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3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ZnO电子结构与光学性质的第一性原理计算 被引量:40
1
作者 张富春 邓周虎 +1 位作者 阎军锋 张志勇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203-1209,共7页
计算了ZnO电子结构和光学线性响应函数,从理论上给出了ZnO材料电子结构与光学性质的关系。所有计算都是基于密度泛函理论框架下的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超软赝势方法。利用精确计算的能带结构和态密度分析了带间跃迁占主导地位的ZnO材料的介... 计算了ZnO电子结构和光学线性响应函数,从理论上给出了ZnO材料电子结构与光学性质的关系。所有计算都是基于密度泛函理论框架下的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超软赝势方法。利用精确计算的能带结构和态密度分析了带间跃迁占主导地位的ZnO材料的介电函数、反射谱、反射率以及消光率,理论结果与实验符合甚佳,为ZnO光电材料的设计与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计算结果也为精确监测和控制ZnO材料的生长过程提供了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材料 ZnO 光学性质 电子结构 密度泛函理论 第一性原理
原文传递
苯砜基羧酸酯类急性毒性的QSAR研究 被引量:29
2
作者 李吉来 杭烨超 +3 位作者 耿彩云 黄旭日 李方实 孙家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7-120,共4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在B3LYP/6-31G(d)理论水平下,计算了56种苯砜基羧酸酯类化合物的量子化学参数.计算结果表明,酯基连接的烷烃链亲水性越小,毒性越大;苯环连接的取代基亲水性越大,毒性越大;分子的体积越大,毒性越小;分子产生氢键的...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在B3LYP/6-31G(d)理论水平下,计算了56种苯砜基羧酸酯类化合物的量子化学参数.计算结果表明,酯基连接的烷烃链亲水性越小,毒性越大;苯环连接的取代基亲水性越大,毒性越大;分子的体积越大,毒性越小;分子产生氢键的能力越大,毒性越小;分子最高占据轨道能量越高,毒性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砜基羧酸酯 急性毒性 密度泛函 QSAR
下载PDF
Ni—P非晶态合金中电子转移问题的DFT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方志刚 沈百荣 +1 位作者 范康年 邓景发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1246-1251,共6页
根据Ni-P非晶态合金结构的短程有序、Ni和P之间具较强化学作用和结构中不存在P-P直接相连的实验事实,选择了Ni_nP(n=1~6)原子簇模型,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对其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在模型体系中,随着P含量的减少,电子转移方向发生变化,P原... 根据Ni-P非晶态合金结构的短程有序、Ni和P之间具较强化学作用和结构中不存在P-P直接相连的实验事实,选择了Ni_nP(n=1~6)原子簇模型,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对其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在模型体系中,随着P含量的减少,电子转移方向发生变化,P原子由得电子变为失电子,这与Ni-P非晶态合金的实验结果一致,说明Ni_nP(n=1~6)原子簇模型能反映Ni-P非晶态合金的结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荷转移 非晶态合金 DFT 镍磷合金 催化剂
下载PDF
Ni-B非晶态合金中电子转移问题的DFT研究 被引量:20
4
作者 方志刚 沈百荣 +2 位作者 陆靖 范康年 邓景发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894-904,共11页
