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2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野生与养殖草鱼肌肉营养成分比较分析 被引量:110
1
作者 程汉良 蒋飞 +7 位作者 彭永兴 许星鸿 董志国 许祥 过正乾 孙加赋 王假真 吴光圣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266-270,共5页
对野生和养殖草鱼肌肉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含量和脂肪酸组成进行测定和分析比较。常规营养成分测定结果表明:野生草鱼肌肉中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养殖草鱼(P<0.01),水分和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养殖草鱼(P<0.05)。氨基酸含量测定结果... 对野生和养殖草鱼肌肉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含量和脂肪酸组成进行测定和分析比较。常规营养成分测定结果表明:野生草鱼肌肉中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养殖草鱼(P<0.01),水分和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养殖草鱼(P<0.05)。氨基酸含量测定结果表明:野生草鱼氨基酸总量和必需氨基酸总量显著高于养殖草鱼(P<0.05),必需氨基酸指数(67.4)高于养殖草鱼(66.1),而鲜味氨基酸总量差异不显著。脂肪酸组成测定结果表明:野生和养殖草鱼肌肉中均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UFA),分别占脂肪酸总量的89.45%和96.70%,但野生和养殖草鱼肌肉脂肪酸组成有很大差异,野生草鱼肌肉中饱和脂肪酸(SFA)总量显著高于养殖草鱼(P<0.01);而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总量显著低于养殖草鱼(P<0.01);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总量二者差异不显著,但n-3和n-6族多不饱和脂肪酸组成不同,野生草鱼n-3族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显著高于养殖草鱼(P<0.01),而n-6族多不饱和脂肪酸则显著低于养殖草鱼(P<0.05),表明草鱼饲料配方中n-3族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添加量可能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肌肉 营养成分 脂肪酸 氨基酸
下载PDF
池塘中亚硝酸盐对草鱼种的毒害及防治 被引量:81
2
作者 王鸿泰 胡德高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07-214,共8页
亚硝酸盐对草鱼种有很高的毒性,特别是水温超过30℃以上时。它主要是诱导草鱼血液中的血红蛋白转变为高铁血红蛋白,高铁血红蛋白超过血红蛋白总量的23.0%时,容易诱发草鱼出血病。随着草鱼血液中高铁血红蛋白的增高,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 亚硝酸盐对草鱼种有很高的毒性,特别是水温超过30℃以上时。它主要是诱导草鱼血液中的血红蛋白转变为高铁血红蛋白,高铁血红蛋白超过血红蛋白总量的23.0%时,容易诱发草鱼出血病。随着草鱼血液中高铁血红蛋白的增高,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逐渐减少。池中亚硝酸盐氮含量到0.099±0.03毫克/升时,草鱼会出现出血病。清除水中亚硝酸盐氮的方法是在池塘中施加次氯酸钠,亚硝酸盐氮超过0.15毫克/升时,最好在池塘中先施加熟石灰,然后施加次氯酸钠,且以分次施用,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亚硝酸盐 毒害 防治
下载PDF
长江水系草鱼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DNA分析 被引量:66
3
