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膜污染形成机理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张传义 王丽萍 +1 位作者 黄霞 张雁秋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76-479,共4页
膜污染是影响膜生物反应器技术推广应用的关键.采用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控制不同污泥浓度条件,对不同曝气强度下膜污染发展速率及其形成机理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污泥浓度下均存在一个经济曝气强度,当污泥浓度分别为:3,6,8... 膜污染是影响膜生物反应器技术推广应用的关键.采用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控制不同污泥浓度条件,对不同曝气强度下膜污染发展速率及其形成机理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污泥浓度下均存在一个经济曝气强度,当污泥浓度分别为:3,6,8和10g/L时,其对应经济曝气强度分别为:36,72,84和120m3/(m2.h),且经济曝气强度的大小随污泥浓度升高呈线性增加.同时从理论上推导出一个临界污泥浓度,其大小为5.15g/L.膜生物反应器在经济曝气强度和临界污泥浓度下运行膜污染发展缓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生物反应器 膜污染 临界污泥浓度 动态膜 粒径分布
下载PDF
基于CO浓度求解煤自燃临界温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2
作者 焦新明 王德明 +2 位作者 仲晓星 李金帅 雷丹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1-15,共5页
临界温度是表征煤自燃倾向性的重要指标,基于程序升温条件下利用CO浓度与温度的变化求解临界温度是一种准确快捷的测试方法。研究分析了煤样粒径、水分含量及气体流量对煤临界温度测定结果的影响;并确定了最佳实验条件,即煤样粒径0.12~... 临界温度是表征煤自燃倾向性的重要指标,基于程序升温条件下利用CO浓度与温度的变化求解临界温度是一种准确快捷的测试方法。研究分析了煤样粒径、水分含量及气体流量对煤临界温度测定结果的影响;并确定了最佳实验条件,即煤样粒径0.12~0.18 mm,干燥温度50℃,气体流量100 mL/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温度 程序升温 粒径 水分 气流量 自燃
原文传递
超细煤粉热解时轻质烃的析出规律 被引量:6
3
作者 樊俊杰 金晶 +1 位作者 张建民 代纪邦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08-311,共4页
在管式炉中,分别进行程序升温热解,利用气相色谱对热解气中的轻质烃组分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热解条件下,轻质烃的热解析出量随着煤种碳化程度的增高而减少;轻质烃热解析出高峰的温度随着煤粉平均粒径((?))的减小而逐渐降低... 在管式炉中,分别进行程序升温热解,利用气相色谱对热解气中的轻质烃组分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热解条件下,轻质烃的热解析出量随着煤种碳化程度的增高而减少;轻质烃热解析出高峰的温度随着煤粉平均粒径((?))的减小而逐渐降低;热解产物轻质烃的主要成分是CH_4,而C_2(C_2H_4、C_2H_6)、C_3(C_3H_6、C_3H_8)和C_4H_(10)的析出量相对很少;超细煤粉热解时,对于轻质烃热解析出总量存在一个最佳临界饱和粒径(d_c).当(?)>d_c时,轻质烃热解析出总量随粒径的减小而增大;当(?)≤d_c时,轻质烃热解析出总量随粒径的减小变化不大,趋于饱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煤粉 热解 轻质烃 析出规律 临界粒径
下载PDF
基于河流动力学的黄河“粗泥沙”的界定 被引量:9
4
作者 张红武 张俊华 吴腾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4-25,27,共3页
运用河流动力学原理,从描述泥沙运动特性和异质粒子与紊流跟随性2个角度,分别对黄河"粗泥沙"的理论界定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黄土高原进入黄河下游粒径大于或等于0.075 mm的泥沙多难以被水流直接输送入海,粒径小于0.075 mm... 运用河流动力学原理,从描述泥沙运动特性和异质粒子与紊流跟随性2个角度,分别对黄河"粗泥沙"的理论界定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黄土高原进入黄河下游粒径大于或等于0.075 mm的泥沙多难以被水流直接输送入海,粒径小于0.075 mm的颗粒则易在水流中悬浮入海,因此,黄河中游划分粗细沙的临界粒径应该为0.075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动力学 紊流跟随性 异质粒子 临界粒径 粗泥沙 黄河