根据Ni-B非晶态结构的短程有序、Ni和B之间是较强的化学作用和结构中存在B-B直接相连的实验事实,选择了Ni_mB_2^(1)(m=1~4)原子簇模型,用DFT方法对其进行高水平的量子化学计算,结果表明,模型体系中,B原子供给Ni原子电子,这与非晶态合... 根据Ni-B非晶态结构的短程有序、Ni和B之间是较强的化学作用和结构中存在B-B直接相连的实验事实,选择了Ni_mB_2^(1)(m=1~4)原子簇模型,用DFT方法对其进行高水平的量子化学计算,结果表明,模型体系中,B原子供给Ni原子电子,这与非晶态合金的实验结果一致,为了比较,同时选择了Ni_mB^(2)(m=1~4)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不符,这说明Ni_mB^(1)_2(m=1~4)原子簇模型更能反映非晶态的结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荷转移 电荷分布 镍硼合金 非晶态合金 催化剂
下载PDF
Ga掺杂ZnO电子结构的密度泛函计算 被引量:11
5
作者 张富春 邓周虎 +2 位作者 阎军锋 王雪文 张志勇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268-1272,共5页
根据密度泛函理论(DFT),采用“总体能量-平面波”超软赝势方法,对不同的Ga掺杂浓度的ZnO晶体几何结构进行了优化,从理论上给出了Ga掺杂ZnO晶体结构参数及性质,为ZnO材料的掺杂改性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计算了Ga掺杂情况下ZnO晶体的总体... 根据密度泛函理论(DFT),采用“总体能量-平面波”超软赝势方法,对不同的Ga掺杂浓度的ZnO晶体几何结构进行了优化,从理论上给出了Ga掺杂ZnO晶体结构参数及性质,为ZnO材料的掺杂改性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计算了Ga掺杂情况下ZnO晶体的总体能量、能带结构、总体态密度、分波态密度。分析了Ga掺杂对ZnO晶体电子结构和光学吸收带边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 密度泛函 电子结构 掺杂 光吸收边 Burstein-Moss移动
下载PDF
高压下ZnS的电子结构和性质 被引量:11
6
作者 胡永金 崔磊 +3 位作者 赵江 滕玉永 曾祥华 谭明秋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4079-4084,共6页
运用密度泛函理论体系下的平面波赝势(PWP)和广义梯度近似(GGA)方法,计算研究了闪锌矿结构的ZnS晶体在不同的外界压强下的电子结构.通过分析发现,随着外界压强的增大,晶格常数和键长在不断缩小,从S原子向Zn原子转移的电荷越来越少,Zn—... 运用密度泛函理论体系下的平面波赝势(PWP)和广义梯度近似(GGA)方法,计算研究了闪锌矿结构的ZnS晶体在不同的外界压强下的电子结构.通过分析发现,随着外界压强的增大,晶格常数和键长在不断缩小,从S原子向Zn原子转移的电荷越来越少,Zn—S键的共价性逐渐增强,Zn原子和S原子的态密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而且还有向低能量移动的趋势.当外界压强达到24GPA时,ZnS从直接带隙半导体变成间接带隙半导体,而且随着压强的增大,间接带隙逐渐变小,直接带隙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锌矿结构 态密度 能带结构 密度泛函理论
原文传递
1,8-萘酰亚胺类衍生物的结构及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被引量:16
7
作者 齐齐 孙岳明 哈涌泉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43-1148,共6页
用密度泛函方法(DFT)优化了一系列1,8-萘酰亚胺衍生物,用含时密度泛函(TDDFT)和导体极化连续模型(CPCM)计算了它们在气相、环己烷和二氯甲烷溶剂条件下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计算结果表明,优化的几何结构和X射线晶体结构数据吻合较好.萘环... 用密度泛函方法(DFT)优化了一系列1,8-萘酰亚胺衍生物,用含时密度泛函(TDDFT)和导体极化连续模型(CPCM)计算了它们在气相、环己烷和二氯甲烷溶剂条件下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计算结果表明,优化的几何结构和X射线晶体结构数据吻合较好.萘环4和5位胺基上取代基团(氢基、甲基、苯基和萘基)的变化使得它与萘酰亚胺部分的连接键长(N—C)变长、电荷转移增强、带隙降低.溶剂化显色效应和前线轨道电子云一致表明此类物质的最大吸收峰对应π-π*跃迁.异构体A中的分子内电荷转移增大和带隙的降低是它的紫外吸收光谱最大吸收峰比异构体B的发生红移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8-萘酰亚胺衍生物 密度泛函理论 吸收光谱
下载PDF
多硝基金刚烷红外光谱和热力学性质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许晓娟 肖鹤鸣 +1 位作者 居学海 贡雪东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2005年第1期40-44,共5页
