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75篇文章
< 1 2 8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壤有机碳库与土壤结构稳定性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50
1
作者 彭新华 张斌 赵其国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18-623,共6页
土壤有机碳的形成抵押了二氧化碳的排放 ,也促进了土壤结构的形成并提高其稳定性。本文介绍土壤结构的层次性和稳定性 ,阐述不同土壤有机碳库影响土壤结构及其性质的作用机制 ,着重评述土壤活性碳库 ,颗粒有机物和可溶性有机物的数量及... 土壤有机碳的形成抵押了二氧化碳的排放 ,也促进了土壤结构的形成并提高其稳定性。本文介绍土壤结构的层次性和稳定性 ,阐述不同土壤有机碳库影响土壤结构及其性质的作用机制 ,着重评述土壤活性碳库 ,颗粒有机物和可溶性有机物的数量及质量对土壤结构的层次性及其稳定性的影响机制 ,并突出土壤有机物的疏水性对土壤结构及其性质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今后应深入研究不同土地利用和土壤管理措施下土壤活性碳库组成与土壤结构稳定性的关系 ;定量描述不同土壤碳库和土壤结构稳定性的形成过程 ;重视研究土壤碳库、土壤稳定性和土壤回复力三者之间的关系 ;深入研究有机碳库的性质影响土壤水分湿润速率的机制 ;应用获得的土壤有机碳库和土壤结构稳定性的新知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库 土壤结构 土壤稳定性 土壤团聚体 颗粒有机物 可溶性有机物 全球气候变化
下载PDF
溶解有机质的三维荧光光谱特征研究 被引量:165
2
作者 傅平青 刘丛强 吴丰昌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2024-2028,共5页
利用三维荧光光谱研究了河流、湖泊等不同来源溶解有机质(DOM)的荧光光谱特性。河流DOM的 三维荧光光谱图中含有类富里酸荧光峰A和C以及类蛋白荧光峰B和D,一般而言,类富里酸荧光峰强度 比较大,或者只有类富里酸荧光,但是受人类活动污染... 利用三维荧光光谱研究了河流、湖泊等不同来源溶解有机质(DOM)的荧光光谱特性。河流DOM的 三维荧光光谱图中含有类富里酸荧光峰A和C以及类蛋白荧光峰B和D,一般而言,类富里酸荧光峰强度 比较大,或者只有类富里酸荧光,但是受人类活动污染河流DOM的三维荧光光谱图中具有极强的类蛋白荧 光。同样,红枫湖DOM可以由陆源输入,还可以由水体内微生物活动产生,具有4个荧光峰,受人类活动 影响比较显著的百花湖DOM则表现出强的类蛋白荧光。贵阳市地下水中EOM含量相对较低,一般只含有 类富里酸荧光峰,但是若受生产生活污水污染,也可检测出强的类蛋白荧光峰。考察DOM含量(以DOC表 示)与类富里酸荧光强度(peak C)以及在254 nm处紫外吸收光谱强度的关系时发现它们都具有良好的线性 相关关系(r2=0.82和0.95),而紫外区类富里酸荧光与可见区类富里酸荧光之间也存在良好的线性相关关 系(r2=0.96)。此外,pH对DOM的三维荧光光谱具有显著影响,并且类富里酸荧光峰A和C的pH值效应 基本一致,荧光强度最大值出现在pH 10左右,类蛋白荧光峰B的pH值效应与之略有区别,荧光强度最大 值出现pH 8.5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有机质 腐殖质 三维荧光光谱
下载PDF
土壤溶解性有机质的特性与环境意义 被引量:102
3
作者 赵劲松 张旭东 +1 位作者 袁星 王晶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26-130,共5页
土壤生态环境是一个复杂的多介质多界面体系 .尽管关于土壤溶解性有机质的研究还不完善 ,但现有的研究表明 ,它是这一环境中最为活跃的化学组成之一 .由于土壤溶解性有机质在C、N、P和S等营养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成土过程、微生物... 土壤生态环境是一个复杂的多介质多界面体系 .尽管关于土壤溶解性有机质的研究还不完善 ,但现有的研究表明 ,它是这一环境中最为活跃的化学组成之一 .由于土壤溶解性有机质在C、N、P和S等营养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成土过程、微生物的生长代谢过程、土壤有机质分解和转化过程以及土壤污染物的迁移过程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已成为土壤科学、生态科学和环境科学交叉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文从土壤溶解性有机质的提取方法、来源、组成、含量和影响因素、生物有效性及环境意义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简要的论述 ,同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性有机质 提取方法 来源 组成 生物有效性 环境意义