下载PDF
长期运行条件下膜-生物反应器的膜污染特性 被引量:5
5
作者 张传义 黄霞 王丽萍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2-45,共4页
膜污染是影响膜-生物反应器长期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本文采用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对长期运行条件下膜污染的发展及清洗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活性污泥颗粒在膜面沉积和膜孔堵塞的机率增加,使... 膜污染是影响膜-生物反应器长期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本文采用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对长期运行条件下膜污染的发展及清洗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活性污泥颗粒在膜面沉积和膜孔堵塞的机率增加,使膜过滤阻力不断升高,导致膜污染达到"临界膜污染"水平,此时在线清洗(包括加大曝气强度和化学清洗)对膜污染的消除并不理想。膜污染阻力分析发现,污泥颗粒在膜表面的大量沉积是造成膜污染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生物反应器 运行条件 污染特性 污泥颗粒 膜污染 膜过滤阻力 稳定运行 生活污水 试验研究 运行时间 化学清洗 曝气强度 在线清洗 阻力分析 一体式 膜表面 沉积 机率
下载PDF
引发全尾砂料浆触变特征的临界粒径研究
6
作者 杨柳华 李金仓 +3 位作者 焦华喆 尹升华 寇云鹏 洪紫杰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70-983,共14页
细粒径尾砂颗粒絮凝−分解是充填料浆产生触变性的根本原因,然而目前对引发充填料浆触变性的临界粒径研究极少。通过对不同粒径尾砂制备的充填料浆开展触变试验与微观结构的演化测试,结合Patwardhan提出的非牛顿流体理论分析尾砂颗粒间... 细粒径尾砂颗粒絮凝−分解是充填料浆产生触变性的根本原因,然而目前对引发充填料浆触变性的临界粒径研究极少。通过对不同粒径尾砂制备的充填料浆开展触变试验与微观结构的演化测试,结合Patwardhan提出的非牛顿流体理论分析尾砂颗粒间相互作用力,推导引发全尾砂料浆触变性能临界粒径的理论值,最终建立了充填料浆触变性模型。结果表明:充填料浆触变性能与剪切速率、质量分数、尾砂细颗粒含量呈正相关,通过理论推导得出引发充填料浆触变性能的临界值为45μm。由此可以认为,当充填料浆中含有粒径<45μm颗粒,且质量分数≥6%时,充填浆料则具有触变效应;反之,充填浆料则不具备触变性。基于实验结果采用Hattori−Lzumi理论构建触变性模型,并结合流变测试结果拟合得到了充填料浆触变性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填料浆 触变特征 临界粒径 触变性模型
下载PDF
抓斗式散粮卸料过程逸尘机理探究
7
作者 王明旭 宋岳昌 +1 位作者 高涛 欧阳江丰 《包装与食品机械》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9-105,共7页
为探究抓斗卸料过程中的逸尘机理,解决当前港口物料转运过程中存在粉尘外逸严重的难题,搭建抓斗卸料逸出气流在线测试实验平台。采用试验与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式,以典型主粮散体颗粒为卸料对象,基于气固两相流理论,探究卸料高度和卸料... 为探究抓斗卸料过程中的逸尘机理,解决当前港口物料转运过程中存在粉尘外逸严重的难题,搭建抓斗卸料逸出气流在线测试实验平台。采用试验与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式,以典型主粮散体颗粒为卸料对象,基于气固两相流理论,探究卸料高度和卸料质量流量对料斗内逸出气流速度的影响映射耦合关系,结合粉尘颗粒逸出过程的运动特性和规律推导出粉尘逸出的临界粒径。结果表明:逸出气流速度峰值与卸料高度成正相关,同一卸料高度下,逸出气流峰值与质量流量成幂函数关系;基于粉体颗粒受力,推导出粉尘颗粒逸出的临界粒径计算公式,并验证公式的计算误差在11%以内;大豆、玉米和小麦卸料时,粉尘颗粒逸出的临界粒径范围分别为160.9~292.5,182.6~359.6,95.1~196.1μm。研究为抓斗式散粮卸料过程中的粉尘控制和抑尘装置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逸出粉尘 抓斗卸料 粮食颗粒 临界粒径 逸尘机理 气固两相流