用量子化学中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在B3LYP/6-31G*水平下,对多硝基金刚烷系列化合物进行全优化几何构型计算,通过振动分析,求得它们的红外光谱并作归属。基于统计热力学原理,求得它们的热力学性质,探讨了热力学性质与温度和取代硝基... 用量子化学中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在B3LYP/6-31G*水平下,对多硝基金刚烷系列化合物进行全优化几何构型计算,通过振动分析,求得它们的红外光谱并作归属。基于统计热力学原理,求得它们的热力学性质,探讨了热力学性质与温度和取代硝基数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多硝基金刚烷 密度泛函理论 IR谱 热力学性质
下载PDF
甲叉膦酸型化合物阻垢机理的量子化学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石文艳 张曙光 +2 位作者 夏明珠 雷武 王风云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7-40,共4页
运用密度泛函(DFT)理论,在B3LYP/6-31G水平下,系统研究了ATMP,EDTMP,HDTMP,GDMP,MADMP这5种甲叉膦酸类阻垢缓蚀剂分子结构与阻垢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结果表明,5种膦酸分子中的氮原子及膦羧基团中的氧原子上负电荷密度较大,这使得氮原... 运用密度泛函(DFT)理论,在B3LYP/6-31G水平下,系统研究了ATMP,EDTMP,HDTMP,GDMP,MADMP这5种甲叉膦酸类阻垢缓蚀剂分子结构与阻垢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结果表明,5种膦酸分子中的氮原子及膦羧基团中的氧原子上负电荷密度较大,这使得氮原子及膦羧基易与垢晶体中的钙离子发生静电相互作用,如果氮原子与氧原子间距与方解石晶体生长面上的钙离子对间距匹配,将显著增强了阻垢剂分子与特定晶面的Coul omb吸附行为,诱导垢晶体发生畸变,有效地阻止其生长。本文还利用半经验(PM3)方法对分子势能面进行扫描,得出分子能量随二面角改变的变化率,初步探讨了分子柔性、刚性对其阻垢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叉膦酸 阻垢剂 密度泛函理论 半经验分子轨道理论 结构-性能相关 分子柔性
下载PDF
双空位缺陷双层石墨烯储钠性能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杨绍斌 李思南 +3 位作者 沈丁 唐树伟 孙闻 陈跃辉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20-529,共10页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色散修正方法,研究了Na吸附和嵌入在双空位缺陷(DV)双层石墨烯(BLG)体系中的形成能、电荷转移、电极电势和扩散行为。形成能计算表明,无论单个Na原子在BLG表面吸附还是层间嵌入,均在DV空位中心处更稳定。电...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色散修正方法,研究了Na吸附和嵌入在双空位缺陷(DV)双层石墨烯(BLG)体系中的形成能、电荷转移、电极电势和扩散行为。形成能计算表明,无论单个Na原子在BLG表面吸附还是层间嵌入,均在DV空位中心处更稳定。电荷密度分布和Bader电荷计算表明Na与BLG的结合方式表现出离子性。Na嵌入DV缺陷BLG层间,缺陷浓度增加使BLG由AB堆垛向AA堆垛转变过程推迟;使Na在DV缺陷BLG的表面和层间能够稳定储钠的容量之和增至262.75 mAh?g^(-1),对应浓度Na与C摩尔比为2:17,储钠浓度继续增加,Na在BLG表面吸附容易产生枝晶或团簇。当层间嵌入Na原子时,表面Na原子向DV缺陷中心方向扩散能垒减小、表面Na原子沿相反方向的扩散能垒增加,DV缺陷的存在提高了BLG表面捕获Na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石墨烯 缺陷 容量 密度泛函理论 扩散
下载PDF
Co-B非晶态合金中电子转移问题的量子化学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方志刚 沈百荣 范康年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7-21,共5页