下载PDF
溶解性有机质特性分析与来源解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7
4
作者 何伟 白泽琳 +6 位作者 李一龙 刘文秀 何玘霜 杨晨 杨斌 孔祥臻 徐福留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59-372,共14页
溶解性有机质(DOM)是一类包含了复杂结构及交互作用的溶解性有机混合物,其表生行为和环境效应十分丰富.其在水体中滞留时间长,存在状态时刻处于变化中,与多种营养物质存在耦合效应,并影响着污染物的水环境归趋,是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目... 溶解性有机质(DOM)是一类包含了复杂结构及交互作用的溶解性有机混合物,其表生行为和环境效应十分丰富.其在水体中滞留时间长,存在状态时刻处于变化中,与多种营养物质存在耦合效应,并影响着污染物的水环境归趋,是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目前,大多数研究成果都是建立于DOM分析技术与特性解析基础上.为了得到纯化的溶解性有机质,往往需要综合膜过滤、非离子大孔树脂、离子交换树脂、冷冻干燥、真空旋转蒸发、吸附剂富集等技术.光谱、色谱技术、高分辨率质谱等仪器的综合使用为研究溶解性有机质吸附、结合、络合、光诱导等环境行为提供了技术保障.DOM的表观特征广泛应用于研究其在水环境中的存在状态和环境行为,也是监测水处理过程中有机质去除效果的重要手段;其微观形态、分子量分布、化学键组成等内部特征的解析是认知其分子和结构、解释其作用机理和预测其环境归趋的基础.DOM来源复杂,单一指标很难判断有机质的来源,甚至会产生不同的研判结果,而综合运用多种新技术、新方法是DOM来源解析研究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性有机质 纯化分析技术 特征分析 来源解析
原文传递
腐殖酸三维荧光光谱特性研究 被引量:100
5
作者 傅平青 刘丛强 +1 位作者 尹祚莹 吴丰昌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01-308,共8页
腐殖质的荧光特性被广泛用来解析其在各种天然环境中的来源及分布。由于荧光光谱分析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且不破坏样品结构的优点,非常适合用来研究腐殖质的结构和官能团等特征。利用三维荧光激发-发射光谱研究了Fluka腐殖酸的荧光... 腐殖质的荧光特性被广泛用来解析其在各种天然环境中的来源及分布。由于荧光光谱分析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且不破坏样品结构的优点,非常适合用来研究腐殖质的结构和官能团等特征。利用三维荧光激发-发射光谱研究了Fluka腐殖酸的荧光光谱特性,结果显示,离子强度(0~0.05mol/LKClO4)对Fluka腐殖酸的三维荧光光谱特性影响非常小,而腐殖酸的浓度(5~100mg/L)和溶液pH(2~12)对其三维荧光光谱特性影响显著。当腐殖酸浓度增大时,荧光峰出现明显红移现象。荧光强度一般随着pH的升高而增大,当pH大于10后呈下降趋势,我们从垃圾渗滤液溶解有机质的实验结果中也得到相同结论;在浓度为50mg/L和100mg/L的Fluka腐殖酸中,荧光峰B(fulvic-like)的荧光强度却在pH=5.0左右时达到最大值,与前人报道的土壤富里酸的行为一致,质子化常数lgK'HL分别为3.57和3.13,与二羧基化合物接近,说明荧光峰B可能与Fluka腐殖酸结构中的羧基有关;荧光峰A与荧光峰B的荧光强度比值r(A/B)在0.61~2.59之间,并且在pH=2~11范围内,r(A/B)与pH具有较好的线性相关关系,表明荧光峰A和荧光峰B随着pH值的改变有着相同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uka腐殖酸 溶解有机质 三维荧光光谱 荧光特性
下载PDF
溶解性有机质对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环境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76
6
作者 凌婉婷 徐建民 +1 位作者 高彦征 汪海珍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326-330,共5页