作者 廖小林 俞小牧 +1 位作者 谭德清 童金苟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3-119,共7页
利用已发表的鲤微卫星引物在草鱼中进行PCR扩增 ,结果有 5对引物 (6个座位 )能成功扩增并且有较高多态性 ,等位基因数在 3— 7个之间。这些异种扩增的草鱼微卫星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测序证明草鱼中的微卫星核心重复序列部分与鲤中的原... 利用已发表的鲤微卫星引物在草鱼中进行PCR扩增 ,结果有 5对引物 (6个座位 )能成功扩增并且有较高多态性 ,等位基因数在 3— 7个之间。这些异种扩增的草鱼微卫星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测序证明草鱼中的微卫星核心重复序列部分与鲤中的原始核心序列相似 ,也有一些变化。随后用这 6个多态微卫星座位研究了来自长江水系的四个草鱼群体的遗传结构 ,结果显示每个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在 3 8与 4 8之间 ,平均观测杂合度 (Ho)在0 4 0 0 0与 0 5 74 1之间 ,平均期望杂合度 (HE)在 0 4 773与 0 6 4 89之间 ,有多个座位在不同的群体中偏离哈代 -温伯格平衡。遗传距离分析表明四川群体与洞庭湖群体遗传距离最远 ,而嘉鱼群体与鄱阳湖群体遗传距离较近。分子变异分析 (AMOVA)表明 ,群体内遗传变异与群体间遗传变异分别占总遗传变异的 95 6 0 %与 4 4 0 % ,固定系数 (FST)为 0 0 4 4 ,这表明长江水系草鱼目前的群体分化很微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杂合度 群体遗传 微卫星座位 遗传多样性 引物 鱼群 等位基因 扩增 体内
下载PDF
长江中游水系鲢和草鱼群体mtDNA遗传变异的研究 被引量:59
4
作者 张四明 汪登强 +1 位作者 邓怀 余来宁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2-147,共6页
采用 PCR技术进行了长江中游鲢和草鱼四个地理群体的线粒体 DNA(mt 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RFL P)的研究。四个地理群体包括长江中游的湖北嘉鱼和江西瑞昌两个地理群体 ,长江中游的两大支流汉江和湘江群体。 PCR技术扩增出 mt DNA N... 采用 PCR技术进行了长江中游鲢和草鱼四个地理群体的线粒体 DNA(mt 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RFL P)的研究。四个地理群体包括长江中游的湖北嘉鱼和江西瑞昌两个地理群体 ,长江中游的两大支流汉江和湘江群体。 PCR技术扩增出 mt DNA ND5 - ND6基因 ,选用 1 0种限制性内切酶对 PCR产物进行酶切。从鲢中共检出 1 8种单倍型 ,在草鱼中没有发现多态现象 ,只有一种单倍型存在。进一步地证实了长江鲢的遗传多样性比草鱼的要丰富得多 ,与这两种鱼类在长江现有生物量成反比的反常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鲢鱼 草鱼 线粒体DNA 变异 PCR-RFLP 遗传多样性 长江中游水系
下载PDF
盐度对草鱼生长和肌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74
5
作者 李小勤 李星星 +3 位作者 冷向军 刘贤敏 王锡昌 李家乐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43-348,共6页
为考察盐度对草鱼生长和肌肉品质的影响,设置盐度为0(对照组),5.0、7.5、10.0的4个水平,饲养平均体重为(725±42)g的草鱼30d,测定草鱼生长性能、肌肉营养成分和肌肉物理性能指标。结果表明,在0、5.0、7.5盐度中草鱼生长良好,成活率... 为考察盐度对草鱼生长和肌肉品质的影响,设置盐度为0(对照组),5.0、7.5、10.0的4个水平,饲养平均体重为(725±42)g的草鱼30d,测定草鱼生长性能、肌肉营养成分和肌肉物理性能指标。结果表明,在0、5.0、7.5盐度中草鱼生长良好,成活率均为100%,增重率为27.6%、28.3%、26.4%,但在盐度为10.0的水体中,草鱼成活率和增重率均极显著降低(P<0.01),仅为60%、4.5%,而饲料系数显著上升(P<0.01);在肌肉基本营养成分方面,盐度为0,5.0,7.5各组草鱼肌肉水分、粗蛋白、灰分含量无显著差异,但盐度为10的草鱼组肌肉水分含量显著增加,粗蛋白含量降低。经过不同盐度水体暂养后,草鱼肌肉中脂肪含量显著减少(P<0.01),胶原蛋白含量增加,肌纤维耐折力提高,肌纤维直径减小,而盐度对肌肉失水率的影响则呈现不同的特点,其中5.0、10.0盐度使肌肉失水率显著上升(P<0.01),而7.5盐度则使肌肉失水率显著下降(P<0.01)。上述结果表明,半咸水暂养草鱼可改善其肌肉品质,适宜的盐度值为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盐度 生长 肉质