根据Co -B非晶态结构的短程有序、Co和B之间是较强的化学作用以及化学键理论 ,设计了ComB2 (m=1~ 4)原子簇模型 ,用DFT方法对其进行高水平的量子化学计算 ,结果表明 ,模型体系ComB2 (m =1~ 4)中 ,B原子供给Co原子电子 ,这与非晶态合... 根据Co -B非晶态结构的短程有序、Co和B之间是较强的化学作用以及化学键理论 ,设计了ComB2 (m=1~ 4)原子簇模型 ,用DFT方法对其进行高水平的量子化学计算 ,结果表明 ,模型体系ComB2 (m =1~ 4)中 ,B原子供给Co原子电子 ,这与非晶态合金的实验结果一致 ,同时存在B -B直接相连 ,为了比较 ,也选择了ConB (n =1~ 4)模型 ,计算结果与实验不符 ,说明ComB2 (m =1~ 4)原子簇模型更能反映非晶态的结构特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B非晶态合金 电荷转移 密度泛函理论 量子化学 非晶态催化剂 化学键 钴硼合金 结构
下载PDF
三氯化铝烷基氯化咪唑盐结构和红外光谱的模拟计算 被引量:13
12
作者 王鹏 王大喜 +3 位作者 高金森 董坤 徐春明 刘靖疆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505-1508,共4页
采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的方法计算了三氯化铝烷基氯化咪唑盐的红外光谱,预测了三氯化铝烷基氯化咪唑盐的分子结构和光谱.合成了三氯化铝1-丁基-3-甲基-咪唑盐[(BM IM)A lC l4],并测试了其红外光谱,对预测的分子结构和红外光谱进行了验证.
关键词 三氯化铝烷基氯化咪唑盐 离子液体 红外光谱 平衡结构 密度泛函理论
下载PDF
氯化烷基咪唑离子液体分子结构和红外光谱的模拟计算 被引量:8
13
作者 高金森 王鹏 +2 位作者 董坤 王大喜 徐春明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2-76,共5页
采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的方法模拟计算了氯化烷基咪唑离子液体的分子结构和红外光谱,并用实测值考证了计算结果。预测了3个氯化烷基咪唑盐的分子结构和红外光谱。合成了氯化1-丁基-3-甲基咪唑盐,测定的红外光谱与模拟计算值一致,表明模... 采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的方法模拟计算了氯化烷基咪唑离子液体的分子结构和红外光谱,并用实测值考证了计算结果。预测了3个氯化烷基咪唑盐的分子结构和红外光谱。合成了氯化1-丁基-3-甲基咪唑盐,测定的红外光谱与模拟计算值一致,表明模拟计算的分子结构和红外光谱是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 氯化烷基咪唑 离子液体 几何结构 红外光谱
下载PDF
量子化学计算在高压直流绝缘领域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3
14
作者 李进 赵仁勇 +3 位作者 杜伯学 苏金刚 韩晨磊 高田达雄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72-781,共10页
输电电压等级和容量的进一步提高以及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发展,对输变电设备集成度和可靠性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迫切需要解决绝缘介质介电行为、失效规律以及新型绝缘材料选型等相关问题。量子化学计算方法以电子为研究对象,可通过计算得到... 输电电压等级和容量的进一步提高以及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发展,对输变电设备集成度和可靠性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迫切需要解决绝缘介质介电行为、失效规律以及新型绝缘材料选型等相关问题。量子化学计算方法以电子为研究对象,可通过计算得到绝缘介质的能带结构、陷阱分布和各种相关的理化参数,极大丰富了电介质理论体系。文中首先介绍量子化学计算与密度泛函理论,从搭建聚合物、小分子以及功能纳米材料的计算模型入手,总结了不同绝缘材料电荷行为与绝缘劣化老化过程。此外,为解决电力设备大功率和集成化需求,文中综述了利用量子化学计算方法提升复合材料配方、设计新型高分子结构、优选纳米掺杂等相关研究。量子化学计算方法作为"计算高电压工程学"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为更好理解绝缘介电行为、掌握绝缘失效机理和开发新型直流绝缘材料提供了有效手段,为"计算高压工程学"发展提供了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绝缘 固体电介质 电荷输运 材料选型 量子化学计算 密度泛函
下载PDF