土壤中溶解性有机质 (DOM)是生物活性和物理化学反应活性都很活跃的有机组分 ,主要通过疏水吸附、分配、氢键、电荷转移、共价键、范德华力等多种作用与有机污染物结合 ,提高溶液中有机污染物的溶解度 ,改变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吸附 解... 土壤中溶解性有机质 (DOM)是生物活性和物理化学反应活性都很活跃的有机组分 ,主要通过疏水吸附、分配、氢键、电荷转移、共价键、范德华力等多种作用与有机污染物结合 ,提高溶液中有机污染物的溶解度 ,改变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吸附 解吸、迁移 转化等环境行为 .DOM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 解吸、迁移 转化过程的影响有双重性 :一方面 ,DOM与有机污染物在土壤表面的共吸附可增加土壤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容量 ,促进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吸持 ;另一方面 ,DOM对有机污染物的增溶作用 ,有利于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解吸 ,提高移动性 .作为光敏剂 ,DOM能提高土壤中有机物的光解反应速率 .在一定条件下 ,DOM也可影响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水解过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性有机质 土壤 有机污染物 环境行为
下载PDF
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中溶解性有机质(DOM)吸收及荧光光谱特征 被引量:98
7
作者 高洁 江韬 +5 位作者 李璐璐 陈雪霜 魏世强 王定勇 闫金龙 赵铮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1-162,共12页
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技术,结合荧光区域积分法,分析了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DOM的地化特征.结果表明,各区县消落带土壤CDOM平均浓度大小顺序为:忠县>丰都>涪陵>万州>巫山>云阳>奉节>开县,其中,忠县... 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技术,结合荧光区域积分法,分析了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DOM的地化特征.结果表明,各区县消落带土壤CDOM平均浓度大小顺序为:忠县>丰都>涪陵>万州>巫山>云阳>奉节>开县,其中,忠县、丰都和涪陵土壤CDOM浓度[a(355)]、芳香性(SUVA254)和疏水组分(SUVA260)明显高于其它区县,而其腐殖化程度(HIX)均低于其它区县.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DOM中含有类腐殖质荧光团A、C、M和类色氨酸荧光团T,其中紫外区类腐殖质荧光团A的荧光区域积分比例最大.另外,类色氨酸荧光团T与a(355)呈极显著相关(r=0.674,P<0.01),影响CDOM浓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类蛋白荧光峰T.3D-EEM总荧光强度(TOT)可作为表征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CDOM荧光团浓度的指标.消落带土壤DOM腐殖化程度较低,生物可利用性较高.另外,消落带干湿交替作用对不同高程土壤DOM地化特征影响的差异较小,这可能与当地农业活动、沿岸植物生长以及DOM矿化过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溶解性有机质 干湿交替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三维荧光光谱
原文传递
利用三维荧光技术分析太湖水体溶解性有机质的分布特征及来源 被引量:94
8
作者 宋晓娜 于涛 +2 位作者 张远 张彦 尹秀英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321-2331,共11页