下载PDF
实用饲料补充结晶或包膜赖氨酸对草鱼生长、血清游离氨基酸和肌肉蛋白质合成率的影响 被引量:55
6
作者 刘永坚 田丽霞 +5 位作者 刘栋辉 梁桂英 赵小奎 朱选 阳会军 关国强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52-258,共7页
研究设计 4种试验饲料 (纯化饲料、实用饲料以及分别补充结晶和包膜赖氨酸的两种实用饲料 )。试验草鱼放养在玻璃钢水族箱 (10 0cm× 5 0cm× 5 0cm)中 ,每箱放养 30尾 (平均体重 7.2 7± 0 .5g) ,每种处理设 3个平行组 ,饲... 研究设计 4种试验饲料 (纯化饲料、实用饲料以及分别补充结晶和包膜赖氨酸的两种实用饲料 )。试验草鱼放养在玻璃钢水族箱 (10 0cm× 5 0cm× 5 0cm)中 ,每箱放养 30尾 (平均体重 7.2 7± 0 .5g) ,每种处理设 3个平行组 ,饲养 9周。试验结果表明 ,纯化饲料组的增重率和蛋白质合成率 (Ks)明显高于 3组实用饲料 (P <0 .0 5 )。实用饲料补充包膜赖氨酸与不补充或补充结晶赖氨酸比较 ,增重率、蛋白质效率、血清必需氨基酸平衡指数(EAAP)和蛋白质合成率都得到改善。包膜赖氨酸 ,是补充饲料蛋白质的一种很好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料补充结晶 包膜赖氨酸 草鱼 生长 血清游离氨基酸 肌肉蛋白质合成率
下载PDF
鲢、鲤、团头鲂和草鱼精液冷冻保存的研究 被引量:57
7
作者 陈松林 刘宪亭 +3 位作者 鲁大椿 章龙珍 傅朝君 方建平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1992年第4期413-424,共12页
本文对鲢、鲤、团头鲂和草鱼四种鱼精液的低温生物学特性及冷冻保存技术进行了研究。筛选出适合这些鱼类精液冷冻保存的理想稀释液配方。查明了冷冻处理导致精子膜破损、使精子谷草转氨酶及其它蛋白质大量逸出进入精浆的原因,而二甲亚... 本文对鲢、鲤、团头鲂和草鱼四种鱼精液的低温生物学特性及冷冻保存技术进行了研究。筛选出适合这些鱼类精液冷冻保存的理想稀释液配方。查明了冷冻处理导致精子膜破损、使精子谷草转氨酶及其它蛋白质大量逸出进入精浆的原因,而二甲亚砜通过升高精子渗透压和降低冰点可以明显减轻这种冷冻损伤效应。确定了有效的二甲亚砜浓度为8—12%。比较了玻璃安瓿法和塑料管法对精子冷冻保存效果的影响。筛选出了能提高冻精活力和延长运动时间的激活—授精溶液。探讨了精卵授精量比与冻精受精率之间的关系,确定了获得高受精率(80%)所需的最低冻精密度为0.5×10~6精子/卵。获得了短期(几天)和长期(1年)冷冻保存的草鱼和鲢冻精活力稳定在60—75%,受精率稳定在80—90%,鲤和团头鲂冻精活力稳定在55—65%、受精率稳定在70—80%,冻精授精鱼苗的孵化率稳定在75—95%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头鲂 草鱼 精液 鲤形目
下载PDF
草鱼血液的研究 被引量:56
8
作者 林光华 张丰旺 翁世聪 《动物学报》 SCIE CAS 1985年第4期336-343,共8页
本文报道了212尾池养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的血液中红细胞数、自细胞数、血红蛋白值、红细胞脆性值、比积及比重值、血细胞沉降率、白细胞分类计数和各型血细胞体的大小等正常数值和上述常数值在雌雄个体上的差异,以及鱼体年龄... 本文报道了212尾池养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的血液中红细胞数、自细胞数、血红蛋白值、红细胞脆性值、比积及比重值、血细胞沉降率、白细胞分类计数和各型血细胞体的大小等正常数值和上述常数值在雌雄个体上的差异,以及鱼体年龄和繁殖季节产卵前后的差异等,为草鱼血液的常数值提供了较为系统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ss carp ctenopharyngodon idellus Blood indices.