下载PDF
添加中低浓度离子液体[bmim][BF_4]对吐温-20临界胶束浓度和胶束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王冠石 王小永 《化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77-782,771,共7页
添加离子液体会对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的聚集行为产生重要影响。本文研究了吐温-20在中低浓度离子液体四氟硼酸1-丁基-3-甲基咪唑鎓([bmim][BF_4])中的胶束化行为。随着[bmim][BF_4]浓度(cIL)从0增加到0.2mol·L^(-1),吐温-20的临... 添加离子液体会对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的聚集行为产生重要影响。本文研究了吐温-20在中低浓度离子液体四氟硼酸1-丁基-3-甲基咪唑鎓([bmim][BF_4])中的胶束化行为。随着[bmim][BF_4]浓度(cIL)从0增加到0.2mol·L^(-1),吐温-20的临界胶束浓度逐渐增大。相比cIL<0.05mol·L^(-1),在cIL>0.05mol·L^(-1)时加入[bmim][BF_4]使吐温-20临界胶束浓度增大得更加显著。吐温-20胶束聚集数随着离子液体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这一结果也说明加入离子液体会对吐温-20胶束的生成有抑制作用。吐温-20胶束化热力学研究表明,吐温-20在不同浓度离子液体中的胶束化是熵、焓共同驱动,并具有熵-焓补偿性。随着离子液体浓度的增加,吐温-20胶束平均粒径和胶束微粘性均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在cIL=0.05mol·L^(-1)时达到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离子液体 临界胶束浓度 聚集数 粒径 微粘性
原文传递
一种高效旋风分离器的分离特性 被引量:5
9
作者 孟柯含 路义萍 +1 位作者 戴景禄 张松松 《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6-121,共6页
为了研究大气监测系统中涉及的旋风分离器的分离性能及影响因素,根据旋风分离器设计准则,设计了结构尺寸,建立流场三维物理模型,应用雷诺应力模型(RSM)模拟气相速度场,然后加入颗粒相应用离散相模型进行气固两相流耦合计算,得出内外旋... 为了研究大气监测系统中涉及的旋风分离器的分离性能及影响因素,根据旋风分离器设计准则,设计了结构尺寸,建立流场三维物理模型,应用雷诺应力模型(RSM)模拟气相速度场,然后加入颗粒相应用离散相模型进行气固两相流耦合计算,得出内外旋涡形式的流场对颗粒运动影响及颗粒的分离情况;为满足分离性能的要求,在初始结构方案基础上,依次改变排气管长度、直径等参数,计算并比较分离效率曲线的几何标准差。结果表明:较优结构排气管长度为42 mm、直径为18 mm,可有效抑制短路流产生,增大外部漩涡区域,保证了几何标准差为1.5±0.1,提升了分离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风分离 数值模拟 临界粒径 分离性能
下载PDF
弹性微球通过油层孔隙的临界粒径 被引量:4
10
作者 林日亿 郭玉奇 +1 位作者 王晓乾 李兆敏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3年第9期1571-1574,共4页
根据微球在孔隙中的受力情况,建立简化的力学模型,计算出通过孔喉的微球的临界粒径。结果表明,当微球物性参数不变时,微球临界粒径随孔隙孔径线性增大;当孔隙孔径不变,只改变微球物性参数中的弹性模量时,微球临界粒径随微球弹性模量的... 根据微球在孔隙中的受力情况,建立简化的力学模型,计算出通过孔喉的微球的临界粒径。结果表明,当微球物性参数不变时,微球临界粒径随孔隙孔径线性增大;当孔隙孔径不变,只改变微球物性参数中的弹性模量时,微球临界粒径随微球弹性模量的增大而减小;当孔隙孔径不变,只改变微球物性参数中的极限应力时,微球临界粒径随极限应力的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调剖 微球粒径 临界粒径 力学模型
下载PDF
PLA/PPCU全降解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11