利用三维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太湖125个样点表层(0.5m)和底层(1.5m)水体溶解性有机质(DOM)的组成和分布特征,并对不同湖区DOM的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太湖大部分湖区水体DOM以类蛋白物质为主,其中,竺山湾DOM中的腐殖质和类蛋白物质含量... 利用三维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太湖125个样点表层(0.5m)和底层(1.5m)水体溶解性有机质(DOM)的组成和分布特征,并对不同湖区DOM的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太湖大部分湖区水体DOM以类蛋白物质为主,其中,竺山湾DOM中的腐殖质和类蛋白物质含量均较其它湖区高.太湖水体DOM的分布存在区域差异性,即:竺山湾湖区>西部湖区>梅梁湾>湖心区>贡湖湾>南部湖区.分析认为,太湖DOM的来源具有陆源输入与内源微生物降解的双重特征,但竺山湾和西部湖区以陆源输入为主,而梅梁湾、贡湖、南部湖区及湖心区以内源微生物降解为主.分析各类荧光峰强度与水质参数的相关性发现,太湖水体DOM4类荧光峰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DOM的4类荧光峰均与总氮(TN)、总磷(TP)、硝酸根离子(NO3-)、铵根离子(NH4+)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DOM的各类荧光峰强度和溶解氧呈显著负相关(p<0.01),这可能是由于水体DOM含量升高后,微生物比较活跃,消耗大量的溶解氧所致;DOM的各类荧光峰强度和溶解性有机碳(DOC)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可能与不同湖区样品中一些非荧光物质在DOM中的比例不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溶解性有机质 三维荧光光谱 荧光指数 区域差异
原文传递
溶解有机质在土壤及沉积物吸附多环芳烃类有机污染物过程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51
9
作者 周岩梅 刘瑞霞 汤鸿霄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16-223,共8页
研究了采自官厅水库及周围水域的 6种土壤及沉积物样品对多环芳烃类有机化合物———萘、菲、芘的吸附特性 ,应用1H NMR对这 6种土壤及沉积物样品中的溶解有机质的化学组成进行了的测定 ,发现溶解有机质中芳香族和非极性脂肪族化合物的... 研究了采自官厅水库及周围水域的 6种土壤及沉积物样品对多环芳烃类有机化合物———萘、菲、芘的吸附特性 ,应用1H NMR对这 6种土壤及沉积物样品中的溶解有机质的化学组成进行了的测定 ,发现溶解有机质中芳香族和非极性脂肪族化合物的含量与Freundlich吸附容量 (K′f)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 ,Freundlich吸附指数 (n)随着溶解有机质中极性基团的增多而降低 ,但是极性芳香族成分在吸附过程中主要充当有机溶剂相 .另外 ,吸附质的化学特性对吸附也有重要影响 ,logK′f 与logKow(Kow为辛醇 水分配系数 )之间存在着线性关系 .依据溶解腐殖质的两性特征及上述结论建立了一种快速吸附模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物 溶解有机质 天然吸附剂 多环环芳烃 快速吸附模型
下载PDF
模拟酸雨对红壤中铝和水溶性有机质溶出及重金属活动性的影响 被引量:50
10
作者 郭朝晖 黄昌勇 廖柏寒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80-385,共6页
在模拟酸雨作用下 ,研究了重金属污染和未污染的酸性红壤和黄红壤中铝和水溶性有机质的溶出以及对重金属活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模拟酸雨pH值下降 ,土壤pH值和盐基饱和度明显降低 ,而交换性酸度明显增加 ,污染土壤中交换性氢含量比... 在模拟酸雨作用下 ,研究了重金属污染和未污染的酸性红壤和黄红壤中铝和水溶性有机质的溶出以及对重金属活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模拟酸雨pH值下降 ,土壤pH值和盐基饱和度明显降低 ,而交换性酸度明显增加 ,污染土壤中交换性氢含量比未污染土壤高 ,而交换性铝含量比未污染土壤低。铝溶出量与模拟酸雨pH值密切相关 ,当模拟酸雨pH值在 5 .60~ 3.5 0时 ,供试红壤浸出液中铝浓度几乎在同一水平 ;当pH≥ 4 .5 0时 ,供试黄红壤中溶出铝亦未明显变化 ;当模拟酸雨pH =3.5 0时 ,未污染黄红壤中铝溶出明显增多 ;当pH =3.0 0时 ,供试土壤中铝溶出量急剧增加。随模拟酸雨pH值下降 ,污染土壤中铝溶出比未污染土壤低 ,而有效态重金属活动性明显增加 ;污染土壤中水溶性有机质比未污染土壤溶出明显增加 ,水溶性有机质 -重金属络合体促进了重金属的溶解迁移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酸雨 红壤 水溶性有机质 溶出 重金属 活动性 土壤污染