下载PDF
不同种类淀粉对草鱼生长、肠系膜脂肪沉积和鱼体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52
9
作者 田丽霞 刘永坚 +3 位作者 冯健 刘栋辉 梁桂英 杜震宇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47-251,共5页
将试验草鱼随机分配在 12个水族箱中 ,每箱放鱼 30尾 ,分别以玉米淀粉、小麦淀粉、水稻淀粉为糖源配制 3种试验饲料 ,饲养初始体重为 (8.49± 0 .0 4)g的草鱼 80d ,观察不同种类淀粉饲料对草鱼生长、肠系膜脂肪沉积和鱼体组成的影... 将试验草鱼随机分配在 12个水族箱中 ,每箱放鱼 30尾 ,分别以玉米淀粉、小麦淀粉、水稻淀粉为糖源配制 3种试验饲料 ,饲养初始体重为 (8.49± 0 .0 4)g的草鱼 80d ,观察不同种类淀粉饲料对草鱼生长、肠系膜脂肪沉积和鱼体组成的影响。每种饲料设 3个平行组 ,日投喂率按鱼体重的 3%计算。试验结果显示 :尽管草鱼对糖的表观消化率以小麦淀粉组最高 ,但摄食小麦淀粉饲料的草鱼与摄食玉米淀粉和水稻淀粉饲料的草鱼在生长上并无显著性差异。然而小麦淀粉组和玉米淀粉组的内脏比、肝胰脏脂肪含量、血浆甘油三酯水平以及肠系膜脂肪占鱼体的百分比显著高于水稻淀粉组 (P <0 .0 5 )。鱼体营养成份组成除了水稻淀粉组全鱼脂肪含量相对低于玉米淀粉组和小麦淀粉组之外 ,其它成份没有太大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类 淀粉 草鱼 生长 肠系膜脂肪沉积 鱼体组成
下载PDF
低pH对草鱼鳃和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2
10
作者 马广智 唐玫 徐军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3-25,共3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 ,把草鱼置于低 pH(6 .0 ,5.5,4 .5)水中 4d和 7d ,测试鳃和肝组织SOD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 ,在实验的第 4天 ,低pH引起肝组织SOD活性升高 ,而对鳃组织SOD活性无显著影响 ;在第7天 ,低 pH引起肝组织SOD活性显著降低 ,而... 在实验室条件下 ,把草鱼置于低 pH(6 .0 ,5.5,4 .5)水中 4d和 7d ,测试鳃和肝组织SOD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 ,在实验的第 4天 ,低pH引起肝组织SOD活性升高 ,而对鳃组织SOD活性无显著影响 ;在第7天 ,低 pH引起肝组织SOD活性显著降低 ,而鳃组织在 pH 6 .0和 pH 5.5时SOD活性升高 ,在pH 4 .5时SOD活性下降。提高水中钙浓度 ,可减缓pH 4 .5实验组 (第 7天 )鳃和肝组织SOD活性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pH SOD 酶活性 水体酸化 酸雨
下载PDF
拥挤胁迫对草鱼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9
11
作者 王文博 李爱华 +2 位作者 汪建国 蔡桃珍 吴玉深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9-144,共6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利用放养密度和放养时间构建组间差异,模拟养殖过程中草鱼所面临的拥挤胁迫。胁迫第7、14、30、60d后采样测量免疫指标。结果表明,高密度组(80g·L-1)的血清溶菌酶活性在胁迫后开始升高,并于14d时达峰值,以后逐渐下降... 在实验室条件下利用放养密度和放养时间构建组间差异,模拟养殖过程中草鱼所面临的拥挤胁迫。胁迫第7、14、30、60d后采样测量免疫指标。结果表明,高密度组(80g·L-1)的血清溶菌酶活性在胁迫后开始升高,并于14d时达峰值,以后逐渐下降,呈倒"U"型趋势。血清杀菌活性随放养密度的剧增而锐减(P<0.005)。白细胞比容在各组间未显示明显差异。而在30d和60d所测的高密度组草鱼的头肾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结果显示,高密度组低于对照组(P<0.05)。60d后用嗜水气单胞菌进行攻毒实验,高密度组死亡率高达75.0%,中密度组也达到了63.6%,而对照组只有25.0%。同期所测的脾脏脏器系数显示无论高密度组还是中密度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且经解剖和正常鱼对比,发现其脾脏已明显萎缩。各实验组血清皮质醇浓度均在胁迫初期达到最大值,随后降低,至实验后期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拥挤胁迫 草鱼 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免疫器官 放养密度 放养时间 应激反应
下载PDF
草鱼鱼种对胆碱需要量的研究 被引量:37