Gd掺杂锐钛矿型二氧化钛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魏志钢 潘湛昌 +3 位作者 徐阁 文梦葵 邹燕娣 钟雪春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7-220,213,共5页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平面波超软赝势方法并选择GGA水平上的PW91相关能泛函,模拟计算了Gd掺杂前后锐钛矿型TiO2的几何结构、能带结构、态密度和光吸收系数,并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Gd掺杂锐钛矿型TiO2晶体后,对称性不变,...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平面波超软赝势方法并选择GGA水平上的PW91相关能泛函,模拟计算了Gd掺杂前后锐钛矿型TiO2的几何结构、能带结构、态密度和光吸收系数,并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Gd掺杂锐钛矿型TiO2晶体后,对称性不变,晶格常数变大,价带顶部主要由O-2p和Gd-4f轨道上的电子共同构成,导带底部主要由Ti-3d轨道上的电子构成;主要由于价带上移使得禁带宽度(Eg)变小,TiO2吸收带边红移,可见光区的光吸收强度增加。可见,Gd掺杂有助于提高TiO2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扩展其光响应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d掺杂TiO2 密度泛函理论 电子结构 光学性质
下载PDF
铂铑合金系基本力学性能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陈松 陆建生 +3 位作者 谢明 夏璐 潘勇 胡洁琼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76-282,共7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和虚晶近似方法对铂铑合金系的结构和力学性能进行计算。给出了常用低Rh含量和鲜有相关研究报道的高Rh含量合金的晶格常数、弹性系数和体积模量(B)等。通过晶格常数计算了不同合金的密度,与实测结果基本一致。通过弹性...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和虚晶近似方法对铂铑合金系的结构和力学性能进行计算。给出了常用低Rh含量和鲜有相关研究报道的高Rh含量合金的晶格常数、弹性系数和体积模量(B)等。通过晶格常数计算了不同合金的密度,与实测结果基本一致。通过弹性系数和力学稳定性判据发现该合金系结构是稳定的。计算的合金杨氏模量(E),剪切模量(G)与实验结果接近。随Rh含量的增加,G,E均增加,但B,G/B和泊松比均减小。通过分析确定随Rh含量的增加,合金的拉伸曲线变陡,延伸率变小,塑性变形难度增加。基于位错应变能的计算结果,发现随着Rh含量的增加位错应变能也增加,但Rh含量低于40%(质量分数)时增速较快,高于40%后变缓,该关系与实测的Rh含量与硬度、抗拉强度的关系一致。通过判定材料塑脆转变的G/B比值与Rh含量的关系,发现以Rh含量为40%为界,小于该值时Rh含量增加比值下降迅速,说明合金脆性增加较快,高于40%后比值减小变缓,表明合金脆性增加变缓。综合分析后认为随Rh含量增加铂铑合金的变形抗力增加、延伸率下降,脆性增加,导致合金塑性加工难度增大,但该变化速度为先快后慢,大致以Rh含量等于40%为界。对于低Rh含量的铂铑合金可以进行大变形量冷加工,而高Rh含量的铂铑合金只有通过提高温度,从而降低材料的G和E值才能进行一定的塑性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学性质 密度泛函 虚晶近似
原文传递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对纺织品文物中茜素和茜紫素的快速检测 被引量:11
17
作者 陈磊 裴克梅 +3 位作者 康晓静 李文瑛 赵丰 刘剑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6-82,共7页
为快速检测古代纺织品文物中的天然色素并达到无损分析的目的,采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SERS)对纺织品文物中天然染料茜素和茜紫素进行鉴定。以纳米银溶胶为SERS基底检测茜素和茜紫素的标准品,利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结果对茜素和茜紫素... 为快速检测古代纺织品文物中的天然色素并达到无损分析的目的,采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SERS)对纺织品文物中天然染料茜素和茜紫素进行鉴定。以纳米银溶胶为SERS基底检测茜素和茜紫素的标准品,利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结果对茜素和茜紫素分子的SERS光谱进行确认,分析得到茜素和茜紫素的SERS光谱在3种激发波长下的差异,并找出判断茜素和茜紫素存在的特征峰。在此基础上,从纺织品文物中提取1根长度约为2 mm的纤维,采用原位非萃取水解方法对其进行预处理,并进行SERS检测。结果表明,出土于新疆营盘的纺织品文物中红色染料成分是茜素和茜紫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茜素 茜紫素 纺织品文物 密度泛函理论