下载PDF
陆地生态系统中水溶性有机物动态及其环境学意义 被引量:55
11
作者 王艮梅 周立祥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1期2019-2025,共7页
水溶性有机物 (DOM )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有机碳库 ,也是土壤圈层与相关圈层进行物质与能量交换的重要表现形式 ,它对重金属、养分元素和有机污染物的活化、迁移与生态毒性有较大影响 .在农业土壤溶液中DOM浓度通常在 10~ 80mgC&#... 水溶性有机物 (DOM )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有机碳库 ,也是土壤圈层与相关圈层进行物质与能量交换的重要表现形式 ,它对重金属、养分元素和有机污染物的活化、迁移与生态毒性有较大影响 .在农业土壤溶液中DOM浓度通常在 10~ 80mgC·L-1,湿地土壤中多数在 2 5~ 5 0mgC·L-1,与森林土壤剖面淋滤水中的DOM相近 .但在某些微域土壤环境 (如根际和有机肥施用点附近 )中DOM浓度可高达2 0 0~ 10 0 0mgC·L-1.不同来源的DOM在土壤中的迁移性与降解性明显不同 ,含低分子量组分或亲水性组分较多的DOM不易被土壤吸持而易被微生物降解 .pH值相对较高的土壤 (如石灰性土壤 )对DOM吸附较弱 ,但pH较低和含有大量氧化物的土壤 (如红壤、赤红壤和砖红壤等 )则对DOM的吸附较强 .施用石灰、土壤淹水或干湿交替、温度升高等有利于土壤保持较高的DOM浓度 .由于DOM 金属配合物的形成 ,DOM能明显促进土壤重金属活化和向下迁移 ,而且DOM中低分子量或亲水性组分所占比例越低活化作用越强 .同样地 ,由于DOM具有两亲性质 ,也能明显提高疏水性有机污染物 (如农药和持久难降解有机污染物 )的水溶性 ,增加其对环境污染的风险 ,特别是含疏水性组分越多的DOM这种作用越强 .可以认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性有机物 陆地生态系统 污染物
下载PDF
污泥堆肥过程中水溶性有机物光谱学变化特征 被引量:55
12
作者 占新华 周立祥 +1 位作者 沈其荣 黄焕忠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70-474,共5页
采用光谱分析技术 ,研究了污泥堆肥过程中水溶性有机物的组成与结构特征变化 .红外和紫外光谱显示 :在 42天的堆肥过程中水溶性有机物中的NH+ 4含量和多糖类物质含量逐渐减少 ,而羧基和含苯环的物质含量明显增加 .荧光光谱和E4 E6比结... 采用光谱分析技术 ,研究了污泥堆肥过程中水溶性有机物的组成与结构特征变化 .红外和紫外光谱显示 :在 42天的堆肥过程中水溶性有机物中的NH+ 4含量和多糖类物质含量逐渐减少 ,而羧基和含苯环的物质含量明显增加 .荧光光谱和E4 E6比结果进一步证实 ,随着堆肥的进行水溶性有机物的芳构化程度增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堆肥 水溶性有机物 光谱学特性 城市污水处理
下载PDF
土壤中溶解性有机质的环境特性与行为 被引量:52
13
作者 许中坚 刘广深 刘维屏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27-433,共7页
本文就土壤中溶解性有机质 (DOM)的吸附 解吸特性、迁移 转化特性及其影响因素、DOM对重金属吸附 解吸及生物毒性的影响、DOM对农药等有机污染物吸附 解吸及生物可降解性的影响进行了评述 .同时 。
关键词 土壤污染 溶解性有机质 DOM 环境特性 重金属 生物毒性 农药 污染修复
下载PDF
两个水库型湖泊中溶解性有机质三维荧光特征差异 被引量:64
14
作者 卢松 江韬 +5 位作者 张进忠 闫金龙 王定勇 魏世强 梁俭 高洁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16-523,共8页
应用三维荧光光谱技术(3D-EEM),研究了两个典型水库型湖泊(长寿湖和大洪海)水体中溶解性有机质(DOM)的荧光光谱特征,结合沿岸生态系统差异,讨论其对两个湖泊中DOM性质及来源的影响.结果表明,沿岸生态系统的差异性(尤其是人为干扰)是导... 应用三维荧光光谱技术(3D-EEM),研究了两个典型水库型湖泊(长寿湖和大洪海)水体中溶解性有机质(DOM)的荧光光谱特征,结合沿岸生态系统差异,讨论其对两个湖泊中DOM性质及来源的影响.结果表明,沿岸生态系统的差异性(尤其是人为干扰)是导致两个水体DOM地球化学特征存在明显差异的重要原因.两湖水体中DOM均存在4个荧光峰,且长寿湖样本中类蛋白物质含量更高;而大洪海水体中腐殖化程度较高的组分(C峰)含量较高.相关性分析表明,两湖DOM样本中类蛋白和类腐殖组分来源不同,而A、C峰代表的类腐殖组分存在共源性.通过荧光参数分析显示,沿岸以森林系统为主的大洪海水体DOM陆源性更强,腐殖化程度高;而长寿湖受两岸农田、果园的输入以及人为排放影响,其水体DOM具有明显的自生源特征,新生DOM含量较高,其荧光特征也反映了该区域水体受人为干扰较大.与其他不同湖泊对比,进一步表明沿岸生态系统类型及人为土地利用是决定水体DOM来源和特性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荧光 沿岸生态系统 溶解性有机质 天然有机质