12
作者 王道尊 赵亮 谭玉钧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33-139,共7页
用不含胆碱的饲料饲养草鱼鱼种,草鱼鱼种生长减慢,饲料效率降低,肝脏脂肪浸润、血浆总脂、甘油三脂、胆固醇和磷脂含量降低。随着饲料中胆碱含量的添加,草鱼生长和饲料效率改善,肝脏脂肪含量降低,血浆总脂、甘油三脂、胆固醇、磷... 用不含胆碱的饲料饲养草鱼鱼种,草鱼鱼种生长减慢,饲料效率降低,肝脏脂肪浸润、血浆总脂、甘油三脂、胆固醇和磷脂含量降低。随着饲料中胆碱含量的添加,草鱼生长和饲料效率改善,肝脏脂肪含量降低,血浆总脂、甘油三脂、胆固醇、磷脂含量回升。当饲料中胆碱添加量达到0.3%以上时,草鱼生长率最高,肝脏脂肪含量、血浆总脂、甘油三脂、胆固醇、磷脂与摄食天然饲料(浮萍)的草鱼基本相同。在本研究条件下.建议草鱼鱼种饲料中胆碱的添加量为0.3%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鱼种 胆碱 饲料
下载PDF
不同C/N水平对草鱼池生物絮团的形成及其水质的影响 被引量:39
13
作者 卢炳国 王海英 +5 位作者 谢骏 王广军 余德光 李志斐 郁二蒙 龚望宝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220-1228,共9页
为了研究草鱼池生物絮团形成所需的适合C/N,实验分析不同C/N水平对水泥池中生物絮团的形成、水质及草鱼生长的影响。对照组投喂基础饲料(C/N为10.8∶1),实验组在基础饲料上添加葡萄糖,控制C/N分别为15∶1、20∶1和25∶1。结果显示,当C/N... 为了研究草鱼池生物絮团形成所需的适合C/N,实验分析不同C/N水平对水泥池中生物絮团的形成、水质及草鱼生长的影响。对照组投喂基础饲料(C/N为10.8∶1),实验组在基础饲料上添加葡萄糖,控制C/N分别为15∶1、20∶1和25∶1。结果显示,当C/N≥15时,形成的生物絮团可以有效的调节水质,降低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氮水平;各组的生物絮团体积指数(FVI)随养殖时间逐步增加,在第14天趋于稳定;随着C/N增高,尽管实验组水体中形成的生物絮团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是草鱼生长却呈下降趋势。综合而言,生物絮团技术应用于草鱼养殖适宜的C/N为15,该比值能促进生物絮团的形成,并能有效降低水中的氨氮、亚硝酸盐氮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生物絮团 碳氮比(C N) 水质
下载PDF
草鱼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被引量:35
14
作者 沈玉帮 张俊彬 李家乐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369-373,共5页
草鱼是世界上产量最高的养殖鱼类,也是中国很有特色的养殖对象,已经有1700多年的养殖历史。草鱼自然分布于中国、俄罗斯和保加利亚,但先后被引进到93个国家。在中国主要分布于长江、珠江和黑龙江三大水系。此文简要总结草鱼形态学、细... 草鱼是世界上产量最高的养殖鱼类,也是中国很有特色的养殖对象,已经有1700多年的养殖历史。草鱼自然分布于中国、俄罗斯和保加利亚,但先后被引进到93个国家。在中国主要分布于长江、珠江和黑龙江三大水系。此文简要总结草鱼形态学、细胞遗传学、生化遗传学、分子遗传学及基因组学等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归纳草鱼不同种群在形态、分子等层次上的遗传差异,并从草鱼种质资源研究以及草鱼种质资源的合理利用等角度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为草鱼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种质资源 保护
下载PDF
穿心莲对草鱼肠内细菌的影响 被引量:27
15
作者 罗琳 陈孝煊 蔡雪峰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32-237,共6页
给不同组草鱼分别投喂含0%、0.5%、1%和2%穿心莲的人工配合饲料,在不同时期取样检测各组草鱼前、中、后肠需氧和兼性厌氧菌的种类和数量。结果显示,草鱼肠内细菌的种类,特别是优势菌群的种类没有受到穿心莲的影响。各组草鱼肠内... 给不同组草鱼分别投喂含0%、0.5%、1%和2%穿心莲的人工配合饲料,在不同时期取样检测各组草鱼前、中、后肠需氧和兼性厌氧菌的种类和数量。结果显示,草鱼肠内细菌的种类,特别是优势菌群的种类没有受到穿心莲的影响。各组草鱼肠内各部位的优势菌群均为气单胞菌Aeromonas和肠杆菌Enterobacteriaceae。草鱼肠内细菌数量为105~108CFU·g-1,分析后发现,各组草鱼肠内细菌数量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1%及2%的穿心莲能降低气单胞菌的组成。上述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穿心莲可以通过降低优势菌群气单胞菌的组成而对草鱼肠内微生态系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穿心莲 肠内细菌 抑菌作用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草鱼混养模式与对虾单养模式的池塘水质动态及产出效果对比研究 被引量:35