作者 赵健雄 何和智 +2 位作者 杨以科 卢秀鹏 张涛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6-81,共6页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具有均衡强度与韧性的聚乳酸(PLA)/聚碳酸亚丙酯(PPCU)生物降解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万能拉力试验机、平板旋转流变仪、热重分析仪等仪器,研究并分析了在低组分填充下,PPCU对PLA/PPCU复合材料力学性能、...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具有均衡强度与韧性的聚乳酸(PLA)/聚碳酸亚丙酯(PPCU)生物降解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万能拉力试验机、平板旋转流变仪、热重分析仪等仪器,研究并分析了在低组分填充下,PPCU对PLA/PPCU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相容性及热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少量PPCU与PLA具有较好的相容性;当PPCU填充量为5%时,分散相达到临界粒径,复合材料发生了由脆性到韧性的转变,其断裂伸长率为428%,约为纯PLA的54倍,屈服强度仍然保持在56 MPa,随着PPCU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断裂伸长率升高,屈服强度逐渐降低;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拉伸作用下,复合材料主要由基体变形吸收外界能量,在冲击作用下,主要由弹性体的变形以及弹性体和PLA界面破坏吸收外界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生物降解 熔融共混 力学性能 临界粒径
下载PDF
颗粒粒径和含固率对疏浚泥沙絮凝沉降的影响
12
作者 李婷 王振兴 +3 位作者 刘伟 汪望明 杨天件 廖岩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25-331,共7页
为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合理利用海洋倾倒区,防止悬浮泥沙扩散,采用絮凝处理工艺,在不考虑外部环境的影响下,探讨颗粒粒径和含固率对疏浚泥沙的絮凝作用的影响;采用湿筛法对珠江口疏浚泥沙进行分组,将疏浚泥沙分为混合样、粒径>74μm、... 为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合理利用海洋倾倒区,防止悬浮泥沙扩散,采用絮凝处理工艺,在不考虑外部环境的影响下,探讨颗粒粒径和含固率对疏浚泥沙的絮凝作用的影响;采用湿筛法对珠江口疏浚泥沙进行分组,将疏浚泥沙分为混合样、粒径>74μm、粒径<74μm、粒径<37μm和粒径<15μm的5个粒径段,研究不同粒径段和不同含固率泥沙在加入不同量聚合氯化铝(PAC)后,絮凝前后的粒径分布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粒径>74μm的泥沙颗粒不发生絮凝作用;向含固率为10%的泥沙中加入相同量的絮凝剂后,絮凝沉降速率由慢到快、沉积泥含水率由高到低、沉积泥体积由高到低的粒径段均依次为混合样、粒径<74μm、粒径<37μm和粒径<15μm;对不同含固率的泥沙进行絮凝调理后,25~37μm粒径段的粒径占比均呈现出随泥沙含固率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含固率为5%~10%时粒径占比最高,累积质量分数差异较大的粒径段出现在28~32μm;对含固率为10%的泥沙进行絮凝处理后,<30μm的粒径段,絮凝前的占比>絮凝后的占比;30~40μm的粒径段,絮凝后的占比>絮凝前的占比;不同含固率的泥沙粒径占比峰值由23μm分别变为33、32.8、32.1、31.6和32.2μm,且粒径<30μm的细颗粒含量明显减少,粒径>30μm的细颗粒含量明显增加。综上所述,在不考虑外部环境的影响下,30μm为该区域泥沙的絮凝临界粒径;泥沙含固率在5%~10%时,不利于PAC对泥沙的絮凝作用;絮凝后,泥沙絮团粒径为30~40μm。本研究成果可为疏浚物海洋倾倒前环保处理技术提供关键参数和依据,并为泥沙的絮凝机理的进一步探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浚泥沙 絮凝沉降 临界粒径 含固率 海洋倾废
原文传递
有关悬移质级配垂向分布计算方法的改进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延召 张耀哲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86-189,195,共5页
在渠系浑水输移过程中,悬移质垂向分布特性对渠系节点分配沙量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悬移质含沙量及颗粒级配垂向分布问题,基于泥沙颗粒在水体悬浮过程中受力平衡,推求水深临界粒径关系。在此基础上,论述粗、细泥沙颗粒垂向分布规律的特... 在渠系浑水输移过程中,悬移质垂向分布特性对渠系节点分配沙量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悬移质含沙量及颗粒级配垂向分布问题,基于泥沙颗粒在水体悬浮过程中受力平衡,推求水深临界粒径关系。在此基础上,论述粗、细泥沙颗粒垂向分布规律的特殊性,对已有垂向分布公式进行修正,进而得到各水深处悬移质含沙量及颗粒级配关系式。结果表明,泥沙颗粒垂向分布特征与颗粒大小和水体紊动强度有关。当代表粒径为参考点悬沙级配d15~d30时,含沙量及颗粒级配实测值与计算结果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渠 悬移质 临界粒径 含沙量 级配