下载PDF
太湖水体溶解性有机质荧光特征及其来源解析 被引量:64
15
作者 冯伟莹 朱元荣 +2 位作者 吴丰昌 张旭 张琛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75-482,共8页
利用三维荧光光谱(3DEEM)-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技术,通过野外现场调查和室内模拟实验,分析富营养化湖泊(太湖)水体溶解性有机质(DOM)组成结构、分布规律及其来源,进一步研究藻类和水生植物残骸腐烂分解以及沉积物释放对水体DOM荧光组... 利用三维荧光光谱(3DEEM)-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技术,通过野外现场调查和室内模拟实验,分析富营养化湖泊(太湖)水体溶解性有机质(DOM)组成结构、分布规律及其来源,进一步研究藻类和水生植物残骸腐烂分解以及沉积物释放对水体DOM荧光组成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太湖水体各个湖区DOM主要以类色氨酸物质(T1、T2峰)为主,竺山湾还存在类腐殖质和类富里酸物质,其荧光指数(f450/500)为1.53±0.06,接近陆源f450/500值(1.4),DOC浓度全湖最高((7.13±2.45)mg·L-1),兼具陆源与生物来源的双重特性.2太湖藻类DOM组成丰富,出现了7种荧光组分,主要为类腐殖质、类富里酸和类蛋白物质(包括类色氨酸和类酪氨酸),藻类腐烂分解后,紫外区类色氨酸T2峰和类酪氨酸B2峰消失,其他类蛋白物质和部分易降解的类富里酸物质向水体中释放,其中A峰和C峰所代表的类富里酸物质降解率较高,分别降解了70.3%和41.0%.3水生植物DOM以类腐殖酸物质为主,其残骸腐烂分解后DOM由陆源类腐殖质向类腐殖酸物质转化.4沉积物DOM出现了5类荧光峰,兼具外源污染的类富里酸荧光C峰和A峰,同时含有生物来源的B1、B2、T2类蛋白荧光峰,随其降解时间的增长,T2荧光峰消失,B1、B2荧光物质降解率分别高达86.5%和82.5%,而C峰和A峰分别上升25.1%和1.5%,沉积物降解过程中大量类蛋白物质向上覆水体中释放,同时部分类蛋白物质向着更稳定的类富里酸物质转化.因此,外源输入和内源负荷(藻类和水生植物残骸腐烂分解以及沉积物释放等)对湖泊水体DOM组成结构以及富营养化过程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荧光 溶解性有机质 富营养化 藻类 沉积物
原文传递
Characterization of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fractions from Lake Hongfeng, Southwestern China Plateau 被引量:63
16
作者 WANG Liying WU Fengchang +2 位作者 ZHANG Runyu LI Wen LIAO Haiqing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09年第5期581-588,共8页
With XAD-series and ion exchange resins,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DOM) from Lake Hongfeng in Southwestern China Plateau was isolated into 6 fractions, i.e., humic acid (HA), fulvic acid (FA), hydrophobic neutra... With XAD-series and ion exchange resins,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DOM) from Lake Hongfeng in Southwestern China Plateau was isolated into 6 fractions, i.e., humic acid (HA), fulvic acid (FA), hydrophobic neutrals (HON), hydrophilic acids (HIA), hydrophilic bases (HIB) and hydrophilic neutrals (HIN). Those