16
作者 朱方建 朱长波 +1 位作者 齐振雄 张汉华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47-152,共6页
在调查珠江三角洲地区凡纳滨对虾-草鱼混养模式的基础上,于2010年3-6月对比研究了以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为主养对象的低盐度土池混养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鲫(Carassius auratus)、鲢(Hypophthalmichthys... 在调查珠江三角洲地区凡纳滨对虾-草鱼混养模式的基础上,于2010年3-6月对比研究了以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为主养对象的低盐度土池混养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鲫(Carassius auratus)、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和鳙(Aristichthys nobilis)模式与凡纳滨对虾单养模式的产出效果和水质动态。混养池塘和单养池塘各3口,并对养殖全过程进行跟进和采样分析。结果表明:在养殖周期平均比单养组短10 d的条件下,混养组凡纳滨对虾的平均体重、成活率、单位面积产量比单养组分别高6.24%、26.25%、55.86%,投饵系数比单养组低8%。混养组草鱼单位净产量为1 467.27(±115.82)kg/hm2,杂食性鱼类鲫和滤食性鱼类鲢、鳙的总单位净产量为447.78(±34.20)kg/hm2。混养鱼类的成活率均在98%以上。混养池塘单位面积总投饵量虽然比单养组大,但水体NO2-N和COD浓度比单养组低,混养池塘水体的无机氮主要以毒性小的TAN、NO3-N形式存在,NO2-N波动小。混养池塘水体透明度比单养池塘稳定,但早晨溶解氧含量低于单养池塘,需加强人工增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草鱼 混养
下载PDF
我国淡水优质草食性鱼类的营养和能学研究Ⅰ.草鱼、团头鲂、长春鳊的生化成分和能值 被引量:34
17
作者 陈少莲 刘肖芳 +2 位作者 胡传林 张水元 苏泽古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93-205,共13页
于1987年及1988年冬季在长江,珠江,湖北武汉东湖、保安湖、洪湖、武黄湖,安徽太平湖,广东仙溪水库采集了草鱼、团头鲂和长春鳊,共328尾,测定了鱼体生化成分。结果表明:1.在同一水域、同一季节收集三种鱼的系列样品,鱼体的水分、蛋白质... 于1987年及1988年冬季在长江,珠江,湖北武汉东湖、保安湖、洪湖、武黄湖,安徽太平湖,广东仙溪水库采集了草鱼、团头鲂和长春鳊,共328尾,测定了鱼体生化成分。结果表明:1.在同一水域、同一季节收集三种鱼的系列样品,鱼体的水分、蛋白质、脂肪的含量和能值与鱼体重关系显著,三种鱼体的灰分和无氮浸出物的含量与体重无明显关系;2.不同水域的三种鱼,湖泊鱼体的含脂量、能值、能量与蛋白质的比值均高于江中的同种、同龄体长接近的鱼,水分含量则低于江中的鱼,蛋白质、灰分和无氮浸出物差异不大;3.三种鱼的蛋白质均含有常见的17种氨基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团头鲂 长春鳊 生化成分 能值
下载PDF
草鱼的一种急性细菌性传染病病原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34
18
作者 李楠 郭慧芝 +4 位作者 焦冉 张书环 刘志新 姚卫建 聂品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80-987,共8页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的细菌性疾病是草鱼人工养殖过程中经常出现的疾病。文章对河南一草鱼养殖场2009年8月出现的暴发性细菌性传染病进行了研究。该渔场饲养的草鱼成鱼和鱼苗出现了体表溃烂、局部出血,肠系膜充血、出血,腹...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的细菌性疾病是草鱼人工养殖过程中经常出现的疾病。文章对河南一草鱼养殖场2009年8月出现的暴发性细菌性传染病进行了研究。该渔场饲养的草鱼成鱼和鱼苗出现了体表溃烂、局部出血,肠系膜充血、出血,腹腔积水等症状,并大量死亡。从濒死草鱼的内脏中分离到3株细菌,经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和柱状黄杆菌(Flavobacterium columnare)。其中,从患病鱼苗体内分离到霍乱弧菌;从成鱼分离到嗜水气单胞菌和柱状黄杆菌。回归试验证明3株细菌均能使草鱼致死,其中霍乱弧菌和嗜水气单胞菌对草鱼的半数致死量(LD50)分别是0.15×104 cfu/g和0.96×103 cfu/g。从草鱼中分离到致病性霍乱弧菌是首次报道。药敏试验表明,在所试的17种抗生素中,霍乱弧菌仅对利福平、左旋氧氟沙星、链霉素、奥复星、庆大霉素等5种抗生素敏感;嗜水气单胞菌仅对菌必治、奥复星、庆大霉素等3种抗生素敏感;而柱状黄杆菌则对其中的氨苄青霉素、利福平、左旋氧氟沙星等10种抗生素均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霍乱弧菌 嗜水气单胞菌 柱状黄杆菌 半数致死量 药敏试验