下载PDF
动态分离器分离特性数值模拟及现场测试 被引量:4
14
作者 康志忠 李建睿 +2 位作者 蒙涛 孙哲 赵虎军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30-336,共7页
为研究动态分离器在不同转子转速和碾磨出力下的分离特性,进行了现场取样测试和数值模拟。通过对入口不同粒径煤粉的质量占比进行设置,使模拟结果可以与现场测试入炉煤粉细度进行对比,得出了较为可靠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碾磨出力较高... 为研究动态分离器在不同转子转速和碾磨出力下的分离特性,进行了现场取样测试和数值模拟。通过对入口不同粒径煤粉的质量占比进行设置,使模拟结果可以与现场测试入炉煤粉细度进行对比,得出了较为可靠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碾磨出力较高时提高转子转速,入炉煤粉细度R90减幅变慢,转子转速为67.5 r/min左右较合适,转子转速过高会使分离电耗迅速增加而入炉煤粉细度改善不明显;碾磨出力较低时提高转子转速,入炉煤粉细度R90的减幅逐渐加快,设置较高的转子转速可使煤粉更细,低负荷下稳燃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分离器 取样测试 入炉煤粉细度 临界粒径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颗粒在浓缩机中实现沉降的临界条件的计算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志军 贾红伟 杨小霞 《中国科技论文》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47-250,共4页
为了确定颗粒在浓缩机中实现沉降的临界条件,提出了颗粒临界有效面重的概念。通过对浓缩机中的流场分析,在浓缩机沉降区,颗粒是在垂直上升介质流中做干扰沉降运动。对颗粒进行受力分析和计算,提出颗粒实现沉降的临界条件是达到临界有效... 为了确定颗粒在浓缩机中实现沉降的临界条件,提出了颗粒临界有效面重的概念。通过对浓缩机中的流场分析,在浓缩机沉降区,颗粒是在垂直上升介质流中做干扰沉降运动。对颗粒进行受力分析和计算,提出颗粒实现沉降的临界条件是达到临界有效面重,且颗粒有效面重为颗粒的表面积与颗粒有效密度的乘积,并建立了临界有效面重的数学模型。计算表明,增加浓缩机的处理量,上升介质流速度随之增加,则颗粒絮团实现沉降的临界有效面重也越来越大。在同一沉降环境中,即颗粒絮团实现沉降的临界有效面重一定时,颗粒絮团的密度越大,则颗粒絮团实现沉降的临界粒度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 浓缩机 干扰沉降 临界有效面重 临界粒度
下载PDF
湿润态超细黑索今炸药爆炸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韩爱军 宋洪昌 +1 位作者 李凤生 杨毅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16-418,共3页
本文根据超细粉状炸药的起爆机理及影响因素 ,讨论了湿润态超细黑索今的粒径与爆炸临界含水率的关系 ,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 ,并经实验对其进行验证 ,为黑索今炸药超细粉碎生产时含水率的选择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湿润态 超细黑索今炸药 爆炸特性 临界含水率
下载PDF
N-正辛基-N′-琥珀酰基壳聚糖胶束的制备及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玲 许向阳 周建平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543-547,共5页
目的:制备两亲性的N-正辛基-N′-琥珀酰基壳聚糖(OSC)胶束,并研究其制剂学特征。方法:采用超声方法制备OSC胶束,并考察OSC的胶束化行为、胶束的形态、粒径及ξ电位。结果:OSC胶束具有较低的临界胶束浓度,胶束粒子呈较规则的球形,粒径为... 目的:制备两亲性的N-正辛基-N′-琥珀酰基壳聚糖(OSC)胶束,并研究其制剂学特征。方法:采用超声方法制备OSC胶束,并考察OSC的胶束化行为、胶束的形态、粒径及ξ电位。结果:OSC胶束具有较低的临界胶束浓度,胶束粒子呈较规则的球形,粒径为200~250 nm,ξ电位在-40.0~-30.0 mV,且疏水链段取代度增加,粒径变大,临界胶束浓度降低。结论:OSC胶束具有较好的物理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正辛基-N’-琥珀酰基壳聚糖 临界胶束浓度 粒径 胶束