fractions were characterized by high performance size exclusion chromatography,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and UV absorbance. Among the 6 fractions, FA was predominant and accounted for 51% of the total DOM. The weight-average (Mw) and number-averaged (Mn) molecular weight of these fractions ranged from 1688 to 2355 Da and from 1338 to 1928 Da, respectively. A strong correlation was observed between specific UV absorbance at 280 nm, E2/E3 (absorbance at 250 nm to 365 nm), and the molecular weight for DOM fractions. UV-Vis fulvic-like fluorescence peaks were found in all fractions. Proteinlike fluorescence peaks existed in HON may indicate that microbial activity was severely in Lake Hongfeng.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fluorescence intensities and specific UV absorbance at 254 nm for those DOM fractions, suggesting their similar luminescence characteristics. The values of fluorescence index (f450/500) indicated that hydrophobic fractions may derive from terrestrial sources, and the hydrophilic fractions from microbial and terrestrial origins. Tho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re were inter-relationships between molecular weight, fluorescence and absorbance characteristics, and also subtle consistencies between the hydrophilic and hydrophobic properties and the sources for these 6 fractions from Lake Hongfe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FRACTIONATION molecular weight UV absorbance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下载PDF
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中有机污染物三维荧光特性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59
17
作者 郝瑞霞 曹可心 邓亦文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89-792,796,共5页
采用三维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中溶解性有机物的三维荧光特性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生活污水中荧光类溶解性有机物主要以类蛋白有机物、UV腐殖质和可见腐殖质为主;污水生物处理前后特征荧光峰中心位置和强度均发生明显的... 采用三维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中溶解性有机物的三维荧光特性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生活污水中荧光类溶解性有机物主要以类蛋白有机物、UV腐殖质和可见腐殖质为主;污水生物处理前后特征荧光峰中心位置和强度均发生明显的改变,表明污水中有机物的相对组成和含量随生物处理过程而变化。三维特征荧光参数可以反映污水处理过程中污染物的种类、性质和含量变化等丰富信息。其测定迅速简便、灵敏度高,可用于污水处理效果的定性分析、定量评价,易于实现污水处理过程的实时在线监测,指导污水处理工艺的设计、运行、管理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荧光光谱 城市污水处理 溶解性有机物 特征荧光峰
