质量和景观效果得到改善,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采用土壤生物工程方法和其他生态修复技术集成可以稳定坡岸、改善沟渠的栖息地质量以及修复大城市郊区村镇沟渠的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镇沟渠 生态修复 土壤生物工程 示范工程 崇明前卫村
下载PDF
“近自然”生态工法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与当今坡面整治技术的思考 被引量:11
18
作者 彭鸿 张海峰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29-735,共7页
通过回顾“近自然”水土整治理论的发展历程,介绍了生态工法的内涵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现状。我国传统水土保持各项措施与生态工法的要求显然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坡面整治的措施过于人工化、单一化,没有体现自然生态系统的“个性”,因... 通过回顾“近自然”水土整治理论的发展历程,介绍了生态工法的内涵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现状。我国传统水土保持各项措施与生态工法的要求显然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坡面整治的措施过于人工化、单一化,没有体现自然生态系统的“个性”,因而是不稳定和不可持续的。实践中沿袭过去兴修水利设施和基本农田的河川沟道治理模式,以土、石坎梯田和埂边植树代替原来坡面的自然面貌,从治理的强度、频度和代价等方面看,均背离了“近自然”治理的思想。生态工法的最终目的是营造一个接近自然的生态系统,真正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因而具有最大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如何在实践中贯穿生态工法的原则于水土整治的各项措施中,封禁和培育并进,营造接近自然的稳定的坡面防护体系,是新时期水土保持工作者需要研究和探讨的前沿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工法 坡面整治 生态工程 近自然
下载PDF
气候变化背景下京津风沙源区人类活动对植被影响的量化分析 被引量:15
19
作者 于璐 武志涛 +2 位作者 杜自强 张红 刘勇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007-2014,共8页
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将人类活动对植被的影响进行量化研究,对于区域生态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基于GIMMS NDVI3g数据、气象数据(气温、降水)和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运用相关分析和趋势分析,研究京津风沙源区1982—2014年不... 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将人类活动对植被的影响进行量化研究,对于区域生态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基于GIMMS NDVI3g数据、气象数据(气温、降水)和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运用相关分析和趋势分析,研究京津风沙源区1982—2014年不同时期的植被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子,再利用回归分析和残差分析定量研究了不同时期不同亚区人类活动对植被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982—2014年,京津风沙源区77.1%的植被退化状况得到明显改善,64.1%的地区植被生长呈上升趋势,年均NDVI呈现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不同时期植被动态研究显示,74.5%的地区在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实施后植被增加,最明显的是晋北山地丘陵亚区。在气候因子中,降水与植被变化的相关性最强;生态工程等人类活动在京津风沙源区的大部分地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尤其是晋北山地丘陵亚区达到了9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动态 人类活动 生态工程
原文传递
水利生态修复工程中的拟自然理念 被引量:14
20
作者 董建伟 白国庆 《中国水利》 2007年第4期32-33,36,共3页
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要求我们不仅要研究为什么要修复生态,更重要的是要在理念上解决如何进行水利生态修复。水利生态修复工程中的拟自然理念,包含三方面内容,即生态修复要以人的根本需要为根本目的,要以仿拟自... 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要求我们不仅要研究为什么要修复生态,更重要的是要在理念上解决如何进行水利生态修复。水利生态修复工程中的拟自然理念,包含三方面内容,即生态修复要以人的根本需要为根本目的,要以仿拟自然环境的有益效果为标准,以仿拟自然环境的有益功能为手段。水利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应在兼顾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与平衡的基础上,实现生态与环境机会成本的最小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 拟自然理念 河流 工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