下载PDF
Fe-B非晶态合金中电子转移问题的DFT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方志刚 沈百荣 +1 位作者 范康年 邓景发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6,共4页
利用一系列原子簇模型 Fen B2 (n=1~ 4)对 Fe- B非晶态合金的电子结构 ,用 DFT方法进行高水平的量子化学计算 ,结果表明 ,模型体系 Fen B2 (n=1~ 4)中 ,B原子供给 Fe原子电子 ,这与非晶态合金的实验结果一致 ;模型体系不存在类似于 Ni... 利用一系列原子簇模型 Fen B2 (n=1~ 4)对 Fe- B非晶态合金的电子结构 ,用 DFT方法进行高水平的量子化学计算 ,结果表明 ,模型体系 Fen B2 (n=1~ 4)中 ,B原子供给 Fe原子电子 ,这与非晶态合金的实验结果一致 ;模型体系不存在类似于 Ni- B非晶态合金中 B- B近距离接触 ,为了比较 ,也选择了单硼原子簇 Fen B(n=1~ 4)模型 ,计算结果与实验不符 ,说明双硼原子簇模型 Fen B2 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 Fe- B非晶态合金的局域结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B非晶态合金 电荷转移 密度泛函理论 电子结构 铁硼非晶态合金 量子化学 性能
下载PDF
缓蚀剂在铜表面吸附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刘娜娜 孙建林 +1 位作者 夏垒 曾颖峰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149-154,共6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了缓蚀分子苯并三氮唑(BTA)和二巯基噻二唑(DMTD)的全局反应活性和局部反应活性.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不同含量的BTA和DMTD对其热力学性质的影响.同时通过腐蚀试验研究了缓蚀剂复配体系的缓蚀效果.结果表明:两...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了缓蚀分子苯并三氮唑(BTA)和二巯基噻二唑(DMTD)的全局反应活性和局部反应活性.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不同含量的BTA和DMTD对其热力学性质的影响.同时通过腐蚀试验研究了缓蚀剂复配体系的缓蚀效果.结果表明:两种缓蚀分子的缓蚀效率关系为BTA小于DMTD,活性主要集中于N和S原子上,有多个活性位点,因此,缓蚀剂分子平卧式吸附在铜表面;铜表面吸附单个缓蚀剂分子BTA和DMTD后,室温下比热容基本相同,但随缓蚀剂含量的增加,比热容呈增大趋势.这为铜箔轧制油缓蚀剂的选择提供理论指导.通过腐蚀试验研究,复配体系缓蚀具有很好的缓蚀效果,BTA和DMTD的复配比例为1:1时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分子动力学方法 反应活性 热力学性质
原文传递
Al掺杂锐钛矿型二氧化钛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李毅杰 田汉民 刘剑飞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05-309,共5页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框架下的平面波超软赝势(PWPP)方法,模拟计算了Al掺杂前后锐钛矿相二氧化钛的几何结构、能带结构、态密度分布、光吸收系数等,并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高浓度的Al原子掺杂使其禁带宽度变小,光吸收强...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框架下的平面波超软赝势(PWPP)方法,模拟计算了Al掺杂前后锐钛矿相二氧化钛的几何结构、能带结构、态密度分布、光吸收系数等,并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高浓度的Al原子掺杂使其禁带宽度变小,光吸收强度显著增强,其电子迁移率、电导率均有所改变。这对半导体内电子和空穴的捕获以及抑制电子/空穴的复合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AL掺杂 第一性原理 密度泛函理论 电子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