下载PDF
三维荧光指纹光谱用于污染河流溶解性有机物来源示踪研究 被引量:56
18
作者 钟润生 张锡辉 +1 位作者 管运涛 毛献忠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47-351,共5页
采用三维荧光指纹光谱技术对河流溶解性有机物荧光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污染河流中的溶解性有机物主要有腐殖质和蛋白质两类,类腐殖质荧光峰λ激发/λ发射为250/460nm(A1),220/400nm(A2)和325/420nm(C);类蛋白质荧光峰λ激发/λ发... 采用三维荧光指纹光谱技术对河流溶解性有机物荧光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污染河流中的溶解性有机物主要有腐殖质和蛋白质两类,类腐殖质荧光峰λ激发/λ发射为250/460nm(A1),220/400nm(A2)和325/420nm(C);类蛋白质荧光峰λ激发/λ发射为285/357nm(T1),230/360nm(T2)。支流的类蛋白质荧光峰T1和T2由于生活污水的排放,其荧光强度都有明显增强。Fe3+离子在支流与干流汇合后浓度增加到支流的30倍,相应的类腐殖质荧光峰A1也发生了明显蓝移现象,而其他荧光峰则没有明显的偏移。激发波长较长的类腐殖质C,A1和类蛋白质T1荧光强度由于稀释及Fe3+等金属离子猝灭而明显降低,以至荧光峰消失。而较低激发波长的类蛋白质T2和UV类腐殖质A2荧光强度和荧光峰位置相对比较稳定,不容易受到溶液化学条件影响。激发波长220~230nm荧光团可以用来示踪污染河流溶解性有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指纹 溶解性有机物 类蛋白质荧光团 类腐殖质荧光团 污染
下载PDF
溶解性有机物研究中三维荧光光谱分析的应用 被引量:56
19
作者 陈诗雨 李燕 李爱民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4-68,73,共6页
三维荧光光谱广泛应用于溶解性有机物(DOM)的表征,然而,荧光图谱中多种荧光组分相互重叠使得荧光激发发射矩阵数据难以进一步处理,导致对相应的荧光组分定性定量表征、来源追溯及与特定环境行为之间相关关系的分析造成困难。综述了传统... 三维荧光光谱广泛应用于溶解性有机物(DOM)的表征,然而,荧光图谱中多种荧光组分相互重叠使得荧光激发发射矩阵数据难以进一步处理,导致对相应的荧光组分定性定量表征、来源追溯及与特定环境行为之间相关关系的分析造成困难。综述了传统峰值法、荧光区域积分法及平行因子分析法等三维荧光光谱的数据分析方法,并对近年来发展的高效液相色谱/高效体积排阻色谱与平行因子联用的方法进行了介绍,在此基础上比较总结了各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展望了三维荧光光谱分析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荧光光谱 溶解性有机物 区域积分 平行因子分析
下载PDF
三维荧光光谱法表征污水中溶解性有机污染物 被引量:51
20
作者 郝瑞霞 曹可心 邓亦文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41-44,共4页
采用三维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生活污水中溶解性有机物的荧光特性。基于对污水中腐殖酸类、蛋白质类、表面活性剂类、植物油类等有机物三维荧光特性研究结果,提出了表征污水中有机物种类、组成和含量的三维特征荧光参数:(1)特征荧光强度(Fex... 采用三维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生活污水中溶解性有机物的荧光特性。基于对污水中腐殖酸类、蛋白质类、表面活性剂类、植物油类等有机物三维荧光特性研究结果,提出了表征污水中有机物种类、组成和含量的三维特征荧光参数:(1)特征荧光强度(Fex/em)表征污水中某一类溶解性有机物含量;(2)特征荧光强度综合指标(各类有机物的特征荧光强度之和,∑Fex/em)表示有机物的综合含量;(3)Fex/em/∑Fex/em表示不同种类有机物所占的比值。与传统有机物综合指标相比,三维特征荧光参数信息丰富、测定迅速、灵敏度高,能够方便地实现对水质的实时在线监测,从而更好地指导污水处理工艺运行、管理和控制,保证处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荧光光谱法 生活污水 溶解性有机物 特征荧光强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