下载PDF
泥石流窗口坝调节泥砂粒径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赵彦波 游勇 +2 位作者 柳金峰 林雪平 刘曙亮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13,共5页
窗口坝是常用泥石流拦挡坝之一,其泥砂粒径调节能力是窗口坝设计的主要考虑因素,也是目前急需解决的基本问题。通过试验对窗口坝拦截不同性质泥石流的泥砂粒径调节功能进行了探讨,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窗口坝具有一定拦粗排细功能,拦粗排... 窗口坝是常用泥石流拦挡坝之一,其泥砂粒径调节能力是窗口坝设计的主要考虑因素,也是目前急需解决的基本问题。通过试验对窗口坝拦截不同性质泥石流的泥砂粒径调节功能进行了探讨,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窗口坝具有一定拦粗排细功能,拦粗排细效果对黏性泥石流最差;提出了临界粒径的概念并给出了临界粒径变化范围;临界粒径的大小与变化范围受泥石流性质和窗口坝闭塞类型(全闭塞、部分闭塞、不闭塞)的影响;就同一坝而言,拦截泥砂的临界粒径随泥石流密度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窗口坝 泥石流 粒径调节 闭塞类型 临界粒径
下载PDF
高铝浇注料高温耐磨性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彭西高 王晓利 +3 位作者 石干 吴学真 孙加林 李福燊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5期496-499,共4页
利用新研制的高温耐磨实验设备,以高铝浇注料为原料,研究了水泥加入量(3%、6%、9%)、热处理温度(6001、000、1 200℃)和临界粒度(5、8、15 mm)对材料高温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泥含量的增加,试样的磨损体积在常温和1 000℃下逐... 利用新研制的高温耐磨实验设备,以高铝浇注料为原料,研究了水泥加入量(3%、6%、9%)、热处理温度(6001、000、1 200℃)和临界粒度(5、8、15 mm)对材料高温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泥含量的增加,试样的磨损体积在常温和1 000℃下逐渐减小,1 200℃时略有增大。采用-ρAl2O3微粉代替铝酸钙水泥作结合剂,两者的耐磨性在各试验温度下差别不大。试样经不同温度热处理后,其磨损量随着试验温度的变化趋势是相似的,即磨损量随着试验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经6001、000℃处理后的试样,各试验温度下其磨损量均较小,但经1 200℃处理后的试样,其磨损量稍大一些。温度为1 000℃时,浇注料的磨损量随着临界粒度的增大而降低;1 200℃时,浇注料磨损量随着临界粒度的增大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铝浇注料 高温耐磨性 临界粒度 水泥结合剂 热处理温度
下载PDF
膜生物反应器膜污染的水力学控制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丽萍 张传义 蒋波 《能源环境保护》 2005年第2期27-30,33,共5页
叙述了膜污染是影响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技术推广应用的关键因素,采用水动力学方法是控制膜污染的有效方法。在不同污泥浓度条件下,对不同曝气强度下膜污染的发展速率及其形成机理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应于不同污泥浓度均存在... 叙述了膜污染是影响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技术推广应用的关键因素,采用水动力学方法是控制膜污染的有效方法。在不同污泥浓度条件下,对不同曝气强度下膜污染的发展速率及其形成机理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应于不同污泥浓度均存在一个经济曝气强度,其大小随污泥浓度升高呈线性增加,膜生物反应器在经济曝气强度条件下运行可控制膜污染的发展;并从理论上推导出一个临界污泥浓度,其值为5.15g/L。对应于临界污泥浓度,并且污泥絮体在膜面可形成比较稳定的动态膜,膜过滤压差上升的速率最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生物反应器 膜污染 经济曝气强度 临界污泥浓度 动态膜 粒径分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