下载PDF
草鱼和银鲫肠道产消化酶细菌的研究 被引量:27
19
作者 冯雪 吴志新 +5 位作者 祝东梅 王艳 庞素风 于艳梅 梅小华 陈孝煊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1-57,共7页
检测了分别从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和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肠道中分离的180株细菌的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的产酶能力。结果显示,两种鱼肠道内可分泌胞外消化酶的细菌包括Aero-monas(气单胞菌属,Aer.)... 检测了分别从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和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肠道中分离的180株细菌的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的产酶能力。结果显示,两种鱼肠道内可分泌胞外消化酶的细菌包括Aero-monas(气单胞菌属,Aer.)、Vibrio(弧菌属,Vib.)、Bacillus(芽孢杆菌属,Bac.)、Pseudomonas(假单胞菌属,Pse.)四个种属的细菌,Aer.在其中占主要优势,45.71%的Aer.可分泌胞外消化酶。草鱼可分泌上述四种胞外消化酶的菌株共有33株,占肠道菌总数的36.67%;银鲫43株,占47.78%。产酶菌的分布上,草鱼中肠内产消化酶细菌数量显著多于前肠和后肠(P<0.05),前、中、后肠分别是6株、20株和7株;银鲫中肠和后肠数量差异不显著,前肠分布最少。草鱼分泌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的菌株分别有21株(23.33%)、10株(11.11%)、30株(33.33%)和16株(17.78%)。银鲫肠道内未检测到可分泌纤维素酶的细菌,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菌株的数量分别是21株、37株和17株。可见鱼类肠道细菌对食饵消化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 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 肠道细菌 胞外酶
下载PDF
草鱼肠炎嗜水气单胞菌分离株的主要特性及系统发育学分析 被引量:30
20
作者 张晓君 陈翠珍 房海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34-337,共4页
目的对分离于草鱼(Ctenopharyngodonidellus)肠炎的病原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进行了主要理化特性方面较系统的表观分类学指征检验及系统发育学分析,为对该菌的有效鉴定提供依据。方法对死于肠炎病的鱼中分离到的5株病原... 目的对分离于草鱼(Ctenopharyngodonidellus)肠炎的病原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进行了主要理化特性方面较系统的表观分类学指征检验及系统发育学分析,为对该菌的有效鉴定提供依据。方法对死于肠炎病的鱼中分离到的5株病原嗜水气单胞菌(HC960715-1至HC960715-5),按常规方法进行形态特征、培养特性、主要生化及药物敏感性的检测。同时,择代表菌株(HC960715-1)进行16SrRNA基因的分子鉴定,测定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相关细菌相应序列的同源性,构建系统发生树。结果5株供试菌的主要生物学性状表现一致,代表菌株(HC960715-1)的16SrRNA基因序列长度为1429bp(GenBank登录号:AY966887),与GenBank数据库中的气单胞菌基因序列的相似性在98%和100%。结论根据表观分类学指征及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供试5株菌均为嗜水气单胞菌。对37种供试抗菌类药物的敏感性在株间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肠炎 嗜水气单胞菌 主要特性 系统发育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